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引起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不利影响。
猪瘟病毒的病原体学特性非常稳定,对于猪类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够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流行病学猪瘟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而传播。
目前还不存在针对猪瘟的有效疫苗,传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预防和隔离感染的猪。
猪瘟最初发现于非洲,目前已经扩散到了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
病毒通过野猪等野生哺乳动物以及获得感染的猪进行传播。
在流行病学中,病毒以野猪-养猪场-野猪的环路进行传播。
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轻易地跨越国家或地区间的边界,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
临床症状猪瘟主要感染猪,其中幼仔猪和年轻的仔猪感染率较高。
感染后的猪体温会上升,出现全身无力、食欲降低、呼吸急促等症状。
同时,猪的皮肤会变成紫色或深红色,呈现出出血性体征。
在病程晚期,猪会出现呕吐、腹泻、瞳孔扩大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因为病情加重而死亡。
猪瘟对猪的威胁非常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养殖业的损失。
剖检变化猪瘟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性出血,包括心、脾、肝、肺、肾等多个器官。
此外,病毒还会进入和破坏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在病毒感染后的早期,猪的淋巴结会出现肿胀,干燥的肌肉表面也会出现充血和肿胀。
随着病情的加重,猪身体的颜色会由淡红色变为紫色,主要是由于肌肉和皮肤内的血管出现了破裂和出血。
最终,猪的各个器官都会被病毒侵蚀,最终导致猪的死亡。
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检测和隔离。
预防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生产和消毒措施,防止感染其它猪场的病毒。
预防措施包括猪场和野生猪栏建造的设施,以及食品加工工厂的相应工序。
此外,在病毒检测方面,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筛查制度也非常重要。
对于发现感染猪的猪场,需要立即隔离感染的猪,并采取消毒和严格监测措施,以避免病毒扩散。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
猪瘟的诊断与治疗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非洲猪瘟疫情一旦爆发,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洲猪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希望能对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粘膜苍白、眼结膜充血、便秘或腹泻、发抖、步态异常、倦怠无力、瘙痒和出现皮肤溃疡等。
在高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群的致死率很高,可以达到100%,而在亚致病性非洲猪瘟毒株感染的猪场,猪的致死率约为50%左右。
二、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诊断非洲猪瘟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首选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可通过检测猪血、猪脾、猪肾、猪淋巴结等组织和分泌物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抗原进行诊断。
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方法也可以诊断非洲猪瘟。
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病例诊断。
三、非洲猪瘟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
一旦猪患上非洲猪瘟,往往是病即死亡,因此预防非洲猪瘟的爆发更为重要。
在疫情暴发之前,猪场应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加强猪舍卫生管理的基础上,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检疫。
还可使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或重组疫苗进行预防性免疫。
在疫情暴发之后,应采取隔离和扑杀的措施,避免非洲猪瘟传播。
四、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首先要对猪场进行严密管控,建立猪场的卫生隔离圈。
对于非洲猪瘟高发地区应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比如封锁疫区、禁止活猪和猪产品交易等。
要提高猪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于非洲猪瘟的病死猪,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包括集中处理、消毒和安全掩埋等。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的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疾病传播。
一、猪瘟的常见症状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病猪体液或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猪瘟的常见症状:1. 发热:病猪会出现高热,通常可达40℃以上。
2. 消化系统症状:患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呼吸系统症状: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常常表现为不正常的呼吸音、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体表会出现瘀点、瘀斑、红斑、紫癜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可能表现为抽搐、共济失调、颈椎折叠等神经系统异常。
二、预防措施为了遏制猪瘟的传播和保护猪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隔离病猪、控制人员、车辆和设备的进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强化疫苗接种:目前已经存在猪瘟的疫苗,及时给猪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3. 严格监控疫情: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4. 限制动物交通:尽量减少猪群之间的接触,控制野猪和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5. 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加强对病猪症状的认识,教育员工遵守卫生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6. 合理处理猪尸体:正确处理猪尸体和排泄物是预防猪瘟传播的重要一环,确保安全的处理方式,例如焚烧、埋葬或高温消毒等。
三、结语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感染性猪类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对于及时发现患病猪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接种疫苗、严格监测疫情、限制动物交通、提高员工防控意识以及合理处理猪尸体等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包括家猪、野猪等。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的相关信息。
流行病学特点:1. ASF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和致病性,可通过接触病毒源感染猪只。
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病毒。
2. ASF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不易被常规消毒剂杀灭,因此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
3. ASF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病猪之间的接触、饲养管理以及食用污染的饲料传播。
临床症状:1. 高热症状:患病猪只体温急剧上升,初期可达40°C以上。
2. 沉闷食欲:患病猪只食欲下降,甚至拒食。
3. 呼吸困难:患猪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息现象。
4. 皮肤症状:患病猪只皮肤表现为紫绀、腹部和四肢霜状斑块。
5. 出血性症状:患猪可出现鼻、直肠、输尿管等嗜血区域出血。
6. 死亡率高: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只死亡率较高,通常在7-10天内死亡。
防控措施: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加强从疫源国进口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检验,防止病毒带入。
2. 未确定疫源国时,禁止非法进口(包括行李物品)疫区猪肉和猪产品。
3. 强化养殖全程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猪群的健康监测和外来猪只的隔离观察。
4. 强化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饲养环境,清理污秽物,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
5. 严禁食用未经检验合格、来源不明的猪肉和猪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6. 做好发现疑似非洲猪瘟患猪的报告和隔离工作,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并进行病情调查和溯源工作。
7. 做好动物禁区、隔离区、屠宰场和批发市场的卫生管理,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有效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总结: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进口猪肉的检疫管控、强化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禁止非法进口疫区猪肉等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急性、出血性疾病,是唯一能够感染猪类的病毒性疾病,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
ASFV可以通过血液、鼻涕、粪便、尿液、精液和肉类等进行传播,疫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野生猪和家养猪之间的接触。
临床症状感染ASFV的猪类通常会在感染后5-14天内出现症状。
病情发展较快,并会快速传播。
临床症状通常为以下两种类型:1. 高热型:热度达到41摄氏度,体温持续升高,再伴随着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持续性呕吐和腹泻。
这些症状都与 ASFV 造成的大量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2. 出血型:这种类型的 ASFV 病情通常更为严重,感染猪会出现全身多处出血现象,包括皮下淤血、眼结膜充血、肺部渗血和肺水肿等症状,常常伴随或不伴随高热。
防控措施1.建立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系统。
饲养员和农民应该强化动物健康与病症的防范,并且及时报告疫情。
针对 ASFV 提供监测报告,并隔离感染猪只。
在发现疫情时,必须立即通报局部卫生部门,遵循相应的处理流程。
2. 健全消毒体系。
ASFV 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因此需要严格的消毒体系来避免其传播。
所有猪舍、设备和工具都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3.隔离感染猪只。
ASFV 极易传播,当在一个农场内发现感染猪只时,应该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病毒传播至其他类群。
4. 在猪舍内加强昼夜温度统计,并保证舒适温度。
ASFV 高传染性、严重危害生猪健康,其传播方式也与环境影响非常相关。
温度过高、过低、通风不良等不宜改变猪舍环境搬动猪只。
5. 停止向 ASFV 疫区传输猪只和猪肉。
停止过去批量转运猪只的做法,优先消费本地猪肉,并严格控制猪肉的进口和出口。
猪瘟病的诊断鉴别与防制措施
猪瘟病的诊断鉴别与防制措施摘要:在防治方面,对猪瘟病要选择综合性防控措施。
在临床诊断上,要根据其类型与其他类似病症加以鉴别区分。
关键词:猪瘟病诊断鉴别综合防控猪瘟病也称猪霍乱,又称猪烂肠瘟,该病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类疾病。
该病不限于各年龄段的猪,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一经发生后,传播速度极快,将给养猪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临床症状就该病的潜伏期来讲,有长有短,短的3天,通常1周左右,最长的可达3周时间。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的不同,基本定为3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该类型发病快,症状急剧,体温长时间高烧不退,直到临死前其体温才回到正常以下。
患病猪精神状态高度沉闷,卧地不起,厌食嗜睡,即使被赶起后也是浑身颤抖,站立不稳,呈弓腰驼背状。
发病伊始,眼结膜呈潮红状,到后阶段变苍白,眼角张开费力,并溢有大量粘液,逐渐发展成褐色脓液且糊住双眼。
病猪开始便秘,排出球状的干粪便,并附有带血的粘液,随后产生腹泻。
初阶段皮肤充血,后阶段贫血,身上多处有出血点。
最后导致死亡,时间一般不超过3周。
1.亚急性型发病也比较急,但和急性型比,相对差一些。
在临床症状上和急性型一样,只是病程稍微长一些,可达4~5周。
1.慢性型该类型的病程时间可达数月,细分可划为前、中、后3个阶段。
开始阶段的症状主要为发热、精神萎顿及厌食;持续几周后进入第二阶段,其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食欲也有所增强,发热状况逐渐退去;再经过几周后便转入后一阶段,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
病猪开始不食,身体消瘦,直致衰竭死亡。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还有少数的几种类型,如过急性型、迟发型、无症状型及繁殖障碍类型等。
二、病理变化在过于急性型的病例中,病理变化往往还没有出现,患病猪只就已经死亡。
在急性和亚急性的病例中,可见多个器官被膜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出血性炎症的反应。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该病毒主要侵害家猪,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猪场的经济损失极大。
近年来,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猪瘟,我们有必要对该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流行特点:1. 高度接触性: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不但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因此易于在猪场内迅速蔓延。
2. 强大抵抗力:非洲猪瘟病毒几乎不受常规的消毒剂和高温的影响,因此在猪场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3. 季节性流行:猪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这与猪场内环境的变化以及病毒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关系。
二、临床症状:1. 发热:感染非洲猪瘟后,猪会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的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2. 呼吸道症状:猪在感染后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鼻孔流脓浊等症状,呼吸道症状严重的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3. 消化道症状:猪感染非洲猪瘟后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
4. 皮肤症状:部分猪在感染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溃烂等症状,严重时皮肤可出现大片的脱皮、渗液。
5. 血液症状:感染非洲猪瘟后,猪体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导致出现出血倾向。
6. 行为改变:感染非洲猪瘟后,猪会出现精神抑郁、站立不稳、步态异常、运动受限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瘫痪。
三、剖检变化:1. 头部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感染非洲猪瘟后,猪的头部和颈部淋巴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2. 肺部出血、水肿:感染后的猪的肺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影响呼吸功能。
3. 肝、脾、肾等内脏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感染后的猪的内脏会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影响器官功能。
4. 肠道出血、溃疡:感染后的猪的肠道会出现出血和溃疡的情况,导致腹泻和大量失血。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对猪类动物的健康和生产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我们来了解一下非洲猪瘟的病原及病因。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阿病毒科,是一种大型DNA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该病毒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能够经过干燥、冷冻和加热等处理而不失活。
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对猪的感染力极强。
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猪群感染和大量死亡。
我们来谈谈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21天,发病后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抖动、呼吸急促、排便增多、流涎、皮肤发绀、瘙痒,甚至死亡。
在临床症状上,极易与猪链球菌性疾病、猪呼吸道综合症等疾病混淆,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针对非洲猪瘟的诊断,一般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测等。
病毒抗原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试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技术来检测病毒抗原的存在。
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通过PCR技术来检测病毒核酸的存在。
病毒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等技术来检测病毒血清学标记物的存在。
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测手段,可以明确诊断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非洲猪瘟方面,主要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要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做好疫情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做好隔离和检疫工作。
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对病猪区进行隔离,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对患猪和接触猪进行检疫,排除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
要做好猪圈、饲料、饮水和猪舍的卫生防疫工作,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防止病毒的传播。
做好疫苗接种和免疫工作。
目前虽然没有特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可以通过加强免疫力,提高猪的抵抗力,来减轻非洲猪瘟的感染和影响。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到你。
猪瘟的症状发病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1、急性型猪瘟①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②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症状】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
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2、慢性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3、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猪瘟的诊断及综合性防控措施
33 迟 发 型 -
( 胞源 ) 细 ,经 产 母 猪 产 后 2 ~ 0天 免 03
疫 注 射 1次 或 执 行 窝 防 ( 给 同 窝 仔 即
剂 ,会 导 致 机 体 细 胞 减 少 , 影 响 机 体 的免 疫 应 答 ,降 低 免 疫 效 果 。严 禁 乱 用 抗生 素 或 长期 超 剂 量使 用 抗 生 素 , 特 别 是 在 注 射 疫 苗 期 间 要 控 制 抗 生 素 的 使 用 ,否 则 影 响 疫 苗 的 免 疫 效 果 。 15 饲 养 管理 不 到 位 . 管 理 跟 不 上 会 导 致 营 养 不 足 。缺
猪 防疫 苗 时 用 苗 ) ,猪 瘟 活 疫 苗 ( 淋 脾 苗 或 组 织 苗 )2 3头 份 。 用 猪 瘟 疫 苗 ~
( 胞源 )则需 要 5 1 细 ~ 0头 份 。 种 猪 每
潜 伏 期 长 达 数 月 之 久 . 然 后 出 现 轻 度 厌 食 、 不 活 泼 、结 膜 炎 、后 躯 麻 痹 ,但 体 温 正 常 或 略 有 升 高 ,最 终 衰
疫病 防治
猪瘟 的诊 断及 综合 性 防控措 施
张谈 顺 ( 西省 临县动 物疫 病 防控 中心 0 3 0 ) 山 3 2 0
近 年 来 , 养 猪 业 发 展 较 快 ,规 模 场 、养 殖 园 区 不 断 建 成 , 生 猪 生 产 在 乏 物 质基 础 , 如缺 乏 维 生 素 E、A 和微 亡 的 多 为 幼 猪 ,成 年 猪 一 般 可 耐 过 。 必须实验室检验方能发现。 4 综 合 防 控措 施
感 染 后 1 ~ 0天 O2
32 慢 性 型 .
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10期产出4~6头仔猪时,开始全体产仔母猪补充能量合剂,以期达到尽快产完的目的。
建议怀孕前期大圈饲养,增加运动力,为产仔打下基础。
母猪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韧带也随之逐渐拉长,并慢慢挤占胃肠道空间使其偏移;当母猪产完后子宫体松弛下来,恢复如初也需要一个过程;长期被挤占的胃肠空间瞬间得到缓解;这时带仔较多的母猪,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水来补充仔猪的营养需求,而规模化猪场产房大多采用定时饲喂法,根据母猪带仔多少来确定饲料投放量的方法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普遍的作法是无论大小统一饲喂量,所以带仔多的母猪往往得不得充分的饲料来源,每当开始饲喂时,这些饥饿的母猪就显得格外激动,往往扭转致死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应对策略:产后2~3d 母猪逐渐开始采食,5~7d 基本恢复正常采食量,母猪自身需要采食2kg 饲料,每生一头仔猪母猪需要增加0.5kg 饲料,以此类推,可以少添勤添逐渐增加。
随着仔猪快速生长,尤其是产后2周,母猪采食量明显增多,每天饲喂前细心观察采食和饮水,只要细心耐心观察,及时护理,产后扭转发生的几率就会较大程度地避免,但梭菌除外。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动物疫病,其由猪瘟病毒引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现阶段,猪瘟暴发的原因有很多,一旦病毒蔓延就会让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瘟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供参考。
1临床症状大多数养猪场暴发的猪瘟病毒都是急性型,此型猪瘟的潜伏期是1~3d 。
其临床症状为体温骤升至40℃以上,畏寒、嗜睡、过量饮水。
一些病猪还可能存在眼结膜炎症。
在猪瘟病毒感染前期,通常会出现便秘,在后期转化为腹泻等。
同时,病猪的皮肤,如耳后、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出血点。
一些病猪在感染猪瘟以后会出现神经性病症,严重时会昏迷不醒,出现炎症,如肺炎等症状。
此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其临床症状为体温忽上忽下,不再饮食,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形体消瘦,时常陷入昏迷状态。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它不仅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制定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对猪瘟病毒的控制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体温上升、皮肤出现红斑,以及出现肠胃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病猪会出现惊厥、呕血、黑色腹泻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这些症状虽然与其他疾病有些相似,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非洲猪瘟。
2.实验室检测(1)病理学检测对怀疑感染非洲猪瘟的死亡猪进行病理解剖和组织检测,可以发现瘟病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存在。
淋巴组织、肾脏、脾脏、肝脏等是瘟病病毒的主要携带器官,对这些器官进行病理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2)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DNA,PCR技术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很高,能够迅速的确认非洲猪瘟的感染。
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鉴定瘟病病毒的亚型和变异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3.免疫学检测ELISA、免疫荧光等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从而判断猪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
还可以通过补体结合试验等技术对猪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
二、非洲猪瘟的防治措施1. 防疫隔离对于发现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场,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将疫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同时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
对于瘟病猪的处理要及时、规范,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
2. 疫苗免疫在非洲猪瘟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疫苗免疫的方式进行疫病防控。
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了非洲猪瘟灭活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的抵抗力,减轻猪群受疫病的危害。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清洁卫生,避免蚊蝇等传播媒介的滋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属于严重的畜牧业经济疾病。
该病毒在猪的体内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并破坏猪体内各组织器官,引起猪的高热、厌食、精神萎靡、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毒不具有人畜共患性,只能感染猪。
诊断:1、症状诊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呈现明显症状,包括严重的烦躁呻吟、高热、厌食、眼眶肿大、嗓音沙哑、头部以及四肢多发性出血点等,表现与一般的病毒感染有较大的区别。
2、病症分析:根据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在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病毒后,猪体内将出现急性死亡现象,死亡率达到100%。
3、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是非洲猪瘟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非洲猪瘟病的基础研究、病毒学探索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防治:1、加强外部防御: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所以在外部防御方面,要加强卫生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和通风等措施。
2、堵塞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如车间工人、采购人员、运送猪的车辆等。
因此,要严格落实车辆消毒、人员消毒等措施,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
3、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目前,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在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实时监测猪群的状态和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总之,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可以给猪类造成巨大的危害。
只有在加强外围防御、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并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的同时,才可能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性极强,造成的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猪的养殖业。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是研究和防治该疾病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非洲猪瘟。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主要通过飞腾昆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物、粪便、肉类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
一旦发病,疫情蔓延迅速,易造成大规模猪只的死亡。
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欧洲、亚洲等地区。
二、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1.急性型猪瘟急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精神萎靡、呕吐、腹泻、起初粪便正常,随后变成者血便、黑便或水样便;猪体表现呼吸急促、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瘀点或瘀斑。
病程短,患病的猪常在短时间内死亡。
2.亚急性型猪瘟亚急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也比较明显,主要为高热、厌食、猪体状态不佳、发病率较高。
病程比急性型猪瘟略长,患病的猪多数也在短时间内死亡。
3.慢性型猪瘟慢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主要表现为猪体消瘦、厌食、长期发烧、呼吸困难以及皮肤和黏膜出血等,此类疾病多数病猪虽存活,但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等有着严重影响。
三、非洲猪瘟的剖检变化1.病变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中,如肠系膜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脾脏等处,呈増大、淋巴组织坏死、软化等特征。
2.肝、脾和肺组织可出现出血斑点,甚至呈现明显的出血充血状态。
3.消化道内可见出血、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
4.其他病变包括肺部出血、皮下出血、心脏和肾脏充血等。
四、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1.饲养管理方面养殖场要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做好消毒工作;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适时进行清洁消毒;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隔离等处理。
2.疫苗防控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猪瘟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瘟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猪瘟一旦发生,常常会导致病猪出现高热不散以及粪便较稀的状况,是生猪各种疾病当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类。
1 检疫
1.1 急性型猪瘟
急性型猪瘟病猪全身的淋巴结都呈现充血以及肿大的现象,质地较为坚硬,外观类似于大理石花纹。
病猪全身各个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其中肾脏、肺脏、喉头、肝脏、膀胱内膜以及胃黏膜等多个器官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另外病猪脾脏肿大,边缘可看到大小不同的出血性梗死。
1.2 慢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肾脏体积缩小,在其被膜下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因而又被称为麻雀蛋肾。
病猪大肠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肠炎,直肠以及结肠部位可以看到不同程度呈纽扣状的水肿,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2 应对方案
在生猪检疫过程中,如果发现生猪患有猪瘟就必须停止对其宰杀。
同时,还需对患病生猪污染的养殖场以及宰杀场均进行全方位彻底的消毒。
如果在宰杀过程结束以后生猪才被检疫出患有猪瘟,此时需要及时并且彻底的处理患病生猪,最好对其进行焚化处理。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猪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业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ASF属于禽流感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通过病毒携带的蚜虫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病猪排泄物、血液、肉类和饲料等途径感染其他猪。
在疫情期间,猪场的交通流量、猪只密度等因素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染风险。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出现高热、抖动、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结膜炎和体表出血等症状。
3.慢性型:病变缓慢,往往出现体重下降、皮毛变硬、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猪场管理:定期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减少猪只密度、注意隔离新入场的猪只等。
2.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疫隔离、病例报告等。
3.扩大兽医监管力度:加强检疫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力度。
4.统一杀病体处理方式:及时处理死猪、杀病体,严禁私自出售或处理。
5.提高养猪业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养猪业人员了解ASF的病情及防控知识,增强预防意识。
6.严格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控体系,打击非法交易、禁止走私猪只等非法交易。
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
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危害猪,几乎所有年龄的猪都易感,患病猪只有极少数可以存活,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猪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猪病害,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猪瘟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强。
一旦猪群中出现感染,很容易引起全群扩散,造成重大损失。
一旦发现猪瘟疫情,必须采取果断、迅速的处理措施,以尽快遏制疫情蔓延,降低养猪业的损失。
以下就猪瘟的一次性诊断与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诊断猪瘟的临床症状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呕吐、腹泻,全身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斑块,并且体温明显升高,有时出现呼吸困难、鼻部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患病猪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呆头呆脑或多饮水等。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猪瘟。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免疫组化染色、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样本的提取,如血清、组织、粪便、鼻分泌物等进行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猪瘟病毒。
二、处理措施1. 隔离和销毁患病猪一旦发现猪瘟疑似病例,首先应该立即对患病猪进行隔离,避免疫情蔓延。
在隔离的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对患病猪进行人道处置,包括喷洒消毒液、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彻底销毁患病猪。
2. 彻底清洁和消毒在隔离和销毁患病猪后,必须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首先要将猪舍内的床料、饮水器、饲料槽等物品全部清除,然后对猪舍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或者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确保养殖场内的病毒完全被清除掉。
3. 加强防疫措施除了对猪舍的清洁和消毒之外,养殖场还应该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防疫工作。
包括加强对病"猪"及"瘟"源的监测和控制,加强对病毒传播途径的阻断,加强对猪群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工作,以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安全。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我们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传播,导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尤其是在猪群密集的养殖场,一旦疫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2. 猪群易感性强:临床饲养的猪群几乎全部易感,而且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感染猪瘟病毒,其中野猪等更是容易感染,甚至可作为病毒的潜在传染源。
3. 高死亡率:一旦猪瘟疫情爆发,由于病毒的高致病性,患病猪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其死亡率仍然很高,一旦疫情严重甚至可致使整个猪群死亡。
二、临床症状1. 急性起病:猪瘟患病猪只有一个起病峰,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等,发病速度快,病程短。
2. 高热:患病猪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2℃,伴有明显的精神萎靡和食欲下降。
3. 呼吸道症状:患病猪可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发出呼吸困难的声音,咳嗽,流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窘迫。
4. 消化道症状:患猪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5. 精神萎靡:患猪精神萎靡,活动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食欲。
6. 眼部症状:患猪眼部出现结膜充血,眼泪增多,眼睛发红等症状。
7. 皮肤症状:患猪常有皮肤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四肢不温等表现。
8.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猪瘟的一个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明显,质地较硬。
9. 残废突出:猪瘟并发麻痹性病变,患猪将出现四肢不遂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1. 头肿:外观,头颈及喉迅猪瘟患猪会出现头部及颈部红肿。
2. 肺部改变:猪瘟患猪的肺部出现多发性红斑,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颜色发红,表面光滑,体积膨大,密度变软。
3. 肝脏变化:猪瘟患猪的肝脏颜色发红,肿胀,表面较光滑,肝实组疏松。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猪瘟疫情的流行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瘟进行探讨。
一、猪瘟的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特点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对猪的传染性极强。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非消化道途径传播。
宿主范围广,能感染家猪、野猪和其他猪科动物。
目前疫情已经在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蔓延,并且有重新传播的风险。
猪瘟的防控至关重要。
2. 流行病学动态猪瘟疫情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严重威胁到猪的生产和养殖。
特别是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疫情暴发后迅速扩散,导致大量猪只死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生产。
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对于保障猪的生产安全和国家的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猪瘟的临床症状1. 急性期症状猪瘟的急性期症状表现为高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感染猪瘟病毒的猪还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 慢性期症状慢性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猪只发热、活动减少、躺卧不起等。
慢性期症状还包括皮肤瘙痒、毛发粗糙、肌肉疼痛等。
3. 临床症状特点猪瘟的临床症状特点是急性期症状表现明显,病程短暂,死亡率极高。
慢性期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但致死率略低。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猪瘟病毒检测和隔离治疗。
三、猪瘟的剖检变化1. 解剖学变化猪瘟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多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
肺脏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表面呈网状或斑点状出血点,严重者形成大片出血灶。
肝脏、脾脏和肾脏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
淋巴结肿大,肠黏膜出现水肿和出血等。
2. 组织学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猪瘟病变以淋巴组织病变为主。
淋巴组织病变包括淋巴滤泡消失、淋巴滤泡边缘区出现出血灶、滤泡中心区出现坏死等。
肺组织出现广泛性出血和渗出细胞浸润。
3. 剖检特点猪瘟的剖检特点是出现多脏器病变,但以淋巴组织病变为主。
猪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至后期袁病猪极度瘦弱尧四肢站立不稳袁麻痹袁最后全身衰竭 而死遥 仔猪的患病死亡率明显要高于成年猪遥 3 病理变化
解剖检可见呼吸尧消化尧泌尿系统及皮肤出血遥 全身淋巴 结肿胀尧充血尧出血袁切面呈大理石样变遥 喉头粘膜出血袁脾脏 边缘呈锯齿状袁肠系膜淋巴肿胀呈砖红色袁回盲瓣处形成纽 扣状溃疡遥
剖检无明显肉眼可见的全身性出血症状袁 但在盲肠尧结 肠和回肠末端可观察到有坏死表现遥
加 适 量 的 清 热 解 毒 药 物:如 荆 防 败 毒散尧黄芪多糖等遥 还可饮用水中添加矿物添加剂尧V c 等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遥 在配种之前要对后备种猪要进行强 化免疫袁需要进行 2 次免疫袁中间间隔 1 个月遥 育肥猪和种公 猪每年春秋季进行一次免疫遥 猪瘟疫苗采用耳根后肌注的方 式接种袁接种时要保证规范操作遥 注射过程中必须做到一猪 一针袁接种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一定要煮沸消毒遥
作者简介院宋雪梅渊 1987~冤 袁女袁甘肃定西人袁硕士袁兽医师袁主 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兽医技术服务遥
养猪
猪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宋雪梅
渊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袁 甘肃 定西 743000冤
关键词院猪瘟曰症状曰防治 D O I:10援3969/J.IS S N 援1671-6027援2021援01.119
猪瘟俗称野 猪霍乱冶袁又称野 烂肠瘟冶袁是一种由猪瘟病毒 感染引起的急性尧热性尧接触性传染病遥 发病的主要特征为高 烧持续不退尧全身出血袁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遥 猪瘟为我 国要求强制免疫的四大动物疫病之一袁被我国叶 动物卫生法曳 列为一类传染病遥 1 流行情况
. All Rights Reserved. 照临床症状袁猪瘟可分为 3 种类型院急性型尧慢性型尧温和型遥 病猪精神沉郁袁发热袁体温达到 40.5耀 42益 袁呈 稽留热袁可持续 7~10d袁病猪喜卧尧弓背怕冷尧行走摇摆遥 食欲 减退或费绝袁喜饮水遥 眼结膜炎袁两眼红肿袁流出脓性分泌物袁 鼻流脓性鼻液遥 病猪一般初期便秘袁后期腹泻袁粪便恶臭袁混 有面叶或血液遥 表情呆滞尧皮肤发红袁腹部尧耳后根尧四肢末端 及肛门等处呈现针尖状出血点遥 公猪包皮内有积尿袁少数出 现惊厥遥 小猪表现出神经症状袁出现磨牙尧转圈尧强直及游泳 等现象袁甚至昏迷遥 病程在几小时或几天不等遥 多由急性转变而来袁 病程前后可以分为 3 期袁 早期 临床症 状 以体 温升 高和 精神 沉 郁 为主 袁当体 温下 降到 稍 高于正常范围或降至正常范围内时袁进入第二期袁后期体温 再一 次升高 袁 食欲 不振 袁 精神 状态 时 好 时坏袁便秘 和腹 泻交 替 反复出现袁逐渐消瘦尧衰弱袁被毛粗乱袁走路时可见两后肢摇 摆尧无力尧走路不稳袁病猪一般生长缓慢袁病程可长达一个月 以上袁很难完全康复袁有可能发展成为僵猪袁最后衰弱死亡袁 死亡率极高遥 又称野 非典型猪瘟冶袁断奶仔猪及架子猪多发袁 其症状较轻袁不典型袁病情缓和袁病程短则 10~30d袁长则可达 1~2 个月遥 病初精神萎靡不振袁体温升高到 41益 左右袁低头摆 尾袁厌食袁初期便秘袁而后腹泻袁粪便恶臭袁粪便中有脱落的粘 膜附着遥 耳部尧会阴部和四肢下部皮肤出现出血斑遥 病程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 2019年第39卷第06期 总第269期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苏治勤(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南阳畜牧兽医站,甘肃 陇南 748507)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发的热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明显,且发病猪有较高的病死率。
猪瘟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后引发的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病程较慢的病例则以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病变部位主要为大肠,特别是回肠与盲肠接口附近,此处会出现轮层状溃疡,俗称烂肠瘟。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该病症急需引起人们的重视,养殖场应该采用日常科学防治措施来保证经济效益。
1 病原与流行病学猪瘟的病原体是猪瘟病毒,该病毒属黄病毒科,呈圆形或六角形,直径在40 nm 左右。
猪肾细胞是猪瘟病毒培养中常用的细胞,病毒可侵入细胞浆内并在此复制,但不会引发病变。
猪瘟病毒可存在于病猪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其中在血液以及淋巴结中的含量较高。
在猪瘟病症中,猪是唯一宿主,病猪则是该病症的主要传染源。
猪瘟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猪与易感猪的直接接触实现,且不论猪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在暴发猪瘟前,感染猪会通过口鼻分泌物以及粪尿排毒,并会延续整个病程。
在出现特异性抗体后,康复猪将停止排毒。
猪感染猪瘟病毒强毒株后,可在感染后的15 d 左右大量排毒;低毒株在仔猪出生后具有较短的排毒期。
与低毒株相比,猪瘟病毒的强毒株传播速度更快、发病率更高;然而,慢性感染猪则表现出间歇排毒以及不断排毒的特征。
引进外表看似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群暴发猪瘟的主要原因。
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猪肉制品以及猪肉传播,人与其他动物可机械性传播病毒。
在自然状态下,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猪的鼻腔、口腔、皮肤腺以及生殖道黏膜侵入动物体内;在感染后,扁桃体会复制猪瘟病毒,病毒在侵入淋巴管后将会进入淋巴结中并在此增殖,最后到达外周血液。
2 临床症状根据患病猪临床症状,人们可以将猪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急性型。
猪发病后,仅仅有少量病猪出现临诊症状,体温突然升高到41 ℃左右,表情呆滞,驱赶时会站立在一边,低头垂尾。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喝脏水,喜钻草堆,并且出现结膜炎,两眼流出脓液分泌物,有时眼睛完全封闭。
病猪有便秘情况,之后会出现呕吐以及下痢,少数病猪会发生惊厥,在数天甚至数小时内死亡。
在病症发展过程中,更多的猪会出现发病症状;发病后,病猪开始出现步态不稳,之后后肢出现麻痹,皮肤会有红色血点,渐变为蓝紫色斑,手指按压暂不褪色,4 d ~7 d 后体温下降,死亡。
第二,慢性型。
慢性发病猪在发病后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经常伏卧,全身衰弱,行走时表现为速度缓慢且无力,食欲不振,时有轻热,交替出现腹泻以及便秘症状,部分皮肤出现坏死痂以及紫斑等。
慢性型的病程通常在30 d 以上,部分病猪会自然康复。
中图分类号:S85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6-0030-03摘 要:在生猪养殖中,猪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文我们将探讨和研究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瘟;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2019年第39卷第06期 总第269期 |31第三,迟发型。
先天性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在出生几个月后表现正常,之后出现精神沉郁、皮炎、下痢、运动失调以及食欲不振。
体温正常,通常具有6个月以上的存活时间,但最终仍将死亡。
猪瘟病毒的先天性感染可能会导致母猪流产以及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也有产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
3 诊断3.1 一般诊断首先,我们在确诊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一个地区流行之前,猪瘟病毒通常在猪群内仅仅导致1~2头猪发病,并在1~3周左右出现发病高峰。
此时,预防人员需要了解猪群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
在具体诊断方面,最急性型猪瘟具有迅速死亡的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
急性型猪瘟的临床特征为食欲低下、精神萎靡、全身衰弱,血小板与白细胞含量减少,后驱无力,先便秘后腹泻。
在病症发生初期,病猪的皮肤会出现紫色斑点;在病情发展后,病猪皮肤会有出血点,幼龄猪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神经性病症。
在对病死猪解剖后,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淋巴结边缘有出血情况,在脾脏边缘表现出血性梗死特征,扁桃体肿胀并坏死;死猪的直肠、心脏以及咽喉等部位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有扣状溃疡。
3.2 细菌学检查在进行细菌学检查时,我们首先应对病猪的心血、肝脾、心包液以及淋巴结等制作涂片,如果涂片镜检染色均为阴性,则猪瘟发病的可能性较大。
在兔体交换免疫检查方面,猪瘟病毒并不会使家兔发病,但能使其免疫,兔化猪瘟病毒会使家兔出现一定程度的热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对病猪的病理材料进行抗生素处理,之后接种家兔,7 d 后静脉注射兔化猪瘟病毒,间隔6 h 进行一次测温,连续测量3 d。
在测量期间,如果家兔发生定性热反应,我们可以判定不是猪瘟;但是,如果无任何反应,我们可以判定为猪瘟。
除上述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取可疑猪的淋巴结、肝肾以及扁桃体等组织并制作成冰冻切片或组织压片,经猪瘟荧光抗体处理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观察期间,如果在细胞中观察到亮绿色荧光斑点,我们可以判定为阳性,在3 d 后即能够做出诊断。
4 防治在猪瘟防治工作中,养殖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第一,加强环境消毒。
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养殖场在日常生产中要做好环境、料槽和猪栏的消毒,消除猪瘟的传染源;同时,要定期清理栏舍的内外,保持圈舍干燥。
一旦发生猪瘟,养殖场应立即划定疫区严格封锁,同时要彻底消毒圈舍和用具,可用20%石灰乳剂、10%漂白粉溶液、2%苛性钠溶液、30%热草木灰水;统一堆积烧毁粪便,在对传染源进行消灭的情况下避免猪瘟病毒进一步扩散。
第二,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猪瘟防治中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提高猪抵抗力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养殖场应选择优质的仔猪,从无病区域引进仔猪或种猪,避免发生病猪进入猪场的情况;同时,养殖场应建立健全隔离制度,确保隔离条件能够满足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养殖场要饲喂全价饲料,营养水平是影响猪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不仅会影响猪群的生产能力,而且在缺乏部分营养成分时,可能会引发相关病症。
因此,养殖场应从正规的饲料厂购买饲料,同时做好贮存期间的控制措施,避免饲料出现结块以及发霉的情况;在配料时,养殖场要做好原料质量的控制,避免发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情况。
此外,养殖场在生产中还要控制好猪舍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而导致猪群健康受到影响。
第三,应加强日常预防。
猪瘟是猪病中发病率较大的一种疾病,不仅会造成畜产品的损失,而且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因此,养殖场要加强日常的预防措施,通过合理的免疫接种来控制猪群的发病率。
在实际生产中,中小型32 | 2019年第39卷第06期 总第269期 |猪场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免疫:种公猪可在每年春秋接种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母猪在配种前30 d 接种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再在春秋各进行一次接种;仔猪在20日龄和70日龄接种一次,在出生后尚未哺乳初乳前也需要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并在接种2 h 后哺乳;后备母猪在产前一个月需要免疫接种,在选留做种时需要进行一次接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免疫接种时也需要做好控制工作,即保证一头猪使用一个针头,以避免发生因针头污染而导致其余猪受到感染的情况。
疫苗在保管和注射期间要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导致灭活猪瘟疫苗瞬间被杀灭。
猪群完成猪瘟疫苗的接种后,养殖场在7 d 内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此确保防疫效果。
5 结束语肉猪养殖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积极开展的养殖活动,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在本文对猪瘟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我们需要能够把握猪瘟的特性,加强病情的诊断以及防治措施,在确保安全养殖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3篇,略)猪瘟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辛玲霞(甘肃省临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临夏 731800)猪瘟也称猪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在不同季节均可被感染。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其养殖密度较大,因此一旦发生猪瘟,后果不堪设想。
猪瘟的死亡率也较高,会给养殖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
虽然猪瘟被列为A 类动物疫病,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往往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养殖场的管理。
因此,有必要对猪瘟防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来降低猪瘟发生的概率及带来的经济损失。
1 猪瘟的特征研究发现,猪瘟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感染力,在妊娠母猪身上表现更为明显,感染猪瘟的母猪可使新生仔猪从出生就感染猪瘟。
除此之外,猪瘟还会引发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2 猪瘟防治中存在的问题2.1 养殖者的管理水平有限现阶段,在生猪养殖业中,养猪的规模通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6-0032-02摘 要:生猪养殖一直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猪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但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猪瘟就是其中之一,猪瘟的防治对于养殖者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在对猪瘟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养殖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防治措施;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