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活史(9)
中国社会生活史名词解释
分食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实行了严格的“分食制”,这是由“周礼”决定的,这种文明在元朝以后传给当时还落后的欧洲。
春秋战国及更早时期,尚无桌椅等物,人们席地而坐,吃的时候食物放在低矮食案或身边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
那时也是分食的,如果坐在一起合食的话,便不会发生“饭不等”的误会了。
魏晋时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胡床”开始进入中原地区。
胡床,又称交床,类似如今的折叠椅而无背。
从此,人们的坐姿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
到了隋唐五代,出现了更加方便、舒适的大椅高足,杯盘碗等食具可以直接摆在桌上,终于逐渐形成了每人围坐一起的合食方式。
深衣:名词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
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亦俗称“袍服”。
前朝后寝制: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
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
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浮桥: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绳索上面铺木板而造成的桥。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
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
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①传统形式。
在船或浮箱上架梁,梁上铺桥面。
②舟、梁结合形式。
浮桥可说是大型桥梁的先辈。
它是用船渡河的一个发展,又是向建造固定式桥梁的一个过渡,成为介于船和桥之间的一种渡河工具。
打尖:“打尖”一词,常见于清初以来的白话小说。
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打尖”的词义就是“出门人在途中吃饭歇息”之义。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的生活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古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并不高,她们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中国,妇女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家庭和孩子,她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
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她们开始参与家庭决策和社会活动。
在宋代,一些妇女开始参与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她们也开始有了一些独立的经济收入。
到了清朝时期,妇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这个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妇女教育和妇女权利,一些妇女也开始参与革命活动。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她们也开始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新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提倡男女平等,妇女也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工作。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她们开始参与各种行业和职业,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妇女的生活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她们的地位和权利将会得到更多的保障和尊重。
希望中国妇女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射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
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D.“一半胡汉似汉家”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A.蔬菜类品种丰富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5.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6.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8.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A.市舶司B.蕃坊C.蕃学D.宣政院1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1.下列有关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南方气候适宜农业发展C.唐朝初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2.移动支付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如下图)出现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北宋时期A.各民族间贸易频繁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对外贸易兴盛发达1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是在: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14.下列关于宋代对外交往的叙述错误的是A.宋代政府禁止海外贸易B.宋朝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C.宋代政府曾经设立市舶司D.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5.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A.东京B.景德镇C.广州D.泉州16.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初探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初探摘要:《中国古代生活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中央民族大学跨专业的选修课。
自2009年开设以来,受到各民族各专业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这种理念包括:在课程设计上,兼顾素质教育的初衷与历史学知识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在学术研究方面,把学术热点带入课堂。
关键词:中国古代生活史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学术研究一、课程设计:素质教育的初衷与历史学知识的普及《中国古代生活史》是一门跨专业选修课,自2009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以来,受到各民族各专业学生的欢迎。
选课人数次次爆满,多次开成80人的大课,旁听人数众多。
近年来,我十分关注并尝试运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
拙文谈一下中国古代生活史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望方家指正。
《中国古代生活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分支学科,加强中国古代生活史的学习与研究,是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同时,中国古代生活史研究的进展能够带动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革新,能够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帮助。
在教学目的上,希望通过本课程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生活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历史上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群体现象,析其源、辨其流、叙其程、述其果,进而讲述社会生活方式的嬗变与民众传承的互动关系,考察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和生活条件的形成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生活史》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以历史学为基础,又与社会学、文学、民俗学、文化史等学科具有关联性。
如何对话、沟通与融合生活史的核心观念、理论范式,需要教师本人做很多案头准备。
在课程设计上,我选择了重点讲授中国古代生活的八个方面:(1)、中国古代的服饰及演变;(2)、中国古代的食物来源与变迁;(3)、中国古代的住宅、家具与陈设;(4)、中国古代的交通;(5)、中国古代的婚姻风俗、程式与禁忌;(6)、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治;(7)、中国古代的生老习俗;(8)、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导言1、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2、李学勤等《中国古史导读》,文汇出版社,1991。
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朱天俊、陈宏夭《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6、孟宪恒《史学文献检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先秦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基本史料】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战国]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战国纵横家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76。
6、《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
8、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新知识出版社,1956。
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
【史学著作】1、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
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
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至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
6、西安半坡博物馆《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1977。
7、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9、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
1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社会生活史
导论中国社会生活史,是中国历史流程中带有宽泛意义的社会生活运作事象作为研究系列,指历代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风俗性、地域性、交融性等诸多特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事象体系。
一、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状况社会生活史作为一个学科是伴随着20世纪初社会学的兴起而出现于西方。
1、1911——1949年成果丰硕,但研究手段粗疏,缺乏理论2、20世纪50——80年代初研究“停顿”时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二、如何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1、明确研究社会生活史的指导思想2、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2)参照比较法(3)精准计量法(4)相关学科交融法3、研究历史文献三、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的意义1、加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是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式学研究范式的革新3、社会生活史研究能够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4、可以为清除现实生活中的陈规陋习及封建残余四、近年国内社会生活史研究趋势——以明清时期研究为例1、家族史研究走出以往家族族权是政权附庸的定位及定性研究,而向全方位开展,特别是宗族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探讨。
2、人口史研究人口数字的瞭望、人口行为(生育与婚姻3、士人研究4、商人研究社会地位、商业经营、商业道德,徽商、晋商、海商研究5、妇女史、性别史研究6、民间社会研究7、城市史研究8、灾荒史与生态环境史研究9、身体史研究第一章饮食生活饮食生活是人类饮食实践所反映的社会多层次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是一种文明的标尺和民族特质的体现,从某个方面体现了本民族的创造精神和独特风格,标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美的神韵。
一、中国传统的食物1、主食“五谷”:麻、黍、稷、麦、豆《周礼》稻、黍、稷、麦、菽(一说)“六谷”:稻、梁、菽、稷、黍、麦《三字经》“九谷”:黍、稷、秫、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玉米、甘薯、薯类作物秦以前,主要有干粮(糗、糒、糇)、蒸饭、粥“糁食”汉代有了石磨,出现磨制的面粉,“麵”、“麺”开始了饼食历史西晋时期掌握了发酵技术。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影响和启示
都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以农业社会为核心,涵盖先
秦到明清时期社会活动所有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住址分布、官僚制度、税制、行政组织、法律框架等,以及社会状况、诸如战争、财富分配、经济状况、宗教和文化形态、民间信
仰等社会生活和宗教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风气与社会思想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主要以农业社会经济和农业文化为基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划分
出农耕社会、社会主义运动社会、政府及行政机构组织社会、经过改革的市民社会等几个
时期,并为每个社会阶段的发展及社会历史特征提供了全面的研究素材。
古代社会所运用
的政治手段和其他各种行政职能都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为我们现代社会所不可缺少,以及
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在阐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态上,大多表现了社会风俗的多样性,权力的社会和伦理表现,认识论意义以及早期宗教教义的文化特色;在研究古代社会
的经济性质上,特别是在农业部分,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农业的经济特点,以及古代
社会如何从农业文明形成到今天的综合文明中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现代社会
发展提供了特别宝贵的启示。
可以说古代社会所具有的社会特点和趋势,是建立现代社会
的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风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风俗史复习资料前言:1、“风俗”释义◎“风俗”一词的出现:《管子·法法》:“变易风俗,诡服(心口不一,与心志相违)殊说犹立。
上不行君令,下不合于乡里,变更自为,易国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言其不可统治也)。
”《荀子·王制》:“广教化,美风俗。
”《荀子·王霸》:“政令行,风俗美。
”《荀子·议兵》:“政令以定,风俗以一。
”《荀子·强国》记载了荀子西行入秦之所见:“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佻(tāo),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荀子·正论》:“风俗之美,男女自不取于涂而百姓羞拾遗。
”◎汉代学者对“风俗”概念的解释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下》写道:“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
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也写道:“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
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圣人作而均齐之,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
”“‘风’与‘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风’中有‘俗’,‘俗’中有‘风’,两者共为一体,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风俗文化发展运动的全过程。
”(韩养民:《中国风俗文化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群体生活方式的差别是风俗的基本内容,风俗是在自然和人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风俗’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意义。
这个视野广阔的阐说,也成为汉代以后传统中国人文学界对‘风俗’概念的共识。
”(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风俗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在对待外部环境以及交往中所呈现的普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作为其外延部分则是构成这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基础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2015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史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育明考博2014届学员成绩喜报英语各类课程学员数873人专业课各类课程学员239人专业课教学测评中学员零差评英语一对一全程32名学员全部过线第七期考博英语集训营四个班97名学员90人过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考博分析一、考博介绍: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院招生21人,其中为中国史又分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宋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敦煌学、中国古代经济史、北京史、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中国古代宗教史几个方向,其指导老师为邓京力、江湄、王永平、金滢坤、李华瑞、陈晓华、迟云飞、史桂芳、梁景和、郝春文、游自勇、郗志群、张金龙、刘屹。
二、联系导师: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
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
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
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
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1)、欢迎报考。
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
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
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
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
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生活史概念的界定及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一、社会生活史研究回顾二、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第二节怎样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一、明确学习、研究社会生活史的指导思想二、引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三、研究历史文献第二章饮食生活第一节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一、饮食结构的变化二、饮食方式的变化第二节酒的起源及其功用一、酒的起源与发展二、酒的功用三、酒祸与酒禁第三章服饰风俗第一节历代服饰流变一、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二、考究的秦汉服装三、开放的魏晋隋唐服装四、高雅的宋装五、异族风情:辽金元的服饰六、明代恢复汉族衣冠七、清朝对服饰的改制第二节服饰的社会性一、等级性二、地方性三、民族性四、伦理性五、功能性第四章行旅交通生活第一节行旅习俗一、卜行择吉、行神祭祀二、行旅送别习俗三、题记四、尚早、尚俭、尚快五、软脚、洗尘、接风第二节价值功能与社会取向一、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二、行旅生活的价值取向第五章婚姻生活第一节婚姻的起源与婚嫁过程一、婚姻的起源与进化二、婚嫁仪式第二节婚姻形式一、掠夺婚二、买卖婚三、表亲婚四、童养婚五、招婿婚六、交换婚七、冥婚八、私奔婚第三节婚姻禁忌一、同姓不婚二、同宗不婚三、宗妻不婚四、尊卑不婚五、中表不婚六、良贱不婚七、官民不婚八、僧道不婚九、奸逃不婚十、仇雠不婚十一、居尊亲丧不婚十二、居配偶丧不婚第六章生老礼俗第一节人生成长礼俗一、诞生与生日礼俗二、成年礼俗第二节敬老养老一、敬老礼俗二、养老礼俗三、民间敬老养老习俗第七章卫生保健习尚第一节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一、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二、讲究环境卫生第二节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历代流行病种类二、古代疫灾原因三、疫病与社会第八章丧葬习俗第一节葬俗与葬仪一、葬俗二、葬仪第二节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人生礼仪的终结二、社会风貌的折射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第九章信仰习俗第一节民间信仰一、图腾崇拜二、自然崇拜与灵物崇拜三、社会崇拜与祖灵崇拜四、占卜与巫术五、禁忌第二节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一、信仰心理上的功利性二、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三、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四、信仰传承上的巫术色彩“中国社会生活史”课程部分教案第一章绪论中国社会生活史是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规定的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段有成毕业论文选题1、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2、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3、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4、论九品中正制的积极意义5、论古代以孝选官的利弊得失6、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7、宋代科举制的创新与发展8、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评价9、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10、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11、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12、蒲松林的科举观成因分析13、论宋代文官制度14、宋太祖人本思想初探15、唐代皇位继承制度述论16、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17、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18、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9、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20、唐代兵制的变化及社会影响21、北宋“荒年募兵”政策的利弊得失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精选)中国古代史1基本概况:1、起止时间,2、都城3、疆域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土地赋税2、改革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3、经济概况: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4、文化概况: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
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春秋战国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年鉴学派:20C30y开始萌芽、40y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y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
第一代:费弗尔、布洛赫,主要强调整体史研究和史学研究的综合研究。
第二代:布罗代尔,从方法论上提出了历史学怎么样进行综合研究,将历史现象置于不同的时间段上研究。
但其最大的不足是人为地割裂了历史事件的联系,很难把握整体历史运行的规律与特点。
第三代:勒高夫,有了明显转变;重新复兴政治史、人物史,因为完整的历史不能忽略政治史。
综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注重心态史、精神史的研究,史学研究中的计量方法开始引入。
第四代: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
贡献:①否定政治史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提出跨学科研究。
③强调史学的现实价值。
④提出了社会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生活史的学科性质与内容:社会生活史是研究历史发展中,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特点,揭示其中的特定规律的历史学门类。
属于社会史分支,生活史专史。
衣服的类别:上衣下裳制,衣裳连体制。
A深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以后多为女装b袍产生于周代,中有夹层夹有棉絮,汉代以作为常服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c衫,一种大袖单衣,盛行于东汉,宋代女装多以衫为主,明清以后成为一种女性的礼服,用料主要是纱d裳,最早的下装,滥觞于远古时期,汉代分为裙和裤,裙古代女子主要着装,出现于周代,汉代以后成为女性常服,裤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无男女之分,只有两只裤管。
古代服饰流变的社会意义a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时尚b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其流变和差异历史的形成了反映阶级阶层和职业等社会因素的差异c个性化的符号功能形成了历史上同时期社会时尚的晴雨表d被赋予了情感特点,人性的情感化具有历史性。
服饰的流变a夏商周时期,使用美赋予一种社会意义,护体。
2019-2020年初中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
2019-2020年初中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宋代手工业非常繁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洛阳B、长安C、景德镇D、泉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A、苗族B、回族C、满族D、壮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苏湖熟,天下足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销售,应该到哪一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A、市舶司B、藩坊C、藩市D、藩学【答案】:➢第6题【单选题】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B、和朋友一起玩蹴鞠C、在居民区里购买商品D、观看悲剧《窦娥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C、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D、四川地区已开始使用“交子”【答案】:➢第8题【单选题】下列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大事中,发生在元朝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马可·波罗来华【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吸引我的是他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C)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6.(2022江东期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
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北方 南方
西汉 (2年) 965 111
西晋 (280年)
149 65
8.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 Nhomakorabea理性分析
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D )
A.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了棉纺织工具
C.宋朝,广州、泉州、明州所造的海船配有指南针
D.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其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10.(2022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
于衰落。南宋建立D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
料的主旨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代 (742年)
493 257
宋代 (1080年)
459 830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
足。”
——摘自《宋史》
材料三
图一 秧马 图二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三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总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二所示的纸币的名称是什么?图三表明南宋时期海外 贸易兴盛的前提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甲卷(含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婚姻生活
如果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是在 于从互相的性关系中排斥了父母和子女, 那么,第二个进步便在于对于这一关系 中排除了姐妹或兄弟。——恩格斯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瑶族的“同年”
婚姻在古代的作用?
原因:1、产生爱情的萌芽
2、夫妻占有共同经营的家庭经 济,使个体家庭从母系氏族中分离出来, 成为现实
石榴花,花儿黄,十八岁大姐九岁郎。白 日背狼下地去,夜晚为郎脱衣裳。想想真 心伤。
又称招女婿、赘婿、倒站门、上门居、 从妻婚,这是传统婚姻形式的一种,指男 进女家同居的婚姻而言。
《汉书》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 “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 风俗。出赘者,未婚时称“赘子”。因为 他们大多是负担不起赋税的贫家子弟,所 以这些“赘子”具有典质、出卖的性质。 这种“出赘”,并非为了获得美满的婚姻, 而多是为了活命。《汉书》还提到“间者, 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于是罗慕路斯设计以举行祭典的名义 邀请临近的萨宾国民前来参加(除了萨宾, 还有其他一些部族),因为是祭祀日不能 战争,所以萨宾人也没有防备,活动中罗 马男人在罗慕路斯的带领下突然将萨宾的 女人抢走。猝不及防的萨宾人只有赶快逃 走。这些被抢的萨宾女人都成为了罗马男 人们的妻子,并生下了孩子。
后来过了几年,萨宾人积蓄力量前来 攻击罗马想讨回他们的姐妹,但这时他们 的姐妹都已成为罗马人的妻子和母亲,这 些女人带着孩子冲出来调停争斗,因为谁 胜谁负她们都将失去丈夫或父兄。于是罗 马和萨宾化干戈为玉帛,合并为一个国家, 享受罗马公民的待遇。
光武帝刘秀对大将贾复曰:“闻其妇有孕, 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 不令其忧妻子也。
南梁韦放与张率
司马光:及其既长,或不肖无赖,或身有 恶疾,或家贫冻?,或丧服相仍,或从宦 远方,遂至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我国古代夏商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我国夏商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现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以中国历史流程中带有宽泛约定意义的社会生活运作事象作为研究系列,透过其千姿百态的经穿纬插网络,可给人们以察古鉴今的启迪,其烛精剖微的方法论和多棱凸显的视角,又每每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构成一门具有多学科结合性质的专门史,一门缤纷流华的专门史。
这门富态的学术专史,在中国兴起,只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事。
但是中国古人意识中,早已有关注社会生活的传统心态。
如传为春秋时孔子辑集的《诗经》,采诗以观民风,广泛进入社会深层结构,容有大量先秦时期不同阶级、阶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素材,凡邑聚分布迁移、族氏家族组织、衣食住行、劳动场景、男女恋情婚媾、祀神祭祖、风尚礼俗、娱乐教育等等,均有披露。
至如形成于西周的筮占书《周易》经文,还录有原始婚俗遗风及上古人们生老病死、社会构成、商旅交通、人际交往、穿着时尚、卫生保健、行为观念、宗教信仰、盗劫内讧、水旱灾害等社会生活资料。
《十三经》中的《礼记》、《仪礼》,对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庙制、祭法、丧葬制、婚规婚礼、亲属关系、生儿育女、养老教子、起居仪节、服饰等次等等,作了繁缛规范,直可形容为贵族立身处世的生活手册。
不言而喻,诸如此类出于古人有意无意拾掇下的社会生活史素材,对于揭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演进外在表象和内在规律,是难能可贵的,将之视为中国传统历史学中的有机部分,也未尝不可。
惟开宗明义以社会构成系统和社会生活状况为主体,对古代社会生活史进行内外表里多视角、多层面的宏、中、微观的研究,则在20世纪内才掀起。
较普遍的看法是专门性质的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乃紧伴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的引入而出现;甲骨文等地下新资料的出土和现代考古学的一系列进展,为推动这一学科领域的建,特别是再构史前及上古社会生活图景,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凡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和世界范围内学术思想变迁潮流,是影响这门学术史研究冷热升降的内外部人文环境因素。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生活史序言
不是 绝对 的 , 而是 相 互 依 存 的 ,而且 不 断地 进 行 着 相 互 渗 透 、 相 互 转化 。 《 国古 代 伦理 生 活 史》 坚持 以马 中
克 思 主 义 的唯 物 史观 和 辩 证 法 为 指 导 ,从 科 学 的社 会 发 展 史 出发 ,坚持 中 国 的古 代 社 会从 远 古 到 清朝 末 ,经
规律性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 传 统 道 德 生 活 史 ; 道德 生活 ; 理 思 想 伦
中 图分 类 号 :B 2 8
文献 标 识 码 :A
D I O3 6/.s. 7- 172 1 . . 5 O : . 9jsn1 4 8 0 . 1 6 0 I 9 i 6 0 00
最 为人 们 重 视 , 展得 也 最 为充 分 , 于成 为 中 发 终
国文化 的主要 , 至核 心部 分 的原 因之所在 。 甚
从 而 走 向私 有 制 的 “ 命 ” 路 , 是 走 了 一 条 革 道 而
“ 新” 道路 , 维 的 即在 保 留 氏族 制 度 的前 提 下 , 通 过 逐 步 改 良 ,以维 新 的方 式 实 现 向私 有 制 的转
自从 进入 文 明 社会 以来 , 们 的伦 理 道 德 开 人
始呈 现 两 种 形 态 ,即现 实 生 活 的形 态 和思 想 观 念 、 术理论 的形态 。与此 相适应 , 们对 于伦理 学 人
道 德 的研 究 , 开 始 分 为 两 个 领域 , 是 对 于人 也 一 们现 实 道德 生 活 的研究 ,二 是关 于伦 理 思想 、 道
文 章编 号 : 6 4 8 0 ( 0 1 0 —0 2 —0 17 — 1
陈 瑛
( 中国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所 伦 理 学 研 究室 , 京 1 0 7 ) 北 0 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
1、鼠疫:黑死病、西瓜瘟 清代:“ 清代:“东死鼠、西死鼠、人见老鼠如见 虎,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 虎,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 731部队。 731部队。 2、霍乱:呕吐、腹泻。 3、猩红热:烂喉痧
第三节 养生与运动
一、药物养生 1、服料金石、炼丹 2、《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体育运动
1、射术 2、舞剑 3、爬杆、爬绳 4、滑雪 5、蹴鞠、踢球、马 球 6、登高 7、拔河 8、游水 9、龙舞 10、踏青 10、踏青 11、放风筝 11、放风筝 12、荡秋千 12、荡秋千 13、武术 13、武术 14、拳术 14、拳术
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治
2010-112010-11-2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流行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疫、疾疫、疠等,统称为疫,合称疾疫 。 现代疾病分类学看,包括瘟疫、瘴气、痢 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 明代吴有性《瘟疫论》 明代吴有性《瘟疫论》:“疫者,以其延 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 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 邓拓《中国救荒史》 统计:周代1 邓拓《中国救荒史》 统计:周代1次,秦 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 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 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疾病与环境
隋代·巢元方:“ 隋代·巢元方:“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 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 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 清代·徐大椿:“ 清代·徐大椿:“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 难以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 凡遇风寒,易于疏泄‥‥‥” 凡遇风寒,易于疏泄‥‥‥” 《皇帝内经》“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 皇帝内经》 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 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 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疫病产生的后果
第一,病因不明产生恐慌。 第二,人口骤减危及生存。 第三,严重减员影响战斗力。 第四,疫情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和医学的 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防治措施
1.顺应节气。“ 1.顺应节气。“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 疫”。 2.巫术的精神控制。方相氏 2.巫术的精神控制。方相氏 、傩戏。 3.注意公共卫生。 3.注意公共卫生。 4.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 周礼•地官》 4.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 《周礼•地官》 “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 而以王命施惠。” 而以王命施惠。” 5.处理尸体。漏泽园 5.处理尸体。漏泽园 6.病人隔离。六疾馆、乞丐养病坊、安乐坊。 6.病人隔离。六疾馆、乞丐养病坊、安乐坊。
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
1、天花 2、鼠疫 3、霍乱 4、流感 5、其他:结核病、疟疾、登革热
先秦秦汉
1、呼吸道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寒颤 、呼吸道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发热,属热病,多因风寒而起。 2、疟疾:疟蚊传播,东西方皆有。 3、狂犬病:猘,《左传》“国人逐猘犬”。 、狂犬病:猘,《左传》 国人逐猘犬” 4、黄疸性疾病: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黄疸性疾病: 肝炎性黄疸(传染性肝炎、肝硬化) 5、麻风病:疠风、癞大风、大麻风;瘤型、 结核性。豫让、卢照邻 6、肺结核:咳血。
两汉魏晋南北朝
1、伤寒:广义、狭义。 2、流行性斑疹伤寒:曹操“于时大疫,吏 、流行性斑疹伤寒:曹操“ 士多死者。” 三国志》 士多死者。”《三国志》“自顷以来,军数 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 旷,百姓流离。” 旷,百姓流离。” 3、天花:交趾传入。 4、其他:白纸验尿,淋巴结炎。
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