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无选择》论文5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的“成长”与迷茫1985年,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这部作品被看做是中国当代文学第一部现代派小说。它用较为夸张的、戏谑的方式,表现了音乐学院中一些学生的形象,是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新的“成长小说”。作品借鉴了“黑色幽默”文学的特征,其主题在于揭示主人公在成长、实现自我过程中体现的迷茫和荒诞性。这部小说在表现人生的无奈与荒诞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希望,让书中人物能得到新生,例如森森的作品获奖,给了李鸣希望,让他“重获新生。”

刘索拉的小说几乎写的都是音乐人的一种状态,有北京人神侃的风味。今天这样的小说很多,但不及刘索拉的雅。往往流于痞,粗话连篇,让人作呕。其实,属于年轻人的一股子反叛劲头、闹腾手段,从前和今日差不多。区别在于,李鸣他们的反叛带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有追求充满激情,是成功前夜的躁动。而今天很多年轻人的反叛,却有一种颓废的情绪,生活太优越了,用不着追求,无所事事,所以瞎折腾。简单地说,刘索拉更偏重于精神,而那些人更偏重于物质。

一、时代背景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想要真正读懂一部作品,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借鉴,在实践中有重大的影响,如“朦胧诗”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涌现了很多受此影响的文学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心理,采用了荒诞、象征、变形等方法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征。

80年代,正是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有的新事物,新的思潮都在不断地刷新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于当时接触这些最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等种种。后来高考恢复,所有的一切仿佛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变得鲜活起来,他们终于有了创新、突破的机会,有了追求的希望。

《你别无选择》就是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中诞生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就是一个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班级里各色各样性格张扬反叛的音乐青年。它不论是创作形式和还是手法上都有现代派的特征,其中的人物思想和主题风格体现了反传统的价值追求,完全与正统的常规背道而驰。其中表现的是“迷惘的一代”、“跨掉的一代”的荒诞的思想情绪。总之,小说反映了我国80年代的一种现实,反映了某一代人的情绪与骚动,也反映了一批青年执着追求、富有创造与社会那几十年不变的陈规旧习之间的抵触。

二、小说中的“黑色幽默”

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这部小说与“黑色幽默”密不可分,“黑色幽默”是一种后现代的艺术方式,与传统的方法背道而驰,它经常表现充满压抑感的环境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来对这种环境进行揭露、嘲讽和批判。

黑色幽默小说中较为常见的是滑稽、怪异的情节,而《你别无选择》中充满了不符合常规、荒诞可笑如闹剧般的场景,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

小说中还有董客这样一段前言不搭后语,哪也不接哪的搞笑话语:“人生的世故在于自己的演变,不要学那些愚昧的狂人,你必须为自己准备一块海绵,恐怕你老婆也愿意你是个硕士。”这段前后不相干的话语生动地展现了董客炫耀和卖弄学识,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浅薄的荒诞行为。

这个闹剧般的故事貌似荒诞,实则有很重要的寓意。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不

合理的、专制的、旧的教育制度掌控下的变形的学校的描写,表现出在专横、霸道的力量控制下的混乱、荒诞的世界。在时代的新旧交替之时,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是不可避免的。用这样黑色幽默的方法来表现,可以引起人们对教育制度的反思,也可以引起对这个社会制度的反思。

三、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作品是有很高的真实度的。刘索拉说过,“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基本都是班里同学的真实写照,只是她将现实中不同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集中到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中或者将现实中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分散了放入小说的人物中去。”作家当年的这个班级确实是出了名的个性,并且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音乐人,如谭盾、郭文景、叶小纲、陈其钢、陈怡等等。

这是个发生在音乐学院里的故事,里面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他们是疯狂的、反叛的,现在有一个名词可以用来形容他们,那就是“另类”。《你别无选择》中,几乎所有人被他们置身的荒谬世界同化了。在荒诞的人群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荒诞之处,是不同怪异习气的具体代表。

李鸣莫名其妙地想尽各种办法退学,最终也没退成。石白热衷于引经据典地对老师讲错的半个字予以反驳。马力喜欢把自己的图书整理得像公共图书馆,连借书卡都不少。总是砸钢琴的森森,总是在砸钢琴时边喊“妈的力度”。孟野经常闹失踪,有个,想尽办法要求学校开除他的爱情疯子的女朋友,然后希望他与其一同流放边疆。其他仅有的三个女生也不正常,一个娇滴滴得像只猫,时不时喵两声。一个瞌睡大王,整日处于“懵懂”状态。还有一个女生算优秀,却被几个男生同时狂追,她也来者不拒。总之,所有的人都脱离了生活常态,胡乱折腾。但在混乱的表象中,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音乐作曲,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这几乎是一篇都在写人的作品。我觉得对人的描写是这部作品的精华之处。而正因为人的多样性,使得这个班级隐约像是社会的缩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前提上,每个人用自己的青春做着最大的抵押,打赌自己的人生,他们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一)孟野

孟野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墨可以说是相对较多的,他对艺术非常有激情,并且对音乐也非常执着,这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叛,当然书中的这些主要人物大部分都体现了这一点。

他很有才气,门门功课都是满分,但就是不肯按照规章做事情,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出人意料,特立独行。他的那些作品中永远满含“疯狂的想法,一种永远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就像小说中说的,他永不满足,他总是觉得自己的作品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总是表现得很烦躁,埋头在创作中,仿佛要与世隔绝。所以他的参赛作品虽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但是却被贾教授批评成“法西斯音乐”、“杀人犯音乐”。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音乐重要,即使是女朋友也无法和音乐相比。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孟野的女朋友,这是一个疯狂得近似变态的“爱情狂”,这恰恰反衬出了孟野对音乐的狂热和虔诚,是个“音乐狂”。但他的结局是悲剧,女朋友因为他几乎疯了,向学校递了一封控告信,使他在毕业前半年不得不离开了学校。

在他的故事中,仿佛能看到一种悲壮。他就像是革命中不抛弃不放弃的英雄,一直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动摇,这样坚定地埋首在音乐的创作中令人佩服。

(二)森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