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格教研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一、微格教学的特点1.独立学习:微格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2.社交互动:微格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元评价:微格教学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4.融合创新:微格教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供不同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1.微课堂模式:微格教学借鉴微课堂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小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较短,便于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每个单元学完后,通过小测验或讨论等方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小组合作模式:微格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微格教学中,学生会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题或问题,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角色扮演模式:微格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微格教学中,学生会被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多媒体辅助模式:微格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5.游戏化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情感体验。

在微格教学中,通过游戏化的学习,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激动人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微格教学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灵活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变。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微格教学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教育的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学生数学教研(3篇)

中学生数学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经验。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教材,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经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通过观摩,教师们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探索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研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

教师们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 教学竞赛举办数学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竞赛,选拔出优秀的数学教师,为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6.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2. 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提高,数学兴趣得到激发。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4. 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应更加注重实效性,确保活动质量。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持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借助“微专题”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借助“微专题”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借助“微专题”教学,提高复习效率作者:***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23年第10期[摘要]“微专题”教学法能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解题能力. 文章以“隐形圆相关的最值问题”的专题复习教学为例,从教学分析出发,分别从“注重预习,初建模型”“加强探究,强化模型”“立足解题,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反思感悟”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并从“尊重个体差异,合理设计教学”“利用变式拓展,发散数学思维”“注重教学反思,提炼知识重点”三方面谈一些教学思考.[关键词]微专题;复习教学;隐圆章建跃认为:数学教育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内外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微专题”教学法已然成为复习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教学方法主要立足于学情、教情与考情等综合因素,选择“切口小,针对性强”的一两个关联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等进行专题复习,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本质,获得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数学内外问题的能力.教学分析1. 教学内容课堂探究的主题为“隐形圆相关的最值问题”,教学涉及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版块. 预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探寻“隐圆”的形成过程与模型. 教学环节,主要分三步走:①将学生的预习成果——隐圆模型进行展示,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提炼总结;②带领学生探索隐圆模型的形成依据;③用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隐圆相关内容,并计算最值,让学生深切体会“探寻模型—发现隐圆—获得路径—解决最值”的过程.2. 教学方法教学预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全程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索手段自主归纳模型,而后利用所获得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方式中,感知、体悟这一类问题在中考中的命题方向,从而突破思维的瓶颈,在认知上获得质的飞跃.3. 教学手段精心的教学预设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手段的支持. 教师以“微专题”教学模式为载体,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预习与思考,课堂中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妥善理解并处理隐圆问题的主要方法(四个步骤),课后可适当地布置作业,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学过程1. 注重预习,初建模型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微专题”教学虽然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多,但教学容量并不小,而且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经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预习环节同样值得重视[1]. 隐圆相关知识,学生之前虽然接触过,但因其比较抽象且历时久远,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本节课预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回忆、总结几种常见的隐圆模型,为课堂“微专题”复习奠定基础.师:经过课前预习,大家发现隐圆模型有哪些?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种基本模型(见图1至图4).分析预习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隐圆相关知识,还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待探索的主题,从而使学生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将四种典型模型在课前展示,存在两方面深意: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让一部分学生发现自身认知的漏洞与盲区,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 加强探究,强化模型探究1 上述四种模型作为隐圆的常规模型,大家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经过讨论,学生提出四个隐圆模型所获得的依据分别为:第一个,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第二个,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或外角与内对角是相等的关系,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一个圆上;第三个,定角对定弦;第四个,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为一个圆.探究2 这四种模型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探索发现,图1是图3的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定角为30°、45°、60°、90°等特殊角,同时,图1也是图4的特殊状态. 模型1的得来依据,从表面上看是“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实质上却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一个圆”.师: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否对模型得来的依据进行一个归纳?分析学生通过探究1活动的开展,深化了对各类模型形成本质的理解,这种理解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一定意义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对于探究2,学生在类比分析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模型本身的认识,为后续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具有提炼、总结、提升的意图.3. 立足解题,变式拓展例1 如图5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其中点E,F分别在线段DC,BC上移动,已知DE=CF,AE与DF相交于点P,求CP的最小值.变式如图6,Rt△ABC中,已知AB⊥BC,AB=6,CB=4,点P为△ABC内的一个动点,并满足∠PAB=∠PBC,求线段CP的最小值.分析例题与变式均为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的模型,在动态中寻找,都能发现90°的角不会变化,问题在于直角比较难发现. 如例1中的直角,需要在全等的证明基础上获得,而变式中的直角则需要通过角的转化而获得.变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例1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模型的本质,为提升解题能力奠定了基础. 学生一旦找到隐圆,结合动点的起始点与终止点,不难获得动点的运动轨迹. 那么,线段的最值问题就转化成圆外一点到圆上点的最长与最短距离的问题了. 此例与变式的应用,让学生亲历了“探寻模型、发现隐圆、明确解题路径、解决最值问题”的过程,这种体验为接下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直接经验.例2 如图7所示,点D,E分别为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边上的两个动点,已知AE=BD,分别连接CD,BE相交于点P,如果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那么点P的运动路径长是多少?分析本题将例1中弦所对的圆周角从直角转换成120°的角与45°的角,这种转换显然增加了寻找圆心的难度. 同时,变式也由探索线段的最值问题转换到探索面积的最值问题上,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例题,需通过三角形的全等证明才能获得120°的角,例1中也涉及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方法上的巩固. 而变式题,只有分析线段与角的关系,才能获得45°角. 此例与变式的解决,训练了学生在不同条件与背景下的思维拓展能力,为学生从不同维度掌握解题技巧奠定了基础.例3 如图9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2,已知∠A=60°,点M为AD边的中点,点N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若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可得△NA′M,连接A′C,求A′C长度的最小值.变式如图10所示,△ABC中的∠BAC=90°,已知AB=3,AC=4,且点D为BC边的中点,现将△ABD沿A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可得△EDA,連接CE,求CE的长.分析本题为“多点共圆”模型的应用,尽管问题中的点在运动,但是它到定点的距离却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AM=DM=A′M. 根据模型4的形成依据,很快就能发现隐圆的身影. 本例被称为“伞型”或“鸡爪型”问题,学生通过研究本题,获得从变中探寻不变的量的能力,这也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式. 变式的提出,在于考查学生能否在多点共圆的模型下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契机.例4 如图11所示,△ABC为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已知ED⊥AB,EF⊥AC,求AF的值.分析本题为典型的“四点共圆”模型的应用,从“双垂直”的条件不难发现隐圆的存在,通过圆中角的转换,问题迎刃而解. 此例的应用,关键在于能让学生明确“四点共圆”模型的主要特征,从中发现图形. 三角函数设k法的应用以及圆中角的转化都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变式的拓展,体现了“定角对定弦”与“四点共圆”模型的综合应用,这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探寻的新内容,而且也是对旧知的温顾.4. 课堂小结,反思感悟课堂总结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本节课作为一节“微专题”课,目标明确、知识点清晰,教师在小结时,以总结、提炼与反思为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们能在问题中一眼就发现“隐圆”的存在吗?该如何发现呢?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写一写关于隐圆的解题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分析这个问题起到了回顾、总结、建构知识脉络的作用,学生结合本节课的解题经验,在思考“如何发现隐圆”的问题引领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解题经验. 课后教学思考的书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反思能力,还从另一个角度训练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研究其他专题提供了帮助.教学思考1. 尊重个体差异,合理设计教学“微专题”教学内容一般为一个相关联的或能单独研究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单个主题等. 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而言,受社会与学习背景等影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根据学情与教学专题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隐圆问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比较高,学生掌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着实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本节课,教师以“微专题”教学法为载体,结合预习、探究与反思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深度与宽度. 由此可见,本节课虽为“微专题”,实则“大容量”.2. 利用变式拓展,发散数学思维“微专题”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的辅助,而例题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又离不开变式的支持. 尤其是初三复习阶段,教师将复习内容分割为一个个大小专题逐个突破,这些专题看似独立存在,实则互相关联. 而变式的应用,则实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有效沟通,它主要通过表面的变化,突出核心知识恒定不变的本质[2],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具有直接影响. 一般变式应用时,会选择经典例题或教材例题作为“母胎”,以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基于模型建立、应用与总结,让学生以探索模型的形成依据为主线,进行例题的分析与拓展. 每个例题都配有相应的变式,这种模式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各种模型的理解与应用,还为课后研究提供了素材,是学生思维拓展延伸的基础.3. 注重教学反思,提炼知识重点“微专题”教学虽以例题与变式来帮助学生明晰知识点,但它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此. 例题与变式的应用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炼思想方法与数学模型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反思”的过程. “微专题”研究若仅凭单个雷同问题的堆砌,必然无法完成它的使命,只有从不同层次进行递进式探索,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本质. 此过程,离不开师生及时、准确的归纳、总结与提炼.常规情况下,“微专题”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但本节课却花费了不少时间. 主要原因有:隐圆这个知识点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需要一个过程;隐圆模型种类比较多,逐个分析与突破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那么,本节课的“微专题”还“微”吗?还可以怎么改进教学设计,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短小精悍”,而教学效果却“稳中有升”呢?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参考文献:[1]吕增锋. 数学“微专题教学”到底“微”在哪[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8(04):33-34.[2]李宽珍. 数学微专题教学的特征、策略及方法[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09):3-7.。

微格教学小组实践总结(3篇)

微格教学小组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我校特组织开展了微格教学小组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丰,现将实践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1. 微格教学简介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微格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针对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提高教学能力。

(2)实践性:注重实际操作,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

(3)反馈性:通过学生、同行和专家的反馈,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实践目的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我校组织开展了微格教学小组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以下方面取得成果:(1)提高教师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

(3)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践过程1. 组织筹备(1)成立微格教学小组:由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

(2)制定实践方案:明确实践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选拔教师:选拔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参加实践。

2. 实践实施(1)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模拟教学: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其他小组成员观摩、记录。

(3)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同伴互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5)专家指导:邀请学科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指导。

3. 实践总结(1)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小组总结: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实践活动,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3)学校总结:学校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实践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微格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发及利用

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发及利用

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发及利用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开发及利用逐渐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微课程是指以微型视频、微型课件为主要形式,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从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精确的、生动的讲解和演示,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通过视听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程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促进教学个性化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和调整,为每个学生提供更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制作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趋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微课程,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二、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积极开展了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工作,一些教育平台也陆续推出了丰富的高中数学微课程资源。

许多教师也积极探索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断开发和完善属于自己的微课程资源。

微课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用坐标表示一条直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设计实验在学习某些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

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三角函数的性质。

4. 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解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总结和分享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成果,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结语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践和探索,能够更好地运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微课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压缩、精练,结合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制作成系统的教学资源,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是一段教学视频、一组教学图片、一个教学PPT等形式,它以简练、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倾听、思考等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

二、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特点1. 直观性强:微课通过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将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观念。

2. 灵活性大:微课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制,可以用于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等多种教学环节,适应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

3. 互动性强:通过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等多种教学活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4. 可视化程度高:微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特定性明显:微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了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所呈现的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容易理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微课所呈现的内容生动直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微课的灵活性大,可以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反复观看和学习。

3. 丰富教学资源。

微课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手段的呈现,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路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讲解,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从而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讲解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5. 增强课堂互动。

微课可以使学生在课程之外进行学习,使课堂更多地转化为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微格数学教学研究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微格数学教学研究

过程 中的每一类 别的教学技能 都有其确定 的内涵 和 外延 , 明确 的范 围 , 有 是可 观察 、 可操 作 的教 学行 为
方 式 , 而 是 可 分 解 和 可 训 练 的 教 学 技 能.盖 奇 认 因
提供 良好的养成 独特 的数 学教 学技 能 、 现理 论与 实 实践相结合 的机 会 , 高数 学教 育 工作者 的专 业化 提 水平 , 完善 在职 教师 的技 能 素质 ; 同时 , 由于微格教

技 能有 全面认识 、 深入理解. 微 格数 学教学研究对 数学课 堂教学技 能进 行系 统的、 科学 的分类 , 于明确每一 项技 能的训练 的 目 便 的, 即把一个 问题 进 行 分解 , 如果 觉 得 问题 还太 大 , 再分解 。 一点 一点地分 解下 去直到问题 的解决 , 也就 是说微 格数 学教 学 研究 将 数 学教 学技 能“ 格 化” 微
维普资讯

数 学 教 学 研 究
20 0 6年第 l 期 l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微格数学教学研究
— —
黄 情 传
( 兰州市教育学院 , 肃 兰州 7 0 0 ) 甘 3 00 微 格教 学是一个 以现 代教 育理论 为指 导 。 结合 行 可行 性、 针对性 、 实性 的研究 . 现 因为很多技能 , 在 职教 师都使 用过 , 要解 决 的问题 是使用什么技 能 , 才
教研向我们提 供了一种在 职教 师继续教 育的重要 内 容. 微格 教研”促 进教师对 自己的教学 技能进行 分 “
类与系统研究. “ 格教 研 ”的实践 中, 在 微 迫使 我们
不得不对在 职教师一个技 能一个技 能的培训方式进
维普资讯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摘要: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与探索,并加之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国已逐渐成长为了世界教育强国.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数学教育也开始了它的变革之路.下文中,将会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究,希望能够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教学研究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正式来开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斗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提高.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高中教育是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主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文将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足1.教育目的较为片面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十几亿人口的竞争中,也只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筛选人才.如此以来,高考就逐渐成为了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现阶段中国最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还是最易拉开层次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学生难免会形成“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失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降低,反倒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2.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教育中师生交流匮乏,课堂互动少得可怜.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教育枯燥,任务繁重,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随之加深,并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论是在哪一领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概念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唯有结合有关的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数学它是一门看中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理论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3.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更加成熟,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已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埋没,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根据相关的统计得知,当代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弱,只会按照教师教授的固定思路来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地逻辑思维培养的阻碍,更不敢奢求学生的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这样做只能够使得学生一步步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关探究1.正确理解教学目的,适当添加数学文化教育伴随着多年来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这一概念逐渐越来越重要.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数学教材时,充分重视数学文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教材中.高中是学教材注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能够通过开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论坛或者课外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目的.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导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群,只有教师充分重视起了数学文化的普及问题,真正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够发挥其意义.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它同高中化学、高中物理等学科相类似,是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多数学校为了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时间等问题,并没有将这些实验展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在经历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后,若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3.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另外,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因材施教.4.构建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与底年级不同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与自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面的对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构建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探究目标,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厌学思想,使其能熟练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教育行业应当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帮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消除“为分数而学习”的片面目的.最后,还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争取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参考文献:[1]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2]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Z2)[3]谌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的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2012(02)第二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一.“立体几何”的知识能力结构高中的立体几何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呈现的,在必修2中,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入手,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此后,在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对模型的观察,发现几何体的几何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一些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几何性质,从微观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几何体做了必要的准备.在选修2-1中,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在必修2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论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几何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安排的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要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而没有对演绎推理做出要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以长方体为模型,通过说理(归纳出判定定理,不证明)或简单推理进行论证(归纳并论证明性质定理),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又以几何直观、逻辑推理与向量运算相结合,完善了空间几何推理论证的理论基础,并对空间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证明.可见在立体几何这三部分中,把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适当分开,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地进行培养,这一编排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门槛,同时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二.“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1.重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2.难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种语言的转化;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三.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要注意加强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几何的入门阶段,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要注重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例如:①注重模型的作用,让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培养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②培养学生的画几何图形能力,画图不是描字模(只模仿),而是要边画边思考所画图与实际几何体的对应关系.③空间想象不是简单的观察、空想,应与概念思辨相结合(前面已经谈到).④发挥三视图与直观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作用,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转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有利于分析和表示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变换观察视角对空间几何体进行观察可以更容易理解较为复杂的空间图形,把握空间图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四.加强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与把握的教学①用图形辅助理解概念、定理和性质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推理的类别,用图形刻画几何元素的关系,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文字和符号的机械式学习,更容易理解公理、定理、性质等的几何本质,发现问题图形中的元素关系关系.让学生对照图形叙述相关定理或性质,特别要求对定理或性质的使用条件加以说明.例如,用图形表示平行关系例如,用图形表示垂直关系②强化证明的言必有据所谓“言必有据”,是指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即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是课本中给出的公理、定义、定理,不可以自造理由,不可以随意将习题的结论作为根据,不可以把平面几何结论在立体几何中不加证明地随意使用.不仅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推理中,要言必有据,在几何作图中也是如此,因为几何作图是几何推理的特珠形式.立体几何作图也必须步步有据.③梳理推理依据例如,从确定平行、垂直关系梳理推理依据(如图),在解决问题时由图形中寻找依据.把推理依据转化为系列图形纳入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用图形归纳立体几何知识,串联立体几何推理的思路,形成对图思考,以图交流,使得逻辑推理与几何直观有机整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五.总结《课程标准》与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高考对“立体几何初步专题”的要求(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研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展微格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开展微格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㊃㊃开展微格教学,构建有效课堂●江苏如皋初级中学 王艳红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或者微观教学,指的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训练师范生或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㊂美国学者德瓦埃㊃特㊃爱伦认为,微格教学就是一个缩小的㊁可控制的教学环境,比普通的日常教学环境精简㊂这样,教师就容易控制,能提高教学效率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的历史课堂都出现了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㊁机械训练等问题,这是无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㊂如果教师能尝试开展微格教学,在可控的短时间内设计教学内容,那么,或许就能让历史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㊂一㊁加强学科整合,激活创造性在开展微格教学时,首先要注意学科整合,要尝试让学生体现出创造性和学习活力㊂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常常将语文㊁美术等其他学科和历史学科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历史之美,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㊂例如,在教学‘盛唐气象“时,我尝试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不同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㊂我将隋唐时期的诗歌㊁绘画㊁雕塑作品等整合在一起,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和语文㊁美术等其他学科有机地整合起来,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㊂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展搜索活动,尝试寻找其他能代表隋唐文化的作品,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到演讲活动中㊂每个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样事物,用演讲的形式表述自己为何认为它才是隋唐历史的代表㊂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㊂二㊁助力角色扮演,强化体验性初中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我在教学中尝试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将课56本剧融入教学中㊂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定好一定的剧情,让学生进行表演㊂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该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刻的感悟㊂‘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郑和㊁戚继光等人物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进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也对当时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㊂在学生表演后,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既然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风险,他为什么还要先后七次下西洋呢?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进行思考㊂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大概三五分钟,加上引导和讲解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十分钟㊂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符合微格教学的要求,同时,这样的教学形式也能让学生增添体验感,从而提升参与兴趣㊂三㊁参与小组合作,优化实效性小组合作活动也是微格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小组活动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学习,进而对各种历史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各种历史知识㊂这样的课堂自然会更具有实效性㊂例如,在教学‘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一起来探讨 君主专制的强化 是如何实现的㊂学生在探讨中发现了军机处的重要性 它代表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㊂学生就此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㊂有学生提出了 物极必反 的看法,认为当君主集权发展到鼎盛时期后,必然会出现衰败㊂我肯定了学生的大胆设想,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自主搜索相关信息,验证自己的观点㊂小组同伴也可以帮助其进行研究分析㊂微格教学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课堂,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小组合作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展开讨论,而教师也能更方便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加以引导㊂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微格教学实录来分析学生的讨论情况,并思考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展开引导,进而提高教学水平㊂四㊁推送主题资料,加大深刻性在微格教学中,必然要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演示工具,教师在教学时要融入现代媒体培训演讲技能㊁电子板书技能㊁多媒体教学技能㊁网络资源利用技66㊃㊃能等㊂我在教学中尝试利用网络和电子白板推送各种主题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这样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㊂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我尝试在微格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发生㊁发展,并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㊂学生阅读了各种资料,并观看了‘鸦片战争“等影视剧资料,发现鸦片战争的发生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㊂英国作为当时头号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不断对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开辟国外市场,在用鸦片没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便发动战争,要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㊂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围绕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思考,说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㊁主要矛盾等是否发生了变化㊂因为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学生的探究会更加深刻㊂在主题探究中,可以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合在一起,这样设置的微格课堂就会更有效,能将教学活动内化于学习主体自身的探究和生活中㊂五㊁开展探究分析,强化思索性加强探究分析,是指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用研究历史的思路去掌握相关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㊂而目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教材内容,而缺少来自自身的感悟和体验㊂例如,在介绍辛亥革命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一改常规讲述分析的传统做法,采取当今非常流行的辩论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对辛亥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进行辩论㊂他们认真阅读课文,收集资料,形成观点,展开辩论㊂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教材的内容与精髓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让学生去探索㊁思考历史教材中所蕴藏的深刻道理,学会用辩证的㊁唯物的史观来看待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尝试将微格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将能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环节的设置变得更精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可控,更利于生成,这样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㊂76。

基于“微专题”思路的高中数学教学

基于“微专题”思路的高中数学教学

基于“微专题”思路的高中数学教学1. 引言1.1 微专题的概念微专题是一种针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专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微专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逐渐领悟数学的美妙和智慧。

通过微专题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微专题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微专题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推崇。

通过微专题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微专题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可谓是多方面的,受到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庞大、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机械应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应试倾向较重、注重应试技巧而非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只追求分数而忽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新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引言结束】2. 正文2.1 微专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专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微专题是一个小课题,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中心,涉及多个数学知识点,可以跨学科进行探究。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微课的概念微课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点进行精确化、碎片化处理的教学形式。

通俗来讲,微课就是将一堂完整的课程拆分成若干个短视频,每个视频集中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观看学习。

微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灵活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反复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微课还可以帮助教师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提问、讨论和实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微课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1.2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枯燥难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一些学生则感到无所适从。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重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没有机会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率:微课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的情况。

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加强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甫状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甫状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甫状发布时间:2023-07-03T02:22:58.6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8期作者:李甫状[导读] 初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微课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以提升初中课堂教学质量。

苍南县灵溪镇第三中学 325802摘要:初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微课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以提升初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应用1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作用1.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数学的许多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合理地使用微类来发起围绕特定概念,定理和实例的教育以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况,从而探索有趣的问题。

微型课堂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是对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

它直观,生动,学生可以快速接受。

除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

微课虽然想,但知识丰富,对教育意义重大。

1.2利用微课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中学数学知识点分散且抽象,这也阻碍了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为了突出重点和克服困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微类格式显示重要和困难的问题。

通过在5到8分钟内播放音频或视频来锁定知识点,从而克服教育中的关键点和挑战。

例如,在“功能图像”的使用中,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和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功能的图像,使学生能够观察功能图像的动态过程并解决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问题。

可以通过使其具体化来取得突破。

2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1课前预习中应用微课。

在正式教授数学之前,教师应使用微型课堂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通过观看微型课程视频,学生需要对他们想学习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下是对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研究:
一、数字化工具的运用
数字化工具,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以用来绘制各种复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二、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时代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和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
数字化时代也促进了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
限制。

同时,在线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数字化时代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数字化时代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微格教学心得体会

微格教学心得体会

微格教学心得体会微格教学心得体会1一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份量,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一名老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将这周的感想与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是备课,这是讲课前必须做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要给学生传授根本要求。

除了这些还有讲课的方法,比导入新课要自然,就可以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或讲一个与所讲内容相过的实例引出所讲内容。

讲课内容要连贯,有逻辑性。

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气氛,有互动交流环节,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和学生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课。

通过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缺乏,讲课内容不够充实,衔接不自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课堂不够活泼等。

分析原因主要是备课不够充分,讲课方法不当。

我想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揣摩。

两周的微格教学实习虽然比拟短暂,但我可以利用以后时间认真练习,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根底。

微格教学心得体会2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与教育革新的步伐,为了培养我们适当而有效的教学能力,也是为了我们9月份的实习,学校专为我们师范生开设了“微格教学〞这门课,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技能。

这次是我第二次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上次比拟,我有很大的感触,收获很多。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这次的微格教学进行总结。

一、对“微格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我以前认为微格教学仅仅是我们一个组员站在讲台对另外几个同学模拟上课,除了有个摄像外,和我们平时的试讲没什么两样。

其实,我错了。

微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因为有视频,我们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视频,通过反响,对照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最快地提高培训效率。

微格教学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可以调动所有的资源,发挥综合效应,取得最正确效果。

数学微课教研活动总结(3篇)

数学微课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数学微课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微课的制作与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掌握微课制作的基本技能。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微课制作经验。

3.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 推动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活动内容1. 微课制作培训:邀请微课制作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微课制作的基本流程、技巧和方法。

2. 微课作品展示:教师分组进行微课制作,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分享制作经验。

3. 互动交流:教师之间就微课制作、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4. 专家点评:邀请专家对微课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过程1. 开幕式:校长致辞,强调了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期望。

2. 微课制作培训:专家详细讲解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流程、技巧和方法,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

3. 微课作品展示:教师们分组进行微课制作,展示优秀微课作品,分享制作经验。

展示过程中,教师们对微课的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4. 互动交流:教师们就微课制作、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5. 专家点评:邀请专家对微课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专家对微课作品的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6. 总结表彰:对在微课制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微课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掌握了微课制作的基本技能。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微课制作经验得到了分享。

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岩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很多课例采用了“探究型”教学模式,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具体课例,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观察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类比归纳――探究型”教学模式,“分析猜想――探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创新人才一、问题的提出如果说传统的继承式和灌输式教学在过去那个生产力发展缓慢、知识更新远未达到频繁的时代曾经起到过很好的文化传承、社会延续功能的话,那么对于今天这个科技发展迅猛、新知识产出频繁、社会变革急剧的时代而言,它显然有着太多的不适应。

我国目前实施的应试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整天忙于听教师讲课、做书本上的作业,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

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国际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水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战略问题.因此,要改革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教学模式.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教研微课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微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导致问题情境创设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明确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程度、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1)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猜数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抽奖”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概率的应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优秀范文五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优秀范文五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乐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力,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体会: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独特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人的讨论,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还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的不良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加以解决。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学中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乐学氛围。

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活而不乱、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

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微格教研模式的探索微格教学是一种小规模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微格教研在中学数学教育应用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在以往的中学数学教研中,基本采用的是教研室教研、进修学校教研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着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复现、评价零散、培养成本大、缺乏实效性、方式单一等缺陷,难以调动中学数学老师教研热情。

在新课程教改的大前提下,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中学数学教研亟待改变现有的旧模式,采用新颖实用的方式,把中学数学教研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也达到促进教研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

微格教研顺应时代变化,理应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研方式。

一、微格教研简述
微格教研的概念起源于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始人W.Allen将微格教学应用于师范生培训中。

微格教学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小班授课为活动方式,以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为目标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微格教研是在微格教学基础上,对校本教研的一种发展。

是借鉴微格教学的主要理念与技术手段,将用来“学习教学”的微格教学发展为“研究教学”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微格教研的意义在于:
第一,微格教研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的是教学
过程中的实际现象;
第二,微格教研加强了老师对理论的学习和完善,促进老师更好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第三,微格教研是老师的一种合作研究,不是个体的个别行为,能营造教研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积极氛围。

微格教研的特点是:
第一,微格教研采用多媒体录像,可以准确的记录整个教学过程。

让教师从单纯“讲授”的角色变为可以在“师者”和“学生”两个角色中任意转换,有利于老师从“他人”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方式,改进自己的不足和细节。

第二,微格教研可以同时对多位老师的同一知识点讲解过程从横向进行比较分析。

多媒体技术让同时呈现多位老师的教学教程成为可能,大大节约了教研组听课的时间,提高教研的效率。

第三,微格教研可以由多人对同一老师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重复多次的呈现、讨论和分析。

可以对教研内容及细节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二、微格教研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优势
微格教研具有“照镜子,正衣冠”的明显作用,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便捷和有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手段已经普及到手机,微格教研的硬件条件非常成熟。

微格教研,因其操作简便、耗时少、效率高等特点,正在成为一种主流的教研方
式。

尤其是对中学数学教研来说,微格教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微格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微格教研的出现,简化教研程序,提高教研效率,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在职教师的技能素质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第二,微格教研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系统教学技能训练成为可能。

传统中学数学教研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基本靠“传、帮、带”或者自己摸索。

而采用微格教研的话,可以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分解成若干环节环节。

从微观入手,对中学数学课中的导入技能进入认真剖析,分解出导入技能的定义、理论依据、功能、导入原则、导入类型等内容,从数学教学设计技能和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两方面着眼,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根据微格教研中学生的反映和反馈,重点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外。

不仅有利了中学数学教师的系统教学技能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

内容。

第三,微格教研对教学设计环节精细化的研究,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尤其是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微格教研能让他们有机会直接接受经验丰富教师的具体指点,而年轻教师的新意和创新点也得以在微格教研中得到肯定和推广。

微格教研促成新、老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的交流和沟通,不仅提升了整个数学教研组的教学能力,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三、微格教研在中学教育中的劣势
微格教研在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微格教研环境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

学校的科研经费有限,而微格教研要求一间具备录制、播放视频等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所需经费消耗较大,不是每所学校的经费预算都能承受的。

其次,微格教研强调课堂教学的切片式研究,对综合研究力度不够。

微格教研特别注重地某个教学环节的有效与否,专注讨论某个点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因此会忽略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教学能力。

第三,微格教研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观因素较强。

目前,国内尚未有对微格教研的系统、客观的量化评价体系,主观评价是活动过程的唯一手段。

主观评价受影响因素较多,有可能出现评价失真的情况,影响微格教研的质量。

第四,微格教研对时间、精力投入的要求较高。

微格教研方式要求对一位教师的一段教学视频反复进行观看、分析、讨论,需要教师、评委们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与目前教学计划紧凑、教学任务重等现状是存在矛盾的。

四、对中学数学课实施微格教研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中学数学课进行微格教研的优、劣势分析和思考,建议如下:
第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格教研模式值得推广。

通过上述利、弊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微格教研存在一些劣势,但是通过合理的
时间分配、人员安排、方法改进等,是可以做到规避这些弊端的。

总的来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格教研是利大于弊的。

因此,从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为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来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格教研这一模式值得推广。

第二,利用“俱乐部”等方式开展中学数学微格教研。

《现代汉语词典》对“俱乐部”的解释是:“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在学校成立“中学数学微格教研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既有工会活动的性质,气氛又相对轻松,是比较吸引人的一种方式。

整个数学教研组的同事可以在俱乐部里通过微格教研,交流教学经验,互相指导,避免因“人情”主现评价导致的微格教研失真;共同设想教师专业发展前景,用集体的智慧探讨整个教研组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可见,“俱乐部”将是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同事团结,提升教研小组教学、科研能力的平台。

第三,建议学校给予相应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开展微格教研是一件收益颇多的好事,但是因为微格教研对时间、人力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校从人、财、物、时间四方面给予支持。

比如每周专门安排一个固定时间及一间多媒体教室用于开展“俱乐部”活动,这个时间段从学校教务层面避免给数学组教师及这间多媒体教室安排课程,确保“俱乐部”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程利用微格教研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将有利于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指明道路,是一种利集体、利个人的良好模式。

但是,促成这种模式在中学数学教研中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得到学校、教师个人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发挥微格教研在中学数学教研中的良好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