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儿科课件 消化系统概述鹅口疮
中医儿科学鹅口疮

合理安排喂养时间
合理安排婴儿的喂养时间,避免过度频繁喂奶,减少乳汁在口腔内的停留,以降 低鹅口疮发生的风险。
保持用具清洁
确保所有喂养用具如奶瓶、奶嘴定期高温消毒,避免使用共享或未消毒的喂养用 具,以防真菌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
LOGO
强化家长的知识普及
通过医疗机构或儿童保健中心的宣教资料,向家长 普及婴儿鹅口疮的相关知识,增强其预防意识。
外用药物主要是利用中药的清热、解毒、生肌等作 用,如用黄连粉、白芷粉等外敷患处,以缓解口腔 黏膜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中医辅助治疗方法
LOGO
食疗调养方法
针对鹅口疮患儿,可推荐适宜的食疗方案,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汁或蔬菜汤, 帮助增强机体抵御力,辅助口腔黏膜的修复。
针灸与推拿疗法
适用于部分体质虚弱、反复发作的鹅口疮患儿。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特 定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一
中医儿科学概述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程
LOGO
古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
中医儿科学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独立学 科。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儿科疾病的相关论 述,为后世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演变
进入现代后,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相互借鉴, 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治疗体系, 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
鹅口疮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鹅口疮的临床特征
LOGO
口腔白斑
鹅口疮在患儿口腔黏膜上形成白色或乳酪状斑点,轻 微刮擦可见红痕但不易脱落,严重时可融合成片。
疼痛与不适
患儿表现为吸吮困难,哭闹不安,甚至拒食,影 响婴儿的饮食和睡眠。
鹅口疮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02
鹅口疮的病理生理
口腔黏膜损伤机制
口腔黏膜屏障破坏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该菌可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导致 口腔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口腔黏膜炎症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口腔黏膜的炎 症反应,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糜烂等症状。
免疫功能异常在发病中的作用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鹅口疮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使得机体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能力 下降,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持续。
成人鹅口疮治疗策略和注意事项
治疗策略
成人鹅口疮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治疗。局部用药可采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 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全身治疗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 免疫力。对于反复发作的鹅口疮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探讨
01
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将鹅口疮分为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02
中药外用
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作用的中药制剂进行口腔局部外用。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同时,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患者来说,
体液免疫失衡
鹅口疮患者的体液免疫也可能存在失衡状态,如抗体产生不足或抗体类别比例失 调等,影响对病原菌的清除效果。
并发症及其危害
01
02
03
口腔感染扩散
鹅口疮若不及时治疗,白 色念珠菌感染可向口腔周 围组织扩散,引起更广泛 的感染。
鹅口疮ppt课件

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 眠
及时治疗其他疾病,如感冒、 口腔溃疡等
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 婴儿奶瓶、奶嘴及时消毒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出现鹅口疮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04
鹅口疮的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增强信心:相信通过治疗可以治愈鹅口疮 避免紧张和焦虑:减轻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缓解焦虑 配合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清洁口腔
刷牙前要洗手,避免细菌传播
饭后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在口 腔中的滞留时间
避免滥用抗生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 染引起的口腔炎症
抗生素会破坏口腔菌群平 衡,增加感染风险
避免滥用抗生素可以减少 鹅口疮的发病机会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 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
增强免疫力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
治疗方法比较
西医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酮康唑等 中医治疗:使用中草药,如黄连、黄芩、连翘等 局部治疗:使用口腔清洁剂,如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等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等
03
鹅口疮的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 和氟化物牙膏
定期更换牙刷,避免使用旧牙 刷
轻度:口腔粘膜出现白斑,无疼 痛等症状
重度:口腔粘膜白斑伴有出血、 糜烂等症状,疼痛剧烈难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度:口腔粘膜出现大片白斑, 进食时伴有疼痛感
极重度:口腔粘膜大面积白斑、 出血、糜烂等症状,疼痛剧烈难 忍,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鹅口疮如何预防复发?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减少感 染机会
鹅口疮疾病演示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斑膜,取斑膜 涂片镜检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需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等疾病进行鉴别。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溃 疡性损害,有疼痛感;口腔扁平苔藓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条纹状损害,无疼 痛感。
02
鹅口疮治疗方法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治疗挑战及前景分析
治疗方法有限
目前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 口服药物,但疗效并不十分明显,且存在复
发率高的问题。
耐药性问题
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 患者可能对传统治疗方法不敏感,需要寻找
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个体差异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鹅口疮病原菌的耐 药性逐渐增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鹅口疮
汇报人:XXX 2024-01-15
目录
• 鹅口疮概述 • 鹅口疮治疗方法 • 鹅口疮预防措施 • 鹅口疮并发症及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鹅口疮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于口 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 症。
发病原因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 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 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 等也可增加感染机会。
前景分析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鹅口疮的新 型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为鹅口疮的治 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个性化治 疗和综合治疗将成为鹅口疮治疗的重要方向 。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01
深入研究病原菌
进一步了解鹅口疮病原菌的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为开发 新型治疗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01第一节 鹅口疮

心脾积热 虚火上炎 →上熏口舌→ 鹅口疮 上熏口舌→ 病 位 病 证
病 因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新生儿,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者. (1)新生儿,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者. (2)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融合成片.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融合成片. 重者向咽喉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累及食管,气管等. 重者向咽喉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累及食管,气管等. 取白屑涂片, 10%氢氧化钠液, (3)取白屑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 珠菌芽孢及菌丝. 珠菌芽孢及菌丝. 2.鉴别诊断 白喉:是一种传染病.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 ( 1 ) 白喉 : 是一种传染病 . 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 , 渐次 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 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若强力擦去则易 出血,多有发热,喉痛,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 出血,多有发热,喉痛,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
[思考与参考 思考与参考] 思考与参考 试分析"湿"在泄泻发病中的意义. 泄泻的发病,皆因脾胃功能失调,主要由于脾主运化功能失职,水湿,水谷不化, 泄泻的发病,皆因脾胃功能失调,主要由于脾主运化功能失职,水湿,水谷不化, 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而成.脾喜燥而恶湿,湿困脾阳, 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而成.脾喜燥而恶湿,湿困脾阳,是造成运化失 职的常见原因.湿之由来,有外感时令之湿,多见于夏季,暑热,风寒常与湿邪 职的常见原因.湿之由来,有外感时令之湿,多见于夏季,暑热, 相合为病;有伤于饮食生冷瓜果,酿成内湿,困阻脾胃;有素体脾虚者, 相合为病;有伤于饮食生冷瓜果,酿成内湿,困阻脾胃;有素体脾虚者,运化功 能薄弱,水湿不化而蕴积于中焦.泄泻的病因由于湿,泄泻的病机不离湿,因此, 能薄弱,水湿不化而蕴积于中焦.泄泻的病因由于湿,泄泻的病机不离湿,因此, 前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说. 前人有"无湿不成泻"之说. 36.试就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从治疗脾虚泻的角度分析其方义,并说明常 用加减法.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 桔梗,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虚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桔梗,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虚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补脾益 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健脾化湿,砂仁温脾理气,桔梗和胃升清, 气,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健脾化湿,砂仁温脾理气,桔梗和胃升清, 共用有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之功,故可治疗脾虚泄泻. 共用有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之功,故可治疗脾虚泄泻. 如胃纳呆滞,舌苔腻,加藿香,苍术,陈皮,焦山楂芳香化湿,消食助运;腹胀 不舒加木香,乌药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炮姜以温中散寒, 暖脾助运;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煨益智仁,肉豆蔻,石榴皮温脾固涩止泻.
婴幼儿鹅口疮PPT课件

4
• 病因
5
临床表现
• 1.口腔黏膜出现不规则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 痛,伴或不伴红斑状基底。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 膜上。
分开,并定期消毒。 • 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 6.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 7.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12
问答
• 问:1、如何鉴别鹅口疮、马牙和奶块? • 答:(1)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
•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 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 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 血症。
7
诊断及检查
• 鹅口疮通常是一种临床诊断,诊断依据为特征性白斑。必要时,可以通过压舌 板刮取病变,并对刮取的碎屑进行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KOH)制剂检查来确诊。 若观察到伴或不伴菌丝的芽殖酵母,即可确诊。
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 粗糙。 • (2)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到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 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牙齿,俗称“马牙”,这属于小婴儿正常的生理 现象,不是病, “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 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 需要医治。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课件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生儿鹅口疮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7章第2节,具体包括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学会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要点。
教学重点: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新生儿鹅口疮的病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病例,让学生分析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新生儿鹅口疮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2. 病因3. 临床表现4. 诊断方法5. 治疗要点6. 护理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及病因。
(2)列举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论述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答案:(1)新生儿鹅口疮是指在新生儿口腔黏膜上发生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2)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有口腔黏膜白色膜状物、不易擦去、患处疼痛等。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
(3)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原则为抗真菌治疗,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喂养、加强营养支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新生儿鹅口疮的学习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措施及家庭护理要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
2. 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课件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新生儿常见疾病”,具体涉及第4节“新生儿鹅口疮”。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2. 学会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生儿鹅口疮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难点: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新生儿鹅口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2)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分度;(3)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新生儿鹅口疮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2. 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分度;3.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4. 案例分析与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2)列举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3)谈谈你对新生儿鹅口疮预防方法的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生儿鹅口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方面,仍需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病机制;2.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doc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鹅口疮一、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病因;为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患儿。
新生儿可因奶头、乳具污染而传播,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系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致心脾积热,邪热上乘于口舌;也有因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或后天乳食调护失宜、久病久泻之后,阴液耗伤,虚火上炎于口舌而发。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限清楚, 不易拭去。
如强行剥落后,可见充血、糜烂创面,局部黏膜潮红粗糙, 可有溢血,但不久又为新生白膜覆盖。
偶可波及喉部、气管、肺及食管、肠管,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二、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证的证候、治法、主方1 .心脾积热证候口腔舌而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红,苔薄白,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解毒泻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2 .虚火上炎证候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显著,或口舌糜烂,口干不渴, 额红,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色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第二节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的中西医病因1 .中医病因:本病中医归属在门疮范畴。
中医认为多由风热乘脾, 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所致。
外感风热之邪、内应于脾,风热夹毒上乘于口而发为口疮。
或素体虚弱、或久病久泻,气阴两虚,虚火上炎, 熏灼门舌而生疮。
2.西医病因: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为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所致。
二、疱疹性口炎的辨证论治1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糜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色红,疼痛明显,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或伴发热,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证候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系统概述鹅口疮

心火上炎型
表现为口腔黏膜白屑散在,周 围红晕较轻,伴烦躁不安、啼 哭、小便短赤等症状。
虚火上浮型
表现为口腔黏膜白屑稀少,周 围红晕不明显,伴颧红、手足
心热、口干不渴等症状。
西医对鹅口疮认识及治疗原则
认识
西医认为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常见于 婴幼儿和体弱多病者。
02 鹅口疮基本概念及发病原 因
鹅口疮定义与临床表现
定义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 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 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 腭或唇内黏膜上。
鉴别诊断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的溃疡面一般以黄色或白色为中心 ,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且疼痛感明显。而鹅口疮一 般无痛感,且周围无红晕。
03 中西医对鹅口疮认识与治 疗原则
中医对鹅口疮认识及辨证分型
认识
中医认为鹅口疮是由脾胃湿热、 心火上炎、虚火上浮等因素导致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的疾病。
脾胃湿热型
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鹅口 疮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 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
疗方案。
综合治疗
未来治疗鹅口疮将更加注重综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 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预防为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 提高,未来鹅口疮的防治将更加 注重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卫生宣 教、提高婴幼儿免疫力等措施降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详解演示文稿

抗幽门螺旋杆菌(HP)
尚无一致公认安全有效方案,采用三联疗法:
参考方案:
• 阿莫西林:50mg/ (kg.d) ,分3次,口服
• 甲硝唑:20mg/ (kg.d) ,分3次,口服
• 奥美拉唑:每次0.6mg/kg/d,1次,口服
第25页,共31页。
2.防御因子增强剂
• 胶体次枸橼酸铋颗粒剂:每次0.5~1包,每日3~4次。 • 硫糖铝:每次0.25~0.5g,每日4次,口服。
第10页,共31页。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新生儿期:急性起病,出血、穿孔 ,X线膈下游离
气体。无腹肌强直表现。
2.婴儿期:呕吐、生长停滞、胃肠道出血和溃疡 穿孔,不如新生儿期急骤。 3.幼儿期:上腹部不适、模糊持久的饱胀、隐痛、 沉闷感觉,但常因定位不准确而指点脐部或全腹。 4.儿童少年期: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钝痛;胃溃疡饭
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性溃疡详 解演示文稿
第1页,共31页。
(优选)中西医儿科课件消化 性溃疡
第2页,共31页。
教学重点:本病的诊断要点及病中医
辨证论治要点及西医治疗要点。
教学难点:对发病机理的理解。
第3页,共31页。
一、概述
•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及十二指
肠粘膜和粘膜下较深层的组织缺损
后痛,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
第11页,共31页。
(二)常见并发症
1.出血:呕血和黑便,严重者可导致出血 性休克。
2.穿孔:突发剧烈腹痛,持续而加剧,腹呈板 样僵直,有压痛和反跳痛
3.幽门梗阻:上腹胀满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 小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
第12页,共31页。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17儿科廖若莎2
鹅 口 疮
儿科 廖若莎
2013-7-17儿科廖若莎9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施治
六、临证心得
2013-7-17儿科廖若莎10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鹅口疮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熟悉病因病理;了解正常护理方法。
2013-7-17儿科廖若莎11
2013-7-17儿科廖若莎13
2013-7-17儿科廖若莎20
2.辅助检查:
取白屑涂片检测,可见霉
菌丝及念珠菌孢子。
2013-7-17儿科廖若莎21
3.穴位按压法 :双手指尖按压人中,双侧下关、颊车,按压时间为1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1~5次为1疗程。
2013-7-17儿科廖若莎30
六、临证心得
1.鹅口疮在新生儿多见,为餐具感染或乳母奶头不洁所致。
故本证防治,当积极宣传卫生观念,做好餐具消毒及乳母喂奶前消毒奶头。
2013-7-17儿科廖若莎34
2.本证西医
治疗,一般不能
使用抗生素或激
素,否则易致病
灶扩散,加重病
情。
2013-7-17儿科廖若莎35
3.患儿家长一般不要以硬物(如汤匙)刮口腔或舌面上白屑,否则易致出血,更易引起感染。
2013-7-17儿科廖若莎36
5.食疗配合外用疗效佳。
2013-7-17儿科廖若莎38
保证充足的睡眠!
2013-7-17儿科廖若莎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