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二物理《声学》课后作业
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 声现象》《第三节 声的利用》课后练习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 声现象》《第三节 声的利用》课后练习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水中游动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 可跑40m ;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 。
这三者的速度大小是: A .旗鱼最快; B .猎豹最快; C .褐海燕最快; D .三者一样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旗鱼的速度v 1=108×103m/3600s =30m/s ;猎豹的速度v 2=s 2/ t 2 ="40m" /1s =40m/s ; 褐海燕的速度v 3=s 3/ t 3 ="5000m" /60s =83.3m/s .故选:C .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2.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将( )A .一直向右运动B .一直向左运动C .晃动D .静止不动【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喇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向外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是一种疏密相间的空气,疏部和密部使烛焰的晃动方向不同,所以会引起蜡烛的左右晃动。
考点:声音和能量的关系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答案】AD。
【解析】A中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是正确的;D中超声波具有能量也是正确的;B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其速度为0,故B不对;C中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C 也不对。
考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课后练习一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题一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声音题二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题三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
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C.音色D.振幅题四根据如图所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题五声音既可以传递,又可以传递。
如图所示,何强在鼓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另一侧用力敲鼓,在听到很响的鼓声同时还将会看到,这表明了。
题六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题七下列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探究的现象或结论与实际相符合的是()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B.乙图中,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逐渐变小C.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丁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题八如图所示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题九海面的船只上站着一个人,在海面下150m处发出一次响声后,此人在海面上很快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隔0.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求海底的深度。
题十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
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相隔2.43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课后练习二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题一⑴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⑵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题二如图所示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题三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题四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
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完成表中的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题六对如图所示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题七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响度。
实验中小明为了观察音叉的振幅大小,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通过观察它弹开的幅度,来显示音叉振动的幅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2.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3.(2018·山东威海中考)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5.下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6.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长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8.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章 声现象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8.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 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D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墙壁内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的速度 D.声音的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使原声增强
9.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 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声音发生了 __反__射____。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答案】B
3.【中考•安徽】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 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音__调____会降低。
4.【中考•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 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 “1”比C调“1”的__音__调____(填乐音的三要素)高。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铃声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 进入玻璃罩,闹铃声会逐渐变大,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答案】A
14.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 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停__表___和__卷__尺____。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 运动快慢涉及两个量,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 动的时间,测量时间应用停表,测量路程应用卷尺。
12.【2018•河南】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 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该实验说 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 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课后练习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 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课后练习试卷【 7】含答案考点及分析班级 :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 1.如下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拨动钢尺时使劲的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次的关系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C.声源的振动频次与声音的音调的关系D.声源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的关系【答案】 A【分析】解:在用同样的力拨动尺子的过程中,发现尺子露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尺子露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即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相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这个实验用来研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次的关系.故 A 正确, BCD错误.应选A.【评论】解决此类问题要联合声音的音调与频次关系去剖析解答.抓住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剖析声音的哪个特色发生变化,本题要联合声音的音调与频次关系去剖析解答. 2.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 / ℃﹣ 38.5﹣ 259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融化B.在零下 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丈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融化【答案】 D【分析】解: A、铜的熔点是低于铁的熔点,铜掉入铁水中,液态的铁的温度必定高于铜的熔点.故A 错误. B、由表格知道:氢的熔点是﹣259℃,在零下255℃时,氢已经融化,所以是液态.故B 错误.C、水银温度计不行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8.5℃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故 C错误.D、钨的熔点高,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融化.故 D 正确.应选D.【评论】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常有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认识和掌握,以及对不一样晶体的熔点不同的认识,是一道中档题. 3.如下图,平面镜竖直搁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 处,以 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凑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渐渐变大 B.经过 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地点,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答案】D【分析】试题剖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色: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同样;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剖析本题.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色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 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cm/s 的速度向平面镜凑近时, 2s 内铅笔经过的距离s=vt=5cm/s ×2s=10cm, 2s 后物距为 40cm﹣ 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 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 30cm+30cm=60cm,故 B 错误; C、若铅笔以5cm/s 速度向平面镜凑近,同时像也以5cm/s 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凑近,故C 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45°,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色,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均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相互垂直,故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平面镜成像特色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取属于热门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切记平面镜成像的特色. 4.以下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 B.月亮 C.萤火虫 D.蜡烛的火焰【答案】 B【分析】试题剖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己不发光反射其余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解:太阳、萤火虫、蜡烛的火焰自己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己不可以发光,不属于光源.应选 B.【评论】本题考察学生对光源的认识,掌握“自己发光”四个字是解题的重点. 5.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中,歌手们美好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答案】 A 【分析】试题剖析:声音的三因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高音和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应选A。
初二物理声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1、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3、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 就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4、人们能分辨出胡琴、钢琴、笛子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6、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340米/秒).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A.0.3B.3.0C.30D.3007、用小提琴、钢琴、长笛、二胡分别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完全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因为这几种乐器有[ ]A.不同的音调 B.不同的音色 C.不同的响度 D.不同的人弹奏8、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dB就是没有声音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9、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你往往能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频率 C.响度 D.音色10、大型剧场的四壁和屋顶往往用蜂窝状材料来装饰,使其表面凸凹不平,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反射,吸收声波B.增大声音的响度C.只是为了装饰,使其美观D.增强声波的反射11、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说话时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是指[ ]A.说话音调低一些B.说话响度小一些C.说话语速慢一些D.说话频率慢一些12、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处传播出去了C.教室的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D.教室的空间太小,没有产生回声13、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声源B.有物体 C.发声体在振动D.有传声介质14、演奏各种乐器时,人们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这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D.以上三个因素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听声音是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B.声波只能通过液体和空气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回来时,传播的速度会减慢D.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传播的速度减小16、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音色好D.音调高、响度大17、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A.物体振幅太小 B.物体振动太快 C.物体离人太远 D.空气不能传声18、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19、声音的响度[ ]A.只决定于声源的振幅B.只决定于离声源的距离C.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离声原的距离D.只决定于声源的频率20、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屋子里的噪声比室外小B.屋子里有墙壁、地面、天花板反射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了C.屋子里讲话精力集中D.声音在室内比在旷野里传播得快二、填空题:2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_________能够传声.22、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23、我们能在室内辨别室外几个同学谈话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说话声音的____不同.24、我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当人类登上月球后,发现月球原来是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所以________.25、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6、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因为它的________很大.27、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28、如图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________ .29、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性质测量温度的.3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0分)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解析:A【分析】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0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
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A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错误,A选项符合题意;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故B选项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及时反馈上课知识点掌握情况,故是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选项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分)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课后练习题
1.(2014年北京中考第11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2.(2017年北京中考第6题)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
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3.(2017年北京中考第25题)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多选】
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
B.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
C.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
D.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4.(2018年西城一模第3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5.(2018年东城一模第6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6.(2018年通州一模第13题)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图所示。
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编钟正在发声,但不一定在振动
B.编钟钟体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编钟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但不会产生噪声
7.(2018年延庆一模第4题)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
当小明将耳朵靠近固定装置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装置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聚焦,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8.(2018年门头沟一模第7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能够传声
D.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墻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2018年顺义一模第9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全部消除噪声
10.(2018年石景山一模第4题)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11.(2018年海淀一模第8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12(2018年昌平二模第10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C .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13(2018年海淀二模第19题)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一些物理实验,abcd 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箭头表示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14.(
2018海淀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 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 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15.(2018海淀期末)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2真空铃实验 ○1压力作用效果实○3球静止时,绳被沿竖④磁铁的吸引力使 A B C
D
16.(2018海淀期末)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多选】
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 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声音。
17.(2018西城期末)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B.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8.(2017海淀期末)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
演奏前,
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19.(2018西城期末)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
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
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次声波 B.在1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20.(2017海淀期末)在空间站外,两个航天员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
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
B.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空间站外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
21.(2017海淀期末)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是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的途径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22.(2017海淀期末)如图所示,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
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且声音越响纸屑跳得越高。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同一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它发出
的声音的响度越____。
(“大”或“小”)
23.(2017朝阳期末)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
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24.(2017朝阳期末)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
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
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声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