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舞蹈变迁论要

合集下载

黎族民间舞蹈探微

黎族民间舞蹈探微

柴舞 》 , 生动地展示 了当地黎 族 同胞 的生活风貌 。2 0 i O 年 ,《 郎典 打
柴 舞 》被 选 送 山 西 大 同代 表 海 南 参 加 第 八 届 中 国 民 间 艺 术 节 暨第 九
水 、 田 、树 等 等 自然 物 和 各 种 动 物 都 有 “ 灵魂” , 由 此 产 生 了一 系 列
艺术的一支新秀,将越 来越广泛 地展现 它的艺术魅力 。 关键词 : 黎族 舞蹈 ;艺术 ;起源 ;发展 :探微


黎 族民间舞蹈 的产 生
三 、黎族 民间舞蹈的改革
黎族是海 南岛上最早 的世 居 民族 ,主要集 居在本 岛的中部和南 半 部地 区,其余 的散居在海 南各地 。黎族 有 自己的语 言,但没有 自 己的民族文 字,它跟其他 民族舞蹈都有一 个共性 ,民间舞蹈 的产 生 与 人们 的生产 劳动和生活 环境有密切 的联 系 。舞蹈作 为人 民生活 中 不 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 ,平 时在 日常劳动 中的节奏 ,生活 中的灵感 ,
赞 赏 ,称 跳 竹 竿 为 “ 世 界 罕 见 的健 美 操 ” 。 随着艺术家们对黎族文化
的 不 断 深 入 ,《 打 柴 舞 》又 被 赋 予 了 新 的 内 涵 。 近 年 来 ,海 南 省 民族
歌 舞 团在 原 《 打 柴 舞 》 的基 础 挖 掘 创 作 出 更 具 地 域 特 色 的 《 郎典 打
等 。这 种 生 活 气 息 浓 厚 歌 笑 语 。 反
映 黎 族 村 寨 在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 济 中 , 丰 衣 足 食 的 景 象 。如 今 , 黎
基础 上加 以整理 、改编 ,创作 了许许多 多富有 时代气息 的舞蹈 。如 反 映革命 斗争的舞剧 《 五朵红云 》 , 由原始 舞蹈 “ 钱 铃双刀 ”发展起

黎族祭祖歌舞的艺术衍变路径——以三亚地区祭祖歌舞为例

黎族祭祖歌舞的艺术衍变路径——以三亚地区祭祖歌舞为例

第25卷第4期 2018年8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Tropical O c ean UniversityVol.25 N o.4A u g.2018引用本文格式:亚根.黎族祭祖歌舞的艺术衍变路径——以三亚地区祭祖歌舞为例[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25(4) :44 -48.黎族祭袓歌舞的艺术衍变路径—以三亚地区祭祖歌舞为例亚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三亚572022)摘要:黎族祭祖歌舞经历了艺术前的摸索与组构、成型后的演化与增进、从简单模仿走向艺术拓展等过程而逐渐演进 成熟。

从朦胧趋向明朗,从幼稚步人成熟,从粗糙转为精细,是黎族祭祖歌舞变化发展的艺术路径。

关键词:黎族;祭祖歌舞;艺术;衍变路径中图分类号:C95;J7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3122(2018) 04 -0044 -05D O I:10. 13307/j.issn.2096 - 3122. 2018. 04. 07黎族有一组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至今依然流行于三亚地区的祭祖歌舞一《祖先歌》和《打柴舞》。

其经历岁月演化,从胚胎到成型、从稚嫩到成熟、从单薄到厚实、从浅显到深刻,走出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 艺术衍变路径。

一、艺术前的摸索与组构按照歌、诗、舞、乐出现的顺序来看,是先有歌,一种作为表达哀情的歌。

它的最早形式应该是啊、兮、哦、唉等单音词,后来才是“啊呀、哎哟、呵咳”等双音词调。

再后来,随着语言的改进和词语的丰富,人们 就加进一系列长短不一的实用词,以满足吟诵或叙事的需求。

据仰韶时期的彩陶反映,原始时代就有乐舞 念咒语的状况。

周秦时期的文献中也有反映五帝时代早期的巫术咒语。

巫诗以诅咒的方式,表达原始初 民企图超越自然和鬼灵的意愿。

巫术和巫诗的出现要早于宗教,曾经有一个长久的时期,人们只有巫术并 且仅仅相信巫术,“人在努力通过祈祷、献祭等温和谄媚手段以求哄诱安抚顽固暴躁、变幻莫测的神灵之 前,曾试图借符咒魔法的力量来使自然界附和人的愿望”[1]。

从三部舞蹈作品看黎族舞蹈的发展历程

从三部舞蹈作品看黎族舞蹈的发展历程
舞蹈内容
舞蹈表现了黎族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庆祝活动,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舞蹈动作优美、欢快,富有感染 力。
艺术价值
《婚礼舞》以其欢快热烈的舞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黎族传统舞蹈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03
现代黎族舞蹈作品分析
《黎乡》
创作背景
作品《黎乡》创作灵感源自于海 南黎族的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 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展现黎族文化
舞蹈中融入了大量表现农耕生活的动作和节奏,展现了黎族人民在 农业生产中的辛勤付出与收获的喜悦。
表达情感
作品传达了黎族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展现了勤 劳、节俭的民族精神。
《祈福》
01
02
03
创作背景
作品《祈福》表现了黎族 人民在传统祭祀仪式中祈 求平安、幸福的心愿。
舞蹈特点
舞蹈中运用了大量祈福仪 式中的动作和音乐,展现 了黎族人民的虔诚与信仰 。
从三部舞蹈作品看黎族舞蹈的发展 历程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 黎族舞蹈概述 • 传统黎族舞蹈作品分析 • 现代黎族舞蹈作品分析 • 黎族舞蹈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黎族舞蹈概述
黎族舞蹈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黎族舞蹈是海南岛黎族群体在生产生 活中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艺术,具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与风貌。
舞蹈特点
运用了大量黎族传统元素,如黎 族传统服饰、舞蹈动作和音乐, 展现了黎族人民的朴实、热情和
活力。
表达情感
作品表达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 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展现了勤劳
、善良的民族性格。
《丰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作背景

论海南黎族竹竿舞的起源、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论海南黎族竹竿舞的起源、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了无 限 的魅 力 。如 :
( 一) 浪 漫 爱 情说 远 古 时候 有 一 对 情 投 意 合 的 黎 族 情 人 ,在 五 弓岭 上 的 阿
三、 竹竿舞的社会价值
( 一) 竹 竿舞 的娱 乐价 值 竹竿舞不仅是一种 具有健 身功能的体育项 目,而且还具 有娱 乐功能 , 它在 黎族古老音 乐的伴 奏下 , 可以形成 多种 变化 不同的节奏 ,从 而使舞者在舞动过程 中模仿 出海南地 区特有 的生产生 活场 景 , 其基本 的转 身、 蹲 坐、 跪站等都有 极强的游 戏性 。首先, 竹竿舞往 往具有 比赛性质 , 动作难度 不同, 舞动 节 奏变化 多样 ,能够在 更加快 速的舞动 中表现 出舞蹈 的竞技性 特点。其次 , 竹 节敲击声音铿锵 有力, 伴 奏音 乐欢快喜人 , 竹 竿 舞 不仅是 节 日必备的娱 乐项 目, 而且有着极 强的审 美特质。第 三, 竹竿舞是一种群体性 的娱 乐活动项 目, 需要 多人 配合进行 游戏 , 在 活动 中 不仅 可 以 增进 彼 此之 间 的 交 流 , 而且 可 以在 游 戏 中锻 炼 参 与者 的 配合 协 调 能 力 。第四 , 竹 竿舞 的 群 众 基础 较 好, 不仅 受到少数民族舞 者的喜欢 , 而且逐渐 的在 我国得 以有 效推广 , 特别是随着海南旅游热的兴起 , 竹 竿舞有 更为广阔的 传播 空间, 是传播海南特 色文化的重要渠道 , 具有十分重要 的
论海南黎族竹竿舞 的起源、 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文 /邢露 丹
摘要 : 海南黎族竹竿舞起源于对当地少数 民族 习 俗 的模 仿 , 对传播地 域传统文化 , 弘扬文族音乐舞蹈有特殊 价值 。特 别是在海南省 倡导建立 旅游文化 大省 的背景下 , 研究地域性极强 的民间民俗 舞蹈活动 , 不仅有利于推动全 民健 身运 动, 而且可 以展现 民族舞蹈 的特别审美特质 。 关键词 : 海南民族舞 艺术特质 社 会价值

海南黎族竹竿舞阐述

海南黎族竹竿舞阐述

海南黎族竹竿舞阐述概要:作为海南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已有将近10年的时间,接触到了海南黎族、苗族、回族等多民族的文化,被其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深深吸引。

时代在前进,黎族社会也在不断的前进着。

黎族舞蹈竹竿舞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

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

本文从海南黎族舞蹈竹竿舞的起源、发展历史、特点、发展前景及旅游开发价值等方面入手,就海南黎族舞蹈的特征和发蕊、展前景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和策略,为海南竹竿舞的进一步开发与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引言海南岛孤悬于浩瀚的南海之中,具有健康、生态、长寿、阳光岛的美称,有缤纷而崎旋的热带海洋风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汉、黎、苗、回等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其中最独特的还属海南黎族民俗文化。

黎族舞蹈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

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蕊畸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

从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性质看,黎族传统舞蹈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和英勇斗争舞蹈。

其中最具特色和颇为神奇的一支舞蹈还属“竹竿舞”。

一、竹竿舞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一)竹竿舞的起源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

诞生于三亚崖城镇境内并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的《竹竿舞》以其不可替代、不可阻挡的内容和形式的美态突破一系列《驱鬼舞》的原有的范式,表现形式上显然是模仿了人们熟悉的自然界动物的不甚正确的动作,丰富了舞蹈的线条与形态动作,进一步揭示人们的形体和心灵的语言,表现在内容上已经不单单是为了驱逐附于死者身上的鬼魂,还要安慰和超度亡灵,让死者安心地到一个称心舒适的境地中去,不但不要回来干扰生灵,而且从遥远的阴间托福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科研课题论文:33255 浅析黎族舞蹈跳娘舞的艺术特征

科研课题论文:33255 浅析黎族舞蹈跳娘舞的艺术特征

艺术理论论文浅析黎族舞蹈跳娘舞的艺术特征一、相关背景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现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

曾以“骆越”、“里”、“蛮”、“俚”、“僚”等名称泛称,“黎”族这一称呼始于唐,到宋代固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黎族人民能歌善舞,其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带有独特的民族地域风情。

跳娘舞俗称“打碗舞”,属于女子舞蹈,现流传于海南陵水、保亭、三亚一带的黎寨里。

关于跳娘舞,文献资料是这样描述的:“一称‘打碗舞’。

当地村民染重恙,辄请‘娘母’作法医治。

届时。

案陈酒肴,‘娘母’一手持碗,一手以筷击之,示意‘叫魂’。

有时携少女七、八人列队将碗置头顶,右手执筷自击,并随节奏作舞。

口中喃喃伴歌。

”①二、跳娘舞活动概况(一)跳娘舞活动的时间及地点跳娘舞活动时间通常不是固定的,一般情况是在黎族村寨中,村民家中有人身染重病(这里主要指孩子),其家人就请“娘母”来跳,地点就选在祈求人的家里,这是黎族民间的一种鬼神信仰活动,通过跳此舞来达到驱鬼祛病祈求的目的。

(二)跳娘舞的参与人员跳娘舞的表演形式并非单一的固定形式,或两人或七八人。

其核心人员即“娘母”(领舞者)。

“娘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巫师(女性),由黎族妇女担任,被认为是人与鬼的联系中介,多带有职业性质,并且世代相传。

表演跳娘舞的过程中,“娘母”需要有助手(伴舞者),一人到七八人不等,助手同样必须是女性,一般助手都是该“娘母”的徒弟。

(三)跳娘舞的活动过程跳娘舞整个活动大致包括前期准备、请神仪式、跳舞迎神、祭神四个部分构成,以下是对各个部分具体事宜的描述。

1.前期准备:由患者在家里设置香案或祭坛,准备祭品。

2.请神仪式:开始请神,“娘母”用方言念动咒语,告之各位神灵,请各位神灵前来助其除妖驱邪。

3.跳舞迎神:在摆好的香案或者祭坛前,“娘母”一手拿着碗,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敲打碗沿或将碗顶在头上,一手拿着筷子敲击,在锣鼓的伴奏下,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

| 文化艺术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苏振东/文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作为海南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在不断地与当代审美相融合,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审美特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1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色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黎苗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形式、动作特点、舞蹈服饰、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1.1 文化内涵1.1.1 文化传承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是黎苗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舞蹈表现形式多样,舞者手脚动作繁复多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传承。

1.1.2 民族特色一个地区民间舞蹈的特色通常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来呈现。

肢体动作作为民间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虽受内容制约,却是最能彰显舞蹈风格独特性的显著标志[1]。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反映了黎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舞蹈中常常有黎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状态的描绘,如黎族的“朗典打柴舞”、苗族的“盘皇舞”等,充分展示了黎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生命力。

1.1.3 传统信仰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黎苗族人民的信仰表达。

舞蹈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对自然界的崇拜、对祖先的纪念、对生命的尊重等。

这些信仰和价值观被巧妙地融入舞蹈中,成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审美特色1.2.1 民族色彩浓郁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审美特色,在于其浓郁的民族色彩。

舞蹈中常常融入民族传统元素和文化符号,如苗族的“招龙舞”、黎族的“舂米舞”等,这些元素和符号赋予了舞蹈浓郁的民族色彩,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固本”与“创新”:地方民间舞蹈于当代流变思考——以海南黎族大鼓舞为例

“固本”与“创新”:地方民间舞蹈于当代流变思考——以海南黎族大鼓舞为例

DANCE FASHION20231.海南黎族大鼓舞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绵延变革的生动见证,也是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海南黎族大鼓舞是海南省白沙地区最古老的舞蹈之一,被列入了白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

相传过去村内有重大事情时,村中男性老人便会击鼓召集众人聚会议事,逐渐发展为如今的大鼓舞。

大鼓舞多在喜庆节日表演,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会举行表演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喝酒兴起之时也常常会相聚一堂轮流击鼓助兴。

经过历史的洗礼,大鼓舞也由祭祀性舞蹈演变为娱乐性民间舞蹈,原本大鼓舞普及面广,细水乡各村都渗透着此种文化,但笔者在采风过程中了解到,如今仍在正月时表演大鼓舞的村落只剩白沙县志口村一家,其他各村大鼓舞的民间艺人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大鼓舞的传承危机出现在人们眼前。

汉代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民者,号令乎!”从古至今,鼓在人民心目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黎族大鼓舞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正面临消亡的危机。

现如今,各地政府逐渐建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机制,各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助力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各地区民间舞蹈文化彰显着民族记忆与时代记忆,于特定族群与空间场域中传递着历史信息。

针对传统类地方民间舞蹈的保护,各级政府逐步出台了相关保护条例,黎族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文化传承多依靠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因此工作者在无较多文字资料考证时,更需重视其原貌传承,回归本土,同时结合新时代背景合理加工,拓宽传统类地方民间舞蹈在当代的可发展路径。

2.固本夯基:回归本土2.1文化寻“根”中华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千百年来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各民族文化孕育而生。

各地方民间舞蹈在现代被赋予了新的积极价值,但是否改变了其原本意义值得思考。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特有的地方文化内涵。

黎族舞蹈发展趋势及动向浅析

黎族舞蹈发展趋势及动向浅析

黎族舞蹈发展趋势及动向浅析作者:王小莲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我国黎族舞蹈是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沉淀而形成的积累,凝聚了黎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处事理念和文化内涵,用来表达理想和抒发情感。

黎族舞蹈对于海南省的黎族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他们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融合不断加强,舞蹈、文化的逐渐融合让黎族的文化受到冲击。

未来黎族舞蹈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黎族舞蹈文化传承会受到那些阻碍?本文以黎族舞蹈为分析对象,浅谈未来黎族舞蹈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民族舞蹈;黎族舞蹈;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47-01黎族舞蹈在其创建、发展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黎族舞蹈更加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展现黎族人民的情感和特点,黎族文化的传承,带给黎族人民巨大的震撼和吸引力。

民族舞蹈在传承与不断创新发展中,沉淀精髓。

黎族舞蹈创作来自于自然、人文、生活,不断唤起人们心中美的天性,衍生舞蹈艺术繁荣黎族文化。

研究黎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市场经济、旅游业、交通的发展,黎族舞蹈及文化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冲击,保护黎族舞蹈传承延续,是黎族人民更是其他各族人民的重任,义无反顾的民族使命。

一、黎族舞蹈的现状1.舞蹈受到冲击而演变。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受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众多旅游者追求原始、自然的民族文化,黎族舞蹈作为民间的民族舞逐渐注入了商业气息。

原始风味的黎族舞蹈加上现代商业气息的快节奏动作,改编而成受旅游者欢迎的民俗风情舞蹈。

如黎族舞蹈《草笠舞》,原本阐述是黎族人民丰收喜悦之情,整个舞动以黎族女孩手握斗笠,单脚翘起脚尖抬至腰间,错步的跳跃而成为经典动作。

商业经济发展,草笠舞逐渐演变成便利商业性表演性质的民族舞蹈,动作趋于简单化,道具趋向便携性,舞曲时间减少,并于现代街舞结合,通过换装两种或多种舞蹈穿插,带给旅游者多文化、多形态的欣赏。

舞蹈表演专业-浅谈黎族竹竿舞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表演专业-浅谈黎族竹竿舞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黎族竹竿舞起源于黎族人民的田间娱乐活动,是海南省珍贵的传统舞蹈文化,同时也是海南省特有的文化遗产,黎族竹竿舞将舞蹈与体育进行融合,使得竹竿舞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创新。

除了形式上更加多种多样,动作上更加丰富多彩外,竹竿舞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黎族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与之相伴的多元文化也逐步冲击着竹竿舞文化,竹竿舞在继承中出现了发展的困境,越来越多的黎族年轻人忽视了这类舞蹈,这对于海南省文化是一种损失。

本文基于对黎族竹竿舞的研究,从继承与发展两方面进行思考,通过继承的重要手段,以及海南旅游文化宣传与推广,旨在对黎族竹竿舞的继承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确保黎族竹竿舞这一传统舞蹈能得到更好的文化保护以及良好的传承。

关键词:黎族竹竿舞文化传承旅游文化ABSTRACTLi bamboo dance originated from the fiel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of Li people, is a precious traditional dance culture of Hainan Province, and also a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inan Province. Li Bamboo Dance integrates dance and sports, mak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bamboo dance. In addition to being more diverse in form and more colorful in acti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bamboo dance have also chang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of Li peopl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ccompanied by the multi-cultural impact on the culture of bamboo dance, bamboo dance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lemma, more and more young Li people ignore this kind of dance, which is a loss of Hainan cultu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Li's bamboo dance, this paper considers from two aspect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mportant means of inheritance and the promotion of Hainan's tourism culture, it aim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s Bamboo Danc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on, so as to ensure that Li's bamboo dance, a traditional dance, can get better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good inheritance. Keywords:Li bamboo dance Dance features Tourism culture目录一、引言 (1)二、“黎族竹竿舞”的传承 (1)(一)通过教育基地加强舞蹈传承 (2)(二)借助科技手段保存 (3)三、黎族竹竿舞的发展 (4)(一)通过旅游文化促进竹竿舞的发展 (4)(二)借助国家文化大舞台进行表演推广 (5)四、总结 (6)致谢 (8)浅谈黎族竹竿舞的传承与发展杨珊莲一、引言竹竿舞如其名是一种需要竹竿来进行表演的舞蹈,通过有节奏的跳跃形成多彩多样的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

漫谈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

漫谈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

舞 的现 场 ,会 有 一些 灯 火 ,这些 灯 火所 代 表 的意 思是 “ 阴 问到 灵 新 的动 作 风 格 和 律 动 规 律 。 以 《 清 音 舞 》 为 例 ,汉 族 的 《 清 音 台路 上 的灯 ”,舞 者 将 这些 灯全 部 点亮 ,是 为 了迎接 那 些早 逝 的 舞 》 腰 部动 作极 不 多见 , 而黎 族 的该 舞蹈 则 频繁 出现 扭 动腰 身 和 灵魂 回 来坐 坐 。 除 了遥 寄对 先人 相 思之 外 ,海 南黎 族 人 也将 自己 蹲 地走 等 需要腰 部 支配 的舞 蹈动 作 。 的健 康 寄托 在 神灵 身 上 ,并 通过 《 召祖 舞 》等 予 以表 达 。倘 若海 南 黎 族 人生 病 亦是 做恶 梦 后 ,便 会 请 “ 道 公 ”前 来做 法 ,在 做法 酒佳 肴 的饭 桌 载歌 载 舞 , 以达到 替 祈福 者 驱逐 病魔 或 驱 散噩 梦 , 保 佑祈 福 者平 安健 康 的 目的 。
舞》 《 召祖 舞 》和 《 老 古舞 》等 一 系列 舞蹈 ,都 是用 以 “ 敬 神祭 到 黎族 舞 蹈 体系 之 中 ,并形 成 全新 的 艺术 特色 。譬如 《 清音舞》 祖 ”的舞 蹈 。为 了缅怀 先 人 ,海 南 黎族 会跳 《 灯 星舞 》 。在 跳该 就 是 受汉 族 戏 曲影 响并 结合 黎族 人 民 自己的 体会 和感 悟 ,形 成 了
族 人 民的传 统 意识 认 为 :无 论是 天 地 日月 ,还 是 鸟鱼 草 虫 ,世 间 摆 动 ,于 是 ,也 就形 成 了黎 族 女子 “ 三 道 弯 ” 的姿态 。同样 受裙 万物 皆有 灵气 。 即 :如 同我 国许 多民族 一 样 ,在 生产 力 极 为低下 子面 积 限制 ,黎 族 女子 走 路时 步 履极 小 、但 频率 较 为密 切 ,走 路

初探海南黎族舞蹈

初探海南黎族舞蹈

初探海南黎族舞蹈概要:黎族舞蹈未来的走向是值得舞蹈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朴素简单的黎族“三道弯”、“颤动”特征动作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黎族舞蹈的发展。

可以让各种民族舞蹈之神韵融入黎族民族舞蹈,同时借鉴现代舞及龙族律动韵力,创出一种使人民群众喜欢的黎族舞蹈形式,使黎族民族舞蹈得到新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前言在祖国锦绣河山里,海南岛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闪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上。

自古以来,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黎族人民生息繁衍在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的宝岛上。

今天,一百多万黎族人民集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包括:乐东、东方、保亭、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崖县和通什市<现为五指山市>地区),面积一万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的一半稍多,境内丘陵起伏,群山耸立,巍峨壮丽的五指山位于琼中县山区腹地。

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而光辉、灿烂的文化,而黎族舞蹈是祖国文化花园中一朵绚丽奇葩,是华夏名族的瑰宝。

二、海南黎族文化1、海南岛简介。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岛上风景宜人,四季如夏,岛上还拥有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和著名的景区,例如大小洞天、蜈支洲岛、呀诺达雨林景区、五指山、七仙岭、亚龙湾、天涯海角、南山寺等。

在秀丽的海南岛上更孕育着许多带有海南特色风情的少数民族,而且现在海南岛上聚居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黎族、苗族至今还保留着过“三月三”等民族特有传统的节日的习俗。

2、海南岛的黎族文化。

海南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

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

海南黎族日常以农业为主,黎族的纺织技术又是举世闻名的,黎族女人平日里纺织的“黎锦”“黎单”更是被作为精致的艺术品收藏。

海南黎族平日里讲黎言,虽然不同地区方言有所不同。

海南黎族舞蹈变迁论要

海南黎族舞蹈变迁论要

海南黎族舞蹈变迁论要
文平
【期刊名称】《琼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7)003
【摘要】黎族民间舞蹈来自于其本民族的民间信仰.有祭祀、婚庆、丧葬、娱乐等多种形式.其"三道弯"的动作特征被黎族舞蹈家挖掘、借鉴,进一步发展为黎族民族舞蹈.新时代需要在原有"三道弯"特征上继续发扬光大.
【总页数】2页(P97-98)
【作者】文平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22.2
【相关文献】
1.“非遗”视野下海南黎族舞蹈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 [J], 王晔菁
2.“非遗”视野下海南黎族舞蹈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 [J], 王晔菁
3.海南黎族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为例 [J], 孙瑞琪
4.从舞蹈诗《黎族故事》看海南黎族传统舞蹈文化 [J], 王晔菁
5.海南黎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与档案馆构建研究 [J], 孙瑞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流变

论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流变

舞 蹈研 究 .
大 众 文 艺
论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流变
孙乃 反 ( 海 南省 白沙黎 族 自治县 文化馆 黎族歌 舞展 演 团 5 7 2 8 0 0)
摘要 :黎族 舞蹈都是 其 民族 文化 的一种展 示 ,探 究黎族舞 蹈的 黎 族 人们 主 要是 生 活在 海南 岛 的 中部和 西 南部 的 山丘地 域 , 起 源就要从其历 史、生活、信仰 、劳动等各方面来进行 ,通过分析其 这些 地方 大 都是 群 山和 丘陵 比较 多 ,河 流也 多 ,天 气往 往 多是 潮 源 起 以 及 历 史 演 变 的 过 程 ,可 以进 一 步 加 强 对 于 黎 族 舞 蹈 的整 体 认 湿 ,人们 一 直行 走 于这 样狭 窄而 又 潮湿 的 山路 中 ,就形 成 了他 们
知。
关键词 : ,是 由多方 面 因素促 成 的 ,包括 其 历 史 文化 、 宗教 信仰 、劳动 方 式 、 自然 环 境等 ,这些 因素 对 于 民族 舞 蹈 的生 成都 有着 重 要 的影 响作 用 。它 们使 得 民族 舞蹈 形成 了各 自不 同 的风格 和特 征 。黎 族 舞蹈 的 产生 也是 源 自于 其独 特 的历 史 文 化沉 淀 。 历 史 文化积 淀 以及神 灵 崇拜 的宗教 信仰 黎 族 是 一 个 具 有 古老 悠 久 历 史 积 淀 的 民族 ,在 秦 汉 之 前 , 黎 族 的先 民们 就 由原来 的两 广 区域 迁移 到 了海 南地 区 ,从 族源 上 说 ,黎 族 是远 古 百越 族 中骆 越 里 的一个 分支 ,他们 作 为 百越族 的 后 裔 ,都 在 不 同程度 上 继承 了百越 族 的古老 遗 风 ,体现 出了 百越 文 化 的特 质 ,诸 如 ,祖 先 崇 拜 、 刀 耕 火 种 、文 身 、善 纺 织 等 特 征 。”在 黎族 人 的 思想 观念 中万物 都有 灵 ,他 们认 为 天地 日月 以 及 草木 鱼 虫 等都 有 各 自的灵 魂 , 因而他 们产 生 了对 于 自然 的 崇拜 以及 各种 图腾 崇 拜 等等 。在 黎 族舞 蹈 的服饰 以及各 类 道具 和造 型 方 面 ,这 些 图腾 崇 拜都 有着 其 具体 的体 现 。 随着 时代 历史 的 不断 发 展 变化 ,最初 的 巫术 活动 经 过演 变成 为 了黎 族舞 蹈 ,一 系 列 的 祭 祀 活动 也 都和 舞蹈 融 合在 了一起 ,带有 鲜 明的 民族特 质 。黎 族 人 们 中流 行 着一 种 舞蹈 叫做 敬 祖舞 ,比如 , 《 灯星 舞 》就 是 说要 把 由阴 问到 灵 台路 上 的所有 灯 火全 部 点燃 , 为的 是迎 接那 些 过早 逝 去 的 灵魂 归来 坐 堂 ,让 这 些 灵 魂 接 受 儿 女 子孙 们 的孝 敬 和 怀 念; 《 召祖 舞 》说 的是 ,如果 黎族 人们 生 病 了或 者是 做 恶梦 了 , 请 “ 道 公 ” 前来 做 法 时所 跳 的舞 , “ 道 公 ”拿着 不 同种 类 的道 具 ,围绕 着 摆 放在 地上 的饭 菜 以及 醇 酒载 歌载 舞 ,给 病 人消 灾 , 为 的是消 除病 魔或 驱散 恶 梦 ,以便保 佑人 们 的平安 健康 。 黎 族 人 们 的 宗 教 信 仰 中对 于 原 始 的 宗 教 比较 崇拜 ,他 们 普 遍 认 为 人具 有 灵魂 和 肉体 的双 重性 ,人 的死 去只 是代 表着 肉体 的 消亡 ,而灵 魂 却是 永恒 的。他 们有 一 种舞 蹈 《 五 方舞 》 ,就 是在 丧 葬仪 式上 的 跳 的 。这 个 舞蹈 说 的是 ,人 死 后灵 魂在 荒 郊野 地飘 荡 ,恶 鬼会 欺 负这 些游 荡 的 “ 殇鬼 ”, 《 五 方舞 》 的演 出场 面 是 非 常庄 重严 肃 的 。此外 ,还有 《 跳 锣 舞 》 以及 《 老 古舞 》等 ,都 是在 丧 葬仪 式 上 的舞蹈 。 由于人们 对 于鬼 神 都非 常 崇拜 及恭 敬 , 在跳 这 些舞 蹈 时大 都神 态 毕恭 毕 敬 ,无 比虔 诚 ,或 者是 凝望 着祭 坛 ,或 者是 低 眉顺 目,上 身 比较 直而 且 动作 保持 着 平稳 的状 态 , 这些 宗 教性 礼 中 的姿态 动 作都 融 汇 到 了黎 族 舞蹈 中去 ,使得 黎族 舞蹈 形 成 了其 独特 的风格 。例 如 , 出于对 于 鬼神 的 虔诚 ,在 跳舞 时 身体 无论 如 何摆 动 ,跳 舞 者的 头 部始 终是 朝 向祭 坛 的位置 的, 下 肢 的动作 无 论 是快 跑还 是慢 步 ,上 肢 都保 持着 平 稳 的姿态 ,以 表 示对 于鬼 神 的崇 敬 之情 。而这 种 头部 的动 作 以及 舞蹈 时上 身 的 平稳 ,都是黎 族 舞蹈 的鲜 明特 征 。 二 、 自然环境 以及生 产 劳动方 式 的影 响 个 民族 的 舞 蹈 最 重 要 的 标 志 就 是 其 肢 体 的 动 作 形 态 , 无 论 舞蹈 的 内容 是如 何 变化 的 ,但 其肢 体 动作 方式 大 致是 比较 稳 定 的 ,它 代表 了民族 舞 蹈 的特质 。一个 民族 的 自然 环 境 以及相 应 的 劳 动生 产方 式 对 于人 们肢 体 动作 的 形态 具有 最直 接 的影 响 ,它 对 于 民族 舞 蹈 的 形 成 也 具 有 重 要 的影 响作 用 。任 何 一 个 民族 的舞 蹈 ,其 中都 蕴 含 了 自然环 境 以及 其 生产 方式 特征 所 赋予 的丰 富信 息 , 民族舞 蹈 在 动作 、 体态 、步 伐 等方 面 的特 征都 反 映 出了使 舞 蹈 得 以形 成 的 自然环 境 以及 劳动 方 式 的 固有 特 点 ,通过 民族特 有 的表现 方 式将 这 些特 点 展现 到舞 蹈 中 ,就 形成 了 民族舞 蹈 鲜 明的

黎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演变

黎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演变

黎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演变王全红【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2)003【摘要】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来源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劳动。

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语汇和舞蹈形式,就要从人类最初的各种礼仪、信仰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研究黎族民间舞蹈来源和演变也是如此。

%The national folk dance is derived from national history, culture, daily life, production and physical labor. To study the folk dance, we have to learn all kinds of etiquette, religion and lif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different histories,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daily life, production, physical labor, habitude, religious beliefs, etc. We can't explore further of the folk dance unless we master its origin and history. The case is the same i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n the folk dance of Li nationality.【总页数】3页(P57-59)【作者】王全红【作者单位】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海南昌江57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22.2【相关文献】1.从冼夫人族性谈俚人与黎族的相关性及黎族的起源 [J], 冼周2.海南黎族民间舞蹈演变浅析 [J], 马晓莉3.黎族乐器"哩咧"的起源与演变 [J], 黄龙乙;郑晓娇;黄照安4.山西民间舞蹈--“独龙杆”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J], 孙晓鹏5.黎族民间舞蹈探微 [J], 陈奕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崖 县 和 通 什 市 < 为 五 指 【市 > 区 ) 现 J 地 j ,面。所 谓 “ 道弯 ” 三 ,是 脖 子 弯 、胯 弯 、膝盖 弯 ;所 谓
“ 颤动”是 :手、脚 、身体 刚柔 融合 的微 微飘动。这些黎族
平方公 里 ,占海 南 岛总 面积 的一半 稍 多 ,境 内丘 陵起伏 ,
祭 神舞 、求雨 舞 、三星舞 、花灯 舞 、贫苦 舞 、驱鬼舞 、招 魂赶 鬼舞 、跳娘 舞等 。 以上这 些宗教 色彩 的舞蹈都 属跳 娘
有表 现黎族生活 的 《 长寿舞》 及 民间 爱情 题材 的 《 回头 鹿 传奇 ( 文平 编导) 》;表 现著名 女纺 织家黄 道婆到海南 学习 纺织技术 的舞蹈 《 织颂 ( 文平编 导) 》;还 有在新世 纪创作 的 ( ( 种山兰 的女 人》 和黎族 大型舞 蹈
在黎族歌舞 中长大 的 。 自己经长 期深入 生活风 采 ,收集整
题材 的舞剧 ( 朵红 云》 和芭蕾舞 剧 《 伍 红色娘子军》;17 90
理 了大量 的黎族 民间舞蹈 素材及其 形式 种类 ,现归纳 分类
如下 : ( )祭 祀祖 先 的 舞蹈 。敬祖 舞 、老古 舞 、平安 舞 、 一
在祖 国锦绣 河 山里 ,海 南岛像 一颗灿 烂的 明珠 ,闪耀
在浩瀚 的南海碧 波上 。 自古 以来 ,勤劳 、勇敢 、朴实 、善 良的黎族 人 民生 息繁 衍在 四季如春 、风景 如画 、美丽 富饶
的 宝 岛 上 。 今 天 ,一 百 多 万 黎 族 人 民 集 居 在 海 南 岛 的 中南
舞 蹈特 征动作被很 多舞蹈 家采 用 ,他 们在舞蹈创 作 中表 现
得非常出色。
二 、 根 据 黎 族 民 间舞 蹈 风 格 创 作 的 海 南 黎 族 舞蹈
群 山耸立 ,巍峨 壮丽 的五指 山位 于琼 中县 山区腹地 。黎族
人 民在长 期 的生 活和 劳动 中创 造 了悠 久 的历史 而光 辉 、灿
达瑟 ( 蒙鹿 光编
《 三月三》、 《 草笠 舞》、 ( ( 半边裙》,是在 黎族 民间舞蹈素
材上独创 了黎族特征 动作 ,即 “ 道弯 ” 三 ,使 舞蹈具有无穷
的魅力 ;由蒙鹿光 编导 的舞蹈 《 山兰 的女 人》和 歌舞诗 种 《 达达瑟》,以朴实 、原始 的黎族 舞蹈 语汇 表现 了黎族 深邃 的文化 内涵 ,使人们 感悟 到黎族 文化 的博 大精深 ;由文平
第 1 7卷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琼州 学 院学 报
Jun l f in zo nv r t o ra o gh uU i s y oQ e i
Vo . 】 No 3 1 7
J n . 0l ue 2 0
海南黎族舞 蹈变迁论 要


( 琼州学院艺术学 院, 海 南
民热 爱生活 、追 求美 好未来 的精 神境 界。而表现历 史斗争

黎 族 民 间 舞 蹈 的种 类 及特 色
海 南 黎族 内部 分 为五 个 支 系 ( 言 区) 方 :即 哈 、杞 、
润、美孚 、赛 ( 加茂) 。笔者作 为一名从事了二 十余 年 的舞 蹈教 学 的教 师 ,从 小生长 在黎族 地 区 ( 东方县 )可 以说是
生 活 、劳 动和性 格 ;同 时也 感悟 到 黎族这 个 民族 的精神 、 气质及 深层 的文 化 。这 些珍 贵的 民间舞蹈是 我们 的舞蹈家
在舞蹈教育和舞蹈创 作取之不 尽的素菜原料 。 黎族 民间舞蹈 有俩 种显 著特点 :即 “ 三道弯 ”和 “ 颤
部 ( 包括 :乐 东、东方 、保 亭 、琼 中、白沙 、陵水 、昌江 、
年 代 ,有 表 现黎 家 热爱 共 产 党 、热爱 国家 的舞蹈 《 喜送 娘》;表现 民族团结 的舞蹈 《 山高水 长》;表现军 民团结 的 ( 欢乐》;表现 黎族男女青 年之 间恋情 的 《 椰林 鼻箫恋》等 ;
18 90年 代 ,表现黎族儿 童题 材 的舞蹈 《 摸螺》;19 9 0年代 ,
三亚
520) 7 00

要 :黎族 民间舞蹈来 自于其本 民族 的民间信仰 。有 祭祀 、婚庆 、丧 葬 、娱乐等多 种形式 。其 “ 三道弯”
的动作特征被黎族舞 蹈家挖掘 、借鉴 ,进 一步发展为黎 族民族舞蹈。新时代需要在原有 “ 三道弯”特, l 征 上继续 发
扬 光大。
关键词 :海南 ;黎族舞蹈 ;变迁探析 中图分类号 :J2 . 72 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6 7 (0 0 3 0 7 2 0 8 7 2 2 1)0 —0 9 —O
导) 。 》 从 以上创 作 的黎族 民族舞 蹈看 ,其表 现手法及形 式多 样 ,可谓百 花争妍 ,绚 丽多彩 。 由著名舞 蹈家陈翘 编导 的
舞等 。跳娘舞 中包括 以上许 多 内容。跳娘舞 是黎族 先 民们 流传下来最古 老的黎族 民间舞 蹈。它流行于 陵水 县群英 乡、
保亭 县的加茂 、什领 等镇地 区 。其舞 蹈是 作为一 种欢 庆祝 寿性 的舞蹈 ,后才演 变为祭鬼驱神 的性质。 ( 二)婚嫁 、喜庆性 舞蹈。婚 礼舞 、丰 收舞 、欢乐舞 、 打柴舞 等。其 中打柴 舞》 较 流行 。打柴舞原 为打 竹舞 ,该 舞蹈表现 了黎族 浓郁 的风格及 其 民族 乐观 、热 爱生 活 的性 格。 ( 三)表现 劳动 、生 活的舞蹈。舂 米舞 、钱玲 双刀舞 、
烂 的文 化 ,而 黎族舞 蹈是 祖 国文化 花 园 中一朵绚 丽 奇葩 ,
是华 夏 名 族 的 瑰 宝 。

15 — 0年代 ,一些 舞蹈 家 深入 黎族 民间 ,体 验 黎族 90 6 居 民生活 ,创 作 了大 量 的黎族 民族舞 蹈。代表作 有 《 三月 三 、 《 草笠舞》、 《 半边裙 ( 翘编 导) 陈 》,这些 舞蹈 以黎 族 姑娘柔媚 、活泼 的黎族舞 蹈语 汇 ,生动地表现 了黎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