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设计(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人类离不开数学【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找寻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运用导学流程自学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四段六步教学法一、知识链接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
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国之君李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应犹在”。
投影:课本第3页至第4页道路铺设平面图,思考1、.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2)你认为哪一种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
思考2、拓展:什么形状的地砖能满地面?(2分钟)合作一:1、自学:观看投影后思考1中(1)(2)问题。
写在右边横线上。
2、对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1)(2)问题。
3、群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1)(2)问题,并对自已的想法与笔记进行更正与补充。
(10分钟)合作二:1、自学:观看投影后思考2问题。
写在右边横线上。
2、对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2问题。
3、群学:相互交流思考2问题,并对自已的想法与笔记进行更正与补充。
(各小组可在小组划分的黑板上板书与作图介绍)(10分钟)展示一:各级选出代表对此两问题进行展示讲述,听展同学可进行补充与更正。
(10分钟)展示二:各级选出代表对此问题进行展示讲述,听展同学可进行补充与更正。
(10分钟)重点识记一: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的地砖铺成的;我觉的()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因为重点识记二:(形状的地砖能满地面。
如下图:(请画出大概图形)【反思总结】心得感悟:。
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第1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基本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加强数学意识.【教学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能说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教学说明】使学生明确数学伴随我们成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人类离不开数学(1)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其表面由正六边形构成.【教学说明】观察图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语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股市走势图【教学说明】通过看图,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经济活动的关系.(3)在许多地方,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地面,它们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地砖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那么除了这两种形状的材料外,还有哪些形状能够铺满地面呢?我们还可以举出以下各种形状的图案,它们能够铺满地面.【教学说明】让学生回想家里和广场上地砖的形状,互相讨论,画图说明.(4)现在我们走进商场,看看购物中的数学.某商场平时实行打折销售,现推出如下“有奖销售”活动:请你计算奖金的总金额是多少,占10000张奖券的最低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是多少. 奖品的总金额是:2000×2+800×10+200×20+100×50+50×200+20×1000=51000它占10000张奖券对应的最低销售总额400×10000=4000000的1.257%.【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奖品总金额占10000张奖券的最低销售总额的比例很低,说明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 (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886455257963;462412121113⨯=⨯=⨯=⨯⎧⎧⎨⎨⎩⎩=⨯=⋯⨯⎧⎨⎩=⋯,,;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4)更一般地,若a ×a=m ,则(a+1)(a-1)= _______.2.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教学说明】学生通过练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答案】1.(1)144 143(2)624(3)13×13=169,12×14=168(4)m-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请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教学说明】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通过观察、思考、计算、论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进数学世界》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的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内容包括数的起源、数学符号、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本章内容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基础,但数学思维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数学符号、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起源、数学符号、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基本概念。
2.难点: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情境教学: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和教学资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学符号、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世界。
3.操练(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第1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4)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引导学生阅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文献,如数学杂志、学术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6)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如调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析数学在科技中的应用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
详细介绍数学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数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学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1.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2.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重要性。
2.新课: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小数等,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数学。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学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学故事: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如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史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4.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初步的几何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运算和公式,对数学的内涵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足。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购物问题:给出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折扣、总价等,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测量问题:提供一些实际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索数学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数学与科技:让学生调查数学在某一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并撰写简要报告。
-数学与艺术:探究数学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如几何图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撰写心得体会。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数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故事:阅读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就和对数学的贡献。
-数学趣闻:收集一些数学趣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2人类离不开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人类离不开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离不开数学的重要性。
2.掌握数轴的概念和应用。
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应用。
2.有理数大小比较规则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数轴1.1 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常用来表示数字之间的顺序和距离。
数轴的起点(0)和终点是无限远处,正方向为右,负方向为左,数轴上的每个点都与一个唯一的实数相对应。
1.2 数轴的应用数轴常用于表示一些数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例如,在数轴上,可以很容易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1.3 数轴的练习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以下数: -1,0,1,2,3,4,5,6请同学们确认以下大小关系: -1 < 2 4 > -3 6 = 62.有理数2.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指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例如,1/2、-2/3、0.5、-1.7等数都是有理数。
2.2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对于两个有理数a和b,如果a大于b,则记作a>b;如果a小于b,则记作a<b;如果a等于b,则记作a=b。
有理数大小比较如下: - 如果两个有理数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那么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的数值大小关系相同。
- 如果两个有理数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则正数大于负数。
-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大小比较时,0与正数或负数的大小关系不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2.3 有理数的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以下大小关系: -1.5 < -1.3 0.2 > -0.7 1/3 > -1/4 -2/3 < -1/2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讲解和例题来说明数轴和有理数的概念和应用。
2.互动法:通过讨论、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数轴和有理数的理解。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数学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长度、面积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技术、艺术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2 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图片和人类离不开数学的实例的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2.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难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二、学生自主学习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师展示蜂房图、食糖销售统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用录音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下面至第3页文字部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三、合作探究:数学应用举例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合作小组进行交流、互补)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例2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人去甬江大桥下搞赌博游戏,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主持人给大家看,公文包里有5个乒乓球,其中两个球上写有大红“福”字,他吆喝着人们去摸“福”,如是一下子同时摸中这两只就能获奖.旁边贴有“海报”,上面写着:有奖摸球,摸一次2元,若同时摸中两个“福”字,奖金10元.摸中一个或都摸不中不得奖.同学们,你认为这场游戏公平吗?遇到这种场合,你会怎样处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摸球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微乎其微,接着老师拿出教具,请几位同学试验手气,果然均难以一下子摸到“双福”.所以在这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摸彩者摸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晦气.赌博有害,我们不仅不要参与,而且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揭穿它骗人的本质.例3关于课本第3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哪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较完整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总结各种能铺满地面的地砖的形状及其特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实例.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可让学生的参与度高一些,多提问几个学生)五、课后作业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一周的气温并登记在下表:【解析】由平均数=总数÷个数,在平均气温已知的情况下,可求出这一周的气温总和,从而求出未知的气温.【答案】24×7-(22+22+24+25+23+26)=26 (℃).答:星期五的气温是26 ℃.2.你够精明吗?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候需要你做出明智的选择.你能用数学知识来帮助你吗?比如某个同学要到商店里买一个茶壶和五个茶杯.现在有两个商店标价都是茶壶20元一个,茶杯4元一个.甲商店打出“8折优惠”,乙商店则打出“买一赠一”,即买一个茶壶送一个茶杯.聪明的你会选择哪一家呢( )A.甲B.乙C.甲、乙都一样D.无法判断【解析】我们先算到甲商店应付的钱:(20+4×5)×80%=40×0.8=32(元);再算出到乙商店应付的钱:20+4×4=20+16=36(元),答案很明显,到甲商店买合算.【答案】A【板书设计】一、情境导入二、学生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数学应用举例例1、例2、例3四、课堂小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人类离不开数学【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找寻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运用导学流程自学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四段六步教学法一、知识链接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
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国之君李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应犹在”。
投影:课本第3页至第4页道路铺设平面图,思考1、.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2)你认为哪一种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
思考2、拓展:什么形状的地砖能满地面?(2分钟)合作一:1、自学:观看投影后思考1中(1)(2)问题。
写在右边横线上。
2、对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1)(2)问题。
3、群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1)(2)问题,并对自已的想法与笔记进行更正与补充。
(10分钟)合作二:1、自学:观看投影后思考2问题。
写在右边横线上。
2、对学:相互交流思考1中2问题。
3、群学:相互交流思考2问题,并对自已的想法与笔记进行更正与补充。
(各小组可在小组划分的黑板上板书与作图介绍)(10分钟)展示一:各级选出代表对此两问题进行展示讲述,听展同学可进行补充与更正。
(10分钟)展示二:各级选出代表对此问题进行展示讲述,听展同学可进行补充与更正。
(10分钟)重点识记一: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的地砖铺成的;我觉的()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因为重点识记二:(形状的地砖能满地面。
如下图:(请画出大概图形)【反思总结】心得感悟:。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基本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2.尝试独立思考,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什么是做数学、怎样做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典例精析,温故知新例1 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分析: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例2 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图.分析:已知条件是数字1,2,3,4,5,7的镜像图.这个有趣的题目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敏感,也需要想象.例3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人在甬江大桥下做赌博游戏,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主持人给大家看,公文包里有5个乒乓球,其中两个球上写有大红“福”字.他吆喝着人们去摸“福”,如果一下子同时摸中这两只就能获奖.旁边贴有“海报”,上面写着:S分析:发现摸彩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微乎其微.接着老师当场拿出教具,请几位学生试验手气,果然均难以一下子摸到“双福”.所以在这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摸彩者摸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晦气.赌博有害,我们不仅不要参与,而且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揭穿它的骗人的本质.例4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年轻时候做过这样一道题:“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几小时两人相遇?如果甲带了一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问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千米?”分析: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狗奔跑的时间是两人相遇的时间.解:10÷(3+2)×5=10(千米).三、拓展训练,巩固提高1.猜谜语:2、4、6、8、10(打一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掉的朋友找回来:(1)5,8,11,1420;(2)1,3,7,15,31,63(3)1,1,2,3,5,821.3.将1~8这八个整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内,使得等式成立:9==()()()()()()()()【答案】1. 无独有偶2.(1)17(2)127(3)133.3927 61854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通过典型例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过程,初步培养数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第1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基本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加强数学意识.【教学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能说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教学说明】使学生明确数学伴随我们成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人类离不开数学(1)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其表面由正六边形构成.【教学说明】观察图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语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股市走势图【教学说明】通过看图,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经济活动的关系.(3)在许多地方,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地面,它们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地砖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那么除了这两种形状的材料外,还有哪些形状能够铺满地面呢?我们还可以举出以下各种形状的图案,它们能够铺满地面.【教学说明】让学生回想家里和广场上地砖的形状,互相讨论,画图说明.(4)现在我们走进商场,看看购物中的数学.某商场平时实行打折销售,现推出如下“有奖销售”活动:一、有奖销售活动起讫日:2011年10月1日起,奖券10000张发完为止.二、凡累计消费额满400元,发奖券壹张.三、开奖日期:2011年10月15日.四、本活动由天山公证处公证,并请顾客代表参加当天的开奖仪式.五、奖品设立:特等奖2名,各2000元(奖品);一等奖10名,各800元(奖品);二等奖20名,各200元(奖品);三等奖50名,各100元(奖品);四等奖200名,各50元(奖品);五等奖1000名,各20元(奖品);中奖率高达12.82%.请你计算奖金的总金额是多少,占10000张奖券的最低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是多少.奖品的总金额是:2000×2+800×10+200×20+100×50+50×200+20×1000=51000 它占10000张奖券对应的最低销售总额400×10000=4000000的1.257%.【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奖品总金额占10000张奖券的最低销售总额的比例很低,说明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 (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886455257963;462412121113⨯=⨯=⨯=⨯⎧⎧⎨⎨⎩⎩=⨯=⋯⨯⎧⎨⎩=⋯,,;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4)更一般地,若a ×a=m ,则(a+1)(a-1)= _______.2.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教学说明】学生通过练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答案】1.(1)144 143(2)624(3)13×13=169,12×14=168(4)m-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请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教学说明】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通过观察、思考、计算、论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2课时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基本目标】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好数学.阅读《华罗庚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教学说明】用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去学好数学,认识数学,认识自我.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学好数学还要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图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台阶的长度.我们把上面的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为一个长和宽分别为2.8米和1米的长方形.因此,地毯的长就是2.8+1=3.8(米),也就是要买地毯3.8米.【教学说明】通过求地毯的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在歌手电视大奖赛上,10个评委亮分之后,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大奖赛上,常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目的是要略去评委评分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值,使得一个或两个评委的个人意愿不至于影响参赛歌手的总成绩.让我们再看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大奖赛有7名评委,他们给甲乙两选手打的分数分别是:甲:9.55,9.55,9.55,9.55,9.55,9.60,9.90乙:9.50,9.60,9.60,9.60,9.60,9.60,9.70凭直觉,你认为哪个选手比较好一点?(1)请直接算出7个分数的平均数.甲的平均分:(9.55+9.55+9.55+9.55+9.55+9.60+9.90)÷7=9.607乙的平均分:(9.50+9.60+9.60+9.60+9.60+9.60+9.70)÷7=9.60(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甲的平均分:(9.55+9.55+9.55+9.55+9.60)÷5=9.56乙的平均分:(9.60+9.60+9.60+9.60+9.60)÷5=9.60(3)通过计算,想一想哪种方式更合适?显然,用第二种方式比较符合直觉.由于评委给甲打分时出现极端的最高分(9.90),所以直接计算7个分数的平均数会出现偏差,而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偏差,显得较为公平.【教学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2.70%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答案】1年期利息18元,2年期利息38.88元,3年期利息64.8元,5年期利息115.2元.发现:参加定期储蓄,存期越长,得到利息越大.2.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你算一算该选手的最后得分.【答案】9.72【教学说明】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用数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上两节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小学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教案

_________________ 第1一走进敢学世办课题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价值和应用意识;2.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探索过程的学科;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救学环节指导行为堤岳: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1.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2.初步认识元角分、年月日、长度单位、重量单位;3. 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4.初步了解统计、概率的简单知识.5.初步了解方程及其简单的解法.做这一类我的技巧是:1.从已知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变化的规律;2. 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基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椅景导人生成问我在我们的周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数学伴我们成长阅读教材P2,完成下面的内容.从出生到步入七年级,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数学,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有哪些?归纳:(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⑶统计知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从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范例:计算并观察下面的几组算式:(1)1+3=_4_=(_2_)2:(2)1 +3+5=9=(3)2;(3)1 +3+5+7=J6=(4)2:(4)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1+3+5+7+9+11 + 13+15+17+19=」0Q =( @ P(5)一般地:1+3+5+7 + ……+(2〃-1)=(K仿例:如图1,线段A3,当在线段A8上加上1个点(该点不与点A、5重合)时,共有3条线段:当在线段A8上加上2个点(这2个点不与点A、8重合)时,如图2,共有6条线段:当在线段AB上加上3个点(这3个点不与点A、B重合)时,如图3,共有10条线段.................A B,图1) A11_1,困2)A_~~F,图3) /i ' ' '_i 图4)⑴当在线段AB上加上5个点(这5个点不与点A、8重合)时,如图4,共有2L条线段:行为提示:感受数学的魅力,人类离不开数学.发现数学的奥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链接:同一种形状或不同形状的地砖,铺在地面上无空隙即可称为密铺.学生指导:两个不同形状的地砖的角(或多个角)铺成一个周角.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与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学. (2)猜测:当在线段AB上加上〃个点(这〃个点不与点A、8重合)时,共有_ + _条线段.变例:观察下而一列数:2, 5, 10, x, 26, 37, 50, 65,…,根据规律,其中x所表示的数是1Z.分析: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3,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5,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11,由此可知:x比10 大7, 26比x 大9,所以x必为(10+7)或(26—9).知识模块二人类离不开数学阅读教材P?〜P4,完成下面的内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至宇宙,小至微粒,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奥秘!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公园中用不同形状的图形铺设的绚丽多彩的地面……,数学奇妙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些数学问题吧!范例:哪些形状的砖可以密铺地而?下图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地砖铺成的,它们可以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那么除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外,还有哪些形状的地砖能够像上图那样铺满地面呢?解: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仿例:用同一种形状的地砖密铺地而,下列形状的地砖不能采用的是(C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变例:用两种不同形状的地砖密铺地而,这样的两种地砖的形状可以是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任举一例).交流展岳生成新知阈现捌剧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数学伴我们成长知识模块二人类离不开数学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杳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习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数学.【学习难点】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环节指导行为堤岳: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数与式:认识、计算、解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有关计算.椅景导人生成问我1.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2.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某地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5元,3km后每千米1.2元,某人乘坐出租车5km,应付款7.4 元.(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D )① ② ③ ④A.①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③D.①与②、③11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教材巴〜P7,完成下面的内容.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_,而动成—性_:而与面相交得到一线_,线与线相交得到—息2.三棱柱有—红个顶点,2条棱,一个而,它的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点它的底而是—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3.如图,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多少m?分析: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每一级台阶的长度,可以把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为一个长和宽分别为3.ln]和2m的长方形,所以台阶的总长就是:3.1+2=5.1(m).解:3.1+2=5.1(01).・••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5.1m.归纳:(1)发展进一步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方式;(3)感受数学的价值,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做这一类题的技巧是:1.从已知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变化的规律;2. 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基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学生指导:解决寻找规律问题的方法是:观察第2个数(或图形)与前一个数(或图形)有什么联系、变化,类推下一个,由一般到特殊.学法指导:这些橘子的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展示重点在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学好数学.范例: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72,.分析:本题是规律类型的数学题,通过观察,我们容易发现,当操作第n(n为正整数)次时,共得到(3n+l)个小正方形,从而我们可以列一个关于n(以n为未知数)的方程,解出n的值即可.解:设操作n次可以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根据题意得:3n+1=2017,解得:n=672.答:需要操作的次数是672.仿例:根据前而几个数的规律填空:(1)5, 8, 13, 21, 34, .55.;J 2 3 5 8 B (2),亨亍 * 1T _五_.分析:(1)规律:第1个数加上第2个数得到第3个数,第2个数加上第3个数得到第4个数,第3个数加上第4个数得到第5个数,第4个数加上第5个数得到第6个数…;(2)规律: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变例: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些橘子给同学们,小明非常勤快,帮老师数橘子,他7个7个地数,还余4个,5个5个地数,还余3个,3个3个地数,正好数完,则老师至少为同学们准备了四个橘子.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尿圉攫团知识模块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杳漏补缺1.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设计(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让我们来做数学
二、出示目标
1、知道用观察、试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方法探究数学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仔细分析课本第2~4页内容,
2、认真阅读课本上的例题,看是否能解决这一道数学题。
3、认真思考课本上的例题,看能否独立完成。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教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
1、同学们通过看书以上的问题都解决的请举手。
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2、检测题:
①猜谜语:2、4、6、8、10(打一成语)()
②1/2,2/3,3/4 ()
③将1、2、3、4四个数填在一个图中的方格内,使横的三格中的三数的和等于纵的两格中的两数的和。
3、请三名同学板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三名同学的板演对吗?能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二)讨论:
评1、趣味性的数学让学生很感兴趣,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大部分学生能回答上来,个别词汇量欠缺的鼓励多下去收集、积累。
评2:这是一道找规律的题,通过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很容易发现,分子,分母逐次加1,很容易得出答案,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树立对数学的自信心。
评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须发挥学生的想象,难度不太大,认真分析,思考都能得出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
六、当堂训练
(一)同学们,下面我看谁能运用我们的新知识做对作业,一定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课本5页问题2、3、4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