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合集下载

现代美学的特点

现代美学的特点

现代美学的特点
现代美学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和艺术领域涌现的一种思潮,它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反对传统美学观念:现代美学的兴起源于对传统美学观念的质疑和反思,认为传统美学所提出的美的本质、标准和价值体系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2. 强调主体性和体验性:现代美学主张美学体验是个人主体在与艺术作品互动中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不是客观的属性或规律,因此强调主体性和体验性,鼓励观众主动参与、感受和解读艺术作品。

3. 注重视觉和语言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视觉和语言是紧密相关的,视觉和语言的相互作用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家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内在情感和思想,同时也需要借助语言来解释和说明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 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现代美学倡导创新和多样性,鼓励艺术家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摄影、电影、装置艺术、网络艺术等,以拓展艺术的边界和表达方式。

5. 强调艺术和社会的关系:现代美学强调艺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认为艺术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都受到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现代美学要求艺术家和观众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现实,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 1 -。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cgi-bin/bbs/newcon?board=Others&file=M.1136047533.A&mode=3一、流派介绍★新古典主义18世纪30--40年代,(应当是19世纪!!!17XX年是18世纪,18XX年是19世纪,19XX年是20世纪,20XX年是21世纪。

王小箭批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古迹挖掘,重又点燃起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浓厚兴趣,新古典主义的种子开始萌发。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日渐临近,渴求改变现状的法国民众,更加反感散发着浓重的、没落的贵族气息的罗可可美术,期待有更严肃更高尚的美术。

在这种条件下,一股更雄劲的新古典主义之风,从欧洲的中心吹动起来。

代表画家达维特(Jaques Louis David,1748--1825)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

达维特生在罗可可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代表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莱卡米耶夫人像》、《加冕式》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他在其一生中,以高傲的固执态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坚持捍卫新古典主义的理想。

与达维特不同,安格尔是一位不懈地致力于纯化造型语言的画家,他保守的观念并不能掩盖其精湛的艺术造诣。

代表作品:《泉》、《莫伊特希夫人》、《大宫女》、《土耳其浴女》★浪漫主义法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但不再抵制和消灭封建专制的残余势力,反而与他们勾结,继续执行许多为君主政体所适用的法律,借以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

这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深感失望。

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对上述制度的不满和失望所引起的。

浪漫主义在法国,它的政治背景是王政复辟和七月革命的浪潮。

这种艺术思潮在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在抨击现实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人民革命上面,如雨果、拜伦、雪莱、德拉克洛瓦……等即是,这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另一种是在尖锐严酷的斗争面前恐惧或憎恨人民革命,把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或幻想的世界里,有的向往中世纪生活方式。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2007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汉文综合版)Ju1.2007第27卷第五期总第49期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王诗彦(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L捅璺J2o世纪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野兽派等:二,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达达主义等;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抽象表现主义等.通过展示每个流派的思潮,特征,等,梳理了这段时期的各种艺术现象.L天{莲词J特征:思潮:流派西方现当代艺术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现代主义时期,它主要是指自1870年以后的后印象主义开始——抽象表现主义,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二是当代艺术时期,是指1960年代开始——目前,又称为后现代主义时期.就现代艺术的发端来看,是在1900年代,由寨尚,凡高,高更等为主的后印象主义充当了现代艺术的真正导火索,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使得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念被推翻,而其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塞尚沉迷于色彩跟造型的关系,研究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各物体的形状,导致了起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被称为二十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凡高用色彩和形状表达自己对所画东西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他的办法导向主要在德国引起反响的表现主义:高更向往获得一种抛弃西方传统的习惯势力,回到史前人类和野人的真理中去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办法导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总之,他们都有意识地抛弃"模仿自然"的绘画目标.今天,我们所称的现代艺术就萌芽于这各种各样的向往和他们的不满足之中.我们将20世纪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一战前,主要经历了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问,它经历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的发展;第三阶段是二战以后,经历了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等的发展.一,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艺术史发展1.野兽派.野兽派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的历史很短,1905年产生,1907年已达到顶点,1908年他们就不曾一起办展览了.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展LiJ了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等人的作品,同时还展出了雕刻家马尔克的一件多纳太罗式的雕塑.评论家沃塞尔叫道:"多纳太罗被野兽包围了."由此,便落下了"野兽派的名字".马带斯是其领袖,主要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德兰,弗拉芒克等,其代表作如马蒂斯的《戴帽的夫人》,《绿色的条纹》,德兰的《伦敦桥》等等.野兽派对色彩的运用,既有表现,又有结构,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凡高,塞尚,高更的导火索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野兽主义求古人.那些以前为了本民族正当利益而奋斗而献身的各民族自己的英雄,现在也成了整个中华大家族的英雄.与这个比喻相对应,有趣的是在古代历史上,象"昭君出塞"一样,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问,常常也正是通过联姻来沟通民族感情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的,首先各民族个人问组成家庭,进而各民族组合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也是符合事物从部分到整体演变的规律的.相对而言,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只是民族关系的一个小的方面,另一方面,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进行着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族人民仍保持着政治上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在少数民族多次进入中原的同时,中原汉族亦逐渐移民边疆.在民族政权对峙的过程中, 各民族不断混杂,渗透,逐渐融为一体,从而使每次新的统一疆域便可以叫做表现主义的一种形式了,它对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一派, 起了最迅速,最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头几年问,表现主义在德国成熟的时候.2.立体主义的美术.立体主义美术又称为"立方主义"或"立体派".1907年一l9l4年出现于法国画坛的现代美术流派.如果说野兽派是一场"色彩革命"的话,那么立体主义可看成一场"形式的革命",它一反过去传统的透视法,明暗对比以及立体描绘法,以多视点,多角度,带领西方艺术跨过一个最难跨过的门槛一一模仿现实,把艺术领进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表现一个崭新的现实境界.立体主义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12年前被称为"分析立体主义阶段":二是1912年后称为综合立体主义阶段.立体主义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毕加索,勃拉克等,其中毕加索的活动是二十世纪艺术中最重要的,其立体主义开山之作是《亚威农的少女》,勃拉克《艾斯塔克的房子》也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3.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广义是包括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等.狭义仅指20世纪初以德国的"桥社","青骑士"为代表的美术团体,"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是由凯尔希纳,海格尔,施米特?罗特鲁尔,布莱尔发起组织,其中主将是凯尔希纳.在艺术上他们受到凡高,蒙克画风的影响.线条和色彩租犷且富于表现力.他们反对摹仿自然,强调绘画必须表现个人的理想和趣味及艺术自身的价值.1913年,因内部意见分歧,"桥社"解体.当"桥社"在德累斯顿,柏林活动的时候,1911年,"青骑士社"在慕尼黑围绕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康定斯基开始了.青骑士取自康定斯基的一幅画的标题,并注重以形式问题的探索.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有凯尔希纳的《街道》,蒙克的《呐喊》,康定斯基《蓝兰?84号》,克里姆特的《生命与死亡》等等.4.未来主义.20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艺术思潮和运动.他们否定一切文化遗产,赞颂革命,战争,现代技术的美,未来主义力求表现在特定环境中同时出现的事,直接激发情绪,热心于无拘无束的表现个人的理想和一种狂欢式的繁杂场面,来表现神秘的启示.代表人物之一是巴拉,其代表作《路灯一光的研究》,代表人物之二是波丘尼,代表作《美术馆里的骚动》,把乌合之众的骚动成角度地和直线结合为一体,创造了一种乱哄哄的刺激.二,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问的艺术发展史1.达达主义.它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大城市兴起的绘画,雕刻和文学上的一种虚无主义的文艺思潮.首先产生于瑞士苏黎世, 后风靡欧美.达达主义主要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攻击象征,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具有2O世纪初艺术性特征的试验性运动,只要是已建立的运动,均在他们的扫荡之列.他们的作品带有幻想性,象征性, 更加扩大,大一统,大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在古代史教学中只有带着正确的民族情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爱国主义.参考文献:[I]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理论集[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顾杰善.关于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讨.2003((j).[3]汪建华.彭平一.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文化土壤[1].南通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王虹.正确对待古代爱国主义思想三论[朋.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作者简介:鲍坚勇(1977一),男.浙江武义人.历史教研组长.获历史教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作者简介:2007一卜14l952007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汉文综合版)Ju1.2007第27卷第五期总第49期嘲讽性,也是无定形的构成.材料使用上广泛使用拼贴和现成物.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废品艺术,波普艺术等所代表的"新达达"取代.其先驱和领导人是法国画家杜尚,其代表作《泉》.2.超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文艺思潮和运动.1925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第一组展览在皮埃美术馆举行.超现实主义画派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画中充满了荒诞.超现实主义主要有两支:一支是由米罗,马宋以及后来的马塔为代表的,称为有机超现实主义或绝对超现实主义:另一支是涉及到达利,马格里特,德尔沃等人,主要表现精致描绘的绌部和可以认识的场面及物体,又称超级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当然在这两个分支中也没有不可逾越的东西.超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软塌塌的表实际上己变成大众心目中超现实主义梦幻想的一种可见形象的同义语.另外有魔幻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平行发展,它来自于契里柯,通过分散形象的并置,造成神秘感和似乎不可能的情景,感兴趣于把日常生活的体验转变奇异的东西.罗依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之父.代表作有《日光储存》,《公制》等.3.抽象主义.抽象主义绘画始于1910年,盛行于4O一5O年代,影响至今,是20世纪初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抽象主义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人物的热抽象,又称为抒情抽象,从自然物象出发,对具体物象加以简化,运用与音乐相似的性质认为艺术必须关心精神方面的问题.二是以蒙德里安为开创者的冷抽象,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而且通过独特的形式因素一色彩,线,块面,形体和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除了以上两位外,亨利?摩尔也是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抽象。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西方现代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
比它高的度 ———理性的知识 ———而独立存在的;相 反,理性知识作为高的度,却不能脱离比它低的度——— 直觉的知识———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对低的度的内含 为存在基础;因此,理性的知识与直觉的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斗争的关系,只存在前者对后者的“蕴涵”关系。针对古典美学 中的艺术消亡论,克罗齐通过强调直觉的知识 艺术 是人类心灵 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也就使之不攻自破:“问艺术是否 能消灭,犹如问感受或理智能否消灭,是一样无稽。” 。 6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克罗齐
第三,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
艺术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它是否具有独立 的地位,这是 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美学 体系最终都会对之作 出明确的回答。克罗齐因此幽默 地评说道:“艺术、宗教、哲 学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来 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在这个 问题上,同前两个转折方向相比,克罗齐所实现的转折方向与古 典美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针对性也最为明确、最为直接。古典 美学虽然缺乏实践原则,却暗含着一个贯彻始终的理 性至上的 原则。在划定知、情、意的范围以及给美学规定特定的研究对 象的时候,在研究美的特征、艺术的特征的时候,尤其是研究主 体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思 维状态的特征的时候,它对艺术的 特殊性以及独立性 的强调,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学研究都 要多,克罗 齐因此不仅称赞康德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 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更称赞黑格尔“对新学说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但是,在理性至上原则的支配下,尤其是在黑格尔以 “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中, 艺术独立的程度始 终都被控制在以受理性支配为前提的范围内。克罗齐对此最为 不满,认为康德的美学理 论,“没有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脱离出 来,也根本不可 能脱离出来。” 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对艺术的 支配, 表现得更为直接:“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则 是 “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当代西方设计思潮涵盖了多个流派和理念,其中一些主要的设计思潮包括以下几个:
1. 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独特性、多样性和非线性的设计表达。

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的规范和限制,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强调情感、体验和故事性的表达方式。

2.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关注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旨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材料选择,以及社会责任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促进。

3.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求、期望和情感体验。

它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通过用户研究、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等方法来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

4. 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在当代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涵盖了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强调视觉元素和视觉语言的运用,以有效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共鸣。

5. 数字化设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计在当代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包括网页设计、移动应用设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领域,注重交互性、用户界面设计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创新。

这些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在实践中常常相互交叉和融合,设计师们通过创新和探索不断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

同时,设计也逐渐融入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中,与科技、可持续发展、社会问题等紧密相连,为解决现实问题和创造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1/ 1。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西方z当代艺术思潮

西方z当代艺术思潮

西方当代艺术学号:**********姓名:***近现代西方美术思潮是以欧洲工业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所显现的近现代西方哲学文化成为西方美术思潮的理论支撑。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流派影响了我们的艺术创作思想,进而影响创作形式、内容。

艺术创作思想、内容形式、表现形式不断被"打碎",而这种"打碎"很快在自由的形式下得以组合,这种组合是一种超越发展。

探究打碎背后的意义更具意义。

印象主义: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十九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的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等。

主要作品有莫奈的《印象:日出》等。

新印象主义: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卡米尔·毕沙罗等。

代表作有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等。

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只是梵高、高更、塞尚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代表作有梵高的《向日葵》,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高更的《玛丽的迎接》等等。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代表作有蒙克的《呐喊》《生命之舞》。

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的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作品画风与众不同,形态夸张,线条粗重,笔触狂放,色彩强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被守旧派们挖苦称为“野兽派”主要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

第七章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选讲)

第七章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选讲)

2、悲观主义的伦理学
(1)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①生命意志:体现为难以满足的 欲望
②痛苦与无聊是人生的两大基本 要素;
③生育行为延续了人生的痛苦。
(2)解脱之道
①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不学的沉思、艺术和审美、 道德的途径暂时摆脱意志,可人们 不能永远处于无为的静观状态中。
于康德所说的先验形式。
(3)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①表象是意志的体现; ②各人的意志有特殊性:形成各具特
色的身体; ③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
(4)意志客体化的等级 ①意志(自在之物)——理念(直接
的客体化)——事物(间接的客体化) ②无机物(盲目的自然力,如重,如
不可透入性,固体性,液体性,弹性, 电气,磁力,化学属性和各种物性。都 是意志的直接表出,无异于人的动作 ); 动植物(生命和繁殖);人(观念)
③禁欲的道路 “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是禁 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 “此外禁欲主义还表现于自愿的, 故意造成的贫苦”
④佛教是最高的宗教。
(二)美学观点
1、审美直观
①审美直观的含义 一种摒弃理性、忘却意志(欲望)的 自失状态 “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就是说 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 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 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 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 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与直观分开了,而 是两者合一了 ”
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 平和、静穆,“外观”
的全部喜悦、智慧及其美丽。 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
造型艺术的基础。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
称美的外观的无数的幻觉”。
②日神艺术:
日神
造型艺术、史诗
(2)酒神精神
①酒神崇拜、酒神秘仪、酒神节庆: 酒神的经历(被肢解):个体化的 痛苦 秘仪:生殖的崇拜、性的放纵、与 神合一的象征仪式;人们忘却了自我。 表明了人摆脱个体化束缚,打破外 观的幻觉,回归自然之母的怀抱的强烈冲 动。 自弃与回归;痛苦与狂喜;个体化 的崩溃与回归神秘本源

完整的西方现代美学

完整的西方现代美学

第一题:——————————————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大一,语言取代理性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第二,放弃的美的本质及其他本质问题,注重语言学模型区分析审美现象;第三,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追求,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

“语言论转向”是用来描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人文学术界发生重大变化的术语。

可以说.“语言论转向”意味着西方学术界发生一场学术范型的根本性转型,使得语言问题取代传统的理性问题而成为哲学乃至其他各种人文学科研究的中心。

正如法国哲学家利科尔所说:“对语言的兴趣.是当今哲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当然,语言在哲学中始终占据着荣耀地位⋯⋯使我们这个时代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对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被很多哲学家看作是解决基本哲学问题的必要的准备⋯⋯”①德国阐释学美学代表人物加达默尔说得更直接更明确:“毫无疑问,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了一种中心地位。

”g这种涵盖整个人文学科的“语言论转向”必然也影响到美学中,从而引起现代美学出现“语言论转向”。

当代英国马克思美学的代表性人物伊格尔顿说:“语言。

连同它的问题、秘密和含义,已经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

但是同时.语言又给人类带来一定的遮蔽,因此,又需要人类对语言进行解蔽。

俗语说“言为心声”,实际上。

语言是使用者的审美意识的外在反映。

是其审美意识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来说,“语言论转向”是舍本求末而忽视了其源。

不管怎样.对于语言的研究应该只是美学研究的一部分.美学研究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对语言的研究,简单的“语言论转向”不能涵盖整个的美学研究内容,而应将“语言论转向”中对语言的研究更进一步联系到语言还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罢了.认识到西方“语言论转向”片面夸大了美学对语言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当代西方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界和哲学思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当代西方思潮,并分析其具体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它对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相对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多个领域,特别是艺术、文化和文学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美学的革新,鼓励艺术家们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以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二、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后结构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语言是不稳定的,并关注个体的身份和权力关系。

后结构主义对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后结构主义推动了研究范式的变革,强调了权力关系和认同形成的重要性。

在文学研究方面,后结构主义倡导了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新解读,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为了争取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而产生的一种思潮。

在当代西方社会,女性主义对性别意识的唤醒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女性主义运动促使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声音,并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女性主义还拓展了艺术和文学的视野,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价值。

四、环境主义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担忧密切相关。

环境主义倡导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当代西方社会的环境主义运动推动了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并激发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此外,环境主义思潮还影响了文化和艺术领域,启发了艺术家们创作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思潮对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和环境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西方现代思想内容概括总结

西方现代思想内容概括总结

西方现代思想内容概括总结西方现代思想是指自17世纪以来在欧洲和北美洲兴起并计划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想学说和哲学思潮。

西方现代思想代表了一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文明的转变,涉及了政治、伦理、美学、科学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西方现代思想的一些核心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首先,西方现代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能够解决问题和实现进步。

这种理念反对一切形式的权威主义和封建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孟德斯鸠等。

他们的思想开拓了许多新的思考领域,推动了近代科学、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

其次,西方现代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个体主义和个人权利保护的一种政治哲学。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和个人的所有权,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并且减少干预个人自由的权力。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亚当·斯密、杰斐逊等。

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和制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现代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政治经济学说。

它强调剥削和社会不平等的存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导致社会冲突,以及最终的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批判性思考影响了20世纪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

另外,现代存在主义也是西方现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尼采、萨特、卡缪等。

他们的思想质疑了传统道德和宗教信仰,并提出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的观点。

此外,西方现代思想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理论和美学思想。

例如,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特征。

文化理论家如弗洛伊德、杰拉尔德·杰拉德、罗兰·巴特等对现代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美学理论家如康德、赫尔德林等则研究了美的本质、审美经验以及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当代西方美学思潮

当代西方美学思潮
等,又指人的感官机能对对象的感觉。 • 形式美,是对材料美的所见之综合,是构 造性想象的结果。 • 表现美,事物通过联想而取得的性质,就 是我们所说的它们的表现”。表现美中人 的主观因素则是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表 现。
艺术论
• 艺术的价值就是通过改变物质世界而实现人自身
的意愿,结论是艺术具有功利实效性。他反驳康 德以来的艺术“无功利说”,认为“把事物的审 美功能与事物的实用和道德的功能分离开来,在 艺术史上是不可能的,在对艺术价值的合理判断 中也是不可能的。 ” 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愉快。艺术的功能只有通过 满足人的追求愉快的本能和需要才能实现,也就 是要满足人的自然本性。 艺术能表达思想,并需要得到理性活动的滋养。 他指出,“凡是一切体现了理性的艺术,都是最 壮丽和圆满的”


美学学科的三分法
• 审美形态学主要研究艺术的形式; • 审美心理学主要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的心理状态; • 审美价值学主要是研究审美活动本身以及 审美活动对人所造成的影响。
贝尔的“有意昧的形式”
• Clive Bell (1881—1964 ),英国形式主
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 代言人 ; • 主要著作有:《艺术》、《自塞尚以来的 绘画》、《法国绘画简介》、《19世纪绘 画的里程碑》、《欣赏绘画》等 ; • 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美学研究对象
• 美本身: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
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 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 美的根本原因; • 艺术:美学是艺术的哲学,在西方美学史 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 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心理学兴起之后, 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 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 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审美以及美的产生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从古希腊以来的美学思想,还有近代西方美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总结现代西方美学史的知识点,包括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各大美学主义流派、重要美学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古希腊美学思想古希腊是美学思想的起源地之一,最早的美学思想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永恒的理念,其中的美是“真、善、美”三者的一种表现。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审美的主观性,他认为美是一种激起愉悦情感的东西,并提出了模仿论和认知论的美学观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与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艺术家们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提倡以人为本的审美观。

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对人体、光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美学的形成17、18世纪是近代美学的形成阶段,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审美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在这一阶段,耶尔·怀尔斯、培根、洛克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近代美学的基本体系。

4. 现代美学的发展19世纪以来,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独立于哲学。

康德提出了美的主观普遍性和客观普遍性的观点,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审美的心理机制。

20世纪以来,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美学思潮不断涌现,使得美学的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多样。

二、各大美学主义流派1. 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作品的内在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效果。

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派对文学和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影响了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2. 实证主义美学实证主义美学强调对艺术和审美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试图通过客观的方法探寻审美的规律和原则。

现代哲学中的美学思潮

现代哲学中的美学思潮

现代哲学中的美学思潮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关于美、艺术和审美的理论与实践,是现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潮。

美学思潮涵盖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学派,从形式主义到实用主义,从象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每个学派都对美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哲学中的几个重要美学思潮,并探讨其对美学理论的贡献。

一、形式主义美学思潮形式主义美学思潮以“形式”为核心概念,强调艺术作品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形式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内部的形式结构和形式特征,而不在于作品所揭示的主题或外部的内容。

形式主义主张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通过审美直观和感知来体验其美感。

这种思潮在20世纪初受到推崇,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实用主义美学思潮实用主义美学思潮将艺术和美学视为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和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艺术作品对人类生活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强调艺术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实用主义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服务,通过艺术的再现和表达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体验。

这种思潮主张将艺术与社会联系起来,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三、象征主义美学思潮象征主义美学思潮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象征或暗示,通过符号、形象和象征语言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和思想。

象征主义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象征性和象征语言的运用,通过对象征的解读来揭示和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真理或精神。

象征主义美学在20世纪初兴起,对后来的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强调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虚构性、多元性和模拟性,质疑固有的艺术观念和价值体系。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没有固定的意义和真理,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解读是多元而流动的。

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在20世纪后期兴起,并对当代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结现代哲学中的美学思潮多样而丰富,涵盖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西方美学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在这其中,有六大经典美学观念,它们分别是:形式美学、表现主义美学、象征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现代主义美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美学。

形式美学认为,美是形式的优美和完美,注重艺术作品的技巧和技艺,重视艺术作品的客观性和形式特征。

表现主义美学强调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达方式,重视艺术作品的个性和独特性。

象征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达深层的内涵和意义,重视艺术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实用主义美学则强调艺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认为艺术应该为人类的实际生活服务,重视艺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效果。

现代主义美学从艺术形式上挑战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形式,追求创新和突破,强调艺术家的自由和创造力,重视艺术作品的革新性和前卫性。

后现代主义美学则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对艺术和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多元性和相对主义,重视艺术作品对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反应和批判。

这六大美学观念,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对西方美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西方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一、教学对象及预备知识:全院各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文学、艺术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的简要介绍,使同学从总体上把握现代西方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现代西方的审美取向、审美心理及其变化轨迹。

三、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该课程包括4个专题,每周2课时,共12课时,0.5学分。

具体安排为:第一讲“19世纪西方美学”占用2课时,第二讲“人本主义美学思潮”占用4课时,第三讲“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占用4课时,第四讲“当代美学话语的转换”占用2课时。

四、教学原则、方法与手段:原则: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方法手段: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座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电子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法:平时的课堂表现情况(包括课堂提问、学习态度等)综合在一起,形成平时成绩。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采用课后撰写论文的形式,占8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美学》,朱狄著,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授课人:社科部李凤臣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2、游戏说——斯宾塞斯宾塞(1820-1903),进化论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发展的假设》《社会学原理》《心理学原理》。

艺术的起源是人类剩余精力的发泄,艺术为人类的高级机能提供消遣,给他们剩余的精力找寻一条出路;审美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游戏,审美的快乐总是建立在与人的机体的生物学功能完全分离的基础上。

朗格(1855-)《艺术的本质》。

艺术和游戏都满足于“显现”或形象,把虚构的形象看成“仿佛是”真实的,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欺骗”或“有意识的自蹈幻觉”,因而比实际生活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运用本能冲动而进行自由活动的机会。

3、实验美学——费希纳,《美学导论》。

开创了“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新途径,运用选择法、作图法和常用物测量法去研究美感经验。

实验证明,标准的美的线条或形状等形式、关系元素并不存在,联想是比纯粹的形式本身重要得多的美的要素;审美法则。

4、移情说洛慈(1817-1881)《小宇宙论》。

“我们的想象每逢到一个可以眼见的形状,不管那形状多么能驾御,它都会把我们移置到它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我们不仅和鸟儿一起快乐地飞翔,和羚羊一起欢跃,并且还能进到蚌壳里面分享它在一开一合是那种单调生活的滋味。

我们不仅把自己外射到树的形状里去,享受到树芽发青伸展和柔条临风荡漾的那种快乐,……还用这类情感把本是一堆死物的建筑物变成一个活的物体,其中各部分俨然成为身体的四肢和躯干,使它显出一种内在的骨力,而且还把这种骨力移置到自己身上来。

”弗列德里希·费肖尔(1807-1887)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对象的人化)”,“艺术家或诗人则把我们外射或感入到自然界事物里去”,审美象征作用处于神话宗教迷信象征作用和寓言象征作用之间。

罗伯特·费肖尔第一次在《视觉的形式感》中提出“移情作用”,一切认识活动都多少涉及外射作用,外射的或为感觉或为情感,“我们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里去。

”立普斯(1851-1914)《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论移情作用,内模仿和器官感觉》《再论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表现为“机械的解释”和“人格化的解释”两种方式。

“我们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

这种向内移置的活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

”“审美的空间是有生命的受到形式的空间。

……形式的构成同时也就是力量和生命的形成。

”“我的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经验道的自我(对象化了的、生活在所视对象里的自我)”。

“使我感到愉快的并不是浮斯特的绝望,而是我对着绝望的同情”,美感就是“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值感”。

5、内摹仿说——谷鲁斯(1861—1946)《动物的游戏》《人类的游戏》《审美的欣赏》。

儿童阶段的游戏是为将来实用活动的准备和练习,可以获得“遗传的本能冲动的满足”;较高级的游戏“归根到底是我们惯常感到的对力量的快感,觉得有能力扩张施展才能范围的那种欣喜”以及“通过暗示力,使他超过他的同类人的精神超越”所引起的“自我炫耀”的快感。

游戏和摹仿作为本能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密切联系的,审美摹仿是一种由物及我的“内摹仿”。

内摹仿“就是对实际发生的各种动作的瞬间知觉才形成了一个中心事实,它一方面和对过去经验的摹仿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和感官知觉融合在一起”,内摹仿的运动知觉(器官知觉,筋肉运动的感觉)是审美活动的核心。

6、唯意志论美学——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1788-1860)《论自然意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受到生命意志的支配而不断追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陷入苦恼和烦闷之中。

解脱之道有三,佛教的涅槃、哲学和道德、艺术。

在艺术的观照中,纯主体以无功利的审美态度观照对象,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可以从现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产生美感。

自然风景和艺术作品的美,只在于其本身永恒的形式,与周围的时空环境和因果联系无关。

在各种艺术中,音乐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写照,较之于其他表现理式的艺术效果要强烈得多;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改变人生的不幸,而是揭示人生的不幸,进而使人认识到人生是一场无可留恋的噩梦,因而“断念”。

尼采(1844-1900)《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权力意志》《查拉特拉如是说》。

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宇宙中全部历史过程和内容;利己的权力意志是生命的基础,剥削是人的本质,主张用超人哲学取代基督教,“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产生伟大的人物,天才创造历史,人类历史就是强者(主人)和弱者(奴隶)这两个种族之间的永恒斗争,战争是复兴人类的手段。

希腊悲剧具有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种精神,它在阿波罗静穆的光辉形象中拯救狄奥尼索斯苦闷的痛苦,悲剧英雄也从痛苦中得到提高,真正的悲剧精神就是用最大的痛苦来换取最高贵的人生,“崇高来自于对恐怖的克服”。

艺术应发扬生活,肯定生活。

二、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美与丑是相异面,具体的美是纯美与纯丑的统一。

最基层的感性认识活动﹦直觉﹦想象﹦表现﹦抒情的表现﹦艺术﹦创造﹦欣赏(﹦再造)﹦美,美﹦成功的表现﹦整一﹦快感﹦正价值,丑﹦不成功的表现﹦杂乱﹦痛感﹦负价值。

语言就是艺术,“人是天生的诗人”,“诗人是自言自语者”,“诗人死在批评家里”。

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艺术是种具有独创性的语言,艺术的创造最终完成与观赏者的经验之中。

巫术艺术和娱乐艺术的目的在于激发情感,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每一种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定情感,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能为力的。

“艺术家必须预言的东西,并不是指他要预言将要发生的事,而是要告诉观众他们内心的秘密,而不惜冒使观众不高兴的危险。

艺术家作为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发言者,他必须讲出的秘密必须绝对是他们的。

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就因为人们并不能懂得他们自己的心灵。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