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感染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和预防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和预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66937fa417866fb84a8e53.png)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摘要:腹部手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0-01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本文将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1感染因素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也会增加。
1.2肥胖: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术中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1],缝合伤口时也会因脂肪层过厚容易留死腔。
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2],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或已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都会导致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相对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就会增加。
1.4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感染的机率也会增高,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了切口组织的损伤,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1.5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于给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的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1.6手术室环境:有些医院手术室设备相对落后,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地过滤净化,另一方面,如若参观人员过多,也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大。
1.7难产:因滞产导致产妇的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在胎膜早破时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从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切口感染。
1.8肛查、阴道检查及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次数的增加,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方面会把外来的致病菌带入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上行进入宫腔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8f345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e.png)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切口出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病情。
手术切口感染是目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源性原因1.手术部位清洁不彻底:手术前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切口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充分,导致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从而造成感染。
2.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医生、护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如无菌手套更换不及时、操作器械没有进行有效灭菌等,均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器械或材料有缺陷: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或材料存在缺陷,如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缺乏有效的杀菌消毒措施,会引发手术切口感染。
二、内源性原因1.患者自身因素:某些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因素,使其更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如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的基础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2.患者肠道细菌定植:患者自身肠道内的一些细菌可能会通过手术切口感染到手术部位,特别是在腹部手术中更为常见。
三、其他原因1.术前准备不完善:患者术前的检查不充分,导致手术时未发现潜在感染因素,如未发现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
2.麻醉操作不当: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细菌有更多的机会侵入手术切口。
4.手术切口修复不当:手术后切口不好的修复,可能存在皮肤下积脓或草率包扎等问题,增加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5.环境感染:手术室环境不洁净,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会对手术切口感染起到催化作用。
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造成的病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准备和充分的防护措施,同时术后对于切口的护理和消毒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确保手术切口的无菌状态,以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https://img.taocdn.com/s3/m/0d3492f4524de518974b7d00.png)
9.01
5.17 10^9/L
3.02 10^9/L
中性粒 细胞
中性粒 细胞百 分比
白蛋白 血红蛋 白 分泌物 细菌培 养
66.80%
86.21%
87.31%
86.30%
82.34%
58.44%
33.5g/L 114g/L 110g/L 92g/L 102g/L
30.4g/L 122g/L 130g/L
术后诊断:
1、G2P237+1周宫内妊娠剖宫娩 LOA/ROA 2、双胎妊娠 3、妊娠期糖尿病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 5、腹部切口感染 6、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入院查体
• 产前查体 • 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70mmHg 。神志清,身高 166cm,体重165.5Kg,神志清楚,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腹 肌软,子宫轮廓清楚,无压痛,未触及宫缩,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 肢无浮肿。产检:腹围100cm,宫高40cm,胎位LOA/ROA,胎心 音150/130次/分,先露头,稍入盆,预计胎儿体重5.0kg,骨盆外测量 23-25-19-9cm,骨盆评分5分,胎儿评分1分。阴道指诊:宫口未开, 先露S-3cm,胎膜未破。 • 产后查体 • T 36.0 P 88次/分 R 20次/分 BP 122/71mmHg,神志清楚,面色红 润,四肢活动正常,腹部横切口长约14cm,切口敷料干燥,子宫质硬, 宫高p+15cm,阴道出血量正常。留置尿管通畅,尿色清。
未培养 出细/菌
未培养 出细菌
护理问题
1、发热 与腹部切口感染 ,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2、母乳喂养不足 与切口感染使用抗生素有关 3、焦虑 与担心切口预后不良有关 4、知识缺乏 5、组织完整性受损 6、睡眠形态紊乱 7、营养失调 与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2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2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ecb927e2bd960590c6770e.png)
繁殖 , 并从生殖 道各 创 面侵入 , 引起 局 部
感染或伞 身炎 症改变 , 中腹部切 口合 并 其
csva sco .It Q a H at cr, eaen et n n J u l el ae i h
2 0 .4( ) 5 3—5 8 0 2 1 6 :0 0.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 专业半月刊 2 1 年 1 00 月下期 ( 2 总 第2 8 )7 第1 卷 2期 5
据家属要求 在预 防性应 用抗 生素情 况下 行 阴道试 产 。于 1 8时因 L p 羊水 两度 o, Ⅱ。 粪染 , 短时间 内尢法结束分娩 , 在连续 硬膜外麻 醉下行 削寓产 术 , 予术 顺利 , 术 中子宫切 L尤延仲 , ] 术后联合应川抗生 素 预 防感染 , 术后第 2天患 者体 温 3 . ℃ , 88 术 后 第 3人 腹 部 切 【 红 肿 , 常 规 示 1 m WB 5 8×1 I 给 腹 部 切 E理 疗 , C1. 0/ , l
病 、 龄初 产 、 壁 脂 肪层 厚 、 膜 时 间 高 腹 破
长、 产程延 长 、 羊膜腔感染 , 子宫内膜的 监 测、 阴道检查及 多次 肛诊 , 伞身感染 、 激素 治疗 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 瘢痕子宫等 。 剖官产术术 中相关 因素 : 手术时间和 手术 医师的操 作是 防止手 术切 口感 染 的 关键冈素之 一。有研 究 沦证 了手 术 时 间
2 龚时鹏 , 余艳 红 , 陈莉 . 剖宫 产术后 切 E感 l
染 比 术 前 相 关 因素 挥 讨.实 用 妇 产 科 ,
20 2 ( )4 5— 9 . 05,1 8 :9 4 7
3 马桂栋 , 龚时鹏. 艳红剖宫产 术后切 口感 余 染和术后相 关 因素分 析. 一军医大 学学 第 报 ,0 5 2 ( ) 10 2 0 ,5 8 :0 6—10 . 0 6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5cb2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0.png)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外科感染是指手术或其他外科操作后发生的感染现象。
在外科手术中,由于切口或器械的引入,病原体有可能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外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严重性和病程长度可能较其他类型的感染更长。
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潜在的感染风险。
因此,外科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成为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外科感染的种类1. 切口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类型之一,指在手术中开创的切口部位发生的感染。
切口感染可以分为浅部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具体取决于感染范围的深度。
2. 腹腔感染:在腹部手术中,如果感染进一步扩散到腹腔内,就会出现腹腔感染。
这种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腹痛和腹部肿胀等。
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由尿道操作引起,例如尿道插管或经尿道手术。
此类感染的症状常常包括尿急、尿频以及尿痛等。
4. 呼吸道感染:一些外科手术可能涉及上呼吸道,如颈部手术或口腔手术。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引入病原体,就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二、外科感染的原因外科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原因:1. 机械因素:手术过程中,切口、器械或操作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容易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2.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当医院卫生条件不佳,缺乏足够的清洁和消毒措施时,容易滋生病原体。
3. 患者自身: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也会对外科感染的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容易感染。
4. 体外装置:体外装置(如尿管、空气管等)的使用可能导致感染。
这些装置容易成为病原体滋生的场所。
三、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外科感染是外科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1. 充分消毒与无菌操作:手术前,需要对手术器械和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措施。
2. 抗生素的使用:在某些高风险手术中,术前或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感染的发生。
3. 个体化处理:每位患者的感染风险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感染控制方案。
不同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及分类
![不同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ee6ab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d.png)
不同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及分类引言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的位置在感染风险和分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不同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及其分类。
主体1. 皮肤切口感染皮肤切口感染是手术切口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通常出现在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上,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感染源的存在。
这种感染通常以红肿、疼痛和渗液等症状出现。
治疗包括局部抗生素应用、伤口引流和抗生素治疗。
2. 肺部切口感染肺部切口感染是胸部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由于手术切口周围的细菌感染引起。
这种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胸痛和咳嗽等症状。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胸腔引流。
3. 腹部切口感染腹部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手术切口周围的腹壁上。
腹部切口感染可能出现红肿、肿胀和脓液排出等症状。
治疗包括局部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和引流。
4. 泌尿系统切口感染泌尿系统切口感染是泌尿系统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切口周围的尿道或膀胱等部位。
症状可能包括尿频、尿急和尿血。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尿液引流。
5.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手术切口周围的骨组织。
这种感染可能导致切口疼痛、红肿和排脓等症状。
治疗包括局部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和引流。
结论不同手术切口位置的感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手术切口感染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加强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伤口护理,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8fdc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a.png)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险因素调查分析1. 病史因素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为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出现感染情况;以前的手术史和手术部位感染的记录,也会增加再次手术感染的风险。
2. 术前因素手术前未能有效消毒皮肤,或者存在皮肤损伤、毛发未能有效剃干净等情况,都会增加手术感染的危险。
3. 术中因素手术中操作不当,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和隔离,手术器械不干净等都会增加手术感染的可能。
手术时间过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4. 术后因素术后伤口护理不当,伤口排水管留置时间过长,导致伤口局部清洁不佳,易造成感染;术后伤口渗血过多、组织坏死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预防对策1. 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尤其是要关注患者的免疫情况,对于病史较长或者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当提前做好免疫调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从根本上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术中管理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手术,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手术室空气质量要经常检测,保持空气清洁和新鲜。
手术时间要尽量控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避免长时间手术引起的感染。
3. 术后护理术后伤口护理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伤口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集中排水管也要及时拔除,避免引起感染。
对于术后出现伤口渗血、坏死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避免进一步感染。
4. 医护人员培训对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手术操作技能和无菌操作意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及时更新手术感染防控知识。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意识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手术感染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在手术中的警惕性。
5.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手术感染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手术感染。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2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2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6fafd36c85ec3a86c2c539.png)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2例分析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它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伤口感染是伤口有炎症浸润,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处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重者发生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我科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发生了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现将此2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过程报告如下,并加以分析。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28岁因停经39周,阵发性腹痛伴阴道流液3小时与2005年6月5日入院。
入院诊断:①G1P0;②孕39周;③LOT;④临产;⑤糖尿病。
入院后根据家属要求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下行阴道试产。
于18时因Lop,羊水两度Ⅱ°粪染,短时间内无法结束分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38.8℃,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红肿,血常规示WBC 15.8×109/L,给予腹部切口理疗,手术后第4天切口右侧角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阴道为血性分泌物,无异味,遂给予腹部切口拆线,对症处理于术后16天患者切口愈合,病愈出院。
例2:患者,女,32岁,G3P1,宫内孕39+4周,因脂膜早破试产失败,于2008年3月6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手术切口无延伸,术后给予联合应用抗生素,手术后第1天下午体温38.7℃,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无红肿,无溢出,阴道血性恶露少量,无异味,宫底脐下5cm,宫缩好,无压痛。
血常规示:WBC15.2×109/L,术后第5天切口愈合良好,但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5~39℃之间,手术后第7天患者治愈出院。
于3月20日因“剖宫产术后14天腹部切口裂开1小时”为主诉入院。
查体:精神差,腹壁切口裂开3cm,深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宫口松弛,恶露脓性有臭味。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与护理对策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与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5cc9e6102de2bd96058871.png)
男性 8 1 , 0 例 女性 6 7例 , 龄 7~ 9岁 , 2 年 6 平均 4 . 5 7岁。包 括 胃肠 手术 、 肝胆手术 、 腺手 术 、 胰 剖腹探查术 等。其 中感
(h T e观 砌 gH si lf C a y n irt S a tuCt, h n u5 5 5 , hn ) o t h o a gDs i h n i S a t 1 1 4 C ia pa o tc o f o y o
A s at Obet e S m r adm nl n io h o mo i t ad o epoe h n rn bt c r jc v : u ma i y bo ia c in te cm n r k hc r n t xlr e us g i s s o s t i
两组年 龄 、 性别无 统计学差异 , 手术时 间过 长 、 口过 切
大以急诊手术及存在基础病变 都可增加 伤 口感染几 率 , 同 时污染越严重 的切 口术后感染可能性越大( 见表 12 。 、)
表 1 腹 部 外 科 手 术 切 口感 染 影 响 因 素
1 1 对象 .
我院 2 0 0 8一O 2 0 1~ 0 9—1 2腹部手术 1 2 例 , 8 4
s8 f hc n i o fcin—rltdrs cosw r ay e . s ls 14 8c sso 哂 c u difcini 4 e ,o ihics ni e t w i n o eae ikf tr e a l zd Re ut : 2 ae fS a en U a wo n ne t 9 l o n
76 8
V L2 N . o 1 o5
Ae o p c ii e r s a e Me c n d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9d27252af90242a895e599.png)
据, 本文 回顾性 分 析 了我 院 剖 宫 产 腹部 切 口感 染 6例
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 自我院 20 . 09年 3 ~ 00 月 2 部切 口感 染 的 0 术 产妇 6例 , 龄 1 年 8~3 ( 8 平均 2 ) , 8 岁 孕周 3 4 8- 2周 。
[] 2赵
军. 桥本 甲 腺炎的f 状 临床诊 断与治疗探讨 [ ] 中国临床实用医 J. 丽. 桥本 甲状腺 炎诊治 探讨 [ ] 医药论坛 杂 J.
学 ,0 04( :2 -2 . 2 l , 9) 1314
[] 3 高金松 , 立英, 袁 王
志 ,0 9 3 ( 9 :3 . 2 0 ,0 1 ) 4 44
是剖 官产腹部 切 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 关键 词 : 剖宫产 ; 口感染 ; 切 相关 因素 中图分类号 :7 9 8 1 1.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18 7 (0 1 0 -3 30 10 -14 2 1 )50 1 -1
近 年来 , 官产 率逐 年增加 , 管 随着手 术技 术 和 剖 尽 麻 醉水 平 的进 步 , 手术 的安全性 得 以显著 提 高 , 剖 宫 但 产也 是 一种 创伤 性操作 , 手术并 发症 仍有 发 生 , 重影 严 响 产妇 的身 心健 康 。尤 其 是 腹 部切 口感 染 的发 生 , 若 不及 时 处理 , 导致 不 良后 果 。为 探 讨 影 响 剖宫 产 切 会
李 永春 ( 南昌县妇幼保健院, 南昌 300 ) 江西 320
摘要: 回顾性调查 20 0 9年 3月 ~2 1 0 0年 l 0月剖 宫产腹 部切 口感染病 例 6例 , 析可能 与切 口感 染相 关 的妊 娠特 有 因 分 素、 产妇基本 因素 、 中相关因素 。结果腹部切 口感染共 6例 , 术 破膜时间超过 2 h3例 ; 4 产程超过 1 h1 ; 2 例 入院前有感染 或并 发症 3例 ; 肥胖者 1 ; 例 手术时间超过 1 。破膜 时间长 、 h 2例 产程过长 、 术前有感染或并发症 、 肥胖 者 、 手术 时间过 长
侧切口感染常见原因
![侧切口感染常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0a355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侧切口感染常见原因侧切口感染是指在进行腹部手术或产科手术时,手术切口周围发生细菌感染。
由于侧切口位于腹部中央,除了手术本身的原因之外,侧切口感染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是导致侧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术是通过侧切口进入腹腔,如果操作不规范或不注意无菌操作,可能导致细菌在手术切口周围繁殖和感染。
此外,手术时间过长、手术过程中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次,术前及术中对患者的准备不充分也可能导致侧切口感染。
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但如果抗生素未在适当的时间内使用或选用不当,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术前清洁不彻底,特别是部位有污染且不及时清洗的情况下,会使手术切口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再者,患者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侧切口感染的因素之一。
某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差,易受到感染。
例如,患有糖尿病、肝功能不全、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情况下,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此外,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因为肥胖使腹部皮下脂肪厚,术中容易产生大量渗出液,增加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另外,术后护理不当也是导致侧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比如,术后切口不能及时更换敷料,或者敷料不符合规范,无法吸收切口渗出液;或者术后护士手卫生不良,过度接触切口,从而传播细菌。
此外,患者在术后不能做好切口的自我护理,如不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或者用不合适的方法清洗切口,也容易造成感染。
除了上述原因外,个人卫生也会影响侧切口感染的发生。
例如,长时间没有洗手,或者洗手不规范,附着在手上的细菌会传播到手术切口上,引起感染。
另外,手术患者如果存在尿路感染或者其他部位感染,也可能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到手术切口周围,引起感染。
综上所述,侧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术前及术中准备不充分、患者个体差异、术后护理不当、个人卫生不良等。
为了预防侧切口感染的发生,除了医务人员应增强相关操作技能、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外,患者本身也应加强术前准备、术后自我护理和个人卫生习惯,共同努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18例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18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bfa27ff46527d3240ce05b.png)
剖 宫产 部 切 口感 染 处 理 1 腹 分 析 8例
马淑 文 康健 袁 平
东丰 县 妇 幼保 健 院 ( 吉林 东丰 16 0 ) 3 3 0
【 关键词 】 剖 官产 ; 腹部切 口; 感染
剖 宫 产 是 解 决 难 产 和抢 救 胎 儿 的 重 要 手 段 。近 年 来 , 宫 产 剖 率逐 渐增 加 , 管 随 着 手 术 技 术 和 麻 醉 水 平 的 进 步 , 术 的安 全 尽 手 性 得 以显 著 提 高 。但 是 , 术 并 发 症 仍 严 重 影 响着 产 妇 的 身 心 手 4 2 术 中 易感 相 关 因 素 术 中 相 关 因 素 有 : 1 手 术 时 间 过 长 . ()
染, 抗生素使用的时机 十分重要 , 口被 细菌感染 的危 险期一般 伤
剖 宫 产 术 后 切 口感 染 的 主 要 原 因破 膜 时 间 长 ,
4 1 感染原 因 .
在 2 4h内。因此 , 应提 倡 围手术期 应 用抗生 素 。一 般手 术开 始
前 3 i, 脉 点 滴 足量 的 抗 生 菌 , 抗 生 素 能 在 切 口周 围保 持 0r n 静 a 使 有 效 浓 度 , 用 防 止 切 口感 染 。 利
康, 尤其是腹部切 口感 染 的发 生 , 若不 及 时处理 , 会导 致 严重 后
果 。现 将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20 2 0 0 1~ 05年 的 l 8例 剖 宫 产 腹 切 口感
染 即增加 15倍 , . 主要原因是创面暴露时 间过 长 , 细菌大 量繁殖 。 术 中为 了暴露 良好 , 难免来 回移动持 钩 , 有时用力牵拉 , 使组织 压
多 数 变 成脓 肿 。 产妇 表 现 为 感 染 体 征 , 约 1个 月 左 右 , 膜 下 大 筋 血 肿 破 溃 , 液 经 腹 壁 伤 口排 出 。 ( ) 线 过 密 , 起 组 织 缺 血 、 脓 3缝 引 坏 死 及 缝 线 的 异 物 反 应 , 可造 成切 口感 染 。 术 中 术 后 失 血 量 过 均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29790184431b90d6c85c792.png)
1资 料 与 方 法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2)5 0 0 — 2 17 — 3 12 1 0— 10 0
1o 0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5期
对 C P的治疗 , A 笔者 的观点认为必须覆盖肺 炎链球菌 、 流 了与青霉素的亲和力而产生耐药 。中低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 感 嗜血杆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能 同时对这两类 病原体起作用 般对头孢噻肟 和头孢 曲松敏感 ,因此如果肺炎链 球菌耐青 的是 大环 内酯类 、 氟喹诺 酮类和 四环素类 的多西环素 , 还有酮 霉素 ,采用酶抑制剂如 阿莫西林 和克拉维酸 的效果就微乎其 内酯类药 物特利霉素 ,大环 内酯类 中以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 微了。临床上 可通 过提 高青霉素 的给药剂量而获得较好 的治 较好 。B内酰胺类 因为不能覆盖不典型病原体 , 单用的效果不 疗反应 。同类药物普鲁卡因青霉素 G、 苄星青霉素 G和青霉素 v其临床应用与青霉素类似。 好, 和对不典型病原体有效的药物联 用的话效果 比较理想。 在用药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到耐药性的问题 , 在本单位所在 对于阿奇霉素 ,在用单药治疗没有心肺疾病和合并症的 地区 , 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并不严重 , 对红霉素倒是耐药率高。 住院患者时治愈率非常高, 目前也有许多国产针剂在使用 , 而 本单位( 大屯煤 电公司) 周围的社会主体并不是非常富裕 , 笔者 传统 的红霉素因为副反应大 , 口服 吸收差 , 临床使用 中不尽 在 对此药不能报销。另外要注意 , 如果确 认为在治疗时采用青霉素或一代的头孢霉素比较合适 。青霉素 如人意。但在许多地方 , 有很多衍生物 , 有耐青霉素酶的 、 抗耐 甲氧西林金葡菌的等等 , 实是 因为核糖体突变的肺炎链球菌耐药 ,就不 能选用阿奇霉 副作用少 , 效果也不错 , 临床 中使用 的却 比较少 , 但在 这也许 与 素。 氧氟沙星和环丙沙 星对肺炎链球菌的作用不佳 , 不能单用。 社 区获得性肺炎 , 其第一位 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 , 而影 目前我 国整体 的医疗环境有很大的关 系吧 。但要注意 , 青霉素 类传统分青霉素 G、 酸的、 耐 耐青霉素酶 的、 广谱对革兰 阴性杆 响肺炎死亡 的病原体也主要是肺炎链球菌和嗜肺军 团菌 。因 菌有活性的、 对假单胞菌有活性 的等几大类。耐青霉素酶的青 此经验性治疗必须覆盖肺炎链球菌 。但对不典型病原体 如支 衣原体和军团菌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 不典型病原体在 霉 素主要有两个 , 即苯唑西林和 甲氧西林 , 但金 葡菌如对 甲氧 原体 、 社区获得 性病原体 的地位仅次 于肺炎链球菌 ,而且两者有合 西林耐药 , 一般需用糖肽类抗生素 , 青霉素却无能为力。 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 的原因 , 不是因为产生 了 母 内酰 并感 染的可能 。因此社 区获得性肺炎 的经验治疗同时必须覆 并 一 胺酶 , 而是因为细胞壁上的青霉 素结合蛋 白( B ) P P 改变 , 降低 盖非典型病原体 。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PDCA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PDCA](https://img.taocdn.com/s3/m/53656c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d.png)
Action阶段
针对PDCA过程中实施的有效措施,经 过组织处理后形成规范化文件,作为医护 人员以后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施效果
对我科2015年开腹手术实施PDCA管理,第 一季度切口愈合不良率2.48%,<3%,明显 降低了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并且能 尽早发现切口感染病因,尽早处理,明显 改善了预后情况。
Plan阶段
监测时间:2014年、2015年、2016年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2、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3、医生手术操作技巧欠佳。 4、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够强,消毒欠到位, 手卫生欠佳。
患者因素
术前准备
肥胖
基础 疾病
女性生 皮肤 理结构 消毒
手卫生
阴道消毒
备皮时 间过长
1、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 3、积极控制术前感染。 4、充分做好阴道消毒。 5、缩短术前备皮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Do阶段
手术操作
1、手术室环境消毒管理。 2、手卫生消毒管理。 3、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4、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5、手术切口注意保护,注意电刀的使用方法。 6、阴道残端严格消毒。 7、手术切口缝合技巧。
0
例数, 25 例数, 23 例数, 1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实施效果
530
手术例数, 520 520
愈合不良比例, 5.18%
510
6.00% 5.00%
500
490 手术例数, 482
480
470
460
愈合不良比例, 4.23%
4.00%
3.00% 手术例数, 465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58例的原因及预防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58例的原因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bf598d3787c24028915fc3ef.png)
剖 宫产 术 后 腹 部 切 口感 染 5 8例 的原 因及 预 防
韩 阳 丽
新疆 维吾尔 自治 区霍城县妇幼保健院 ;新疆 霍城 8 3 5 2 0 0
【 关键词 】 剖宫产 ;术后感染 ;预防
【 中图分类号】R 7 1 9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l 1 一 o l 1 2 一 O l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T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1 1 2・
C பைடு நூலகம்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不足 ,组织脆性 升高 ,影 响组织 修复 。肥胖 脂 肪液 化也影 响切 口愈合 ,另外手术 时 间长 都是 增加切 口感 染 的直接 因 素 ,手术 破坏了皮肤对感染的天然屏障 ,细菌可乘虚而入 。
群 。甲硝唑对厌 氧菌有杀 菌作用 ,青霉 素类对 肠球 菌 、肠
杆 菌有 杀菌作 用 ,所 以 临床 上 多选 用青 霉 素类 +甲硝 唑 。 如果 效果 不理 想 ,可 根 据创 面分 泌 物 细 菌培 养 及 药 敏结 果 ,而调整抗 生素 。④ 分泌 物基 本 干净 ,局 部 红肿 消 退 , 创 面有 肉芽 生长 ,隔天换 药 1 次 ,切 口感染 >5 c m深 达筋 膜层 行二期缝 合 ,选用 局部浸润 麻醉 ,切 口彻底 消毒 ,将 裂 口周边皮 剪去 0 . 5 c m,使之形 成新 鲜创 面 ,去除 坏死 组 织 ,用 甲硝 唑清洗 切 口,选 用 0号 薇乔 线 连续 缝 合筋 膜 , 4号 丝线间断缝 合皮肤 ,术后 继续 用青 霉 素类 +甲硝唑 治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76例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76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6affd57f1922791688e87b.png)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7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
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剖宫产术及手术时间长、孕妇体重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风险。
结论: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尽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关键词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资料与方法2002~2006年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产妇76例,其中25例为腹部横切口,51例为腹部纵切口,孕周均足月。
临床表现:均有体温升高,术后5~9天,腹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及有脓性分泌物。
76例中,46例切口部分裂开,30例为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
结果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妊娠合并高血压、贫血48例,合并糖尿病12例,76例中破膜时间>24小时的5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33例腹部切口感染者产程>12小时;55例为急诊剖宫产术,28例剖宫产手术时间>1小时;体型肥胖者38例。
切口细菌培养结果: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8株,革兰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真菌10株。
处理: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即应拆除伤口缝线,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
局部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冲洗,坚持每天换药,清创要彻底。
腹壁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后,用蝶形胶布固定腹部切口,隔日换药。
本组76例感染切口,愈合时间14~25天,平均195天。
讨论感染原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破膜时间、产程延长、急诊剖宫产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贫血、肥胖等综合因素。
妊娠晚期及临产,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均被破坏,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源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感染。
术中易感相关因素:①手术时间长(>1小时);手术止血不良,血肿形成,缝针过密,异物(缝线),术中出血过多,急诊剖宫产后,腹部伤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
对普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普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fa56f69ddccda38376baf8a.png)
参考文献
【] 刘 玉 娣 . 固性肝 硬 化腹 水 的观 察 与护 理 【 . 理论 与 实践 , 1 顽 J 医学 】
1 . 41
[] 朱 正 莲. 硬 化 腹水 的 临床 护理 体 会 【 . 信 息,0 2 () 6 肝 J 医学 】 2 1 , 8: 14
2 9. 7
保 证 口腔 卫生 ,每餐前后要注 意用生理盐水漱 口,以消除肝臭 味,在 增 加食欲提 高身体抵抗 能力 的同时 ,减少患者 继发感染的机会 。③运 动指导 :患者在保证规 律生活、睡眠充足 的前提下 ,还应加 强适当的 有氧运动 以增强患者体 质 ,如散步 、慢跑 、骑 自行车 、打太极 拳及做 韵律操 等。④用药指导 :患者应按 医嘱服 用药物 ,不可擅 自 加剂量 增
3讨 论
肝脏是人体 的重要功能性器官 ,患者患有肝硬化 腹水 是肝硬化处 于晚期的表现 ,此 时,患者长时间忍受疾病带来 的痛苦 ,身心都受到 不 同程 度 的折磨 。医护 人员在 临床上对 患者 实施 积极有 效治疗 的 同 时 ,还应对患者进行个性 化 、全方位的细致护 理 , 肝硬化腹水 患者 使 在消除负面 、不 良情绪的同时 ,增强 战胜疾病 的信心 ,并改变不 良的 生活 习惯 ,积极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 的治疗。 由于肝硬化腹水 的 并 发症较 多 ,护 理的难 度较 大 ,护 理人 员应加 强 自身专业知 识的学
( 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和呋塞米、氢氯噻嗪)。一般情况下,临床
治疗 肝硬化腹水 患者需联合使用 以上 两类利尿剂 ,治疗 期间利尿剂的 用 量应适量 ,避 免利尿速度过猛 。原则上应使患者每 天减少的体重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经验
• 切口渗液或脓性分泌物较多时,首先考虑 是否有切口裂开等情况; • 换药时拆除部分皮肤及皮下缝线(范围不 宜过小),用替硝唑、双氧水等冲洗后可 用干纱条填塞引流,以达到最佳引流效果; • 渗液减少时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以刺激肉 芽组织生长,同时可辅以“贝复剂”、神 灯照射等手段促进愈合。
• 谢谢!
诊断标准
1999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确定 了手术部位感染的标准及概念。手术部位 感染分为切口感染及器官或腔隙感染,切 口感染再细分为切口浅部ຫໍສະໝຸດ 染和切口深部 感染。诊断标准
• 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 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①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②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③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 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则不算 感染); ④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缝线脓点及 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与病人相关的
7. 肥胖:肥胖患者脂肪血流量和血容量较低, 组织供血少。手术时术野暴露小,常需牵 拉,易发生脂肪液化,坏死 8. 已有其他部位感染或细菌定植 9. 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癌症,放化疗患 者:共同特征是机体免疫受抑制 10. 外伤、休克、输血、低体温、组织缺氧
与病人相关的
11.慢性病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心肺疾病,尿毒症等 均可以影响切口愈合。病人手术前有大于或等 于3个诊断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12.术前住院时间:术前住院大于5天者,切口感染 率增加。原因有:术前住院时间长可能预示着 存在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那些疾病本身可能影 响切口愈合。另外,住院时间越长,携带的耐 药菌越多,发生外源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13.既往有手术史:既往的切口为疤痕组织,血供差。 二次手术的患者大都有粘连,手术时间一般较 长,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
处理
1. 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 症状态 2. 根据切口渗液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
3. 局部充分引流,正确有效的换药方式至关 重要!
预防性负压引流
关于换药
• • • • • 传统方法: ①呋喃西林纱条局部填塞引流 ②碘伏纱条局部填塞引流 ③过氧化氢纱条局部填塞引流 有报道称使用过氧化氢纱条局部填塞引流 效果好于前两种,换药创面清洁最早,感 染控制最快,距二次缝合的时间最短。
前言
SSI——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发病机理
1. 细菌污染——必要因素 细菌含量高于 105/g时,切口感染率显著上升 2. 异物存留 即使细菌含量较低,也易引起 3. 细菌来源 主要来自患者本身(皮肤粘膜、 空腔脏器、生殖道等)其他:医护人员, 手术室环境,器械等 4. 细菌种类 金葡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相关因素
• 与病人相关的
• 与手术相关的
与病人相关的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手术部位感染有 增加的趋势,尤其60岁以后感染率较高 2. 营养状态: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 损,会增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影 响术后切口修复动力学 3. 糖尿病:术后血糖高于200mg/dL时,手 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应控制在5.611.2mmol/L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前言
切口感染目前仍然是术后常见的并发 症,一旦发生,一方面增加病人痛苦,延 长住院时间;另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加 重病人负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 故。目前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一些方法 如手术室的管理,杀菌消毒,隔离措施, 抗生素的应用等不断规范化,手术技术不 断提高。尽管如此,目前切口感染率仍然 比较高。
与手术相关的
1. 术前洗手消毒:规范! 2. 术前沐浴:降低皮肤细菌数 3. 备皮:慎用剃刀!因会引起局部的微小创 伤,成为感染源 4. 术野皮肤消毒:规范! 5.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 因素!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切口感染率明 显增加
与手术相关的
6. 仔细可靠的缝合,不留死腔 7. 抗生素:①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②超过3小 时追加常规剂量;③二联或三联反而会增加感 染发生率 8. 手术室环境:通风、清洁、人数、开关门次数、 正确佩戴帽子口罩等 9. 切口分类:感染率国外统计I类感染率为1%,II 类为7%,III类为20%,IV类为40%。我国的II 类=国外的II类+ III类 10. 外科引流:引流管另戳孔,远离切口
关于换药
另有报道:替硝唑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能明 显加快切口感染消退,促进切口愈合,同 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 少住院费用。
关于换药
• 具体操作:不拆除切口缝线,用0.4%替硝 唑注射液每10ml加α-糜蛋白酶8000U为配 比的溶液在感染切口两旁约旁开1cm处注射 至脂肪层,注射后稍微挤压伤口,挤出部 分液体,达到冲洗伤口的目的,余下注射 液留在切口内,每日一次,并间隔配合切 口照灯直至切口红肿消退,渗液消失,愈 合后拆线。
与病人相关的
4.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0g/L的发生切口感染 比例较高 5. 低蛋白血症:低白蛋白患者(小于3.4mg/dL)在手 术部位感染中比例较高。术前通过营养支持来 提高白蛋白水平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而通过 输注白蛋白则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6. 吸烟嗜酒:吸烟会延迟切口愈合,并增加手术 部位感染的风险。嗜酒者术后容易发生器官或 腔隙感染。
诊断标准
• 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 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 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①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②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 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大于38摄氏度,局部疼 痛或压痛(如培养阴性则不算感染); ③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 切口深部有脓肿; ④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 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