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学前教育原理》00398绪论、第一至第八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1.识记: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
是对0-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出生后至3岁)和幼儿(3岁-6、7岁)。
2.领会:学前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狭义: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1.识记: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学前教育学首先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2.领会:学前教育原理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
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原理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子学科,教育学则是12学科门类之一。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识记: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这时候的学前教育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
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次提出学前教育社会教育的主张,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
优育。
③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提出未来的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
应从婴儿期开始。
④《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朝统治者注重胎教。
⑤《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便进行教育的记载。
⑥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
⑦宋代思想家朱熹认为应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为婴幼儿选择品行良
好的乳母。
(2)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期)
(这时候学前教育理论组建丰富起来,更加系统、完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提出了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
泛智学说;《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
②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绅士教育思想,在西方
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大部分。
他反对“天赋
观念”,提出的理论基础“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③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爱弥儿》提出应当遵循自然去教育儿童,
给予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的生活权利。
培养真正的自然人。
被后世誉为
“儿童的发现者”。
④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
子女》、《母亲读物》中,提出教育应重视儿童本质的和谐发展,应依照
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是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3)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学前教育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①德国教育家福绿贝尔是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著作有《人的教育》《幼
儿教育学》,为幼儿园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
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②美国教育家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的不断改造。
③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
年的秘密》等,认为儿童具有“吸引力”和“敏感期”,教育应为幼儿提
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④清末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前教
育社会。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整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
⑤“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提倡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反对死教育,提
倡活教育,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关注中国化、平民化幼稚园的创办,提出“教学做合
一”和”“六大解放”,主张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著有《创造乡村幼稚园
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
⑦幼儿教育家张雪门与陈鹤琴并称“南陈北张”,张雪门曾在北平主办香山
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对学前教育理论和优质课程进行研究。
著有《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等,对进一步
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4)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
(相邻学科的发展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
①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人的心理
发展的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只有用适当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表现
出发展的阶段性,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应以儿童为中心,因时施教。
2.领会:学前教育各阶段发展做出贡献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主要
思想与著作。
(在1的识记中)
(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1.识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典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
(1)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4)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6)幼儿园教育;
(7)学前儿童与教师;
(8)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3.领会: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的
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
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
育因素,从而考察改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
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
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变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2)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3)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
第一章
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
(一)识记:
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
(1)生物起源说:托尔洛和沛·西能为代表。
该理论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把教育的动物的本能行为混合一谈。
(2)心理起源说:孟禄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的无意识的模仿大人。
(3)劳动起源说:恩格斯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教育由劳动产生。
2.保傅制度:西周时期建立,在朝廷内设专门师、保、傅、官员对王太子进行
教育。
3.《颜氏家训》由颜之推撰写,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4.性恶论:是基督教中世纪宣传的儿童观。
基督教神学理论家奥古斯丁激励宣
传《圣经》中的“创世说”和“赎罪说”,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故生来性恶。
新生婴儿生下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因此必须经历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
5.预成论:是中世纪欧洲流行的另一种不正确的儿童观。
认为当妇女受孕时,
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是小大人。
(二)领会:
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
劳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了解劳动的目的,掌握劳动工具的运用,认识劳动对象等。
同时需要相互合作,存在协作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的规范。
为了使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教育传递将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和技术传递给年轻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肌体进化和大脑的发育,使人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在劳动中还产生了语言,使人的意识最终形成,有了积累和传递经验的可能。
积累的劳动经验,成为了教育内容。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的小家庭,教育是在由血缘纽带建立的大家庭中进行的,实行公养公育。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的划分,生产资料公有。
教育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儿童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质,没有阶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奴隶主贵族亲自或聘请家庭教
师对子女进行教育,为了维持其特权的地位而进行的家庭教育。
(2)封建社会分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和小作坊经
济下,社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妇女尚未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
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社会教育尚未出现,学前教育仍是以家庭教育的方式存在的。
学前教育具有阶级的差异和男女的差别。
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受基督教的影响。
(三)简单应用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儿童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3)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有多方便;
(4)教育方法和手段原始、简单;
(5)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代表作是《法律篇》和《理想国》。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思想。
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他强调了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柏拉图十分重视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认为游戏不仅是玩耍和娱乐,而且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选派有经验的人去组织和管理,要通过游戏培养儿童勇敢、聪慧、严肃、守法的性格。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轻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他将年轻一代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胎教,认为孕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并适当运动,注意营养,安定情绪。
出生到5岁的婴幼儿教育应顺其
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
5-7岁的儿童教育应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
);7-14岁;14-21岁。
4.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代表作为《雄辩术原理》,他认为雄辩家的教育应从婴儿开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游戏开展教育。
昆体良反对体罚,体罚会给儿童的身体或心理造成伤害,认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不娇惯。
(四)综合应用:分析和评价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家庭教育思想家,他撰写了《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学前家庭教育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好坏关于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兴衰胜败。
在实施家庭教育要注意:1.及早施教,推崇胎教。
2.严慈兼施。
3.均爱无偏。
4.风化陶染。
(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
(一)识记:
1.欧文的幼儿学校
1816年,英国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2.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1837年,德国勃兰根堡建立了收托3-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
福禄贝尔因此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3.癸卯学制及蒙养院制度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仿较日本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由于日本的教育体制中有幼儿园教育,而在中国,这是一个尚未被接受的教育观念,再加上女禁未开,此时中国的女子还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因此采取了个折中的办法,规定学前教育阶段的机构为蒙养院,用于辅助家庭教育。
4.湖北幼稚园
190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建立的,癸卯学制建立后,改称武昌蒙养院。
5.母育学校
1881年,法国将托儿所改称为“母育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母育学校”成为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形式。
6.《母育学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家庭就是母育学校。
7.《教育漫画》
英国洛克编著,当中提到绅士教育思想。
《教育漫画》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
8.“白板说“
英国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基础。
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9.“恩物”
按照福禄贝尔的理解就是神赐给儿童的玩具。
通过“恩物”的操作,儿童可以认
识颜色、数量、几何形体、空间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等。
(二)领会:近代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然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小农、小作坊经济,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孩子无人照顾,因此,社会产生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并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
(三)简单应用
1.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的奠基人物。
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其中,《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夸美纽斯在其中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按照年龄同意划分学制。
2.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漫画》这本书里,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尽论述体育问题的教育家,德育是洛克绅士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且洛克认为对儿童施教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
3.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促进和谐发展的爱的教育的理论基础上的。
认为每个人都有和谐发展的根基——“天赋的能力”,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教育要适应自然,按照儿童的天性及其发展顺序来教育。
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本质核心就是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教育要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几个方面进行。
(四)综合应用
1.分析和评价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他对儿童教育的首要贡献是“儿童的发现”。
卢梭的崭新发现是对于性恶论和预成论的彻底颠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卢梭的另一贡献是提出“自然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因此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
卢梭提出的教育第一要事,就是要注意儿童的健康。
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当时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很多教育家都从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
但是,卢梭的教育理念也有局限性,如片面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把儿童的天性过分理想化,在教育的年龄分期方面缺乏科学依据,一味强调通过教育改变社会,没有认识到教育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分析评价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基础是宗教神学和古典哲学,但在幼儿园教育方法中受到了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福禄贝尔首先提出了神本源的教育目的观(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其次,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福禄贝尔吧人类最初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主要内容为自然科学及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宗教教育等,其中宗教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福禄贝尔是历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价值的并把它引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
评价:福禄贝尔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奠基人,幼儿园的创始人,他在借鉴前人有关思想和长期从事学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
新方法,建立起幼儿园教育体系,在促进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学中独立的科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
(一)识记
1.有准备的环境
(1)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美观、实用,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4)能为儿童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
(5)能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的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2.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在教育学中存在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现有水平,第二种实在成人的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4.“五指活动”
“活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大自然、大社会,分为五方面的内容:健康活动、语文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社会活动,这五方面的活动成为“五指活动”。
(二) 领会: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世界进入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飞跃的时期。
在生产力方面,世纪初发生了以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纪中发生了以核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网络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正方兴未艾。
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以后,打破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局面,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结束,到东西方冷战的长期相持与消解,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三)简单应用
1.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2)学前机构教育走向普及;
(3)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4)学前教育实施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5)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学前教育民主化。
2.杜威的关于教育本质思想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在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观点: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和做中学。
3.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对于推动中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著作有《创设乡村幼
稚教育宣告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和农村》;他还指出旧有的幼稚园害了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必须通过改造,变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幼稚园。
陶行知提出艺友制来培养幼稚园师资。
通过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幼稚园的教育实践中学习经验。
4.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自我意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处于学前儿童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愧感、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5.分析和评价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
代表作有《儿童的思维与语言》、《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智力起源》等;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对二十世纪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心理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
心理、智力、思维是起源于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评价: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化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和实验材料,对推动20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代表作《高级机能的发展》、《思维与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
维果斯基是“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心理理论充分重视成人与儿童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学”的理论基础。
(四)综合应用
1.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学家,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1907年在罗马建立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础在于她对儿童的发现:儿童是遵循自身生命法则发展的生物体;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胎期期”;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具有强烈探索环境的本能。
蒙台梭利的教学思想:(1)创设有准备的环境;(2)遵循自由教育的原则;(3)作为导师的教师;(4)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开展“工作”‘
评价:蒙台梭利是20世纪幼儿教育的改革家。
她对幼儿深入的认知和简单明了、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对20世纪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教学法虽然从诞生时就充满了争议,但是一个世纪以后,她的教学体系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被世界各地幼儿教育实践者所推崇。
2.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分析:陈鹤琴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幼儿园之父”,与幼儿教育家并称“南陈北张”。
代表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家庭教育》等。
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提出了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用“整个教学法”。
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进一步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活教育”反对传统升学为目的的死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