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学案-运动的规律性

2.2 运动的规律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规律是客观的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主预习】(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和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的运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_____,也不能被_____。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_________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运动的规律性-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这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
问题探究
意识能动作用巨大,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意识 作用的发挥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知识提纲
1、意识的能动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P24上1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理论依据(为什么)
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25--26
知识提纲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尊重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 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两个结合)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
【方法论】 ①必须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知识提纲
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P23下1
唯物论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考点名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点内容: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预习导读:一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及其客观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3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2 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2运动的规律性(二)讲授新课环节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②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③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总结】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3、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的特点(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提醒】对于规律,不能用发明、改变、改造规律,可以用认识、利用、发现、尊重。
【总结】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环节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哲学基础——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高中政治 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1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21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1.规律与规则的关系类别规律规则区别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性质规律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是客观的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是主观的联系规律与规则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形式2.规律与规律现象之间的关系类别规律规律现象区别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过程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深藏于事物内部,具有相对稳定性表现于事物外部,是复杂多变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联系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难点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关于规律的几个认识误区(1)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不变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仍在起作用的规律。
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一旦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
但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化的,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规律有好坏之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违背规律,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能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在认识活动中就必然遭到失败。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8、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紧迫的课题。企
业要挑起自主创新的大梁,就必须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国自主创
新的局面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观。这说明
❖( ) ❖ A.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 B.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影响 ❖ C.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着导向和选择作用 ❖ D.有时候意识的反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 【答案】 B
❖
(2008年海南单科,16)某地利用当地
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
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
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
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 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 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 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 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 请做考说不
来,也等不来,关键只有一个字:干!干,
就要实,就要苦干实干。干,就要巧,就
要尊重科学。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C.勇于实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
世界
❖ D.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 来
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 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 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 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①④
❖ 【答案】 B
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2运动的规律性(共19张ppt)

机械运动的载体:宏观物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 思维运动的载体:人脑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阅读与思考
一、规律是客观的
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只有63种, 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周期表上给还 未找到的元素留下了它们各自的“空位”。光谱技术出现后,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 现。
判断 ➢ 离开运动谈物质。
错,形而上学 ➢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也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唯一特定是客观实在性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一、规律是客观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物动质是是物运质动固的有载的体根,本脱属离性物和质存的在运方动式是。根本 世不界存上在不的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 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思维运动: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
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
,造福人类。
运动规律哲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规律哲学知识点总结运动规律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运动的规律性和规律性。
运动规律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也是哲学探讨的重要内容。
在哲学中,运动规律包括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涉及到时间、空间、因果关系以及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受主体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影响的规律性。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比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开尔文热力学定律等。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体的意志干预。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的行为也受到一定的规律性约束,比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人类行为的心理规律等。
这些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去改造世界、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哲学上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
二、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在经典哲学中,对于运动规律的理解主要是强调其客观性,而在现代哲学中,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社会科学中,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也揭示了个体的主观因素和整体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主观性体现了人类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客观性则体现了世界本身存在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因此,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性。
三、运动规律的时间性时间是运动的基本元素之一,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在哲学中,时间的概念是复杂而深刻的。
从牛顿绝对时间观到爱因斯坦相对时间观,时间的哲学意义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2)

知识概览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过程 。
变化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 运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 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脱离 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 存在的。
微点拨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把握规律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 (4)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5)规律不能改变、改造、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 自觉选择性 和 能动创造 性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 事物内部的 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 尚未认识 之物, 没有 不可认识 之物。
学以致用 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 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 固有的规律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按 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围绕“防疫病、防恐慌”, 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相关专家积极发声,用事实、用科学说话, 进行科学引导、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取得疫情 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的。
提示:①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严格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做好疫情监测、 排查、预警等工作。②尊重疫情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分析 疫情防控工作的堵点、痛点、难点,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高三政治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和利用客观条件 为前提和基础
第二:尊重和利用客观条件,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三: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不顾客观条件,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主观唯心 主义;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 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无魂有体亲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三 个表现
第一 认识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第二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地指 导人们的行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 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 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 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从客观条件出发,盲目发挥 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浙江苍南县的炼矾业始于明朝洪武年 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当 地炼矾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炼矾始终 沿用原始的落后工艺.造成污染严重.浓 烟滚滚,白浆横流,废渣成山,使山青水秀 的福鼎市前歧镇千亩良田废弃,万亩海 域无鱼.夏季洪水季节还时时受到洪灾 的威胁.全镇11个行政村一万多人长期 饱受矾矿“三废”污染之苦.
主观因素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主观因素有: (1)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2)利益出发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为此,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 损害集体、国家、人类的利益。
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与人生-第3课 第一框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教案

【子议题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悟哲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1)必须尊重客观 规律。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情境创设】
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阅读与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教师简要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状况。
案例分析学哲理
2.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 含义。
(2)主观能动性的 表
【情境导入】
通过第2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而蜜蜂的蜂巢却始终如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蜂巢的建造来自动物本能,而人对房屋的需求和建造具有创造性,人甚至还能将蜂巢结构运用于航空设计。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人的主观能
学法
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教材中的“破茧成蝶”“青藏铁路的修建”
等资源。
2.视频资源:《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
3.生本资源:本专业实践活动。
4.线上教学平台。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次本专业实践活动,记录工作内容,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改进;
【反思拓展】
播放视频《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思考:
1.如果没有做到“环保第一”,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
教师整合小组答案,进行小结: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要真正做好事情,还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美好人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4第十九课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核心考点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认识世界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归纳提升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内涵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影响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把握规律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以通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4)把握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联系: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规律客观性1、基本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2、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只有以认识的自然、社会规律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3、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
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
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易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
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
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
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的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2)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这并不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条件。
事实上,任何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运动的规律的表现和发生作用的结果后是不同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某一规律是永恒的。
任何规律随着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4)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注意发现规律不是创造规律。
人能认识规律是因为: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
如同学们所举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
(5)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四、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3、人们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其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
4、明确“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的区别“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既包括“想”——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也包括“做”——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既有意识范畴的东西,又有实践范畴的内容。
“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主要属于意识的范畴。
“意识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因此: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性又属于主观能动性的“想”这个方面。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基本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1)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2)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基本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附针对训练1、下列各组联系,属于规律的是(A)①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②价值决定价格③苹果落地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⑤生物体的新陈代谢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A.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2、从“神舟”一号载人实验飞船到“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事实说明(C )①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扩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首诗表现( B )A.事物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B.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D.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是( B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5、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向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生产始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这是因为:(B)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以基础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D.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7、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
这就要求我们(B)A.把理想变成现实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D.承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8、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就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第二,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第四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攀登。
试分析这些重要经验和启示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提示:(1)抓主要矛盾。
——“先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共创伟业”。
(3)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主动权”。
(4)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