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合集下载

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ppt1

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ppt1

2.手术方法:①按照颅骨缺损大小和形态 选择相应塑性良好的钛网或其他材料;② 在颞肌筋膜下与硬脑膜外仔细分离,尽量 不要分破硬脑膜,将修补材料固定在颅骨 边缘;③亦可采用自体颅骨保存和修补术。
谢谢!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 /15202 1/5/15Saturday , May 15, 2021
2.手术指征:①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凹陷 >1.0cm;②闭合性凹陷性骨折位于脑功能 区、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③开放性凹 陷性骨折;④闭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压迫 静脉窦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出现颅高压病 人;⑤凹陷性颅骨骨折位于静脉窦未影响 血液回流、无颅高压病人不宜手术。
3.手术方法:①无污染的骨折片取出塑形 后原位固定;②严重污染骨折片应该清除, 待二期修补;③合并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 按相应外科手术规范处置。
颅脑创伤外科手术诊疗指南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概念:外伤后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 之间,血肿以颞部最为常见,多为单发;
2.手术指征:急性硬膜外血肿>30ml,颞 部>20ml或中线移位>1cm,需急诊开颅 手术;若血肿量未达上述指征时需观察生 命体征及神志瞳孔改变,动态复查头颅CT, 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出现颅高压症状、 甚至瞳孔变化及CT提示血肿增大,都应该 立刻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5/152 021/5/1 52021/5/15202 1/5/155 /15/202 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 /5/1520 21/5/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152021 /5/1520 21/5/15 5/15/20 21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 21年5 月202 1/5/1 42021 /5/14 2021/ 5/145 /14/2 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5/142 021/5 /14May 14,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 21/5/ 14202 1/5/1 42021 /5/14 2021/ 5/14
中型(Ⅱ级): GCS 9~12分
➢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蛛网膜 下腔出血 ➢无脑受压,昏迷在6小时以内 ➢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重型(Ⅲ级): GCS 3~8分
➢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必要时穿刺 头皮裂伤:清创缝合 头皮撕脱伤:清创缝合
对于单纯头皮裂伤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 清创缝合止血;
对于严重撕脱伤、合并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的头皮 伤、明显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简单清创 缝合止血,再到手术室彻底清创缝合;
24小时内肌肉注射TAT 1500U
颅骨骨折
监测颅内压的重要性!
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 颅内压力 颅内压监测是判断患者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肺部并发症防治
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容易发生NPE(神经源性肺 水肿)和肺部感染
尽早行气管切开 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气正常 定期行痰培养,按药敏使用适当抗生素 加强呼吸道护理 发生NPE的病人,除使用呼吸机外、建议使用激素
急诊救治原则
➢ 抢救生命 ➢ 解除脑疝 ➢ 复合伤的治疗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演示教学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演示教学

2.手术方法:
• (1)无污染的骨折片取出塑型后原位固定; (2)严重污染骨折片应该取除,待二期修补; (3)合并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按相应外科手 术规范处置。
(七)颅骨修补术
• 1.手术指证:(1)颅骨缺损>2cm;(2)影响 美容;(3)通常在伤后>3个月进行颅骨修补 术,对于较大颅骨缺损导致病人临床症状 和体征的病人,临床病情允许条件下,可 以适当提前;(4)由于儿童颅骨发育特点, 颅骨修补手术原则>12岁。对于较大颅骨缺 损、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头皮发育 良好,可以不受年龄限制;(5)颅脑伤后发 生颅内外感染的病人,颅骨修补术必须在 感染治愈1年以上。
2.手术方法:
• 采用枕下入路开颅,彻底清除血肿,行硬 脑膜原位或减张缝合。
(五)慢性硬膜下血肿
• 1.手术指证:(1)临床出现高颅压症状和体 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改变和大脑半球受 压体征;(2)CT或MRI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 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单侧血肿导致中 线移位>10mm;(3)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 或MRI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 <lOmm、中线移位<10mm病人可采取动态 临床观察。
2.手术方法:
• (1)对于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 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病人,应该提倡采用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和失活 脑挫裂伤组织、彻底止血,常规行去骨瓣 减压,硬膜减张缝合;(2)对于无脑内血肿、 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合并难以控制 高颅压、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征象的病人, 应常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硬膜减张 缝合,去骨瓣减压;
(三)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 1.手术指证: • (1)对于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或脑组织,引起脑部损伤的一种临床疾病。

在临床中,颅脑创伤病人常常出现意识丧失、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颅脑创伤的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提高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编制了此《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科学、规范的救治指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诊断与分级(一)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复视、意识障碍等症状。

需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影像学检查:颅脑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检查。

CT可显示骨折、血肿、脑水肿等损伤,MRI可对脑组织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分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主要包括轻度脑震荡、中度脑震荡和重度脑震荡。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急诊救治(一)监测生命体征: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救治阶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确保病人在急诊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控制颅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需立即给予降颅压的治疗。

可采用镇静、头低位、通畅呼吸道、控制颅外伤出血、呼吸机辅助等措施降低颅内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积极止血: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情况,需积极进行止血治疗,防止出血加重颅内压。

(四)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需预防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包括预防颅内感染、预防脑水肿、预防脑梗死等措施。

三、手术治疗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复位术等。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综合治疗(一)脱水疗法: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采用脱水疗法。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头部外力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时引起的病理变化,常见于机动车事故、坠落、打斗等暴力行为或意外事故中。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是为了规范颅脑创伤的诊断和处理而制定的一套指南。

以下是关于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的1000字简要介绍:一、诊断与分级: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将颅脑创伤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

二、治疗原则: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早期干预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和监测,早期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急诊处理:对于颅脑创伤的急诊处理,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意识清醒。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

四、药物治疗:在颅脑创伤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等。

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抗炎药主要用于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抗感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五、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颅骨开窗术、颅脑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等。

六、康复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等。

七、并发症预防:颅脑创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与分级、治疗原则、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临床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颅脑外科手术指南课件

颅脑外科手术指南课件

术中配合
1
麻醉师与外科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2
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 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
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要准确、迅速地传
递手术器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密切关注手术室
的环境,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不被破坏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 感染
A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等
颅脑外 科 手 术 概 述
02. 颅 脑 外 科 手 术 操 作
03.
颅脑外科手术并发症 及处理
04.
颅脑外科手术注意事 项
颅脑外科手术概述
手术目的
治疗颅脑疾病: 如脑肿瘤、脑 血管疾病、颅 脑外伤等
01
延长生存期: 通过手术治疗, 延长患者的生 存期
06
颅脑功能性疾病:如癫痫、 帕金森病等
手术禁忌症
01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0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器 官功能障碍
05
严重过敏体质、免疫功 能低下等免疫系统疾病
02
严重贫血、凝血功能障 碍等血液系统疾病
04
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 碍等心理疾病
06
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 殊人群
颅脑外科手术操作
处理方法
01
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保 持伤口清洁、避免接触感染 源
03
预防脑水肿:使用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 畅
02
止血:使用止血带、压迫 止血、缝合止血
04
预防神经损伤:使用神经保 护剂、保持神经功能稳定、 避免神经压迫
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最新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 手术指征:有脑受压的症状和体征,CT扫描血肿 >30cm和中线移位>1cm;
➢ 颅骨钻孔引流术; ➢ 反复发作和血肿包膜增厚的病人需要开颅手术
迟发脑内血肿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
脑损伤——开放性颅脑创伤(1)
分类
➢ 非穿透伤
✓ 头皮软组织伤 ✓ 开放性颅骨骨折
➢ 穿透伤——按伤道形态,可分为
中型(Ⅱ级): GCS 9~12分
➢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蛛网膜 下腔出血 ➢无脑受压,昏迷在6小时以内 ➢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
重型(Ⅲ级): GCS 3~8分
➢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弥漫轴索损伤:惯性力所致。脑扭曲 变形产生剪切和牵拉 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表 现为伤后立即昏迷且时间较长。常见 部位为大脑半球、胼胝体、小脑和脑 干。原理为皮层与皮层下联系中断。 CT见皮质与髓质交界区多个点状或 小片状出现
下丘脑损伤:早期即可表现为意识障 碍,体温异常,尿崩症及水电解质紊 乱等。如出现在伤后晚期则为继发性 损伤。
急诊救治原则
➢ 抢救生命 ➢ 解除脑疝 ➢ 复合伤的治疗
急诊救治原则(3)
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
➢ 头皮清创手术 ➢ 颅骨骨折手术 ➢ 开颅血肿清除术 ➢ 血肿钻孔引流术 ➢ 去骨瓣减压术
二、颅脑创伤诊断和治疗原则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脑损伤
➢ 脑震荡 ➢ 脑挫裂伤 ➢ 脑干伤 ➢ 外伤性颅内血肿 ➢ 开放性颅脑创伤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7/272 021/7 /27July 27, 2021

中国颅脑外科创伤指南解析PPT幻灯片课件

中国颅脑外科创伤指南解析PPT幻灯片课件


或减张缝合。

14
手术指证
• 临床出现颅高压症状和体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识 改变和大脑半球受压体征; • CT或MR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 >10mm、单侧血肿导致中线移位>10mm; • 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或MR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 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10mm病人可采 取动态临床观察。

4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
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 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 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 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 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 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 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 平。

7
手术指证
• 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厚度>10毫 米,或中线移位>5毫米的病人,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 肿; • 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 <10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 9分急性硬膜下 血肿病人,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 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 治疗; • 对于具有ICP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 8分的重型 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15
手术方法

6
手术方法
• 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 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
• 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依位明显、瞳孔散大的病 人,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 术后大面积脑梗塞造成的继发性颅高压和脑疝,再次行 去骨瓣减压手术。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课件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课件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预防感染: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预 防感染
治疗评估
评估颅脑创伤的 严重程度
评估颅脑创伤的 部位和范围
评估颅脑创伤的 并发症
评估颅脑创伤的 治疗效果
颅脑创伤的预防
预防方法
佩戴头盔:在运动、骑行、驾驶等高风险活动中佩戴头盔,可以有效降低颅脑创伤的风险。
治疗流程
初步评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
紧急处理:对危及生命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如止血、呼 吸支持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颅脑损伤 的部位、程度等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或微 创手术
药物治疗:使用抗感染、抗癫痫、降颅压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CT、MRI等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心理辅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认知、运动等功能训练
康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认知功能、语言 能力、运动功能等
颅脑创伤的康复
康复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 等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 治疗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碍进行训练和 治疗
药物治疗:针对疼痛、焦虑等症状进 行药物治疗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训练 和治疗
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营养支持等
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了解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家庭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颅脑外伤手术指南

颅脑外伤手术指南
中国 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一、宗旨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 科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手术 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 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 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 机和手术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 双盲临床对照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 颅脑创伤病人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 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 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 写《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在 《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 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 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 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 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 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 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 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 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 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 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的救治水平。
(三)、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1.手术指征: (3)急性脑实质损伤病人,通过脱水等 药物治疗后颅内压≥25mmHg,灌注 压小于或等于65 mmHg,应该行外科 手术治疗; (4)急性脑实质(脑内血肿、脑挫裂伤) 病人无意识改变和神经损害表现,药物 能有效控制高颅压,CT未显示明显占位 效应,可在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等病情 变化下,继续药物保守治疗。
(三)、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2.手术方法: (3)对于单纯脑内血肿对于无脑内血肿、无明脑挫裂 伤、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病人,按照血肿部位, 采取相应部位较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根据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模 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 (4)对于后枕部着地减速性损伤、对冲伤导致的 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 导致的脑内多发血肿,应该首先对损伤严重侧病灶 进行开颅手术,必要时行双侧开颅大骨瓣减压手术。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

颅脑创伤诊疗指南.
急诊颅脑创伤病人接诊处置规范: 第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病 人是否清醒与其预后有相当大关系。相对 说清醒的病人症状比较轻,昏迷的病人比 较重,需要优先处理。 第二,询问病情,确定GCS评分及分型。需 向病人本人,如昏迷向随行人员、救护车 医护人员询问受伤情况。根据格拉斯哥昏 迷指数,做出准确评分,确定病人轻、中、 重类型。
Glasgow-GGS昏迷评分
分值 6 5 4 3 2 1

睁眼反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反应
能正确对答
运动反应
能按吩咐完成动作 刺痛时能定位
能自行睁眼
呼之能睁眼 刺激能睁眼 不能睁眼
对话不正确、胡言乱语
词语不清 仅能发音 不能发音
刺痛逃避
刺痛屈曲 刺痛过伸 不动
问题
颅脑创伤的分级采用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 分级评分(Glasgow-GGS昏迷评分),评 分具体内容一般不包括病人的( )。 A.闭眼反应 B.睁眼反应 C.语音反应 D.运动反应
二、颅脑损伤急诊救治原则
(一)危重昏迷病人抢救及转运 遇到危重的昏迷病人,一定要及时就地抢救并迅 速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创伤中心。如果病人合并 复合伤特别是有大出血造成休克,第一步是抗休 克治疗,即保持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 的平稳。 如果有头皮外伤出血,应该先做止血包扎再转送。 因为即使是单纯的头皮损伤,若不包扎,也可能 由于大出血而造成失血过多而休克。一定保持呼 吸道通畅,必要时就地气管插管。

脑干损伤
脑干损伤亦属于比较严重的类型 临床表现为伤后持的昏迷,去皮质或去大 脑强直状态 生命体征改变,呼吸节律非常快,心率和 血压异常,中枢性高热 眼征,瞳孔大小不一,形态多变且不规则, 眼球偏斜或眼球分离 需行头颅CT扫描和MR扫描进行诊断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版-精品.pdf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版-精品.pdf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刨伤专家委员会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

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surgicalmanage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在Afe.wcwwge/iv杂志上全文刊登。

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1.手术指征:⑴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20ml,最大厚度<15 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保守治疗。

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

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高颅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増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

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瞳孔散大的患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继发性高颅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颅脑 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44页】

颅脑 创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44页】
➢ 手术指征:有脑受压的症状和体征,CT扫描血肿 >30cm和中线移位>1cm;
➢ 颅骨钻孔引流术; ➢ 反复发作和血肿包膜增厚的病人需要开颅手术
迟发脑内血肿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
脑损伤——开放性颅脑创伤(1)
分类
➢ 非穿透伤
✓ 头皮软组织伤 ✓ 开放性颅骨骨折
➢ 穿透伤——按伤道形态,可分为
✓ 对于年老、休克、高血压病史患者慎用甘露醇 ✓ 慎用影响肾功能的抗生素
➢ 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预后较好 ➢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预后差 ➢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行透析指征:
✓ 血钾>6.5mmol/L ✓ 血尿素氮>100mg/dL ✓ 血肌酐>8mg/dL。
四、颅脑损伤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二、颅脑创伤诊断和治疗原则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脑损伤
➢ 脑震荡 ➢ 脑挫裂伤 ➢ 脑干伤 ➢ 外伤性颅内血肿 ➢ 开放性颅脑创伤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必要时穿刺 头皮裂伤:清创缝合 头皮撕脱伤:清创缝合
对于单纯头皮裂伤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 清创缝合止血;
对于严重撕脱伤、合并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的头皮 伤、明显出血的病人,应该在急诊室行简单清创 缝合止血,再到手术室彻底清创缝合;
五、颅脑损伤预后评价
1975年Jennett和Bond提出伤后半年至一年病人恢复情 况的分级。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预后 死亡 植物生存,长期昏迷 呈去皮质和去脑强直状态 重残,需他人照顾
中残,生活能自理
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颅脑损伤的后期并发症
外伤后癫痫预防:不作为常规 外伤性脑积水:
✓ 切线伤 ✓ 盲管伤 ✓ 贯通伤 ✓ 反跳伤

颅脑外科手术指南

颅脑外科手术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临床出现高颅压症状和体征,伴有或不伴 有意识改变和大脑半球受压体征; • CT或MRI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 厚度>10 mm、单侧血肿导致中线移位>10 mm; • 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或MRI扫描显示单 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10 mm、中线移 位<10 mm病人可采取动态临床观察。
谢谢!
参考文献
①Hale Waihona Puke ②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25卷2期 100-101。 杨树源、只达石,神经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110。
急性后颅窝血肿
• 后颅窝血肿>10 ml、cT扫描有占位效应(第 四脑室的变形、移位或闭塞,基底池受压 或消失,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外科手 术治疗; • 后颅窝血肿<10 ml、无神经功能异常、CT 扫描显示不伴有占位征象或有轻微占位征 象的病人,可以进行严密的观察治疗,同 时进行定期复查CT。
急性硬膜下血肿
• 急性硬膜下血肿>30 ml、颞部 >20 ml、血肿厚度>10 mm,或 中线移位>5 mm的病人,需立 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 • 急性硬膜下血肿<30 ml、颞部 <20 ml 、血肿最大厚度<10 mm,中线移位<5 mm、GCS 评分<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 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 • 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 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脑内血肿、脑挫裂伤
• 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药物无法 控制高颅压,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应该立刻行 外科手术治疗; • 额颞顶叶挫裂伤体积>20 ml,中线移位>5 mm, 伴基底池受压,应该立刻行外科手术治疗; • 急性脑实质损伤病人,通过脱水等药物治疗后颅 内压≥25 mmHg,脑灌注压≤65 mmHg,应该行 外科手术治疗; • 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病人无意 识改变和神经损害表现,药物能有效控制高颅压, CT未显示明显占位效应,可在严密观察意识和瞳 孔等病情变化下,继续药物保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指导意见,结合我科病种特色(颅脑外伤病人居多),了解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对指导科室临床工作及提高手术医生的救治成功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

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surgicalmanage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在Afe.wcwwge/iv杂志上全文刊登。

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今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20ml,最大厚度<15 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保守治疗。

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

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高颅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増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
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

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瞳孔散大的患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继发性高颅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下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血肿厚度>10 mm,或中线移位>5mm的患者,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
(2)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 mm,中线移位<5 mm、GCS评分<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3)对于具有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手术方法:
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高颅压的患者,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以及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

双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应该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
瓣手术,也可采用前冠状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

三、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1.手术指征:
(1)对于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的患者,如果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药物无法控制高颅压,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应该立刻行外科手术治疗;
(2)额颞顶叶挫裂伤体积>20 ml,中线移位>5 mm,伴基底池受压,应该立刻行外科手术治疗;
(3)急性脑实质损伤患者,通过脱水等药物治疗后颅内压25≥mmHg,脑灌注压≤65 mmHg,应该行外科手术治疗;
(4)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患者无意识改变和神经损害表现,药物能有效控制高颅压,CT未显示明显占位效应,可在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等病情变化下,继续药物保守治疗。

2.手术方法:
(1)对于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患者,应该提倡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和失活脑挫裂伤组织、彻底止血,常规行去骨瓣减压,硬膜减张缝合;
(2)对于无脑内血肿、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合并难以控制高颅压、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征象的患者,应常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硬膜减张缝合、去骨瓣减压;
(3)对于单纯脑内血肿、无明显脑挫裂伤、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患者,按照血肿部位,采用相应部位较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根据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
(4)对于后枕部着地减速性损伤、对冲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导致的脑内多发血肿,应该首先对损伤严重侧病灶进行开颅手术,必要时行双侧开颅大骨瓣减压手术。

四、急性后颅窝血肿
1.手术指征:
(1)后颅窝血肿>10 ml、CT扫描有占位效应(第四脑室的变形、移位或闭塞,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
(2)后颅窝血肿<10 ml、无神经功能异常、CT扫描显示不伴有占位征象或有轻微占位征象的患者,可以进行严密的观察治疗,同时进行定期复查CT。

2.手术方法:
采用枕下入路开颅,彻底清除血肿,行硬脑膜原位或减张缝合。

五、慢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
(1)临床出现高颅压症状和体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改变和大脑半球受压体征;
(2)CT或MRI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 10 mm、单侧血肿导致中线移位>10 mm;
(3)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或MRI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10 mm患者可采取动态临床观察。

2.手术方法:
(1)低密度硬膜下血肿通常采用单孔钻孔引流术;
(2)混合密度可采用双孔钻孔引流冲洗方法;
(3)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反复发作、包膜厚、血肿机化的患者,则需要行骨瓣开颅手术剥除
血肿膜、清除机化血肿。

六、凹陷性颅骨骨折
1.手术指征:
(1)闭合性凹陷性骨折>1.0 cm;
(2)闭合性凹陷性骨折位于脑功能区、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3)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4)闭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压迫静脉窦导致血液回流、出现高颅压患者;
(5)凹陷性颅骨骨折位于静脉窦未影响血液回流、无高颅压患者不宜手术。

2.手术方法:
(1)无污染的骨折片取出塑型后原位固定;
(2)严重污染骨折片应该取除,待二期修补;
(3)合并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按相应外科手术规范处置。

七、颅骨修补术
1. 手术指征:
⑴频骨缺损>2cm;
(2)影响美容;
(3)通常在伤后>3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对于较大颅骨缺损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临床病情允许条件下,可以适当提前;
(4)由于儿童颅骨发育特点,颅骨修补手术原则> 12岁。

对于较大颅骨缺损、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头皮发育良好,可以不受年龄限制;
(5)颅脑伤后发生颅内外感染的患者,颅骨修补术必须在感染治愈1年以上。

2. 手术方法:
(1)按照颅骨缺损大小和形态选择相应可塑性良好的钛网或其他材料;
(2)在颞肌筋膜下与硬脑膜外仔细分离,尽量不要分破硬脑膜,将修补材料固定在颅骨边缘;
(3)亦可采用自体颅骨保存和修补术。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性作用,主刀医生进行术前谈话时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减少术后发生不必要的非技术性的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