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基本要求
海绵城市基本要求咱来说说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哈。
一、水的吸纳方面。
1. 像海绵一样吸水。
城市里得有足够多能“喝水”的地方。
比如说绿地呀,不能光种些娇贵的花花草草,得是那种像小海绵一样能吸水的植物群落。
像草皮就得是那种比较厚实、扎根深的,一下雨,雨水就可以渗到土里,而不是在地面上横流。
还有那些广场、停车场之类的地方,不能都用那种密不透水的材料。
可以用那种带孔的砖,就像蜂窝一样,雨水能从孔里钻下去,被地面吸收,而不是像在玻璃上一样,雨水只能流走。
2. 水的存储。
城市里要有一些可以暂时存水的地方。
比如人工湖或者是一些经过改造的池塘。
这些地方就像是城市的小水库,下雨的时候把多余的雨水存起来。
等天气干的时候,这些存起来的水还能派上用场,像给花草树木浇水之类的。
而且这些存水的地方还可以做得美美的,成为城市的景观,人们可以在湖边散步、休闲呢。
地下也可以建一些蓄水的设施,像那种大型的地下蓄水罐之类的。
不过这得规划好,可不能影响到城市的地基和地下管道啥的。
二、水的净化方面。
1. 自然净化。
绿地除了吸水,还得有净化的功能。
土壤里有很多微生物,就像一群小小的清洁工。
雨水渗到土里的时候,这些微生物就开始工作啦,把雨水中的脏东西分解掉。
所以要保护好绿地的土壤环境,不能随便往土里倒化学污染物啥的。
一些水生植物在城市的水域里也很重要。
像芦苇啊,它们的根在水里就像滤网一样,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让水变得更干净。
而且这些水生植物还能给水里的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让整个水域的生态环境更好。
2. 人工辅助净化。
在一些雨水收集的设施旁边,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过滤装置。
比如说用沙子、砾石做成的小过滤器。
雨水先流过这些过滤器,大颗粒的泥沙就被拦住了,这样进到蓄水设施里的水就干净一些。
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像那种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深度处理。
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城市的一些非饮用水用途,比如冲洗马路、浇灌公园的花草之类的。
三、水的利用方面。
各类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1、宜采用透水性路面。人行道一般采用透水砖;自行车道可采用透水砖或透水沥青路面。
1、道路绿化带宜建为下凹式绿地;为增大雨水滞蓄量,绿化带内可采用浅沟、雨水花园等。
2、在有坡度的路段,绿化带应采用梯田式。
3、道路雨水径流宜引入两边绿地入渗。
1、宜采用开孔路牙、格栅路牙或其他形式,确保道路雨水能够顺利流入绿地。
2、非机动车道路超渗雨水应引入附近下凹式绿地入渗。停车场、广场、庭院应尽量坡向绿地,或建适当的引水设施,超渗雨水可自流至绿地入渗。
3、雨水口宜置于道路绿化带内,其高程应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超渗雨水可排入市政管线,改造项目中路面径流雨水也可以使用雨水口收集,然后通过支管和横沟进入绿地。
1、景观水体应兼有雨水调蓄功能,并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可溢流入市政系统。
1、公共建筑绿地应建为下凹式绿地,充分利用绿地入渗雨水。
2、绿地临近城市水体、城市绿带时,应利用城市水体、绿带进行整体雨水综合利用设计。
3、绿地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本地植物。
公共建筑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人行道、广场可采用透水砖,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调蓄池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可排入市政管系。调蓄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收集利用,经适当处理回用于绿化、冲洗地面、景观用水等。
2、对树池、雨水口等进行生态化改造。
(3)工业仓储类(M、W)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要点
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
工业区绿地
道路广场
水体景观
排水系统
改造要点
1、工业区屋面应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蓄存雨水。
2、厂区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小车停车场等应采用透水铺装。
海绵工程建设施工(3篇)
第1篇一、海绵城市建设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借鉴海绵的自然净化功能,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手段,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雨水径流的合理调控,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二、海绵工程建设施工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优先采用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施工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排水、防洪、生态、景观等因素,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施工。
3.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4. 经济合理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三、海绵工程建设施工内容1. 雨水收集与调蓄: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雨水渗透设施等,收集和调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2. 雨水净化:采用生态沟渠、植被过滤等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3. 雨水利用: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道路清洗等。
4. 防洪排涝:建设雨水管网、泵站等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5. 生态景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四、海绵工程建设施工步骤1. 工程设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原则,进行工程方案设计,确定施工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
2. 施工准备: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队伍,备齐施工材料、设备等。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雨水收集与调蓄: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等设施。
(2)雨水净化:建设生态沟渠、植被过滤等设施。
(3)雨水利用:建设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设施。
(4)防洪排涝:建设雨水管网、泵站等设施。
(5)生态景观:进行景观设计,打造生态景观。
4. 工程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 工程维护: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长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设计、施工、维护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城市雨水的合理利用和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一、国家、行政区基本概念
1.国家概念:指国家建立用于检查和管理建设项目、设施、管理体制
以及管理系统的规范程序的思想。
2.行政区概念:根据规定范围划分的行政区的以代表区域主体的法定
管辖能力的范围,当地行政机关应当按全国统一标准建立海绵城市治理体系,控制土地、水资源、林地、草地和其他自然财产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维护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范
1.海绵城市建设规范内容:
(1)灾害防御:应制定抗震地震、抗旱、抗洪等防灾规范,提高建
筑抗震、抗水、抗旱等防灾能力,建立山水型灾害应急预案;
(2)环境保护:应制定环境保护规范,强化环境污染控制,提高资
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节能减排;
(3)城市绿化:应制定城市绿化规范,重点实施景观提升计划,实
施蓝色围墙计划,保护室外的植被,整治污染源,强化水质监测,实施绿
色行动计划;
(4)节能减排:应制定节能减排规范,降低能源消耗,完善能源结构,调整发电机型号,减少水泥熟料消耗量。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优化城市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面源污染减排和雨洪水自我调蓄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它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洪水灾害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是关于海绵城市规范要点的详细介绍。
1.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海绵城市重视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资源。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给、地下水补给等,减少城市供水压力。
同时,雨水还可以被用于冲厕、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2.道路绿化和渗水设施:在道路建设中,要将绿化设施纳入规划,提高绿化率。
设置渗水设施,如透水铺装、渠化和绿化带,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
此外,绿化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3.湿地保护和建设:海绵城市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建设。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雨水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应设置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项目。
4.防洪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要加强防洪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雨水地下水库等,以减少城市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5.水质净化措施:海绵城市要加强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治理。
通过建设雨水湖泊、湿地和调蓄设施等,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和传输,实现城市雨水的净化和蓄存。
此外,还要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6.生态景观建设:海绵城市要加强生态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通过建设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森林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植被面积。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7.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海绵城市的规范要点中,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社区居民应当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技术要求20200417
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技术要求第一节工程概述一、海绵城市主要措施通过对排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区域实现海绵化建设总体控制目标。
本项目海绵城市综合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绿地、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等措施,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具体措施如下:(一)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铺装材料可分为砂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砂基透水砖与传统的大孔径透水砖不同,砂基透水砖依靠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来促进透水,不仅透水效率高,且表面非常光滑致密,外观美观,而且不会被灰尘堵死,可有效地去除下渗雨水中的SS,去除率达到95%以上。
砂基透水砖抗压强度可在30-60Mpa 抗压强度间选择。
透水地面示例(二)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
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能力确定,一般为100~200mm;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与绿地50~100mm。
(三)雨水蓄水池通过蓄水池收集到的雨水资源用来浇洒路面、浇灌草坪。
(四)绿化屋面为控制该汇水区域雨水径流,在屋顶设置绿化屋面,由于绿化屋面仅对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减小有贡献,其结构内部的空隙容积不再计入调蓄容积。
绿化屋面示例如下:二、规范标准本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与地方投标时最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技术要求如与设计图纸或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不符,则应以较严格标准为准。
在合同履行期间,本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若有修改或新颁布的内容,应按修改或新颁布的内容执行。
第二节技术要求一、通用技术要求(一)承包人必须满足设计提交的材料清单所示规格要求,并提供实物样品和颜色色板,并由发包人、设计、监理确定。
海绵城市 规范
海绵城市规范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采用海绵化理念和技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城市具备一定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利用水能力,实现城市与自然水循环之间的协调、互动和融合的城市发展理念。
一、规划上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
首先,要统筹整个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水源、水质和水量,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其次,要有切实可行的治水措施,包括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雨水花园,以及改造城市排涝系统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绿地和公园,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滞留,减轻城市排涝压力。
二、建设上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阶段,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海绵技术和设施来改造城市。
首先,要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露天场所设置透水铺装,使雨水能够渗透地表,减少地表径流。
其次,要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利用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功能,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储存,达到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创新技术,如屋顶绿化、屋顶雨水收集等,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海绵化水平。
三、管理上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规划和建设上,还需要加强管理和运营。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水资源利用率,鼓励市民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共同守护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地。
企业要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市民要提高环境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意义。
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城市和水资源的和谐共生,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海绵城市是指建设在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措施,以增强城市对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并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以下是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 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地的设置,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以增强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同时,在设计绿地时要考虑其排水功能,可以利用构造湿地等手段进行雨水的净化与蓄存。
2. 雨水收集:设计规范中应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包括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和管网系统。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植物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的用途,以减少市政供水压力。
3. 暗管设计:要求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暗管,将雨水分流到雨水收集系统中,避免将大量的雨水排入污水系统,导致系统超负荷。
暗管的设置应考虑雨水的排放速率和容量,以确保排水效果。
4. 构造湿地设置:在城市规划中应设置适当数量和容量的构造湿地,用于雨水的蓄存和净化。
构造湿地可以通过人工设置湖泊、池塘等水体,起到调蓄雨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5. 防洪系统设计:在设计规范中要求设置防洪系统,包括防洪堤、水闸、堰坝等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调控河流和城市内部雨水的流动,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6. 绿屋顶设计:鼓励在城市建筑物上设置绿化屋顶,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植物的生长空间。
绿屋顶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速度,起到减缓洪水发生的作用。
7. 雨水渗透设计: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硬化面上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如雨水花园、渗透坑等。
这些设施可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的积聚和径流。
8. 植物选择:在城市绿地和绿化带的设计中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雨水的渗透。
9. 空间多元化利用:在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的功能和空间特点,比如通过街头巷尾的改造、建设植物立交等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利用能力。
10. 宣传推广:设计规范还包括宣传推广的要求,鼓励市民和企业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提高他们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支持度。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行为,制定本技术标准。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水文循环为基础,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的城市。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1. 追求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建设;2. 尊重自然、融入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实现城市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4. 坚持科学、规范、实用、经济的原则。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1. 雨水管理(1)雨水收集技术: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再利用。
(2)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建立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资源。
(3)雨水净化技术:建立雨水净化设施,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可再利用的水质标准。
2. 绿地建设(1)绿化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2)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3)绿地类型: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绿地类型,如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3. 地面覆盖(1)选择透水性地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减少地面径流。
(2)增加地面裸露面积,减少路面和建筑物的占地面积。
(3)设置雨水花园、雨水广场等“海绵”地面,增加地面渗透能力。
4. 建筑设计(1)建筑物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到专门设立的雨水收集设施中。
(2)建筑物外墙和地下室应采用防水、防渗透材料,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以上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内容,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海绵城市规范
海绵城市规范海绵城市( Sponge City),是指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策略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并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和模式。
它通过集雨、蓄水、渗水和净化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崇尚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注重保护水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相比传统的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更加注重水的自然循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的集蓄:海绵城市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地下蓄水池或人工湖泊中储存,以供农田灌溉、景观绿化等用途。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冲刷,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同时也能够有效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
2. 雨水的渗透:海绵城市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地下水的储存能力,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3. 统一排水: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将雨水与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 水景园林:海绵城市注重水景的设置,利用湖泊、河流、泉水等自然水体和人工湖泊、喷泉等人工水景,打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品质和人居环境。
5. 生态湿地:海绵城市通过设置生态湿地,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和水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能够提供鸟类栖息地、湿地植物生长等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然循环。
6. 积水处理:海绵城市通过设置积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防止城市水质污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以其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很实用建筑工程内参一样的建筑行业,不一样的施工、技术。
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情怀的阅读。
注:本文转自水工网,十分感谢曾先生的悉心总结,很难得的学习材料。
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1.透水铺装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3.生物滞留设施(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有哪些
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有哪些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是指用于规范和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
它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包括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涵盖的主要方面。
一、综合规划与布局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对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提出了要求,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目标、容积率控制、街谷布局、建筑物高度限制等规定。
这些规范保证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城市环境改善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对城市环境改善提出了具体要求。
包括水质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景观绿化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城市建设中要遵循的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要求。
三、雨洪管理雨洪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对雨洪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包括雨洪容量计算、雨洪控制设施设计、雨水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雨洪管理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四、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建设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规定。
包括水资源的保存利用、水体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区的划定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五、建筑节能节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
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结构隔热、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建筑节能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六、城市交通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也是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的一部分。
它规定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优先、非机动车通行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交通管理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总的来说,海绵通用技术标准规范是指导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城市规划、环境改善、雨洪管理、水资源管理、建筑节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及城市内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运用自然、绿色地基础设施,强化全域水循环,保持环境生态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雨水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加以收集和利用,既能防止洪涝、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雨水收集后可以用于配合水源系统解决城市园林绿地、街道清洗、家庭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二、地面绿化城市地表硬化是城市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设和规划应该注重地面绿化。
通过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使得城市中的水能够汇聚到绿地上,增加地表土壤水的渗透性,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三、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筑的设计要注重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雨水利用设施,通过在建筑顶部设置绿化屋顶、花园露台等设施,使得建筑能够与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四、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城市排水系统应该注重集雨、分流、滞留等功能,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对自然环境的侵害程度。
通过改变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结构,实现城市排水系统与环境自然系统的良好接合,进而达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
五、环保技术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应用新型环保技术的方法,令城市的水资源系统更加良好地融入城市自然系统中。
通过贯彻环保技术,城市里的工厂、设施等建筑能够按照标准设置排水系统,加强保护城市水源的环境,使市民更好地享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在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水资源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城市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与要点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模仿自然界海绵的功能原理为基础,通过灵活的设计和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的水循环、水蓄、水净、水用的有效管理和运用。
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在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水循环指标:海绵城市通过建立完善的雨水管理系统,优化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具体的指标包括: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降低雨水径流量;建设生态河道、湿地,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减少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冲击。
2.水蓄指标:海绵城市需要建设一定容量的雨水蓄存设施,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具体的指标包括:建设雨水蓄存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置地下蓄水设施,以存储雨水供日常用水。
3.水净指标:海绵城市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净化和治理城市的雨水。
具体的指标包括:建设适宜的生态稻田、湿地和花园,通过植物和土壤吸附作用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采用雨水过滤技术,使雨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建设雨水生态廊道,增加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
4.水用指标:海绵城市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用水。
具体的指标包括:提倡节水意识,减少用水量;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洗衣等非饮用水用途;推广城市灌溉用水的再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除了以上的规划指标外,海绵城市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多领域合作:海绵城市涉及到城市规划、水务、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专业领域的合作。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应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2.自然与人工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需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解决城市的水问题。
同时,科技手段和人工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3.全过程管理: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规划和设计阶段的问题,更需要在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全程考虑和实施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海绵城市建设是指以海绵状的整体规划理念和生态工程手段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综合建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下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1.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包括收集、储存、运输和净化水资源,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过度开采。
2.雨水管理:采取雨水收集和回用技术,将雨水纳入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雨洪灾害。
3.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土壤的水持有能力,构建自然的水循环系统,减少城市地表径流。
4.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加强湿地的水源涵养和污染物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5.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流、暂时储存、控制排放等措施,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水体污染。
6.自然增水:通过城市绿地和湿地系统的建设,加大植被覆盖面积,利用自然增水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水源补给。
7.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技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
8.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9.防洪调蓄设施:建设合理的防洪调蓄设施,包括蓄洪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10.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通过人文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主动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社会共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以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十大核心要点,通过这些要点的综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城市结构:重点疏解拥挤区域,建设绿地和水体,增加城市的自然景观,并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
2. 构建海绵空间:通过改造城市屋顶、道路和广场等,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水系统,减少地表径流。
3. 发展雨水利用: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供应生活用水等,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4. 加强雨水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加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
同时,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减缓洪水峰值流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5. 增加绿色覆盖: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尤其是湿地、森林等具有良好的雨水保持和调蓄能力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6. 推动节水措施:通过改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用水量,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7. 加强污水处理:规范城市污水处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减少
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8. 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并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特征的城市,它通过模拟自然的水循环和调节机制,实现雨洪减灾、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
为了建设规范的海绵城市,以下是一些要点:1.综合规划和设计:海绵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土地利用、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和社会经济需求等方面,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
2.融入自然环境:海绵城市要将自然水循环和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利用自然的湿地、水面和绿地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放和过滤。
3.控制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需要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合理分配和管理城市各个部门和居民的用水需求。
4.高效用地利用:海绵城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并保留足够的绿地和湿地。
5.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海绵城市需要建立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系统,包括收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
6.污水处理和水质保护:海绵城市应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
同时要加强水质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水域的污染。
7.增加城市绿化率:海绵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城市绿化事业,增加城市绿地和森林覆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8.提倡可持续交通:海绵城市要推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排放和城市交通拥堵。
9.强化宣传教育:海绵城市需要加强对公众和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推动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中。
10.加强监测和评估:海绵城市需要加强对城市环境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以上提到的要点只是针对海绵城市规范的一部分,建设一个真正的海绵城市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环境保护、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等。
《建设海绵城市》 讲义
《建设海绵城市》讲义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在谈论建设海绵城市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啥是海绵城市。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
海绵大家都知道,能吸水也能挤出水。
那海绵城市呢,就是城市在应对雨水的时候,也能像海绵那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它背后蕴含着一套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过去,咱们的城市建设往往是硬化地面多,雨水来了就只能通过排水管道赶紧排走,排不及就容易形成内涝。
而海绵城市呢,则是让城市的地面有更多的“弹性”,能更好地适应雨水的变化。
二、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那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建设海绵城市呢?这理由可多了去了。
首先,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一到暴雨天,不少城市就变成了“水城”,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增加绿地、建设雨水花园、设置透水铺装等,让雨水能够被有效地吸纳和储存,减少内涝的发生。
其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咱们都知道,水资源是宝贵的。
海绵城市把雨水储存起来,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了城市供水的压力。
再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更多的绿地、水体,能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空气更清新,大家生活得更舒适。
还有啊,建设海绵城市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增强城市的韧性。
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要建设好海绵城市,有几个要点得把握好。
一是规划引领。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进去,对城市的水系、绿地、道路等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是因地制宜。
每个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都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
比如,南方城市雨水多,可能更注重雨水的快速排放和储存;北方城市则要考虑雨水的利用和防止冬季冰冻等问题。
三是多手段结合。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一、引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运用创新的技术和设计手段,建设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1.建筑设计标准(1)屋顶绿化:建筑的屋顶应设计为绿化屋顶,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2)雨水收集:建筑应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储存、利用或排放。
(3)立面绿化:建筑的外墙应设计为立面绿化,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夏季高温。
(4)透水铺装:建筑附属的道路、广场等场地应采用透水铺装,以增加地表渗透能力。
2.小区规划标准(1)绿地设计:小区内应设置充足的绿地,包括花坛、草坪等,以增加小区植被覆盖率。
(2)雨水利用:小区应配备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
(3)生态湿地:小区内应建设生态湿地,用于雨水的积蓄和净化。
(4)地下蓄水池:小区应配置地下蓄水池,用于雨水的储存和调节。
3.管理与维护标准(1)绿化养护:建筑和小区的植被应进行定期的管理与维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
(2)雨水系统维护:建筑和小区的雨水系统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水资源管理:建筑和小区应采取措施,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水利灾害预防:建筑和小区应进行有效的排水工程设计,预防水利灾害的发生。
三、总结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小区规划与管理维护,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洪涝灾害等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要点
一、雨水管理方面的规范要点:
1.建立雨洪信息管理系统,对雨洪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2.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至生态湿地、蓄洪区等地进行储存和净化,减少城市洪涝。
3.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确保排水通畅。
4.鼓励水源利用和海绵道路建设,将道路、广场等硬质场地转化为可渗透的绿地,增加城市的水源储备和自然渗水能力。
二、城市绿地规划方面的规范要点:
1.制定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绿地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增加城市绿地的连续性。
2.设置城市森林公园、滨水公园等公共绿地,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3.鼓励植被绿化,适当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4.建立植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建筑设计方面的规范要点:
1.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设计可持续的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性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设计建筑的节水系统,包括采集、储存和利用雨水等。
4.设置建筑的绿化屋顶和立面绿化,增加城市的绿篱,并提高建筑的隔热和降温效果。
四、生态湿地建设方面的规范要点:
1.选择适宜的区域建设生态湿地,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2.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禁止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3.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高湿地的水质和生态。
五、节水措施方面的规范要点:
1.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2.推广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提高城市的用水效率。
3.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污染。
4.提倡居民节水行为,增强水资源的节约意识。
六、生态保护方面的规范要点:
1.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2.禁止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以上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规范的一些要点,通过实施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洪涝,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