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

素养导向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②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③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④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⑥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⑦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⑧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⑨增强描写的立体感,多方面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

区别几组概念(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项练习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方面的技巧。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 托物言志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④借典抒情(二)描写手法描写方式通常分为六种,分别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工笔。

三、表现手法(狭义)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极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赋比兴、象征、想象等。

四、结构手法结构手法主要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

注意:在具体考查过程中,很少是单纯考查某一种手法,而是综合所有的艺术手法运用,进行整体全面的考查。

所以,答题时,一定要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内容,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作答。

对点练习(一)抒情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紧扣诗题,描绘了一幅包含着关、山、月等典型物象的辽阔浩渺的边塞夜月图。

B.中间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C.从“戍客望边色”一句来看,全诗是纯以征人的视角和立场来描写自然景物和回顾历代征战的。

D.全诗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背景表现征戍离别之苦,赋予了作品深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内涵。

16.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

请简要分析。

(二)描写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练一练
以乐衬乐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以是乐归衬年?哀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哀衬乐
4.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以哀衬哀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 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 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 代 诗 歌 表 达 技 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 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 殊的表现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 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 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叙事艺术: 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 下,一一仅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 (3)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题模板=表达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使用了……手法, 写出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有什 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情感。。

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
讽今 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

晚唐昏君
生》)
作用: 抒发作者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用典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手法解析: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常用技巧,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

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的结尾方法。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一首从独坐思家、吹笛寄怨写起,最后在本位收住,直抒相思之情。

后一首从琵琶弹奏新曲写起,抒发不堪忍受的离别之情,最后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画面来透露情思。

相比较而言,后一首在结尾处该言情而不言情,反述眼前所见景物,使全诗空灵含蓄,获得了言外传情的艺术效果。

所以沈义父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再如钱起的《湘灵鼓瑟》诗: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杏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一首试帖诗,表现湘灵女优美动听的瑟曲之声。

起首二句以总赞点题。

中间四韵八句通过楚客怀怨、金石感泣、白芷吐芬、湘水生悲等描绘,极力表现曲声之神奇动人的力量。

随后诗人从瑟声转到鼓瑟之人,但是“曲终人不见”,诗人的心中不禁充溢了凄迷怅惘之情。

结尾处,诗人没有把这一感情倾吐出来,而是用“江上数峰青”截住,把情渗透到景中,让读者在这幅时空无限的画面寻绎绵绵的情思。

李益的《春夜闻笛》诗: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思归之作。

起句写闻笛,初春之夜,寒气犹存,那一阵阵的笛声,在谪贬的诗人听来像是家乡亲人的呼唤,于是禁不住泪湿衣裳。

后二句诗人虚拟大雁北飞的情景,传达出自己不能如雁一样返回故乡的怨望与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这个手法也不用具体多说什么,只要看见自然会认出来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判断标准的话,那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如果诗人描写了什么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6、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7、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8、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9、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0、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11、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1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13、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方法探究】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类题目的常见的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3.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

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拳,屈曲。

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第四句写“跳鱼”“拨刺”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示例二:以第四句“跳鱼”“拨刺”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四句“船尾跳鱼拨刺鸣”写的是从船尾方向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发出“拨剌”一声响。

联系前三句可知,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的“江月”“风灯”及“宿鹭”都在一个“静”字,而末句却有“跳鱼”之动,“拨刺”之响,是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故这一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二.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艺术手法的辨析。

甲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巧妙地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警示后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有放眼大局、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的是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因此本诗也是侧重咏物寓理;故选D。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2)示例:尾联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如答成“以动衬静”亦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回应着大自然的寂寞无语(意对即可)。

表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与写作手法。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正是因为大自然如此寂静,才能听到钟磬之音,因此运用了“以声称静”的表现手法。

联系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由此得出正是大自然景象的空灵与纯净,让人世俗的想法全然消失,表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

四.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小题。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般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

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1.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奏、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1)②②对隐居不仕的向往(2)③④以死明志的爱国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

第一空:由《野望》前三联可知,这是描写的傍晚看到的山村的景色,悠闲自在的人们缓缓地走向家园,所以表现出的是诗人对于这种风景的喜爱,那么进一步的就是想要隐居在这里,所以第一空填入的应该是第②个角度。

第二空:表达的情感是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三空:由“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诗人看到山河破碎,心中升起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志向,不愿投降,宁愿饿死也不愿,所以他运用的角度是第③个角度;第四空:表达的是诗人宁死不屈的爱国之情。

五.诗歌鉴赏【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 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

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玉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比较。

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