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谈徐志摩

合集下载

康河边迎风起舞的水仙_徐志摩_再别康桥_与华兹华斯_咏水仙_之比较

康河边迎风起舞的水仙_徐志摩_再别康桥_与华兹华斯_咏水仙_之比较

第27卷 第1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20日 V ol.27N o.1Journal of K 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 ar.20 2007 康河边迎风起舞的水仙———徐志摩《再别康桥》与华兹华斯《咏水仙》之比较王 强Ξ(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摘 要:华兹华斯是塑造徐志摩诗艺的一个重要源头,通过对他们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和《咏水仙》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诗艺的一些深层联系:一是孤独的心境和缺失性体验;二是大自然情结和归依性体验;三是冷静回忆、情感自然流露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缺失性体验;归依体验;回忆中图分类号:I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7)01-0023-03 1804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写下了《咏水仙》。

当时他或许没有想到,这首咏唱水仙的抒情诗会成为后人传诵的浪漫主义经典之作。

时隔一个多世纪,当浪漫主义的激情之火在西方诗坛已几近熄灭,中国诗人徐志摩却以一首暗合着《咏水仙》神韵的《再别康桥》,穿透了百年历史的烟云,发出了浪漫主义精神的久远回响。

徐志摩是20世纪初中国新诗创作的重镇,是新月诗派的主力。

他与华兹华斯神交甚深:1922年1月31日徐志摩翻译了华氏一首重要的抒情诗作《葛露水》(Lucy G ray or S oli2 tude),并在《晨报副刊》上撰文认为“宛茨宛士是我们最大诗人之一”。

他还把华氏诗作称为“不朽的歌”(《话》),把华氏隐居的G rasmere湖当做自己神往的境界(《夜》)。

而徐志摩的诗作《云游》几乎就是华兹华斯《咏水仙》的一个翻版。

由此可见,华兹华斯是塑造徐志摩诗艺的一个重要源头。

以往,研究者以比较文学的视角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做过大量的解析,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人对他们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和《咏水仙》,做出深入的比较分析。

历史趣谈:冰心与林徽因因何结怨?她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历史趣谈:冰心与林徽因因何结怨?她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冰心与林徽因因何结怨?她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导语:冰心(1900生)跟林徽因(1904生)是同乡,祖籍都是福州人。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是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杰出才子,而且住冰心(1900生)跟林徽因(1904生)是同乡,祖籍都是福州人。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是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杰出才子,而且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为同窗好友;后来又都是卓有贡献的大学问家。

冰心跟林徽因两人则都是遗世独立的美人才女,年华风貌相近、学历境遇相仿,然而个性各异,为人为文的格调,更大不相同。

1925年暑期,留学时代的冰心与吴文藻在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刚过20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趁假期前来访友。

两对恋人在美丽的绮色佳相会,冰心与林徽因还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作为友情的纪录”非常珍贵。

(原照片载入《冰心全集》第二卷)这是冰心与林徽因最初的友好交往,给她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直到60多年以后,1987年冰心写《入世才人灿若花》,列举五四至今的着名女作家,文中赞美林徽因,还提起这次聚会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

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

”也就是说,冰心垂老时欣赏林徽因文如其人——俏美灵秀。

这四个字恰如其分!但是20年代末她们两对才子佳人各自返国后,由于专业不同、兴趣各异,就很少交往的机会了。

或许相互之间互有看法甚至偏见吧,但是这并不能说“二人结怨并成为仇敌”啊!林徽因向来是“京派”文化人圈子里面一个灿烂夺目的中心。

无论久仰她艳丽丰姿的崇拜者们,还是有幸登堂进入她家沙龙的宾生活常识分享。

对徐志摩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评价对徐志摩的评价冰心的评价是: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

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里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寞,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苏雪林的评价是: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人物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

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解析冰心文学创作受泰戈尔文学的影响

解析冰心文学创作受泰戈尔文学的影响

解析冰心文学创作受泰戈尔文学的影响作者:周素勤来源:《大观》2017年第04期摘要: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8岁时考入协和女子大学,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她崇尚“爱的哲学”,并将母爱,童真,自然作为她作品的主旋律。

她文学风格曾受过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受泰戈尔文学的影响较深。

幼年时代的她就广泛地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学生时代的她就读于教会学校,基督教的泛爱思想对其创作思想、人道主义观念影响甚深。

以“问题小说”开始了她在小说世界的长途跋涉,《超人》的出版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的处方——“爱”的哲学。

而这种哲学来源于东方哲理诗人泰戈尔的宗教哲学和西方基督教博爱思想。

关键词:泰戈尔;冰心;创作;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深受其作品的影响,她的诗集《繁星》与《春水》收录了许多具有哲理意味的小诗,细腻而抒情的笔触和清新流丽的语言与泰戈尔的《飞鸟集》有颇多相似之处。

冰心的诗歌受之于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也是研究者们的老生常谈.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一、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冰心的文学创作(一)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泰戈尔一生三次来到中国,与徐志摩、梁启超、梅兰芳等人结下深厚友谊。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

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泰戈尔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但就诗歌的宗教精神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古印度的宗教文化《梨俱吠陀》、“奥义书”、“吠檀多”等教义著作。

解析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诗

解析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诗

解析徐志摩的爱情徐志摩的爱情诗解析徐志摩的爱情(一)徐志摩的爱情观分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是徐志摩回复恩师梁启超的信中的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他把爱情甚至生活太过于诗化了,他总将一切都想像得太过于完美。

而且是个很随性的人,感性判断占性格的多数! 1915年夏,徐志摩与张幼仪因“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结合在一起,1918年生育一子阿欢,之后徐志摩离家而去了英国。

1920年,张幼仪到英国与徐志摩在一起生活,1922年张幼仪再次怀孕,而在此期间徐志摩已于林徽因相识,徐志摩被林徽因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不惜与张幼仪离婚,张幼仪毅然同意离婚,此时小儿子彼得正嗷嗷待乳。

然而正当徐志摩以为可以顺其自然和林徽因在一起时,林徽因却选择了离开,不知是为反对婚姻包办制度还是为了表白真心,徐志摩竟将自己与张幼仪的离婚以通告的形式广而告之,但终究还是没有结果。

不久后,徐志摩回到北京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陆小曼已结婚,丈夫是当时在政坛享有一定名望的王庚,王庚因公务常住于哈尔滨,而陆小曼则喜欢住在北京。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识,初见陆小曼,徐志摩便被这个少妇所倾倒,而陆小曼也被眼前这个唯一能读懂她的心的男人所震惊。

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不久就摩擦出了爱情火花。

经过复杂的纠葛,1925年底,王庚和陆小曼终于离婚,而后徐志摩又设法说服父母,完成他们提出的苛刻的条件后于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

时隔两年,1928年春,林徽因与和她青梅竹马的梁思成喜结连理,这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段美谈。

而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却在经历感情波折后,越发成熟,坚强。

其实作为旧时代女性中佼佼者的张幼仪,她在感情上的失败是其命运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徐志摩早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造就了他对爱情的观念是:婚姻必须产生在自由的基础上。

正像后来他在和张幼仪离婚时说的那样:“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这和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完全是相对立的,因此,尽管张幼仪的确算是那个时代的优秀女性,但封建包办的产物必然与徐志摩的爱情观相冲突,这就为他们的婚姻失败埋下了伏笔。

冰心_爱的哲学

冰心_爱的哲学

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

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

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

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

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

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梁实秋 谈徐志摩

梁实秋 谈徐志摩

梁实秋 谈徐志摩 《谈徐志摩 》,作者是梁实秋 ,传记兼散文 的写作风格,令文坛耳目一新,对于文坛给予的掌声,梁实秋似乎有些不好 意思,那么大家了解哪些信息? 概述/《谈徐志摩》 摩是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胡适之先生对于徐志摩的总评是不错的。

胡先 生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 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 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 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 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不过,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单纯信 仰”,如果真正地恰如其分地加以解释,其内容并不简单。

所谓爱,那是 广大无边的,耶稣上十字架是为了爱,圣佛兰亚斯对鸟说教也是为了爱,中古骑 士为了他的情人而赴汤蹈火也是为了爱。

爱的对象、方式、意义,可能有许多的 分别。

至于自由,最高贵的是免于束缚的生活上的自由,放浪形骸之外而高呼 “礼教岂为我辈设哉!”,那也是企求自由。

将到美,一只匀称的希 腊古瓶是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美,山谷间刈谷者的歌唱是美,平原上拾穗者 的佝偻着身子也是美,乃至于一个字的声音,一朵花的姿态,一滴雾水的闪亮, 无一不是美。

“爱,自由,美,”所包括的东西太多,内涵太富,意 义太复杂,所以也可以说是太隐晦太含糊,令人捉摸不定。

志摩的单纯信仰。

评论/《谈徐志摩》 梁实秋《谈徐志摩》不老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 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

意义/《谈徐志摩》 梁实秋初抵台湾的前十年,出版的都是翻译小说,中文创作少之又少,充其量是在 1951 年,谣传作家冰心 在大陆因故死亡, 让梁实秋相当伤心, 特地写了一篇“忆冰心”。

冰心为何看不起林徽因?除了林徽因滥情外,还有她的“不干净”

冰心为何看不起林徽因?除了林徽因滥情外,还有她的“不干净”

林徽因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女人。

她的文采非常出众,同时也对建筑和美术方面都有一些自己的成果。

林徽因年轻的时候经常参加北京的新月社的文艺活动。

并且多次登台演出,因为林徽因非常的俊秀漂亮,英语也非常流利,因此新月社的成员徐志摩就爱上了林徽因。

甚至和当时正在怀孕的妻子张幼仪离婚了。

林徽因当时也因为徐志摩的文采而和徐志摩在一起了。

因为徐志摩的影响,她迅速地对当时的新诗产生了兴趣,而且凭借着自己的文采以及男友徐志摩的影响力,迅速地在新诗方面走红了。

然而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非常喜欢林徽因,并且对林徽因非常的好。

最后一辈子都没有娶媳妇,只是静静的爱着林徽因。

林徽因最后是和梁思成在一起了。

她和梁思成曾经一起去美国进行了留学。

在美国的时候,她因为梁思成的原因而学习了建筑学和美术学,并且最后和梁思成结婚了。

在当时,女人虽然不太苛求从一而终,但是新思想毕竟还是少数,林徽因接连谈了三个男朋友,并且这三位男人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名的男人。

这让社会上的旧思想的人对林徽因都有一些偏见。

冰心当时就很看不起她,觉得林徽因的感情经历很脏。

梁思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在家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晚会。

而这些晚会上所请的人一般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比如曾经的新月社的成员沈从文,金岳霖,徐志摩等等。

林徽因虽然已经嫁人,但是在这些晚会中和前男友相见依然是落落大方。

一点儿也不见尴尬。

这也是让冰心非常厌恶的一点。

冰心认为林徽因既然已经嫁人,就该与曾经的男友们保持距离,而不应该这样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因为林徽因丰富的感情经历和林徽因在嫁人之后对与曾经的男朋友的大方相处,冰心非常的看不起林徽因,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林徽因,她认为林徽因很脏,非常的不干净。

但其实冰心讨厌林徽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冰心并没有林徽因长得那么漂亮。

所以冰心讨厌林徽因,也可以说是嫉妒林徽因,因为林徽因在容貌上比她要出挑一些。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1.冰心说徐志摩,“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林徽因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2. 胡适说徐志摩:“为人整个的只是一闭同情心,只是一团爱”。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几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胡适又总结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

——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

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

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3. 郁达夫说:“凡见过他一面的人谁都不容易忘去他的面貌与音容。

”郁达夫具体地描述:“(徐志摩)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

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姝,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

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X,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

【课外阅读】酒后凌叔华、陈西滢、徐志摩、林徽因感情探微

【课外阅读】酒后凌叔华、陈西滢、徐志摩、林徽因感情探微

【课外阅读】酒后——凌叔华、陈西滢、徐志摩、林徽因感情探微“夜深客散了。

客厅中大椅上醉倒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酣然沉睡;火炉旁坐着一对青年夫妇,面上都挂着酒晕,在那儿切切细语;室中充满了沉寂甜美的空气。

”小说《酒后》一开始,是一个类似于舞台的场景:戏,就在这三人之间上演了。

青年夫妇名唤永璋、采苕,醉倒的男客是永璋的好友子仪。

永璋沉醉于采苕的温婉可人,然而正当他不绝的向妻子诉说衷情的时候,妻子却向他提出:她想吻一下在那边睡着的子仪……《酒后》发表于1925年1月:凌叔华涉足徐志摩、陈西滢所属新月社以及现代评论派——即凌叔华恩师周作人讽称“东吉祥胡同派”——大约半年之后。

带着“小资”的情调,一个大胆的故事——很可能是这崭新的,年轻的,充满自由开放气息的圈子给予了她某种灵感。

徐志摩与陈西滢的友谊始于1920年秋:徐志摩赴美留学两年之后,再由美国转往英国求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徐志摩遇见了陈西滢。

陈西滢比徐志摩年长1岁,留学资格却比他老得多——陈西滢15岁时即由表叔吴稚晖带到英国读中学,先考入爱丁堡大学,后又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热情的徐志摩主动向陈西滢说起,与自己同来的老刘也认识他,尽管陈西滢“听了还是茫然”,想不起“老刘”是谁,两人却也就此熟了起来[注1]。

1922年陈西滢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这一年他才26岁——应蔡元培邀请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外文系,后担任系主任;徐志摩亦于这一年年底回国、来到北京。

在北京,徐志摩兴致勃勃尝试各种文学活动,包括翻译他钟爱的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小说,徐志摩希望陈西滢参加,陈西滢便参加了——陈西滢在爱丁堡大学所修正是英国文学,他在北大开设“短篇小说”课亦有将曼殊斐儿纳入一讲,徐志摩更称赞他“所知道的欧洲文学恐怕在北京比谁都更渊博些”,而当徐志摩有意筹划泰戈尔访华,陈西滢也分担了其中一些工作。

1924年泰戈尔来华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他不但带来了思想的交流——包括争锋:他对古老的东方文化诗意的赞美、他的改良而不是革命的主张,遭到了另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如鲁迅、陈独秀等严厉批评;也成就了浪漫韵事——如在北京文化界于天坛草坪为泰戈尔举行的盛大欢迎会上,徐志摩与林徽因这美妙的一对儿伴立于老诗人左右,为时人描述有如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这也是后世羡颂徐林爱情传奇的人们最乐道的一幕。

冰心与林徽因:争风吃醋的两大才女

冰心与林徽因:争风吃醋的两大才女

冰心与林徽因:争风吃醋的两大才女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3期1933年晚秋,冰心发表《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明显带有影射意味的小说,林徽因随即派人送给冰心一坛子山西老醋,这意味着两位名重一时的才女很难再作为“朋友”相处了。

抗战时期,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了近3年,但二人却并无交往。

初相识关系亲密林徽因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算是同乡。

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和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同为清华学校1923级毕业生,在校时住一个宿舍,算是真正的同窗。

由于梁思成遭遇车祸腿部受伤,比吴文藻晚了一年出国留学。

1925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巧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双双来到康奈尔大学访友。

于是,两对恋人在绮色佳美丽的山川秀水间相会,冰心与林徽因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野炊生活照。

有人认为,这是冰心与林徽因“作为友情的纪录”。

1987年,晚年冰心在《入世才人灿若花》中列举“五四”以来著名女作家,其中公开赞美林徽因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

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

”但待二人从美国回到国内,照片中的亲密情景便再也没有出现。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

1927年夏,林徽因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

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归国后的吴文藻、冰心夫妇服务于燕京大学。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先入东北大学,后转入北京中山公园内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此为1931年秋天间事。

林徽因以一位才女的形象渐入人们的视线,她的心思与才情赢得了许多男性精英的爱慕、尊敬甚至崇拜。

但在上层知识女性中,她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在她所著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也毫不避讳地说,林徽因和亲戚里众多女性相处不谐,只与吴荔明的母亲梁思庄(梁思成胞妹)没有芥蒂。

冰心曾在小说中一再暗示林徽因何隐私极为可怕

冰心曾在小说中一再暗示林徽因何隐私极为可怕

冰心曾在小说中一再暗示林徽因何隐私极为可怕?2015年02月25日 08:31来源:新京报作者:张耀杰核心提示:按照韩石山的说法,这些都不算什么,即便是影射,也还在可容忍范围之内。

可怕的是,小说中竟然不顾时人最为避讳的家庭隐私,一再暗示林徽因是庶出,即是小老婆生养的。

本文来源:《新京报》2014年01月18日C15版,文章摘自:《民国红粉》,作者:张耀杰,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在民国这样一个变动时代里,女权初兴,一个个高举个性解放大旗挥刀斩棘的女性传奇,曾经喧腾一时:刘一、张幼仪、吕碧城、王右家、赛金花、阮玲玉、宋庆龄、何香凝、萧红、冰心……近日,学者张耀杰《民国红粉》面世,本报撷取了书中部分内容。

《我们太太的客厅》中的林徽因1933年9月23日,由杨振声、沈从文从清华研究院教授吴宓手中接编的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更名为文艺副刊出版第一期,此后每周三、周六各出一期。

同年9月27日至10月21日,冰心的短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逐期连载。

李健吾曾在回忆自己与林徽因的交往时写道:“我记起她亲口讲起的一个得意的趣事。

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时代应有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她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时叫人送给冰心吃用。

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

”李健吾所说的仇敌,指的不是男性之间争强斗狠、你死我活的同性仇杀,而是女性之间争风吃醋、娥眉善妒的同性相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对林徽因的评价是:“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仇敌。

”据韩石山《碧海蓝天林徽因》一文考证,小说中的“美”太太,对应的是出生于1904年并且比冰心年轻四岁的林徽因。

太太的女儿彬彬,对应的是出生于1929年、时年五岁的梁再冰。

“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的文学教授,对应的是1891年出生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

浅析徐志摩爱情观

浅析徐志摩爱情观

浅析徐志摩爱情观徐志摩是一个复杂的诗人,历来对其评价不一。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徐志摩的爱情观,欢迎大家阅读!徐重庆曾说“徐志摩是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因为他曾经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胡适在《追忆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要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而他自己也曾说:“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的确,徐志摩是一个一直追求其“单纯信仰”的人,他的“单纯信仰”就是由爱、美和自由组合起来的理想主义人生观,而爱情观作为其人生理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了理想主义的烙印,可以说徐志摩追求的爱情是一种神圣的、绝对的、永恒的、完全的、圆满的理想爱情。

从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婚恋以及其众多的爱情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爱情观具有以下特点:一、爱情是神圣至上的,对爱情的追求要不懈而执着。

众所周知,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煞费苦心,当他在伦敦第一次见到年仅16岁的林徽因时,就彻头彻尾的喜欢上了她,当时他感觉到眼前出现的就是美神,是仙女下凡,当然当时的林徽因也为这位多才的浪漫诗人倾心,因此后来,康桥边、叹息桥、芳草甸、伦敦的书屋……便处处留下了他们初恋的倩影,飞扬着浪漫的爱情,不幸的是后来林徽因提出只有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她才会和他结成伉俪,而此时的张幼仪也在伦敦,徐志摩便将她送往德国,不久张幼仪便产下二儿子彼得,如果是一般人,是绝不会在此时抛下张幼仪母子提出离婚的,即使他并不爱她,也要处于一种婚姻的责任和义务继续把这种关系维持下去,而徐志摩毕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他心中那完美圣洁的爱,不惜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毅然在这时候提出了离婚,无耐造化弄人,当他与张幼仪离婚之后,林徽因却受其父之意回国并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达成口头婚约,当徐志摩知道此事后痛苦万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苦苦追索的希望就这样被埋藏了:“希望,只如今……/ 如今只剩下遗骸;/ 可怜,我的心……/ 却教我如何埋掩?”――《希望的埋藏》后来,当徐志摩得知林徽因与梁思成并未正式订婚,仅是个口头婚约时,他死了的希望又开始重新开始冒烟,他想,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徽因若最终选择思成,我尊重她的选择,但她若是最后选择了我,我还是可以敞开怀还接受的,于是他便频繁的给林徽因打电话、写信、找她聊天、散步,还送给林徽因许多诗篇,也许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决心过与坚定,梁启超才不得不将思成和徽因送往国外求学,这就使得徐志摩的希望彻底破灭,他和林徽因《在那山道旁》做了最后的道别。

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的诗歌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

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

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

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

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

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

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

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

所谓“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

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由于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延庭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情感的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对他的理解。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走了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走了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走了(1) [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走了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 冰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1:《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徐志摩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他曾写过《告别剑桥》等名诗,与当时著名的两位才女林徽因、陆小曼有过一段难忘的爱情。

尽管以徐志摩为首的一批文人所带来的文学氛围,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革命党和文化左派的批判,但徐志摩对中国诗学和文学的贡献不容忽视。

这种忧郁的气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人们经常赞美的名篇还有很多,其中很多都离不开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感纠葛。

徐志摩林徽因曾在国外生活,有留学背景。

因为父亲在欧洲的安排,林徽因也有幸到欧洲旅游。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已经是他父亲的徐志摩。

徐志摩对封建婚姻有着很强的内在抵抗力。

他渴望自由的爱情和温柔的恋人。

林徽因的出现几乎满足了徐志摩所有的幻想。

于是徐志摩林徽因开始频繁往来书信,徐志摩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无限热爱和钦佩。

但这种超越世俗和伦理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

林徽因终于无法接受徐志摩有家的事实。

回国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认识了梁思成,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即使徐志摩事后与原配妻子离婚,林徽因的少女情怀也已成为过去。

在林徽因断然拒绝后,两人最终成为挚友和终身知己。

徐志摩笔下的林徽因的故事超越世俗,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婚嫁自由,成为后人自由恋爱的典范。

陆小曼出生于1903年,1965年去世,享年63岁。

吕小曼,江苏常州人,民国时期著名女画家,创作也很好。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浪漫主义诗人。

徐志摩情绪不太理想。

徐志摩听从父亲的命令,嫁给张友爱。

张友义看上去平庸。

徐志摩怎么会认为自己如此有才华接受命运的安排?当他遇到建筑师林徽因时,他疯狂地爱上了她。

他不顾妻子的辛苦而离开了。

但林徽因在离婚后选择了抛弃他。

两段爱情结束后,徐志摩气馁。

陆小曼的出现让他又活了起来。

卢小曼活泼可爱大方,这让徐志摩佩服,两人相识后慢慢相爱。

卢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周围人的目光让徐志摩的父亲对卢小曼更加不舒服。

他说,如果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所有开销都会被切断。

徐志摩和卢小曼不顾一切,最终结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谈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乘坐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遭雾失事,遇难身亡。

对这位一生追求浪漫生涯的天才诗人之死,文坛为之震惊和惋惜。

冰心的心情同这种震惊和惋惜,既相同又不尽相同。

同年同月的25日,她给梁实秋所写的一封信上,直露了对徐志摩的一些看法,呈现出不同价值观、审美观和婚恋观的抵牾,耐人寻味。

冰心认为徐志摩的某些行为,并不人道和光明,他在用自己的聪明糟蹋自己,令人心痛。

“志摩死了,利用聪明。

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

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蹋,看了使我心痛。


冰心这里所说的“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显然是指徐志摩同张幼仪离异、同陆小曼结合等,在冰心看来是颇为出格的行为。

冰心主张改良家庭,但并不放弃女性的母性特质;她提倡新贤妻良母主义,但坚持女人的独立性;她认为爱情是婚姻的惟一条件,但从不欣赏婚外恋。

冰心善于将人的个性发展,融熔在真实的社会境遇里;当性情与理智冲突时,她能获取超乎常人所难能抵达的制衡点。

徐志摩就不一样了。

与张幼仪离婚。

明明是他强加给张幼仪的,但他可以把这场“自由离婚”渲染得伟大之极,而对张幼仪的受辱、愤懑于不顾。

与陆小曼成婚后,徐志摩奔波于京沪两地,“北京的风光”,果然激活了他“久蛰的性灵”,他的心又“为林徽音所牵”了。

大诗人的心,难道就能如此这般地膨胀,以致活在虚幻的感情世界里而无法自控吗?他怎么能既在陆小曼面前说那么多的“痴话”,又能让“久蛰的性灵”激荡呢?难怪冰心要用“不人道不光明”的词语,来批评他这类只想自己、用情不专的行为了。

冰心还觉得徐志摩作品有一种走向“毁灭”的、“绝望和寂寥”的情调,这同他心理蕴藏有关。

徐志摩曾想到冰心那里去忏悔,但冰心未置可否。

“志摩的诗,魅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

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

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理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廖寂,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都太晚,他生前我对着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

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个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

我与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

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
文学界对徐志摩诗与散文的评价,从来没有一致过。

尽管他诗文常流露感伤颓唐之绪,但不少诗评家仍认为他在唱“美妙的歌”。

冰心呢,从散文集《自剖》中那些“绝望的呼声”,散文《飞》里有关飞机“嘣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的那段不祥“预言,”指出徐志摩作品趋向毁灭结局的情调,这不能不说是她女性敏锐直觉的反映。

这封信上,冰心还直接批评徐志摩对女人情感的态度,并呈现了她对女性的分析性立场。

“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

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徐志摩人生的最后岁月,把在北京兼任几个大学教授的所得,几乎全都寄回上海陆小曼,供她挥霍、
抽大烟。

徐志摩因陆小曼的病体才如此奉献,此情为当时文坛所同情;而陆小曼在上海同另一男人的厮混,此景又使文坛认为是女人误了徐志摩。

冰心却从更深层面,谈及徐志摩对女人蝴蝶式的浪漫用情。

一贯视女性为真善美象征的冰心,在此对女人持分析性立场,认为女人有好有坏、或好坏兼备,男人倘若如蜜蜂采蜜般吸吮女人优质,酿出的当然是甜蜜;但徐志摩却像蝴蝶般在女人之间飞来飞去,他怎么可能尝到好果子呢。

徐志摩在《关于女子——在苏州女子中学讲演稿》中,曾呈现了他的妇女观,颇具时代感和先进性。

但徐志摩那观念与行为的错位,却牺牲掉了他自己。

冰心的批评在此,尖锐而锋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