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教学文案
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
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但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他们重视理由,能够分析问题,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
记忆力迅速增强,对报刊感兴趣,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讨价还价,但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需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培养自信心,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以及适应中学研究和生活的压力。
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并能够接受别人的评价和批评。
但是,四年级学生还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1、一般心理特点1.1研究积极性增强四年级学生开始注重研究成绩,对于好成绩有一定的追求。
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家长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研究的快乐和成就感。
1.2团体意识逐渐形成四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体的一员,开始注重集体荣誉和集体利益。
他们会更加关心和帮助同学,愿意为集体做出贡献。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集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3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四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开始形成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1.4好奇心强烈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和发现。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研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有利的话就会说出来,不利的事情则会躲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主要工作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加强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进阶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
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设立多种咨询途径:心灵屋;“心语热线”,进行电话咨询辅导;红领巾广播;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
并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
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的能力;4.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4.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5. 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6. 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认识和讨论;(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你如何定义心理健康?”2. 学习:(1)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讨论并总结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因素;(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包括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社交等方面;(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影响,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6)强调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平静和乐观。
3. 实践:(1)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并实践所学的方法和技巧;(2)布置个人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写下感想和体会;(3)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剧表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4. 总结:(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3)评价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精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精选一、前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和应对能力。
4. 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加强学生与家庭、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实施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心理健康辅导:设立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4. 心理健康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如情绪管理训练、压力应对训练等,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5. 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展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四、实施方法1. 组织专业师资:学校应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和计划。
3. 定期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计划,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建立健康教育环境:倡导全员参与,学校各种管理机制要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动机,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与心理韧性:通过心理训练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积极心态与幸福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心理训练法:通过专业的心理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技巧和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四、教学资源教材与教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提供相应的教辅资料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测评工具: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学习机会。
五、评估与反馈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题目,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目标与任务设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加强人际交往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制定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师资培训与提升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积累教学经验。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成功案例。
四、心理辅导与咨询建立心理辅导与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五、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六、家校合作与联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鼓励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七、资源整合与利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如图书馆、体育设施等,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场所和设施支持。
挖掘社会资源,如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志愿者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规划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规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和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质量。
(三)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手段,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二、工作内容
1.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利用课堂、公告栏、微信等渠道,定期上播心理健康知识。
2. 组织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活动。
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大家讲解心理策略。
3. 实施心理测评和心理干预。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需求,进行心理状态测验,并给予个别指导。
4. 设置心理咨询窗口。
学生可就个人心理问题等咨询专业老师。
三、工作节点
1. 3 月开展“我了解自己”主题测评活动。
2. 5 月邀请讲师为高年级学生讲解"适应大学生活"。
3. 9 月对某些特殊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和服务。
4. 12 月总结全年工作,并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工作保障
1. 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指导。
2. 安排经费保障相关活动开展。
3. 收集学生意见,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完善。
4. 加强与各学院、老师的联系与配合,将工作深入开展。
以上就是一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规划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优秀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在教授学生一些个人情感管理技巧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要讨论什么才是一份优秀的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第一节:学习目标在教学计划中,目标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针对哪个年级的学生,每节课都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课程的目标应该围绕掌握核心概念、技能和行动计划展开,特别是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思考、情感和行为的作用和后果,并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习惯,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第二节:课程内容与数据课程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情感的基本概念、并认识到不同情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情感与言行之间的关系。
2.行为教育:让学生了解行为与个人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身体锻炼习惯等。
3.认知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认知模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而认识自己的弱点和优势。
第三节:教学用具和方法教授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面,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和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1.讲解式教学:通过改变语音、语调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获得。
2.互动式教学:采用多种让学生参与的方式,包括小组活动、小游戏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3.情境教学: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一系列任务,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4.案例教学:以育人者的经验和成长为内容,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感受到人生经验和智慧。
心理教案小学老师文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卡片、小奖品。
2. 学生:准备好自我介绍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音乐《快乐成长》,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快乐成长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快乐成长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二、认识自我1. 教师分发小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点。
2. 学生填写完毕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容。
3.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自我评价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关键是要勇于面对,不断改进。
”3. 教师发放小奖品,鼓励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学生。
四、欣赏自己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欣赏自己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欣赏自己就是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感到骄傲。
”五、合作与分享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在游戏中,你们觉得合作重要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合作可以让我们的团队更强大,学会合作与分享,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中小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应对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种种困扰,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深。
因此,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应运而生。
课程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第一部分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定义、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帮助身边的人。
2. 压力管理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学会积极调整压力、学会放松自己并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 处理情绪情绪管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情绪与学习、人际关系的关系。
4. 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包括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如何处理冲突和转移注意力等。
5. 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关键。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并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和规划。
此外,还需要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以及如何正确地管理时间。
课程形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 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教案(精选10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真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命的感受,体会到我们应该真爱生命,因为生命是顽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形象、具体的素材,使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共鸣。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无声录像)提问:(1)录像反映了哪一个季节?你从哪儿看出的?(2)这是一段很美的景色,很遗憾没有声音,你能不能为这段录像配一段解说词,表达出你对春的感受?(3)为什么你会对春天有如此的感受?在春天里,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无穷的希望,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
(板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由这些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板书)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情景一、有一个生了重病的人,万念俱灰,后来他发现只对窗口的一颗树,秋风不断吹落了树叶,他认为当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该完结了,可树上一直都有一片树叶,于是他鼓起活下去的勇气。
提问:(1)为什么,一个重病患者会因为一片树叶而鼓起生的勇气?(2)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如动物、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你曾经被哪一种生命体感动过吗?事例:在非洲草原的旱季来临时,即将干涸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鱼,为了求生,它努力挣扎希望到临近的水源中,对人而言这个距离虽然近在咫尺,但对小鱼而言却需费尽所有力气,并随时要经受蚂蚁的袭击。
小鱼最终跳到了清凉的河水里。
提问: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想?在我们周围存在的这些动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那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情景二:阅读书25页关于水母的材料。
提问:(1)主人公是真的爱水母吗?(2)仔细阅读水母生活的条件,分析水母死亡原因?说明了什么?生命是顽强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有时我们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可能对生命造成伤害。
2024年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多场景)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多场景)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3.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与同学、老师的良好关系。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2.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3.人际沟通的技巧与原则4.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步骤三、教学安排1.课前准备:收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课堂教学: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课后实践: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心理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阐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讨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第二课时: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导入:通过一个情景剧,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情绪的类型,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3)实践: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练习,如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等。
3.第三课时:人际沟通的技巧与原则(1)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人际沟通的技巧与原则,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练习,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4.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讲解: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步骤,如分析问题、制定方案、执行方案等。
(3)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制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压力。
因此,建立健全,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制的目标1.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2. 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制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预防,同时对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2. 全员参与,全程关注。
全体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3. 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关怀。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4.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制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能力。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保证每周至少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5.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6. 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7.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书在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
一份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我,还能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管理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下是一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书范本,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2. 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其能够识别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交技巧,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等。
2.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各种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情绪调节的策略。
3. 人际交往: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实践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4. 积极心态的培养: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互动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特定主题,如情绪管理的技巧,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4.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话题的兴趣。
2. 知识传授:系统讲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心理学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3. 技能训练: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4.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
5. 反思总结: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模板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模板教案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的关系;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4.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5. 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技巧;6. 培养积极的心态;7. 提升心理素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心理健康?1. 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的关系;3. 讨论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 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2. 探讨如何应对不利因素,维护心理健康。
第三课时: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1. 讲解运动、饮食、休息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给出维护心理健康的实用建议。
第四课时: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技巧1. 探讨挑战和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教授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课时:培养积极的心态1. 分析消极情绪和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危害;2. 教授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的方法。
第六课时:提升心理素质1. 讲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提出提升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手段:1. 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2. 观影: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视频;3. 游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发表观点;2. 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3. 测验: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见。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 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学习交流活动;3. 向学校提出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前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方案目标】1. 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2. 增强中小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3.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4. 让中小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5. 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方案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a.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症状及处理方法等。
b. 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2. 心理情绪管理训练a. 开展情绪识别训练,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b. 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调节,通过运动、音乐、绘画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
c. 教育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通过思考、寻求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超越自我。
3.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a.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培养自尊心和自豪感。
b.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c. 开展选修课程,如心理测试、生涯规划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才能。
4. 改善人际交往能力a.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 组织社交礼仪培训,教育学生掌握良好的交际技巧和沟通能力。
c. 开展冲突管理培训,教育学生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5.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a.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内容1.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正面的自我认知。
2.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情绪,如悲伤、焦虑、愤怒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增强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
3.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需要与老师、同学、家长等各种人群建立良好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理解、宽容和感染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4.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逆境,增强适应能力。
1.自我认知与个体差异。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思维、情感差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学习如何正确地面对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应对技巧,提高心理灵活性和情商。
3.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和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方法。
4.学习方法与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5.竞争与压力应对能力。
了解竞争的本质和必要性,学会正确对待竞争,合理化学习和生活压力,培养抗压能力与适应能力。
6.过程管理与目标设定。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的方法,树立目标意识和规划能力,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7.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了解心理问题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掌握适当的干预和支持技巧。
心理健康教育文案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文案内容1.探索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需求3.认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4.掌握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5.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6.学会处理自我负面情绪7.提升自尊和自信心8.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9.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10.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11.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规划12.认识和应对焦虑和抑郁13.了解心理疾病和寻求专业帮助14.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15.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16.拥抱多样性和包容心态17.倡导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平衡18.在学校和工作中关注心理健康19.重视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0.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1.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基石,要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
22.表达情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学会适当表达和处理情绪。
23.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注意与他人保持相互尊重和支持。
24.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每晚充足的睡眠对身心都十分重要。
25.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26.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如运动、写作、艺术创作等。
27.每天保留一些时间属于自己,进行放松和喜欢的活动,来调节心理压力。
28.接受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常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29.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困扰,不要独自承受心理负担。
30.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有目标和积极行动的人会更有动力和满足感。
31.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发展和运用个人优势会增强自信和心理韧性。
32.学会放松和冥想,有助于降低压力,提升专注力和身心健康。
33.保持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34.学会有效沟通,努力理解他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要。
35.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于行动。
36.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解决心理问题,小学和中学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详细展开论述,为小学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教学主题1. 面对心理压力学生正值成长发育阶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都是给予他们巨大压力的因素。
教师可以开展面对压力的主题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和减轻压力,培养积极应对困难的能力。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通过情绪管理的主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习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从而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冲突。
3. 自我认知和自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自信心,提高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4. 积极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合作、友善等,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活动安排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2.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开展团队合作类游戏,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例如,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演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材使用1. 心理健康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教材,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和概念讲解,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
一、小学阶段
(一)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
(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的能力。
2、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
3、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三)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
●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
1. 这是我们的校园 (适应校园、适应环境)
2. 我成为小学生了 (学生意识、角色意识)
3. 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 (适应群体、适应集体)
4. 课堂是知识的海洋 (适应课堂、适应学习)
5. 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激发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6. 管住自己养成习惯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7. 校园“红灯”与“绿灯” (纪律意识、行为意识)
8. 克服不安、孤独、恐惧 (防范心理困扰)
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意识和集体意识。
●教育内容(合群、乐学、自我认识)
1. 我爱我班 (集体意识、角色意识)
2. 歉让、友善朋友多 (交友体验、人际交往)
3.“三个和尚有水喝”(群体生活、合作精神)
4.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5. 谁的发现好又多 (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6. 告别“小粗心、小拖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7. 我是好学生我会做得更好 (自我认识、自我意识)
8. 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 (防范心理困扰)
三年级目标
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教育内容(善学、情感、学会关心)
1. 我爱学习我真聪明 (勤学习、动脑筋)
2. 巧解难题真快乐 (善于学习、挑战难题)
3. 情绪“气象台” (了解情绪、认识情感)
4. 选择快乐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
5. 当我烦恼的时候(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6. 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 (具有爱心、同情心)
7. 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学会助人)
8. 愉快的假日生活 (学会休闲)
四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己,充满自信;正确对待别人、诚实对待他人,有集体荣誉感。
●教育内容(自信、诚实、集体荣誉感)
1. 我能行我来“露一手” (了解自信、培养自信)
2. 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 (期望自我、表现自我)
3. 人人平等的说“不”没关系(具有自信、实现自我)
4. 谁说“我不行”大家显“绝招”(排除自卑、展示自我)
5. 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
6. 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
7. 别人进步我高兴班级成败我关心 (排除嫉妒、关心集体)
8. 集体荣誉高于一切 (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
●教育教育内容(角色、交往、审美、幽默)
1. 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 (兄姐意识、责任意识)
2. 我是男生我是女生(角色意识、角色辅导)
3. 男女生对对话(异性交往、交往辅导)
4. 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
5. 勇而有谋急中生智(自我保护意识)
6. 相貌与成功幽默与快乐(审美能力、幽默生活)
7. 勤奋与积累学习与状态(进入状态、升学准备)
8. 合理安排时间投入全部精力(合理安排学习)
六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毅力、学习方式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获取“一份辛劳、—份收获”的愉悦感;指导学生减少面临升学的压力,摆正态度,迎接考试。
●教育教育内容(进取、毅力、学习方式)
1. 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 (学习状态、自我认识)
2. 巧识记反思考主意多(学习方式、思维习惯)
3. 时间的妙用 (学习习惯、学习技巧)
4. 勤劳无价毅力无穷(学习毅力、不断进取)
5. 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 (松弛训练、消除焦虑)
6. 我的小学生涯,骄傲! (总结自我、)
7. 说一声:再见吧,母校! (师生情怀、母校情结)
8. 中学新生活,向往! (中小学衔接、心理准备)
二、初中阶段
(一)初中生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变化;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2)出现青春期的躁动,出现对异性的朦胧感,有自觉不自觉的向往异性的心理;学习上、个性上易于出现两极分化。
3)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出现自闭心理,爱好易于转移,易于烦躁;不爱交友,缺乏与父母沟通;认识上、行为上易于出现极端。
4)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社会适应能力弱之间的心理矛盾;有明显的“初中现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危险期。
(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初中各年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初一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内容(独立、情感、个性)
1. 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环境)
2. 注意力与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
3. 管理自己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
4. 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意识、自我价值)
5. 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情怀、开朗心态)
6. 做情感的主人(了解情感、调节情感)
7. 敞开我的心扉(克服自闭、排除自卑)
8. 消除犟脾气养成好性格(情感控制、培养性格)
初二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知识和生理、心理变化,正确对待性心理和两性交往,把握青春期的行为;培养学生富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进取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内容(青春期、性心理、两性交往、学习品质)
1. 接纳青春拥抱青春(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知识)
2. 青春期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度过青春期)
3. 友情与爱情(性心理、性教育)
4. 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交技巧、沟通能力)
5. 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
6. 与父母长辈沟通(亲子关系、个性修养)
7. 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格、学习品质)
8.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全面素质)
初三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
●教育内容(意识、评价、人格)
1. 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欣赏自我)
2. 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自我超越)
3. 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知识力量、人格魅力)
4. 自重、自爱、自尊、自立(独立人格、良好个性)
5.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际交往、个性品格)
6. 什么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完美人生)
7.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好本领、学好知识)
8. 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迎接挑战(面对升学、面对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