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4 学年至2015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
学号************
姓名韦奋
任课教师王志勇
交稿日期2015. 4. 2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标志。中国大陆2011年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标志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取得辉煌成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影响意义重视新型城镇化对策与建议
一、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稳步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城镇化的显著特点是:就全国而言,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城镇存在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的情况,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每年要“吸纳”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城镇,则是“输出”流动人口。总的就是让农民转变为居民,在生活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不在是农耕,而变为生产与制造。影响就是,中国耕地面积狭小,个人平均耕地更是如此,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致富缓慢,导致农业人口素质偏低,以及人口不断增多,个人平均耕地的大幅减少。加大城镇化进程,使多余农业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一是提供就业人口,二是缓解农村压力。再者可对农田进行集约化,现代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二﹑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城镇化水平,能够有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城镇化对经济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工业快速发展,推进城镇加快建设。城镇化增加城镇人口发展工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色金属、汽车、机械、铝业、制糖、食品、电力、钢铁、锰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提升。
(二)继续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中农村人口逐渐下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越来越少,从而越来越富,在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在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与农民的消费能力,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四) 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加强全民素质。在进城务工中,农民被迫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巧,开阔眼界,达到增强自身水平,做适宜市场经济与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
(五) 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城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三、如此重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被新一届领导集体列为未来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及最大潜在内需之源。从国际情况看,中国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而从国内发展的情况看,既是发展所需,也是形势所迫。
赵峥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外需和传统工业化“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内需不旺正在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挖掘内需潜力。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相应地扩大了消费需求规模。另一方面,城镇化带来城市人口、产业的聚集与发展,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而无论是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对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是形势所迫。赵峥分析,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以速度扩张、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时期,伴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同专家称,“新型城镇化”之所以热度不断升温,是因为抓住了中国发展的关键,既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发展的竞争优势,也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更能够为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四﹑合理城镇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加强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认识,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努力。
(二)抓紧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必须整合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理清各类规划间的关系,特别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
(三)把握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①强化中心城功能。
②以发展经济为先导,加快县城建设。③抓好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有产业带动潜力的建制镇建设。
(四)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镇。要把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我国来说,必须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培养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壮大一批农业深加工企业。建议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农村就业安排纳入长期规划,系统分析、统筹兼顾。
(五)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供应。必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为实施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条件。土地整理项目是为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推出的一项国家投资项目,作为国家和省商品粮生产基地,要用足用活这一国家投资补助政策。
(六)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个人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国大多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七)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农民利益,尽快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配套解决土地处置、农民户籍转性问题。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只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展,才能使进城农民彻底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放下包袱进城镇创业。
我国城镇化正向不断成熟的道路迈进,随着实践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提高并创造出新的辉煌,东方巨龙的再一次腾飞在酝酿中缓缓前行。
参考文献《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吴秀英、乔宝辉世纪桥 2012、12、10 《新型城镇化》张然百度文库
《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土地资源统筹配置—来自传统农区的经济》杜书云、高雅中国会议 2011、07、2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刘少华、夏悦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