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
心路历程 总结
心路历程总结摘要:一、引言二、心路历程的定义与意义三、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2.情感阶段3.行为阶段四、心路历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五、如何面对心路历程1.接受自己的情感2.寻求支持和帮助3.培养积极的心态六、总结正文:【引言】心路历程,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内心的思考、情感的变化以及行为的转变。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路历程的定义与意义】心路历程,从认知层面来说,是我们对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情感层面来说,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体验的感知,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感的过程;从行为层面来说,是我们根据认知和情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信念,并逐渐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我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2.情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感受到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
这些情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3.行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根据认知和情感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
【心路历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心路历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心路历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
同时,心路历程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挑战和困境,从而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
【如何面对心路历程】面对心路历程,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感,不要抗拒或逃避,只有真正面对情感,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成长。
其次,要寻求支持和帮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支持,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心理学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过程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
我们知道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而客观事物则是各种不同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对这些刺激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类就形成了心理活动。
我们还应该了解到心理现象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如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等,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本质上讲,这些心理现象都是以个体的愿望、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为中介的。
因此,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掌握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但这种复杂性主要是由人的多种心理活动组成的,并且主要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构成。
现代社会中,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又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具备了优良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个人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努力做到:因此我们在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
遇到不顺心的事,首先要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采取理智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理解别人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指责、发脾气,否则只能使矛盾扩大。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敢于坚持原则,及时改正错误,如果是别人的错,就应宽宏大量,主动给别人承认错误。
既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又能维护自己的自尊。
这样才是“智者”。
如果我们采取消极的态度,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就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丢掉。
更重要的是,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地位,就会助长某些坏习气,最终成为劣等公民。
所以说,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第46讲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 (1)
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四十六讲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玛欣德尊者2009.06.11讲于江西佛学院在我们上课之前,这里我要向大家道歉一下,昨天晚上我们在讲到二因心的时候,讲到当时雷迪西亚多认为大概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是三因结生。
后来我再去查了一下,发现数字上还是有点出入,因此在这里我向大家道歉一下。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我们付出精进的必要性,我在这里读出雷迪西亚多所写的一本《觉支手册》,关于四正勤的部分,他里面就讲到了不要认为现在是二因结生者或者即使是二因结生者,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修行。
在这本书里面的四正勤的一章里面这样讲到:“只有在尽其一生如佛陀所教导那般努力精进之后还不能证得禅那、圣道圣果,才能够说失败的原因是当今时期的本质,或者是二因者,或者过去世没有积累足够的巴拉密。
在这世间,有些人所付出的精进力远远不及佛陀所指定的程度,甚至没有尝试有效地培育身至念,以对治他们漫无目的四处飘荡之心,但是却推说不能证悟道果是因为当今是不可能开悟的时期。
也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没有足够使他们证悟道果的巴拉密,还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都是二因结生者。
他们如此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今是所引导者的时期,而他们未能证悟道果是因为缺乏了正勤——精进。
若具有专精(pahitatta)地适当注进正勤(注进精进),一千人之中有三百、四百或五百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
若一百人如此实行,他们之中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
在此“专精”是指决意尽其一生坚持努力精进,即使在努力的当下死去亦在所不辞。
索那长老(Soõa Thera)所付出的精进是在雨安居(vassa)的三个月期间持续不断地保持正念,在那期间只采用坐以及走两种姿势。
护眼尊者(Cakkhuppàla)的精进与他相等。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所谓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称心理活动。
它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这三者的统一。
一个心理过程是由多个心理状态组成的心理活动整体。
在研究心理过程的特点时,通常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过程四种基本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这些过程具有目的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例如,你能根据自己对火的感觉选择火柴,再将火柴盒分成两部分,按正确的顺序摆放,然后用火柴点燃报纸,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并说出你的判断和解释。
这里,你的思维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对火的颜色、光泽、形状、声音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其次,你还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动机、注意力、感觉、记忆等)有所评估,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主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态度体验,如高兴、喜悦、快乐等。
例如,小红因为看了一本笑话书,非常开心,她会尽情地大笑,这就是情绪的体验。
心理状态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根据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心理状态分为自我状态和非自我状态。
例如,人们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此时他的自我状态处于非自我状态,属于心理问题。
而如果此时能够学会自我鼓励,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那么此时的自我状态即为自我状态,这就不属于心理问题。
再如,心理状态是一种自动化了的反应,比如“愤怒”、“害怕”等等,但是当遇到相应的危险,或是环境变化等情况时,人们仍然会有情绪反应。
这样,上述这些心理状态便都属于自我状态。
此外,根据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心理状态分为稳定的和变化的。
例如,一个人经过努力已达到了目标,此时的心理状态称之为稳定的;而当某种刺激因素再次出现,以至于原来的平衡被打破,此时的心理状态就称之为变化的。
总之,一切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决定的、能够影响主体身心活动的客观事物,均可以作为心理状态的客体。
心路图
表12:眼门心路过程示意图所缘依处 心相续流图示说明:1、色法:颜色所缘心所依处(心脏):54色以眼净色为主的眼睛54色2、心相续流(名法):有分心,离心路过程心,属果报心,名法数目依情况而定。
五门转向心,属唯作心,有11个名法。
眼识,属果报心,有8个名法。
领受心,属果报心,有11个名法。
推度心,属果报心,有11个名法,如果是悦俱推度则有12个。
确定心,属唯作心,有12个名法。
速行:如果是凡夫,其速行必定是善心或不善心,名法数目则依情况而定(见表)。
彼所缘,属果报心:名法数目依情况而定。
注:1、如果是耳门、鼻门、舌门、身门心路过程,则所缘、根识及根识依处根据情况而作改变,其余的名法与眼门心路过程名法相同。
如耳门心路过程:其所缘为声音,根识为耳识,根识依处是以耳净色为主的耳处54色。
2、确定心在意门心路过程里称为「意门转向心」。
3、只有所缘属于极大所缘,而且是欲界有情取欲界究竟法为目标时,彼所缘才会生起。
表16:欲界意门心路过程示意图所缘:一切所缘依处(色法):心相续流(名法)图示说明:1、所缘:可以是色法、名法或概念;若是圣者,则也能取涅盘为所缘。
2、依处:皆为心所依处(心脏):54色。
3:有分心,离心路过程心,属果报心,名法数目依情况而定。
意门转向心,属唯作心,有12个名法。
速行:如果是凡夫,其速行必定是善心或不善心,名法数目则依情况而定(见下表)。
彼所缘,属果报心:名法数目依情况而定。
注:1、 欲界意门心路过程又称为「有限速行意门心路过程」。
2、意门转向心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称为「确定心」。
3、只有所缘属于清晰所缘,而且是欲界有情取欲界究竟法为目标时,彼所缘才会生起。
表22:欲界有情临死心路过程示意图有情(人):所缘:心相续流:图示说明:1、所缘: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心之所缘,为呈现于其前生临死心路过程的业、业相或趣相之一。
A先生临死心路过程的所缘,为业、业相或趣相中的一种。
它也是下一世(B先生)包括了结生心、有分心和死亡心的离心路过程心的所缘。
第34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第五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三十四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玛欣德尊者2009.05.27讲于江西佛学院下面请各位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昨天我们学习完了心的十四种作用,又讲了五种定律,以及为心路过程准备的与心路过程有关的六个六。
今天晚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心路过程的部分,在讲心路过程的部分之前,先讨论一下所缘的呈现方式。
所缘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六种:它们是极大所缘、大所缘、微细所缘、极微细所缘,这四种所缘的呈现方式是五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呈现方式;还有另外两种是清晰所缘、不清晰所缘,这两种所缘的呈现方式是意门心路过程的呈现方式。
我们先简单地说一说这些呈现方式。
因为有心,就必定会有心所对应的所缘。
例如:称为眼识的或眼门心路过程的,就有它所看的所缘,眼门心路过程所看的所缘是颜色。
极大所缘、大所缘、微细所缘、极微细所缘,这是相对于五门心路过程所看的颜色、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所尝的味道以及所触的触所缘。
这里讲到的大与微细,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这些对象对心的撞击力。
如果撞击力大,称为大所缘;如果撞击力小,称为小所缘。
即使是体积很大的或者很粗的颜色呈现在眼门,但如果眼净色很弱,例如:一个人的视力很弱或者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已经过了才呈现,又或者光线很暗,这时这种颜色就不能够给眼门心路过程留下很深的印象、很清楚的印象,这称为微细所缘或者极微细所缘。
反过来,如果是一个体积很小的所缘,例如:一个很小的东西,但它正好是在眼净色的高峰期撞击根门,或者一个人的视力很好,又或者光线很强,那么,哪怕是这个东西很细小,他都能够看清楚;或者又与一个人的注意力有关,例如:我们现在在很认真地修行,专注自己的业处,即使有时候外面有很大的风声雨声,我们都不会去留意它,是不是?虽然这些声音不断地撞击到我们的耳朵,但如果我们不去留意它,它对我们的耳根、对我们的意门的撞击也是很小的。
人的心路成长过程
人的心路成长过程对于心路成长这一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每个方面都承载着深刻的含义和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深入探讨并详细阐述每个方面。
一、自我探索和认知自我探索是通向心路成长的第一步。
这意味着审视并了解内在的动机、价值观以及个人特质。
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进行审视,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背后的根本动机。
这需要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行为,意识到它们与自身内在需求和价值观的关联。
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和内心的认知和感知。
通过自我探索,认知不断深化,理解自己的强项、短处、情绪和思维模式。
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差,比如自我肯定偏差或否定性思维,可以帮助纠正这些模式,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二、情绪管理和内心平静情绪管理是心路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意味着学会认识、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需要培养情绪智慧,即对情绪的感知、理解和合适的应对。
通过情绪管理,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
内心平静不仅仅是缓解负面情绪,还包括培养内在的宁静和平和感。
这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来实现。
保持内心平静有助于更清晰地思考问题,并以更理性和冷静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三、从经历中成长经历是心路成长中的重要教材。
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每次经历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反思经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行为。
失败和挫折也是成长的机会,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经历成长也意味着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需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将困难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勇敢地面对并超越它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这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沟通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接受和给予支持、理解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与他人建立互信和互相支持的关系,能够带来更多的共享和成长。
心理学各章节概念总结
心理学各章节概念总结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的感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 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差异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行为主义 1913-至今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佛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罗杰斯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 9.心理学研究的程序: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b 确定研究对象;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d 选择研究方法;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第二章脑与心理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脑:高级心理过程(注意感知学习记忆地位运动)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脑干: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称为“生命中枢” 脑间脑:包括丘脑(神经通路“中转站” )和下丘脑(各种情感和内脏活动调节中心)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有关中枢神经脊髓神经系统脊神经周围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植物型神经副交感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机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主要作用是 a 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 B 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由五部分组成(见上) 3.神经元的结构及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自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组成 4.突触的功能:传导神经信号;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韦化学方式来进行 5.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 6.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布洛卡区位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运动性言语中枢,可以理解言语,却影响表达;温尔尼克区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讲话流离却不能理解言语 7.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与协调: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只觉物体的空间,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 8.脑潜能开发的途径并能知道自己科学保护和利用大脑;大脑潜能的发展有无限空间,故人们应该通过一下途径挖掘大脑前例:a 敞开心灵的大门,大胆创新;b 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身心健康,美好情操,促进情感活动,对认知过程的激励作用)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是大脑不断获得有一的刺激;d 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c 开发大脑潜能(肢体运动,音乐,书法,绘画)保护利用大脑:a 锻炼与大脑(锻炼促进大脑发展;锻炼是大脑的积极休息方式;锻炼还是一种良好而有效的健脑方法)b 催眠与大脑(睡眠可能是创造思维的源泉;睡眠有助于人的记忆;睡眠对人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睡眠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c 营养与大脑d 烟酒与大脑e 疾病与大脑f 学习,记忆与大脑第三章行为动力 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书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优点:a 该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b 它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c 它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点:本层次论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斯洛强调低 a b 级需要想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c 马罗斯是一个人本注意者,许多概念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功能:动机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性活动并是个体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引导功能(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冲突的定义及主要种类;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按性质和内容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分为双驱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三种 5.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对个人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个体行为的质量学习动机还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加明显这一定律早在 1908 年就被耶基斯-多德森证实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7.强化动机理论: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他们把人类的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即通过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性的开创性的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关系表现如下: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性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管概率;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 50%的任务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而对避免失败的人来说会回避的可能性最大 9.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来年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使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即将原因归为环境;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为个人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表现在:a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人类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的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自觉不自觉的归为某种原因;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倾向预测他以后 b 的动机,这是归因理论的重要价值;c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学生学会归因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归因训练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归因意向,其实,重要的在于通过归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再次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归因 10.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指人对自觉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影响因素:a 个体成败的经验:(1)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应先个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2)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指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b 个体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1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见大纲 1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见大纲第四章认知过程1.注意的含义: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间对比,活动与变化);人的主观状态 3.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4.注意的特征:a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指对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配(同;b ;c 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对象);d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5.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6.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前者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后者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即 E=1/R(E 为前者,R 为后者) 7.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的含义及其关系:前者是刚刚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后者是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刺激的增加量△I 与原刺激量 I 之前存在关系,即 K=△I/I,K 是韦伯常数,此公式表述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8.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称为视觉后像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两种:前者与注意物相同或相近;后者与注意物相反或不同);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随刺激视觉的延续而发生变化);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影响的,感觉的相互作用分为同一感觉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9.知觉的含义及分类: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分为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和运动知觉(与时间,空间知觉密不可分,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分为真动知觉(人静止物体运动),似动知觉(电影画面)和运动幻觉(对两个运动物体的不同理解如月亮在云层中穿行)) 10.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1.错觉的含义:对客观事务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与幻觉不同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常见的错觉有图形,大小,方位,形重,运动,时间错觉 12.记忆的含义: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3.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4.记忆的种类: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种 15.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略)100 页 16.遗忘的规律: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是错误的重视和再认的现象其规律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7.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的,形象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抽象的材料遗忘的慢,同时熟练的动作技能遗忘的最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应对识记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容易遗忘 18.增进记忆的方法:复习时提高记忆的最有效方法,复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多感官参与等此外增进记忆的方法还有:直观形象法;图标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19.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20.思维的过程:a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征,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b 比;较(是在认识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根本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区别及其关系)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c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d 具体化(经通过抽象的概括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21.思维的类型:a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b 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规则,分为形式思维和非形式思维;c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22.概念的形成与掌握: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这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指个人掌握概念的全过程 23.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能否对问题进行事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有:a 迁移的作用,表现为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b 原型启发;c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d 情绪与动机第五章情绪 1.情绪的含义:情绪时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情绪的分类:根据情绪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原始的基本情绪;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与别人相关的情绪;与欣赏有关的情绪;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心境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情调(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如“愤怒的波涛” “厌恶的气味” “凄凉的夜晚”等),激情(持续时间短,如盛怒,狂喜等)心境(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人逢喜事精神爽”、(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如地震时的紧张)、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3.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时在感知过程中产生,并通过感知过程逐渐得以体现感觉时有法情绪的首要条件个体通过感觉刺激,进行认知体验,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 B 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 C 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注意能唤醒情绪的产生,思维能影响反映的方式和速度 B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过程总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绪体验的参与,情绪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4.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既有先天关联性,又具有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从情绪表现及表情中显示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与身段表情情绪的行为表现又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收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某些比较复杂情绪的表现更是如此 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健康情绪的养成或保持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或生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 正确的人生追求 b 宽广的胸襟 c 理性的适应生活 d 寻找身边的欢乐 6.暴怒情绪的控制:暴怒是因为对客观事物不满产生的一种情绪反映其基本程序又三步:其一,自我意识自觉的暴怒其二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其三寻求制怒的方法 7.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因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布愉快的情绪反应其基本方法有四种:其一,积极进入放松状态,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于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换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其二,以新压旧,用新的忧虑压制旧的忧虑,可以采用向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 8.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映或唤起性反应其控制方法有四个方面:其一,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到放松;其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其三,感受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其四,语言放松训练,使紧张者从完全被动的指导状态转入完全主动的自我暗示状态,进而情绪得以放松 9.抑郁情绪的控制:抑郁产生于环境压力和潜在的心理倾向赛利格曼提出解释抑郁理论的专门术语“习得性无力感” (指人在被动的接受某种刺激后感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去应付的一种状态)其控制方法有:大哭一场;可以安排比较愉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等 10.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使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的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其控制的方法应从正确看待客观事情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个方面入手 11. EQ 的主要因素包含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1.智力的二因素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 1904 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C 因素)和特殊因素(S 因素)构成,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2.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 1938 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词语理解,词语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 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 1977 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唯独来考虑,这是对智力结构的一种动态的看法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 1983 年提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动智力(他后来又于 1999 年提出认知自然的智力) 5.三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三个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包含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6.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人口的分布情况:智商即 IQ(Intelligence Quotient)指心理商数 7.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时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8.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IQ=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斯坦福-比纳量表) 9.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 Z=(X-X)/s(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克服勒比率智商的不足,即不会再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年龄和实足年龄的不同步增长,而出现年来越大智商越低的现象 10.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根据贝利的研究,13 岁以前智力时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 25 岁时达到顶峰,26-35 岁保持高原水平,35 岁开始下降趋势 11.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a 波诺的方案 b 应用智力方案 c PIFS 方案 12.元认识: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的认识 13.创造离的内涵: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由社会价值的产品 14.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的质量,心理学用三个方面来衡量 a 流畅性:指再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b 变通性:也称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朝不同方向发散的能力 c 独特性:指不落俗套和不寻常的那种思维能力 15.创造力的特征:a 敏感性(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b 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c 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d 独创性(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e 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f 洞察性(能通过事物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变换)创造力的人格特征:a 由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b 有旺盛的求知欲 c 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 d 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e 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f 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 g 富有幽默感 h 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16.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a 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社会文化(联系中国国情,务实,守常,服从,对个性自由发展不太允许),家庭(家庭如果不民主,儿童思维表现出呆滞,刻板,创造力低下的状态),学校(民主) b 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培训,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a 智力激励法(严禁批评,推迟批判,自由北方,追求数量,。
论述心理过程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过程是指一个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活动的整个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感觉、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表现。
它主要包括接受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对信息做出反应等各种过程。
心理过程对人类的认知、学习、社交和适应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它既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也是人类行为和教育、管理、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第一、感知是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感知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各种刺激和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感知是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第一步,也是人们了解周围环境、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通过感知,人们可以接触到外界的各种信息,对周围环境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感知对于人的认知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感知能力的强弱,将对其认知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第二步。
注意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种刺激进行集中的心理活动。
注意是控制心理活动的关键。
人的注意力不是无限的,注意力是宝贵的资源。
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要选择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做到集中注意。
注意影响了个体在认知、学习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第三、知觉是心理过程的第三步。
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输入的具体刺激和信息做出的认识、了解和判断,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结果。
知觉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第一次加工。
知觉是人们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知觉的准确性和深度,决定了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了解。
第四、记忆是心理过程的第四步。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所学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保留和强化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所接触的信息和事件进行复述再现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再现。
记忆是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个体的认知、学习和适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忆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学习和适应能力。
第五、思维是心理过程的第五步。
思维是指个体在对感知、注意、知觉和记忆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五门心路过程示意图
33
悦俱邪见不相应有行心
21/22
舍俱智相应无行心
33
舍俱邪见相应无行心
19
舍俱智相应有行心
33
舍俱邪见相应有行心
21
舍俱智不相应无行心
32
舍俱邪见不相应无行心
18/19
舍俱智不相应有行心
32
舍俱邪见不相应有行心
20/21
瞋根心(2)
忧俱瞋恚相应无行心
18/19
忧俱瞋恚相应有行心
20/21
3、只有所缘属于清晰所缘,而且是欲界有情取欲界究竟法为目标时,彼所缘才会生起。
欲界善、不善速行名法表
欲界善心(8)
名法数目
不善根
欲界不善心(12)
名法数目
悦俱智相应无行心
34
贪根心(8)
悦俱邪见相应无行心
20
悦俱智相应有行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
悦俱邪见相应有行心
22
悦俱智不相应无行心
33
悦俱邪见不相应无行心
19/20
确定心,属唯作心,有12个名法。
速行:如果是凡夫,其速行必定是善心或不善心,名法数目则依情况而定(见表)。
彼所缘,属果报心:名法数目依情况而定。
注:
1、如果是耳门、鼻门、舌门、身门心路过程,则所缘、根识及根识依处根据情况而作改变,其余的名法与眼门心路过程名法相同。如耳门心路过程:其所缘为声音,根识为耳识,根识依处是以耳净色为主的耳处54色。
痴根心(2)
舍俱疑相应心
16
舍俱掉举相应心
16
表
有情(人):
所缘:
心相续流:
图示说明:
1、所缘:
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心之所缘,为呈现于其前生临死心路过程的业、业相或趣相之一。
第35讲 有限心路过程(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
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五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三十五讲有限心路过程(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玛欣德尊者2009年5月28日讲于江西佛学院下面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三遍)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昨天晚上我们开始进入了学习心路过程的部分。
心路过程可以分为五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
意门心路过程又可以分为有限速行的心路过程和安止速行心路过程。
有限速行的心路过程其实就是欲界的心路过程,也就是欲界心所发生的过程称为有限速行心路过程。
因为欲界的心路过程其速行心最多只有七个,称为有限的。
而安止速行心路过程又可以分为禅那速行心路过程和出世间的心路过程。
禅那速行心路过程包括我们所说的证的色界禅那和无色界禅那,这种心所发生的心路过程称为禅那速行心路过程。
而一位圣者入果定的时候或者一位禅修者在证得圣道圣果的那一刻,所发生的心路过程称为道果的速行心路过程或者称为果定的心路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限速行的心路过程。
有限速行心路过程主要是在欲界发生的。
这一类心路过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巴利叫做pa¤cadvàrànubandhakàmanodvàravãthi,pa¤cadvàra是五门,anubandhakà是紧紧跟着的,manodvàra是意门,vãthi是路,是心路。
由于这类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是紧紧跟在五门心路过程之后发生的,所以称为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或者说是随五门而生起的心路过程。
还有另外一类是独立的心路过程或者称为纯粹的心路过程(visu§siddhà manodvàravãthi)。
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连系
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连系某善友:关于无色界有情,我只能这样来理解了:物质和物质可以相互作用,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作用,同理,精神和精神可以相互作用。
如果精神和精神可以作用的话,那么无色界的两个有情众生,虽然都没有眼睛和耳朵,但可以直接靠精神或心,来知道彼此的存在。
淡然:事实上,真理就是:物质和物质可以相互作用,精神和精神可以相互作用,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作用。
精神或心,可以和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
物质,也可以和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
这在佛法里被称为二十四缘,它来自于佛陀在《论藏.发趣论》里的教导。
发趣论详尽解释了阿毗达摩藏的《法聚论》里,所列举的名与色之间种种相互连系的方式。
在此的名(名法),即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种名蕴,它们是指精神现象或心理现象。
色(色法),即是五蕴中的色蕴,它们是指物质现象或物理现象。
若要正确地理解阿毗达摩藏里的发趣法,至少必须明白每一缘所涉及到的三法:一、缘法——这是作为其他法之缘的法;此缘法通过产生、支助或维持其他法,而成为其缘。
二、缘生法——这是受到缘法缘助之法;它在受到缘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续存在。
三、缘力——这是缘法作为缘生法之缘的特有方式。
阿耨楼陀尊者于其《阿毗达摩概要》一书中,在解释构成各种不同法之间的缘(关系)时,没有照着原有的次序,逐一地解释每一个缘法;而是把缘法及缘生法,归纳为名法、色法及名色法三组,然后再把这三组配成六对,以解释关于每一对之间的缘。
以下,是名法、色法之间种种互相连系的方式:名法,以六种方式作为名法的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现在心与心所的无间缘、相续缘、无有缘及离去缘。
前生速行心,是后生速行心的重复缘。
俱生(一同生起)的心与心所,互相作为相应缘。
名法,以五种方式作为名色法的缘——因、禅那与道分,是俱生名色法的因缘等。
俱生的思心所,是俱生名色法的业缘;异刹那的思心所,是业生名色法的业缘。
诸果报名蕴,互相作为果报缘,以及作为俱生色法的果报缘。
心路感悟之旅与心路
心路感悟之旅与心路旅程心路感悟之旅与心路旅程旅行,是一种让人心灵得到宽慰同时又能寻找自我的方式。
每一次旅程,都像是一次心路感悟之旅,让人体验到生活的多样性和无尽的可能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心路感悟之旅与心路旅程中所得到的教训与启示。
1. 发现自我的旅程每个人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心路旅程,去探索、发现和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激情。
这种旅程,有时会带给我们错觉和挫折,但却是一段能真实认识自己的过程。
只有通过深入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那个人。
2. 感受他人的心路旅程除了探索自己的内心,我们也应该尝试去感受他人的心路旅程。
当我们用心理解他人,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新认知。
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我们能体验到世界的多样性,并学会宽容和尊重。
3. 心灵的修复与成长心路感悟之旅和心路旅程,并不仅仅是追求表面上的欢乐和享受。
它们也是一种心灵的修复和成长的方式。
在旅程中,我们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疲惫,但正是这些困难与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们学会了面对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成长。
4. 心与自然的连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力量与美丽。
在心路感悟之旅和心路旅程中,大自然成为我们的老师和导师。
无论是山川湖海,还是阳光雨露,都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和觉醒。
通过与自然的连接,我们不仅能获得力量和启示,也能更好地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5. 斩断束缚的旅程心路感悟之旅与心路旅程,也是一种斩断束缚、解脱自我的方式。
当我们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经历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束缚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对自我的评判都是多余的。
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并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幸福之路。
6. 见证生命的奇迹每一个旅行都是一个奇迹的见证。
在心路感悟之旅和心路旅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听到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
按照心理活动的实质,可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大部分。
从结构上看,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的发展受一系列有机制的支配,但其中一些主要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这些有机制涉及内驱力的冲突、注意、兴趣、动机、需要、认知和人格等。
就内驱力而言,内驱力冲突是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内驱力的特性又影响动机的强度与类型;动机的形式受注意所加工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作业的难易、学习或活动的兴趣等条件的影响;动机的强度与稳定性又取决于动机的需要和认知方式,以及动机是否与目的或未来的行动直接联系起来。
心理过程是由个别差异和共同差异两种因素所组成的。
两者在时空上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影响。
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也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们都会有一个形成、发展和衰退的变化过程。
而且人的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一切人来说,该心理活动都具有共同性。
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是构成个体差异的原因。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水平、速度和表现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
这里必须指出: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是绝对的,心理活动的共同差异则是相对的。
个别差异和共同差异这两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人的个别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基本矛盾。
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消除,只能是相对地减弱,而在一定条件下,又会转化为个别差异,使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超出人的一般范围。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心理过程与其他过程也不例外。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它包括心理过程,其他过程的发展也离不开心理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心理过程是其他心理过程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在心理过程的实践中,如果发生错误或偏差,其他心理过程也就无法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发生心理障碍。
所以,必须注意排除心理过程中的一切消极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推动心理的正常发展。
眼门心路过程颜色所缘EFARgVRgPRc
十四不善心所
• 四通一切不善心心所 –痴 (moha) –无惭 (ahirika) –无愧 (anottappa) –掉举 (uddhacca)
• 十杂不善心所 –贪 (lobha) –邪见 (di hi) –慢 (m na) –瞋 (dosa) –嫉 (iss ) –悭 (macchariya) –恶作 (kukkucca) –昏沉 (th na) –睡眠 (middha) –疑 (vicikicch )
• 特相 = 不害怕身、语的恶行。 • 作用 = 不害怕作恶。 • 现起 = 不避退恶行。 • 近因 = 不尊重他人。
掉举 (uddhacca)
• 特相 = 心的不平静或不安,犹如风吹而 起水波。
• 作用 = 不稳定,犹如风吹旗幡般飘扬。
精进之事。 • 有了正确的开端,精进被视为是获得一切
成就的根本。
喜 (p ti)
• 特相 = 心对所缘的喜欢、兴趣或满意。 • 作用 = 充满喜悦或身心喜悦。 • 现起 = 雀跃,犹如身体轻盈而升到空中。
欲 (chanda)
• 特相 = 决定行动(好或坏、善或 不善的行为)。
• 作用 = 寻找所缘。
想 (sa
)
• 特相 = 认知所缘的品质。
• 作用 = 对所缘作标记或印记,以便再次 认知时知道“这是一样的”;或者认出 以前已认知过的所缘。
• 现起 = 以已经领会过的特征方式来理解 所缘,犹如盲人摸象。
思 (cetan )
• 特相 = 意愿。 • 作用 = 累积业。 • 现起 = 配合、组织或敦促俱生名法对所缘作业。
痴 (moha)
• 特相 = 愚昧。 • 作用 = 遮蔽所缘的真实性。 • 现起 = 缺乏正见。 • 近因 = 不如理作意。 • 它是一切不善的根本。
心路过程示意图
说明,本文档截取自《摄阿毗达摩义论-表解》〖明法比丘编〗。
感谢明法比丘卓绝的工作。
《摄阿毗达摩义论-表解》完整资料可以在这个网页下载/index7-abhidhamma.html最完整的五门心路过程 ( Pa b cadv a rav i thi )( 五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一个或多个「有分心」,再接着→意门心路过程 )意门心路过程 ( Manodv a rav i thi )【说明】 一个‘ ○ ’表示一心识剎那。
《相应部注》(Spk(S.12.61.))说一弹指有数十亿个心识剎那。
【过去有分心】( At ﹐At i tabhava v ga):当色法生起,撞击净色时,有分心仍在继续生灭。
色法撞击净色时,第一个生起的有分心称之为「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Bc ﹐Bhava v ga calana ):过去有分之后,第二个有分心生起,称之为「有分波动」。
【有分断】( Bu ﹐Bhava v ga-upaccheda):有分波动之后,第三个有分心生起,中断有分流的有分心,则称为「有分断」,它是「路心」生起前的最后一个有分心。
以上三个「有分心」都是取前世临死心路过程的目标,因此不能识知今生的所缘。
【五门转向】( Pc ﹐Pa b ca vi bban a):五门心路过程里的第一个路心生起,转向「现在」五所缘之一。
【五识】( V ﹐Pa b ca vi bban a):直接经验所缘,对所缘取相,执行看或听或嗅或尝或触等五种作用之一。
【领受】( Sp ﹐Sampa t icchana):接受刚刚五识之一所察觉过的所缘。
【推度】( St ﹐Sant i ra n a):审察刚刚所接受的所缘。
【确定】( Vo ﹐V o tt hapana):确定刚刚所审察的所缘。
这是由意门转向心的确定作用。
【速行】( J ﹐Javana):对刚刚所确认的所缘开始起反应或造善恶业,一般速行生起六次或七次,心迟钝与死亡时五次。
心理学认识内心世界与人际关系
心理学认识内心世界与人际关系导言:首先,我想说一下对于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以及思维过程的科学。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提升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本节课将围绕心理学认识内心世界与人际关系展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主体部分:一、内心世界的意义与构成(500字):1. 内心世界的定义与重要性:内心世界是指个体自我意识、情感、意愿、价值观以及思维等心理活动的总和。
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个体发展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2. 内心世界的构成要素:a)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身存在和特性的认知。
b) 情感: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客观反应。
c) 意愿:个体对于目标和行动方向的选择。
d) 价值观: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的准则。
e) 思维: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推理过程。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500字):1. 自我意识的影响: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2.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
3. 意愿和价值观的冲突:不同的意愿和价值观可能造成人际冲突和隔阂。
4. 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5.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个体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三、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500字):1. 自我认知:通过心理测试和评估工具,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2. 情绪管理:学会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表达的准确性和适度性。
3. 积极沟通技巧:了解积极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质量。
4. 解决冲突能力: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和谐相处。
5. 建立信任与支持:通过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建立互信关系,提供积极的支持。
6. 社交技巧的培养:学习社交技巧,提升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三十六讲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玛欣德尊者2009.05.29讲于江西佛学院下面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各位法师、居士、大德们,晚上好!我们昨天讲了心路过程当中的意门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分为欲界的有限速行心路过程和安止速行心路过程。
昨晚学习了欲界的有限速行,欲界的有限速行可以分为:随起的心路过程和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
现在我们再来讲讲在这些心路过程当中,所缘和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阿毗达摩”是讨论这个世间的,世间是我们必须得要了解、要观照、最终要超越的,而能够体验世间的是心,能够解脱、超越世间的也是心。
因此在“阿毗达摩”里面研究心、探讨心占了很大的比例。
讲到心必须讲到心所认知的目标,心所认知、所对应的目标,我们称为所缘àrammaõa。
如果把“阿毗达摩”讲心的部分简化,其实只是一种关系,即心和所缘的关系。
现在我们接着来讲讲所缘的本质和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所缘可以分为三组:第一:不可爱的所缘aniññhaàrammaõa;第二:可爱的所缘iññhaàrammaõa和极可爱的所缘ati-iññhaàrammaõa。
(或者又可以把可爱的所缘分为两种:一种是中等可爱的,一种是极可爱的。
)再加上不可爱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所缘归纳为两类即:可爱的对象和不可爱的对象;可爱的对象又可以分为普通可爱的和很可爱的。
根据“阿毗达摩”所缘的本质差别在于这些对象(这些所缘)的本性,它并不会因为体验者的性格或者信仰,或者偏好而有所改变。
在《分别论注》(也叫《迷惑冰消》)里面解释,当我们把可爱的所缘当成是不可爱的,把不可爱的所缘当成是可爱的,这是因为他们的颠倒想Sa¤¤a vipallàsa,但无论如何,所缘是依靠它本身的性质而属于可爱或者不可爱,它跟体验者的偏好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判断一个所缘到底是可爱或者不可爱,可以用中等有情(中等的人)来作为判断,这里讲到的中等的人,就比如:一些会计师、一些政府的公务员、地主、商人等,就是普通的一般人都这样认为的。
人们会遇到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或者不可爱的所缘,是由于自己过去的业所决定的。
所遇到的目标,提供过去业成熟的因缘,因此生起了果报心。
当不善业成熟的时候,人们体验到不可爱的所缘,生起识知这种所缘的是不善果报心;当善业成熟的时候,人们体验到可爱或者极可爱的所缘,生起识知这种所缘的心是善果报心。
果报心自动地跟所识知的所缘的本质相应,完全没有刻意的造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我们的脸是怎么样,在镜子中反映出来的就是怎么样。
果报心由所缘的性质决定,但是速行心却是可以改变的。
也就是说在心路过程里面,特别是五门心路过程里面,体验到的所缘和心路过程里面生起的果报心是一致的。
如何一致的呢?我们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所缘和在心路过程中的果报心之间的关系。
当遭遇到不可爱的所缘的时候,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具尸体或者一副很恐怖的骨头,这个时候能够看的是眼识,眼识是属于什么心?是果报心;当眼识灭去之后紧接着的领受、推度也是属于什么心?果报心;然后彼所缘也是果报心,因为看到的这种所缘是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这些果报心都是不善果报心。
例如:现在这个是有分,这时一具尸体的影像就撞击了这个人的眼门,然后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是什么心?还记得吗?是唯作心;然后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就生起了一个眼识,眼识是果报心;眼识灭去之后生起了领受和推度,这两种心也是果报心;当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一个确定心。
这三个心就是根识、领受和推度是不善果报心。
那之后,就紧跟着生起一个确定心,确定心是什么心?是唯作心,它不是属于果报心;当确定心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了七个速行心;当速行灭去之后,如果这个所缘是极大所缘的话,将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彼所缘也是什么心?也是果报心。
由于看到的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还是属于不善果报心;当彼所缘灭去之后,就又落入有分流。
因此这一个心路过程是五门心路过程的发生规律。
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这是取极大所缘,也就是当这一个人看这一具尸体的时候,看得很清楚,这个尸体很清楚地呈现在这个人的眼门心路过程里面。
在这个心路过程里面,眼识、领受心、推度心和彼所缘心,在这一个心路过程里面都是果报心。
由于看到的是不可爱的所缘,所以这些果报心都是属于不善果报心。
这些不善果报心,三个是属于十八种无因心当中的不善果报心,而这个彼所缘是属于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所以是这样的关系。
如果遇到的是可爱或者极可爱的所缘,根识、领受、推度和彼所缘都是善果报心。
我们取一个人看到一座很漂亮的佛塔为例子。
当这佛塔的影像撞击到眼门和有分的时候,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结束了有分流,使心转向于所看到的影像,这个是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眼识“看”这一个景象;眼识灭去之后生起一个领受心;领受心灭去之后就生起推度心;那这三个心是属于什么心?也是果报心。
由于看到的是极可爱或者可爱的所缘,所以它是属于善果报心。
当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了确定心,确定心是唯作心;当确定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七个速行,七个速行依次地生灭;当速行心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的是两个彼所缘,彼所缘是属于什么心?还是果报心。
它们是善果报心;当彼所缘灭去之后,又落入了有分流。
这一个五门心路过程里面,凡是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所有果报心都跟所看到的影像是一样的,都是同样的性质。
如果看到的是很好的,就是一般的人都认为是漂亮的、是好的,那果报心是属于善果报心,对于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眼识或者根识(其他的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领受和推度是属于善的果报,这是属于十八种无因心中的善果报心。
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的彼所缘,它有可能是什么心?它有可能是十种善果报心。
为什么说是十种呢?推度心有几种?推度心(善的果报推度心)有两种:一种是舍受;一种是悦受。
如果是遇到的是可爱所缘,他的推度心是属于舍受;如果是极可爱的话是悦受。
同时也可能是八种欲界的大果报心:悦俱智相应,悦俱智不相应,舍俱智相应,舍俱智不相应,它们各有无行和有行,这些心有可能会生起在彼所缘当中。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在心路过程里面,这些果报心和所缘有关。
我们必须要知道,果报心是由对象的本质决定的,但是速行心却不一定,速行心可以依照体验者的性格或者内心的倾向而变异。
速行心的性质决定在什么?决定在哪一个心?决定在作意。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看一下作意和速行的关系。
在五门心路过程中,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àra,紧接着的速行必定是不善心,这是有分流。
当一个人看到了一个对象,或者一个对象撞击到一个人的根门和有分的时候,生起了一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了一个根识;然后领受;推度。
这里讲到的领受、推度和所缘有关。
无论所缘是可爱的、不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假如确定心里面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的话,那么紧接着生灭的七个速行必定是不善心,之后生起的彼所缘是果报心,就跟速行心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意门心路过程当中,它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意门心路过程有没有确定心呢?没有。
但是意门心路过程是由一个意门转向心,再加上七个速行,彼所缘或者有,或者没有生起。
如果在意门转向心里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紧接着的速行也必定是不善心。
这一个意门心路过程。
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有没有领受、推度、确定这些心呢?也没有。
它一生起就是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在五门心路过程里面也叫什么心?也叫确定心。
这里的意门转向心里面的作意是不如理作意的话,紧跟着生灭的七个速行心也必定是不善心。
等速行灭去后,彼所缘或者生起或者不生起。
由于不如理作意,以下的速行心可以生起,哪些心呢?八种贪根心会生起,两种嗔根心会生起,两种痴根心会生起。
八种再加上两种、再加上两种等于多少?十二种。
这十二种都是什么心?都是属于不善心。
所有的不善心加起来只是十二个,这十二个不善心都是因为什么而生起的?因为不如理作意。
可不可以说是因为所缘呢?可不可以赖所缘呢?是因为所缘促使你生起不善心,还是因为不如理作意促使你生起不善心呢?不如理作意!对!生起善心或者不善心,主要还是和一个人的作意有关,而不是和所缘有关。
我们再来看一看,善心到底是怎么样生起的?在五门心路过程当中,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跟着生起的速行,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必定是善心。
当一个五门转向心生起之后,就已经标志着有分流中断了;当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生起的眼识;领受;推度;推度心灭去之后生起个确定,确定心里面有一种心所称为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好像方向盘一样或者好像一辆车的司机一样,如果司机把方向盘摆向正确的地方,那么紧接着整车人都走向正确的地方,如果摆向不正确的方向、走错误的路,那么整车人或者紧接着的路都是错误的。
在这里面,如果确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接着生起的速行心必定是善心。
当速行灭去之后,有可能有两个彼所缘生起,也有可能没有生起。
如果是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若意门转向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紧跟着生灭的速行心也必定是善心,这是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的,也就是说除了阿拉汉圣者,在欲界的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它的运作必然是这样的。
当有分流被意门转向心中断之后,意门转向心就把心投向于所缘,这种所缘可以是一切所缘(一切的目标都可以)。
意门转向心里面有个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如果是向正确的方向思维的话,我们称为如理作意,当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的话,紧跟着生起的七个速行心也必定是善心。
当速行心灭去之后,会有两个彼所缘生灭,然后又落入了有分流。
对于凡夫和有学圣者来说,由于如理作意,以下的速行可以生起,哪些速行呢?悦俱智相应无行心、悦俱智相应有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心、舍俱智相应无行心、舍俱智相应有行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心、舍俱智不相应有行心,这八种心都是属于善心,而且是欲界的善心。
因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欲界的速行心,所以这些心能够生起。
一个人生起善心和所缘有没有关系?没有!没有必然的关系。
它反而和什么有关系?和作意有关系。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例如佛陀是什么所缘?是极可爱所缘。
为什么佛陀是极可爱所缘呢?因为虽然说佛陀的色身也会老、也会死掉、也会腐朽掉,但是毕竟佛陀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具足八十种随形好。
所以佛陀的色身、佛陀的身相庄严是一切其他的人都很难比的。
除非是有一种人跟佛陀的相貌很相像,那是什么人?转轮圣王。
为什么佛陀有这些相呢?因为是由过去无量劫以来所积累的种种善业、善行巴拉密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