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基本法》的诞生过程:从第一稿到第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基本法》的诞生过程:从第一稿到第九稿
从1995年萌芽,到1996年正式定位为“管理大纲纲”,于1998年3月审议通过,《华为基本法》经过九稿修改完善,最后任正非却说“基本法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可以锁在抽屉里了作者: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董事长,《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第一稿:华为的企业价值体系框架
开始做华为的咨询时,正是其面临从机会导向转型为战略导向的关键期,我们做的最成功的是帮助其选择。战略就是一种选择。另外是以顶层设计和价值牵引帮助其建立制度,华为当时的问题不是缺制度,而是制度太多、太杂,需要简化、整合。
华为当时最缺的是一套能引领整个企业的价值体系,《华为基本法》的锥形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大纲、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起草初期,我们没有任何参照,包政老者师提出回归到德鲁克事业理论的三个命题
第一,企业要有前途定位,包含使命、愿景与目标,及实现愿景的事业
基本法首先要回答企业的前途何在,我们要去向何处,这么多人一起要从事一项什么样的事业
第二,效率问题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个组织只有始终充满效率,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德鲁克研究的效率可题叫点效率,时间动作,在一个点上下功夫;后来福特提出了线效率,即流水作业中上下工序的节拍效率;现在流行的是系统效率、決策效率、整体效率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決策,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其次是组织,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不好,那肯定没有效率;
第三是内部产业链的形成,企业壮大以后,容易产销脱节,内部运营体系、前台后台脱节,影响效率内部价值链的运营与协同
最后,是制度与流程。
第三,华为是一个知识型企业,除了效率,还要关注企业活力。
企业活力来自于员工的成就感。人力资源管理要让员工产生成就感,要回答人在组织中是什么地位,用人理念是什么,如何优先发展人力资本,如何让人有价值、有乐趣地工作。
这就是基本法的第一稿,是包老师写出来的,三个命题涉及企业的前途、运营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命题在当今不足为奇,但在90年代是领先的,任正非看到后认为这正是他当时思考的问题。但也有人质疑,认为没有体现华为特点,需要改。接手修改的是黄卫伟老师。
更接地气的第二稿
90年代,美国企业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三个命题
第一,企业过去成功靠什么
第二,过去成功的要素哪些能够持续帮助企业成功,哪些成为了障碍
第三,面向未来,企业成功靠什么。
这三个命题更接地气,紧贴企业成长发展史,对第一稿进行了修正与辅助。
华为基本法回应了这三个命题
首先,对华为过去成功的经验系统总结、提炼、深化,企业文化是基于以往经验的继承;
第二,基本法不仅要继承,更需要创新,跨越成功的陷阱,更需要自我飛批判。所以基本法不是只靠几个教授来写,而是要实现企业家和高管的自我超越、自我批判;
第三,基本法要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系统思考,是面向未来的成功之道,发展之道。基本法的三个命题貫穿着结构化思维。这一稿出来,普遍觉得与华为更为贴近。但又有质疑认为缺乏高度,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美国考家激发的第三稿又陷入了瓶颈,必须得海外取经了。任正非带我们到了美国考查,与IBM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作为制造企业,要想超越,有四点很重要
第一,保持技术领先,没有技术领先就没有产品领先。要做到这点,每年的研发投入不能低于10%。
第二,服务是一个企业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只懂得做产品,不懂把服务也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模式来做。
第三,建立客户导向性的营销和研发体系。不是官僚化、形式化,而是以客户为导向
第四,企业要在核心产品上聚焦,做到足够规模,这样才会有话语权、有规模优势.
这四点对华为的启示:首要的就是技术要领先,每年有10%的研发投入;第二,人力资本要领先;第三,要搞服务;第四,要做组织变革,建立面向客户的组织体系。
现在看来,这些要素奠定了华为当前地位的基础。
华为基本法第三稿的核心就是解决组织和人的矛盾,是达成共识、培育领导力。基本法不再是虚的,而要落实在研发、营销、组织、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策略上。
第九稿后,基本法可以锁到拙屉里了
第三稿交后,专家组就完成了使命。接下来的四到九稿,全是任正非与华为高管逐条商讨,专家组负责修改完成的。
第九稿出来后,任正非说:基本法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可以锁在抽屉里了,过程比结构重要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基本法的思路已经融入到所有高管的思想里了。
所以,基本法对华为的贡献
第一,帮助企业家完成了系统思考;
第二,帮助华为建构顶层设计,成功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
第三,解决了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问题,贤聚企业利益共同体。
其实,一个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从2005年对基本法的修订,到2010
年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观的提出,到2012年形成三大管理纲要,使"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落地,到2015年的全面推行。可以看到,华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并不只是依靠基本法,但基本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华为的价值观不只写在纸上更体现在组织能力与组织运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