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日常饮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日常饮食

姓名:张美玲学号:121502031021 班级:12级对外汉语3班

【摘要】中医药是一种调理性的药物,能够让身体由内而外地调理而达到阴阳平衡,在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得到治愈。中医的宗旨是对症下药,多方面联系辩证分析病因,做到全面而准确地确诊。中医药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它们的关系是药食同源,在日常饮食中,运用中医药的药用原理,达到预防和治愈疾病的效果。通过药膳来防治日常的常见疾病。中医药对四季中的饮食也有讲究,不同的季节,饮食也有所不同,这与中医的阴阳平衡息息相关,热盛伤阴,寒盛伤阳,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所以在饮食中需达到阴阳平衡,身体才不会得病。

引言

中医药学,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中医药和西医药最独特的优势是中医的“药食同源”。中医药来自于天然药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大量食物既可作食物,也可作药物,即为药食两用。然而,作为药食两用的食物也要用恰当的饮食方法,不可胡乱搭配,因为中医药有相生相克的性质,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季节、病因等特殊情况进行药膳调理。

一、中医药与常见疾病

中医病因学说中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世尊其为" 医圣"。其著作《金匮要略》中说"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张仲景的理论将病因概括为三大类,即外因、内因、其他原因。外因包括六淫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所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其他因素包括外伤和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外因--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

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1、中医治疗感冒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种,治疗方法也有很大不同。风寒冒主症: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痰稀,甚则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或汗出而恶风寒。其治法为辛温解表,疏散风寒。此时应该采用辛温解表药,通过发汗和驱寒来治疗寒症引起的感冒,例如麻黄、生姜水、桂枝、羌活等。风热感冒主症: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黄而粘稠。其治法为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此时可以用辛凉散热中医中成药,例如夏桑菊冲剂量、板兰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等。如果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或清热、解毒口服液,而且饮食宜清淡,可以和白萝卜汤、梨汤。

2、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疾病

脾胃虚寒人常有以下表现:食欲不振,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得温减轻,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四肢不温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因此,如果您有了以上表现,那么就应该对脾胃的保养格外注意了。中药调养暖胃。

选用温热性质的中药,如肉桂、花椒、高良姜、香附、附子等中药捣碎,放入棉布袋内,扎紧袋口,置于锅内,隔水蒸至70~80℃取出,置于患者胃脘部来回推烫。开始时药袋温度高,采用提起放下的方法烫疗,落下时用力轻、速度快。药袋温度降低至40℃左右时,延长药袋与患者皮肤接触时间,减少提起频率,并在推烫时稍加用力,以患者皮肤发红为度。在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伤皮肤时敷于患处,将备用的小棉兜罩在药袋外,缚于胃脘部。中药烫疗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可治疗脾胃虚寒。

另外,还可以试试胃脘部热敷,即平时用热水袋热敷胃脘部,或用热棉布等覆局部。

3、中医治疗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眠。

中医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调理脏腑,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为本病治疗原则,除了药物治疗外,应当注意

病人的精神因素,解除烦恼,消除顾虑,避免情绪紧张,睡前不用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每日应有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防治失眠的有效办法。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不注意精神、生活调摄,常难收效。可以采用中成药内治法。

1、肝郁化火型

主要表现为失眠,烦燥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当以疏肝泻热为治,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口服液、当归芦荟丸口服。

2、痰热内忧型

主要表现为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暖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当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为治,可选用鲜竹沥口服液、牛黄蛇胆川贝散冲饮;或选用蛇胆陈皮胶囊服。

3、饮食积滞型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当以消食导滞,和胃安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江中健胃消食片、山楂丸(片)口服。

4、阴虚火旺型

要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当以滋阴养血,清心安神为治,可选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金太子脑宁口服。

5、心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当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治。可选用归脾丸、安神补心片、复方阿胶浆口服。

6、心胆气虚型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当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治,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安神补脑液、复方枣仁胶囊、金太子脑宁口服液、灵芝胶囊口服。

二、中医药与四季饮食

中医认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