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 (4)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周国富)周国富教授PPT课件

实 物 社 会 福 利 个 人 非 市 场 货 物 和 服 务 转 移
合计
1632 228 162 66 1860
.
23
II.4.1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 最终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 国民净储蓄
合计
1399 1243
156 11 233 1643
资源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
户系列。
2.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以国民经济总体为对象,
旨在系统地描述一定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及在特定时点上的国民资产负债存量。
•
详细介绍见下一节。
.
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
1993年SNA对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和经 济总体三个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的经济主体采用了系统一致的核算结构。
2.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是在各机构部门的完整账户系列 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因而它不能反映各机构部门之间 的经济联系。
3.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为对象的账户 体系,因而相对于一般核算结构或者机构部门完整账户 系列,能够更清楚地显示本国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
18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示例
20ii11收入形成账户雇员报酬762生产税净额191产品税净额133其他生产税净额58营业盈余混合收入679国内生产净值163221ii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财产收入391国民净收入1661营业盈余混合收入679财产收入416雇员报酬766生产税净额19122ii2收入二次分配账户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2国民净收入1661社会缴款322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3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社会缴款322其他经常转移269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其他经常转移23923ii3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实物社会转移228实物社会福利162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66调整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实物社会转移228实物社会福利162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6624ii4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最终消费支出1399个人消费支出1243公共消费支出156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国民净储蓄233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25ii42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实际最终消费1399个人实际消费1243公共实际消费156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国民净储蓄233调整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26iii1资本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76固定资本消耗222存货变化28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10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净借出净借入38国民净储蓄233应收资本转移62应付资本转移65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23027iii2金融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金融资产净获得64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1通货和存款119股票以外的证券138贷款244股票和其他权益44保险专门准备金36其他应收账款61负债净发生603通货和存款132股票以外的证券123贷款217股票和其他权益43保险专门准备金36其他应付账款52净借出净借入3828iii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非金融资产10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24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9灾害损失11无偿没收分类和结构变化2金融资产负债2灾害损失未另分类的负债其他物量变化2分类和结构变化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1729iii32重估价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名义持有损益非金融资产280生产资产126非生产资产154金融资产8
合计
1632 228 162 66 1860
.
23
II.4.1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 最终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 国民净储蓄
合计
1399 1243
156 11 233 1643
资源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
户系列。
2.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以国民经济总体为对象,
旨在系统地描述一定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及在特定时点上的国民资产负债存量。
•
详细介绍见下一节。
.
16
第二节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
1993年SNA对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和经 济总体三个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的经济主体采用了系统一致的核算结构。
2.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是在各机构部门的完整账户系列 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因而它不能反映各机构部门之间 的经济联系。
3.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为对象的账户 体系,因而相对于一般核算结构或者机构部门完整账户 系列,能够更清楚地显示本国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
18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示例
20ii11收入形成账户雇员报酬762生产税净额191产品税净额133其他生产税净额58营业盈余混合收入679国内生产净值163221ii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财产收入391国民净收入1661营业盈余混合收入679财产收入416雇员报酬766生产税净额19122ii2收入二次分配账户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2国民净收入1661社会缴款322所得财产等经常税213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社会缴款322其他经常转移269实物社会转移以外的社会福利33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其他经常转移23923ii3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实物社会转移228实物社会福利162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66调整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实物社会转移228实物社会福利162个人非市场货物和服务转移6624ii4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最终消费支出1399个人消费支出1243公共消费支出156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国民净储蓄233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25ii42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实际最终消费1399个人实际消费1243公共实际消费156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国民净储蓄233调整后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632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1126iii1资本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76固定资本消耗222存货变化28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10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净借出净借入38国民净储蓄233应收资本转移62应付资本转移65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23027iii2金融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金融资产净获得64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1通货和存款119股票以外的证券138贷款244股票和其他权益44保险专门准备金36其他应收账款61负债净发生603通货和存款132股票以外的证券123贷款217股票和其他权益43保险专门准备金36其他应付账款52净借出净借入3828iii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非金融资产10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24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非生产资产的经济消失9灾害损失11无偿没收分类和结构变化2金融资产负债2灾害损失未另分类的负债其他物量变化2分类和结构变化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1729iii32重估价账户资产变化负债和净值变化名义持有损益非金融资产280生产资产126非生产资产154金融资产8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

2.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生产活动:(P53)
问题: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53-54)
注意:营利性生产∈市场生产,非营利性生产≠非市场 生产
24
两类非营利机构的区分:【自己看书,P54】 市场性非营利机构:以有经济意义(能够适当平衡供需)的 价格提供服务或出售产品;或通过企业、政府和居民的捐 赠来筹集部分资金,并适当运用资金获得财产收入,弥补 由于价格偏低而造成的收费不足。其盈利不能分配给资助 者,只能用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分类标志:产业形成时序、劳动对象特点,等等 分类结果: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表2-1 产业级次分类对照表(见P44) 各种分类的主要差别:采掘业(Ⅰ或Ⅱ),建筑业、流 通部门(Ⅱ或Ⅲ)等
9
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1985):
第Ⅰ产业:农业(含农、林、牧、渔业) 第Ⅱ产业: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和电气水业) 、建筑业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商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第Ⅲ产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房地产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政府、军警和社团等)
4
(二)两大生产领域的划分
1.“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分类结果:
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邮
电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各种服务行业
5
2.“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使用特点
分类结果:
货物(Goods):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农、工、
主要活动:生产主要产品,同时还可能伴生出一些副产品。 主要生产活动的特征是,其产品的增加值份额高于其他任 何一种生产活动。
高校电子课件:国民经济统计学

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 第四,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联系和协调。 • 第五,从动态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统计 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 6.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这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国民经济 现象,国民经济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范围 的
– (二)用特有的统计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现象 的数量方面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论, 一般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的意识形态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指标体系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指标体系
– (1)财政统计指标分体系 – (2)金融和货币统计指标分体系 – (3)价格统计分体系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指标体系
– (1)国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3)地区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4)投入产业统计指标分体系
– 所谓基本生产是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 产品生产各部门的总称。
– 所谓基础结构(或称“基础结构部门”)是指为 发展生产和保障全体居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提 供公共服务的各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总体。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 为什么要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 主要理由有三点: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统计 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 6.国际经济关系统计 •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这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国民经济 现象,国民经济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范围 的
– (二)用特有的统计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现象 的数量方面
–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论, 一般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的意识形态
•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指标体系 •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指标体系
– (1)财政统计指标分体系 – (2)金融和货币统计指标分体系 – (3)价格统计分体系
• 4.国民经济动态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5.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指标体系
– (1)国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3)地区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分体系 – (4)投入产业统计指标分体系
– 所谓基本生产是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 产品生产各部门的总称。
– 所谓基础结构(或称“基础结构部门”)是指为 发展生产和保障全体居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提 供公共服务的各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总体。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
– 为什么要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 主要理由有三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生产范围 综合性生产 限制性生产
核算方法 帐户(复式) 平衡表(单式)
§1.2 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
<补充>
•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适应计划经
济管理的需要,而实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于
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部门联
系平衡表(投入产出表);劳动力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
产平衡表;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居民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服务
总消费表。这7个平衡表组成了MPS的基本结构。
• 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1977年和1984年分别公布了MPS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
原则,从整体上规范了MPS体系。
•
MPS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为主线,
侧重反映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它由30个平衡
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平衡表是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
累的平衡表(物质平衡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
国民经济统计学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民
经济统计(核算)课程?
每当我们要学一门新的课程时,首先会想到以下几 个人们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即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这门课程与我的专业是什么关系?它对我以后的工作有 用吗?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完全是人之常情。
统计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民经济统计?应该说这是由国民 经济统计这门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国民经济统计知识 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指导作用等诸多因素决定的。1)从国民经济统 计在统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统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 习国民经济统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学 好国民经济统计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就国民经济统计的学科性 质而言,它属于统计学范畴。我们如果能够将学到的国民经济统计 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收集宏观经济信息帮助微观决策那将 是如虎添翼,无往而不胜。
国经统讲义04_新教材

该象限的所有n2 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
中间消耗)矩阵”:
X(xij)nn, xij0
13
第Ⅱ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
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可以细分为消费、投 资和净出口)。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
f (f1 ,f2 , ,fn ), fi 0
9
三、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 (一)投入产出表的种类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
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 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 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 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 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 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 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
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
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 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 析要求。。
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
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
有间接消耗,因而完全消耗通常不为零。
22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
系数
中间投入 消耗系数
直接 完全
公式
aij
xij xj
矩阵
A XXˆ 1
B (I A)1 I
固定 资产 折旧 最 系数 初 投 劳动 入 报酬 消 系数 耗 系 数 社会 纯收 入系
数
直接 完全 直接 完全 直接 完全
x*11 x*12 x*1n ∑x*1j f*1
中间消耗)矩阵”:
X(xij)nn, xij0
13
第Ⅱ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
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可以细分为消费、投 资和净出口)。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
f (f1 ,f2 , ,fn ), fi 0
9
三、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 (一)投入产出表的种类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
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 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 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 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 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 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 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
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
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 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 析要求。。
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
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
有间接消耗,因而完全消耗通常不为零。
22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
系数
中间投入 消耗系数
直接 完全
公式
aij
xij xj
矩阵
A XXˆ 1
B (I A)1 I
固定 资产 折旧 最 系数 初 投 劳动 入 报酬 消 系数 耗 系 数 社会 纯收 入系
数
直接 完全 直接 完全 直接 完全
x*11 x*12 x*1n ∑x*1j f*1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PPT课件

nn
nn
xij xij
i1 j 1
j 1 i1
从而有:
n
n
fi y j
i 1
j 1
即: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
25
第25页/共91页
•
但应注意: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
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
n
n
xkj xik , k 1,2,, n
j 1
• 特点: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相同、排序也相同的产品 部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
横行为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为消耗 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
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
该象限的所有n2 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
中间消耗)矩阵”:
X (xij )nn , xij 0 18 第18页/共91页
9
第9页/共91页
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
• (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P129)
从分析要求上说,投入产出法必须强调各生产部门在 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纯粹性和同质性。 • 因为,只有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同 质性的部门,才会具有较为显著且稳定的技术经济 特征,才能据以确定系数、建立模型,进行较为精 确的部门关联分析。
本章要目
• §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 §4.2 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 • §4.3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 • §4.4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
• 小 结:本 章 要 点
1
第1页/共91页
§4.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 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 • (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P127) 任何生产过程都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
《国民经济统计》PPT课件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
净出口额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价格问题
影响GDP的因素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的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及 使用核算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 投资和进出口等基本经济总量.
五
投入产出核算
大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 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核
算
资金流量核算
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 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
国际收支核算
核算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
什么是活动部门分类?
从生产的角度.按各基 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 性对常作单位的分类。
(1)非金融公司部门(2Biblioteka 金融公司部门SNA中的机构部门
(3)一般政府 (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住户
注:我国机构部门分类 : 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图
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
资产负债核算
核算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其主体部分 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基本表,八张补充表;
第二部分:经济循环账户。包括一套国民经 济账户体系。
基本框架如下图
社会再生 产 核算表
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经济循环 帐户
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四培训资料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 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
两个方面考察GNDI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所得、财产 等经常税净额(来自国外的应收额)+其他经 常转移净额(来处国外的应收额)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总储蓄
(五)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Net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NNDI)
第四节 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国民净收入, NNI (Net National Income)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GNDI
(Gros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NNDI
EDP
“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简 称EDP)
EDP=GDP-Cf-Ce =NDP-Ce
Ce表示自然资产消耗,Cf表示固定资本消耗
EDP又称为“生态国内产出”
绿色GDP相关的新闻报道
2004年11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亚太环 境记协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透露,我国的绿色GDP核 算体系将于2004年年末或2005年年初开始试点,国家 将在3至5年内拿出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体系。
这是经济学上一个模糊的概念。
GNI是常住生产要素因参与国内和国外生产活动而从 其成果中占有收入,即本国全体常住单位提供生产要 素所DP 生产性指标
GNI(GNP) 收入性指标
二、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NDP)
两个方面考察GNDI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所得、财产 等经常税净额(来自国外的应收额)+其他经 常转移净额(来处国外的应收额)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总储蓄
(五)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Net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NNDI)
第四节 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国民净收入, NNI (Net National Income)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GNDI
(Gros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NNDI
EDP
“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Domestic Product,简 称EDP)
EDP=GDP-Cf-Ce =NDP-Ce
Ce表示自然资产消耗,Cf表示固定资本消耗
EDP又称为“生态国内产出”
绿色GDP相关的新闻报道
2004年11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亚太环 境记协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透露,我国的绿色GDP核 算体系将于2004年年末或2005年年初开始试点,国家 将在3至5年内拿出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体系。
这是经济学上一个模糊的概念。
GNI是常住生产要素因参与国内和国外生产活动而从 其成果中占有收入,即本国全体常住单位提供生产要 素所DP 生产性指标
GNI(GNP) 收入性指标
二、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ND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三)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1、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绝对指标
SEV (
Fi0
Ti1 Ti1
Fi0
Ti0 ). Ti0
Ti1(i 1, 2,..., n)
2、衡量产业结构效应相对指标
SEV
RSE
100%
F i1Ti1
Fi0T i0
SEV 100 G1 G0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 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 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4
中美两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51、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
(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对比系数
(2)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3)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和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对比系数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100 %
(2)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从目前产业结构水平统计所用的指标看, 其形成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结构相对数, 如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另一类是比例相 对数,如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等。结构相 对数侧重于所分析产业在总体中的地位, 比例相对数则把所分析产业中某一部分与 另一部分作比较。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8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式中,b为平均技术化程度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7
2、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学
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上述指标在分子分母中用了增加值指标, 在实际统计分析中,可以对此有所变通, 采用其他指标作为研究基础,如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但要注意分子与分母的统一 。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 度。实际分析中,不能只用一两个指标就得出结论,应该把这些指标结合起 来,从多维角度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产业结构水平的演 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直线发展的,其中必然会有起伏, 因此在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分析中,应充分利用较长时期的数据资料,而不是 着眼于个别时期、个别年份,这样才能客观地认识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水平。
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新兴产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100 %
(3)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和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比重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100 %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1 b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
产业
国家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第一
中国 30.1% 27.1 % 20.5 % 18.7 % 15.0 % 14.6 %
产业
美国
2.5% 2.0 % 1.6 % 1.7 %
1.5 %
第二
中国 48.5% 41.6 % 48.4 % 49.2 % 50.0 % 52.5 %
(4)产业结构变动值
……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10
2、描述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产品社会需求增长率同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率之比
EY= Q / Y QY
(2)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反映产业部门增加值份额 的变动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程度
E =a ii
ai
1 r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值等)的累积百分比,横轴表示该行业的企业数目,按规模由大 到小排列。集中曲线使市场情况更加直观。集中曲线以坐标原点 为起点,终点时l00%的累计百分比一定与行业的企业总数相对 应。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曲线表现出递增的形状,当所有企业的 规模都相同时,市场集中曲线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指标的定量计算应该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具体 到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分析,则应注意与具体情况的定性 分析结合起来。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9
(二)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1.描述产业 结构变动幅
度的指标
(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 结构偏离度系数
(2)产业结构变化总值和总 变化率指标 (3)扩大(收缩)产业比重 变动差额
12
二、市场结构统计
(一)市场集中度统计
市场类型
四种基本市场类型及特征 结构
企业数量
进入条件
产品类型
完全竞争
很多
容易
标准化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较多 较少 一个
较容易 有阻碍 很困难
差异化
标准化或差异 化
完全差异化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13
1、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判定准则
用市场集中曲线判定 ——市场集中曲线是指在纵轴上表示有关数值(销售额、增加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3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一)产业结构统计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部 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 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 构的状况来反映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具有关键作用。
产业
美国 33.4 % 28.1 % 26.8 % 26.2 %
18.7 %
第三
中国 21.4 % 31.3 % 30.7 % 32.1 % 33.2 % 32.9 %
产业
美国 64.1 % 69.9 % 71.1 % 72.0 %
79.8 %
可以看出一、二、三产结构变动的大致趋势: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第二产业比重 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发展为第三产业占相当比重
第六章 国际经济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三版)》 主编:邱东
学习目的
1
掌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收入分配 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和方法,理解不同
经济结构统计指标和方法的经济含义
2
学会使用这些统计指标和方法进行经济结构
统计分析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2
内 容 提 要
6.1 产业与市场结构统计 6.2 收入分配结构与贫困统计 6.3 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 6.4 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