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调研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调研对策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近日,围绕如何加快构建我市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主题,我们先后深入到范岗镇、金神镇、吕亭镇、黄甲镇,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下村与群众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当前我市城乡统筹发展需迫切解决的关于公交一体化、农村卫生服务、农村低保和户籍管理等几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调查对象为各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调查内容涉及到当前我市城乡公交延伸到农村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医疗卫生总体评价、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具体建议、农村低保标准的满意度、我市当前户籍管理现状、城乡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等21个方面内容,收回调查表94份,被调查者本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调查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内容形成报告如下:

一、准确理解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战略意义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有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建国之初,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要迅速地强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建设,加强国防建设,一方面是加快

推进工业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新生红色政权的安全。而要在短期内做到这两点,只能依靠农业、农村完成原始积累的任务,于是逐步形成了以统购统销、城乡分割和人民公社为支柱的行政性分配资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经过建国后近六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了完备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如下科学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全会同时要求,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繁荣与发展,更关系全国稳定发展的大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严重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

强,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全力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进程。

第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而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具有二、三产业劳动技能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居乐业,促进农村型消费向城市型消费转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购买力,兴旺农村市场。因此,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在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尤其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形成城市与农村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率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二、我市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合力发展、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突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这个重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总体评价满意的占68.2%,

基本满意的占24.3%,不满意的占7.5%;对农村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满意的占64.5%,基本满意的占21.8%,不满意的占13.7%;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认为适当的占87.3%,不适当的占12.9%;认为各镇卫生院报销标准和比例适当的占81.4%,不适当的占18.6%;认为筹资标准适当的占95.4%,不适当的占4.6%。全市农村卫生工作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市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零,全市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持续降低,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20**年全市14个镇、街道的224个村都开展了“新农合”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00%村(居),参合农民达到571189人,参合率达97.12%,受益率为19.42%。20**年以来,全市共建成10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是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我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2个,床位1841张,卫生人员1900人,卫生技术人员1771人,乡村医生637人,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2.21张,拥有卫技人员24人。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前哨的三级城乡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本满足75万城乡群众的健康需求。(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现有5409户,16701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面达到2.9%。其中A类3305人,年保障标准人均620元,B类13288人,年保障标准人均540元,C类108人,年保障标准人均32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在860元以下的特困人群基本得以保障。20**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