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注婚

合集下载

阿注婚

阿注婚

最后“女儿国”的浪漫“阿注婚”(图)纳西人的故乡——丽江古城纳西族是古老羌人的一支,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生活,现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30万人。

奇异浪漫的“阿注”婚纳西人的婚姻家庭生活,直到今天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是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以自称为“摩梭人”的云南永宁县纳西族人最具典型性。

在“摩梭人”的家庭结构中,妇女地位显赫,家长由辈分高的妇女担任,掌管全家的生产、生活,她还是家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

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被称为“阿注婚”。

纳西女子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服饰寓意为“披星戴月”。

“阿注”意为“朋友”、“伴侣”。

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

纳西青年一般在18岁左右即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

凡属不同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在劳动或节庆等场合互相中意以后,就预约时间、暗号。

男方如约去女方处,并脱下鞋子放在门口,表示该屋已有男人。

有人称此为“翻木楼子”,即临时“阿注”。

有的随感情加深而实行公开走婚。

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所以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返回母家。

男女建立“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的几年、几十年,短的只有一两年,或者更短,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

纳西人青年时期大多结交短期“阿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注”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多数有长期的、固定的“阿注”,同时还结交临时“阿注”,也有少数人一生只有一个长期“阿注”的。

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舅舅们承担起教养其姐妹们的子女的责任,尽“父亲”的义务。

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所以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而离异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里。

只要女方拒绝男子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女方把男方的物品搬出去,男方便知趣地离开,而很少发生纠缠、争斗,“阿注婚”便宣告结束。

我们从纳西人的“阿注婚”中不难感受到其先民们纯朴的感情,古老的人际关系如同遗传密码一样稳定在婚姻风俗之中。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制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制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制一、简介: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比较复杂,古代的婚姻制度一般为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妾制,收继婚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婚姻制度之一。

收继婚这种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周边许多民族都存在过这种风俗,据说汉族的聚居地中原也存在过这种风俗。

首先,收继婚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群婚制逐渐向偶婚制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是伴随对偶制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婚姻形态,其本身也是一种继承制。

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广泛存在并流行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少数民族中还流行收继婚。

据史籍记载,秦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地区的匈奴、乌桓、鲜卑、西羌等族都实行过收继婚。

比如有史籍中对匈奴的收继婚制有过这样的描述“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

(1)有史籍对乌桓族有过这样的记载,“父兄死,妻后母执嫂;若无执嫂者,则己子以亲之次妻伯叔焉,死则归其故夫。

”(2)鲜卑族在婚俗方面与匈奴族有相同点。

(3)北齐有:“柔然盛行收继婚和报嫂婚,子娶非生母及弟纳寡嫂(或兄娶寡弟媳)之事时有发生。

如高欢死后,子高澄“从蠕蠕国法烝公主”,纳高欢所娶蠕蠕公主为妻。

(4)唐宋时期。

突厥和回纥在婚姻制度方面都存有兄死弟娶寡嫂的习俗。

在突厥汗国的历史上,成化公主是一位著名的被收继人。

她先后为启民可汗、启民子始毕可汗、始毕弟处罗可汗之妻。

女真人亦存在“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的妻母报嫂的收继婚。

早期的党项、室韦人也流行过收继婚制。

(5)元明清时期。

蒙古族也有收继婚俗:“兄死弟妻其嫂,父死子妻其后母。

”(6)明代的俺答汗死后,他的宠妾三娘子就曾先后下嫁给他的长子及长孙。

在平民阶层,更多的是未婚的纳弟“娶寡嫂”,这样既省彩礼又合人情。

满族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后母;弟妻寡嫂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如孝庄太后下嫁小叔多尔衮,即是一个典型例证。

乱婚、群婚,到一夫一妻!人类婚姻的发展,是什么在起作用?

乱婚、群婚,到一夫一妻!人类婚姻的发展,是什么在起作用?

乱婚、群婚,到一夫一妻!人类婚姻的发展,是什么在起作用?展开全文女娲女娲伏羲成婚按目前公认的考古发现,人类大概已经有了三百万年的历史在这三百万年左右的历史当中,人类婚姻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乱婚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持续了两百多万年生产力低下,吃饭是难题,遑论娶妻生子?严酷的生存环境,导致人丁并不兴旺,为了生存,也就分不那么清楚了两性关系杂乱,一切为了生存没有长幼的限制,也不存在生父、生母,兄弟姐姐这些概念所有兄弟姊妹之间都互为夫妻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数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之间,则不通婚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认识到家族内部同辈之间近亲婚姻对人类体质的危害,原先的原始人群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时形成了族外婚制一个氏族的成员必须和另一氏族的成员通婚性,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愉悦和享受,而没有任何的社会义务这就是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第一种婚姻形态:乱婚有的也叫“杂婚”第二个阶段:血亲群婚在人类开始群居之后,氏族社会形成之前人越来越多,吃饭越来越困难,怎么办?一方面是利用工具把石头磨尖就是石器,能削东西。

把树木削尖就是木器,能当标枪扎动物,这方面的作用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是抱团取暖找关系好的,大家配合,一起围猎,提高生产效率迎来了婚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 血亲群婚以血缘关系组成一个生存群体,所有的人都在这个群体内发生关系绝不允许,别的群体前来发生关系血亲群婚,又分了四个不同时期:一是无级别婚,就是一个群体内的所有男子和所有女子都可以无差别发生关系,这跟第一个阶段的乱婚差不多,区别就是乱婚的范围是整个社会,血亲群婚的范围只能是他们的这一个群体二是级别婚,就是开始按年龄大小来婚配了三是辈分婚,这个时候已经产生了“生父”和“生母”这些概念,婚配只能在同一辈分中进行四是表亲婚,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即使是同一辈分,直系亲属之间也不需要婚配,但表亲可以其实表亲婚配,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发生,叫“亲上加亲”。

纳西族阿注婚俗

纳西族阿注婚俗

纳西族阿注婚俗《七彩驿站推荐阅读》泸沽湖的纳西族泸沽湖的纳西族(摩梭)主要实行阿注(意为朋友)婚姻,在本世纪上半叶,建立阿注婚姻的成年男女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阿注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妻,女不嫁夫。

成年男子在夜间到相好的女子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

凡过这种偶居生活的男女,彼此不称夫妻,而以“阿注”相称。

男女阿注之间不组织共同的家庭,婚姻关系很不稳定,时间长的数年、短的只有一、二夜。

多数男女终生有阿注六、七人至十余人,个别多至百人以上。

一般说来,中年以后,阿注关系便渐趋稳定。

女子到十五、六岁、男子到十七八岁时,开始结交阿注。

他们主要是通过劳动生活,节日或庙会等社交活动,来建立阿注关系的。

常见的结交方式为一对成年男女相遇,若一方对另一方有好感时,可按传统习惯,拿走对方一件东西,假如对方含笑相待,是表示同意交阿注。

如果态度严肃,并要求归还抢走的东西,就意味着拒绝。

活泼的青年男女,往往喜欢通过对歌的形式,用含蓄的语言试探对方的态度。

如男子唱:“前世胭缘,过河一船”。

女子答:“今世相遇,鸳鸯一对”。

男唱:“金色的花,银色的花,一起盛开吧!”,女子对:“金色的鸟儿,银色的鸟儿,我们一起咆到河边去喝水吧!”这表尔女子同意交阿注。

男子唱,“你是水,我是桥,桥和水要在一起。

”女子答:“你是桥,我是水,水低桥高怎能在一起。

”这意味女子拒绝对方。

在结交阿注过程中,男女都有平等的主动权与拒绝权。

人们对于阿注的选择,男子选择女阿注时,首先重视貌美、年轻,其次考虑是否勤快,对自己是否有热情。

女子选择男阿注时,则优先考虑对方的经济是否富裕,其次再考虑人品与才貌。

因此,聪明美貌的女子,男子往访者很多。

而容貌欠佳,有病或体残的妇女,只得终生过独身生活。

更多丽江旅游资讯及攻略点击男女缔结阿注关系,必须遵守传统的通婚习惯,凡属不同母系血统的成年男女,均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凡属于同一母系血统的后裔,只要相隔三至五代之后,就被认为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也可通婚。

也论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的起源——兼答赵蔚杨先生

也论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的起源——兼答赵蔚杨先生

也论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的起源——兼答赵蔚杨先生王承权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本文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同赵蔚杨先生商榷:第一,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渊源于永宁纳西古代母系制还是近数百年产生的;第二,这种婚姻家庭形态是由于社会诸合力的作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还是喇嘛教传入的产物。

作者认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源于古代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公社解体后,它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里。

作者不同意将喇嘛教的传入作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1.永宁的喇嘛教既有黄教派,又有白教派,喇嘛并非只能找阿注而不能娶妻;2.不存在喇嘛教造成性比例失调,导致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情况。

【总页数】12页(P64-75)
【作者】王承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试论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下的原因 [J], 王承权;詹承绪;刘龙初;李近春
2.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起源问题商榷 [J], 赵蔚杨
3.论澳大利亚级别婚、永宁纳西族阿注婚及其亲属制 [J], 侯献瑞
4.一部有价值的婚姻家庭学术专著——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J], 贺平
5.试论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J], 谢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15、16章)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15、16章)

第十五章风俗习惯1.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1)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3.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西汉)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4.(魏晋南北朝)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 公元805年,(最澄和尚)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 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品评泉水)和(品茗赋诗)两种风气。

8.下茶和受茶: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下茶”,女方接受聘礼,叫做“受茶”。

9. 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仪狄)和(杜康),其中(杜康)成为(佳酿)的代称。

10. 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果酒)。

11.(祭祀)和(饮酒为乐)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阮籍)和(刘伶)是狂饮的代表。

13. 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文学)结缘。

14.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皖、湘15.四大菜系:鲁、川、粤、淮。

16. 中国古代的服饰是(等级)和(礼度)的象征。

17. 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上衣下裳);18. 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冕服)、(弁服)、(元端)、(深衣)四种,其中(冕服)是最尊贵的一种;19.汉代盛行(冠制),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法服(礼服))和(常服)之分。

21.唐代服饰特点:(1) 头上以幞头代冠;(2) “品色衣”成为定制;(3) 以腰间所佩戴?区别等级。

22.品色衣: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

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大红)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黑色);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婚姻制度的变化与风俗的形成,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

婚姻这个词,通俗地说是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

婚同昏,最早见于甲骨文,黄昏举行喜宴,姻同因,是因男而嫁的意思。

01 原始群婚在远古时代,人类群居野外,男女混杂,是一种非常混乱而又自由的关系,知母不知父。

我国约在距今20—3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就结束了原始群婚阶段而进入了血缘群婚阶段02 血缘群婚血缘群婚,人类的早期婚姻形态。

是按照辈分划分婚姻,同一辈分的男女之间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也互为夫妻。

这种婚姻是在家庭内部。

典型的形式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

排斥了祖辈与孙辈、父母辈与子女辈的通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危害并逐渐产生明确的婚禁,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间的通婚,而到血缘以外的氏族集团寻找婚配对象。

03 对偶婚对偶婚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组成配偶,女人可以有多个稳定的伴侣,伴侣可以更换。

同样,男性也有几个伴侣,也可更换伴侣。

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由女子继承。

这就是母系氏族社会。

在我国大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五万年到五千年左右。

04 一夫一妻制从仰韶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开始,父权制度确立,女子地位下降。

奴隶制度形成,妇女首先成为奴隶主掠夺和占有的对象。

这些掠夺来的妇女只供奴隶主玩弄,还得服苦役,所以奴字带女字旁。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

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有一个。

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的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帝王那里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和数不清的宫女,在公侯那里是夫人姬妾,在官僚富豪那里则是妻妾侍女。

这时的妇女已完全是男子的附属品了。

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阿注”婚姻是在过去川滇交界处的纳西族村寨里,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制度和原始落后的一种婚姻形式,现已不多见了。

“阿注”婚姻的特点,即女子不嫁,男子不娶,只要双方愿意,男子夜里就可以到女方单独房间过夜,次日早晨,男子依然回到自己家中生活劳动。

“阿注”婚姻由于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所以建立和解除都很容易。

凡是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统的男女,只要双方自愿,都可以建立“阿注”关系。

只要一方不愿继续保持这种关系,随时都可以终止往来。

由于“阿注”婚姻建立和解除都很容易,所以,无论是男女,一生中一般都有六七个“阿注”,多者几十个。

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内,既有长期稳定的“阿注”,又有临时作补充的“阿注”。

这种“一女纳百夫”的“阿注”婚姻,使女方自己也弄不清孩子的生父是谁。

“阿注”关系所生子女,只好属于女方,由女方负责教育和抚养,当然血统是按母系计算了,财产依母亲继承,在这种母系家庭里,没有祖父和父亲的称呼,男子的身份是舅祖和舅舅。

老年男子由外甥赡养送终,葬于母家墓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阿注”婚姻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废弃,随之建立了高尚文明的一夫一妻制的新型家庭。

奇特的云南婚俗

奇特的云南婚俗

奇特的云南婚俗中国语文网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

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

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姑娘房也是相亲的场所。

姑娘赶歌会去了,母亲必须煮好招待未来女婿的饭菜。

青年们在歌会上互相认识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来提亲,若是男方在短期内没有动静,那就算吹了。

男方提亲,女方可以拒绝。

无论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会上再另作选择。

按照风俗,适龄女青年参加跳歌会必须领一个小伙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样,男青年参加歌会也以被姑娘约走为荣。

倘若一个人去,一个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鲜花象征美好。

云南西双版纳的爱尼青年男女,常把鲜花当作情书来传递。

他们忌讳在长辈或姑嫂面前玩弄花朵。

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采取的是一种隐晦的方式。

男青年看上了女青年,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先送一束鲜花给她。

姑娘接到鲜花后先是嫣然一笑,然后根据自己的决断,又送回一束鲜花给男青年。

如果自己还没有朋友,就送回单数的花朵,表示大家可以互相了解,接触;若是有了朋友或是不喜欢,就送回双数,表示谢绝。

他们用以传“书”带“信”的鲜花是红色或黄色,扎花的线要用黑色。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云南傈僳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青年往往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往来讯息,谈情说爱。

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后,就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上一样长短的茅草两小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草烟各一撮,再加嫩绿的树叶两小片,面对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红线扎好,送给他爱着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

它的意义非常丰富、有趣:两根同样长短的茅草,表示双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许多姑娘中选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以后两人要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摈榔和草烟表示我的心热辣辣地爱着你,想把你含在口中;绿叶表示但愿我俩相好结婚;外面用红线捆扎,表示希望两人相爱像火一样热烈。

导游习题库+参考答案

导游习题库+参考答案

导游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4题,每题1分,共44分)1.火把节是()、傈傈、纳西、哈尼等民族传统节日。

A、壮族、朝鲜族B、藏族、黎族C、苗族、土家族D、彝族、白族正确答案:D2.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与下列哪位画家有关?()A、陆探微B、黄公望C、顾恺之D、张僧繇正确答案:D3.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A、观赏、文化或者科学B、观赏、文化或者历史C、文化、艺术或者历史D、历史、文化或者科学正确答案:A4.()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

A、铜鼓B、花山原始崖壁画C、壮锦D、壮歌正确答案:B5.楷书产生于()。

A、秦代B、汉末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正确答案:B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我国国家“宪法日”为()。

A、10月30日B、6月30日C、12月4日D、12月30日正确答案:C7.导游员小张所带的旅游团队遭遇山洪,为保护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经旅行社同意租用直升机将旅游者撤离到安全区域,为此支出的费用应当由()承担。

A、旅游者承担B、旅行社和旅游者分担C、旅行社承担D、旅行社或旅游者承担正确答案:B8.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A、从严治党B、加强政治建设C、反腐倡廉D、管党治党正确答案:A9.地陪接了一旅游团,出发前到旅行社计调部领取相关票证、表格和费用。

以下不属于领取内容的是()。

A、旅游团名单B、住宿结算单C、旅游合同D、旅游服务质量反馈表正确答案:C10.地陪导游讲解景区游览线路的最佳时机是()。

A、大巴车接近景区时B、大巴车出发时C、景区游览途中D、景区入口处正确答案:D11.媒体报道或社会公众举报的旅游不文明行为,由()予以调查核实。

A、不文明行为发生地的旅游主管部门B、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C、不文明行为发生地的公安部门D、当事人居住地的公安部门正确答案:A12.根据《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应当承担旅游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关注安全风险预警和提示,妥善应对旅游突发事件。

全国导游知识习题库含答案

全国导游知识习题库含答案

全国导游知识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入境游客可免税携带烟草制品的限量是()。

A、香烟400支B、香烟200支C、雪茄50支D、烟丝400克正确答案:A2、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旅游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最低为()。

A、100元B、1000元C、200元D、500元正确答案:D3、阿注婚是()摩梭人的习俗。

A、纳西族B、土家族C、黎族D、白族正确答案:A4、古人使用十二地支计时,将一天分为 12 个时辰,其中子时是指()。

A、21~23点B、17~19点C、11~13点D、23~1点正确答案:D5、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定于每年的()。

A、5月19日B、9月27日C、9月17日D、5月29日正确答案:B6、领队小宋带领旅游团24人赴泰国旅游。

飞机抵达机场后,地陪就向小宋要求增加该团的自费项目,领队小宋下列回应最妥当的是( )。

A、直接拒绝,说明此团不参加任何自费项目B、告之先进行计划内的活动,找适当机会征求全团成员意见,以客人自愿参加为原则C、报告组团社,由组团社与地陪所在地接社协调D、告之上车后由地陪直接向客人说明并收取费用正确答案:B7、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编制的《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082-2021)行业标准于2021年()起实施。

A、4月1日B、5月1日C、6月1日D、7月1日正确答案:A8、如果旅游团乘坐火车、轮船离站,建议导游提前 ( )抵达车站或码头。

A、2小时B、1小时 D半小时C、90分钟正确答案:B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旅游法》的决定,我国实施近十年的领队证审批制度正式被取消。

A、2017年11月7日B、2016年11月7日C、2017年1月7日D、2016年10月7日正确答案:B10、根据我国民航部门对行李破损赔偿的规定,被托运的行李全部或者部分损坏、丢失赔偿金额每公斤不超过人民币()。

“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

“阿注”、“阿夏”的走婚纳西族婚俗,由纳西女人撑起了泸沽湖上的一方天。

作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摩梭人至今保留着走婚制和母系氏族遗风,被民俗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

在这方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男不娶、女不嫁。

男子夜间到心爱的女子家谈情、留宿,这便是“走婚”。

所生的孩子归女方,父亲没有义务抚养孩子,而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他的孩子则又由女方家的舅舅抚养。

这是一群“披星戴月人”,服饰上的星月花纹,是这个民族辛勤劳作,早出晚归的象征。

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越过巴颜喀拉山脉,沿雅碧江、大渡河南迁,在丽江坝子定居下来,以种植荞麦,苞谷和牧马为生。

因此,早在元朝,他们就创造了本民族神秘的象形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宗教圣典:东巴教。

到了今天,祭司东巴们还在用这些文字进行读写,谓之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而纳西族的古乐更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摩梭人真是一群天性浪漫、终身恋爱的人。

“走婚”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男女双方若是一旦产生爱情,就可以结交为“走婚”关系。

这不受任何章程及任何人的限制干涉,只是以双方的情感来维系,一旦双方感情不合,便可以自行解除关系、另寻更适合的情人。

走婚制,促成并巩固了摩梭人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

我有机会来到了泸沽湖边,这里月儿仿佛近得伸手可及,湖边的流水潺潺。

夜空下飘荡着“阿夏”们的情歌,柔隋中带着野性,是等待情郎还是在诉说思念?侧耳细听,远处隐隐传来几声口哨,是走婚的“阿注”在唤狗呢!“阿注”轻轻嘘声口哨,再把准备好的肉馒头扔出,狗就被止住了嘴。

人们笑着告诉我:这里的男孩一出生,家人就会为他准备三件礼物:刀、石头和馒头。

刀用来拨开情人家的门闩,石头是投石问路,馒头就是为狗准备的了。

沿着歌声寻去,一家大院里正在热热闹闹的开篝火晚会。

摩梭姑娘们白裙翩翩,头戴毡帽的摩梭小伙子踢踏的舞步噼噼啪啪,像是爆开了小小烟花。

不断有围观的游人被拉舞动的圈子,笑声仿佛被传染似的起起落落。

纳西族——精选推荐

纳西族——精选推荐

纳西族纳西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市。

在四川的盐边县,盐源县,⽊⾥藏族⾃治区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

现有⼈⼝为324679⼈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普遍信仰的是多神的东巴教,部分纳西⼈信仰喇嘛教,极少数信仰道教,基督教。

保存下了⽤东巴⽂及哥巴⽂书写的东巴经数千卷之多,是闻名世界的古⽂字资料。

东巴教,东巴经,东巴⽂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具特⾊的东巴⽂化。

在纳西族的灿烂民族⽂化遗存中,还有世界⽂化遗产丽江古城(即⼤研镇)《创世纪》等三部史诗、丽江古乐、丽江壁画。

纳西族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域的不平衡,元朝以来,丽江市古城区的纳西族封建经济得到进⼀步发展。

民俗:丽江平坝地区纳西族的房屋,多系⼟⽊结构,普遍采⽤“三房⼀照壁”的形式,正房较⾼,偏房略低。

⼭区居民,多系⽊楞房,上盖⽯⽚。

纳西族以⽟⽶、⼤⽶和⼩麦为主⾷,⼀部分喜⾷青稞,喜喝浓茶,吃酸辣甜味⾷品。

丽江的⽕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鱼⼲,是纳西族的特⾊⾷品。

丽江纳西族妇⼥服装具有纳西族的民族特⾊,上⾝穿宽腰⼤袖⼤褂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裙、脚穿绣花鞋,再领、袖等处绣有花边,⾐料多为蓝⽩⿊三⾊,以⿊为贵。

劳动或出门披⿊⽺⽪七星披肩,俗称“披星戴⽉”。

纳西族⼀夫⼀妻制。

但是,居住在丽江宁蒗⾃治区永宁地区纳西族的⼀个分⽀系——摩梭⼈⾄今仍保留“阿注'⾛婚制和母系家族的残余。

男⼦夜间到⼥家⾛访、住宿、⽩天回到母家、他们所⽣的孩⼦归⼥⽅、他们互称为”阿注“所以也被称为”阿注婚“家庭形态仍以母系为主,但已开始向⽗系家庭过渡。

纳西族传统节⽇三朵节。

三朵是纳西族千百年来笃信的保护神,过去每年农历⼆⽉和⼋⽉⽺⽇,各地纳西族都到丽江⽩沙三朵阁和各地三朵阁举⾏隆重祭拜活动,并进⾏各种⽂娱活动。

1986年8⽉,原丽江纳西族⾃治县决定将每年农历⼆⽉初⼋祭拜三朵活动,定为纳西族传统节⽇。

、禁忌:纳西族有的地⽅,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到主⼈家⾥不能将马拴在祭天的地⽅,忌触动⼤门两旁所⽴的⽯头”门神“,忌⼿摸横在门上⽅的束有鸡⽑草绳的松⽊叉”代⼝神“ ,忌砍伐神树,不能蹬踏架锅做饭的三脚架,不能翻弄灶⾥的灰,在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观看,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坐,最好坐在灶下⽅或周围,有的地⽅还忌在家⾥唱⼭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女儿国”的浪漫“阿注婚”(图)
纳西人的故乡——丽江古城
纳西族是古老羌人的一支,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生活,现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30万人。

奇异浪漫的“阿注”婚
纳西人的婚姻家庭生活,直到今天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是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以自称为“摩梭人”的云南永宁县纳西族人最具典型性。

在“摩梭人”的家庭结构中,妇女地位显赫,家长由辈分高的妇女担任,掌管全家的生产、生活,她还是家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

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被称为“阿注婚”。

纳西女子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服饰寓意为“披星戴月”。

“阿注”意为“朋友”、“伴侣”。

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

纳西青年一般在18岁左右即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

凡属不同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在劳动或节庆等场合互相中意以后,就预约时间、暗号。

男方如约去女方处,并脱下鞋子放在门口,表示该屋已有男人。

有人称此为“翻木楼子”,即临时“阿注”。

有的随感情加深而实行公开走婚。

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所以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返回母家。

男女建立“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的几年、几十年,短的只有一两年,或者更短,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

纳西人青年时期大多结交短期“阿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注”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多数有长期的、固定的“阿注”,同时还结交临时“阿注”,也有少数人一生只有一个长期“阿注”的。

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舅舅们承担起教养其姐妹们的子女的责任,尽“父亲”的义务。

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所以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而离异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里。

只要女方拒绝男子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女方把男方的物品搬出去,男方便知趣地离开,而很少发生纠缠、争斗,“阿注婚”便宣告结束。

我们从纳西人的“阿注婚”中不难感受到其先民们纯朴的感情,古老的人际关系如同遗传密码一样稳定在婚姻风俗之中。

摩梭女子成年礼
纳西人隆重的成年礼
纳西人的婚礼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是什么大事情,但他们对于成年礼却极为重视,其习俗礼仪也很有趣。

纳西人孩子长到13岁时,家里人就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的叫“穿裙礼”,男孩的叫“穿裤礼”。

因为没举行成年礼之前,他们通常只穿麻织的长衫,而不穿裙子和裤子。

纳西人的成年礼要在自家的“母房”里举行。

纳西人一家一个大院子,“母房”其实就是大院子的正房,正房里立着两根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

这两根柱
子其实是同一棵树,树的上节作男柱,树的下节作女柱。

纳西人举行成年礼时,男孩必须站在男柱旁举行仪式,女孩必须站在女柱旁举行仪式。

女孩的成年礼“穿裙礼”举行时,异常隆重,整个家族都要参加。

举行成年礼的女孩儿双脚踩在猪膘肉和盛满稻谷的竹箩上,手上还握有串珠、耳环、麻纱等,以示成年后吃穿无忧、手巧能织,生活幸福。

隆重的成年礼首先从手捧裙子的祖母开始,她把裙子在女柱上挂一挂,表示家门又有了顶梁柱,再往房门上摔打几下,以示打掉了不洁和邪秽,并向孩子祝福。

随后,母亲为女儿脱去旧的麻布长衫,为她穿上新上衣和美丽的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

待女孩穿上新裙子后,纳西人的巫师东巴要为她向祖先神灵祈福,并把一根吉祥的羊毛绳拴系在女孩儿的颈脖上。

当仪式结束时,再将这根羊毛绳挂于神龛的木棍上。

纳西人认为,羊毛绳能拴住即将成年的孩子们的性命。

同时,羊毛绳是羊的象征,这是要她永远不忘以游牧、放羊为生的纳西人祖先。

穿上新裙子的女孩还要给狗喂食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


云南丽江跳鼓舞的东巴祭司
纳西男孩的“穿裤礼”也很热闹,一开始也要脚踩稻谷和猪膘肉,只不过纳西男孩手中拿的是钱币和尖刀,以示他从此吃穿不愁,善于聚财并英勇善战。

仪式通常由舅舅来主持完成。

纳西男孩穿上象征成年的裤子后,长辈和亲友们要分别向他赠送礼物,而男孩也要分别向祖先牌位、锅庄神、灶神和父母长辈叩头致谢,然后就静听纳西巫师东巴念诵祖谱,最后还要跟着唱祝福歌。

纳西人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
纳西族男女举行成年礼时,都少不了巫师(纳西语称为“东巴”)的参与,可见“东巴”在纳西人心中的位置。

实际上纳西族人普遍信仰东巴教,它是纳西族原有的一种巫教,属于多神教,经考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宣扬“万物有灵,灵魂不灭”。

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囊括了宗教、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畜牧、家庭、饮食、生活、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诸多内容,是了解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属图画象形文字,用简单笔划把事、物、意的轮廓勾勒出来,书写出的句子就像一幅幅充满提示的图画,无固定的读法,所以即使会说纳西语,又认得象形字,也依
然不能读懂经文。

只有从小拜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口诵经文。

教徒“东巴”,也有“智者”的意思,往往集巫、医、学、艺、匠等于一身,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字
音乐的活化石——纳西古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