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这个说法虽然简单,但是涵盖了许多细节和角度。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等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来说。

本文主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高等院校的定位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定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算得上是垫脚石。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这样的摇篮不仅培养了国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提高了人们的学问修养和素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高等院校对于个人的意义高等院校对于个人的影响不亚于对于国家的影响。

它可以让一个人在学习和成长中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为个人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在学术、职业和个人发展上,高等院校对个人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在学校里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科、思想和文化,拓宽视野,增强自信心。

通过培养和训练,人们可以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准备好从校园中走向职业和就业,顺利地开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三、高等院校对于国家的意义高等院校不仅对于个人有帮助,它的存在也对于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作为国家栋梁的高等教育,它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人才,还参与了社会事务,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高等院校的存在也为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推动了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社会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四、高等院校在未来的作用高等院校在未来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将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出更多为国家社会服务的高端人才。

同时,高等院校也会在教育科技、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搭建更好的平台和机制,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总之,高等院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礼仪大学。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是中国大学中分布最广、在学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目前高校外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还存在挑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和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依旧呈现出“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依靠人才的参与和执行,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构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1.1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校外语言类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这是高校扩大建设和创新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外语类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带来的阵痛。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地树立起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就能够积极转变传统学习模式,获取外语专业相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到自己的专长,进而拓宽就业视野,提升就业率。

因此,高校外语类专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1.2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高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都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设方向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经济建设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校传统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还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根本诉求,使人才与社会发展实现协调对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

年轻人·教育NIANQINGREN JIAOYU2019·0 9“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高 涛(大连交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8)摘 要:当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构成了新时代的主旋律,而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更是奏响新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参与者。

但是高校中的学风懈怠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伤害了中国高等教育。

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学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三个方面推进学风建设,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使学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情怀协同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风建设;新时代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3-0047-01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时代,从社会经济来看,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国民物质生产力已经逐步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人奋斗的目标。

这个新时代需要高校学生来继承并参与建设,因而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从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早在2017年,教育部便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理论储备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主人翁。

“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道德风尚及育人成效的综合表现。

[1]”学风建设要清扫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的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沉迷网络等负面现象,引导大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奋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1 学风建设出现的问题近些年,高校频发恶性事件,促使不少学校取消清考制度,一些知名大学采用降低毕业证等级的方式来整顿不良学风。

这些措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出现问题,严格的基础教育以及松散的高等教育让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出现思想道德以及价值取向扭曲现象。

学生在经历高压高考之后进入大学后集体出现精神懈怠问题,享乐奢靡之风盛行,攀比是大学生的日常状态,很少有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理路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理路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理路作者:王文杰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法遵循。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深化“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

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育人主体合力不足、育人内容衔接不顺、育人格局不完善等现实问题。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进一步建设发展,高校亟须健全育人主体一体化全员化机制、实现育人内容系统化连贯化、构建全局化长效化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19年,教育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旨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一站式”学生社区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阵地,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举措,二者在理念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共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学生对学生社区的依赖和需求不断增强,学生社区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站式”学生社区及时响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1.“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学分制”“大类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班级功能被削弱,学生社区日益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步从班级过渡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场域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摘要:高校社会工作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一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及特殊需要。

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诸多问题,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重视高校社会工作的建设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合本土的高校社会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的转型期,高校正面临大学生大量的”偏差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困扰,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对解决这类问题时就有点力不从心。

因此,有必要在我国高校育人体系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

本文将研究对象放在高校社会工作上,并通过高校社会工作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有所收获。

一、高校社会工作的内涵高校社会工作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高等院校中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服务,运用专业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广泛的调动家庭、高校以及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发挥潜能去适应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潜在的社会性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共同发展。

不难看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强调案主的参与,服务中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自决权利;重点关注大学生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高校社会工作服务,比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难题、婚恋困惑等具体问题;开展服务的组织形式灵活,通过吸纳本专业学生的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有利于专业社工更及时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潜在问题;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参与公益活动。

二、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近些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是:1、开展高校社会工作的学校数量少,范围有限。

截至2007年我国高校近1800所,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集中在200多所开设社工专业院校中,仅仅不足全国高校的九分之一。

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作者:邱靖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现代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它们都是以知识为纽带的产物,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彼此结合,相互促进的。

当下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本文正是从大学的四大功能入手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四大功能;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人类首次开展高等教育,要追溯到到11世纪初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设置法学学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大学功能也从最伊始的“人才培养”即对社会输出所需各类人才不断地丰富和拓展。

十八世纪洪堡时期诞生了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使大学从知识的殿堂拓展为科研基地,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学的又一功能“社会服务”在美国的康斯坦大学被提出。

上述三大功能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对大学功能和作用的评判标准。

然而,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又由于一些历史方面的原因,我们的高校教学改革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外国引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于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南:“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功能,文化传承创新将在大学发展中扮演新的角色,本文就将其与传统的三大角色一起作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从人才培养功能看高校教学改革(一)教学理念的改革大学的核心任务还是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了对人才培养的思维,因此对教学理念的变革刻不容缓。

虽然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但大学生们在进入学校的时候还是刚刚步入成人行列的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再加上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他们对于大学是非常陌生和好奇的,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

_方剂学_方歌_陈学习

_方剂学_方歌_陈学习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探讨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o f F o r m u l a Mu s i c f o r P h a r m a c o l o g y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F o r m u l a e 陈学习1,阮时宝1,林文泉2(1.福建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摘要]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从了解方剂文化与制方背景、掌握方剂基本信息、强调方药特殊剂量配比、总结方剂配伍结构与特点、熟悉成方加减与方剂比较、重视制服方法与应用注意等角度,指导学生理解性背诵、记忆方剂歌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方剂学;方歌;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 (2007)10-0114-02 方歌又称方剂歌诀、汤头歌诀,是中医初学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或常用方的诵记歌诀。

古今医家常借鉴古体诗词的韵律特点,采用五言、七言格律形式将方剂的名称、药物组成、剂量配比、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炼,简明扼要地编成歌诀,即为方剂歌诀或汤头歌诀。

方歌都体现了对仗工整、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的特点,其中蕴涵着有关该方的大量信息。

自明清时期以来,中医初学者必须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最为有名的方剂歌诀当属清代汪昂所著《汤头歌诀》一书。

近年来,如全国中医院校统一试用教材《方剂学》中所附方歌,很受初学者欢迎。

福建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方歌的吟诵与理解,组织教师编写了《方剂歌诀手册》、《方歌导读》等教辅材料,指导学生理解、诵读方歌,也取得了较好教学的效果。

笔者将教学实践中指导学习理解性背诵、记忆方歌的方法与经验探讨如下。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高校在强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不可替代的力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培养各类人才是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高校作为全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高校通过开设各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无论是科学家、工程师、医生还是教师、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是从高校中走出来的。

高校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国家提供了各个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科技创新是推动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

高校拥有众多的科研人员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开展各类科研项目。

高校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许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在高校中孕育和诞生的,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为强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文化传承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高校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同时,高校也是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类专业、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培养了大批的文化艺术人才,为国家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在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传承和创新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随着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将继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浅析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摘要】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培养人才和提升创新能力,高校推动了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高校也促进了城市文化和社会进步,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魅力。

高校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高校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扩大了城市经济总量并增加了税收收入。

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普通高校,城市发展,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文化,社会进步,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经济总量,税收收入,重要作用。

1. 引言1.1 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普通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普通高校不仅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和社会进步。

普通高校的存在也可以帮助城市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和资金流入,进而扩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和增加税收收入。

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普通高校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普通高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选择,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各种挑战。

高校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培养场所。

在高校中,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高校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论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

论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

论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作者:王迎春刘永俊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

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应用型”办学定位广受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的青睐。

本文简述了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有很大的区别,分别从人才培养角度和学校发展角度分析了“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并提出了“应用研究型”概念,希望能给该类本科高校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理念。

关键词: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应用型应用研究型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

据统计,我国已有850余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其中地方性新建高校接近200所。

这类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办学者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刘道玉教授就指出:“过去是千军万马争上大学这个‘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争建研究型大学和一流水平的大学这个‘独木桥’。

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适应形势,一直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办学定位,经历了学术研究型—,教学型一应用型的道路。

“应用型”办学定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缓解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笔者认为“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不能仅局限于“应用”,还要注重科学研究,只有应用与研究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切实推动社会发展。

所以,地方性新建本科高校应将办学定位进一步修正为“应用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型”。

一、“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的区别“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的区别主要在于“应用”和“研究”两个词。

在许多人看来,“应用”和“研究”是水火不容的。

应用等同于实践,研究等同于理论,其实非也。

应用和研究暗含着两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狭义的应用是适应需要。

以供使用,偏向于实践的操作性,是消极的适应。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界定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界定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界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者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高校辅导员应该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形势与教育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做事、交往、合作、竞争、吃苦、感恩和生存等。

具体来说,一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下,现代社会已逐步成为终身学习型社会,辅导员要承担学生成才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督促,帮助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二是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辅导员应该向学生传文明之道,解人生之感,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考级、考证、考研、考博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生活。

辅导员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

四是引导学生认真择业、就业。

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养成诚信守信、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择业、就业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观,对学生就业进行咨询、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增强其就业竞争实力。

浅谈我国大学教育的滞后因素与对策思考

浅谈我国大学教育的滞后因素与对策思考

浅谈我国大学教育的滞后因素与对策思考李生慧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猛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审视高校现在的发展现状,仍存在着学科不合理、缺乏实践创新等相关问题,需要高校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调整,以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回顾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已是焕然一新。

首先,在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在各个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器材都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师资队伍也得到整体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了扩充和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

当下高校的教师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第三,专业的多样化设置,在增加专业学科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学化和合理化。

但是我国当下的大学教育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高校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综合素质缺失、高校教育存在学术腐败、大学的育人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很多学生因不适应社会的要求,造成的毕业基本上就等于失业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的质量,目前“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些问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

1 中国大学教育存在问题述略1.1 人文教育的脱轨人文教育指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为精神。

人文教育首先提倡的是为人之本。

高校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再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有人性和人格的“人”。

所谓人格是生而为人的基本规范,即要有基本道德规范。

人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性,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凝聚力。

高校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基本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学会主动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最后的目的是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业论文2000字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高校开展形式与政策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品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1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

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

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金融危机发生后船舶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

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形势政策课程负责人牵头,“两课”教研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和全体形势政策课授课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研究下学期形势政策课专题,在确立专题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以相关的专家作为领队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整,讲授时全院使用统一的教案,这样,不但为老师备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对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的展望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的展望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的展望摘要:当今高校行政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对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的调整并未真正触及。

从加拿大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中吸取先进的组织架构来为我国高等学校所用,以期改革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校行政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展望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组织,其内部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展开与运作,以及对外关系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依赖于高校自身良好的组织架构。

在现代高校的发展历程中,高校从单一的教学型逐渐发展到教学科研型再到科研教学型,直到研究型高校。

随着高校的发展,必然要求高校组织架构不断调整,不断提高高校组织架构的管理效率。

高校现有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情况下,显示出其特有的弊端和局限性,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的改革刻不容缓。

高校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的概念及现状高等学校的组织架构是大学组织内部的结构要素在外部诸要素的作用下组成具有一定关系的组织形式。

大学的战略目标是大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目标,是对大学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的创新性思考。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结构跟着战略变,在战略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基本上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逐步形成,呈现出以行政权力为主、高度集权的特点。

学校的行政决策由上而下,逐级落实,长期沿用并依赖这种管理。

并且存在很多问题:1.高校内部行政权利泛化。

行政权利几乎主宰着学校的一切事物,学术权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行政权利泛化现象日益严重。

行政权利的泛化将使高校的整体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2.高校内设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套用政府机关的行政级别,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摘要】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中应注重区域特色,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办学体系上探索创新,助力区域发展。

融合当地文化,培养符合地方需要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

民办本科高校应致力于在办学中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契合的办学之道,为地方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区域特色、优势、地方经济发展、办学体系、地方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合作、创新、融合、地方需求、人才。

1. 引言1.1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文化传统和人才需求等因素,为学校设定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特色,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区域特色定位能够使民办本科高校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愈发重要。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各地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民办本科高校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策略,将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的教育需求,培养更适合当地发展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民办本科高校在区域特色定位上的优势民办本科高校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来确定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

由于民办高校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灵活性,他们可以更快地捕捉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办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

他们通常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转换能力及其构建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转换能力及其构建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转换能力及其构建作者:刘伟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02期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需要向“话语主体的研究”转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话语转换能力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为话语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恰当、自如地调控、转化自己话语的能力,根据社会外部情况的变化、对象群体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能够及时应变的调整不同类型的话语,最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话语转换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重要走向,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不同类型话语的理解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客观情境的感受力,构建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转换;话语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情境DOI:10.15938/ki.iper.2022.02.02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2-0125-06近年来,话语研究正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这大抵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是话语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恒久性的研究价值;二是出于话语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济的情势下,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重要媒介,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其注入现代性的新质,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顺利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准。

特别是在全球化日渐深入,中国在国际舞台影响力逐渐增强的时代格局中,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国际舞台中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然而,尽管学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必要性、内容、方式建设等基本问题,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还缺少必要的重视。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1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1.1认识有误区(1)扩招惹的祸。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

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

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田径比赛中,当裁判员发出“各就各位”口令时,运动员要立刻站到自己的跑道起点的位置上,并全神贯注地作好起跑的准备。

如果运动员站错了跑道或者中途串了道,就叫做错位,被视为犯规,将被取消比赛的资格。

关于运动员定位,在足球比赛中尤为重要。

足球比赛特别讲究战略战术。

例如,教练员对队员的布阵就是重要的战术之一,所谓的4-4-2、4-3-3、3-5-2等阵型,就是按照队员位置排列的型状。

如果在比赛中,无论是进攻方或防守方的队员,不按照比赛规则坚守自己的位置,那肯定是要乱套的。

如果进攻方队员处于越位的位置,即使进了球也是无效的。

这些都说明,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比赛获得胜利的首要条件。

其实,关于定位的观念,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在现代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2500年以前孔子就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在某个岗位,就不应当去谋求与其相符的职权。

在领导工作之中,也有一个普遍的原则,那就是“宁可失职,不可越权”。

这些都是讲人们的职位与权限的关系,目的是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最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不仅社会中各类人员需要定位,而且社会中的各项事业也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由国家的有关部门给它们明确的定位。

大学是培养各类人才的,由于社会与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是各式各样的,所以给高等学校定位是绝对不可少的。

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从一开始,这些国家的大学就是走着一条完全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市场机制调节逐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定位准确和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基本上是有序发展的,各校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没有出现随意改名、合并、升格和错位现象。

不久前,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对美国大专院校重新作了分类和定位。

按照这个标准,美国大学共分为6个类型:1﹒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Doctorate-grantingUniversi-ties),其中根据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获得的经费多少又分为3类。

这类大学提供从学士到博士阶段的教育,但重点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

2﹒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Maste'sCollegesandUni-versities),其中根据学校的水平又分为3类,这类大学只能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

3﹒本科学院(BaccalaureateColleges),这类大学只能从事本科教育,对于修业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

4﹒大专学院(Associate'sColleges),根据这类学校的性质和功能又分为14类,它们是属于专科教育,只能发毕业文凭但不能授予任何学位。

5﹒专业学院(SpecialFocusinstitutions),其中又分9类,包括许多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s),它们都是以培养职业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6﹒部落学院(TribalColleges),这类学院是适应某些部落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它们只是培养初级人才,以适应地域发展的需要。

除美国以外,欧洲、日本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是有序的,大学定位明确,分类清晰,也没有出现相互错位的现象。

自解放后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分类也是很清楚的。

那时,全国高等学校总共分为五个类型:即文理综合大学、多科工科大学、单科工业学院、师范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这种分类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是相适应的。

可是,到了90年代初,在各种“工程”的影响下,大学合并、改名、升格、扩招、相互攀比、与国际接轨、抢占学术制高点、跨越式发展、建立“航空母舰”、“建设一流大学”、扩大校园土地、大兴土木……于是,出现了严重的浮夸风,什么教授贬值、博士生导师注水、论文剽窃、大学生就业率造假、评比检查弄虚作假等怪现象不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刘道玉摘要:从总体上说,高等学校的功能是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但是,大学又是分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大学,其功能又是不同的,这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大学的水准而决定的。

如果大学不按照功能定位发展,就会导致功能错位,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大学功能必须定位,使其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大学类型;功能定位收稿日期:2006—10—22作者简介:刘道玉,武汉大学前校长,教授。

(武汉/430072)2007年第1期高教探索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5・・一而足。

如今,大学已经不是一块神圣的“净土”了。

这根源何在呢?从上面说,有大一统的领导体制导致的问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而一些应当管的事却又没有管好。

从学校本身来说,由于各大学之间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所以彼此盲目地攀比,于是你重点大学要建航空母舰大学,我地方大学也要建航空母舰大学;你国家要建研究型大学,我地方也要建研究型大学;你中央要建一流大学,我地方也要建一流大学。

于是,现在已经没有单科学院了,没有有特色的大专学校了,没有小而精的大学了。

过去是千军万马争上大学这个“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争建研究型大学和一流水平的大学这个“独木桥”。

尽管各大学之间水平不同,但是各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却完全雷同,所以有人戏称中国大学是“千校一面”(一副面孔),万人一格(一种规格)。

像这样的大学体系,怎么能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呢?鉴于此,必须尽快给我国大学以明确的功能定位。

什么叫大学功能定位?所谓定位是指某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职责。

大学定位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特色的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和学术水平定位等。

[1]大学功能定位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既不能由长官意志拍脑袋确定,也不能允许学校靠搞关系去争取。

那么,怎样做好我国大学的功能定位呢?我认为应当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确定我国大学定位的原则。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大学现实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定位应当遵循五项原则:实事求是、多功能化、全国一盘棋、独立创新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这些原则的含义是不难理解的,但是要真正地实践这些原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然为什么会“千军万马争一流大学”呢?就拿“一盘棋”的原则来说,我国大学系统就是高等教育上的一盘棋,每所大学就是这个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它们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

这就像排球比赛一样,场上的6名运动员,分别担任主攻、副攻、主二传、接应二传和自由人的角色,并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

如果每个人都想当主攻手,都抢着去扣杀那个球,那肯定是要乱阵的。

同样地,在高等教育这一盘棋中,如果都不愿当配角,都要去建设研究型的大学,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需要的。

实事求是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思想路线,我国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就办学而言,实事求是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点。

直言不讳地说,我国现今的大学绝大多数没有特色,这是因为许多人还不明了“特色”二字的真谛。

所谓特色是自己与众不同的鲜明的特征,如办学理念、领导体制、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特色和科学学派等。

试问:今天我国有多少所与众不同的大学?虽然我国大学之间水平有差异,但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大学却罕见,求同思维和互相攀比导致了我国大学“千校一面”。

现在,我国许多大学既不顾主客观条件,也不考虑国家的需要,拼命地要高攀。

我就知道有这样的一所大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创办的,当时地方政府和校长给它定位为三年制职业性质的大学,培养本地所需要的实用性的人才。

那时,这所大学确实办得很有特色,处于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它培养的毕业生甚至比当地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还受欢迎。

可是,到了90年代初,这所大学也极不满意大专和职业的定位,千方百计的要专升本。

为此,该校特地把一位已退休的、曾经担任过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估委员会和省评估委员会领导的人聘去担任校长,以打通专升本的关节。

这一招果然很灵,不久它就升格为一所本科综合性大学了,很快又实现了硕士点与博士点“零的突破”,真可谓是“大跃进”了。

这绝非是个别的,像这样突击升格的学校实在太多了,这将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格局。

其次,必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中国高等学校系统结构模式。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一句治学的名言:“为学当如金字塔,既能博大又能高。

”这是讲打基础与攀高的关系,意思是说要想攀登知识的高峰(创造新知识),就必须打牢基础知识的根基。

世界七大人造景观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已有4500年的历史,它的建造本身就凝聚了无数的奥秘。

其实,金字塔就是一个象征,物质世界里许多事物都具有金字塔结构模式,如人才结构模式、科学研究模式、政权结构模式、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等等。

那么,我国高等学校应该如何分类,它们的结构体系又应是什么样的结构模式呢?从类型来看,我国高等学校应该分为以下5类:1﹒研究型的大学,这类大学肩负着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但以提高为主。

所谓研究型的大学,最根本的特征是突出科学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目标是赶超世界先进学术水平。

从教学任务来看,担负着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生全程的培养任务,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

根据学术水平的高低,这类大学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准备建设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二是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学。

2﹒教学与研究型的大学,这类大学肩负着出人才和出成果的双重任务。

从具体要求来说,必须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并重。

就研究生培养而言,培养硕士生的比例要高于博士生的数量,它们既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又要为研究型大学输送优质的“原材料”,这是高等教育一盘棋需要所决定的。

3﹒教学型大学,这类大学就是以本科教学为主,只能授予学士学位。

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这类大学不仅数量大而且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它们在普及高等教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三年,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人才。

按照专业分工,这类学校又可以分为若干类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5﹒民办职业教育学院,这类大学与第四类的不同之6・・处在于体制不同,前者是私人或者集体投资,而后者是国家投资,但它们所承担的任务却是相同的,都是以培养职业型的应用人才为己任。

在上面的分类中,没有把师范大学单独列出来,因为这类大学水平相差悬殊,可以分别把它们归入第一到第三类中。

从结构体系来看,我认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模式,也就是基础大而尖端小的一种结构。

当人们仰望宝塔顶端用钻石镶嵌的王冠时,无不为它的雄伟和华丽而赞叹,但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的支撑,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高耸入云的。

国家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的,其人才结构模式也是金字塔式的,它的顶端是少数精英大学,它的庞大的基础则是众多的普通大学。

我国现今大约有各类大学2000所,如果按照金字塔的结构来分类,最基础部分应该拥有1600所左右(占总数的80%),其中包括职业学院(800所)、高等专科学校(300所)和教学型的大学(500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