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长期以来,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煤炭过剩产能、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
为了解决煤炭产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政策。
本文旨在对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产业链包括煤炭开采、运输、加工和利用等环节。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一直是问题突出。
其次,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在效益上也不尽如人意,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过度依赖原材料价格运动等因素造成收益风险高。
二、供给侧改革的突出特点为了解决煤炭行业存在的过剩产能和低产能问题,我国开展了供给侧改革,旨在从供给侧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煤炭行业中,供给侧改革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去产能。
这是整个改革的重头戏。
去产能可以有效减少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增加煤炭产业附加值。
基于原材料价格波动,煤炭产业附加值不断压缩。
通过改建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等新型产业,可以提高大宗商品煤炭价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三)重视环保。
一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治理高耗能、高污染的“僵尸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提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绿色煤炭”,实现低污染、高效益的目标。
(四)推进智能化改造。
煤炭采掘和运输是典型的体力劳动,其工作条件恶劣,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从黑煤矿井到智能采掘机,从人工配煤到全自动煤仓等方面的换血。
三、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分析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深度改革,全方位提升了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煤炭行业包括以下几大重要领域:(一)煤炭去产能成效显著。
根据有关数据,2016年至今,我国共淘汰过剩煤炭产能超过2.2亿吨,预计到2019年底,累计产能退出量将达到超过3亿吨。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目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为更好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到省内几个市州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一、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调研发现,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个别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不到位。
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在供给侧,核心是结构性,关键是改革,途径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认识误差,没有准确把握政策实质。
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一味强调本地能去哪些产能、去多少库存,而忽视了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的问题。
总的感觉是,上热下冷,唯上不唯实,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应对讲话。
没有真正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更多的是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产能分布家底不清比较突出。
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单一的,既受体制、环境、资源等基础性、普遍性因素影响,又受具体行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复杂化程度高,化解难度大。
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对辖区内究竟每个产业有多少过剩及详细分布并不清楚,往往只能凭借市场交易和产能利用率做出大致判断。
同时,由于我省对产能尚未进行明确分类,导致化解政策与措施基本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尚不具备清晰分类、精准施策的条件,导致政策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房市两极分化加剧,缺乏化解库存动力。
当前全省房地产市场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二是从超高速成长转变为中低速发展;三是市场分化加剧,形成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三大存量房。
从产业结构视角谈“供给侧”改革
从产业结构视角谈“供给侧”改革作者:莫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1期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创新乃一国之本,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创新也是其持续发展突破瓶颈的必备途径。
纵观西方经济史,从来都是注重需求侧而忽略了供给侧。
实际上,早在世界金融危机之时,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反思,所谓的需求创造供给,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的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前我国的新经济形势。
此外,单纯的刺激需求是否还会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事实证明无限的刺激内需只会形成泡沫经济这种不均衡的畸形状态。
因此,供给学派又重新活跃在学术界,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笔者认为这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这一思路的提出,引发了经济学界对“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
其实,结合中国的实情,笔者认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将作为新的动力机制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长效力,我们更需要从相关的经济理论层面出发,突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政策。
二、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放眼全球经济,在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都伴随着结构性问题,只是会随着所处的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例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直接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周所周知,美国的科技产业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其信息技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动力,改革主要表现在产业调整、注重技术创新等方面。
科技产业作为美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更主要的是它引领、调整了美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并且主导了结构的转换。
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全面提高生产率。
反观日本,再其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忽略了供给侧的重要性,把重点放在了产能的外移、市场的外移,这种市场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相反却促使日本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竞争中完全丧失了主导权。
再说到台湾地区,当时也出现了和日本相同的问题,在产业结构改革和调整过程中忽视了产业相关的供给侧的改革与提升,所有造成了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与不平衡性。
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情况报告
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情况报告什么是宏观政策,2017年关于宏观政策有哪些消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国家宏观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
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研究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落实好其他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
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适度扩大有效需求,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结构平衡。
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支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优化中央基建投资存量支出结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精准性;积极稳妥地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整合设立水利发展资金;推进省以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和运营等。
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监督检查。
推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进度;继续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提高技术门槛,完善补贴机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创新产品、绿色产品和中小企业等支持力度。
供给侧改革措施
供给侧改革措施近年来,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获得了明显成效,推动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有序。
经过一系列改革,国家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领域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市场机遇,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供给侧改革措施一般包括创新政策、营商环境改善、企业技术改造等。
首先,要加大政策创新和实施力度,改善政策发布环境,以期使之与实际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加强有力的指导性。
其次,制定政策来解决营商环境改善问题,为企业准备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更高效的方式来加大开放的力度,使之更具竞争力。
最后,建立技术改造机制,不断加强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供给侧改革已经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明显的支持。
但是,我们也要牢记,实施供给侧改革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完善改革,以目前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更好地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除了制定更加恰当的政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发展条件之外,提高供给侧改革的绩效还需要考虑一些相关的因素。
比如,加强投资支出的政策引导和投资管理,把投资支出的重心放在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引擎上,使之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加大劳动力市场的调控力度,改善和拓展人力资源教育;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通过财政、金融、行业协同政策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综合增长。
其实,更好的供给侧改革,也需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再次提高,才能拉动消费,使得经济更加持续地发展。
因此,还应该实施一些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政策措施,如: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开展更好的就业扶持,提供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等,来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注重实施细节,依法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最终实现经济有效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供给侧改革的分析,总结出了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措施,包括制定更加恰当的政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发展条件、加强投资支出的政策引导和投资管理、改善劳动力市场、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与前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与前景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该改革以扩大供给、优化供给、改善供给为核心内容,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1. 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过剩产能、提质增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得到大幅度减少,新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支持和发展。
这些调整不仅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还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优化供给结构改革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推动供给结构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革逐渐优化了供给结构。
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企业供给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升级。
3. 提升市场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取消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企业开办手续等措施,减少了市场准入的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同时,改革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市场活力的提升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景1.深化改革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仍需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来推进。
例如,继续淘汰过剩产能,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等。
这些措施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提高改革效果。
2.增进人民福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
改革将推动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产更加高效,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现状与问题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求端的刺激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生产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当前,全球价值链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这两个增长方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激发创新的活力,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当前,我国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减少产能过剩、去杠杆和降成本等方面,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
全要素生产率尤其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缺乏技术创新等问题,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需要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行业过度发展,产能过剩,而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相对滞后。
对策是加快结构调整,减少过剩产能,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传统的产业结构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创新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对策是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完善。
金融供给不足,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支持不够。
对策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充分的金融支持。
第四,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传统行业劳动力过剩,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缺乏人才。
对策是调整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第五,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治理。
对策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发展。
第六,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设施薄弱,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对策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诸多问题,但也有相应的对策可供选择。
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创新驱动,深化金融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将能够有效推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影响的研究综述和评论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影响的研究综述和评论闫海鹰【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步入了关键时期,供给侧改革实施的成败,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面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立足于供给侧改革环境背景,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相应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策略.【期刊名称】《江苏商论》【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影响;综述;评论【作者】闫海鹰【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03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一、文献综述自从党和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以来,学术界就不乏相应的研究对企业做出实践性的指导和建议。
欧阳芳(2016)分析探讨了供给侧改革战略对小微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总结出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有效的运用长尾理论对于小微企业在改革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小微企业运用长尾理论来应对供给侧改革的一些重要思路①。
高华建等(2016)基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探讨了此次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对发展小微企业从宏观政策和企业自身两个层面给出了有效的措施②。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各类企业必须顺应这一改革的潮流;认清自身短板和劣势,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促成转型升级。
二、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因拥有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一直以来在行业内居于一家独大的地位,但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淘汰过剩产能也是这次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王元化等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已经达到了41.9%,相比同期水平增长两倍还要多。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是最为堪忧的问题,成为所有企业类型中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企业,同时是未来去产能政策最主要的承担者③。
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和成效评估
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和成效评估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挑战性和对于转型升级的呼吁都对供给侧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经济形势下的主题之一。
该领域的改革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充满挑战且机会巨大的改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并分析供给侧改革的成效。
一、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开始。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以扩大投资为主导的GDP增长方式,导致了经济的高投资、高消费和高污染。
”钢、煤、水泥、玻璃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而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却相对缺乏有效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因此,应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与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相协调。
“走新路”、“发展新经济”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其次,应推进工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这将有助于实现垂直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经济,提升供给侧结构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二、改革重要支撑体系供给侧改革还应重视改革支撑体系的建设。
其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发展中,传统的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实现技术细分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另外,应建设完善的市场监管和评价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消除非理性过剩和非规范化的现象,全面推进“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信息化监管。
三、加强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
各级财政应加强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升级。
此外,加强税收政策的衔接,建立相应的财税政策制度体系,使利益的衔接更加紧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人才培养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才培养应按照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进行,加强对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更加通畅的用人机制。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4篇)
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供给侧改革是指以供应主导、需求引导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增加供给效率、提高供给质量为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改革。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供给侧改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项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同时也对未来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方向。
以下是我对供给侧改革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等问题层出不穷。
传统的需求侧政策已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增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其次,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某个行业或领域,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和层面的问题。
比如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需要改革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要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需要改革土地、能源等制度。
供给侧改革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再次,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涉及到许多改革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去推动。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全局和未来。
同时,供给侧改革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宜急躁和一刀切。
最后,供给侧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供给侧改革要引导和支持市场化的改革措施,鼓励创新和创业,打破垄断和壁垒,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通过学习供给侧改革,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和信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这一现实提出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而提出的重要战略,其出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
以传统行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台也是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变化的产物。
全球化和市场化竞争使得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拥抱市场和竞争,建立更加健康和平衡的经济体系。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降低税收和社保费用、保护知识产权、创新金融体系、淘汰落后产能、简化审批程序等等。
其中,淘汰落后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去产能旨在增加市场供给的实质性能力,促进供需关系的平衡,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效益。
此外,供给侧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比如,突出优势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这使得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从总体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在去产能方面,制造业领域和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行业得到了重点整治。
截至目前,我国已淘汰钢铁产能1.5亿吨、煤炭产能8.2亿吨、水泥产能1.8亿吨,行业整体逐渐恢复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次,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加强了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发展了一大批高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比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著名企业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世界级企业。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4.24•【文号】•【施行日期】2017.04.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2017年4月24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现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有关情况做汇报,请审议。
一、总体工作情况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作。
各部门、各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年均9%的增速,成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
尤其是2015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11个专项规划指南,推动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各省(区、市)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或行动纲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为全国GDP实现6.7%的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
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近年来,中国煤炭行业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供需矛盾严重,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实现产能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目标。
本文将对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供给侧结构改革尤为重要。
背景就是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严重,且行业内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调整和改变供给方面的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举措1. 减少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了减少产能的主要举措。
首先,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其次,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此外,还要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益。
2. 调整产品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还需要对煤炭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由于环保压力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传统的高硫煤和高灰煤需求将逐渐减少。
而清洁能源和高效煤炭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加大清洁煤炭的开发和生产,推动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同时,要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供给端的升级。
3. 加强环保治理环境污染一直是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煤炭企业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煤炭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清洁化。
首先,要推动煤炭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要加强煤炭企业的污染治理,提高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质量。
此外,还要鼓励煤炭企业采用清洁煤炭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效果和挑战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本文将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路径。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过剩产能和低效益产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产能布局。
通过淘汰过剩产能和整合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使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2. 提升供给质量。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3. 扩大中高端消费市场。
通过结构性调整,推动经济朝着消费主导型发展,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4. 推动产业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方向:1. 淘汰过剩产能。
通过减少不合理的产能投资,淘汰过剩产能,降低市场竞争压力,刺激企业积极性。
在淘汰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政府应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失。
2.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加强资源配置和监管。
改革市场机制,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创新创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传统产业升级的思路与建议——以安徽为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传统产业升级的思路与建议——以安徽为例作者:许金菁来源:《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许金菁(安徽省委党校,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振兴实体经济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是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供给侧改革的全面推动为传统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创造了新机遇。
文章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安徽传统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安徽传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传统产业升级一、供给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是中央着眼于我国经济转型提出的重大举措,即从生产端入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的基础。
因此,现阶段推动经济发展主要是从供给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其一,供给侧改革提高了效率。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采用的政策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不仅使传统产业政策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更是促进了传统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其二,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
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提供制度供给,如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降低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活动回报率。
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安徽传统产业现状1.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安徽省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基础性力量,制定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
方案中重点围绕钢铁、有色、化工、医药等9大传统行业,进一步强化改革、改组、改造,推动技术、产品、管理创新;与此同时,每年上万亿元的工业投资,也重点投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向:稳中有进 深化改革
0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由负转正,房价上涨
2016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温和上涨 走 势 。 1-11 月 CPI 上 涨 2.0% , 涨 幅 同 比 提 高 0.6个百分点。按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推算, 1-11月全国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10.6%,涨幅 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
2017目标:要在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 策前提下,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
(一) 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去杠杆
2016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55.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杠杆率有所下 降。
2017目标: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把 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一) 三去一降一补
0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生产端趋于稳定
2016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 积极进展,“ 三去一降一补” 五大歼灭战全 面发力,我国工业生产企稳回升,1-11月,规 模 以 上 工 业 生 产 增 长 6% , 连 续 9 个 月 保 持 在 6%以上。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 率 分 别 为 4.1% 、 37.4% 和 58.5% , 分 别 拉 动GDP提高0.3、2.5和3.9个百分点。
2017我国经济发展走向
稳中求进
深化改革
课程 内容
一 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曲折 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三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向
一、国际经济环境: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曲折
2016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继续保持 弱势复苏态势。
2017年,由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尚未出现,英国脱欧、美法德等主要国 家大选、德国和意大利银行业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主要经济体之间政策 分化仍将延续,世界经济疲弱态势难以明显改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全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效果与启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效果与启示一、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始于2015年,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给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二、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消化产能过剩。
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的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迅速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大量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订单。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现,这些行业的利润率也在迅速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开始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了重点领域去产能政策,限制新增产能和建设新工厂,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统计数据显示,涉及煤炭、钢铁、水泥、焦化、玻璃、电力等重点行业的钢铁、煤炭行业已经完成去产能任务。
同时,市场上的清洁能源和高科技产业也快速崛起,提高了国家产业结构的多样性。
三、中小微企业逐渐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着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它们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优惠税收、直接融资、公共创新服务等。
同时,国家对于传统产业的政策支持也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
中小微企业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传统行业加强产品质量、创新能力除了消化过剩产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着重提高了传统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国家鼓励传统行业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传统产品质量,并逐渐向绿色、低碳、创意、个性化方向转型。
在此过程中,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一些制造业企业逐渐注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科技先进成果开发高端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概要 (5)
1、量化定位:传统行业现状及方向 (6)
2、两年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成就 (7)
3、现阶段传统行业的主要挑战 (9)
4、整合之路势在必行 (11)
5、环保:传统行业去产能的重要推手 (12)
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成就 (15)
1、起点:连续数年的大幅滑坡 (15)
2、应对:供给侧改革 (17)
3、成绩单:传统行业的主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8)
三、传统行业现阶段的主要挑战 (22)
1、对标发达国家的行业主要指标 (22)
2、传统行业的盈利恢复:真实还是假象 (24)
(1)平稳的中长期需求 (24)
(2)产能去化是否已足够 (25)
3、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 (27)
四、环保:整合重组的重要推手 (28)
1、环保政策梳理 (29)
2、环保对行业产能、产量的影响 (30)
3、环保对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32)
五、传统行业的整合重组之路 (33)
1、下一步:整合重组与去产能 (33)
2、整合路径猜想 (34)
(1)横向整合 (34)
(2)纵向整合 (36)
(3)跨行业整合 (37)
(4)其他路径 (37)
3、整合重组过程中的债务处理 (38)
本文旨在研究过去两年来供给侧改革以及传统行业整合重组的主要成就、距离行业理想状态的差距、下一步整合重组的关键问题(债务、人员、集中度等)及主要可能路径。
我们将传统行业定义为以上游原材料及中游冶炼制造为代表的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电力、化工及造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已逐步成为我国现阶段产能淘汰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推手,因此文中探讨测算了现有环保政策对主要代表行业产能、产量的影响。
本文亦探讨了如何挖掘老经济板块在新形势下的投资价值。
传统行业(本文泛指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造纸)近两年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收到显著效果。
传统行业的进一步去产能和整合重组是大势所趋,这将会提高集中度及产能利用率,稳定传统行业的盈利水平。
传统行业经历了2012-15 年的下行周期,之后供给侧改革(叠加需求复苏和环保从严执行)起到了显著效果:
盈利和ROE 大幅提升:此两项指标已从2015 年的底部恢复至周期中部的水平,大部分传统行业ROE 已高于股本成本;
提高产能利用率及行业集中度。
按统计口径来计算的产能利用率从2015 年底到现在提高了3 个百分点,但是从去产能叠加环保从严执法之后部分行业产能偏紧的情况看,合法合规的有效产能也许并不明显过剩;
偿债能力大幅改善,负债率有所下降,传统行业出现大面积倒闭和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大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