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朝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明朝经济制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王朝,从它的诞生、成长、繁荣到消亡,其特殊的经济制度为许许多多的史学家们投注着毕生的心力去研究探索。

而说到明朝,不得不先提一提这个传奇王国的缔造者——朱元璋。出生布衣的他,一路从流浪乞讨,梯度为僧,到投奔红巾军,慢慢展现其将帅之才。而正因为他童年备受元朝统治者腐败的迫害,使得他登上九五之尊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百姓的经济制度,一度把明朝推上了一个太平盛世。但是贪官污吏是永远杀不完的,而朱元璋一厢情愿的种种制度却也往往事与愿违,当然其中不乏好的典型性的政策。简谈下个人拙见,主要有:

其一,恢复农村经济。其中实行了缓和人身依附关系、奖励垦荒、实行军民商“屯田”。除上述三项主要措施外,还组织兴修水利,疏峻大运河,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规定有地五亩以上须种桑、麻、棉各半亩,多者加陪,并推广植棉法等等。这些措施实行后明初社会经济很快从元末动乱低落中恢复发展起来。

农业上洪武时耕地达三百千余万顷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增加。手工业方面,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特别是棉纺业,棉布不仅是民间衣用之物,也是军衣的衣料,“织机十室必有”,棉布“寸土皆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制瓷业,元以前为青瓷、白瓷,明代开始出现彩瓷,很精美,一种“宝石红”工艺品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造船,冶铁等等。商业方面,南京,北京,苏杭九大商业城(同时是政治据点)遍布全国,京城设商人存放这些货物的“榻房”,大市镇设税课司局。并前后铸造两种铜钱:大中通宝钱和洪武通宝钱,又有纸帛“大明宝钞”。

其二,赋级制度的整顿上创行了以下几种制度:征发赋税的鱼鳞图与粮长制、征发徭役的里甲制和黄册。朱元璋在明初三十年间,能从维护长远经济的目的出发,针对元末以来战乱灾荒、经济衰退的情况,实行一些发展生产,减轻税役的措施和制度“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太祖实录),实际上是在推行与民休息的政

策。但同时,官僚富豪都在无节制地侵吞田产,大量占有佃户,自明初,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流亡即很多。

其三,创行了一条鞭法。嘉靖九年(1530),内阁大学士桂萼提出了“一条鞭法”,嘉靖时曾在一些地方试行,如海瑞等在浙江,应天府等地试行,但由于户部尚书等人的反对,一直没有大规模推行。张居正执行时将各地的摇役改革方法与赋税改革方法合并,整顿为一条鞭法,于万历九年(1581)推行全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为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总之,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建明二、三十年间,经济已恢复到前代的水平,为中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不妨将明朝和新中国的一些经济作一个比较。朱元璋起身穷苦人家,看惯了贪官酷吏横抢掠夺压榨百姓。这种印象一直左右着他,所以他对自己帝国下的官吏薄、狠且不信任。又加上明朝承袭了宋以来的冗官制度,官吏设置名目繁多。由于这样老朱对待官吏的刻薄和官吏之多,明朝的官吏俸饷甚低。比如,明朝一个县官月俸五石米,其中一石实发,其余的发钱,发钱的部分一半是银子,两石米官价只合一两银子,另两石是纸币。那么,在这么低的薪水下,对那些握有特权,受着种种诱惑,又有着种种便利条件的官吏,用什么手段来杜绝贪污呢?靠的就是道德约束和峻刑。因为自汉以来,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直是道德,是儒家伦理礼仪。儒家经典是文官集团立身处世的标准。在这种浸淫和鞭策下,文官集团用精神力量补助着体制上的欠周全。与此相类似,所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其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为着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同样要求他们不计较个人私利,讲求奉献和牺牲。这样,官员们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也成为必需。新中国的干部们同样用精神力量补助这体制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精神约束力的急速削弱和诱惑力的增加,这个问题日益凸现。

在均衡问题上,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朝廷的稳定、王位的安全是这种体制着眼的重点,因此传统政治决不愿大力发展

商业资本,使个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危及朝廷。与此相对应,新中国创立伊始,国家领导人在均衡问题上费了很多脑筋。经济政策上,并没有一味的学习苏联模式,狠命发展重工业,而是较均衡的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朱元璋如是说着,确也尽力这么做着。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书对历史的看法。我对历史的模糊印象一直是冰冷客观的描述,是陈腐的,无趣味的。很难想象历史也可以写心态、写文化并且写得鲜活。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从朱元璋被迫起义到崇祯自缢,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200年的明朝史,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时一段篇章而已,然而它所留下的,带给后人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明朝典型而富有研究价值的经济制度不可不谓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慢慢品鉴,慢慢探索,从中吸取精华,剔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