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含解析)《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自秦始置宰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C项正确。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1到图2反映了相权的废除,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

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央官制的简化和提高行政效率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两项错误。

3.下列属于明朝皇帝用来牵制内阁权力的宦官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司礼监

,是明朝内廷的监察机构。东厂、西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司礼监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故D项正确。

4.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中后期入阁官员的官位很高,A项错误;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B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C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 项正确。

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 )

A.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

B.具有最高决策权

C.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

,但是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机构,没有决策权,故选C项。

6.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故C项正确。

7.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

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

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

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也推行了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

续繁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故B项错误;“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

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不能带来经济的

发展,故C项错误;“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说明中华文明对周围文化的吸引力,故D项正确。

8.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

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 )

A.出现宦官专权

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

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中央集权的强化

,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了政府各部门相

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中

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

9.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又规定:“禁濒海

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原因是明太祖担心海外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危及统治,故维护沿海地区稳定是其主要目的,故A项正确;海禁没有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而是禁止民间私自与外国贸易,官方朝贡贸易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明朝的对外贸易以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为主,故政府独占对外贸易不是实行海禁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当时欧洲殖民者对中国侵略行为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故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不是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10.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

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

,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表明并非严格的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与材料中“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相符,故B项正确;“海禁”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不符,没有涉及解决民间商业纠纷,故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原因。

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

(2)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1)问主要职权,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可知,监察百官。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等级考专练

1.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震慑官员

B.整治朝纲

C.罢除丞相

D.强化君权

,惩戒违背君命的臣属,根本目的是加强君权,故D项正确。

2.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

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