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电子教案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电子教案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电子教案

压片成形机-(毕业)

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

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

-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表1.2.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970 20 40*20 100 000 0.05 9 3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

7 概(d)

0 L2.2压片成形机工艺动作

7枫7桜

(b)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 片/min 20 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 n 1450r/min

(1 )设计要求

⑴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⑵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⑹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⑴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与动铅垂上下),下移至重点后有短时间的间歇,起保压作用,

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为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 因为冲头压力比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图1.3.2a )。

⑵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

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图1.3.2b )。

⑶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

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图1.2.3c )。

⑴各执行机构应包括:实现上冲头运动的主加压机构和实现下冲头运动的辅助加压机构和

实现料筛运动的上下料机构。各执行机构必须能满足工艺的运动要求,可以有多种不同型式的

机构选用。

⑵由于压片成形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行程短,一般采用肘杆式增力冲压

机构

作为主体机构。它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滑块机构串接而成。先设计摇杆滑块机构,为了保压,要求摇杆在铅垂位置的土2°范围内的滑块的位移量三0.4mm据此可得摇

杆长度:

0.4

式中:厂为摇杆滑块机构中连杆与摇杆长度之比,一般取1~2。根据

上冲头的行程长度,即可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摇杆的摆角以小于60°为

谊。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时,为了“增力”,曲柄的回转中心可在摇杆活动链和垂于摇杆铅垂位

置的直线上适当选取,以改善机构在冲头下极限位置附近的传力性能。根据摇杆的三个极限位

置(土2°位置和另一个极限位置),设定与之对应的曲柄三个位置,其中两个对应于摇杆的两个极限位置,曲柄应在与连杆共线的位置,曲柄另一个位置可根据保压时间来设定,因此可根据两连架杆懂得三组对应位置来设计此机构。设计完成后,应检查曲柄存在条件,若不满足要求,贝皿新选择曲柄回转中心。也可以在选择曲柄回转中心以后,根据摇柄两个极限位置时曲柄和连杆共线的条件,确定连杆和曲柄长度。在检查摇杆在铅垂位置土2°时,应该注意曲柄对应转角是否满足保压时间要求。曲柄回转中心距

摇杆铅垂位置越远,机构行程速比系数越小,冲头在下极限位置附近的位移变化越小,但机构尺寸越大。

⑶辅助加压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推杆运动线图可以根据运动循环图确

定。设计时,要正确确定凸轮基圆半径。为了便于传动,可以将筛料机构置于主体机构曲柄同侧。整个机构系统采用一个电动机集中驱动。要注意主体机构曲柄和凸轮机构起始位置间的相位关系,否则机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⑷可以通过对主体机构进行运动分析,以及冲头相对于曲柄转角的运动线

图,检查保压时间是否近似满足要求。进行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时,要考虑各杆

(曲柄除外)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以及冲头的惯性力。冲头质量m冲和各杆

质量m杆(各杆质心位于杆长中点)以及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均见表1,则各杆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可求。认为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和保压时生产阻力为常数。飞轮的安装位置由设计者自行确定,计算飞轮转动惯量时可以不考虑其他机构的转动惯量。确定电动机所需要功率时还要考虑下冲头运动和筛料运动所需功率。

二、上冲头运动方案设计及选择

2.1 方案一

此设计优缺点:

方案1采用的是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该机构由2个可动构件和机架组成,包含1个高副和2

个低副,其自由度F = 3*2 - 2*2 - 1*1 = 1,

其自由度也等于原动件个数,故其运动也确定。

机构中,能满足上冲头的设计保压要求,不过在下压过程中只依靠从动件自身的重力,下压力不足,且传动性不及方案1好,并且由于从动件的形成较大,故凸轮在设计制造时的尺寸也会很大,而且凸轮与滚子之间为点接触易磨损。所以予以否决。

2.2 方案二

此设计优缺点:

方案2采用的是气缸做为动力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该机构由7个可动构件和机架组成,包含10个低副,其自由度为F = 3*7 - 2*10

<=>

= 1,其自由度也等于原动件个数,故其运

动也确定。

此机构只需一个很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

顶升力,但对材料

的要求很高,要实现整套机器的运动需要多

个油泵,成本较高,且速度较慢。

2.3 方案三机架组成,包含6个转动副和1个移动副,共计7个低副。故方案1所用机构的自由度F = 3*5 - 2*7 = 1,其自由度等于原动件个数,故其运动确定。

★综合以上三个上冲头方案的优缺点,认为是使用方案三进行

设计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方案3是在上冲头方案中最好的一个,既能提供较大的工作压力,行程较短,也能有保

压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轻盈,并能够轻松达到上冲头的行程要求。也是本次设计采用的方案。

三、机构组合、参数及运动协调设计

3.1 机构选择:

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由已知的压片成形机的功能分解,分别选择相

应的机构,以实现所需的各项功能。见表3。

表3压片成形机的机构选型

功能执行构件工艺动作执行机构

冲压成形上冲头直线上下往

复运动

曲柄滑块机构皮带轮轮机构

冲压成形下冲头

直线上下往

复运动

盘形凸轮机构皮带轮轮机构横向送料推头

直线左右往

复运动

盘形凸轮机构皮带轮轮机构

此设计优缺点:

方案3采用的是连杆机构的设计方

案。如图所示,该机构由5个可动构件和

A

压片成形机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组成。负责上冲头工作的曲柄周转一圈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同样下冲头盘形凸轮以同样的转速转一圈作为一个工作周期,制作出成品。其他的送料、齿轮机构作为辅助机构。

最终压片成形机设计如下图:

说明:此方案使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接而成,结构简单、轻盈,能满足保压要求,并能够轻松达到上冲头的行程要求。由于此方案中,料筛采用凸轮机构,可使其达到往复振动的运动效果;下冲头也采用凸轮机构,可达到保压效果,且此方案的稳定性较好,故选用此方案。

四、运动循环图设计(详见附录1)

?以上冲头加压机构主动件转角为横坐标,以各机构执行构件的位移为纵坐标画出位移曲线。循环运动图上的位移曲线主要着眼于运动的起迄位置,而不必准确表示出运动规律。

?拟定运动循环图时,可执行构件的动作起迄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

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从运动的特性来看,上,下冲头的运动轨迹在同一条竖直移动导路上,并且与送料机构的运动轨迹垂直相交,所以应避免这三个机构各自的运动出现互相干涉的情况,如上,下冲头的

运动速度的冲突,送料机构水平移动与上,下冲头竖直移动的运动冲突等,以确保各个机构的

运动不发生冲突,从而保证各自设计功能的实现和机器正常的运作。

拟定运动循环图:

五、连杆机构尺寸计算(见附录2)

(1)上冲头行程为100mn左右

(2)当摇杆角度和铅垂位置之间相差二…时,滑块的位移小于0.4mm (即产生保压的功能)

(3)摇杆的角度小于60度

(4)曲柄摇杆机构必须具有一定急回特性,以致更多的时间用于加压

(1)由于压片机的工作压力较大,行程较短,一般采用肘杆式增力冲压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它是由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联而成。先设计摇杆滑块机构,为了保压,要求摇杆在垂直位置的士才范围内,滑块的位移量'°A mm据此可得摇杆长度

0.4

r< ----------- , ——

1十2 —J护工(sin2°)2

式中-摇杆滑块机构中连杆与摇杆长度之比,一般取1-2。

根据上冲头的行程长度,即可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摇杆的摆角以小于

60°为宜。设计机构时,为了“增力”,曲柄的回转中心可在摇杆活动铰链、垂直于摇杆垂直位置的直线上适当选取,以改善机构在冲头在下极限位置附近放的传力性能。根据摇杆的三个极限位置(‘位置和另一极限位置),设定与之对应的曲柄上个位置,其中对应摇杆的两个位置,曲柄应在于连杆共线的位置,曲柄的另一位置可以根据保压时间来设定,则可根据两连架杆的三组对应位置来设计此机构。设计完成后,应该检查曲柄的存在条件,若不满

足要求,则重新选择曲柄的回转中心。也可以选择曲柄中心后,根据摇杆两极限位置时曲斌和连杆共线的条件,确定连杆和曲柄的长度,再检查摇杆在垂直位置二…时,曲柄对应转角是否满足保压时间要求。曲柄回转中心据摇杆垂直位置越远,机构行程速比系数越小,冲头在下极限位置附近的位移变化越小,但机构尺寸越大。

(2)首先确定摇杆滑块机构中,滑块能运动到的最低点位置,该位置为上冲头

所能下降到的极限位置,该位置位于滑块处于的的垂直导路上,然后再根据上冲头行程为100mm推出滑块的另一极限位置,该位置为上冲头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由此时滑块所在的极限位置可推算出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C1,要干的

另一极限位置C2位于铅锤位置左偏2。处。

(3)根据设计10片所需的保压时间为0.4s左右,要计算出在保压时间内曲柄所转过角度的许用范围,根据之前制定的一分钟产量为15片的生产要求,保压角的范围在36°左右。

⑷在图上取一点O,在O点以r为半径画圆弧,在在圆弧上分别取点C1、

C2、C点,使,C在竖直下方,OC1在与OC成2°,OC2与OC成45°

使AC1=149mr连接C2A量出C2A=29mm在C点以*2+乂W (此为杆

BC长)=90为半径画圆,在A点以许斜裁A》洌=60 (此为杆CD长)为半径画圆,两圆交于

BO2 BO1两点,连接ABO2 ABO1量出ABO2 ABO的弧长对应角度为39°,满足条件36°左右。在设计中,对于曲柄摇杆机构,有L AB=60mm L BC =89mm L DC =150mm

L AD =i35mm满足曲柄的存在条件:L AB+ L AD

参数设计可行。(图见附录2示意图)

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我将其设计方案改变,我把上冲头中与曲柄相连的机架安置在

过摇杆C0位置的水平右侧方向上。

根据设计20片所需的保压时间为0.4s左右,要计算出在保压时间内曲柄所转过角度的许用范围,根据之前制定的一分钟产量为20片的生产要求,保压

角的范围在48。左右,。

故可根据此保压角来确定机架的位置。先设一点A,将机架安放在点A 处,测量出A 点机架到摇杆两个极限位置C1, C2的距离,便可计算出曲柄和连杆的长度,由此可得出当摇杆两次经过C处时,曲柄转过的角度,该角度即为设计机构的保压角。本次设计中,根

据5.2中述说的设计要求,AC仁150,

AC2=58 , AB=46 , BC=104,该设计方案及参数设计可行,所得的保压角为

50°符合设计要求。(图见附录4示意图)

六、运动循环图设计校核(见附录1与3)

根据以上运动分析,我将附录1中的机器的运动循环图设计校核如下:

1)0°?60°上冲头匀速下降;下冲头在停歇位置上方3mm处静止不动,料筛往复振动,然后向左退回。

2)60°?90°上冲头继续迅速下降;下冲头在60°时开始下沉,在90°时下沉到停歇位置,位移3mm;料筛保持静止不动。

3)90°?140°上冲头继续匀速下降;下冲头在停歇位置处保持静止不动;料筛保持静止不动。

4)140°?171°上冲头继续匀速下降,在171。时停止下降,等待保压;下冲头上升8mm,并且在160°时处于休止位置,等待保压;料筛保持静止不动。

5)171 °?210°上,下冲头开始进行保压,保持静止不动;料筛保持静止不动。

6)210°?260°上冲头匀速回升;下冲头在260°时开始匀速上升,位移为16mm,等待料筛到位将成形片坯挤入滑道;料筛在260°时开始向右前进。

7)260°?310°上冲头继续匀速回升;下冲头保持静止不动;料筛在310°时到位,将片坯挤入滑道,之后向左退回。

8)310°?360°上冲头继续匀速上升,360°时上冲头退回至最高处;下冲头开始向下退回21mm,至带料位置,等待下一周期开始;360。时料筛退回至最左处。整一周期结束。

同理,将附录3中的运动循环图(对应上冲头设计图4)按如上方法矫

正。

为避免260°?290°这段上冲头还没上去,下冲头上去了两者发生碰撞,需要上

冲头的斜率要比下冲头的斜率大,因此我对此做了验证,验证如下:

七、凸轮机构尺寸计算(见附录 3)

根据运动循环图设计的线路,该机构为双推程凸轮机构 有循环图和公式:

严el tana

- ——)

化简得:

ds d(p S tan tz

根据函数单调性只取两点即可判断其?:的最大值,在一点其

:二 1 ds 8

W 厂 0.15*n

max{r 01f r 02}

所以我取嗨=28mm^at x

, e=8 一条直线,根据循环图,在 A3图上作 出理论轮廓

线,求出最小的曲率半径 为―:' m ,滚子半径:

工曲F ,所 以我取r=3mmi 满足条件,让然后作出 实际轮廓线。

所以 8

0.15* n

tan40

ds

16 16 £0 映 11 -丸兀1咄 -8 2 另一点、; s=8;?:. 戸 19D 1 tan 40& 22.34; 7.2 滚子半径的确定

在A3纸上画出基圆,再每5度引

tan 4-0° 20.23mm;

16

0.2* n 8

tan40

下图为初设计图,由于凸轮不够平滑,加工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我对运动时序图进行了角度修改。同时,为了方便凸轮加工,对尖角的地方进行了倒角操作光滑的过渡了一下。

八、最终设计方案:

8.1 上冲头:

冲头的位移和曲柄的转角的关系是配合下冲头盘形凸轮动作和时间,与上下冲头相互配合,而送料机构的动作一部分也是和上冲头配合。已知上冲头推程为100mm周转180°冲头由最高点落至最低点,此时下冲头刚好达到最大推程位置,同时在上冲头由最高点落至型腔齐平高度前送料机构完成往复振动筛料的动作并向左位移至最远端。

表8.1.2 上冲头和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

九、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老师给我们作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起我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在专业上用实践锻炼一下我们,使我们不但不在对所学专业感到陌生,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家的积极性。

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绘图软件,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好高,记得大一学CAD时觉得好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样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样才会提高效率,这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

本次试验较为复杂,刚拿到设计题时,我们设计出了最初的方案,指导老师给我们指出了设计中的不足,指出我们对视屏的观察力不足,设计的方案不能满足视屏中的运动。

这次的课程设计跟我们以前做的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绘图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我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在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在报告中的公式,机构结构简图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

最后,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也有了质的飞跃。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课程,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临近期末,非常感谢滕师在本学期给予我们的细致生动的教学,它对于拓展专业及相关知识面、温习所学的机械原理内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会让我受益匪浅。

十、参考文献:

(1)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2005

(2)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200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车 辆102 姓名:xxx 学号: 指导老师:韦丹柯 目录 1?设计题目 (1)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3) 3?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4) 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 (5) 5?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 (10)

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13) 7?心得体会 (15) 8?参考书目 (15) 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21 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2、3、4 料筛 儿3 .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 、下 电动机转速/(7mi 1 型 50 5 讥冲头压力/N : 1 50 000; 机器运转不 生产率/(片/min ---- 下冲— 均匀系数/ 5 : 0.10; 2、上冲头、下电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下冲运动(铅锤上下) ,下移至终点后有短寸间的停歇, 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 5.料筛推出片坯。间,故冲头行程为90 ~ 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 有增力功能(如图1.2a )。 (2).下冲头先下沉3mm ,然后上升8mm ,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 ,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 ,到粉料 片 冲 ):10;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定量送入压形 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 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 片/min 20 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n 1450r/mi n (1)设计要求 ⑴ 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⑵ 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 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 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果是采用连 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⑹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⑴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与动铅垂上下),下移至重点后有短时间的间歇,起保压作用,保 压时间为0.4s左右。因为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 因为冲头压力比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图 1.3.2a )。 ⑵ 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 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 m到待料位置(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 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 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 片/min 20 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 n 1450r/min (1 )设计要求 ⑴ 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⑵ 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 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 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 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 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 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 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 飞轮转动惯量。 ⑹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⑴ 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与动铅垂上下),下移至重点后有短时间的间歇,起保压 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为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 行程为90~100mm因为冲头压力比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图 1.3.2a )。 ⑵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片成型机 2020年7月12日

目录 目录 (1) 一、设计题目: (3) 1. 压片成型机介绍 (3) 2. 设计说明 (3) 3. 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4) 4. 上冲头、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 (5) 5. 压片成型机的设计原始数据 (5) 6. 设计要求 (7) 7. 设计提示 (8) 二、机构设计方案 (10) 1.上冲头设计 (10) 2.送料筛设计 (12) 3.下冲头设计 (13) 4.机构选择 (14) 5.运动协调设计 (15)

三、运动循环图设计 (16) 四、设计步骤 (17) 1. 上冲头摇杆滑块机构尺寸设计: (17) 2. 下冲头凸轮设计 (19) 3. 传动比设计 (20) 五、课程设计小结 (21) 六、参考书目 (22) 七、附录 (22)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型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设计说明 1)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2)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3)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4)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5)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

完整word版,压片成型机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压片成型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B130205 姓名:张军 学号: B13020524 指导老师:阮红芳 2016 年 1 月 5 日

目录 一、前言 (2) 二、课程设计目的 (3) 三、压片成型机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 (3) 四、设计要求及参数 (5) §4-1 设计要求与部分参数 (5) §4-2 设计提示 (7) 五、设计方案 (8) §5-1 整体机构动作分析 (8) §5-2 单元机构动作分析 (8) §5-3 单元机构方案拟定 (9) §5-4 机构整体系统方案拟定 (10) §5-5 单元机构参数计算 (12) §5-6 传动比设计及动力选取 (15) §5-7 系统综合方案评价 (17) 六、自我评价与总结 (17) 七、参考书目 (18)

一.前言 现在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就要在一切生产部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这就需要创造出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新颖优良的机械来装备各行各业,为各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任何新技术、新成果的获得,莫不依赖于机械工业的支持。所以,机械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石。 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就需要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现代机械工业对创造型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出现,作为向各行各业提供装备的机械工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机械日益向高速、重载、高精度、高效率、低噪声等方向发展,对机械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压片成型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 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压片成型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压片成型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压片成型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本说明书采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对压片成型机进行设计解读。

压片成形机机械原理课设计书

压片成形机机械原理课设计书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形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 ,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料型下冲头 粉23 片 下下 上冲5 下冲头 上冲头 8 片坯 21 3

3.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1450;生产率/(片/min):10; 冲头压力/N:150 000;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二、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 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能力。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 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坯料成型并被推出型 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运动方案评估 上冲头设计方案 方案1 说明:杆1带动杆2运动,杆2使滑块 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杆3运动,从而达 到所要求的上冲头的运动。此方案可以 满足保压要求,但是上冲头机构制作工 艺复杂,磨损较大,且需要加润滑油, 工作过程中污损比较严重。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72122 成员姓名张心心学号姓名郑章勋学号 指导老师曾小慧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1.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和原始数据................................. 1.2、设计要求......................................................... 二、设计题目分析......................................................... 2.1、总功能分解........................................................ 2.2、运动方案的确定.................................................... 2.3、方案简图.......................................................... 2.4、方案评价及选择.................................................... 2.5、机构简图.......................................................... 2.6、运动循环图........................................................ 2.7、尺度计算.......................................................... 2.7.1减速阶段及料筛间歇运动部分....................................... 2.7.2上冲头凸轮设计................................................... 2.7.3下冲头凸轮设计...................................................

机械原理压片成形机设计方案

机械原理压片成形机设计方案 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 ,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2、3、4 料筛 型腔 下冲头 粉料 21 3 下冲上冲5 下冲头 上冲头 8 片下冲

3 .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1450;生产率/(片/min):10;冲头压力/N:150 000;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2、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 0.4 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 90 ~ 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如图 1.2a )。 (2).下冲头先下沉 3mm ,然后上升 8mm ,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 16mm ,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 21mm ,到待料位置(如图 1.2b )。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 85~90mm ,推卸片坯(如图1.2c)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压片机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压片成形机 学院:工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10级 指导教师: 2012 年06月12 日 1 设计题目 1.1 压片成形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1.2 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料筛推出片坯。

1.3 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是: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如图8.3a所示)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如图8.3所示)。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45~50mm,推卸片坯(如图8.3c所示) 图8.3设计要求

1.4 上冲头、 下冲头与送料 见表1 表1动作 关系 1.5 压片成 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970;生产率/(片/min):20; 冲头压力/N:100 000;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05; M冲(kg):9: m杆(kg):3. 2 原动机的选择 2.1 原动机的选择主用参考下列条件: (1)现场能源供应条件、 (2)工作机载荷特性及其工作制度、 (3)工作机对起动、平稳性、过载能力、调速和控制方等方面的要求。 (4)原动机是否工作可靠、操作与维修简便,是否需要防尘、防爆、 防腐等。 (5)原动机的初始成本与运行维护费用。 电机的容量主要由电动机运行时的发热情况而定,而发热又与其工作 情况而定。工作机所需工作功率Pw,应由工作阻力和运动参数计算得来的, 可按下式计算: Pw=Tn/9550 Kw 其中:T——工作机的阻力矩,N·mm; n---工作机的转速,r/min; 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选用Y160M-6型号电动机(额定电压380V,额定频率 50HZ,功率7.5KW,额定转数970r/min) 3 传动比的分配 选取额定转速为970r/min 3.1 确定总传动比 电动机转速n=970r/min

压片成型机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表1.2.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原始数据 1、冲头压力 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 15片/min 20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 0.08 0.10 4、电机转速 970r/min 1450r/min 二.设计要求

(1)设计要求 ⑴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⑵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⑹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图1.3.2设计要求 ⑴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与动铅垂上下),下移至重点后有短时间的间歇,

压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项目:粉末成型机(压片机)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成员:李敏杰周旭代斌徐凯 指导老师:曾小慧

目录 一、摘要┄┄┄┄┄┄┄┄┄┄┄┄┄┄┄┄ 3 二、设计题目及任务┄┄┄┄┄┄┄┄┄┄┄┄┄ 4 2.1 设计题目┄┄┄┄┄┄┄┄┄┄┄┄┄┄┄┄┄┄┄┄┄┄4 2.2 设计背景┄┄┄┄┄┄┄┄┄┄┄┄┄┄┄┄┄┄┄┄┄┄4 2.3 设计任务┄┄┄┄┄┄┄┄┄┄┄┄┄┄┄┄┄┄┄┄┄┄4 三、运动方案┄┄┄┄┄┄┄┄┄┄┄┄┄┄┄┄ 5 3.1 整体运动方案┄┄┄┄┄┄┄┄┄┄┄┄┄┄┄┄┄┄┄┄ 5 3.2 动力输入部分┄┄┄┄┄┄┄┄┄┄┄┄┄┄┄┄┄┄┄┄ 6 3.3 间歇送料部分┄┄┄┄┄┄┄┄┄┄┄┄┄┄┄┄┄┄┄┄ 7 四、运动循环图┄┄┄┄┄┄┄┄┄┄┄┄┄┄┄9 五、机构尺寸设计┄┄┄┄┄┄┄┄┄┄┄┄┄┄24 5.1 槽轮间歇机构的设计┄┄┄┄┄┄┄┄┄┄┄┄┄┄┄ 10 5.2 凸轮尺寸的设计┄┄┄┄┄┄┄┄┄┄┄┄┄┄┄┄┄ 12 5.3 送料机构飞轮的设计┄┄┄┄┄┄┄┄┄┄┄┄┄┄┄ 17 六、运动分析┄┄┄┄┄┄┄┄┄┄┄┄┄┄┄┄36 6.1 双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36 6.2 凸轮机构相关运动参数分析┄┄┄┄┄┄┄┄┄┄┄┄┄┄45 六、附录┄┄┄┄┄┄┄┄┄┄┄┄┄┄┄┄18 七、参考文献┄┄┄┄┄┄┄┄┄┄┄┄┄┄┄┄23

一、摘要 1.1设计题目:粉末成型机(压片机) 1.2摘要:我们设计的粉末成型机主要针对粉末挤压成型、 柔软物质加压定型。机械的工作基本过程为:交流异 步电动机提供动力,经过减速器、皮带轮两次减速后 达到需求速度,皮带轮带动沟槽凸轮转动,连杆与凸 轮通过滚子连接,形成往复运动,带动下冲头形成冲 压动作;同时通过齿轮轴、直齿锥齿轮将皮带轮动力 传递到槽轮机构,保证进、退料飞轮实现间歇运动。 下冲头与上冲头通过二对齿轮和齿条连接,形成对称 机构,使上冲头和下冲头实现上冲运动和下冲运动结 合的对冲加压,这种压片机上下冲头同时均等均匀施 压,使颗粒中的空气有充裕的时间逸出模孔,提供了 片剂密度的均匀性,减少了裂片现象。 1.3关键词:粉末成型沟槽凸轮机构槽轮间歇机构 齿轮齿条机构

压片成型机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精编WORD版

压片成型机课程设计机 械设计制造专业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压片成型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B130205 姓名:张军 指导老师:阮红芳 2016 年 1 月 5 日

目录 一、前言 (2) 二、课程设计目的 (3) 三、压片成型机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 (3) 四、设计要求及参数 (5) §4-1 设计要求与部分参数 (5) §4-2 设计提示 (7) 五、设计方案 (8) §5-1 整体机构动作分析 (8) §5-2 单元机构动作分析 (8) §5-3 单元机构方案拟定 (9) §5-4 机构整体系统方案拟定 (10) §5-5 单元机构参数计算 (12) §5-6 传动比设计及动力选取 (15) §5-7 系统综合方案评价 (17)

六、自我评价与总结 (17) 七、参考书目 (18) 一.前言 现在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就要在一切生产部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这就需要创造出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新颖优良的机械来装备各行各业,为各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任何新技术、新成果的获得,莫不依赖于机械工业的支持。所以,机械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石。 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就需要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现代机械工业对创造型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出现,作为向各行各业提供装备的机械工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机械日益向高速、重载、高精度、高效率、低噪声等方向发展,对机械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压片成型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压片成型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压片成型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压片成型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本说明书采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对压片成型机进行设计解读。 二.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形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 成形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1班 设计者XXX 学号 指导教师XXX 2012年6月21日 目录 设计题目—————————————————1 设计要求—————————————————3 方案设计与分析——————————————4 送料机构方案设计与分析———————————4 上冲头方案设计与分析————————————5 下冲头方案设计与分析————————————6 确定设计方案图拟—————————————7 设计过程及主要零件结构设计————————8

上冲头机构设计—————————————— 8下冲头机构设计——————————————10料筛机构设计———————————————11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分配——————————— 12机械运动工艺过程及循环图———————— 16机械运动工艺过程—————————————16机械运动循环图——————————————16设计总结(心得体会)—————————— 17主要参考书目—————————————— 1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一:设计题目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如图示,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是: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a)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b)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图c)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片的好坯(图d) (5)筛料推出片坯(图e) 如图所示,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如下: (1)上冲头完成直线往复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筛料进入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mm到100mm。因冲头压 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要有增力功能(如下图所示)。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形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 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如下图所示)。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1.1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2功能要求及工作原理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瓷干粉或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表1.2.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970 15 60*35 100 000 0.08 10 4 970 20 40*20 100 000 0.05 9 3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1.3原始数据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片/min 20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n 1450r/min 1.4设计要求 (1)设计要求 ⑴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的三种机构。 ⑵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⑹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2)上冲头和下冲头与料筛的设计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压片机

压片机 设计题目:压片机加压机构方案创新设计 专业班级:XXXXXXXXXXX 设计者:XXX(20080xxxx)XXX(20080xxxx)XXX(20080xxxx)XXX(20080xxxx)XXX(20080xxxx)XXX(20080xxxx)指导教师:XXX XXX 2011年1月6日

前言 压片机与压片技术是医药制剂、化工、科研中普遍的也是最总重要的,尽管压片机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德国Korsch、英国Manesty、比利时Courtoy公司都有8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压片机及压片机构的创新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压片机加压机构方案的创新设计又是压片机创新的核心。 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对压片机机构方案创新设计,是学生第一次用已学过的知识较全面地对一项工程实际的应用问题,从任务分析、调查研究、方案比较、方案确定、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械运动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训练,可以巩固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调练,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运用团队精神集体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010年1月6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x)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x) 二、设计题目的分析 1.功能分解 (x) 2.求各功能元的解 (x) 3.绘制运动循环图 (x) 4.初选运动方案 (x) 5.设计执行机构 (x) 6.对执行机构做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x) 三、设计心得体会 (x) 四、参考资料 (x)

压片成形机8962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陈晓岑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设计任务简介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初始条件 设计所需的原始数据见表 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方案号电动机转 速r/min 生产率片 /min 成品尺寸 (Φ×d ) mm ,mm 冲头压力kg δ m kg m kg A 1450 10 100×60 15,000 0.10 12 5 B 970 15 60×35 10,000 0.08 10 4 C 970 20 40×20 10,000 0.05 9 3 压片成形机工艺动作 3.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如图所示,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是: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a )。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b )。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c ),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d )。 (5)料筛推出片坯(图1e )。 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是: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锤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90~100mm 。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功能(图2a )。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图 2b)。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批料成型并被推出型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2c)。 图上冲头、下冲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 上冲头、下冲头与送料筛的动作关系见表。 上冲头进退 送料筛退近休进远休 下冲头退近休进远休 4.设计要求 (1)至少设计出三种能实现该分类机运动形式要求的机构,绘制所选机构的机构示意图,比较其优缺点,并最终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机构进行机构综合设计,绘制出其机构运动简图。

压片成形机-(毕业)课程设计电子教案

压片成形机-(毕业) 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成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含着创新和发明。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总功能要求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或药粉) 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 -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和药剂(片)等。 表1.2.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970 20 40*20 100 000 0.05 9 3 (2)工作原理 1、压片成型机工艺动作分解: ⑴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图1.2.2a )。 ⑵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粉料扑出(图1.2.2b) ⑶上和下冲头同时加压(图1.2.2c),并保持一段时间。 ⑷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图1.2.2d )。 ⑸料筛推出片坯(图1.2.2a )。 7 概(d) 0 L2.2压片成形机工艺动作 7枫7桜 (b)

1、冲头压力100 000N 150 000N 2、生产率15 片/min 20 片/min 3、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0.08 0.10 4、电机转速970r/mi n 1450r/min (1 )设计要求 ⑴压片成形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⑵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设计凸轮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凸轮轮廓线。 ⑷设计计算齿轮机构,确定传动比,选择适当的摸数。 ⑸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并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绘出运动线图。如果是采用连杆机构作为下冲压机构,还应该进行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计算飞轮转动惯量。 ⑹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⑺学生可进一步完成机器的计算机演示验证和凸轮的数控加工等。

压片成型机课程设计(武汉理工大学)

目录 1.任务分析 (2) 1.1 总功能分析 (2) 1.2 总功能分解 (2) 2.驱动装置的选择 (3) 2.1 常用电动机的结构特征 (3) 2.2 选定电动机的容量 (3) 3.选取设计方案 (3) 3.1 方案的选取 (3) 3.2 机构的选取 (4) 3.2.1上冲头机构 (4) 3.2.2下冲头机构 (4) 3.2.3送料机构 (4) 4.运动方案的确定 (6) 4.1 方案的比较 (6) 4.2 方案的评价 (8) 5.执行机构运动循环图 (8) 5.1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 (8) 5.2拟订运动循环图 (10) 6.主要尺寸设计 (10) 6.1 齿轮的计算 (11) 6.2 凸轮轮廓的确定 (11) 6.2.1 下冲头凸轮轮廓的确定 (11) 6.2.2 料筛凸轮轮廓的确定 (12) 7.课程设计小结 (14) 8.参考文献 (14)

1.任务分析 1.1 总功能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要最终将干粉压制成片坯。若要求获得质量较好的成品,可采用诸多方法。下面采用黑箱法进行分析: 能量 成品 料 粉 由黑箱法分析可得到:为了达到高效、方便的目的,采用机械自动加工的方法比较好,因此,本题采用了自动加工的方法压制片坯。 1.2总功能分解 设计干粉压片机,其总功能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工艺动作: 1) 送料机构:为间歇直线运动,这一动作可以通过凸轮上升段完成 2) 筛料:要求筛子往复运动放料 3) 推出片坯:下冲头上升推出成型的片坯 4) 送成品:通过凸轮推动筛子来将成型的片坯挤到滑道 5) 上冲头往复直线运动,最好实行快速返回等特性 6) 下冲头间歇直线运动 得如下树状功能图: 2.驱动装置的选择 机械加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72122 成员姓名张心心学号20121003734 姓名郑章勋学号20121003571 指导老师曾小慧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3) 1.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和原始数据 (3) 1.2、设计要求 (4) 二、设计题目分析 (4) 2.1、总功能分解 (4) 2.2、运动方案的确定 (5) 2.3、方案简图 (6) 2.4、方案评价及选择 (7) 2.5、机构简图 (8) 2.6、运动循环图 (9) 2.7、尺度计算 (9) 2.7.1减速阶段及料筛间歇运动部分 (9) 2.7.2上冲头凸轮设计 (10) 2.7.3下冲头凸轮设计 (12) 2.8 压片机整体设计图 (14) 三、干粉压片机动作说明 (15) 四、参考书目 (15) 五、总结 (15) 5.1设计的感受 (15) 5.2具体分工 (15) 附录一:上冲头凸轮设计程序 (16) 附录二:下冲头凸轮设计程序 (17)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干粉压片机 机械设计是一个逐步求精和细化的过程,随着设计过程的发展,产品结构和参数将逐渐清晰和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是多解的,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和要求的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机械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制造依据。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 为了进一步掌握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理解和加深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一定基础,我们积极参加了这次机械创新设计。 1.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和原始数据 干粉压片机的功用是将不加粘结剂的干粉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置压制成φ×h 圆型片坯,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1 图1—1 工艺动作分解 (1 )料斗在模具型腔上方直线运动,将干粉料送入直径为26mm、深度为30mm的筒形型腔,然后向左退出45 mm。 (2 )下冲头下沉4mm ,以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时把粉料扑出。 (3 )上冲头进入型腔4mm 。 ( 4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各移动12mm ,将产生压力,要求保压一定时间,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