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分析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分析随着医疗技术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特需门诊作为高级医疗服务的一种形式,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带来压力和挑战。
对于特需门诊患者,除了获得专业诊疗外,心理沟通也是其重要的需求之一。
1.焦虑与恐惧需求特需门诊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经常需要进行痛苦的检查和治疗,面对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他们容易产生不安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进行心理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2.个性化需求特需门诊患者一般来自经济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社交背景广泛的群体,他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渴望得到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积极与患者交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3.合理沟通需求特需门诊患者通常对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和服务态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期望他们能够讲清治疗方案、解答疑惑、提示注意事项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以确保与患者的交流顺畅、有效和客观。
4.情感支持需求特需门诊患者在经历疾病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得到疾病诊疗的帮助外,还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在面临疾病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抗压能力和自我治疗信心。
1.对患者需求的思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认识到,特需门诊患者不仅需要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需要得到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十分注重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充分了解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2.个性化服务和沟通技能的提升特需门诊患者需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也需要在服务中展现专业的技能和友善的态度。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他们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高质量服务。
3.团队配合和精神支持特需门诊患者的治疗和服务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而这需要医疗机构具备完善和高效的工作机制。
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焦虑因素及心理需求探析

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焦虑因素及心理需求探析摘要:如今,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关注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和心理需求,其工作中心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重点转向更多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发病突然,导致家属对患者的情况和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患者家属很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引起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的因素,以及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以期能够为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和关注患者家属情绪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家属焦虑;心理需求引言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急诊所收治的患者大多具有病情紧急,情况复杂的特点。
而由于患者发病较为突然,家属对于患者的情况和所涉及的病情并不了解,以及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较重,很可能会出现焦虑心理。
而传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关注点主要在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治疗工作上,很少会关注到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状况。
然而,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态,对于患者的恢复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患者家属的状况对患者后续治疗的决策以及康复工作的支持都具有直接影响。
这就要求相关医院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从而更好的帮助急诊危重患者开展后续康复治疗工作。
一、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一)信息知识不足由于急诊接待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机发生状况突然,因此患者家属对于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疾病的信息了解不足,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家属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
短时间内患者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状态,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后续康复治疗的手段等多种信息,情况十分繁杂,患者状态和疾病的未知状态和恐惧心理,都会加重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
(二)与护士交流少除了患者家属自身对患者情况和所遇突发事件不了解带来的压力外,与医护人员缺少交流,也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因素的原因之一。
手术前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表 1 手术前患者心理问题排序
答案 紧张 恐惧 手术是否成功 术中疼痛不适 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 灌肠 导尿 例数 341 110 308 143 209 176 253 121 330 121 385 187 319 220 198 198 330 220 132 110 百分率 59.62% 19.23% 53.84% 25.00% 36.54% 30.77% 44.23% 21.15% 57.69% 21.53% 67.30% 32.69% 55.77% 38.46% 34.62% 34.62% 57.69% 38.46% 23.08% 19.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 年 5 月至 12 月对 572 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其中 男性 341 例, 女性 231 例, 年龄 20 ~ 60 岁, 平均年龄 46.25 岁, 术后住院日为 1 ~ 7 天,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职业、 不同文化程 度、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调查具有广泛性。
0 引言
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护理学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 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护理内涵不断扩大, 护理工 作面临新的挑战,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配合手术医生 完成手术, 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 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交 流, 对患者进行心里疏导, 帮助患者平稳安全的度过围手术 期 [1], 等待手术的病人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 对手术和麻醉 不了解, 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 我们对手术 病人进行手术前心理需求调查工作 , 了解其心理问题, 提高 对病人心理护理质量, 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疏导。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分析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及护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日益凸显。
特需门诊患者通常指那些需要特别关注和特殊护理的患者,比如残疾人士、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等。
这些患者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特殊情况,需要在就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医护人员在处理这些患者时需更加注重心理沟通,满足他们特殊的心理护理需求,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关怀支持的渴望上。
由于这些患者通常伴有身体或心理上的特殊状况,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
他们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支持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言语和行为上的温暖关怀,来满足患者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的温暖。
医护人员也应该留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困难。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还表现为对沟通方式的个性化要求。
不同特殊群体的患者,其心理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残疾人士来说,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可能会受到限制,医护人员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地与他们沟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对于老年人患者来说,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倾听和关心,因为他们通常会有更多的心理障碍和情感需求。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医护人员需要更专业的心理沟通技巧和知识,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协助他们的治疗。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方法,满足患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还表现为对心理疏导的需求。
由于特需门诊患者通常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因此他们对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的需求也会更为迫切。
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认真倾听、耐心开导和善意关怀,帮助患者理清思绪,排解情绪,重建信心,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医护人员也需要积极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心理观念,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增强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急诊患者的家属往往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中,他们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就医的情况、诊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
同时,家属也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精神慰藉和支持,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接下来将对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一、调查分析1. 通知家属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家属得到通知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以内,但也有约1/4家属会在2-3个小时之后才得到通知。
这种情况下,家属不仅会感到担忧和不安,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2. 交流的方式调查显示,家属希望通过电话、面对面等方式与急诊医生进行交流,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获得心理慰藉和支持。
3. 对家属的安排调查结果表明,家属非常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积极地安排其休息和用餐的时间,以此减轻其心理负担。
此外,也有些家属会要求能够在患者的床边陪伴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让他们更了解患者的病情,也可以给患者带来一些精神上的安慰。
二、护理措施1. 及时通知家属医护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家属,通知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
此外,医护人员也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语气,尽量让家属感到亲切和融洽。
2. 推荐正确的交流方式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推荐家属采取正确的交流方式,比如电话、面对面、在线等。
同时也可以为家属提供一些建议,比如不要过多地咨询和询问,要相信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过于紧张和担心等。
3. 安排好家属的时间和休息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为家属安排用餐和休息的时间,也可以为家属提供一些食品和饮料。
此外,家属也需要及时获得患者的护理指导和建议,以便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要求。
4. 提供心理慰藉和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为家属提供一些心理慰藉和支持,比如关注和鼓励,讲解治疗方案,积极倾听和回答家属的问题等。
同时也可以与患者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病情发展的进程,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特需门诊患者的心理沟通需求及护理分析

特需门诊患者的心理沟通需求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分析特需门诊患者的心理沟通需求,结合具体情况实行针对性护理,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49例特需门诊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5例、B组(观察组)24例;给予A组常规的就诊指导,在全面分析患者真实治疗需求的基础上给予B组恰当的心理沟通和护理措施,实验结束后观察比对两组不同表现。
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明显高于A组(72.00%),P<0.05。
结论:在日常交往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探讨,全面分析评估患者的治疗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恰当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特需门诊患者;心理沟通;治疗需求;护理策略现阶段,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视,而对于医院而言患者的就诊需求也逐渐增多,临床护理工作也随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临床上也专门设立了一种新型医疗服务,即特需门诊[1]。
特需门诊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良好的沟通还有助于增进护患感情。
基于此,本文就以我院的49例患者为例,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沟通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49例特需门诊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5例、B组(观察组)24例。
整理比对A、B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组性别(例)年龄(岁)婚姻状况(例)文化水平(例)男女范围平均值未婚已婚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A组(n=25)131223~7041.5±5.0115520B组(n=24)111324~7242.6±5.2915321P>0.05>0.05>0.05>0.051.2方法(1)给予A组常规的就诊指导,由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并详细告知就诊制度和流程。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需求分析与护理计划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需求分析与护理计划在护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非常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护士才能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下面将从患者需求分析和护理计划制定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患者需求分析第一,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从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
比如,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手术后需要特殊的护理等情况。
第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护士需要通过倾听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第三,考虑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
有些患者可能生活孤独、家庭不和睦,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
二、护理计划制定第一,确立护理目标。
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护士需要和医生一起确定患者的护理目标,明确治疗方向和重点,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
第二,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要确定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护理服务。
第三,监测护理效果。
护理工作不仅是一次性的,还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总结,护理工作中的患者需求分析和护理计划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广大护士同仁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患者有需求分析报告

患者有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报告将对患者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患者需求概述患者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需求: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使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康复需求包括物理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交康复等。
物理康复包括恢复运动功能、增强身体力量等;心理康复包括心理咨询、情绪管理等;社交康复包括患者与他人的互动交流等。
2. 医疗服务需求:患者需要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需求包括预约挂号、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
患者希望能够及时获得医生的诊断结果,并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3. 信息需求:患者希望获得医疗信息和健康知识,以进行自我管理和健康保健。
信息需求包括疾病知识、预防保健知识、药物知识等。
患者需要得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并获得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健康知识。
4. 人性化服务需求:患者希望得到友好、温暖、耐心的服务。
人性化服务需求包括医务人员态度友好、热情接待、满足特殊需求等。
患者希望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能够被医务人员理解和关心。
三、需求分析1. 康复需求分析:康复需求是患者出院后的重要需求之一,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设置康复科或康复中心,提供完善的康复设施和专业的康复服务,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2.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为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进服务质量:- 优化预约挂号系统,提供在线挂号和预约功能,方便患者预约就诊。
- 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提供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专业、细致的医疗护理。
3. 信息需求分析:为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医疗信息和健康知识:- 提供专业的医疗网站或APP,发布可靠的健康知识和疾病信息。
- 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部门,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日益加剧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医患摩擦不仅直接降低医疗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还日益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的提高,却相对忽略了心理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当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总是希望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尽快做出疾病诊断,随即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消灭疾病。
当然这样做是必须的,但许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够的。
患者作为被照顾的个体,在就医时具有各种心理特征,常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急诊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表现凶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怀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雷厉风行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万无一失的抢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能发生摩擦,导致医疗纠纷。
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学习和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必备的要件是新形势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
1危急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1.1心理特点分析1.1.1焦虑不安心理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
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紧张恐惧心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3.53%。
1.1.3情绪低落心理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遭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物反应低下,无主诉、不言语、拒检查、拒答等。
简述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简述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1.引言1.1 概述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常常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心理表现和特征。
作为医生和医护人员,了解和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门诊病人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患者通常因身体不适而前来就诊,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对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效果产生疑虑和恐惧感,对未知的就医环境和医学术语也感到陌生和不安。
其次,门诊病人往往在就医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接触,对于这种接触需要,他们可能会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这些患者往往会对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到担心,心理上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照顾。
此外,门诊病人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的差异。
有些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对治疗方案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医务人员进行细致和耐心的沟通。
而有些患者可能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了大量信息,对医生的建议持有不同的观点,可能会对医生的诊疗决策产生质疑和怀疑。
最后,门诊病人还可能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些患者可能会面临家庭支持不足、经济困难或是就医时间等问题,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医疗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焦虑不安、尴尬不自在、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该积极倾听和沟通,关注和关怀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温暖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康复和福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对门诊医疗的影响。
引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我们将概述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了解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不仅对医护人员有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其次,文章将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ICU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

患者 的个 人 负 担 比例 随 之要 增 加 。 甚至 个 别 药 品 需要 完 全 自费 。
因此也 给 患者带来 了不小 的经济 负担 。 所 以患者虽 然有 医保 . 但 是 4 %的患 者担 心此 问题 。 因 人分 开 的孤独 无助 感 、I c u费用 过 高等 I C U患者常 见 的 8种心 理 仍 然担 心 医疗 费用 过 高 。本次 调查 中 8 问题 . 问卷 由护 : t向病 人逐 条宣读 , 并 由患者本 人作 答 。 护士 记录 。 其 中发 放 问卷 1 7 5 份。 回收 1 7 5 份。 回收有 效率 1 0 0 % 。
2 结果 I C U患者心 理需 求 。 见表 1 表 l I C U患者 的心理 需求 ( n = l 7 5 )
心 理 需 求 例数 ( % ) 1 6 6( 9 5 )
采 用 问卷 法 及交 谈法 。 针 对 患者 常 见 的担 心疾 病预 后 、与 家
此。 护 士 应及 时 向 患者 以及家 属 告 知 费用 使用 情 况 , 每 日下 午 定 时 由护 士 将 费用 明细 交 给 患 者家 属 3 . 4 做 好 临床护 理工 作, 减轻 患者痛 苦
患者 在治疗 期 间 。 护士应 做好 基础 护理 和 专科护 理工 作 . 由于
重 症患者 需要 准确 记录 尿量 等 , 因此患 者基 本上 都给予 留置 导 尿 。 但 这也 增加 了患者 的不适 感 同时 也增 加 了 患者 的心 理 负担 。 对 此 应 及时 给予 说明情 况 . 增加 患者 的理 解 。 并做 好基 础护 理工 作 。对 于 疼痛 的患者 。 可 在 不影 响他 人 和正 常 治疗 护理 的情 况下 给 患者 播放 患者 平 时喜 爱 的舒 缓音 乐等 . 教会 患者 冥 想等 分 散注 意 力 的 方法 。 同时可 遵 照 医嘱对 于 有疼 痛 症状 的 患者 采用 镇 静 、镇 痛药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刘东霓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04(004)006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状况,为医院老年心理护理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对杨浦区1所老年医院134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1.2%的患者对所患疾病有紧张、怨恨情绪,75.4%的患者不愿长期住院,55.2%的患者住院最大烦恼是病情不了解.认为住院最大安慰是亲人探望的患者占85.8%,认为住院接触最多的是护工的占53.7%;希望居家养老的占52.2%,希望有护士与其聊天的占87.31%,希望有志愿者聊天的占95.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和各种心理需求,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及其病情恰当而适时地做好心理护理.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刘东霓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学校,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J], 温爱玉;王云仙
2.福州市某综合性医院城镇老年患者住院费用调查与分析 [J], 吴任慰;江琴;戴志婉
3.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分析 [J], 傅朝晖;吴娟;杨海燕
4.高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J], 傅营;霍燃;曲贝贝;李秋霞;王幼红
5.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知信行水平调查与分析 [J], 谢文静;罗晓艳;李梦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1、求高效时间就是金钱,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希望尽早治愈疾患而不愿长时间卧床,比如各种治疗、康复、体检,在对外宣传上就要突出这一点。
2、求安全任何患者(含疗养)都不希望旧病未愈又添新病,困此他们选择完全陌生的一个地方有迟疑的态度,这需要对外宣传以及对病人的咨询中反复强调治疗方法及疗养环境的安全性。
3、求便利总的来说,患者在日常求医的过程中,同类型和档次的医疗机构的选择中,大多数不会就近治疗,便于多方面的?,所以医院附近的人群是我们下力气去争取的对象。
4、重价格大多数患者不论支付能力如何,都会不约不而同的在意价格的多少,总会做一些比较,同样会出现为了省一毛钱而步行数公里的现象。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让患者有比其他医院贵的感觉。
5、接受“关系营销”老百姓普遍接受“关系”就医,总觉得有熟人在里面有一种安全感,这一点在东北三省更显得明显,所以我们要动员所有医护人员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宣传。
6、健康体检人群。
7、康复人群。
妇科门诊与其他科门诊有所不同。
因为妇产门诊病史涉及到生殖器与性方面的话题,许多患者觉得羞于启齿,不便详谈或不愿公之于众,不能正确联系症状叙述疾病的经过及月经史等。
这样就会增加诊治工作的难度[1]。
另一方面,患者在挂号、候诊及医生的检查、治疗等过程中易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
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均可使患者情绪变化,甚至发生病情突变[2]。
笔者在门诊工作多时,深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门诊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完成就诊。
1 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1.1 掌握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
例如掌握患者突然闭经是由于高考引起高度疲劳的结果,便可对症处理。
1.2 家庭背景分析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
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起伏是受其亲属所左右,就首先做好亲属的工作,以便从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
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护理

[ ] E w rsD, unr , ol D,e a.Srsosm dr. 8 d a B radP C y d e t 1 t sr, o e e a
tt n t s u c me : n i g o t e al o s a d sr so t o s f d n sf m h l —wae o — e i r lsc r n
N r d n 19 ,3 6 : u s A mi, 9 3 2 ( ) 9—1 . e 4
业倦怠程度最高 的“ 高危护 士” 。再 次 , 护龄 长的外科 护 士大 部分都有 了稳定 的家庭 以及稳定 的 同事关 系 , 们往 往可 以 她 通过发展室外兴趣和爱好以及与较好 的朋友交谈 作为减轻倦
m nt m n ̄ ha h n r td J .Pyha n u i et e t us s y[ ] sc ir Met y e u t
H a h N r , 0 , ( ) 5 9— 3 . e t us 2 0 7 6 :2 5 7 l e 0
[] 谭凤玲 , 9 常美 娟 , 张梅 芳. 理 人 员职 业 倦 怠调 查 与 分 析 护 [ ] 护理 研 究 ,0 7 2 ( ) 66—67 J. 20 ,1 3 :8 8.
[ ] 叶志 弘, 3 骆宏 , 姜安丽. 杭州地 区护士群体 职业倦 怠常模 与诊断标 准 的研 究[ ] 中华护理 杂 志,0 8 4 ( ) J. 20 ,3 3 :
2 07 —2 09.
怠 的应对措施 ; 且 , 并 她们首 先承认 存在 这些负 性情 绪 , 然
后 进 行 合 理 的 分 析 、 解 , 能 采 用 恰 当 的 方 法 处 理 好 自身 的 排 并
[ 0 张建 华, 1] 范秋霞. 护理管 理 中引入 员工 援助计 划的 可行
急诊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应诊策略分析

9 80 -
吉林医学 21年 2 02 月箍 鳖塑
急诊 患者心理状况调 查及应诊策略分析
孙 漓, 彭 [ 摘 强, 王兰香 (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 , 广东 深圳 580 ) 100
要] 目的 : 调查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 研究 心理干预对急诊诊疗 的影响。方法 :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照
象 的心 理 健 康 状 况 。量 表 包 括 焦 虑 和 抑 郁 2个 亚 最 表 , 别 分
3 讨 论
针对焦 虑和抑郁问题各 调查 7项 , 计ຫໍສະໝຸດ 1 问题 , 个问题 共 4项 每
计分 0 ~3分 . 分 8一l 属 可 疑 存 在 , l 1 属 肯 定 存 总 0分 l 一2 分
本 研 究 对 急 诊 患 者 应 用 医 院 焦 虑 抑 郁 量 袭 进 行 心 删 状
诊治疗效。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00年 8月 ~l 随机 抽 取 我 院 急 诊 就 诊 的 . 21 O月
20例患 者和 6 0 o例正 常人群进 行问卷 调查 , 被调查 对象 阅凄
并 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入组 标 准 : 年 龄 ≥ 1 岁 ; 视 听水 平 和 ① 8 ② 理解 、 达 水平 能 完成 量 表 ; 同意 成 组 , 署 知 情 同意 书 。 表 ③ 签
则 . 集 6 患 者 ( 预 组 ) 意 度 调 查 数 据 , 20 收 O份 干 满 与 09年 1 O月 6 O份患 者 ( 干 预组 ) 意 度 调查 数 据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非 满
提供的是“ 及时救 治 、 充分 尊重 、 优化流程 、 健康宜救 、 适环 舒 境、 医患沟通 、 减少花费 、 心理 安抚 ” 等优质 服务 。尽 管患者有
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体会

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以求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方法:分析患者普遍存在的十种不同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合理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结论: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善于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随时为他们解除思想负担,以保持病人的心理平衡,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最后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赢得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标签:患者;心理需求分析;护理体会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医务人员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病人住进医院后不但希望有个好医生为他治病,有个好护士为他护理,更希望有一个舒适、清洁、舒心的环境来养病,盼望着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和理解。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善于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随时为他们解除思想负担,以保持病人的心理平衡,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最后使其早日康复,赢得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1 病人的求快心理病人进院后总是希望能得到尽快和细致的检查及治疗,医到病除,药到病除,以便早日康复,这是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
医务人员一定要注意给病人详细介绍病情及治疗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同时也要向病人讲清急躁情绪等不良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是很不利的,安慰病人安心休养,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
2 病人的求细心理病人入院后总是要求医生要有耐心地细听自己的主诉,要求医生对自己的病史进行更详细的询问,对自己的病情进行更细心的观察,以求对自己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诊断更是要求积极慎重。
一旦发现医生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迟疑时,总是担心延误病情,迫切要求医生及时请上一级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会诊。
医务人员一定要注意把握病人的這种心理,耐心细心地对待病人。
3 病人的求名医心理病人在自己的病情恢复较慢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寻找一位名医来为自己诊治,这是病人在心理上的精神需求。
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12 方 法 .
参考 相关文献 [ 自行 设计 首次住 院恢 复 1
期精 神病 患 者心 理 需 求 调 查 表 , 含 2个 部 分 。第 1 包 部分 为 一般 情 况 问卷 , 括 性 别 、 龄 、 业 、 化 程 包 年 职 文 度 、 姻状况 、 婚 病程 ; 2部分 为 心理需 求 问卷 , 括疾 第 包 病 知识 需求 、 治疗 期望需 求 、 理支 持需 求 和周 围环境 心 需求 4个项 目 1 条 目; 需 求 程度 分 为需 要 、 6个 将 不需 要 2 等级 。填表前与 受试 者进 行 面谈 , 个 消除其顾 虑 , 然后 采用统 一指导语 , 患者理 解后 独立 据实 填写 , 由专 业 护士进行 调 查 。对 文化 程度 较 低 难 以完 成 填表 者 , 调查 者予 以解 释 , 征得 同意后 代 为填 写 。将 所有 数 据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对象 .
选 择 我 院 20 0 5年 1 1 ~ 2月 首 次 住 院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 病患 者 , 选 标 准 : 符 合 C MD 2R 诊 断标 准 ; 人 ① C -一 ② 意识 清楚 , 自知力 大部分 恢 复 , 阳性症 状基 本 控 制 , 残 留阴性症 状不 影 响正 常交 流 ; 能 完 整表 达 自己 的 ③ 感 受 。符 合 上述 标 准患 者 9 6例 , 4 男 0例 、 5 女 6例 ,
维普资讯
・
6 ・ 4
J u n lo rig Sce e F b 2 0 Vo. 2 No 3 Ge ea e iie o r a fNu sn inc e . 0 7 12 . ( n rlM dcn )
・
精 神卫 生 ・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

其他
• 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 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 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 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 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困难[6]。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 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 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 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 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 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案例2
患者住院期间每天需要静脉输液,有些患者静脉条件 不好,对穿刺感到特别紧张。 A护士在对患者说了输液的重要性之后,说: “我用 小针头给你穿刺好吗?你放松些,就不会那么疼了, 来,深吸气!”趁患者放松时,一针见血地完成了输 液操作。 B护士说:“9床某某某!打针了!”扎好止血带后 一边拍打患者手背一边抱怨着,“你的血管长得不好, 待会儿我帮你打好后不要多动哦!不然又要肿了!” 启示:积极的暗示语言常使患者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良 性刺激,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充实
病人由于其家庭环境、文化、修养、经济、 地位、职业等的不同,其心理状况,所需获取的 信息、内容、量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 备丰富的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知识才 能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护患有效沟通。
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手势。 一个人如果出现了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如耳聋、失 明等,则他的手势、体态语言将成为其传情达意的 最直接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随时严密观察,从而 获取准确的信息,实施恰当的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 技巧
漳州市医院MICU 沈湘桦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尤 其是ICU病房的,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胁 时时存在,加上自身的创伤和痛苦,环境 的特殊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种种异常心理 反应。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抢 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转危 为安,因此心理护理在ICU病房尤为重要。
住院患者的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策略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怀和理解能带来温暖,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
促进积极互动
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及时解答疑虑,创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增进医患的交流互动。
增强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需要培养 active listening、同理心、耐心等沟通技能,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提升服务意识
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热情地回应他们的提问和诉求,体现专业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出院后的持续关护
1
出院指导
在出院前,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出院指导,包括后续治疗方案、复查时间、生活护理等,为顺利过渡做好充分准备。
2
定期复查
患者出院后,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或病情变化。
3
家庭探访
医护人员可以主动上门探访患者家庭,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情绪倾听
耐心听取患者的诉求,以同理心回应,给予情感支持,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情绪管理。
知识传授
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过程相关知识,增强其对病情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提高配合度与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个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如压力管理、情绪教育等,切实改善负面情绪。
建立互信关系的方法
制定个性化的关怀计划
了解患者特点
深入了解每位住院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关怀方案。
分析患者心理与需求

分析患者心理与需求?1O2?社区卫生管理??分析患者心理与需求看医院文化建设作用计筱英曹缨【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的需求状况和满意率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医院的重心从内部管理转移到外部与内部相统一的管理经营上来,使医院面临着体制性和结构性的深层次改革,不仅对医院的结构布局,功能定位,服务模式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与发展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服务制胜的新世纪,医院需要依靠自身凝聚力,向心力,创新能力和员工的聪明才智来生存,最有效办法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高度重视观念和感情因素的软科学管理,即医院文化建设.了解患者心理,患者需求,是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确立医院整体形象和医疗服务产品形象在医疗市场中的地位的必不可少的软件建设.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析患者心理与需求,体会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患者心理与需求分析一,患者心理分析医疗市场的消费者就是各种类型的患病者,医患关系的好坏,对患者来说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对医院来说密切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常见的患者心理状态有:①地位失落感:新人院的病人,并没有立即进入"患者角色",较长时间仍处于原角色地位.人院后,突然脱离原角色受医务人员的指挥,各种尊称代之以点名道姓,甚至是病床号码.因此,往往对新角色难以认同,有心理失落感.②身心异常感:患者绝大多数都有发热,疼病,困倦,难眠等异常感觉,由于身体和心理痛苦往往导致情感异常.一向温顺,宽厚,豁达的人可能变得焦虑,多疑,恐惧,易怒;平常人际关系好的人可能变得难以相处;尤其是一些身患绝症的患者,情绪尤其低落.③环境陌生感:患者就诊或住院,离开了他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断了他习惯的工作程序,面对生疏的病房和陌生的人群,生活细节还要被医务人员记录.尤其是一些受到特殊处理的患者,如置身于隔离病房,不准外出,不准会客,作者单位:200010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进出都得经过消毒,患者易产生孤独,畏惧感.④疗效失望感:患者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2],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与之沟通解释,造成患者对疗效的不满和失望.二,患者需求分析了解,适应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医疗市场营销的核心任务.基于患者的心理特征,患者来院就诊时一般都有以下需求:①有被认识,被尊重的需求:长期以来,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到医院以后处于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家长与子女式"的医患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并对自己的医疗权利和作用增进了认识,产生了建立"平等,协作"医患关系的意愿.他们希望被人认识,希望医护人员知道他们的身份,地位和重要性,希望得到病区环境中所有接触人群的尊重.这就要求医院员工要亲近患者,了解患者,尊重患者口].②有被接纳和归属的需求:患者入院后,病房中的病友和医务人员便组成了一个群体.每个患者都希望成为这个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分子.因此,医院要组织协调好医患关系,使每个患者都能较快,较好地适应角色,自觉履行"遵守医嘱,执行院规,配合医生,协助诊疗" 的角色义务].③有获得诊疗信息的需求:患者大多好提与疾病有关的各种问题,易导致医务人员厌烦,这就要求医务人员理解患者的心理,变被动回答为主动讲解.对住院患者,要及时提供医院生活制度,诊疗护理安排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诚然社区卫生保健2006年第5卷第2期需要宽慰和怜悯,但不可说出无原则的"宽慰话", 做出无原则的"怜悯举动",否则,效果适得其反[5].④对方便,舒适就医环境的需求:医院配套设有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服务的设施.病房建筑,装修氛围尽可能"家庭化".病区应有文化娱乐设备且配备保健咨询人员,使住院患者感到舒适满意. 在门诊中力求做到各种导向标牌明确清晰,患者休息坐椅,IC卡电话一应俱有,以方便患者及家属_6].⑤实现求医目的的需求:患者最大,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实现求医目的:希望能根除疾病,治不好的疾病希望消除痛苦,时间要快,花费要低,疗效要好;来院助产,节育等,要求安全,痛苦小;排除隐匿疾患,要求全面,仔细,毫不疏漏;美容整形要求手术可靠,造型美观,安全;借故休息疗养者,要求医务人员体谅其处境,以慢查,慢诊,慢治的手段为其庇护;特殊动机索要药品,假条或疾病证明等[7]. 医疗服务产品质量应包含医疗质量,护理质量与服务质量三方面.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从经营的角度看,只有满意的上帝才有医院的存在与发展_8].从社会学的角度上,医疗产品质量最深的底蕴是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高质量不仅是表现在技术,设备,药品等"硬件"方面,高质量更体现在医院员工对患者的关怀,对患者生命的关爱与小心呵护的细节上L9].医疗质量与护理质量属于技木质量的范畴,是患者从医疗诊断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对这一层面,患者容易感知也便于评价;而服务质量属于职能质量的范畴,即患者是如何得到治疗结果的,这与医院员工的行为,态度,语言等直接相关.显然, 职能质量难以被患者进行客观评价,它更多地取决于患者与家属的主观感受[1.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院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励职工为医院发展目标共同奋斗,不断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提高综合竞争力,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n.而2005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要点号召全体卫生工作者要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做贡献_1引.一,医院文化建设概述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及其员工在从事医疗工作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医院的文化建设对医院营销的影响是潜在的,不易被感知,但医院文化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病人愿意到声誉好的医院去就医,就是先进的医院文化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医院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新的医院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创新文化,创新机制为动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医院的运行和管理,把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间的联系视为医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将医院管理从制度,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本区内某二级综合性医院,因为重视医院文化建设,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由此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了不少患者,占领了部分的医疗市场.二,医院文化对医院发展的作用决定医院发展的是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创造源自于优秀的医学人才和先进的医疗技术, 而医院文化是对两者的管理与开发,没有先进的医院文化,就谈不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1,而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文化对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协调,规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是靠医院院长长期培植,塑造和不断创新得来的.国际范围内的着名企业普遍采用的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都是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尝试.这些尝试己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证明了文化力是获得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因此.卓越的医院在于不断创造新知识,不断创造新文化.三,医院文化创新的内容知识经济的悄然来临,不仅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将直接对医院办院理念,医院价值观以及管理模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医院该怎样进行文化的创新?1.确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办院理念是医院管理的灵魂,也是医院竞争力的基础.要使医院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对于医院发展来说,设备,资金,技术,人才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要很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必须有正确的办院理念做指导.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中,医院若要对各种问题采取准确,恰当的对策,其基本依据仍然是办院理念.因此,确立正确的办院理念是医院文化创新的根本.由于医学模式的变化,随着大众对健康与疾病认识的进展,医院办院理念从理论到实践,都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有其生理过程,还有其心理过程和社会因素.事实上,不仅精神病,心因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与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有关联,对明确病因和病理变化的疾病,也同样与之有关联. 因此,医学服务由偏重于个体防治转向更加重视为群体健康服务,由单纯治疗转向防治结合,由偏重于病人的躯体生物病变转向同时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由着眼于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转向同时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由单纯的开药物处方转向同时也开心理处方,社会处方.医院的功能不仅是治病救人,而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这些转变与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办院理念的正确方向.2.创建优秀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和思想境界的反映.每所医院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都有各自不同的医院个性.因此,每所医院都应有各具特色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源于医疗活动的宴践之中,随着这种实践的发展,医院逐渐提炼出指导医院运作的哲学思想,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对医院的个性, 特色进行概括,通常以院歌,院训,院规,院旗,院微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医院精神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倡导和强化的主导意识.是医院办院理念,办院宗旨,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能动地反映了医疗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医院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医院精神集中反映了医院管理者的事业追求,它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医院精神一旦形成,便可支配员工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关注医院的前途,维护医院的声誉,为医院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因此,建立优秀的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创新的核心.医院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医院的精神风貌.因此,塑造医院员工群体行为是医院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医院员工群体行为塑造简单理解为组织职工进行政治思想学习,规章制度学习,技术培训,开展文化,体育以及各种文艺活动.诚然,这些活动都是必要的,但员工群体行CommunityHealthcare,2006,V o1.5,No.2为的塑造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激励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团队精神.②引导员工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医院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倡导个人发展与团队共同进步[1.这是每个员工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当个人目标和医院目标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时,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因为有了医院而扩大,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起为医院奋斗目标的信念;⑧严格规范医疗行为.医院员工的一言一行体现医院的整体素质,医院内部没有良好的医疗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医院外在形象,如果员工行为不端,态度不好,纪律散漫,语言不美,将给医院带来严重的损害.所以,依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文明创建内涵,不断完善医院的文化建设,使之从形象文化向素质文化提升_l. 3.培育高尚的价值观:医院价值观,是指医院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医院价值观是医院员工赞同的关于医院意义的终极判断.现代管理学特别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其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价值观,并将全体员工团结在这面精神大旗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员工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使医院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价值观是医院价值的人格化,它规定了医院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医院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医院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观;②以生命无价为主要内容的生命价值观;③以患者利益至上为主要内容的医德观;④以尊重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观;⑤以社会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效益观;⑥以建设高水平知名医院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观.4.建立新型服务质量观: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患者住院不仅仅是治疗,也是在过一种特殊时期的生活.因此要拓宽医疗服务视野,建立新型医疗服务质量观,注意医疗服务艺术,做到融技术性服务和非技术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优质服务.①注重心理服务:医疗服务模式已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致病因素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其中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通过情绪的中介引起或诱发疾病的比例呈上升势态.即使有些疾病未(下转第107页)社区卫生保健2006年第5卷第2期尿病专科医师现场为患者咨询指导;⑤患者于每周一,三下午的糖尿病专病门诊进一步随访治疗,并进入医院糖尿病专病门诊管理网络.就诊时,专科医师询问病史,体检,复习化验及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专科护士根据治疗方案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听课卡(每月一次);⑥去外院就诊的患者进入医院糖尿病社区管理网络,每月一次,由防保科承担,该科的公卫医师,临床医师负责;⑦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住院病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门诊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俱乐部健康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糖尿病咨询.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在医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管理.同时规范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讲课的质量,以糖尿病知识问卷方式对糖尿病健康教育进行质量控制,评价效果;⑧双向转诊: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随访3次以上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或病情突然加重者,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上接第104页)必是由心理性引起的,但对疾病恐惧,对救治渴望都会产生焦虑情绪.医生对患者心理影响很大,医生耐心,笑脸相迎,病人病情减轻了一半;医生态度不好,患者就会浑身发抖,喘不过气来[1.因此,心理治疗和心灵怃慰,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办院的目的是什么,医生的职责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患者做到心灵,感情上的的沟通[1.要规范全体职工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要有效制止激惹言行.而且在医疗布局,服务档次上要注意公平性,使每位患者都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自己的病情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服务艺术,加强对职工礼仪及语言训练.②改善诊疗环境:就医环境可影响病人心情,院容院貌是医院的面孔,医院干净整洁是病人对医院环境最基本的要求.设计好合理人流,物流路线,尽量缩短和减少患者来回奔走路程.尽量创造两次候诊条件,在候诊室添设视听设备,可缓解患者等待烦躁.清晰明显的标识及必要的说明,很快便消除就医者的陌生感.宣传栏,富有人情味的标语,恰切位置的温馨提示,顿时会感到置于温暖环境,这些不经意的布置,实质上却要花费极大匠心,可在静悄悄中收到良好效果.小结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明确医疗服务产品形象和医院整体形象在医疗市场上的地位,注重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抓住服务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时刻,提高服务价值链的作用,提供合理的服务价格,强调质量第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参考文献1姜国和.理解病人心理特征适应病人就医需求.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2丁珠林.医生,你为什么总是很烦.中国卫生,2005,11:11.3沈翔慧.论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4李慎乐.等.提高医院竞争能力需把握的5个要素.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5兰晓华,等.浅谈诊疗活动中的语言艺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l.1.6王玉崎,等.试论医院如何实施以病人为中心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2.7龚向光.医院兼并的理论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0.8高岱峰,等.医院综合竞争力作用机制初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2.9柳卸林.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中外管理,1999,2.1O许仙忠,等.我国医疗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改革思路.中国医院管理,2000,12.11邹爱东.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中国医院管理, 2003,10:61.12上海市卫生局.2005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要点.社区卫生保健, 2005,4:77.1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6:7卜8O.14杨亚萍.永续创新以文化变革推动医院发展.中国医院管理, 2004,8:55.15黄浦区卫生局党工委.黄浦区卫生局2005年度党工委工作要点.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局工作委员会内部文件.黄卫党, 2005,12:3.16张新建.爱恨交加的医疗服务.中国卫生,2005,11:15.17张新建.爱恨交加的医疗服务.中国卫生,2005,11: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1、求高效时间就是金钱,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希望尽早治愈疾患而不愿长时间卧床,比如各种治疗、康复、体检,在对外宣传上就要突出这一点。
2、求安全任何患者(含疗养)都不希望旧病未愈又添新病,困此他们选择完全陌生的一个地方有迟疑的态度,这需要对外宣传以及对病人的咨询中反复强调治疗方法及疗养环境的安全性。
3、求便利总的来说,患者在日常求医的过程中,同类型和档次的医疗机构的选择中,大多数不会就近治疗,便于多方面的?,所以医院附近的人群是我们下力气去争取的对象。
4、重价格大多数患者不论支付能力如何,都会不约不而同的在意价格的多少,总会做一些比较,同样会出现为了省一毛钱而步行数公里的现象。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让患者有比其他医院贵的感觉。
5、接受“关系营销”老百姓普遍接受“关系”就医,总觉得有熟人在里面有一种安全感,这一点在东北三省更显得明显,所以我们要动员所有医护人员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宣传。
6、健康体检人群。
7、康复人群。
妇科门诊与其他科门诊有所不同。
因为妇产门诊病史涉及到生殖器与性方面的话题,许多患者觉得羞于启齿,不便详谈或不愿公之于众,不能正确联系症状叙述疾病的经过及月经史等。
这样就会增加诊治工作的难度[1]。
另一方面,患者在挂号、候诊及医生的检查、治疗等过程中易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
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均可使患者情绪变化,甚至发生病情突变[2]。
笔者在门诊工作多时,深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门诊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完成就诊。
1 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1.1 掌握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
例如掌握患者突然闭经是由于高考引起高度疲劳的结果,便可对症处理。
1.2 家庭背景分析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
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起伏是受其亲属所左右,就首先做好亲属的工作,以便从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
1.3 健康状况分析了解患者的健康史、对疾病认识的态度、体质强弱等可使患者在相似严重程度的疾病中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
1.4 患者情绪的判断患者的面容、神态、语调、姿势等可反映其情绪,但个体差异使患者的焦虑、紧张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
2 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态2.1 急躁不安、挑选医生型多见于一些病程较长,自我认为病情较复杂的候诊患者,常表现为坐立不安或来回踱步,认为别人诊疗时占用她的时间,不断地询问就诊号码,围观医生诊断,遇到与自己类似的患者又急于知道结果,往往喜欢“偷听”或“偷看”诊治过程,以探听医术是否高明。
他们特别愿意到高年资的医师前就诊,怀疑年轻医师的医术,害怕男医师诊疗。
2.2 忧郁、多疑型多见于一些中年或更年期的患者[3]。
中年是个应激时期,体力和心理稳态常趋向紊乱,面临的问题多、负担重,又是许多疾病的好发年龄,常对多项检查顾虑重重。
担心患病后给家庭、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损失,牵挂父母和子女的抚养及自己是否成为配偶的累赘等一系列问题而忧心忡忡。
一时得不到确诊者又怀疑自己是否患绝症,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固执、爱挑剔、易激惹等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精神失常。
2.3 紧张、羞怯型多见于大龄青年或未婚先孕的人工流产者,她们多因职业、经济、学习工作任务过重、夫妻不和及社会因素等不能正常怀孕生育。
常害怕刮宫术的疼痛、怕出血多或并发症等,特别是未婚先孕者,担心被熟人发现,通常是自身紧张和难为情的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
2.4 焦虑、恐惧型常见一些急、重症患者,他们是由正常的社会角色意外地进入危重患者角色,且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凶险,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受病痛和死亡的威胁,以及未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生活常出现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恐惧,迫切渴望得到有经验的医师治疗。
2.5 自卑心理多为性病患者,早期症状因羞愧而讳疾忌医[4]。
症状加重时因恐惧而到医院治疗,怕受到医务人员的歧视,担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
常认为性病和爱滋病一样不可治,采取听之任之、坐以待毙的态度,情绪极低落,从而产生悲观自卑、自责的心理。
3 心理护理3.1 基本原则①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②根据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心理障碍。
③了解病情变化、治疗过程、效果,对患者作出适当的解释或预告。
④开导和劝慰。
⑤卫生知识的宣教。
3.2 实施3.2.1 对急躁候诊患者,护士要主动迎接和引导、和蔼地询问患者就诊的目的和症状、耐心地解释、组织有秩序的候诊,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以提高诊治效率。
对复诊患者尽量安排在原经治的医生诊治,使治疗具有连续性,对病情较重及老人给予优先照顾,及时治疗,这样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心,态度认真负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
必要时还在本诊室内设置常见病的宣传画廊或建立健康咨询处,以减轻患者候诊时急躁不安的心理。
3.2.2 护士要关心患者,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忧郁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某些不必隐瞒病情的,告诉患者以消除疑虑,使之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同时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
对于更年期患者,其心理反应往往不被人理解,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指导,同时争取家属、朋友及同事的关怀和同情,争取社会的支持,避免给患者身心再受挫折。
3.2.3 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用坚定而又体贴的言语让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使之相信医生的医术,真诚地告诉她,只要精神和全身放松主动配合,手术时间就会短,而且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术中应适时地帮助患者擦汗、握握她的手等,让患者感到亲切和安慰,这样就会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和惧怕心理,使之积极地配合手术,从而也有效地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对未婚先孕者,防止在言行方面给她们造成心理伤害,从道义上帮助她们,使她们从内心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3.2.4 患者求医心切,渴望得到尽快有效的抢救和治疗,以挽救生命,护士必须富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时时处处体现出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言语要温和,耐心地解释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在配合医生的抢救过程中要镇静自如、熟练操作,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多安慰和鼓励患者,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性质、程度、治疗和预后等有关情况,需保密的要向家属讲清楚,通过家属向患者传达有关治疗的信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之认为医院是安全可靠的,尽快消除其恐惧、压抑心理。
例如1例宫外孕大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然下腹疼痛,阴道大量鲜血流出,伴肛门坠胀、胸闷、恶心呕吐。
此时,患者因剧痛、流血多和生命受到威胁而产生极度的焦虑和恐惧,迫切要求医生尽快给予止血药治疗。
此时,医务人员正镇静敏捷地抢救患者,及时地解释,说明暂不用药的原因和做好检查的重要性,只有明确诊断才好对症用药,给予心理支持并通过安慰和疏导,解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乐意地接受检查和治疗,最后病情得以控制使患者转危为安。
3.2.5 对性病患者以热情、保密的态度来接待,不讥讽嘲笑,介绍病情的可治性和预防的必要性,讲明某些性病与生殖器癌有密切联系,特别强调疾病的传播途径及不正常的性行为引起的性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性,说明禁止不正当的性行为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必要性。
通过宣传教育,患者的思想觉悟很快提高,部分患者的伴侣都能及时来院检查治疗,并定期复查,从而获得早治愈的时机。
总之,妇科门诊患者心态复杂多样,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不同患者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并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来源:杭州建国妇科医院时间:2009-9-18浏览:121据统计,我国育龄妇女约1 0 %~1 5 %患有不孕症…。
对正常夫妇来说,不孕不育是非常痛苦的事,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为了解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况, 2 0 0 4年2月至 2 0 0 4年4月,对在本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和妇产科住院的 5 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其心理特点,提出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本组5 0例,全部女性,年龄2 2 ~43 岁,平均3 1 .4 2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 2 1例,高中7例,大学 1 9例;职业:农民8例,职员 2 6 例,个体5例,无工作 1 1例;原发不孕 2 4例,继发不孕 2 6例;结婚年限 1 - -2 5年,以4 ~7年居多,占3 4 %,曾接受过试管婴儿( I VF) 3例,接受人工授精( AI D) 1 1 I 例。
1 .2 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 y mp t o m c h e c k—l i s t 一9 0 ,S C L一9 0 ) ,此表已经在中国广泛使用,并形成了中国的常模标准[ 。
根据 D e r o g a t i s 等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在0 .7 7 - -0.9 0 ,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l 引。
S C L一9 0的9 0个项目可以概括成9个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
量表采用5级评分,1 ~5分分别表示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
按中国常模标准评分,总分≥1 6 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有轻度或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 .3 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5 0例患者自愿接受心理调查并自愿配合相关心理咨询,收回完整资料 5 0份。
调查前由测评者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让被调查者仔细阅读评定量表前的统一指导语,然后按照各量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自我评估打分。
1 .4 统计方法使用S P S S 1 1 .0软件统计处理。
2 结果2 .1 S C L一9 0阳性出现率较高的症状以单项2 分以上作为阳性项目计算,阳性出现率较高的前1 0项症状,见表 1 。
2 .2 S C L一9 0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将5 0例不孕不育患者S C L一9 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发现不孕不育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有非常显著差异,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不孕不育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且往往多项因子异常,见表 2 。
3 讨论3 .1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是患者有生育要求,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同时希望证明自己具有生育能力;在中国,传宗接代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心中,无疑使不孕不育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传统礼教也迫使她们要承受配偶及其父母、亲属的指责;患者对自身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