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对于素质教育,我
的理解和感悟如下。

首先,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衡量教育质量的
唯一标准。

然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的潜能,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性格特征。

素质教育注重发挥学生
的个性优势,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全面
拓展自我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此外,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现代社
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
的情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
品德修养、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将“全面培养”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强
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素质教育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感悟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传统教育中,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成绩,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培养出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文科学、艺术、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能够欣赏美、感受人文的力量。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和艺术,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质、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

“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

“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素质教育:追寻教育的真谛综合素质教育,一个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教育理念,却也常被误解和曲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解释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摒弃“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全面素质教育并非对“应试教育”的反动,而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我们应跳脱唯分数论的枷锁,将目光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科学精神、身心健康、劳动技能、审美意识等,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备完全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

综合素质教育倡导因材施教,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现代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全面素质教育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重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素质教育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多维度评估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协同育人学科教育不单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社会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文化熏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六、重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更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我们要重视培养具备核心素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更具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等的人才,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文明礼貌、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情感、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1.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通过思考、探究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提问、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出创新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 培养文明礼貌和责任心素质教育的另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热爱集体,注重礼仪,体现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公民意识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

通过培养公民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培养文化素养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并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领略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只有通过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领会生活的真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和归纳总结能力。

5. 培养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学生的多种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自我锻炼和人际交往机会。

通过体育锻炼、艺术实践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法。

教育部门应该根据此理念制定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追求卓越。

学生也应该积极融入素质教育,建立自我价值观念和生涯规划,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该如何才能完全表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一个被反复提及却常被误解的教育理念,如何能在喧嚣嘈杂中真正解释其内涵,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凌驾“分数至上”的局限,回归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追求考试成绩。

其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选择发展现代应试教育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而素质教育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找到自身优势并得到充分发展。

这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完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素质教育提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可以联系历史、社会等学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体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五、注重价值观塑造,培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价值观塑造,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专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引导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六、家校协同,共同构建良好的素质教育生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劳动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和分数。

它强调人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例如,学生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学习各门学科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来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

最后,学生还应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还强调教育的特色和多样性。

它主张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给予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建立起积极、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不仅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质上得到提升。

然而,素质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许多学校和教师还是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素质教育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师培训、教育设施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投入。

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并非是最简单知识引导出来,而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它指出教育的育人功能,旨在搭建指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勤于奉献等优良品德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2.文化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3.身心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4.创新能力教育: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观察现象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和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1.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注重跨学科融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

2.教学改革:实行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起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辩证的视角与完全融合的路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五十多年来一直引发着争议和讨论。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理解1. 全面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2. 应试教育则更强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通过大量练习和刷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

其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过重,以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1. 互补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基础,例如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而素质教育则可以丰富应试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应试效率。

2. 矛盾关系:在实际操作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过度投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过分反诘综合素质教育,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1.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2.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单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将考试、参与、作品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具备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校联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避免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素质
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情感、品德、身心等各个方面,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学业与生活、个人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统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
境中能够适应和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个性化的。

素质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
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健康、快乐、自
信地成长。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终身的。

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阶段,更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不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点还包括注重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培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推崇尊重学生、关
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强调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教育实践方式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以品德为重点、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通过全面、个性化、终身的教育内涵和特点,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为建设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QualityEducation)是指从培养孩子的基本个性、培养孩子的健康的身心发展,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实现自我成长,帮助孩子在社会中立足,并学会如何和他人相处共同发展,最终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样的教育旨在培养出充满挑战能力、具有高度自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少年,使他们可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需求,也能参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素质教育是构成基础教育德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逐步在各方面形成完备的培养体系的重要工作,它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也是每个人不断探索自我成功之路的重要指南。

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以道德、社会文化、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内容,它是一种以美德培养及良好道德形象为特色,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传授社会常识和道德素养,以加强孩子的独立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培养孩子们具备良好思想品德、优秀身体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丰富的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的设计素质教育的设计,首先应有系统性和统一性。

设计者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给予孩子学习的客观性、理性的指导,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方面要借助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世界,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吸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锻炼自身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友谊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的意义非常重要,它不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也使孩子们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成长中形成优良的道德素养,在实践中增强自身能力,从而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

一般而言,素质教育应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合格素质的公民的必经途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无论从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素质教育都应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学教育的主导方向。

2、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3、基础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

4、教育当前急需改革的内容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能力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品德培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5、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6、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7、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五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8、成功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素质教育”究竟指什么?

“素质教育”究竟指什么?

“素质教育”究竟指什么?学科教育:凌驾于知识灌输,种子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教育”一词曾经是中国教育界的重要关键词,但其内涵却常常被误解或片面化。

作为一名教育专家,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而非仅仅追求知识的堆积和考试成绩的提升。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完全超越了民间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特别强调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其核心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结合:学科教育鼓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强健体魄的优秀人才。

3.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学科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社会责任感与公民素养:学校教育认可学生对社会、环境、文化的理解和责任感,培养具有责任心、社会公德、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率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需要多方协作,包括:1.课程改革:系统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学习,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科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改革:鼓励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体系改革:摒弃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

4.学校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平台,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5.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孩子全面发展,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谈谈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美育素质等方面。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素养、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

这种培养不仅在学校内进行,也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格局。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

智力素质是个体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启发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

体质素质是个体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的综合表现。

素质教育强调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通过开展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个体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和修养。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美育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和个体的进步与发展。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指全面、科学、均衡地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自信、独立、创新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性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的智力、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方面进行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品德、思想、文化、体育、艺术等多方面发展。

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全面地满足学生在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具有均衡性。

二、个性化个性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各自的身体、智力、情感、兴趣、习惯、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实践性实践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性教育,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创新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征。

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五、终身性终身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的学校教育期间进行,而是一个长期、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学校应当通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期间进行,而是涵盖了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在全社会范围内,各种培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都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六、综合性综合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应当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确保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综合性目标。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实用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应该倡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受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备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

最后,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素质。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在团队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实现个体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形成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只有注重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共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共1593字】。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

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但其详细内涵及如何实施却存在着诸多误解和偏差。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让其更清晰地展露出其本质和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及核心价值全面素质教育不是与应试教育完全相互对立,而是指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它关注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潜能挖掘和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追求考试成绩。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养是基础,能力是目标。

素质教育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包括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主动学习,多元发展: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技能。

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和鼓励他们参与多元化发展。

终身学习,社会适应:素质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并积极融入社会建设。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崇尚跨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打破学科界限,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教学改革:转变以教师教授学生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而非仅仅依赖单一的考试成绩。

教育环境营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应试教育的惯性:30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和教师尚未完全转变观念,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不够到位。

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资源差距,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公平实施。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核心指标之一。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格。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化的有益之人。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素质教育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

美是生活的调味品,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味的体现。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美、热爱美、创造美。

最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

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品质,使他们具备未来面对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只有通过全面、健康、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素质教育定义为“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育等多方面的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之一。

那么,怎样理解素质教育呢?首先,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被视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个体,教育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被看作是知识传递的接收者,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往往没有过多的关注。

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更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

此外,素质教育还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限于固定的课程设置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式比较统一。

而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被更多地考虑,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更像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成功。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求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和价值,培养出更为全面和优秀的下一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摘要:家长和教师是行使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主体,所以提高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很必要的。

家长方面,应做到承认差别、培养孩子特长;教师应树立发展观、素质观、合作观。

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素质教育认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应包含品德(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身体(健全的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能掌握健身的技能)、心理(高尚的志趣、坚定的意志、正确的荣辱观以及刻苦、坦率、俭朴、开朗、严谨等品质)、劳动(劳动的情感、劳动的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从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具体谈谈应如何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承认差别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承担着主要任务,但是,切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协助学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懂,无能为力。

也有的家长担心,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孩子将来升学,产生这些误解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有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认识,主动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形式和方法。

同时要承认孩子之间在德智体等方面是存在差别的,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

要正确的、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不要把升学作为是否发展的唯一标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发展,要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做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要培养只能读书、脱离实际、片面发展的人。

家长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家庭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发现特长、培养能力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孩子是父母养育的,但是,父母不一定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误认为孩子没有特长,其实不是孩子没有特长,而是由于家长不懂得什么是孩子的特长,不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不等于孩子没有特长。

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

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有的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实事求是、办事公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对群体的适应能力较强;也有的孩子对某些学科,如语文、数学或音乐、美术、体育有特殊的爱好或技能等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的特长。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尊重的家庭关系。

采取适当的形式、方法或途径、将孩子的特长或优势,通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转化成个体的实际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多鼓励少批评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当他们来问家长时,家长要多鼓励少责备,给予耐心地启发和引导。

有一位学生证明一道几何题,已经找出二个条件,还需要找出第三个条件时他被难住了,这时他拿着作业本去问家长,家长看后耐心、诚恳地对孩子说:“这题很难,你很聪明,已经找出二个条件,你再看看书,一定能找出第三个条件。

是让我告诉你,还是你自己去找?”这时孩子带着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期望高兴地说:“我自己再想想。

”第二天孩子经过独立思考,找出第三个条件,家长看后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说你能证明出这道题吧。

”孩子的自信和家庭的喜悦融为一体,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自豪感。

(二)找优势求发展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势、都有特长。

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们谈心、互相了解,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愿望和要求,作者简介:冯建仓,男,(1982年12 月——),本科学历,中教二级,2009--2010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张店区优质课:二等奖,研究方向:数学。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85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教育教学不要用家长的期望代替孩子的愿望,引导孩子自己找优势求发展。

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合理的、又具备条件的要求要积极支持,为孩子们的发展力所能及的创造条件。

对于那些虽然是合理的要求,但是条件不具备的,要给予耐心的解释或说明,帮助孩子找出其他方面的优势,为其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到发展。

要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

孩子们的业余活动时间、内容、形式,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孩子们才能自觉地执行。

(三)找不足、明方向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如果弱点不能及时克服,那么,优势也不能很好的发展。

如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每学期都排在班级前三名,但是内心很痛苦。

因为性格孤僻、没有朋友,交往能力差,想为班级做点好事,又不知怎样做。

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苦闷后,就主动地找班主任老师帮助孩子解除内心苦闷。

班主任老师也认为这位学生学习好、品德好、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这样的学生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后来班主任和同学们商量,让这位学生担任班级文体委员助理,专门负责给同学们买电影票和文体活动比赛中的服务性活动。

通过这些工作,使他和同学们接触、谈话、交流的机会多了,逐渐克服了孤僻的性格,增强了交往的能力,同学们也逐渐地愿意和他交往,使他解除了内心的苦闷。

另一方面,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开拓者,要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必须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

三、教师必须树立主体发展观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体现的是客体教育观,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视为终极目的,人的发展仅仅是适应选拔的手段,是选拔的“副产品”。

而素质教育是对主体的发展与认同的教育,教育的发展功能被视为终极目的。

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也不反对选拔,选拔只是发展的手段,服从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教师们之所以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主要是因为没有从心底里确立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观念,没有把素质教育的价值实现定位于人的发展。

真正把学生视为主体,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情感、意志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虽然还是一个成长中、成熟中的概念,但是,它的基础是文化传承、核心思想是做人,内涵是学会生存,目的是全面发展。

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把学生主体作为人的价值突出出来,学生不再被看作是客体,教师要在教育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真正树立教师主体的观念,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现成教材的文本阐释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课题的开发者,以及课程设计的参与者。

教师地位和作用没有因为素质教育而降低,反而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光有本体性、基础性知识,光有热忱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的知识。

四、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素质观“素质”一词,本来含义主要是,一为“白色质地”,二为“本质”。

近现代将其正常其地引申用作生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术语,但素质教育概念确立以后,“素质”已经变成教育科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其涵义也已大大扩充、丰富它基本上是与“个性”、“人格”处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从素质观最新发展来看,素质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它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是“基础”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传统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中功不可没之处在于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我们往往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把传统教育一律归于应试教育,轻易地否定掉了传统教育的一切功能。

然而不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是勉强的。

素质教育不可能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素质教育也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大拼盘,它从整体出发,把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强干态度和理解力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效果。

在《中国教育报》上,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关于素质教育如下论述到:素质教育包括对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同时也重视能力的培养。

树立整体素质观,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重创造力、情感的培养,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只讲活动忽视记忆的必要性。

二把“素质”作为一种向学生心灵中堆积的“物品”,片面地理解为获得多少技能和技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重新陷入如应试教育中向学生堆积“知识”的怪圈。

五、教师必须树立交往合作观教育是人的交往活动,素质教育的主体是“交互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正如人本主义哲学所言:“你是主体,我也是主体,我们交互主体的并立着。

”从关系上来看,包括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素质教育是主体教育的工程,需要树立师师合作观。

学习型组织启示我们,个人的学习并不代表组织的学习,各人的发展并不能意味着组织的发展。

当每位老师为着发展每一位学生、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时候,素质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

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具有师师合作精神的团体。

其次,素质教育是交互主体的教育,需要树立师生交互主体的教育,需要树立师生合作观。

以往的教育也有师生的交流与合作,然而教师与学生是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储存者。

但交互主体或叫做主体间性的素质教育不仅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更是关注双方的交往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主体,借助于教育资料和教学设备手段等塑造自己的文本,达到使内容有自己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作为主体来参与教育活动,发挥自身主体性、创造性,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教师的文本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力量,引起学生身心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以学习方法为突破口,需要树立生生合作观。

素质教育不是全靠教师教导完成的,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引导实现的。

学生间的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带给学生不仅仅是技能和技巧,更是获取认知策略、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和态度。

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素质教育中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挥。

参考文献陈永明,《论谈素质教育应有的前提条件》,教育导刊,2003 年8、9期上半月肖映雪,《论唯学历主义与素质教育》,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月黄甫全,《素质教育悖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责任编辑郭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