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我国货币政策纵向发展研究
发展, 国的货 币 我 政策也从无到有, 并通过运 用各种货币工具, 在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实施中
不断地 调整 、发展 ,发 挥 了突 出作用 。针对
我国 币 策 发 研究 货 政 纵向 展
口文 /吴竹南
4利率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
一
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采的制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 币政策 : 货 货币工具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 识码 : F3 A
1公开市场业务。 、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 平 和利 率结构进 行调整, 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
人民 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 求状况 , 实现货 币政策的既定 目 。 标 操作 19 3月启动 ,人 民币公开市场操作 94年 目前, 中国人 民银行采 用的利率工具主要 19 年 5月 2 98 6日恢复交易 。19 年 以来 , 99 公 有 调整 中央银行基准 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
一
般 意 味着 国 内经 济 整 体 好 转 , 资机 会 和 产 业 跨 国转 移 的新 机遇 , 强外 商 直 接 投 加
( 作者单位 : 京工业 大学建筑 工程 北
多 , 益 水 平 相 对 可 观 , 者 投 资 者 预 期 投 资的 产 业 导 向 , 快 出 台新 的外 资 产 业 学 院 ) 收 或 加
值预期中的资金流动 , 即当市场预期人民 业 部 门、 续 深 化 服 务 业 的 改 革 , 为 市 有 极 强 的 吸 引 力 。 总之 , 们 要 客 观 地 看 继 成 我
币将 要 升 值 时 , 量 的 短 期 投 机 性 资 金将 场 需求 。必 要 时 , 予 跨 国外 包 企业 一 定 待 人 民 币升 值 对 我 国经 济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大 给 涌 入 中国 , 些“ 资 ” 这 游 中相 当 ~ 部 分将 流 的 扶持 政 策 , 大 我 国承 接 国 际服 务业 转 把 人 民 币升 值 作 为 一种 机 遇 , 此 机 会 对 扩 借 向房 地 产 市 场 ,从 而 推 高 房 地 产 价 格 ; 二 移 的规模、 深度和方式 , 促进我 国服务业 我 国的 产 业 布局 进 行 调 整 , 进 国 民经 济 促 是 人 民币 升 值之 后 的流 动 性 , 民 币升 值 的 发展 。同 时 , 们应 抓 住 国 际直 接 投 资 健 康 快 速 的 发展 。 人 我
《货币银行学》导学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 、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 主体到社会各经济 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
2、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 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 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要求:
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货币政策 理论; 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 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 导作用; 。
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 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信用制度、 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 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原则上不少于800字
二、解题思路
1、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 标; 3、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 4、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一、知识点概述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 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二)货币政策目标及诸目标的关系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 准则。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货 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 成的。
(1)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2)货币供应量及其增减变动能够为中央银行 所直接控制
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续到 2 1 0 0年年 末 . 国改 变 了适 度宽 松 的货 币政 策 . 始 金率 .而 同时 期并 没 有 配 合使 用 其 他 有 效 的货 币政 策 工 我 开
实行稳 健 的货 币政策 。面对 2 1 年 上 半年 居高 不下 并屡 01 具. 如金融 机 构人 民 币存 款基 准 利率 和金 融机 构人 民币 贷
落 , 格 上涨 压力 有 所减 轻 , 价 主要 价格 指 标开 始趋 稳 回落 , 物价 上涨 过快 的势 头 得 到 了初 步遏 制 。
通 过 与 预 先 设 定 的 目标 对 比 . 以 发 现 目 标 中 “ 增 可 稳
择 退 出 , 而实施 稳健 的货 币政 策 ; 么 继续 实 行 , 要 预 转 要 但 计 到 经济 会慢 慢 向过热 发 展 . 好 防范 经 济过 热 和 防范 通 做 货 膨胀 的 准备 。我 国两 者都 没 有做 到 . 既没 有 及时 地 调整 货 币政策 取 向 ,也 没 有 很 好 地 做好 防 范通 胀 的准 备 。在
紧的货 币政策 。到 了 2 0 0 8年 年 中 , 我国又 改变 了从 紧 的货 果 我们 注意 一下 中国人 民银 行 采取 的 货币 政策 工具 , 会 就 币政策 . 始实 施适 度 宽松 的货 币 政策 。这 一政 策 一直持 发 现原 因所在 。中国人 民银行 只 是五次 上调 法定 存款准 备 开
问题 是货 币政 策 的执行 缺乏 连续 性 。 20 在 0 8年 下 半 年 , 中 提 升 风 险 抵 御 能 力 .提 高 金 融 支 持 经 济 发 展 的 可 持 续 性
国人 民银行 综合 运用 法定 存 款 准备 金 率 、 融 机构 人 民币 金 存 款 基准 利 率 和金 融 机 构人 民 币贷 款 基 准 利 率 等货 币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通用7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通用7篇)【篇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经济正处在向“自主稳定增长”转换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实施一揽子计划后的“强劲反弹”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实施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在2023年一季度进入谷底后强劲反弹,当前正处于向自主稳定增长的转换过程中。
2023年下半年是一个转换期,经济增速从一季度11.9%和二季度10.6%逐步放缓至略高于9.5%的增长平台,202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增长9.6%和9.8%,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长9.7%和9.5%。
从一些先行指标看,经济增速还有放缓的迹象。
这种向下的调整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和由此带来的需求因素的变化,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
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缓物价上涨压力,也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虽然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经济的基本面仍处于正常状态。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遏制物价过快上涨。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果没有政策的适度收紧,物价形势会更加严峻。
(二)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危机的剧烈动荡后进入缓慢复苏的轨道,但今年上半年以来,复苏势头有所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速均低于年初的预测。
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失业率小幅攀升。
受政策刺激效应减弱、私人需求疲弱,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攀升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8%,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增长率,失业率从4月份开始重新回升,6月份升至9.2%。
第二,欧元区经济出现明显分化,整体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详细介绍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详细介绍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发挥取决于各种政策的恰当运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
与过去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着力点上已进行调整。
令人关注的是,对我国今年财政政策,会议提出了“结构性减税”内容。
通过税制的调整与完善,我们可以为服务业、小微型企业等减负,以此促进经济的转型。
在201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我们应扩大财政支出,而且通过增加“三农”、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民生投入,可以反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投资领域。
具体措施有:1、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任务是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而不是实行经济全面扩张。
具体而言,国家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如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预期(如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创造消费环境(如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保障消费安全体系建设),以扩大消费需求;在保持合理中央基建投资规模的同时,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2、稳定物价总体水平: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不同,本次积极财政政策还承担着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任务。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货币政策的最红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方式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赤字。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
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
可能的选择是:①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或选择,使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
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
(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随着市场化金融运行体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本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制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应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
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国家发展战略,谈谈大学生应如重点
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正一天又一天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我们人民对国家经济向好的信心,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国内主要面临通货膨胀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
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 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5.5%。
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陆挺(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
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
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
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
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
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
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着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各行业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和机遇,需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合理规划和调整发展策略,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要任务。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压力,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的适度稳定,确保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制造业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业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在制造业中,机械、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服务业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文旅等行业。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202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趋势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以下是对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1.经济增长:202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可能面临一些困难,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仍然强劲,投资增长也有望保持稳定,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一定支撑。
2.通货膨胀: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结构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2024年我国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应对通货膨胀,我国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和适时调整价格政策。
3.财政政策:2024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以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
4.外贸形势:2024年我国的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
美国等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继续加大,对我国的出口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多元化的市场,以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5.金融风险:2024年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将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行业和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金融风险可能会有所加剧。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政策建议基于对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我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加强结构性调整: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
同时,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3.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力度,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的依赖。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同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提速、人口红利释放等也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将呈现出以下特点:1.经济增长放缓但稳中向好。
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但总体上是稳中向好的态势。
受到国际贸易摩擦、金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一定的下滑,但在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增长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将继续向着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优化升级。
这将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扩大内需成为发展主要动力。
在外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我国将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特别是加大消费需求的扩大力度。
政府将通过推动居民收入提高、扩大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信心等手段,来激发内需潜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4.金融风险防范成为重要任务。
2024年,我国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等问题。
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包括加强金融监管、降低杠杆率、处置僵尸企业等。
5.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24年,我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劳动力市场将更加紧张。
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建议面对这些宏观经济趋势,我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投入,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2.稳健的货币政策。
对于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注重稳定市场预期,避免货币政策波动对市场和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引入新的思路与措施,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探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措施1、货币政策技术工具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利率和货币供给是常用的技术工具。
我国最近一段时间采用的主要是利率调控,以达到调节市场经济结构的目的。
利率与货币供给的改变对市场短期回报、信贷需求、消费支出和进口出口物价等产生明显的影响。
2、货币政策的目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等方面的目标也在逐步加强。
近年来,宏观审视角度下的货币政策引导,以及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也为我国货币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3、国际政策的借鉴与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也越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
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也荣膺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保障。
二、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货币政策的调控不仅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率调控使得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行业受益,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受益。
货币政策的强势执行也有利于打造中央企业互动发展的战略,加快我国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金融市场改革货币政策的执行创造了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在以盘活资产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现状下,货币政策的执行动态调整为市场推动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同时,市场积极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为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货币政策的执行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些变化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外的经济挑战,并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国货币政策近期的发展情况。
首先,近期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央行降息。
今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贷款利率。
这是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提振经济增长。
此举被认为是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一种回应。
其次,近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资金面的宽松。
为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央行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中一个措施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更多资金到市场。
此外,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债券,以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这些措施旨在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并促进经济的生产和消费。
第三,近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关键发展是加强监管。
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他们要求银行更加审慎地进行贷款,避免不良贷款的扩大。
同时,他们还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以遏制金融乱象。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四,近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随着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人民币汇率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为了稳定汇率并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提高人民币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交流。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人民币的稳定性,并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降息、宽松的资金面、加强监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央行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这些措施旨在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稳定和增长。
同时,这些政策也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并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相信货币政策将继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备受关注。
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将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此,政府需要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形势出发,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经济增长及结构调整预计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在6%左右,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增长态势。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化,服务业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加快。
此外,消费市场将继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2.就业和收入水平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稳定,但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部分传统劳动力将面临转岗压力。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收入水平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继续缩小,但仍有待进一步调整。
3.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压力将逐渐增加,由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风险将有所增加。
同时,在国际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下,物价水平也将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4.贸易和外汇2024年,贸易保护主义将继续升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对中国出口市场造成一定的挑战。
此外,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继续推进,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与配置也会面临新的挑战。
二、政策建议1.稳定经济增长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继续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财政政策方面,应加强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的投入,适度提高赤字率,扩大有效需求;货币政策方面,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注重信贷的定向支持,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熊鹏君(国航112 201110621056)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进行了慎重第一季度第三季度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
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
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
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
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
理论探讨♦2020/12j*河北金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张成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摘要:近年来,我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可谓蹄疾而步稳,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取得良好成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需从四个方面发展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
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调整;金融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20)12-0038-06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为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在内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事实上,长期以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直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
尤其是近年来,为适应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需要,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从实际情况看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对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结构性货帀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利弊之争”顾名思义,结构性货币政策是相对于总量型货币政策而言的。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属于总量型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总量或利率作用于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摘要:据央行5月6日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一、2016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状况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出口增速由降转升,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
与此同时,2016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另外,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与上年12月基本持平,同比回落 1.26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4612 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
二、2016年中国货币政策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加强预调微调,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央行的宏观调控的战略调整有如下几点: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调节,注重维护短期利率平稳,适时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张春英 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61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得到不断提升,我国正在稳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在这种国际形势的影响下,我国进行经 济宏观调控的政策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财政政策所发挥出的作用更为明显,货币政策则需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状况的平衡,但是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当 前的财政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内外失衡现象,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在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
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 、 国 际 经济 形 势 受到世界范 围内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 经济 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且 有着明显的 经济复苏动 力不足的情 况。发达 国家如美 国、日本 等 纷纷 采取了强度较大的 刺激经济政策, 在本国金融市场 中投入了数额 巨大 的流动性资金。但 是当前经济出现复 苏还不具备牢固的 基础,在 政策 边际 效用不断弱化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对采取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一些 经济大国的经济发 展速度明显出现回 落。此外, 世界的金融环境 的波动不断加剧,加大了金融风险,在欧美等国家,出现了债务问题累计 的问 题, 这对世 界金融市场形成 了 严重的威胁, 而且会 在未来很长的 一段 时间内对实际金融 市场形成不断的冲 击,拖慢世 界经济复苏、发 展 的速度 。 2 、国 内 经 济 形势 当前, 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比较平稳, 经济发展按照宏观调控所预期 的防线稳步前进。第一, 我国三大需求实现了平衡增长; 第二, 我国工农 业维持了平稳的增长速度;第三, 我国产业 结构调整 实现了 积极的推进, 在具 有战 略意义的新兴产业上实现了巨大突破; 第四, 我国的房地产行 业出现了降温, 房地产进 入平稳发展时期; 第五, 我国在居民整体收入与 就业 率方 面实现了双重增长。但是, 当前, 对我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影 响的 因素 依旧存在,除去过去的体制性结构 问题 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 不利 因素,如企 业经营成本提高、 内需不足、世界经 济下滑对我国出 口 造成了严重影 响等等, 需 要我们认真 对待, 用心应 对。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市场政策与法律法规综合提升试卷提供答案解析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市场政策与法律法规综合提升试卷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增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增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A.和平和发展,政治B.发展和创新,忧患C.发展和安全,忧患D.城乡发展,政治【答案】 C2. 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日益紧密、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促进下,中共一大于()在上海召开。
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日益紧密、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促进下,中共一大于()在上海召开。
A.1921年6月20日B.1921年7月1日C.1921年7月23日D.1921年7月30日【答案】 C3. 加快构建以()为主体,()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为主体,()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国内小循环、国际国内单循环B.国内小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C.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单循环D.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答案】 D4. 剧院和演出院团应建立演出安全(),警示演职人员安全意识。
剧院和演出院团应建立演出安全(),警示演职人员安全意识。
A.管理制度B.巡检制度C.教育制度D.禁止声明【答案】 C5. 从()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从()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A.2020年2035年B.十九大二十大C.二十大二十一大D.2035年本世纪中叶【答案】 B6.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国际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
国际收⽀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盾⽇益突出。
深⼊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贸易。
加⼯贸易两头在外,⽆论是通过来料加⼯还是进料加⼯,最终产品⼀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贸易的规模越⼤,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励出⼝和⿎励外资流⼊的⾮对称性国际收⽀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的结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净流⼊⼤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量涌⼊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融项⽬顺差,⽽且加⼤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中不断增长的⽐重。
促进我国国际收⽀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结构应是:贸易项⽬逆差,经常项⽬保持平衡,资本项⽬下的顺差。
⽽⽬前的国际收⽀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的影响越来越⼤。
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各种⼿段促进国际收⽀平衡。
(⼀)降低我国过⾼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平提⾼,⼈民币更⼤幅度有序升值。
除了实⾏降低投资增速的⾏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利率⽔平。
央⾏应当继续加息并提⾼法定准备⾦率控制流动性。
同时,⼈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
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进⾏进出⼝产业结构调整,提⾼核⼼竞争⼒经常项⽬顺差的⼀个重要原因是进出⼝产业结构失衡,出⼝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技术竞争⼒,在国际上以低价量⼤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考核目的: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使学生对金融业有
要求:
(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
(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导作用;
(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信用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
(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
(1)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
(3)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
(4)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自1984年到1995年,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这种做法符合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
随着市场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步由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过渡时期共存的
自1998年我国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整,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中运用频繁的政策工具之一。
四、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认为可以从
第一,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
第二,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
第三,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
第四,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综上所述,只有采用适用我国的货币政策,才能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融业有一个理性认识。
一般说来,其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促
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信货作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控制与信贷投向分配都由计划安排,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
但
政策的中介指标。
能控制住货币供应。
随着市场化金融运行体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金率。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
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逐步强化,直接调
的政策工具之一。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
业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促进股票市场稳
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
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
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
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掌握分析问题
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
但是改革开入以后1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政策的双重目标并没有能够同时实现。
1953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
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日趋淡化,如1998年我国已经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手段的运用也更加市场化。
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向转变。
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金融学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
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应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
中国人民银行
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经济增长”。
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把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
从主次看,稳定币值始终是主要的。
从顺序来看,稳定货币为先。
中导性的变量。
中国人民银行按月对其进行统计监测,以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
序来看,稳定货币为先。
中央银行应该以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
货币的基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