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94~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1、宏观经济背景: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受当时宏观调控经验不足的局限,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紧缩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经济由过热一下子陷入过冷。

这种热与冷的转换,好像是快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经济过热是消除了,但又面临着如何启动经济的问题。

热与冷的骤然交替,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次发生。

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

2、相关措施: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简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

简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

简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标题:我国各项货币政策的简述和影响引言: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经济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概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管理。

这些措施包括放宽跨境资金流动、稳定人民币汇率等。

这种市场化管理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货币供应调控政策货币供应调控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目前,我国采取的货币供应调控政策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流动性合理,同时控制通货膨胀。

三、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是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新兴组成部分。

它主要针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这种政策包括资本充足率监管、风险权重调整等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逐步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推动市场对利率的形成和调节。

这种改革旨在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五、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货币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良好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推动投资和消费。

然而,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保持风险可控。

总结:我国货币政策综合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政策、货币供应调控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多项因素。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货币政策也对实体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和把握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和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分析(一)我国宏观经济现状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五大特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加快。

2.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3.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

4.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

5.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高于GDP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预计今年将达到56.6%,成为经济增长过热的重要推动力。

于是中央决定将我国实施了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而宏观经济由“一积极,一稳健”转变为“双稳健”。

这是央行作出加息决定后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局部过热的又一重大举措,如果说加息是临时性的急救措施,那么这次财政政策的转变则是战略性的。

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于1998年毅然决定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建国以后尚属第一次,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至这次财政政策的调整,这一整体上积极的宏观政策历时七年已久,前后能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宏观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讲解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讲解

,采取了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等一系
列措施,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
的冲击。
一.财政政策
• 4.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财政政策

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
胀压力加大的问题,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国家实
一.财政政策
• 1.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和任
务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
准则,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 、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 2.财政政策的种类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中的不同功能,可把
一.财政政策
• 3.财政政策的工具

③政府投资是指财政安排的用于生产性建设的支
出。通过财政拨款和引导社会性资金的流向、流量,
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倾向于具有垄断
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
作用的基础产业、公共设备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 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
政策目标。可以采用三种形态来实现其调节作用,即 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和平衡预算。
一.财政政策
• 3.财政政策的工具

赤字预算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可以对总需
求的增长起到刺激作用;盈余预算体现的是一种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总需求膨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现状分析
引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 大基本政策手段。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 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 者既有不同的调节重点和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影 响和作用范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准确 把握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而 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 有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未来取向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未来取向

确取消对金 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 , 配合 国家扩大内 积极
需等一系列 刺激经济 的政策措施 , 加大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
力度。20 0 9年 中国经 济经 受 了国际金 融危 机的严 峻考验 。
面对极 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 央行认 真贯彻适 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 , 保持银行体系流 动性充裕 , 引导 金融 机构扩大信 贷投
以分析得出我国的汇 率制度并 不能 真正的避 免汇率扭 曲造 成的资源配置 , 也不能为汇率 内外均衡 政 策 制 定 的效 果
20 05年 7月 2 1日起 , 国开始实行 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 、 我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 调节 、 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对 中国 有 的汇率改革来说 ,05年是里程碑的一年。 20 从 20 到 20 05年 0 9年 , 国这 五 年都 完成 了经 济增 长 我
央银行必须提高利率或减低货 币供应量 的增长速度。
3M . 2也在逐年增大 。尽管实施的货 币政策 一直在调整
货 币政策包括货 币政策 的 目标和实现这一 目标 的手段。
政策 , 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 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明
多年来 , 中国一直执行 “ 稳定货 币、 发展经济 ” 的双重 货币政 策货币 中介 目标 , 直到 19 9 5年的《 中国人 民银行法》 , 中 将货
币政策 的目标定义为“ 持货币 的稳定 , 以此 促进经 济 的 保 并 增长 ” 。保持人 民币币值稳定 , 内是指保持 物价总水 平 的 对 稳定 , 对外是指保持人 民币汇率 的基本 稳定 。这 一转变确认
第2 3卷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J un lo i giF n n eC l g o ra fJa x ia c ol e n e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渠道变化所面临的问题
启示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年以前:外汇占款是主渠道
央行的资产项目重心以外汇储备为主。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上 出现的持续双顺差,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央行采取了无条件无限制买入外汇的措施,导致 我国基础货币持续增发。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 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2、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结构与公开
市场业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人民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国外资产,而处于第二位的是对银 行金融机构贷款,持有的政府债券比重极少,不到总资产的 4%,从而制约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发行央行
票据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年:提高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央 票
2004年1月股份改革在我国逐渐强化,引起 了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热。伴随股票市场牛市的出 现,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开始收紧银根,也 出现一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面,从而导致了 基础货币的比例在收缩。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加 速了货币的收紧,这导致的双重效应。央票的发 放成为一种基础货币的对冲交易,用以对冲基础 货币投放过多。
3、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公开市场业务离不开
债券市场,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分为三块:上海交易所、深圳
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我国可流通国债的90%是在上海证券交所进行交易的,而 公开市场操作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 银行间债券市场起步晚,市场的债券存量较低,市场交易 相对清淡。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有效展开。两个 交易所虽相对活跃,但央行不能进入交易。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8 年:渠道向公开市场业务转变, 同时下调准备金率
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 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 民币迅速增多。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 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 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 年:提高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央 票
2004年1月股份改革在我国逐渐强化,引起 了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热。伴随股票市场牛市的出 现,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开始收紧银根,也 出现一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的局面,从而导致了 基础货币的比例在收缩。同时 央行票据 的发行加 速了货币的收紧,这导致的双重效应。央票的发 放成为一种基础货币的对冲交易,用以对冲基础 货币投放过多。
币。 2. 用新印钞票,回购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
据,对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再贴现,以及偿付外 债; 3. 在由国际收支产生的货币兑换行为中,央行用新 印的钞票购买外汇。
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很多年来投放基础 货币的主要渠道 。
央行吸收外汇形成外汇占款的同时也就将基 础货币放了出来。
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渠道变化所面临的问题 ?启示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渠道的变化
?2004 年以前:外汇占款是主渠道
央行的资产项目重心以外汇储备为主。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上 出现的持续双顺差,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央行采取了无条件无限制买入外汇的措施,导致 我国基础货币持续增发。 外汇占款 成为中国基础 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

食品价格和房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

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存在一定的时滞。

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1.调整产业结构,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通道。

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涨。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货币政策的最红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方式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赤字。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

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

可能的选择是:①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或选择,使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

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

(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贷款=存款+现金”,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随着市场化金融运行体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本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制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应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当是稳健中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趋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国、工具、调控目标、宽松政策、紧缩政策、措施、挑战、应对措施、调控方向、发展趋势、认识。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行业和部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中国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价格控制和定量控制为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也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化。

简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

简述我国各项货币政策

我国各项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定义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及其他货币金融工具,以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持货币信用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作用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经济稳定: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2.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确保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3.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鼓励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

4.维护金融稳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和危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我国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价格稳定、金融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有序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水平,以支持经济增长,避免金融体系过度膨胀。

2.稳定物价水平,控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购买力稳定。

3.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4.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5.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服务。

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工具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和工具,以实现上述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供应量调控1.实施定向降准: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的获利能力,促进银行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信贷资金。

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进行调控。

3.调控市场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贷款基准利率等,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汇率调控1.人民币汇率 - 管理并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础稳定。

- 逐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供求决定作用。

- 防范外部冲击和市场异常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扰动影响。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熊鹏君(国航112 201110621056)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进行了慎重第一季度第三季度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

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

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

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

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000~2003 积极稳健2004~2007 积极淡出稳健趋紧2008年开始稳健从紧2000~2003年底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背景: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相当大的比重来之于外贸出口,进而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把宏观政策的定位转为扩大内需方面。

国内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本应再次回升的经济出现了新变化,经济存在振荡衰退、大幅下滑的危险。

上次调整的力度过大,虽然通货膨胀得到治理,实现了“软着陆”,但宏观调控的惯性下滑,加之外部的冲击,使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幅度降低。

为此国家不得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具体措施: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双松”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大力发行国债;大规模地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扩大转移支付;实施财政赤字政策。

3、效果分析:这次调整是上次调整的继续和深化,力度温和没有造成大的波动:第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

应用文-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应用文-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政策”。

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的变化,也使得我国的股票和基金市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工具,从资金可得性和相对收益率这两大渠道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本文以此来浅窥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及其决策制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变化的征兆来调节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应在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供应的手段有:①小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②公开市场操作;③日益重要的利率手段运用;④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发布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由于经济过热等因素影响而采取的由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货币的过快流动,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得以。

①是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

②是必须切实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

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及股票市场投机过热现象在中央九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减落的迹象;2007年来自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较大,从而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带来不利。

而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根据通货膨胀的两个根源情况,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

目前在需求的角度看,货币供给较多。

从供给方面看则是由于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周边物价上涨;而相应的措施——降低粮价、增加粮食进口,又会冲击农民的收入和他们的积极性。

2008年不论是从抑制过热经济或是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目的出发;也为保证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体制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其主要目标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货币政策调整和优化是必要的,应更加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货币政策,重要性,主要目标,工具种类,作用,取向,实施效果,经济发展,影响,调整,优化,稳健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高效领域集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金融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维护货币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及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及分析

现行的我国货币政策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合适。

然而,未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大,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一、今年以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遏制经济下滑功不可没面对金融危机肆虐和经济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在“出拳快、出拳重”的调控思路下,前4月货币信贷创下天量增长纪录,从各种经验数据比较看,目前货币政策可说是明显偏于积极。

在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非常时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遏制宏观经济在短期内的急速下滑。

1、今年前4月货币供应量增长刷新了多项“纪录”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指引下,1-3月新增贷款分别为1.62、1.07和1.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4.17%和667.97%。

4月份贷款高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仍然达到5918亿元,同比多增1229亿元,前4月累计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不但超过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规模,而且也超过了今年5万亿的计划目标下限。

与之对应的是,广义货币(M2)增速也开始急升,4月末M2增速达到25.95%,已远超央行17%的预期目标,该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在国际上也排名第二,仅次于以色列的32.4%,危机重灾区的美国和欧元区M2增速分别为10.1%和7.2%。

2、前4月信贷的天量增长有其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前4月信贷的天量增长,首先是由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尽管信贷快速增长会带来通胀压力加大、坏账上升等风险,但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未有根本性缓解,尚未形成稳定回升态势,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就会错过最佳调控时机,未来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其次,信贷天量增长有还历史欠账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4).具体时段的说明—20192019
Page 12
二(6).具体时段的说明—20192019
2019年 稳健→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1适度从紧,持续回收流动性。 2加大调控力度,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和货币信贷扩张压 力较大的问题,维护总量平衡。
从2019年到2019年,我国一直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直到2019年,我国才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2019/9/5
第十一组
资料搜集: 葛欣程 钱静怡 王丹阳
资料整理:易浚源 张文宣 陈胜辉
2P0ag1e9/92/5
PPT制作: 王河 李金怀
讲解介绍:朱玮莹
简析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 策综述
总体思路
时段划分
Page 3
一.货币政策综述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调 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Page 14
三.具体时段的说明—2019至今
Page 15
四.总结
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1 率中
工国
2
具央 行

3用


4
Page 7
二(2).具体时段的说明—19962019
Page 8
二(3).具体时段说明—19962019
2019年 亚洲金融风暴
2019年 第五次降息
Page 11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作用过程
Page 4
一.货币政策综述
Page 5
货币供应量为目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操作目标 中间目标 最终目标
二.具体时段的说明
2019-2019年
2019—2019年
2019至今
Page 6
二(1).具体时段的说明—19962019
“利率工具”是这一阶段的主题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