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郭峰
对于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应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执迷于任何一点都有可能走向偏颇。素质教育是高于具体知识技能的思维方法及能力。
1、素质教育最能反映基础教育的特性和任务。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就是国民的基本教育,其最主要的特性有三:一是普及性,即要求国民都必须接受的教育。二是全面性,即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发展。三是基础性,即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2)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3)打好将来走向社会生活、劳动的基础。而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2、素质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还应看到,我们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教改实践。那么,通过近10多年的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涵义有以下几个主要之点:
1、人的身心素质的发展,先天的禀赋是发展的条件,对一般正常人来讲,都具有极其宽广的发展潜力。而能否获得充分发展,则靠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与训练,其中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素质教育是促进每个儿童少年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儿童少年基本素质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做人的教育。
4、素质教育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同适应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起来,而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我们知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又与人的发展相联系,两者是统一的。这是因为:①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人又都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的身心发展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以促进社会
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又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人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人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③由此可见,教育适应、促进社会发展和适应、促进人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点,既有碍于人的发展,也有碍于社会进步。
5、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重视发展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因而,素质教育是重视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有的同志不理解,为什么在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还要提出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轨道的问题呢?这就需要弄清楚素质教
育同“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同教育方针规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2、提出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根据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了。即:(1)要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2)要求从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
动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为国民适应社会需要,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3)要求为受教育者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设条件;(4)要求不仅使受教育者在共性上得到发展,而且个性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3、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构建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创设素质教育的环境,完善素质教育的方法,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才能使教育方针的规定全面落实。至于提出中小学要摆脱“应试教育”束缚问题,是因为这种单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需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活动,一直干扰着教育方针的贯彻,把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扭曲为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只围绕“应试”需要,考什么才教什么的不完全的教育,只追高分、忽视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教育,以及忽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一刀切”式的教育。(三)有的同志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与素质教育是从属关系。显然,这种认识是把考试和考核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了。
应该肯定,考试与考核是一种教育手段,实施素质教育也要运用这种教育手段。但是,不能把作为教育手段的考试与考核等同于“应试教育”。因为我们所要克服的“应试教育”是单纯按照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而不是考试与考核这种教育手段。
还有同志说,“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应试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容。而且还写文章举出世界上85%以上的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人物,都是应试场上的佼佼者。那么,这样的佼佼者在考场上的表现究竟如何呢?不难发现,他们的表现主要是:(1)都有扎实的知识基础;(2)都有较强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都表现出较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肯定,这样的表现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形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不是“应试教育”所能训练出来的。因为,“应试教育”的训练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学知识靠的是死记硬背,结果是“高分低能”,而且对考试持恐惧心理。
(四)有的同志觉得,提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是不是既否定了“文革”前17年的教育,又否定了“文革”后18年的教育呢?我们说,不是的,因为:
1、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办学轨道,绝对不是说“文革”前的17年教育和“文革”后18年的教育就等同于“应试教育”了。应该肯定,“文革”前17年教育和“文革”后18年教育成就是显著的,主要的,形成的优良的办学传统必须继续发扬光大,绝对不能不分主次、不分是非,一概冠之为“应试教育”,全盘予以否定。但是,也要看到,在现行教育中确实相当深刻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其束缚,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痼疾,干扰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影响着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