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复习练案岳麓版必
【人民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27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2.(2015· 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 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 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 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 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 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二者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故②④的表述 错误,可排除,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2.影响 (1)从消极方面看,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 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从积极方面看,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 极作用。
【讲史料】 史料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 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 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 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 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 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摘引自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
导读 史料表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将伦理、物理、心 理之理混同, 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 对立天理与人欲, 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说明理学为皇 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阻碍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练史料】 史料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 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 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 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 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 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 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 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清
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 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课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程朱理学1.背景(1)______________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____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内容(1)二程的思想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的思想①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__________________”。
②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意义(1)程朱理学适应了____________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________。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把“__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____________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
提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学说。
3.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混易错从体验方法上看,程朱理学是“格物致知”;阳明心学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课件
措施。
[考题体验] 2.(2016·湖北联考)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中指出:“秦人所行什 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 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 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 B ) A.融合了儒家思想 B.体现了法家思想 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 [ 解析] 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 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材料文字 “ 周之法 ” 反映了儒家思想,
以沦胥,运极道消”可知,《晋书》修撰者认为西晋以来崇尚玄学,废弃儒学 的正统地位,致使国破运丧,其目的在于提醒当时的统治者重视儒学,故撰者以史为鉴
和复兴儒学的主张。
[考题体验] 1. (2016·银川 )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 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 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C )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
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 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是( C ) A.否定佛教传播 C.主张正视儒学 [ 解析] B.肯定道教影响 D.主张三教合流
由材料信息 “ 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 ”“ 二京继踵
“ 秦之法” 不能反映儒家思想, A项排除;材料文字 “ 秦之法,一人有奸,邻
里告之,一人犯罪,里面坐之”是什伍连坐制的反映,体现了秦法的严酷,是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实践, B项正确; “ 周之法 ” 与 “ 秦之法 ” 的思想渊源不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
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宋明理学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3)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优质PPT】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影响。(4分)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D
C.墨家
D.法家
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 白相用,干湿 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 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C
继承——仁政、民本 发展——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神化皇权,维护专制集权
(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形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 负。(6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一、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1.相同点(1)在思想范围上,都属于儒学范畴(2)在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在目的上,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4)在地位和影响上,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1)从对宇宙的认识看,理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从道德主张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去恶。
二、理学对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是什么?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2.影响(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消极观念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12-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2)黄宗羲 ①对_君__主__专__制___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 权。 (3)顾炎武 ①提倡__经__世__致__用__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 题。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废丞相,设内 阁、军机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
商品经济发展、 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出 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
经济 现、工商业者队 专制,经济上的重农和闭关锁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史实探究
人教版历史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史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 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统治地位
播
评价
2020届高考(江苏版)一轮复习:专题13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 宋明理学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3)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 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 项和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人民版
3.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①在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同时气也有变化的能动性。 ②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 实践的学问;强调“日积月累” 1主张“格物致知”。 与贡献 ③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④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 并为其作注,地位高于《五经》,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模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3)唐代中后期, 李翱 和韩愈等人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复兴儒学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4)北宋士大夫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 儒学复兴 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理学的创立 (1)创立者:北宋五子,即周敦颐、邵雍、张载、 程颢 、程颐。 (2)基本内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黄宗 害”,并提出 限制君权的主张,主张以“天下之法”,
羲 取代“一家之法”和君臣平等。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 的思想
著作 《藏书》《续藏书》 《 焚书 》《续焚书》
《明夷待访录》代表 人物主要思想 Nhomakorabea著作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众治 ”的主张 顾炎
4.李贽“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试 答 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家,即理学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1课时宋明理学课件
• 四、理学的评价
• 1._____理_学___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__文__化_教_育______ 和社会__教_化_________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 2.宋明理学用__三_纲_五_常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的然欲求 __________,产生了消极影响。
• 3.理学重视______________,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主立观意志志,力量强调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又
精准高考
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1课时 宋明理学
1基础攻关2 Nhomakorabea考点突破
3
仿真模拟
基础攻关
•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三教合一”
• 1.魏晋南北朝时期,__佛_教____、道教_____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的发
展。 唐宋
三教合一
• 2.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 (2)________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初
• 三、理学的发展 • 1.陆九渊“心学” • (1)提出“心即理也”,__心____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 (2)提出“___发__明_本_心_____”以求理的方法。 • 2.王守仁“心学” • (1)主张用____心_学____来更新理学。 • (2)其核心是“__致__良_知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________,就是理。
领域。
• 3.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 二、理学出现 • 1.概况
理
天理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2课时明清之际的进
[对点训练]
1.(2016·永州)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 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
• (2)社会风尚在__商_品_经__济_____冲击下发生巨变。 •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__儒_学_____”的束缚。
• 2.“异端”思想的主要内容 • (1)对___程__朱_理_学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_孟_学__说_______是万世至论。 •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_个_性_______自由发展。 • (3)提出___男__女_平_等_____的观点。 •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________”的存在,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1课时宋明理学课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理学。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宋 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形成哲学化、思辨化 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遵 循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体现孔孟的主流思 想。而且在此后理学成了官方哲学,占据统 治地位。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A项发生在春 秋战国时期;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思想 不占主导地位。
• 四、理学的评价 理学 • 1.____________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 文化教育 社会教化 政治生活、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三纲五常 影响极为深远。 自然欲求 • 2.宋明理学用__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 主观意志力量 抑、扼杀人们的__________,产生了消极影 社会责任 响。 历史使命 • 3.理学重视________________,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又凸显 人性的庄严。
• 【答案】B
• 【解析】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 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 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 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 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 “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 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 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 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 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 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 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
•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考查 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 用能力。从题干材料出处、内容等相关信息 可知是劝导百姓遵循秩序,A、B、C三项在题 干材料中体现不明显,因此正确答案选D。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1| 宋明理学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易混辨析]“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合并”“三教合一”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内容派别代表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法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学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王守仁“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评价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宋明理学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②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③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④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C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解析]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在“普遍”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D项错误。
2.(2016·惠州)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
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
”《妒律》的写作是导学号 42442363( C ) 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解析] 材料并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提升及作者对此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与贞节烈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
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以看出其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3.(2016·成都)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高僧与名士的互动导学号 42442364( D ) 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解析] 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不会直接导致宗教政策的改变,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佛老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与材料“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佛教高僧主
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可知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故D项正确。
4.(2017·银川)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导学号 42442365( B )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郡守、县令,民之师帅”表明为政者应发挥楷模作用;“敬天保民、德治、仁政、天人感应、正君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属于朱熹的思想,而非孔子、孟子、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错误。
5.(2016·淮南)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导学号 42442366( B )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中“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藩镇势力的强大削弱中央集权,但是却与最初大儒担任到出现藩镇军将的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由唐朝前期基本都是大儒到德宗后,有一部分是大儒,而且国子祭酒社会地位的下降,说明统治者有意为之,故B项正确;儒学是否遭到佛道的冲击,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C项错误;儒学走向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6.(2016·安徽示范高中)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这表明导学号 42442367( D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解析] 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故A项错误;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故B项错误;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