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品德良好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本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通读品德与生活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课程目标,始终把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蕴含在每课的话题、范例和资源中,教师要用心解读文本,善于抓住蕴含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与教材之间要努力形成同构与异构的关系。
三、准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实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准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必须以深入了解儿童为基础,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了解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实际的需要、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
了解儿童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解读儿童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协助他们。
五、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实行建构。
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实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水平的发展。
教学活动要注重过程体验,把教材当作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将静态的教材内容“激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学生能积极参与、乐于、敢于表现自我的学习情景和民主氛围,赋予其能够让孩子接受、认同的实际意义,引导孩子在亲历中得到体验、在熟知里发现新知。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评价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动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
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从单一、封闭走向开放、多元,评价过程从片面追求儿童的学业成绩,走向整体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建议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儿童作品分析等。
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教科书,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让本课程获得丰富资源,来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