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高考试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龙吉忠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诠释”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可见,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看,区域地理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特别是许多以能力立意的题目均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命题的。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考题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高、初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从学生的答题实际情况看,学生学科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综合题时失分较多。因此,高考地理总复习,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分析研究近年的区域地理试题,可以了解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有助于明确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一、近年来的区域地理高考试题分析
(一)区域地理命题的方式
区域地理命题的方式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情景:
1.以经纬线定位为背景,考查某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及工农业的区域开发;2.以案例为具体分析的对象,考查对某一个区域在开发过程中的评价,并将此评价扩展到世界区域的范围;
3.以图形、表格为资料素材,考查对图形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能力;
4.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人类活动在区域开发、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总的命题线索一般为:特定区域定位──地理事物分布──地理特征或地理背景(成因分析)──区域开发(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
1.区域的认定
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区域的比较与分析
试题多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有政区、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工业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的内容。题目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回答相关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比较、分析,是运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针对题目的设问,进行信息组合、明确正确选项进行认定的过程;是针对设问,进行知识整合、组织答案的复杂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区域特征、特征成因、区域差异的认定等。在区域比较、分析过程中,往往要运用高中地理学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的理论。
二、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文综的瓶颈是地理,地理的瓶颈是区域,区域的瓶颈是地图”。因此要:
1.构建师生“脑中的地图”
在地理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共34幅)。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要让学生经常性地填绘地理图表,使他们养成以图表辅助思维和记忆的习惯。尤其是复习有关经纬线、时区计算、太阳高度角和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分布、气候等内容时,图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量地填绘地图,尽快帮助学生形成“脑中的地图”,这将会使学生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
复习区域地理,要紧的是建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区域的空间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要运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还要明确地理事物空间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运用地图,“认识”区域的复习宜细不宜粗,中国地理总论和分区的复习,世界地理总论和分区及重点国家的复习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经纬网的空白图上进行填图训练。要求学生能做到区域不论大小,内容不论详略的区域图都能正确认定。
3.以“地图”的形式突出区域特征及差异的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也要依据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结构,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复习并突出“主干”内容的掌握。
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复习是将知识重组、归纳综合,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而一定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能抓住系统的知识线索,建立起知识网络,以“线”为纲,把知识点有机地串在线索上,做到纲举目张、点线结合、纵横联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整合区域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教师要根据《考试说明》对中国区域地理考查的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的区域地理知识,设计区域地理复习模板,整合区域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首先要建立起复习的网络式思路,如下图所示:
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复习项目构建各类知识体系的网络:
如复习世界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就可以气候为线索,首先复习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各大洲的植被、土壤、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中国国土整治则围绕“地区──问题或优势──形成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因地制宜的措施”这一线索进行整理复习。
地理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
(1)以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从属、因果等)进行重组如:
(2)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如: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3)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如下图:
(4)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重组,如:
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农业基础──生产发展──人口密集──工业原料丰富──加工工业发展──城市形成──交通发展)
(5)结合人地协调发展,对各类人地关系的案例进行重组,如:
人类与土地资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毁草开荒──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围湖造田──湖面淤积──退耕还湖,滥垦湿地──土地退化──保护湿地);人类与水资源、人类与矿产资源、人类与生物资源、人类与大气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