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医案——肝硬化腹水(九)
![中医医案——肝硬化腹水(九)](https://img.taocdn.com/s3/m/a4c2bce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9.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解郁、利湿健脾法治愈臌胀病案:汪某,女,50岁。
主诉及病史:曾患肝炎多年,近半个月出现黄疸,腹胀如鼓,肝脾大而作痛,肝功能异常。
诊查:脉弦滑数,舌质红,苔白厚。
辨证:肝脾不和,湿热熏蒸,三焦不化,为黄为胀。
处方:柴胡9g 枳实9g 赤芍9g 茵陈31g 茅术12g 云苓12g 广香6g 虎杖31g 田基黄31g 金钱草31g 满天星31g 大腹皮12g 过路黄31g二诊:自觉各症均有好转,黄疸腹水仍重。
前方加滑石15g,车前草24g,求其湿与热下趋为顺。
三诊:药后诸候均有好转,腹水渐消,黄疸渐退,惟小溲仍不畅利,脘闷纳差。
脉弦滑,舌苔白厚,较前稍薄。
湿热未净,肝脾未和,再以前法加减。
处方:柴胡9g 茵陈31g 枳实9g 滑石15g 木通9g 生草6g猪苓15g 泽泻15g 大腹皮15g 青藤香24g 金钱草31g 满天星31g 冬葵子31g四诊:腹水已消,黄疸亦退,精神稍好,二便已畅,惟中脘1痞闷,脉来濡滑,舌苔白厚已退。
肝脾未和,肝郁则气滞,脾虚则湿阻。
拟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柴胡9g 枳实9g 甘草6g 白芍12g 广香6g 法夏9g 陈皮9g 茯苓12g 茵陈31g 茅术9g 厚朴9g 莱菔子9g 虎杖31g 五诊:诸候已愈,腹水全消,黄疸全退,胃纳增加,二便已调,查肝功与火箭电泳均恢复正常。
再拟疏肝理气,健脾渗湿以善其后。
处方:柴胡12g 枳实9g 生草6g 白芍12g 泡参15g 白术9g 云苓12g 广香9g 藿香12g 降香9g 虎杖31g 金钱草31g 茵陈31g 川楝子12g随访1年,患者状况良好。
按语此例患者在初诊时,病情较重,腹胀如鼓,黄疸很深,精神委靡不振,舌苔白厚而腻。
抓住黄疸色鲜明如桔与苔白厚而腻,故自始至终均以渗湿利胆、清热疏肝为法,方用柴胡舒肝汤与茵陈五苓散加减,并加入金钱草、满天星、过路黄等清肝利胆之品,收效甚速,且维持疗效1年有余。
鼓胀诊疗方案(包含难点)
![鼓胀诊疗方案(包含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964dc22cc58bd63086bd02.png)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病名】一、中医病名鼓胀病二、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种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临床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壁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鼓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按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帮助。
3.理化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腹水(1-2级)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中医诊疗方案-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628e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3.png)
中医诊疗方案■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一)、概述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胀满、小便短少、甚则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鼓胀”范畴。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的并发症,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
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50m1.)时称为腹水。
(二)、诊断1)中医诊断肝硬化腹水临床表现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者,符合中医“单腹胀”的证候特点;临床表现以腹大、动摇有声,皮肤粗黑,下肢水肿为主者,符合中医“水的证候特点。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8.6。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
1.肝硬化腹水患者多有慢性肝病史,临床表现为乏力、腹胀及食欲不振。
2.体征:查体可见肝掌、蜘蛛痣、脾大等,移动性浊音阳性,部分患者有黄疸及下肢水肿。
3.生化检查:肝功能提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
4.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形态失常,边缘成波浪形,回声增粗,分布不均质;门静脉增粗,脾厚变大;腹腔可及液性暗区。
同时需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等可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3)疾病分型1.轻度、中度、重度腹水2.非复杂性腹水和难治性腹水(三)、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坚满,叩之如鼓;②两胁胀满;③胁痛走窜不定。
次症:①饮食减少;②食后作胀;③暧气不适;④小便短少。
舌脉:①舌质淡红,苔白腻;②脉弦。
证候诊断具备主证(1)+另一主症1项,次证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2)脾虚水停证主症:①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②乏力;③食欲不振。
次症:①面色萎黄;②颜面、下肢浮肿;③小便短少;④大便滤薄。
舌脉:①舌苔白滑或白腻;②脉缓。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0fec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a.png)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1.疏肝理气:肝气郁滞是肝硬化腹水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的关键。
常用药物有柴胡、川芎、香附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引起的胸胁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川芎和香附则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帮助肝气通畅,缓解脘腹胀满的症状。
2.化湿利水:湿热内蕴是导致肝硬化腹水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化湿利水以排除体内积聚的水湿。
常用药物有茵陈、车前子、泽泻等。
茵陈具有利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聚所引起的小便不利、肿胀等症状。
车前子具有利水通淋、降低肝素合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聚引起的小便少、尿黄等症状。
泽泻则具有利水消肿、通便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聚引起的腹胀、便溏等症状。
3.助阳消滞:肝气郁滞和湿热内蕴会导致肝阳不足,而肝阳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肝气郁滞和湿热内蕴的情况。
因此,需要通过助阳消滞的方法来调理肝阳。
常用药物有黄连、生姜等。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助阳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导致的发热口渴等症状。
生姜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引起的寒性脘腹痛、厌食等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来改善腹水症状。
艾灸可以通过温经通络、祛寒散湿的作用来改善湿热内蕴的情况。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机来疏肝理气、化湿利水。
总之,中医诊疗方案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同时,疾病的发展和个体的差异也会导致针对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另外,中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以加快康复。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e1a7f595a8102d276a22fe3.png)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
一、酒精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水鼓病)(TCD编码:BNG05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ICD-10编码:K7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2.疾病分期和分型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 级(中量)、3 级(大量)。
(1)1级或少量腹水(2)2级或中量腹水(3)3 级或大量腹水分型诊断(1)普通型肝硬化腹水(2)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3.证候诊断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重点观察腹胀、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变及尿量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项、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检查、电子胃镜、肝脏瞬时弹性测定、寄生虫检查、遗传学检查、上腹部CT或MRI等。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f69b04693daef5ff73d2d.png)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a9eb76b84ae45c3b358cd2.png)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ad55b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0.png)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实用内科学》,《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湿阻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2)气虚血瘀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3)湿热蕴结证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脉弦数。
(4)肝肾阴虚证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5)脾肾阳虚证主症: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星呈白;便溏;畏寒肢冷;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脘闷纳呆;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无力。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和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CT。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3668450e2524de5187ec9.png)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拟定。
(1)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2)初期脘腹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征象,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有疫毒感染病史,或黄疸、积证久病不愈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2.1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10月发布的《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3]拟定。
(1)主要条件:①明确的HBV 感染证据,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c阳性,HBeAg 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阳性或阴性;②存在肝硬化腹水证据,腹部影像学如: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或核磁共振(MRI)提示肝脏形态失常,有门静脉高压表现,腹腔可见腹水。
(2)次要条件:①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②移动性浊音阳性;③腹腔穿刺抽取适量腹水;④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11g/L;⑤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等。
同时存在主要条件2项、次要条件⑤,加或不加其他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水。
2.2腹水的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的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
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
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d28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9.png)
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鼓胀(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鼓胀病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种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临床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1、主症:①腹部胀大,②青筋暴露,③四肢消瘦,④小便短少。
2、次症:①脘腹胀满,②肌肤血痣,③食少纳呆,④神疲倦怠,⑤皮色苍黄,⑥舌淡或红或瘀斑,⑦舌苔厚或黄或腻,⑧脉弦或滑或虚弱。
辨证要求:1)具备主要症状①②③或①②④者;2)具备主要症状及体征①、次要症状及体征2项者;3)具备主要症状及体征①②及次要症状、体征1项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
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
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病论治1.气滞湿阻证:腹大胀满,鼓之如鼓,持久不减,食欲不振,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嗳气,倦怠肢重,或有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基本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15g 枳壳9g 芍药12g 川芎12g香附9g 白术12g 茯苓9g 猪苓9g泽泻9g 桂枝12g 苍术12g 厚朴9g陈皮9g2.水湿内停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基本方:实脾饮加减。
白术12g 厚朴6g 木瓜6g 木香3g草果3g 大腹子(即槟榔)6g 茯苓15g干姜6g 制附子6g 炙甘草3g 生姜3g大枣3枚3.水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ada5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b.png)
肝病科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效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造成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重要临床体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
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效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
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互相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
根据本病体现,当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涉及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个因素造成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体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出200mL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入压减少、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
腹水的形成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成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疾病诊疗:(一) 中医诊疗原则: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疗原则(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发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它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品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本身免疫性疾病等(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效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6af0f6be1e650e53ea991a.png)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拟定.(1)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2)初期脘腹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征象,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有疫毒感染病史,或黄疸、积证久病不愈等病史.2、西医诊断标准2、1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10月发布得《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得诊疗指南》[3]拟定。
(1)主要条件:①明确得HBV 感染证据,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c阳性,HBeAg 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阳性或阴性;②存在肝硬化腹水证据,腹部影像学如: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或核磁共振(MRI)提示肝脏形态失常,有门静脉高压表现,腹腔可见腹水。
(2)次要条件:①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②移动性浊音阳性;③腹腔穿刺抽取适量腹水;④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得腹水白蛋白之间得差值)≥11g/L;⑤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得腹水等。
同时存在主要条件2项、次要条件⑤,加或不加其她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水.2、2腹水得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得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得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得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
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与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
肝积、鼓胀(肝硬化)诊疗方案参考资料
![肝积、鼓胀(肝硬化)诊疗方案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b3837bfe4733687e21aae4.png)
肝积、鼓胀(肝硬化)诊疗方案【定义】肝积,是指以右胁下积块及腹胀纳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西医学中的肝硬化代偿期属该病症范畴。
鼓胀,是指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为病症,西医学中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属该病症范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一)、中医辨病依据:肝积:右胁下积块。
鼓胀: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二)、中医辨证依据:1、气滞湿阻证辩证依据: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胀,嗳气后稍减,或下肢微肿,舌苔白腻,脉弦细。
病因病机:情志刺激致肝脾受损,肝病则疏泄不通,气机阻滞,进而横逆乘脾,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水停腹中发为本病。
病位:肝脾,病性属于本虚标实。
2、湿热蕴结证辩证依据: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病因病机:嗜酒无度,或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蕴聚中焦,清浊相混,壅阻气机,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发为本病。
病位:中焦,病性属实。
3、肝脾血瘀证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剌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病因病机:酒食不节或情志刺激,虫毒感染致肝脾受损,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进而横逆乘脾,脾则运化失健,水湿内生,久则气血凝滞,隧道壅塞,瘀结水留于腹中而发病。
病位:肝脾,病性属于本虚标实。
4、脾肾阳虚证辩证依据: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闷纳呆,便溏,畏寒肢冷,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色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病因病机: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等致肝脾先伤,肝脾久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不但无力温助脾阳,蒸化水湿,且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而致阳虚水盛,水停腹中而发病。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6b15ce84028915f804dc2b3.png)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
一、酒精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水鼓病)(TCD编码:BNG05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ICD-10编码:K7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2.疾病分期和分型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 级(中量)、3 级(大量)。
(1)1级或少量腹水(2)2级或中量腹水(3)3 级或大量腹水分型诊断(1)普通型肝硬化腹水(2)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3.证候诊断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重点观察腹胀、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变及尿量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项、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检查、电子胃镜、肝脏瞬时弹性测定、寄生虫检查、遗传学检查、上腹部CT或MRI等。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7ddd35a8102d277a22f44.png)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肝硬化腹水,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臂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叩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状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理化检查:B 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辨证论治1、气滞湿阻证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IOg ,枳壳15g,香附IOg ,大腹皮I5g ,厚朴10g,郁金10g, 川芎10g,车前子包煎I5g,白术15g,白芍15g。
加减: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属气滞偏甚,加佛手10g,沉香后下1. 5g,木香6g以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加砂仁后下6g,泽泻15g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神倦,便溏,舌质淡,宜酌加党参15g,干姜6g,蜀椒1g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15g,莪术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
鼓胀病
![鼓胀病](https://img.taocdn.com/s3/m/a67a59e281c758f5f61f67b2.png)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 C D 编码:BNG5)和肝硬化腹水(1-2(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 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 X 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 H CV-RNA 定量、肝胆脾 C T 或 M RI 平 扫+增强等。
鼓胀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
![鼓胀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40bf52c850ad02de8041fc.png)
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诊疗常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名1.1中医:鼓胀(TCD编码:BNG050)1.2西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ICD10编码K74.101)2.定义鼓胀是以腹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西医诊断依据3.1定义: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如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
3.2.主要指征①内镜或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②B超提示肝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或肝表面欠光滑,凹凸不平或呈锯齿状。
或门静脉直径≥1.4cm; 或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1.0cm.。
③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
④CT显示肝外缘结节状隆起,肝裂扩大,尾叶/右叶比例>0.05,脾大。
⑤腹腔镜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为肝硬化.3.3.分期和分级判断依据①分期凡具有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降低,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及门脉高压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等)者,为失代偿期. Child(Child-pugh)评分7-10分;B—C级.3.4西医鉴别诊断①由于肝静脉阻塞或回流不畅引致的腹水②由于肿瘤引起的腹水或者巨大腹腔囊肿③由炎症引起的腹水④肥胖或肠胀气引起的腹部胀大⑤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水4.症候分类4.1气滞湿阻: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4.2寒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
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4.3湿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4.4肝脾血瘀: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科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
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
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
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
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疾病诊断:(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2008)(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可伴尿少、双下肢水肿。
(3)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 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1 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
并可伴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腹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试验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增高。
腹水检查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原则上应腹腔穿刺,行腹水检查。
观察腹水外观,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区分腹水为漏出液、渗出液或癌性腹水。
可疑感染时,应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三)证候诊断1. 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
次症: 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小便不利。
舌脉象: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2. 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或疼痛; 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 舌苔薄白腻。
次症: 下肢水肿; 小便短少; 脉弦。
诊断: 具备主症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1 项加次症3 项。
3. 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 脘腹胀急; 烦热口苦; 渴不欲饮; 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 面目皮肤发黄; 小便赤涩; 脉弦数。
诊断: 具备主症2 项加次症2 项,或主症第1 项加次症3 项。
4. 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 面色苍黄,或呈白; 便溏; 畏寒肢冷; 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 脘闷纳呆; 浮肿; 小便不利; 脉沉细无力。
诊断:具备主症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1 项加次症3 项。
5. 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 唇紫; 口干而燥; 心烦失眠; 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 时或鼻衄,牙龈出血; 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诊断: 具备主症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1 项加次症3 项。
6.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据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气虚血瘀证治法:补中益气,活血祛瘀。
方药: 四君子汤合桃核承气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桃仁、制大黄、桂枝、芒硝等) 。
2. 气滞湿阻证治则: 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猪苓、陈皮等) 。
3. 湿热蕴结证治则: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厚朴、枳实、姜黄、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知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陈皮、砂仁等)。
4. 脾肾阳虚证治则: 温补脾肾,行气利水。
方药: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炙桂枝等) .5. 肝肾阴虚证治则: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北沙参、麦冬、生地、当归、枸杞子、川芎、牡丹皮、赤芍、乌药、五灵脂、桃仁、红花、香附等) 。
6. 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加减。
柴胡、赤芍、当归、川芎、玄胡、大腹皮、陈皮、莪术、桑白皮、槟榔、茯苓皮、益母草、泽兰。
(二)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20g,虎杖15g,败酱草30g,银花15g,大腹皮30g,丹参2 0g,赤芍2 0g。
腹胀明显者加木香15g,砂仁15g;伴消化道出血者加三七粉15g,白及2 0g;伴肝性脑病者加栀子15g,石菖蒲15g;伴胸水者加葶苈子2 0g;病久,形体消瘦,五心烦热,伴齿衄、鼻衄者,加龟板2 0g,生龙骨2 0。
(三)穴位贴敷疗法黄芪、当归、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于肝区、脾区、神阙穴,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四)针灸治疗主穴:肝俞、足三里、肾俞、水分、三阴交。
配穴:心悸失眠加内关、神门,尿少加阴陵泉、关元,纳差加胃俞。
若腹部胀剧,用艾条灸腹部,以脐为中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进行十字灸,可理气消胀。
(五)护理与调摄1. 心理:理解和同情患者,接触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嘱家属要多关心病人,照顾好病人,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 饮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
有腹水的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约80-120mmol/L,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血钠、钾低时可适当补充含钠、钾高的食物。
3. 起居:鼓胀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使患者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4. 腹水护理(1)轻度腹水患者应尽量取卧位。
对腹水量大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平卧位),以保证呼吸功能的稳定。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
(2)抽腹水后应缚紧腹带,避免意外情况出现。
(3)定期测体重、腹围、记录出入量。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环境通风、温暖、舒适,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
三难点分析肝硬化患者常有黄疸,且部分患者黄疸难以消退,临床常用茵陈蒿汤,重用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有时不但胆红素未能消退,转氨酶反迅速上升,治疗颇为棘手。
应对策略与思路:中药清利肝胆湿热药加凉血化瘀药有良好的退黄作用。
吴又可“退黄以大黄为专攻”,大黄有清热利胆通腑作用,能减少胆红素肠道再吸收,芒硝有利胆通腑退黄作用,保持稀软大便1~3次/日,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退黄;无便秘者可用小剂量硝黄(如各3~5g)。
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
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
有腹水者腹水消失。
肝功能(ALT、胆红素、A/G或蛋白电泳)恢复正常。
以上3项三项指标保持稳定1/2~1年。
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
有腹水者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
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
无效:未达好转指标或恶化者。
注:单项肝功能指标的疗效判定,同显效、好转、无效中有关规定。
其它:观察应用彩色超声或CT测定腹水变化。
(二)评价方法1. 主要症状及体征的评价方法(1)通过四诊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2)通过体重和腹围的测量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3)通过B超测量腹水深度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2. 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方法(1)通过B超和./或上腹部影像学价差(CT、MRI平扫或加强)对肝脾形态学及腹水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价;(2)通过生化检查(肝功、凝血功能等)对肝脏功能进行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