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指南魅力广州】广州旅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旅游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花县大布乡官禄布村。

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

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

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

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

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位于花都市新华镇大怖乡官禄村,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

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

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

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

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

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

纪念馆建于1991年6月,占地1.3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715平方米,1991年11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除序厅外,共分四个展厅,主要展出反映洪秀全在花县生活、学习和领导太平天国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

展览馆序厅在正中,安放用白玉雕成的洪秀全坐像,背后是太平天国革命斗争故事木雕。

第一展厅反映洪秀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整个成长过程,包括反清思想形成、创立拜上帝会、著述文献、确立理论等内容,同时根据洪秀全故乡民房建筑特点,采用仿青砖灰瓦墙为底板,突出其家乡特色。

第二展厅反映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广西金田村起义过程,采用金田起义旗帜形状为底板,黄底红边,配以灯光衬托,重现了金田村起义当年那种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气势。

第三展厅是坚持战斗。

保卫天京,采用了天朝宫殿的样式,展览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第四展厅内容是悲壮奋斗,采用城墙破裂的形象,色调呈乌紫红色,以衬托出天京被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将士英勇作战的主题,这种战斗场景,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周围环境优雅,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游客除可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还可感受到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和浓郁的田园乡土气息。

洪秀全纪念馆
洪秀全纪念馆是为纪念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花都区新华街新华路52号。

1991年11月对外开放。

纪念馆为青砖琉璃瓦仿古建筑,主体馆为二层半楼,占地面积 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

相关整本阅读:/ebook/3e3a7b59a98271fe910ef967.html
纪念馆前广场、展馆序厅分别安置洪秀全全身汉白玉半身铸铜像。

馆内的陈列是
在原故居纪念馆辅助陈列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共分4个展室,以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为重点,辅以花都天平天国其他诸英烈的史迹。

展品中有洪秀全早年用过的书桌等,在“书房阁”出土的石狮子等文物70余件,图片238张。

陈列采用场景造型、木刻浮雕、大幅油画等形式,重现洪秀全早年在故乡的生活和革命活动以及领导太平天国的史实。

洪秀全出生于花都市官禄村,青年时期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在家乡组织“拜上帝会”,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851年,他在广西金田举行武装起义,建都天京(今南京)。

他的革命活动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深远。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14年)的一次革命。

解放后将他的故乡花都市的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

纪念馆由洪秀全故居、洪秀全读书的私塾房阁以及洪氏宗祠等组成。

“广东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秀全故居”和“书房阁”等牌匾均为郭沫若先生题书。

洪秀全故居是一单间泥墙小房子,毗邻的洪氏宗祠为故居纪念馆辅助陈列室,展出洪秀全的革命历史事迹。

洪秀全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

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

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

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

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