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律诗排序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是古代的一种严格体裁诗歌,在唐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律诗的格律规则十分严格,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和平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律诗的格律规则。
一、韵律规律韵律是指一句话中所选用的韵母的规律。
律诗有严格的韵律规律,每个字的韵母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韵必须要相同。
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两种,其中七律需要遵循以下规律:1、一句诗中按五声编韵,相当于五个格,格分上下两调,韵必须相同。
2、第一句为定句,上下句必须相反。
3、第二、四、六句为起句,必须用平韵。
4、第三、五、七句为承句,必须用仄韵。
五律的韵律规律如下图所示:1、一句诗中按四声编韵,相当于四个格,格分上下两调,韵必须相同。
2、第一句为定句,上下句必须相反。
3、第二、四句为起句,必须用平韵。
4、第三句为承句,必须用仄韵。
二、平仄规律平仄是指音调的升降情况,平声为第一声和第四声,仄声为第二声和第三声。
律诗的平仄规律比较复杂,可以用以下规律来记忆:1、七律的第二、四、六句必须都是平声2、七律的第三、五、七句必须都是仄声3、五律的第二、四句必须都是平声4、五律的第三句必须是仄声在律诗的创作中,需要注意平仄的搭配情况,并且掌握好韵律的规则,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律诗作品。
三、字数规律律诗的字数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七律有限制字数,五律没有限制字数。
具体规律如下:1、七律每句字数为七个。
2、五律每句字数不限。
总结与启示: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的格律规律严谨,需要诗人严格遵循。
律诗的韵律规则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需要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策胡,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律诗作品。
无论是在写诗还是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都应该深入了解律诗的格律规则,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律诗作品。
古代汉语律诗排序
古代汉语律诗排序
律诗排序是指将律诗的八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使其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以下是古代汉语律诗排序的一般规则:
1. 押韵:律诗的每一句都要押韵,通常是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 对仗:律诗的每两句构成一对,称为一联。
每联的上下句在词性和声律上要相对称,形成对仗。
3. 平仄:律诗的每一句都要按照一定的平仄规律进行排列,形成平仄相间的节奏感。
4. 意境:律诗的排序还要考虑意境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首诗的意境能够流畅地表达出来。
在排序时,可以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排列,同时也要注意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一般来说,可以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按照对仗和平仄的要求排列中间的句子。
在排列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改,直到达到最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律诗的排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古代汉语的格律和意境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如果你对律诗排序不熟悉,可以参考相关的律诗排序范例或者请教专业人士。
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
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是指律诗在韵脚的选择上需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持韵脚的和谐和诗歌的整体美感。
下面是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的相关参考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规律。
1. 集中押韵:一般而言,律诗的每一句都应当有押韵,通常是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东篱菊弄翠,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中的“菊”和“山”就是押韵的部分。
2. 排列押韵:在律诗中,押韵可以按规律的顺序排列。
常见的押韵顺序有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等。
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拍篷声惊秋,风沙散马蹄。
”这两句中的“秋”和“沙”以及“声”和“蹄”都遵循了仄仄平平的押韵规律。
3. 近韵押韵:律诗中,押韵的词语可以相近,但不能相同,这样既保证了韵脚的和谐统一,又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中的“尽”和“流”虽然不同,但音近,形成了近韵押韵。
4. 文心韵脚变化:律诗中的韵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包括声母韵母的变化、去声调的变化等。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风多杨柳晚,月明杏花泥。
”这两句中的“晚”和“泥”虽然是不同的字,但由于其发音相近,所以也可以形成押韵。
5. 单韵叠韵:律诗中也可以出现单韵叠韵的情况,即在同一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韵脚。
这种叠韵的使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独有宦名世所赏,虽无兄弟愿同郎。
”这两句中的“赏”和“郎”就是形成单韵叠韵的部分。
总之,律诗押韵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集中押韵、排列押韵、近韵押韵、文心韵脚变化以及单韵叠韵等。
这些规律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使诗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然,以上只是律诗押韵的一些常见规律,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变化和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写作需要和创作情感进行灵活运用。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即古代汉语诗歌的韵律、平仄、字数、句式等严格的规定。
1. 韵律:律诗必须有一定的韵律,在一首长诗中,所有韵部是相同的,一般为五韵或七韵,韵的位置为诗句的最后一个字。
2. 平仄:律诗的平仄很重要,平仄是指汉字发音的高低,一般分为平声和仄声,规定在一定的位置必须是平声或仄声,如“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每个字都必须唱出来。
3. 字数:诗歌字数也有严格规定,在五言诗中,每句必须是五个字,七言诗中,必须是七个字。
4. 句式:律诗的句式也有规定,五言诗一般由两个短句或一个长句和一个短句组成;七言诗则由两个长句或一个长句和两个短句组成。
同时要求即使如此严格,也必须表现出文采和艺术性。
在以上格律规则的限制下,律诗依然能够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即便在现代也仍有很大的创作活力和影响力。
律诗的布局
律诗的布局律诗的形式可分为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排律又称长律,句数不少于十句,两句一联,也称一韵,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均须对仗。
今天,我们讲律诗的布局,只针对五律和七律。
五律和七律每首限定为八句,共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容量比绝句多一倍。
因此,律诗的布局与绝句又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律诗布局法。
一、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法与绝句的起承转合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为单位,而不是以一句为单位。
比如:《阁外》:阁外涛声似旧时,两三星火荡支离。
烟迷远树天如坠,雾失归途鸟却知。
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
眼前看取风波恶,强与江鸥说息机。
首联定下全诗的基调,交代出时间和地点,以所闻所见两个截面总起全诗。
颔联分别从远处的静物与近处的动物入手以相承,继续写景,进一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隐示作者当时的心情。
颈联转入抒情,结合前面所写景物定下情感基调,感慨现在,回忆过去。
尾联在呼应前文的基础上继续抒情,表明作者的志趣。
律诗的起承转合,妙处在于处处呼应,环环相扣、首尾关阖,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不离不弃,情景交融。
是律诗创作最常见的章法。
二、起承继转合法。
这种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继,尾联转合,把转的功能放在尾联的上句,尾联的下句承担合的功能。
比如《登龙山》:四月携壶向冷泉,野花开晚在危巅。
林深日蔽分光弱,露重衣寒觉鸟孱。
侧世难寻云外路,余生赖有杖头钱。
登龙于我复何益,返阻崎岖脚下边。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事件和地点。
颔联分别从危巅和冷泉承下来写出龙山顶上景象和气候,同时也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交代出氛围。
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写出登临绝顶的艰难,也适当地发出了作者由此而联想到的生活艰辛。
尾联上句笔锋一转,转入抒情,下句以感慨做结,呼应首联,说明人生追求越高,当要回归时也就越难的道理。
此章法的关键在于作者在颔联处感觉力度不够,还不能对为尾联的合结起到全力的推动,所以颈联处暂时不转,而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七律的格律
七律的格律七律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严格的诗歌形式,也是唐宋时期最重要的七言诗形式之一。
七律通常由四个平韵的句子和三个仄韵的句子构成,形式上比较固定,所以写七律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律。
七律的格律要求如下:1. 韵脚的选择:每句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须是平声韵(包括轻声韵),而第三句、第五句、第六句则必须是仄声韵(不包括轻声韵);第七句可以是平声韵或仄声韵。
2. 韵脚的平仄排列:每句的平仄排列必须是“平仄平平仄”,即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平声韵,第二句是仄声韵,第三句和第五句是平声韵,第六句是仄声韵,第七句可以是平声韵或仄声韵。
3. 句子的长度:每句一般由五个字组成,也可以是七个字或者九个字,但要保持平仄的要求。
七律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在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韵脚的选择和平仄的排列,以保持诗歌的整体和谐和韵脚的鲜明。
在写作中,七律可以根据内容和情感自由表达,既可以写抒情诗,也可以写咏物、咏景等其他主题。
七律的格律可以限制写作的自由度,但在有限的规则下,诗人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选择恰当的韵脚和平仄的排列,突显诗句的音韵之美,增加诗歌的优美程度。
七律既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又给予诗人一定的自由度,使得写作过程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
在写七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格律:1. 韵脚的选择和排列:根据写作的主题和情感,选择适合的韵脚,并注意平仄排列的和谐。
2. 句子的长度和结构:注意保持句子的长度一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五、七、九个字的长度,并注意句子的平仄长度排列。
3.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七律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但诗人可以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七律是一种格律较为严格的诗歌形式,通过正确的韵脚选择、平仄排列和句子结构,诗人可以创作出既符合七律格式要求又充满个人风格的优美诗歌。
写七律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可以写出有韵律美的七律佳作。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律诗,又称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规则非常严格。
下面是律诗的格律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韵律规则:- 律诗的韵脚要求是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
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
- 平声韵包括a、o、e、i、u、ü等,仄声韵包括ā、ō、ē、ī、ū、ǖ等。
- 律诗的韵脚不可错用,不可重复使用。
2. 字数规则:- 律诗的每句为四字,共四句,总共十六字。
- 字数限制不是非常严格,有时可以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但要遵循整体平仄要求。
3. 长短句规则:- 律诗的各句是由长短句交错而成,分为两个长句和两个短句。
- 长句为五个字,短句为七个字。
4. 平仄要求:- 律诗的平仄要求是平仄相间,遵循“短长平仄,长长平平”或“短短平仄,长长长平”。
- 短句的第一字为平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仄声;第一字为仄声时,后面两个字要求相对平声。
- 长句也要求平仄相间,其中短长短分别为平仄平。
5. 词语要求:- 律诗要求用字精炼,直指主题,不可有多余、累赘的修饰。
- 词语要求确切用字,字句之间要求紧凑有力、平仄和韵律一致。
- 古代律诗常以意象、对仗和比喻形式表现。
6. 多样的律体:- 律诗有多种体例,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 不同的律体有不同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但整体格律规则相似。
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严谨,要求文人在有限的字数内,准确表达出主题,同时保持平仄押韵的和谐。
以古代文人杜甫的《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以上参考内容,可以看出律诗格律规则的重要性,它限制了诗人的创作空间,却也使得律诗富有规律感和音韵美。
对于喜欢写律诗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律诗的格律规则非常重要,只有熟稔了格律规则,才能写出优美、符合规律的律诗作品。
[整理版]诗句排序
诗句排序诗句排序题常以格律诗设题,特别是绝句和律诗最常见,因此要排列打乱了的绝句或律诗的顺序,就必须了解格律诗的有关知识。
格律诗讲究押韵、对仗和平仄,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从表达方式看常常表现为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景后写人,先叙述后议论或先叙事后抒情,先比后兴等。
我们可根据格律诗的这些特点,寻求排序的具体方法。
1、看押韵格律诗偶句相押,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押韵一韵到底,押平水韵。
根据押韵特点,可完成较简单的此类选择题。
如98年出版的《高考命题与科学应考》训练题部分第90题。
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的次序打乱了,后面几种排列次序,哪一种恰当?①一片降幡出石头②今逢四海为家日③金陵王气黯然收④山形依旧枕江流⑤西晋楼船下益州⑥故垒萧萧芦荻秋⑦人世几回伤往事⑧千寻铁锁沉江底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D ⑤③①⑧④⑦⑥②看诗:全诗押ou韵(附注),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发现A答案⑦⑧,C答案⑧,D答案⑧⑦②都是不入韵的诗句而处在偶句位置上。
所以正确选项为B。
2、看对仗格律诗对仗,律诗中最多;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格律诗对仗特点,可换成以下两点说法:①律诗对仗为中间两联,其它两联一般不对仗;②绝句可看作律诗的一半,对仗联在前还是在后,可根据诗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确定。
如刘国材主编的《最新十年(1989—1998)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综合测试题二第10题: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里):A 弯弯绿水绕青山B 江心来往打鱼船C 青山绿水风光好D 重重青山抱绿水观诗:A与B两句押韵,作偶句;D与A对仗,C与B相连;由C句诗意“青山绿水风光好”知C句上承A句。
由此排出顺序: D A C B 。
3、看平仄格律诗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其主要原因是讲究平仄。
律诗排序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5/17
《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考试纲领说明》要求在文 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
3/17
请给下面一首打乱了次序王湾五律 《次北固山下》重新排序
①行舟绿水前 依韵分组
②风正一帆悬 ③ ④ ⑥ ⑧/ ① ② ⑤ ⑦
③海日生残夜 据对定联
④潮平两岸阔 ⑤归雁洛阳边
③⑦/④②/⑥① 按意理序(先景后情,先叙后议)
(也可据平仄确定中间一联)
⑥客路青山外 ⑥ ① /④ ② / ③ ⑦
19、(6分)不是简单重复。从人物塑造上看,新兵正是在老 兵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战士,在第二部分他继承了老兵优 异品质,作者将他写成了老兵化身。(2分)从情节发展看, 前面情节是后面情节原因,后面情节是前面情节发展与结果。 (2分)从表现主题看,没有第二部分,小说只是赞扬老兵有 了第二部分,小说就显得意味深长,第一个新兵在老兵影响 下成长起来了,第二个新兵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第三个、第 四个……这正是一代代边防战士成长历程。老兵虽去,精神 永存,影响永在,这么主题就扩大了也升华了。(2分)
11/17
春日即事 (宋)吕本中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1)简明说明本诗第三联利用了哪些表示技巧。(3 分)
“兔葵燕麦”属用典(1分),上联和下联形成对 比(1分),“俱有意”“白无知”属拟人(1 分)。
13/17
律诗规则
律诗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目录律诗的特点律诗的形式律诗各联的名称律诗的格律律诗类型范例律诗的特点律诗的形式律诗各联的名称律诗的格律律诗类型范例展开编辑本段律诗的特点作品赏析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
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编辑本段律诗的形式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律诗的格式和要求
律诗的格式和要求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之一,它有着严格的格式和要求。
下面是律
诗的格式和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格式
1.行数:律诗通常由四行、八行、十二行构成,分别称为四言、八言、十二言。
2.字数:每行的字数是固定的,不可增减。
四言每行四个字,八言每
行八个字,十二言每行十二个字。
3.轻重音:每行按音节分为轻音节和重音节,分别用单圈和双圈表示。
每句的音节拍数必须符合规定。
二、要求
1.标准的押韵:
1) 四言律诗押韵格式为aabb,即第一句和第二句押同韵,第三句和
第四句押同韵。
2) 八言律诗押韵格式为aabbccdd,即每两句押一韵。
3) 十二言律诗押韵格式为aabbccddeeff,即每两句押一韵。
韵脚必须准确,不能使用近似或模糊的押韵。
2.意境表达:
律诗要求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入的意境。
律诗的主题通常是抒情,但也可以是描写景物、写人物等。
律诗要注重意蕴,通过简短的词语呈现出表情达意的效果。
3.五言以下实用平仄对仗:
五言以下的律诗可以使用平仄对仗,即每句由对仗的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保持平仄的平衡。
4.严格的字数限制:
每行的字数是严格的,不可增减,这是律诗与其他诗体不同的地方之一、这也要求填词者在选词和押韵上有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律诗的格式和要求包括行数、字数、押韵和意境表达等方面。
律诗的格式规定了行数和字数的固定,押韵的方式要求精确,而意境表达则要求通过简洁而深入的词语准确表达主题。
填词者必须在这些要求下创作,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使作品达到最佳的效果。
律诗排序
为方便起见,我们习惯将律诗的八句分依次分成四组,每组称为一联。
下联的出句与上联的对句双字平仄都是相同的,这在诗律上称为“相粘”。
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仄起式的律诗,即是说,这是所有律诗的共同规律,要给律诗排诗,我们可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先找韵脚,确定二、四、六、八句。
如果首句入韵,则只有三、五、句不押韵。
而根据前面分析,在不押韵的三句中,因三、七句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一句必为第五句。
2.看平仄,找对仗。
根据律诗的对仗的原则,我们可把全诗按四句押韵句为对句即下联,依次分成平仄相对的四组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而按格律要求,颔联、颈联除平仄相对外,其句子结构、词性还必须构成对仗即对偶句。
因此,要给律诗排序,我们可先从找对偶句入手,按押韵句找对偶句,把对仗的两联先给抽出来。
如果首句入韵,则第五句早已确定,故含第五句的一联则为颈联,另一联则是颔联。
至此,不押韵的三句便已用了两句,剩下的一句必为第七句。
而押韵的五句用了两句,在剩下的三句中,因一、八两句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一句必为第二句。
至此,除一、八句外,全部排好了顺序。
如果首句不入韵,则找出两组对偶句后,可给剩下的两句押韵句以韵脚为对句配上平仄相对的句子,即把余下的四句按韵脚排成两联,留待下步再行解决。
3.根据诗意及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的写诗一般原则作出最后判断。
如果首句入韵,则依此确定谁是第一句,谁是第八句。
如果首句不入韵,则依此确定非对偶句的两联中,以描写叙事为主的一联为首联,重在抒情议论的一联为尾联。
确定首联尾联后,再由首联的对句即下联或尾联的出句即上联的平仄,按两联之间的平仄应相粘即平仄相同的原则,确定颔联和颈联。
即在两对偶句中,出句即不押韵句与首联的尾句即第二句的双字平仄相同的一联为颔联,另一联则为颈了;也可根据对句即押韵句与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平仄相同的原则先找出颈联,再确定颔联。
由于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题目的设置上往往还给出了某些已知条件,解题的过程实际上还要简单些,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则往往只一两回合便可找到了答案。
如何给律诗排序
注意:确定首联和尾联。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 容易确定。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一般是先写景后抒 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 束。确定颔联和颈联。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黏” 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 联 出 句 与 上 联 对 句 平 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 二 、 四 字 , 七 言的 二 、 四 、 六 字 是 否 相 黏 , 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 样,
绝句顺序的排列:
绝句 比律诗句数少一半,与律诗 相 比 ,判 定 比 较 简单 , 且 大 致 相 同 , 简 略 说来可分三步:
1、找韵脚,确定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
韵 的 就 是 第 三 句。 (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
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5:以1986年高考题为例作简单说明: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
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例6:柳 宗 元 《 酬 曹 待 御 过 象 县 见 寄 》的 四 句:
A.破额山前碧玉流 B.欲采频花不自由 C.骚人遥驻木兰舟 D.春风无限潇湘意。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例7: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 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1999年增刊): 1、调角断清秋 2、征人倚戍楼 3、春风对青冢
4、白日落梁州 5、蕃情似此水 6、长愿向南流 7、大漠无兵阻
联 、 颔 联 、 颈联 、 尾 联 , 每 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 称为对句。
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 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 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 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 争 暖 树 , 谁 家 春 燕 啄 春 泥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这 两 联 对 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 相同。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不要求 句法结构相同。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石 细”对“海波平”,只 是 字 面 相 对,句 法 结 构 不 相 同 。 “ 细 ” 是 “ 山 石 ” 的 定 语 , “ 海 波 平 ”是 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是这两句对仗的,这是对仗里的 宽对。
律诗排序例说
律诗排序例说
韵律诗排序
韵律诗是使用韵脚排列的一种古老形式的诗歌,排列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局韵,或者叫做连续韵,以某一个确定的韵脚作为连贯的基础把整个诗歌连接起来;另一种是绝句形式,每一行末尾为同一个韵脚,构成一个绝句,多个绝句用以组装为诗歌整体。
不同的韵律诗有不同的规律,如果要排列一首韵律诗,一般会先了解此种韵律诗有哪些特点,以及其特定的韵脚排列。
比如说,一首七言古诗,就必须遵循押韵和句尾韵(或者叫作句首韵)的特殊规则,句首韵字”二七八”,句尾韵字”十三四”,以如下形式排列:
秋风萧萧万物凋,芭蕉叶枯草朽。
洪波涌动江心满,鸥鹭相继度高楼。
芒种积雨逐西暑,稻粱熟了映江楼。
送迎客台起舞曲,鼓瑟琴弦响秋愁。
有的诗歌的编排还涉及特殊的字形,如唐诗编排,则还要把对韵字形排列成八
卦的形状,来表示动态的八卦之势,比如:
碧海青天夜夜心,千里共婵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星河欲转千帆舞,月阶倒挂万里长。
以上就是韵律诗排序的几种情况,有特定的规则,要排列一首韵律诗,首先就
要先弄清楚其特定的韵律形式,并按照指定的规则进行排列,才能保持整个诗歌的美感,正如一首美妙的韵律诗篇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感受般,精巧的韵律诗排序也能够让我们细细品味。
诗歌排序(原创实例)ppt课件
诗歌排序题
1
考点说明:
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 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诗句排序题 常以格律诗设题,特别是绝句和律诗最常 见,因此要排列打乱了的绝句或律诗的顺 序,就必须了解格律诗的有关知识。
⑦②③⑤④⑧①
13
①莲动下鱼舟 ②天气晚来秋 ③明月松间照 ④王孙自可留 ⑤竹喧归浣女 ⑥空山新雨后 ⑦随意春芳歇 ⑧清泉石上流
⑥②③⑧⑤①⑦④
14
2
绝句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 绝、七绝。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 也押韵而平仄较自由。 绝句排序原则:
1.看韵脚,定第三句。(绝句的一二四句 必须押韵,因此没有押韵的那句为第三句)
2.根据平仄定第二句。(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绝句第二三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平 仄需相黏)
3.根据内容定首尾。(先写景,再抒情; 先叙事,再议论)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12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3
给这首诗排序 ①欲饮琵琶马上催 ②葡萄美酒夜光杯 ③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醉卧沙这首诗排序: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 ③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大七言律诗排名
十大七言律诗排名一、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将身世之悲、家国之恨融入到秋景之中,对仗工整,如“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意境雄浑壮阔又饱含深沉的哀伤。
二、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以其高妙的意境、独特的句法而闻名。
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却不觉重复,且自然流畅,情景交融,写出了那种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三、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用典精巧,意境朦胧迷离,诗中的锦瑟意象含蕴丰富,其情感既有对年华消逝的追忆,又有对爱情等美好事物失落的怅惘。
四、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诗人通过描写夔州一带的秋景,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在结构上起承转合自然,对仗严谨。
五、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此诗描绘了辋川庄雨中的景色和隐居生活的闲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写景名句,画面感极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六、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西晋灭吴的历史,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学诗者所用到的《诗律口诀》
学诗者所用到的《诗律口诀》诗律口诀(一)两抑两扬交替时,插同加异五言诗。
句需七字前添二,粘对分明谱不离。
平声长,是扬;仄声短,是抑。
两抑是指仄仄,两扬是指平平。
插同,也叫插腰,即在两抑两扬或两扬两抑之间插上一个音节,所插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前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同,故称插同。
加异,也叫加尾,即在两抑两扬或两扬两抑后面加上一个音节,所加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前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反,故称加异。
例如:仄仄平平加异成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加异成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插同成为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插同成为仄仄仄平平上面右边自上至下的平仄,正好是一首五绝的格律。
前添二,是插同或加异成五言律句之后,再在前面加两个音节,所加音节的平仄必须跟后面一个音节的平仄相反。
例如:平平仄仄平,前添二成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上法可以写成五言或七言各种不同的律句。
做诗时任选其中一种作为首句,然后按照对和粘的规律接连写下去,写四句即绝句,写八句即律诗。
奇句叫出句,偶句叫对句。
出句和对句合称一联。
口诀中的对,即对仗、对立、对偶,指对句跟出句的平仄相反。
首句用不用韵是自由的,若用韵,则因同韵即同声调,出句和对句三字尾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不可能对仗,这是合律的,不是失对。
所谓粘,有两种粘的方法:一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如上述五绝,第二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这两句第二字都是平。
二是把上联对句的三字尾的第一、第三两字的平仄互换,作为下联出句的平仄。
如上述五绝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字尾的第一、第三字的平仄互换,则成为平平平仄仄,这正是第三句的平仄。
其余类推。
诗律口诀( 二 )五言之一七之三,不犯孤平两可兼。
七字前头均不论,其余平仄要从严。
这首口诀第一、二句是说,只要不犯孤平,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可以不拘平仄。
什么叫孤平?有的文章说:两个仄声字中间夹着一个平声字叫孤平,两个平声字中间夹着一个仄声字叫孤仄。
又有的文章说: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一个字拗,认为该字必须用仄。
诗的分类
诗的分类一、按题材分: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抒怀诗(送别、爱情、闺怨、宫怨、隐逸、思乡、怀人、贬谪)二、按体裁分:(一)古体诗:诗句长短不齐,篇幅长短不限,格律自由、押韵较宽,不拘对仗、平仄,一般以歌、行、吟为主,也叫歌行体。
(二)近体诗:1、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对仗(相对字避同)2、绝句:①每首四句,双句押韵(押平声韵,或1、2、4句押)②第三句不押韵,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且第三句的2、4、6字平仄与第二句相粘(相同),与第四句相对;【近体诗排序步骤】绝句排序步骤:(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第三句不押韵,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2)根据平仄相粘确定第二句(第三句的2、4、6字平仄与第二句相粘(相同),与第四句相对);(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句。
律诗排序步骤:(1)找韵脚,确定2、4、6、8句,且是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2)找对仗句,上仄下平;(3)确定首联和尾联,先景后情,先叙后议;(4)确定颔联和颈联,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2、4、6字平仄要一致。
课本P95《小重山》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分析①寓情于景。
词人用寒蛩、月胧明等意象,描绘了环境的寂静、凄清,寓情于景,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之情。
②细节描写。
“独自绕阶行”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夜不能寐的情景,表达出他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③比喻。
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时间之长。
④用典。
用“知音”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简述七律与排律
.简述七律与排律
七律和排律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律诗的两种形式,它们在字数、韵脚和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七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一种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律诗体裁。
它要求严格的对仗和平仄规则,通常颔联(第二、三联)与颈联(第四、五联)必须是对仗句,即上下句在词义和词性上相对应,而在音韵上则是平仄相间,形成音乐美感。
全诗共56个字,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首尾两联一般不对仗,而二、三联必须对仗。
此外,七律还要求一韵到底,即全诗各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同一韵部的韵。
排律:排律则是在律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按照律诗的要求写成,但其篇幅不限于八句,可以是十句、十二句甚至更多,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就是典型的五言排律作品。
排律不仅保持了律诗的对仗和平仄规则,而且每一联都需遵循这种规则,也就是说,排律中的所有句子都要进行对仗,并且平仄有严格规定。
同时,排律也是一韵到底,整体结构严谨,音韵和谐。
总结来说,七律是固定为八句的律诗,排律则是句数不受限,但依旧严格按照律诗规则创作的长篇律诗。
格律诗排序题的解题思路例析
格律诗排序题的解题思路例析
陈新国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考查中出现古诗排序题.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陈新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5231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格律诗排序题 [J], 陈新国
2.格律诗排序题 [J], 陈新国
3.格律诗排序题的解题思路例析 [J], 陈新国
4.试论格律诗排序题的解题思路 [J], 林旭闽
5.例谈格律诗排序题的解题思路 [J], 陈新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作业要求:本文包括如何为律诗、绝句、词排序三部分,律诗顺序的排列为必看,其它两部分为选看,强烈建议全看!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
下边分别说明。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给律诗排列顺序的题目,其出发点是要求中学生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
那么,在解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排列律诗诗句的顺序呢?这就需要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一)律诗顺序的排列:分四个步骤。
(此部分未必看内容)律诗,是和绝句一起在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
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它们的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
人们一般将律诗与绝句一起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
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
[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例1: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
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三句都是错误的,只有B句是正确的。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
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
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
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
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石细”对“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相同。
“细”是“山石”的定语,“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是这两句对仗的,这是对仗里的宽对。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仗上加以判别。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例2: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三顾频烦天下计③两朝开济老臣心④丞相祠堂何处寻⑤隔叶黄鹂空好音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锦官城外柏森森⑧映阶碧草自春色A、④⑦⑧⑤②③⑥①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C、④⑦⑧⑤②③⑥①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这是杜甫的《蜀相》一诗。
从押韵的角度看,偶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因此,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由此,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A 项。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
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
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
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例3:①莲动下鱼舟②天气晚来秋③明月松间照④王孙自可留⑤竹喧归浣女⑥空山新雨后⑦随意春芳歇⑧清泉石上流A、⑧③⑤①⑦④⑥②B、⑥②⑤①③⑧⑦④C、⑥②③⑧⑤①⑦④D、⑤①⑥②③⑧④⑦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
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和D项,而B和C项都是偶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
首联⑥②句是起始破题,交代了时间、季节,按规律,颔联应该是“承”,描摹景物,而③⑧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然后是“转”,由⑤①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最后⑦④两句作者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如此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答案是C项。
注意:**确定首联和尾联。
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
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
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
**确定颔联和颈联。
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
“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样,把对仗的两联的出句与首联的对句的平仄分别进行比较,就可确定出颔联和颈联了。
[对:在每一联中,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粘: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例4: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竹》为例,作排序说明: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第一步,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
(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
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
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以下内容为选看:(二)绝句顺序的排列:绝句比律诗句数少一半,与律诗相比,判定比较简单,且大致相同,简略说来可分三步: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
(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5:以1986年高考题为例作简单说明: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解题步骤:(1)找韵脚。
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
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
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例6: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A.破额山前碧玉流B.欲采频花不自由C.骚人遥驻木兰舟D.春见无限潇湘意。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例2 排列下列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1986年高考题):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C.柳条折尽花飞尽答:□→□→□→□例7: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1999年增刊):1、调角断清秋2、征人倚戍楼3、春风对青冢4、白日落梁州5、蕃情似此水6、长愿向南流7、大漠无兵阻8、穷边有客游A、12567834B、56781234C、12347856D、56127834以上几道题取材于教材外,难度较大,要做对这几道题,不仅要运用以上介绍的格律诗那些押韵、粘对等知识,还得对诗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何作答,可采取如下三个步骤:首先从“押韵分析法”入手。
以上三个例题分别是绝句与律诗,它们逢偶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1和例3都押ou韵,例2押ui韵,三首诗的首句皆入韵。
而例1和例2的D句均不押韵,肯定都排列在第三。
因例3中的357这些句子均不押韵,造成备选项的迷惑性较大,我们只得以第二步的“粘对分析法”来推敲。
例3是一首律诗,其颔联和劲联必须对仗。
其中1/2、3/4、7/8均构成对仗,惟有5/6两句不对仗。
显然,5/6可能置于首尾两联的其中一个位置,故可先排除A项。
再看例1,根据“粘”的知识,就容易找出哪一句排列第二了。
因为D句第二个字“风”是平声,第四个字“限”是仄声,第六个字“湘”是平声。
而第二句与第三句要相“粘”,那就只有D句中的“人”、“驻”、“兰”分别与“风”、“限”、“湘”的平仄相同了。
而A、B两句则不然,由此可知C句肯定排列在第二。
再根据整首诗的内容看,B句为“结穴”(抒情)之句,也不可能安排在首句。
因此,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便是A→C→D→B。
再来分析例2四句诗。
A、C两句明显构成了对偶,A、B、C三句又押韵,据格律知识可以推知,答案应为A→C→D→B。
最后,我们可以从“情景分析法”来遴选或检验答案。
古代诗歌以抒情释理为主,又往往结合写景、叙事,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化。
而多以写景起始,起比兴作用;中间铺陈渲染,篇末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例3取材于唐末张乔的《书边事》,1/2句勾勒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好一个清秋季节,碧空万里,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征人倚楼,悠然自得。
3/4句以虚写手法,承上层“所闻”转入所见;傍晚,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梁州)时,夕阳西下,金光灿烂,正是一派日丽风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7/8两句在“无”与“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渲染边关地区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的祥和气氛。
这两句对前面的景物起到了点化作用。
以上写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化了全诗的意境。
最后,诗人远眺黄河滚滚奔流,思潮起伏: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金瓯无缺,海晏河清!它通过边塞的所闻、所见、所感,意境高远;气韵贯通,又而一波三折,盘屈跳荡;慷慨豪迈,神驰八极。
分析至此,答案为C则可十拿九稳了。
(三)词的句序排列方法1、定义: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淮海居士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