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综合图件的一般要求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目录一、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 总则1~22. 一般要求 33. 城市设计 44. 总平面5~115. 建筑12~206. 结构21~337. 电气34~388. 电讯39~409. 给水排水41~47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8~5311. 热能动力54~5812. 人防59~66二、附录(一)条文说明67~72 (二)附件731.工程项目技术指标总表填写说明732.图纸封面格式74-753.图纸格式76-77 (三)电子数据标准格式78-87一、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二、附录1 总则1.1 为加强对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全面、直观反映城市规划内容,遵照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文件深度规定,结合深圳市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深圳市的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房屋部分)的施工图设计。

1.3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工程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内容、深度要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和图纸均应表达清晰、准确,整个文件必须经严格校审,减少各种差错。

1.4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地区和本市的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中注明图集名称。

重复利用其它工程的图纸或采用其他地区的标准图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要求。

1.5各专业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照本规定的深度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则应参照本规定深度要求,将其编入设计文件中。

1.6 施工图设计1.6.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方案(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可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项目)进行编制,内容以图纸为主,应包括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图纸及工程预算书(当合同有要求时)等。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一、总则本文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图编制深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

所有建筑工程单位和设计单位都应严格遵守本规定的规定。

二、工程施工图编制深度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施工图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最终成果,也是实现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

施工图设计应当详细、准确、完整、合理,不应含糊、模糊、疏漏和矛盾。

(一)施工图编制原则1、施工图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施工图中表述的、未在设计方案中体现的要求,须经有关设计人员的审批才能实现。

2、施工图应包括建筑工程的所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3、施工图应重视施工图的细节,并且应确保施工图的正确性和连续性。

(二)施工图的主要内容1、施工图的构成:施工图应包括建筑结构图、建筑设备图、布置图、剖面图、明细图、构造图、雨水处理图、排水图等。

2、施工图的细节:施工图应准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使用,并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应在施工图中注明具体施工方法、材料等细节问题。

3、施工图的详细标注和表述:施工图中应详细标注建筑物中的所有材料,包括不同种类的材料、品牌、型号等信息。

4、施工图的图示:施工图中应包括建筑物的所有截面图,以及建筑物的平面图,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示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三)施工图编制深度1、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图应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安装、建筑装饰等所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同时在施工图中详细标注建筑物的材料、工艺等。

2、特殊建筑工程:如桥梁、隧道等建筑,施工图应包括桥梁纵断面、横断面、剖面、梁模和模板等,同时应标明各个主要结构材料的来源、品种、数量等。

3、大型建筑工程:如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建筑,施工图应详细标注建筑物内部各种设施的布置、通道位置、灯光设计等信息,并有图示说明。

4、复杂的建筑工程:如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酒店等建筑,施工图中应包括详细的空气调节、消防系统、声学处理等工程。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料如:典型的成矿模式,与矿床成因有关的现象、找矿标志等,进行编辑、配音,作为 独立资料汇交,但录像资料及磁介质储存资料应备有副本。 !"!"! !"# 按照规定图式、内容,编制矿床(区)地形地质图,建立图幅资料。 探矿工程资料系统整理
! " # " $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如地层及代号,矿体界线及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号, 断层编号,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 ! " # " % 将完工的探矿工程资料,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如地质图、工程布置图、 采样平面图、中段地质图、纵投影图、勘查线剖面图等) 。 ! " # " & 坑探工程资料 列表计算各工程采样点的矿体厚度、品位:坐标及标高,在素描图上标明各类样品 的采样点的位置。 !"#"! 钻探工程资料 ! " # " ! " $ 列表统计钻孔弯曲度方位角,计算钻孔偏斜及方位:主要矿体(层)顶、底 板、标志层及终孔坐标及标高。 ! " # " ! " % 投绘钻孔偏斜资料、地质资料到综合图件上(地质图、勘查线剖面图、纵投 影图、底板等高线图) 。分析对矿体(层)厚度、品位及储量级别的影响,提出处理意 见,指导钻探工程布置和施工。 !"#"!"& 列表计算单工程厚度及平均品位(分矿体或矿层、矿石类型及品级) 。 ! " # " ! " ! 对典型矿床或工程中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补充素描、照相,必要时系统录像。 ! " ’ 物化探资料 ! " ’ " $ 统计区内化探数据,计算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编制化探综合平面 图及剖面图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进行解译,指导工程布置。 ! " ’ " % 依据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矿体(层)或煤层厚度、深度;地温、井径、钻孔 偏斜等数据。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 " ( " $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 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的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等。 ! " ( " % 对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抽水、注水、涌水资料:水质资料,岩、土物理 力学资料进行整理、编图。 # #"$ 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综合研究的要求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前言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一、总则(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

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

附: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一、图纸管理1、各矿所绘制的图纸必须由矿地测科集中管理,各专业科室所提交的图纸在审核栏内由各负责人签字、矿上盖章才能生效。

2、各矿所绘制的图纸井上下内容必须与实际一致,能如实反映井下各系统的运行情况。

3、各矿地测科每月月底把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公司测绘技术部进行交换(填图日期统一定为每月26号),由测绘部发给各需要部门;通风、机电等各专业图纸交给公司各对口部门。

二、矿图编制内容及要求各专业所绘制的图纸图框内左上角为矿井简介,右上角为井田位置示意图及指北针,图框左下角为各图图例,右下角为图签栏。

具体绘制方法及要求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图签栏的绘制要求如下图所示:(一)基本矿图<一>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二>井上下对照图井上、下对照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

井上下对照图应绘出以下内容:1、各级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点,注明点号、高程。

2、居民区,包括各类房屋、窑洞和各种公共建筑设施等,单独或总体注记名称。

3、重要的独立地物。

如井口(包括废弃不用的井口和小煤窑井口并注记名称)、钻孔及其编号、烟囱、水塔、电线杆(塔)和坟地等。

4、各种管线和垣栅。

如高、低压输电线、通讯线、煤气管道、围墙、铁丝网和篱笆等。

5、各种道路。

如铁路,轻便铁道、架空索道、公路、大车道和乡村路等。

图件编制格式规定

图件编制格式规定
在编写报告中,如需插入相关图件,应去掉图件中的数字比例尺,仅 保留线段比例尺。
图 3-2 比例尺尺寸示意图(单位 mm)
3.9 图名(参见图 3-3)
1 图签的编写规则
图签的格式按图件类型分类确定,一般的工程原始编录图件(包括钻 孔柱状图),只需要写出相关责任人即可,不必做成图签形式。工程编录的 电子版本和综合图件(如地形地质图、剖面图等)必须附图签,用规定的 表格形式表示。
图签的长宽比控制在 5∶3,尺寸大小为 10cm×6cm。
1.1 图件的分类
图件编制格式规定
目录
1 图签的编写规则··········································································· ···1 1.1 图件的分类··············································································· 1 1.2图号及顺序号的编写规则························ ············ ·············· ···········2
2.3 图签的格式
综合图件图签的项目包括单位名称、图名、责任栏及图件的相关信息, 具体格式见表 2-2:
3
图件编制格式规定
表 2-2 综合图件图签格式
单位名称
图名
拟编 审核 制图 总工程师
院长
顺序号 图号 比例尺 日期 资料来源
注:表内拟编等列的文字尽可能左右对齐,居中排列。 图名较长时可适当进行左右方向的压缩。
6、纵向刻度值上下之间右对齐,与刻度线间左右居中对齐,横向刻度 值与刻度线上下居中对齐;刻度值与纵、横刻度轴相距均为 1mm。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1、勘探剖面图类最基本的两种勘探剖面图件:勘探线剖面图与中段(或水平断面)地质平面图实际勘探剖面图编制:与设计勘探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前者的勘探工程是实际完成的、数量较多;后者是设计的、数量往往较少;其编制的目的和作用不同。

将原设计剖面上设计工程施工所获得的原始编录资料正确反映在勘探剖面上;根据各相邻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构造现象和矿化取样资料,经过合乎地质规律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再将所有地质构造和矿体界线点对应连接与合理推断,从而编制出相应的勘探剖面图。

纵剖面图编制:除了勘探线剖面(或称横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两种勘探剖面图外,时常还编制沿矿体总体走向,在矿体上盘一定位置的铅垂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也可用矿体纵投影图代替),用以反映矿体走向上的总体边界形态、产状变化情况及其地质构造特点。

纵剖面图编制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在该纵剖面线上及其附近的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资料。

其具体编制,总体上类同于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只是应注意改变了的作图方位。

在生产勘探过程中,以采矿块段或采场为单元,将提供的反映该块段或采场矿体细部特征的各二个以上横剖面图、水平地质平面图和一个纵剖面图(或纵投影图),合称为“三面图”,是采矿设计与生产管理的基本资料依据。

1.1勘探剖面图件编制的基本内容:1)控制性测量内容:包括坐标线、网,控制点及地质测点、地形地物等。

2)地质构造内容:地层、岩性、岩体、岩相界线、各类构造线及其产状;矿体、夹石,矿石类型、品级边界及其分布等。

3)勘探工作及工程类:包括勘探线、基线、探(采)矿工程、取样工程位置、编号及测试结果等。

4)其它规定内容:如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等。

1.2 勘探剖面图的编制1) 编制的目的及基础编制目的:为了根据所确定的勘探工作任务,沿勘探线剖面正确地设计勘探工程。

编制依据资料: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反映勘探线位置从地表到深部地质构造的已有探矿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成果的编录资料;或已有的相邻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9—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3年12月9日批准,1994年10月1日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及其质量的检查验收。

1.3 在实施本标准时,各主管部门或勘查单位,可结合矿种、矿床类型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目的任务2.1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

2.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程序可分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3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的基本准则3.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做到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及时提交报告。

3.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和点(矿点、矿床或矿区、各工程点)与面(区域、矿体、平面、剖面)相结合,以及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3 在资料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根据地质理论及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体(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在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或争鸣。

在作结论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3.4 在综合整理及研究时,应依据阶段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分日、月、季及年终或阶段的整理研究;验收前的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报告前的综合整理。

3.5 综合整理过程中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至现场复查或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正。

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图号编制方法

图号编制方法

图号编制⽅法图样⽂件的编号⽅法1、图样和⽂件编号⼀般可采⽤下列字符:0~9阿拉伯数字A-Z拉丁字母(O、I除外)-短横线.圆点/斜线2、⼀般要求2.1 每个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和⽂件均应有独⽴的代号:(1)采⽤表格图时,表中每种规格的产品、部件、零件都应标出独⽴的代号。

(2)同⼀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数张图纸绘制时,各张图样标注同⼀代号。

(3)同⼀CAD⽂件使⽤两种以上的存储介质时,每种存储介质中的CAD⽂件都应标注同⼀代号。

(4)通⽤件的编号应参照JB/T5054.8或按企业标准的规定。

(5)借⽤件的编号应采⽤被借⽤件的代号。

2.2 图样和⽂件的编号⼀般有分类编号和⾪属编号两⼤类。

也可按各⾏业有关标准规定编号。

2.3 图样和⽂件的编号应与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分类编号要求相协调。

3、分类编号分类编号,按对象(产品、零部件)功能、形状的相似性,采⽤⼗进位分类法进⾏编号。

3.1 分类编号其代号的基本部分由分类号(⼤类)、特征号(中类)和识别号(⼩类)三部分组成,中间以圆点或短横线分开,短横线在中间,圆点在下⽅。

必要时可以在尾部加尾注号。

注:企业已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者,应将信息分类码中相应的⼤类号编⼊分类号。

5.2 部分⾪属编号,其产品代号由产品代号、⾪属号和识别号组成。

其⾪属号为部件序号,见下图。

部件序号编到哪⼀级由企业⾃⾏规定。

识别号是对⼀级或⼆级以下部件(称分部件)与零件混合编序号(流⽔号)。

分部件、零件序号推荐三种编号⽅法。

必要时尾部可加尾注号。

※※—※※※※—※※※其中※※:产品代号※※※※:部件序号—⾪属号※※※:零件、分部件序号(流⽔号)—识别号(1)零件、分部件序号,规定※※※—※※※(001~099)为分部件序号,※※※—※※※(101~999)为零件序号。

零件序号也可按材料性质分类。

(2)零件、分部件序号,规定其中逢⼗的整数(如常0、10、20、30、……)为分部件序号,余者为零件序号。

河南省市县级土地利用图件编制要求

河南省市县级土地利用图件编制要求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要求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课题组二○○八年十二月为规范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统一性,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省级规划编制要点》,制定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要求,包括图形文件、图形参数、图形编制平台及比例尺等统一标准。

一、软件平台及其它1.编制软件本次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平台采用MAPGIS软件V er6.5以上和ARCGIS 软件V er9.0以上。

2.MAPGIS系统库系统库采用统一的土地系统库(系统库以电子文件格式提供)。

字体配置采用MAPGIS字体配置,Windows的TureType字体。

配置为:汉字字体码0 1 2 3 4代表字体细等线简体宋体简体仿宋简体黑体简体楷体简体3.比例尺市级图形比例尺原则上采用1:10万,个别地市面积较大的比例尺可以采用1:20万。

县级图形比例尺原则上采用1:5万,个别县面积较大的比例尺可以采用1:10万。

乡级图形比例尺原则上采用1:1万。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图:比例尺原则上采用1:1万,个别城区面积较大的比例尺不超过1:2.5万。

4.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2)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方式:1:1万图幅按3°分带,1:5万—1:20万图幅按6°分带;(4)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需要编制的图件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图、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图、各类产业聚集区布局图和生态功能区分布图等。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图等。

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三、规划图件分项要求1.成果图件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图。

地质勘查综合图件编制原则

地质勘查综合图件编制原则

地质勘查综合图件编制原则1、目的1.1 及时指导地质勘查工作,避免施工的盲目性;1.2 提供地质报告或勘查设计书所需的各项综合图纸;1.3 为总结本矿床或地区的科研报告提供资料和图纸。

2、基本要求2.1 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种资料;2.2 编绘要及时,尤其是指导施工的图纸,尽可能做到当天收集到的资料,当天反映到草图上;2.3 要建立综合图件编绘工作制度和检查制度;2.4 综合图件应根据其目的和用途,确定表达的内容及应突出的关键问题。

3、综合地质图件的类别3.1 按图纸性质可分为:地表平面图类、垂直剖面图类、深部平面图类、投影图类、研究图类;3.2 按图纸的用途可分为:矿床综合图件、区域性综合图件;3.3 按表达空间立体情况可分为:截面图、投影图。

4、共同的内容4.1 图名:一般为全名称,与地质报告一致,如图纸多、图名复杂,除区域地质图和矿区地形地质图外,其它图件的图名可略去图名中“××省××市(县)”。

4.2 图号:有二种,一般为顺序号,另一种为按图件性质分类编号,如第四类为剖面图,将其图号按顺序编“4-1、4-2……”。

4.3 图例:凡图上所有地质、工程、物化探异常等有关所有内容(符号、代号、线条等)都要有图例予以说明,不应遗漏。

图例的编排次序(从上至下)一般为:地层(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重砂、物化探成果等。

4.4 图签: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图名、拟编、审核、制图、技术负责、单位负责、顺序号、图号、比例尺、日期、资料来源。

4.5 基本线条:指控制图纸内容的基线,即:平面图上的经纬线或座标线,垂直剖面图上的铅垂(座标)线及水平(标高)线,投影图上的铅垂线(座标线或剖面线)及水平(标高线)。

任何图纸上基本线条不能少于两组。

4.6 区域范围:包括:矿区范围、探矿权证范围、采矿权证范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等,每种范围都要有组成拐点及其编号。

地层综合柱状图作图方法

地层综合柱状图作图方法

景儿峪组(Qbj):下部以中层板状大理岩为主,单层厚度向上变薄,并渐夹有钙质千枚岩,而且有增厚趋势,为正常浅海沉积。厚5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 寒武系() 府君山组( 1f):中厚层青灰色豹皮灰岩及纹带状白云质灰岩。含化石:Redlichia sp.(莱德里基虫),为泻湖-潮上带沉积环境。厚25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一次构造升降运动——蓟县运动。 馒头组及毛庄组( 1+2m ):灰色千枚状板岩夹褐黄色白云岩透镜体两层,为干热气候条件下滨海沉积。厚为46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徐庄组( 2 x):底部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向上为灰绿色板岩夹中层灰岩,局部夹鲕粒灰岩,顶部为含孔雀石薄膜的灰绿色板岩,为干热气候条件下滨海沉积。厚4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黄院组( 3h ):下部以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夹数层鲕粒灰岩;上部为豹皮状灰岩与纹带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含化石:Ptychaspis sp.(褶盾虫), Blackwelderia sp.(蝴蝶虫)。为滨浅海沉积,相对张夏组海水变浅。厚12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张夏组(2z):灰色板岩夹中层鲕粒灰岩,为浅海高能环境下产物。厚36m,与下伏地层呈整





提 纲
综合柱状图概念及编图意义
图件表示内容
编图程序
编图的技术要求
图件的格式及范例
各地层特征
用图表综合的方式,将研究区域内有关地质资料加以综合,用柱状图形式按一定比例尺并附简要文字描述编制而成的图件。
概念
反映区域内地质发展历史、地质条件、地层特征
编图意义
一、综合柱状图概念及编图意义
01
据厚度资料及所要表示内容合理规划图面布局、确定比例尺; 由新到老自上而下按比例尺及岩性花纹绘制岩性柱状图,注意上下单位之间的关系;

矿山地质工作细则[修改版]

矿山地质工作细则[修改版]

第一篇:矿山地质工作细则矿山地质工作细则为了适应新型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使公司所属各矿山的各项地质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和统一化要求,特制定我公司矿山地质工作管理细则. 第一章矿山探矿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矿山开发程序和地质工作阶段,将矿山勘探划分为基建勘探、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三类。

在此我们统称为探矿。

第二条矿山探矿的目的:矿山探矿是为了延长矿山寿命、扩大生产规模和探清矿区资源储量。

在已知的主矿体、平行矿体及矿区外围有利成矿地段继续进行找矿、评价和勘探工作。

第三条矿山探矿的任务:一、在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矿体空间赋存位置、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特征。

二、进行储量升级,促进生产矿量的平衡,保证矿山持续稳定生产。

三、为开拓、采准、采矿设计和矿山长远规划提供必要的地质材料。

四、详细查明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条件,为安全生产提供资料。

- 1...5、预期地质效果。

6、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二、附图要求:1、有地形地质图的要附地形地质图。

2、中段地质平面图(1:500-1:1000)。

3、有钻探工程的要有地质剖面图(1:500-1:1000)。

4、矿体垂直纵投影或水平投影图(1:500-1:1000)。

5、中段地质平面工程对照图(1:500-1:1000)。

第七条探矿工程施工的地质技术管理要求:1、根据探矿设计施工要求向施工部门进行技术交底,以便按设计要求施工。

2、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进行地质编录和地质取样,经常到现场指导施工。

3、根据工程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发现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修改设计。

4、施工当中,遇有重大地质因素影响安全施工,应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八条矿山探矿工作总结:每年度的年末都要对全年的探矿工作进行总结。

一、探矿工作总结的文字要求:1、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简述。

2、矿体地质特征。

- 3...参数表。

六、地质标本及实物。

第十一条原始地质编录描述内容包括。

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地层层位、蚀变类型及产状要素等。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1-×-×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总则 (3)3.1目的任务 (3)3.2基本要求 (3)4原始资料系统整理 (4)4.1单项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 (4)4.2标本(样品)采集、鉴定结果的资料整理 (4)4.3 样品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 (4)4.4专项标本(样品)采集、鉴定及测试资料的整理 (5)4.5 测量资料整理 (5)4.6地质填图的资料整理 (6)4.7 探矿工程资料整理 (6)4.8物探、化探资料整理 (7)4.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整理 (7)5勘查资料综合研究 (8)5.1各勘查阶段综合研究的内容 (8)5.2矿床(区)地质的综合研究 (9)5.3 矿体(层)的综合研究 (10)5.4矿石质量及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 (10)5.5 矿床(区)勘查工作程度的综合研究 (12)5.6 矿床(区)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3)5.7 矿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 (14)5.8 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 (14)5.9 区域成矿远景专题综合研究 (15)6综合图表编制及勘查资料的处理 (15)6.1综合图表的编制 (15)6.2 综合整理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处理 (16)6.3实物地质资料 (16)7综合整理研究的质量监控 (16)附录A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参考附图 (17)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28)附录C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件 (34)附录D (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附表 (36)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野外资料系统整理、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等的技术要求。

科研报告编制规则

科研报告编制规则

格式9 科研报告编制规则1 总则1.1 指挥部科研项目除设计(任务书)另有规定外,都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编写相应的最终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

1.2报告编制工作应在项目负责人统一组织领导下,分工负责、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按计划规定的日期及时上交报告。

1.3 编写科研报告要本着实事求是和探求真理的精神,所用各种资料应真实可靠、质量合格。

为此,项目负责人对各项已完成的资料应及时进行检查和验收,并指定专人负责分类管理。

1.4编写科研报告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对主要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力求统一认识。

出现重要分歧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并可在报告中适当地方作为问题讨论予以论述。

1.5编写科研报告要遵守科研职业道德规范,对每个人主要完成的工作和贡献,对前人或协助人员的指导和帮助,都应在报告中有明白的交代;对报告中引用他人的资料、论点或论据也应明确注明出处。

1.6科研报告编制格式应力求标准化,要符合本“规则”的要求。

报告所附各项技术文件(资料)及提交成果形式应根据课题性质和研究任务要求决定,本“规则”不作硬性规定。

对于本“规则”没有涉及到的某些类别的科研报告编制,其编制形式、质量要求可参考该行业通用标准执行。

2 报告编写提纲报告编写前,由课题组讨论拟出报告编写的详细提纲,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和总工程师,经审批后方可正式编写报告。

上报审批的报告编写提纲,一般情况下至少应在规定提交报告送审日期前六个月落实。

3 报告的篇幅规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报告的篇幅规模(文字、插图、插表所占的总版面)除项目委托单位已有明确规定要求外,本“规则”对研究报告的篇幅规模不作硬性规定。

4 报告的结构科研报告通常是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4.1 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封二、摘要、关键词、目录和附图、附录、附件清单。

4.2 主体部分包括引言(前言或绪论)、正文、结论、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目录和插图。

4.3 附录部分包括必要时应附的少量原始数据,指导运算的中间步骤、原程序和其它有关资料(如项目设计书、任务变更通知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编制综合图件的一般要求十八、为了统一规格和便于折迭保存起见,除按标准分幅编制的图件外,一般图件的规格宜尽量采用210×29.57厘米(即标准纸A4)的整倍数。

十九、在编制图件时应率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图的内容等。

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

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肘,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二十、标准分幅图件接图表示方式按区调的有关要求处理。

一般图件如因图幅过大而需分成数幅绘制时,应在每幅图廓外侧的右上方绘出接图表。

接图表要按各并幅的相对位置绘出本福及其四周相邻图幅界线。

注出各幅的分幅编号,并在本幅图范围内打上阴影。

分幅的相邻图幅要保证接国质量。

二十一、各种图件的整饰(包括内外图廓、分度带、座标网、图廓间注记、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座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等)除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按有关规范或要求进行外,一般均按下述规定办理。

1、除部分图件(如技状图)可视需要而定外,其它各类图件都必须绘制图廓。

2、国际分幅的地质图件应在外图廓绘出分度线。

3、高斯一克吕格直角座标网线或独立直角座标网线绘在围内廓和分度带内侧线或内图廓和外图廓细线之间,一般不绘入内图廓内。

4、比例尺1:5万或小于1:5万的各类平面图,应在内外图廓间写出居民地注记,道路到达注记、经纬度注记、座标网注记、邻幅图号注记等。

5、地质图件的图名一般由下列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工作地区(省、县或人所共知的地理或地质单元),矿区名称或编号、图的类别,如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铁矿区地形地质图,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地质图等。

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以及相应种类的图件可省去工作地区行政区划名称,如××铜矿××号勘探线剖面图。

图名应全部采用汉字,必要时可注以汉语拼音字或当地民族文字。

单幅图件应写大图名,大图名一般写在图的正中最上方,但有时也可视图面结构写在图的左上方或右上方。

多幅图件的大图名可写在上排中间图幅的最上方,也可根据图面总体结构写在左上方或右上方图幅中。

6、国际分幅图件应在北图廓上方正中写出本图幅的国际分幅编号及名称。

当图上写有大图名时,图幅号位于大图名和北图廓之间。

7、所有各类图件均须绘出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及直线比例尺表示)。

比例尺1:5万或小于1:5万的各类平面图应兼有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1:1万或与日俱增大比例尺的平面图可只画数字比例尺,剖面图有时可只写数字比例尺及垂直标尺,但在一个矿区必须明确规定,以免混乱。

标准分幅图件的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绘声绘色于南图廓下方正中。

任意分幅图件的比例尺绘于图的上方正中(一般在大图名之下)。

8、国际分幅图件在需要时应按地形图格式绘出三北方向图(磁针偏角、座标纵线偏角及磁针对座标纵线偏角)。

凡不是按正上方表示正方向绘制的平面图,必须绘出表明真北或磁北方向的指北针及注记。

9、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说明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地形底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不列出。

成套使用的图件(如成套剖面图,成套坑道平面图等),可单独编制一张统一图例,在每张图中可不再画图例。

图例中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它。

图例一般绘在右图廓外,但视图面结构情况,也可绘于图廓内,并且不限部位,避免图面上留较大空白。

10、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左下方要注明地形图的测制单位、测制日期和座标系统。

11、综合整理资料的密别按地质部有关规定办理。

12、图件的图签与图号基本参照原国家地质总局“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补充规定”(试行草案)(1977年11月)执行,唯将图签的单位负责人改为队长。

二十二、凡使用其他单位的地质图或其他图件所编制的综合图件,要详细注明其资料来源,必要时可在图的下方适当位置附一示意小图。

二十三、在一份报告中各类图件和同一图件上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必须一致,可能时须使图的主要内容突出。

图件内不得采用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以外的任何简字。

字体、字级应按有关标准图式规定执行。

围内注记不得用行、草书体。

主要综合图件的中、外文注记尽可能采用植字法以保证质量。

二十四、对于大、中型地质勘探报告中的综合图件都要采用复照或彩色胶印。

二十五、所有图纸在清绘后均需经过严格校对,才能复制。

当复制后,有个别字迹、线条模糊不清之处,必须用墨笔描绘,如系重要数据,描绘后应由审核人盖章负责。

修改过多者要重新复制。

二十六、作为归档的底图应与复制图内容完全一致,并全部着墨。

作为储量计算的底图和供出版图件的底图要用塑料薄膜或重磅纸。

尽可能裱在铝板或五合板上以防伸缩与损坏。

二十七、图件的编号应力求简单明了,所有图纸应采用一个顺序编号,以便整理清查。

二十八、凡属区凋、物化探等方面的综合图件应按相应规范规定或要求的内容编制。

二十九、同一个报告的各类附图、附表中的重复内容可酌情精减,但以不影响图件所应表达的主要内容为原原则。

三十、各类图件基本内容的精度应与图面比例尺一致。

由于地形测量、地质(或物探、化探、水文地质)的某一项工作精度达不到有关规范相应比例尺规定的要求时,应列为简图或草图以示区别,但不能作正式储量计算用图。

附件:主要综合图件基本内容的说明一、区域地质图1、区城地质图主要用以恰当地表示矿区外围或成矿远景区的地质情况,借以说明矿区或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以及成矿的地质环境与条件等。

从而展示区域成矿远景,为发现新矿床提供线索。

2、图上地层与岩石的划分详细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但需符合图的比例尺的一般要求。

普查所测地质图对于与成矿直接有关的地质体可作详细的划分,而对成矿关系较小的地质体的研究程度可稍低于制图比例尺的要求。

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万一1:20万。

基本要求是:(1)用同比例尺的简化地形图为底图,但须保留等高线、水系、铁路、公路、主要的土路和有意义的地形要素(陡崖、岩溶等)、国界、省界、城镇及主要居民点,以及其他要素(采石场和重要的竖井、平巷等),删掉不必要的符号和注记。

(2)图上应正确反映该区的地质特征,绘出实测的或推断的地质界线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不同时代的各种侵入岩及其岩相分带,各种变质带、蚀变带,以及片理、片麻理的方向和代表性产状等。

对于断裂应注明其性质与产状,区别实测断层与推测断层,并尽可能表明其活动的时代或多期性。

(3)要用不同的符号和花纹突出的反映矿层(体)、含矿层、各种矿化蚀变带、铁帽以及砂矿床的位置等。

(4)必须附有l~3条垂直区域构造走向的地质剖面图。

剖面线可以为直线或折线,但需充分反映区域主要构造特点。

剖面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应相同。

剖面上应表示出:剖面编号、方向、比例尺、标高、以及剖面线所穿越的河流、居民点、山顶等地理位置。

综合利用物化探资料编制区域地质图时(一般为1:5万比例尺)可以在剖面上表示物化探曲线。

(5)必须附综合地层柱状图,比例尺应以能表达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为原则。

当地层岩相变化很大时,可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综合住状图。

地层住状图中,应分清各时代地层和各填图单位。

用不同的线条、花纹符号表示不同的岩层及其接触关系。

在右边相对应的位置写上它的厚度和简单描述,并注明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矿产。

左边表示地层系统、地层名称和时代符号。

利用物化探或航空照片解译资料进行编制时,可在柱状图右侧表示物化探曲线或影象柱状图(包括影象特征的描述)。

(6)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绘在左图廓外,剖面图绘在南图廓下,图例绘在右图廓外。

二、区域实际材料图1、实际材料图是用以了解测制地质图所根据的各种实际材料及其分布情况,借以评定填图工作的质量和便于查阅各项原始资料。

底图的比例尺一般应与野外观测时所采用的比例尺相同(也可与地质图的比例尺相同)。

图上的地理注记一般只绘出水系、主要交通路线“主要民居点、座标网及经纬度。

2、图上主要表示:(1)所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观察路线、观察点和航片、卫片解译点及点号。

进行过调查的所有矿山(点)及老硐(窿)。

(2)坑道、钻孔等工程的分布与编号。

(3)实测剖面线及编号。

(4)各类标本、样品(如人工重砂、岩矿、化学分析、化石、孢粉、古地磁、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的采集地。

(5)主要的地质界线、年代符号及褶皱断裂构造。

(6)面积性的物化探工作范围、基线、测线位置及其编号。

(7)不专门编制水文地质图时,还应表示水文点和水样采集位置。

3、在运用航片、卫片填图时,实际材料图可用航片、卫片镶嵌地质略图作底图。

三、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图1、是用以说明测区内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及其研究程度的图件。

2、应表示出如下内容:(1)底图采用的比例尺以能清楚反映不同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为宜。

图上应标明铁路、主要公路、山峰、水系,主要城镇以及国界、省界等。

(2)测区内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普查勘探的范围及年代。

(3)不同比例尺、不同方法的物探、化探。

航空测量的工作范周及年代。

(4)同一工作方法,而比例尺不同的重复工作的地区,应分别表示。

四、地质构造图1、为了阐明工作区(或矿区、床)内地质构造特点、各种构造形态和构造发展历史,有时需编制地质构造图。

在进行大面积初步普查时,它经常是必附图件之一。

在进行矿区详细普查和勘探时,则视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确定是否需要编制。

2、编制地质构造图的主要要求是:(l)采用与地质图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但一般不带等高线。

(2)对比例尺小于1:2.5万的图用构造层法表示各期构造运动,用颜色和符合表示地壳运动时期,用岩相花纹表示岩浆、沉积和变质建造的类型。

应突出反映在构造上或成矿作用上有重要意义的沉积建造。

1:1万等大比例尺地质构造图可用岩性花纹表示不同岩层。

为了明显表现褶皱构造(包括用物探、化探方法推测的隐伏褶皱),应用各个不同时代褶皱的颜色表示出背斜轴线与向斜轴线。

(3)应详细表示出断裂构造,可用不同符号表示断裂类型、性质和产状,用线条粗细表示断裂规模,断裂线按其时代,用与褶皱轴线相同的颜色表示。

(4)对于岩浆岩体应表示原生节理、流面、流线等构造,对变质岩应表示区域片理、线理等构造。

有时还表示不同岩层各种不同应力系统的构造裂隙和节理。

(5)表示出火山口和构造岩带。

零星分布的第四纪沉积可以从简,但厚度较大且分布较广的则应表示。

(6)根据构造与矿产的关系,在矿区地质构造图上应区分出成矿前构造和成矿后构造,如有可能应标示出容矿构造。

(7)附1~3条同比例尺的地质构造剖面图。

3、不同学派观点对编图的内容有其具体要求或规定,编图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必要时,可分别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