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陆游《哀郢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赏析陆游《书愤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愤二首(其二)陆游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①,壮图万里战皋兰②。
关河③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
这里泛指川陕。
②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面。
③关河:泛指边塞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岁月流逝,诗人面对镜子,发现鬓发残损,但自己的一颗丹心依旧,壮志还在。
B.颔联,诗人感慨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常在,诗人还想着手握宝剑杀敌。
C.“远戍十年临的博”,诗人回忆往事,自己曾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将近十年时光。
D.“壮图”,指壮丽的图景。
诗人宽慰自己,无法在战场上驰骋,就欣赏皋兰的美景吧。
16.诗歌颈联和尾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理解错误,“壮图”,指宏伟的意图。
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还想到皋兰跃马驰骋,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16.①边塞战事无休无止,自己曾经壮志凌云,驰骋疆场;如今却报国无门,袖手旁观,形成鲜明对比。
②抒发了诗人一心报国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③表达了诗人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合肥琥珀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合肥琥珀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新高二 语文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古代诗歌《润州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云南昭通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润州二首(其二)①杜牧谢朓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写。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以谢朓、夫差的典故表明了润州是一个山水形胜的军事要地。
B. 诗歌颔联写润州城城墙高、坚如铁桶且上面横列劲弩硬弓,非常安全。
C. 诗歌颈联描写润州城的日常生活,天空中飘扬着号角声和渔人的歌声。
D. 诗歌尾联写诗人愿拿出千金来奖励那些不去扬州而到润州城旅游的人。
14.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____________”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
(2)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D14. ①诗人以谢朓诗歌中的内容来赞美润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表达了对润州的赞美之情。
②诗人以史为鉴,润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但多次成为亡国之地,表达了对国防的关注之情。
③诗人由眼前的美景生发感慨,希望能常来润州游历甚至隐居,表达了对润州的热爱之情。
15.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②. 仙之人兮列如麻③. 管弦呕哑④. 多于市人之言语。
-学年下学期高三二轮复习质量检测(1)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⑪我们在美术馆前面拍照,雪在栏杆上积得有些厚。朔风射眼,冻得南来的人瑟瑟地抖。步行的游客经过,也取个背景拍几张照,听说要再购票进入,追问一句:“木心是谁?”转身走了。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
①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古诗鉴赏专题练习1:幽州夜饮[注]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6分)答:(2)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2: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
②洛中: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答:(2)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分)答:古诗鉴赏专题练习4: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晁补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2020届全国Ⅱ、Ⅲ卷 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西南地区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言岁月流逝。
下阪轮:下坡的车轮。
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表述错误。
“天地何心穷壮士”正确解释为“天地何曾有导致壮士图穷困厄的心”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至于很多像屈原一样的忠臣被流放江湖。
故选B。
15.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
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新高二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哀郢(其一)阅读附答案
哀郢(其一)阅读附答案哀郢(其一)答案陆游陆游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释: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免除回乡。
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
初夏,他从家乡动身,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
②灵均:屈原的字。
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长久,在发展壮盛时代,曾和齐晋结盟,抗衡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然而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莽阔大,气象照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怀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思和景物的描述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16.本诗颔联应用对照的手法表达事过境迁的感慨,依照请求,完成以下各题。
⑴以下诗句中没有应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D.去年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⑵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李煜《虞美人》一样应用了这类手法来表达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应用对照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照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15.C(3分)16.①B项(应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3分)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分)17.(共6分)答案示例:《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概括的抗击金兵的光辉过去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面前功业未就,却已衰老构成光鲜对照。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陆游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六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六安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2.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3.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
4.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专题练习(二)-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答案1.(1)【答案】C(2)【答案】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8分。
情感3分,每点1分。
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
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2.【答案】(1)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彪悍的形象(2)暗示边情的紧急(3)为诗的下半部分做了铺垫(或衬托出后文唐军将士的英勇)(2)【答案】(1)从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
(2)颈联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
(3)借用“护羌护卫”、“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4)朝廷将把湘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德胜的边帅,赏功慰军,间接写出将士的作战英勇。
3.(1)【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
②颔联用拟人的手法写竹子不与娇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
③颈联的“拂”和“侵”两字都用了拟人的写法。
“拂”写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
④尾联写自己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但还时常想到今冬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的情景。
⑤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
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1)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分析】(1)①错误。
“‘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理解错误。
表达的是因遭贬而无法申志的无奈与愤怒。
②错误。
“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理解有误。
描写出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名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女子一般不取字。
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偶题三首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擘开④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⑤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⑥固随处弄潺溪⑦。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④擘开:冲开。
⑤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⑥筇(qiò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⑦潺谖:指流水。
(1)下列对这三首诗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
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堆”“擘”中任选一字赏析。
(3)诗家认为,三首诗虽都可归为说理诗,但第二首和一,三两首的说理方式是不同的。
你认为有哪些不同之处?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②徂岁:言岁月流逝。
下阪轮:下坡的车轮。
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5.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句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战场上的血迹在寒夜中的颜色。
14.解析:选B。
“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理解有误,诗歌中的“天地何心穷壮士”是一个问句,是在质问天地,为什么要让壮士困厄。
15.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入的废城的惨淡景象。
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与苦闷。
16.解析:易错字:(2)蕙,,茝;(3)燕,脂。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3)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