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

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

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3)C
(4)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分析】(1)A项,日光/景物;B项,全/数字“一”;C项,都是“离开之意;D 项,快乐/以……为乐。

故选C。

(2)A项,都是“在”之意。

B项,因为/按照;C项,因而/却;D项,用于定语倒装句,不译/结构助词“的”。

故选A。

(3)“作者详写楼,略写湖”错。

应是略写楼,详写湖。

故选C。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越”:到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微”:没有。

“斯”:这种。

还有“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语法的辨析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之余要注意对常用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加以掌握,要结合句意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辨析,仔细判断。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
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 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 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 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

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 【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

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 【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 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答案】(1)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2)B
(3)①
(4)C
(5)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假”“涕”属于古今异义词,“被”属于通假字。

(2)A.……的样子;对。

B.用。

C.代词,代指铨;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才;竟然。

(3)①错,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不是18岁。

②正确。

(4)ABD叙述正确。

C.错在“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此文中作者没有表达这种情绪,而是对父母严格教育的感激。

(5)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缊袍敝衣:这里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略无:一点也没有。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①苟:如果。

正色:认真地,严肃地。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故答案为:⑴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⑵ B;⑶ ①;⑷ C;
⑸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

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

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⑸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军士吏被甲被:________
②居无何居:________
③吾欲入劳军劳:________
④广不尝食尝: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已而之细柳军
B. 不闻天子之诏
C. 介冑之士不拜
D. 乏绝之处见水
(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
A.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 “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 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答案】(1)同“披”,穿着;居住;慰问;曾经
(2)A
(3)D
(4)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解析】【分析】⑴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被:同“披”,穿着。

②居:经过。

③劳:慰问。

④尝:曾经。

⑵A:接着往细柳军营;之:到。

B: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

C: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之:的。

D: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

之:的。

故选A。

⑶D项有误,梁山好汉花荣被称为“小李广”。

⑷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上,皇帝;乃,就;使,派;使,使臣;诏,下诏。

句意为: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

②廉,廉洁;辄,常常;麾下,部下。

句意为: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

故答案为:⑴① 同“披”,穿着;② 居住;③ 慰问;④ 曾经。

⑵A;⑶D;
⑷ 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和相关知识,结合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乙】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

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4.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朝晖夕阴
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C.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D. 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
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A
(2)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3)C
(4)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解析】【分析】⑴A项均为“早晨”的意思;B项不同,间:间或、偶然/间:参与;C项不同,孰:谁/孰:通“熟”,仔细;D项不同,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代词,指千里马。

故选A。

⑵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初,刚刚。

若:好像。

句意是: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⑶ C项有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⑷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①邹忌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故答案为:⑴A;
⑵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⑶C;
⑷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5.文言文阅读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诚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昼则疾耕作于田间于: ________
②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悟: 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介词,在;明白,醒悟
(2)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3)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

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解析】【分析】(1)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给”:给予。

“悟”:明白,醒悟。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且:并且。

伐:砍。

(3)《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

刘氏无私帮助别人,儿子开始不理解,最后刘家儿子“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给我们的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

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故答案为:⑴介词,在;明白,醒悟;
⑵大家不仅给他衣物,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
⑶刘氏平时帮助别人,她去世后,家里遭遇大火,损失惨重,邻居帮助了她的孩子。

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即可做出选择,答题关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