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病例.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曰:祖母六脉浮洪,右关虚,脸微黑,眼皮浮肿,浮大为虚劳,肾虚夹湿痰上犯心,洪大又主心脉,气虚不固脏,必有心脏病。孙女左脉细,右脉微大,寸、尺缓,关脉滑,脸色白,人瘦,细脉主阴血虚,关滑必能消谷善食,尺脉主下肢也主肾火,肾火不旺必下肢冰凉不温,肺脉不旺易受寒感,气机不调必有痛经,经血夹淤,细脉可言经血较少。
西医是医学邪教?
中医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文:悟空·随便唠叨
2008-9-30
西医现在在我国盛行,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甚至中医院都已经西医化,如果有人说西医是医学邪教你信不信?说此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原医师执照局局长“曼德尔森”医学博士。他把西医称为医学邪教,他在《我的自述-医学邪教》一书中写道:西医只是口头上的科学,其实质是一种迷信。西医虽然披着科学的外衣,被标榜为现代医学,其实质是一种医学邪教!西医在外科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西医在内科方面确实如“曼德尔森”医学博士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医学邪教。西医的一切诊断手段都披着科学的外衣,比如查血、查尿、做肝功、B超、CT、核磁共振等都是实验室的物体检测法和化学分析法,一切治疗手段都是物体修理法,如:见炎消炎,见痛止痛,见肿瘤就手术,有器官衰竭就移植,见骨折就加钢板固定;一切治疗药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表面看似科学,其实质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是医学邪教,具有非常高的欺骗性。现在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西医西药的毒副作用;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使许多细菌和病毒都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人类到了无西药可治疗的危险境地,西医将人类带到了灾难的边缘。因此,美国原医师执照局局长“曼德尔森”博士称西医为“医学邪教”。西医也由此逐渐成为了世界公害,使世界医学发生了大逆转,由西医逐渐向中医和自然疗法方向发展,欧盟于2007年6月1日就出台了“化学品限制法”,严格控制西医西药的使用,相继将中医和自然疗法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世界上虽然有很多外国人支持中医、相信中医,但目前中医的发展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提出复兴中医者和叫嚣取消中医者太多太多了,我们在进行着一场大家看不见的战争,可以说我们的中医在“垂死挣扎”着!主要的困惑有以下几点:
1,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
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例如: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是外科,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一体的医学模式,怎么看中医也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规则。
2,中医的某些地方充斥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中医有“医者,《易》也”的说法。《易》就是《易经》,可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看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就是相面,中医的精气、阴阳,外国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说法、词句是不能完全正确翻译出来的。于是外国人如果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看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3,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满意,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比如像脉诊,就全凭医者的经验,凭感觉,这里面非常的玄妙,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的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但这个解释是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很难被西方的现代科学所接受。
4,而今天要使西方现代科学承认中医学,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使劲往西医上靠;第二种是把中草药还原成化学成分。这就产生了所谓的 “中西医结合”和“中医化学”,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草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 中药的复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何为阴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中医十分注重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的区别也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
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现在发现,将中草药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的方法,几乎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临床效果的。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许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医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
5,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从中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吝啬的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机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可能是不正确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的。
前肢、后肢三阴三阳经的定名,使根据阴阳学说发展而来的。古人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不同的阶段,在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中,也有阶段性,因此由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阴的方面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厥阴是太少二阴交尽的意思,少阴在厥阴之先,太阴在少阴之前。阳的分为太阳、少阳、阳明,阳明是太少二阳合明的意思,少阳在阳明之先,太阳在少阳之前。将前后肢三阴三阳合而称为实而正经。又以竞买所在的部位,结合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的概念,从而决定了十二经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 (2008-12-16 14:34:49)
标签:中医 经络 十二经脉 分类:学习、临摹
一直记不住十二经脉的循行,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记忆的诀窍,记录如下: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
一、十二经脉走向
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记忆要点: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律
阳经
阴经
足
太阳-膀胱
足
太阴-脾
阳明-胃
少阴-肾
少阳-胆
厥阴-肝
手
太阳-小肠
手
太阴-肺
阳明-大肠
少阴-心
少阳-三焦
厥阴-心包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确定的。
①脏腑
十二经脉与人体六脏六腑有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表示。其中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并以此脏或腑来命名该经脉;而属脏或腑的经脉又联络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这种联络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以“肺”命名,表示该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以“大肠”命名,表示该经属大肠,络肺。
②手足
十二经脉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足……经”。如手太阴肺经以“手”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阴脾经以“足”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阴阳
首先,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它们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另外,由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均分布于头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还经过躯干部。阳经在头部、躯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三、实例演示
1、手太阴肺经
首先,手三阴从胸走手。其次,手,提示分布在上肢;太阴,提示位于(肢体)内侧前缘;肺,提示属肺,络大肠。
因此,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可以推断,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大致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属肺,络大肠。
2、足少阳胆经
首先,足三阳从头走足。其次,足,提示分布在下肢;少阳,提示位于(肢体)外侧中间、侧头部、躯干侧部;胆,提示属胆,络肝。
因此,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可以推断,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大致分布在侧头部、躯干侧部、下肢外侧中间,属胆,络肝。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肺大(肠)胃脾心
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肺
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子丑
十二经对十二时,这样记比较贴近临床。
附:《四圣心源·天人解·经脉起止》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谓六腑,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经有手足不同,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阳明胃、太阳膀胱、少阳胆,是谓足之三阳经,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是谓足之三阴经,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主,是谓手之三阴经。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手阳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颈,入下齿,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手太阳,自小指.从手外侧、循臂下廉,上颈,至目内眦。手少阳,自名指,循手表,出臂外,上颈,至目锐眦。三经皆自臂外而走头,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足阳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頞,循喉咙,入缺盆,下乳,挟脐,循胫外,入大指次指。足太阳行身之后,自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贯臀,入腘中,出外踝,至小指。足少阳行身之侧,自目锐眦,从耳后下颈,入缺盆,下胸,循胁,从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三经皆自腿外而走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足太阴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内踝,入腹,上膈。足少阴行身之后,自小指,循内踝,贯脊.上膈,注胸中。足厥阴行身之侧,自大指,上内踝,抵小腹,贯膈,布胁肋。三经皆自腿里而走胸,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
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太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前廉,入寸口,至大指。手少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后廉,抵掌后,至小指。手厥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入掌中,至中指。三经皆自臂里而走手,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
手三阳之走头,足三阳之走足.皆属其本腑而络其所相表里之脏,足三阴之走胸,手三阴之走手,皆属其本脏而络其所相表里之腑。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胡为表里。六阳六阴.分行于左右手足,是谓二十四经也。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阴经按“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命名;为何不是“少
阴,太阴,厥阴”?
阳经为何不按“少阳,太阳,阳明”的顺序命名?
美国全国反健康事业欺诈造假协会结论:
针灸是一个没有证实的治疗方式。
它的理论和它的实施的根据是原始的和空想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它与现代科学知识没有关系。
过去的20年期间,针灸(在美国)的研究没有发现它对任何一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针灸对病人起到的好转作用可能是由于好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入为主的)期待,暗示,抗焦虑,(文化)熏陶,和其它心理学作用。
正如《伤寒论》序言中所讲:"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中医卫士属于“各承家技,终始顺旧”之类,他们大多喜欢学习记忆,不爱思考;他们学中医不为钻研其道,多为养家糊口。发展中医不能指望整天只为养家糊口之人...
所以中医卫士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有中医先锋们才有兴趣...
假如说这篇文章是你自己所写的话,我是很佩服的,分析得不错---可惜中医爱好者们就难以接受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大量的证据分析得出,古人所说的经络就是血管一类的可视实体,甚至清代的王清任也说得很清楚:“古人云经络是血管,自每脏腑各发两支....”
现代中医们连脏腑的实体性也要推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举措。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