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甘肃省民乐县丰乐乡白庙中心小学王菊花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整合经历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帮助大家澄清认识,增进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特点1、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整合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课程的设置应该是综合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所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2、重视实践过程,强调亲身的经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几种几何图形之后,教材设计了《商标图案中的数学》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将整个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观察,和朋友、家人讨论,查阅图书,上网搜索收集一些运用数学图案设计的著名商标图案。

第二步:整理材料,分析整合信息。

让学生从开始收集的商标中挑选出运用数学图案的著名商标,集中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个数学图案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意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联系: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是各地自主开发省级认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

三是从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第二部分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特征、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特征、价值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 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
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 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 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 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 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当 地需要的地方课程,并报教育部备案。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 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
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
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
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
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
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
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
世界决定的。
( 1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 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 ( 2 )人类正面临着知识体系综合变化的趋势。 科学知识体系所包含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 学等,正面临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
“漫话端午节”的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的
思想,主要表现为:
内容的综合
(1)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 于学科综合. (2)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 伸的综合性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①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②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①学习空间的开放性②学习时间的灵活性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谈谈你的教学设计中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体验性知识;②跨学科知识;③方法性知识。

2.态度目标:综合课程的态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基本方面:①效力感;②好奇心;③感动心;④自律心;⑤共生心。

3.能力目标:综合课程着眼于后天的、显在的、广义的能力概念,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在解决现实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表现能力、交往与交流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①认知能力;②思考能力;③创造能力;④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⑤表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具体活动,都要有其具体目标。

在活动主题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要设计阶段目标。

由于学生每个活动阶段的活动方式不同,活动目标也就有差异。

如,活动主题确定阶段的目标设计,更多地关注问题意识、收集信息等方面的目标,活动实施阶段则比较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等目标,活动总结交流阶段则关注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要将知识技能目标细化为可操作性目标。

如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学会调查取样和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等。

(3)要注意目标设计语言的表述方式。

首先,要注意目标表述时的行为主体,目标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通常使用“经历”、“体验”、“运用”、“了解”、“接触”、“参与”等行为动词;使用“形成……态度、情感、意识”等词语来表述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价值及理念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价值及理念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 特性、价值及理念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价 值及理念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及价值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及价值
• 实践的课程观强调: • (1)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是以活动为中心的。
• (2)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情境,包括课堂活动情境和开放 的社会活动情境。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
3.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 践活动是师生对话下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 创生的课程。
4.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
5.主题不断生成,活动过程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 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 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综合性
实践性
特性
自主性
开放性
生成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
(一)综合性
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 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 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
(三)开放性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 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 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不是僵化的,而是开放的。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它没有统一的内容载体,没有统一的、千篇一律 的纸质化的教材。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地方、 学校、教师、学生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自主权。
6.正是由于生成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 的自身生活、周遭生活、所处的现实生活更易融为 一体,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更易于放大,更易于实现。

综合实践教育题库

综合实践教育题库

一、单选题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是()。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生命教育D. 社会实践2.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基本内容的是()。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生存体验教育D. 社会实践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整合性B. 实践性C. 活动性D. 选拔性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学生自主选择领域的是()。

A. 信息技术B. 生命教育C. 社会实践D. 研究性学习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包括()。

A. 确定研究课题B. 制定研究计划C. 搜集研究资料D. 组织成果展示6.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的是()。

A. 成果评价B. 过程评价C. 自评与互评D. 成绩评价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法的是()。

A. 成果评价B. 过程评价C. 自评与互评D. 教师评价8.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生存体验教育评价方法的是()。

A. 成果评价B. 过程评价C. 自评与互评D. 教师评价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社会实践评价方法的是()。

A. 成果评价B. 过程评价C. 自评与互评10.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下列不属于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的是()。

A. 校本课程开发B. 校外课程开发C. 教师主导课程开发D. 学生参与课程开发二、多选题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

A. 整合性B. 实践性C. 活动性D. 开放性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生存体验教育D. 社会实践3.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

A. 确定研究课题B. 制定研究计划C. 搜集研究资料D. 组织成果展示4.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包括()。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1)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1)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1)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熊梅摘要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面向21 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是: 课程开发立体的多元性、自律性、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性、个别性、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

关键词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样态特征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面向 21 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它为中小学校有特色、有个性的办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用语,蕴涵着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意义。

就其本土化的意义而言,它是在对我国以往的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综合课程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就其国际化的意义而言,它的提出适应了当代世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如最早实施综合课程的国家德国,在传统的合科课程和合科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科学习的思想; 美国开始倡导统合化课程或者说被统合化的课程 ; 英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科交叉课程 ; 日本已经在部分中小学开始了横断的综合性学习时间 ,等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这样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它超越1 / 11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它以单元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

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

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

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标复习题(全)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标复习题(全)

小学综合实践课标复习题一、填空题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的联系,推进学生对()、()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须课程,自()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的需要,又适应了()的需要。

4、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

5、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的内在要求。

6、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的实践性课程。

7、()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增强()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9、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的信息素质。

10、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1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重组和提升。

12、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课时制,做到()相结合。

13、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整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4、()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15、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整体关注,既要有知识目标的设计,又要有()的设计。

16、综合实践活动对任何主题的研究都要体现()、()、()的内在整合,体现()、()、()的内在整合。

17、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形式,探索物质世界,关注(),感受自我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3-6年级 最详细的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3-6年级 最详细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与价值(讲座)人民小学校:张玉梅问题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要素。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与学科课程、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和活动课程有什么不同?这是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明确的基本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所谓经验性课程,一方面指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实践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课程观念强调:第一,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不仅仅是以文本形式来设计和组织的,而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的,可以说,在实践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是以活动为中心的。

第二,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情境包括课堂活动情境和开放的社会活动情境。

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理解为课堂或教室里的活动,那么实际上与学科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1、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1、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企盼,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得勤于积累资料和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恰当运用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漫画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当学习发生在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们知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整体。这几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课程的始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老师笔试

综合实践老师笔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初中、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和()两个部分。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活动方式有()、()、()、()和()。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和()。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和()。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和()。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环境包括()、()、()和()。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和()。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和()。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活动方式?()A. 研究性学习B. 社会实践C. 实验探究D. 劳动与技术教育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过程性评价B. 成果性评价C. 自我评价D. 家长评价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是()。

A. 整体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学生主体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4. 以下哪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探究法C. 案例分析法D. 小组合作法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环境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质环境B. 社会环境C. 心理环境D. 家庭环境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图书资源B. 人力资源C. 物质资源D. 自然资源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知识目标B. 能力目标C. 情感目标D. 健康目标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教学目标设计B. 教学内容设计C. 教学方法设计D. 教学评价设计9. 以下哪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A. 主体性原则B. 实践性原则C. 创新性原则D. 全面性原则10. 以下哪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小组合作法C. 问答法D. 演示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任东晶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5、综合性.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学生认识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过程。

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多门学科知识的杂烩,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尊重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课程形态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③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④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课程形态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③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④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独立性的课程。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的主体、选择的内容、组织的形式与实施的环境方面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设将改变传统的统一化、单一性的国家课程经营体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即国家、地方、学校、学年、班级、学生等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经营体制中,将淡化国家课程主体的职能,强化地方和学校课程主体的职能。

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哪些内容构成,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

在我国,这门课程主要有四部分的内容,即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并对各部分内容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国内外总的趋势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编制主要体现了如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生活体验性;二是社会综合性;三是学科统整性。

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采取问题解决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是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采取研究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

学生们在亲身的观察与实验、参观和调查、发表和讨论、制作和生产的体验活动中,学会和掌握信息收集与加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重点突出如下的特点:一、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二、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体验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基本方式,它的内容的广泛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环境开放性的特征。

它要求在广阔的、开放的校内外空间范围内,通过交流与活动,不断丰富个体的感性和社会性。

一、学习空间的开放性;二、学习时间的灵活性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谈谈你的教学设计中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答: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区内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环境资源――社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景观等。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它们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二、课程内容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展开,既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实践课程。

通过参观社区、了解社区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增强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2.家庭实践课程。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生活和文化,研究家庭管理技能,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3.劳动教育课程。

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研究劳动技能和劳动惯,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4.社会实践课程。

通过参观企业、政府机关等,了解社会的运作和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环保教育课程。

通过参与环保活动,了解环保知识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施方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社区参观。

学生到社区参观,了解社区的文化、历史和特色产业等,增强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2.家庭访问。

学生到家庭访问,了解家庭的生活和文化,研究家庭管理技能,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3.劳动实践。

学生到农村、工厂、企业等劳动实践,研究劳动技能和劳动惯,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4.社会调研。

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调研,了解社会的运作和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环保活动。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了解环保知识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践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资源,将它们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特征有那些?1、强调内容的整合。

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局部,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

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开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世界是“整体的世界〞,学生个性是“整体的个性〞,促进学生开展的活动也是“整体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应该从“整体〞上去考虑,要包含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任何主题的探究都要表达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表达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2、强调学习方法的整合。

学生的生活由个人、社会、自然等根本要素构成,他们彼此交融,形成各种复杂关系的整体,学生通过对这些复杂关系的处理,完成自身开展。

学生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的一系列关系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应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

其间学生对活动方法的有机整合,包含恰当的选择和有效应用各种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注重活动过程的放开。

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十分突出其放开性,就课程目标而言,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开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别需要;就课程内容而言,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课程结果而论,学生全部活动中的体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

进一步而言,活动时间随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很难规划在某一时间完成某一任务;活动空间也是放开的,“世界即教室〞“教室是解决问题的实验室〞。

某些活动可能是在学校“教室〞里完成的,某些活动可能是在大自然“教室〞里进行的,某些活动可能进入互联网“教室〞,在虚拟的空间自由穿梭。

活动治理更是放开的,有学生自我治理、有学生小组治理、有教师的治理,也有班级学校,地方,甚至跨地域的治理。

4、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不重视结果,相反,重视对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
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
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
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
①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
②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
①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②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谈谈你的教学设计中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体验性知识;②跨学科知识;③方法性知识。

2.态度目标:
综合课程的态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基本方面:
①效力感;②好奇心;③感动心;④自律心;⑤共生心。

3.能力目标:
综合课程着眼于后天的、显在的、广义的能力概念,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在解决现实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表现能力、交往与交流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①认知能力;②思考能力;③创造能力;④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⑤表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具体活动,都要有其具体目标。

在活动主题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要设计阶段目标。

由于学生每个活动阶段的活动方式不同,活动目标也就有差异。

如,活动主题确定阶段的目标设计,更多地关注问题意识、收集信息等方面的目标,活动实施阶段则比较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等目标,活动总结交流阶段则关注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要将知识技能目标细化为可操作性目标。

如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学会调查取样和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等。

(3)要注意目标设计语言的表述方式。

首先,要注意目标表述时的行为主体,目标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通常使用“经历”、“体验”、“运用”、“了解”、“接触”、“参与”等行为动词;使用“形成……态度、情感、意识”等词语来表述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要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遵循一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主题活动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居于主体地位。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并积极参与活动组织管理、活动过程和评价过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
主题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多种能力。

3.综合性原则
主题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产生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4.过程性原则
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关注和努力的根本对象,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5.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要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

活动的空间不受课堂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主题选择。

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不要受45分钟的限制。

活动中要允许学生中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允许学生对活动方案大胆创新。

五、请以“我的四十岁的名片”为主题,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认知自我,规划未来。

我的四十岁的名片
一、主题目标
1.促使学生认知自我,反省自我,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名人或成功人士的成长足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3.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讨等环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过程:
1.内容
关于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研究。

2.范围
①收集有关四十岁成功人士基本情况和这些人在学生时期的相关资料。

②了解父母、亲戚、老师在学生时期的理想和成长过程。

③访问本地区名人,了解本地区名人情况。

④利用网络或学校图书资料,阅读名人成长足迹,了解其奋斗历程。

3.方式
查阅资料、体验性的读书学习、社会调查、外出参观访问、社会实践。

4.组织形式
参观、实验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调查、访问、考察、收集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人数自定。

同时,小组间要经常交流信息。

5.时间分配
大约用3周时间。

三、指导要点:
1.活动前准备
①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定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

②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与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

③指导学生采访名人的方法和在图书馆查资料方法。

2.活动过程中的要求
①在活动实施中,再次考察并确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自由和活动空间以及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条件;
②活动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并互相交流,讨论并评价活动方案;
③在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评价,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④及时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加强过程性管理和即时性的指导、点拨;
⑤要特别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活动后总结
①完成“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设计,并组织交流。

②撰写关于“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研究报告。

可从名人与普通人两个方面对照为主线进行多角度综合阐述。

设想还可以学生的观察日记、反思与建议等方式进行总结。

③在全班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在广谈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想,充分认知自我,规划未来,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四、评价方式:
1.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来评价。

从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2.从学生活动的技能、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

在了解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之后,从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分评价和总评价。

3.从名片设计的效果来评。

满分100分,其中版面设计20 ,美术设计20 ,名片内容20,整体构思20 ,感官效果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