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17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对网络配置、通信协议、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实验中使用了若干台个人计算机,其配置包括:处理器_____、内存_____、硬盘_____等。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测试工具:Ping、Tracert 等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PC 等。

2、按照设计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将设备进行连接。

本次实验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互联的简单网络。

3、为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实验二:网络通信协议的分析1、在搭建好的网络中,选择两台 PC 进行通信。

2、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并观察返回的结果。

3、利用 Wireshark 抓包工具捕获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分析其中的协议字段,如 IP 头、TCP 头、UDP 头等,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在服务器上配置 Web 服务,安装 IIS 组件,创建网站,并设置相关的权限和访问规则。

2、从客户端访问服务器上的网站,验证 Web 服务的可用性。

3、配置 FTP 服务,设置用户账号和权限,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测试。

实验四:网络安全的实现1、在路由器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特定 IP 地址或端口的访问。

2、启用防火墙功能,设置安全策略,防止网络攻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分析成功搭建了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配置正确的网络参数,确保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准确传输。

实验二结果分析Ping 命令测试显示网络连通性良好,Wireshark 抓包分析揭示了数据包在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对 IP 协议和 TCP/UDP 协议的工作机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熟练掌握网络配置、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和相关案例。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1. 实验目的和方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中,首先应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即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2. 实验环境和工具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和工具,包括实验平台、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协议分析工具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步骤和过程实验步骤和过程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情况等。

4.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实验总结和建议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应进行实验总结和建议,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和未来拓展的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案例1. 实验名称:网络文件传输实验实验目的:学习FTP、HTTP协议,掌握文件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环境:Windows 7/10,FileZilla等软件。

实验步骤:1)安装FileZilla软件。

2)配置本地站点和FTP服务器,连接FTP服务器。

3)上传和下载文件,记录传输速度和流量。

4)进行HTTP文件下载实验,观察文件下载的过程和数据传输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成功地完成了FTP和HTTP文件传输实验,对文件传输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数据加密的建议,以保护文件传输的安全。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答案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网络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模拟软件和协议分析工具。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为 Packet Tracer,协议分析工具为 Wireshark。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多个子网,每个子网通过路由器与其他子网或外网进行通信。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为每个网络设备分配了合适的 IP 地址,并进行了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

在配置过程中,注意了 IP 地址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避免了地址冲突和网络故障。

(三)交换机配置对核心交换机进行了 VLAN 的划分和配置,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了网络的逻辑隔离和流量控制。

同时,还配置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 STP 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路由器配置对路由器进行了路由协议的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如RIP、OSPF 等)。

通过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转发。

(五)网络服务配置在服务器上配置了 DNS 服务、DHCP 服务和 Web 服务等。

通过DNS 服务,实现了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通过 DHCP 服务,为客户端自动分配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通过 Web 服务,提供了网页浏览功能。

(六)网络性能测试使用 Ping 命令和 Tracert 命令对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进行了测试,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网络数据包进行了捕获和分析,评估了网络的性能和协议的执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通过 Ping 命令对不同子网的设备进行了连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设备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没有出现丢包和延迟过高的情况。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技巧,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实验过程,总结并分析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实验一:网络拓扑搭建与配置在实验一中,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进行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和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计算机,了解了网络拓扑的概念和组网原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的IP地址冲突、网络延迟等,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加深了对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理解。

实验二: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实验二主要是通过Wireshark等工具来抓包分析网络数据传输过程。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栈、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如丢包、重传等,通过对数据包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实验三主要是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了解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御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列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一些网络攻击的模拟实验,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通过对攻击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四主要是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来评估和优化网络的性能。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找出网络中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 以太网组网实验及基本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1.了解网络命令的基本功能2.掌握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3.掌握使用网络命令观察网络状态的方法二、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2.硬件环境:配置网卡的计算机,由IP路由器连接。

三、实验步骤1.安装TCP/IP。

2.手动配置TCP/IP参数。

3.使用ipconfig命令来测试TCP/IP是否安装成功。

4.使用ping命令来验证。

5.学习tracert、netstat、arp、net等命令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1.Ipconfig命令Ipconfig命令可以用来显示本机当前的TCP/IP配置信息。

这些信息一般用来验证TCP/IP 设置是否正确。

常用格式:(1)当使用Ipconfig是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好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值。

(2)Ipconfig/all。

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除了显示已配置TCP/IP信息外,还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以及主机名等信息。

(3)Ipconfig/release和Ipconfig/renew。

这是两个附加选项,只能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租用IP地址的计算机上起作用。

2. Ping命令Ping命令的格式如下: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k host-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Ping命令主要参数如下:∙-t:使当前主机不断地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直到按Ctrl+C键中断。

∙-a: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

∙-l size: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名:**提交日期: 2014-12-13成绩:简短评语:教师签字: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编号】实验一【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实验目的】认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掌握网线的制作和基本的网络设置和命令。

一.实验内容实验拓扑图如下1.IP地址配置2.Ping命令ping 命令是网络测试及故障检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命令,该命令用户确定两台主机之间能否通信,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 TCP/IP 参数是否设置和工作正常。

(1)分别在本地主机插线和不插线的情况下Ping 127.0.0.1(2)分别在本地主机插线和不插线的情况下Ping 本机的IP地址(3)分别在远程主机插线和不插线的情况下Ping远程主机的IP地址插线情况下:不插线情况下:使用“-l”和“-f”参数测试当先网络的MTUMTU值为1452(5)修改IP地址和子网掩码,使两台计算机处在不同网段内,使用Ping命令测试3.arp命令的使用(1)显示当前ARPcache中的内容,记录下来(2)测试删除ARPcache中的内容(3)使用ping和arp命令获取远程主机的MAC地址(4)在远程主机下使用ipconfig-all命令获取实际的MAC地址(5)获取本网络默认网关的MAC地址(6)使用arp -s 参数进行静态ARP映射,防范ARP欺骗(7)使用arp -s 参数将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与错误的MAC地址进行静态ARP映射,记录并分析此时的现象实验体会:通过此次实验,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网络设置和命令,了解了有关网线的制作和一些基本网络设备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网络有了基本的认识。

认识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掌握了网线的制作和基本的网络设置和命令。

思考题:1.如果现在只有直连线若干,同时还有一个交换机和一个路由器,我们需要建立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路由器连外网,下连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通信工程学院班Array姓名学号同作者实验日期 2020 年 4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1.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1.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1.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实验所使用软件为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3.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图一动态路由协议前面提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路由转发表,进而通过此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

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n 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n 网络传输费用(cost)n 带宽(bandwidth)n 延迟(delay)n 负载(load)n 可靠性(reliability)n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依据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内容及路由算法,将路由协议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如RIP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图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图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3.2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3.3路由回路及解决办法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Hold-Down 定时器3.4RIP的配置关于RIP的配置步骤如下:开启RIP路由功能(路由进程):Router(config)#router rip宣告相关网段: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 wildmask 请注意:掩码是用反码的形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2.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交换机:2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4台•网线:若干•水晶头:若干三、实验内容1.搭建网络拓扑结构2.配置设备参数3.实现网络通信4.调试网络性能四、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网线和水晶头连接计算机与交换机。

•使用网线连接交换机与路由器。

2. 配置设备参数•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为交换机配置VLAN,实现不同VLAN间的隔离。

•为路由器配置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

3. 实现网络通信•测试计算机之间的PING操作,验证网络是否通畅。

•测试不同VLAN间的PING操作,验证VLAN隔离效果。

•测试路由器之间的PING操作,验证路由协议是否正常工作。

4. 调试网络性能•分析网络延迟、丢包等现象,找出问题所在。

•调整设备参数,优化网络性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搭建、配置和调试方法,加深了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求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确保网络稳定、高效运行。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操作前,确保了解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免损坏设备或导致数据丢失。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保持实验室整洁,禁止吸烟、饮食和喧哗。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摔伤等意外事故。

4.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七、实验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总结和实验注意事项。

2.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文字表述准确,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报告中所涉及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应注明其名称、型号和版本。

4.实验结果要有数据支持,可通过截图、表格等形式展示。

八、实验评价1.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描述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课件实验十七 DHCP服务器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课件实验十七  DHCP服务器的配置

图17-12 安装“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组件
21
21
(二)配置DHCP服务器
步骤1
在“管理您的服务器”窗口中单击“管理此DHCP服务器”(见图17-13),或选择“开始”→“所有 程序”→“管理工具”→“DHCP”菜单命令,打开DHCP管理窗口,如图17-14所示。
图17-13 返回管理服务器角色
可以先取消创建作用域的配置过程,在配 置服务器的时候再创建作用域。在“新建作用 域向导”对话框中单击“取消”按钮,会出现 “无法完成”向导页,提示DHCP虽然安装成 功但无法完成配置。
13
13
(一)安装DHCP服务器组件并新建作用域
步骤5
出现“作用域名”向导页,在“名称”编辑框中输入DHCP作用域的名称,在“描述”输入简单的描 述(可以不填),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17-5所示。
4
4
二 实验设1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局域网服务器一台,客户机一台。
2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安装光盘。
3
Vmware虚拟机软件。
6
6
三 实验要求与说明
7
7
实验要求与说明
要求&说明
首先在已安装好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设定好固定IP 地址和计算机名,测试一下局域网的连通性;然后安装 DHCP服务器组件并新建和简单设置作用域;接着按要求配 置DHCP服务器,包括排除特殊IP范围,指定分配的默认网 关和DNS,设定租约期限等;最后利用客户端操作系统对 服务器配置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分析原因。
图17-7 设置作用域地址1排6 除
16
(一)安装DHCP服务器组件并新建作用域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信管1202班0202张军李辉实验时间:实验一网线制作XX-01-06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 直通线的制作1) 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

然后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 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 用测线仪尝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 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尝试器和远程尝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尝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尝试仪和远程尝试端3号等都不亮○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主尝试器不变:1-2-3-4-5-6-7-8-G 远程尝试端为:1-4-3-2-5-6-7-8-G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尝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尝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 交叉线的制作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尝试器和远程尝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尝试器也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双绞线制作好后,经远程尝试器尝试后,也制作成功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次制作完成后,双绞线有一个水晶头因为压接力度较小,使水晶头较大,很难放进尝试器插口,勉强放进去后,尝试器指示灯也没有正常亮起,后经重新制作后,指示灯正常亮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二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组建工作组对等网XX-01-06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和技术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实验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配置与通信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创建两个虚拟机实例。

2. 对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4. 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5. 进行文件传输测试,验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第1页/共4页三、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软件首先,在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

可以选择较为常用的 VMware Workstation 或者 VirtualBox。

安装完成后,双击软件图标,打开虚拟机控制面板。

2. 创建虚拟机实例在虚拟机控制面板中,点击“新建虚拟机”,进入虚拟机配置向导。

根据需要指定虚拟机的名称、存储路径和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完成虚拟机创建后,重复该步骤创建第二个虚拟机实例。

3. 网络配置进入虚拟机控制面板,选择虚拟机实例,在菜单栏选择“编辑虚拟机设置”,进入虚拟机设置页面。

选择“网络适配器”,在右侧选择“桥接模式”,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在两个虚拟机实例上都进行相同的网络配置,并确保虚拟机能够连通网络并能够获取到 IP 地址。

4. 测试连通性打开命令行界面,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个虚拟机之间的连通性。

在命令行中输入“ping [虚拟机 IP 地址]”,若出现类似于“64 字节的数据包, 来自192.168.1.100: 字节=64 时间<1ms TTL=128”的信息,说明虚拟机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5. 远程登录测试在命令行界面中使用telnet命令进行远程登录测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网线制作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网线制作

第1章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实验1 直连双绞线的制作和应用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所以本节主要以非屏蔽双绞线为例进行介绍。

1.1.1 实验概述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双绞线有其标准的连接方法,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导线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增强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在学习直连双绞线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双绞线的连接,如图1-1所示、图1-2所示和图1-3所示。

图1-1 直连双绞线在网络中的应用图1-2 通过直连双绞线连接设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图1-3 用直连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不同生产商的产品的标志可能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一些信息:·双绞线类型· NEC/UL防火测试和级别· CSA防火测试·长度标志·双绞线的生产商和产品号码以下是一根双绞线上的记号,我们以此为例说明不同记号标志的含义:A V AYA-C SYSTEIMAX 1061C+ 4/24AWG CM VERIFIED UL CAT 5E 31086FEET -09745.0 METERS,这些记号提供了这条双绞线的以下信息:· A V AYA-C SYSTEMIMAX:指的是该双绞线的生产商。

· 1061C+:指的是该双绞线的产品号· 4/24 AWG:说明这条双绞线是由4对24 AWG导线的线对所构成。

铜电缆的直径通常用AWG(American Wire Gauge)单位来衡量。

通常AWG数值越小,电线直径越大。

我们通常使用的双绞线都是24AWG。

· CM:是指通信通用电缆,CM是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中防火耐烟等级中的一种。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目录《计算机网络》实验大纲 (2)实验一 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 (4)实验二地址解析协议(ARP) (6)实验三网际协议(IP) (8)实验四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12)实验五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15)实验六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8)实验七传输控制协议(TCP) (21)实验八路由信息协议(RIP) (26)实验九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I (30)实验十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II (34)附:实验报告格式: (41)《计算机网络》实验大纲(一)实验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互联网、典型网络应用及IPv6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使用及配置方法,掌握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设计、组建技术。

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相关后续课程(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为有志考取研究生、希望深入学习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欲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学生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在真实网络设备上操作训练,一方面使学生验证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技能。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以太网、互联网、路由协议、TCP等的原理,理解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基本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设计和组建局域网的基本能力。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1)2~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组内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实验。

(2)每次实验之前,学生进行预习,对上机的内容有充分了解,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列出实验具体步骤,以便提高实验的效率。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原理、协议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帮助你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一:网络的基本连接与配置实验目标:通过配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连接,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所需设备: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一个交换机以及相应的网线。

2. 将计算机和交换机连接:使用网线将计算机和交换机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

3. 设置IP地址:为计算机和交换机设置合适的IP地址,确保在同一网段内。

4. 测试连接: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5. 配置其他网络设备:根据实验需求,配置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等。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与抓包技术实验目标:通过分析网络协议和使用抓包工具,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抓包技术的使用。

实验步骤:1. 安装抓包工具:选择合适的抓包工具,如Wireshark,并进行安装。

2. 抓包设置:打开抓包工具,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设置。

3. 运行抓包工具:开始抓包,可选择特定的协议进行过滤。

4. 分析抓包结果:分析抓包结果,了解网络协议的交互过程。

5. 实验记录:记录抓包结果和分析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网络应用开发实验目标:通过实际编写网络应用,熟悉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实验步骤:1. 选择开发平台和语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

2. 设计网络应用:明确网络应用的功能和需求,进行详细设计。

3. 编写代码:根据设计,编写网络应用的代码。

4. 测试和调试:运行和测试网络应用,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设计思路、代码实现和测试结果。

实验四:网络安全实验实验目标:通过网络安全实验,了解网络攻击和防护技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验步骤:1. 配置防火墙:使用防火墙软件,如iptables,配置网络防火墙策略。

计算机网络实验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1. 编程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滑动窗口协议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只做回退N帧实验)(2)IPv4协议收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2)(3)IPv4协议转发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3)每位同学只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学号mod 3 = 0、1、2的同学分别做实验1、2、3。

程序应通过测试服务器的测试;程序及实验报告应提交到管理服务器供检查。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实验目的,协议的工作原理或处理要求,程序流程图。

提交的代码应有必要的注释。

2. 交互式实验(使用NetRiver实验系统)(1)IPv4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1)(2)TCP协议交互实验(见实验指导书的实验14)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服务器会自动记录实验结果,不需提交实验报告。

3. 观察实验(使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该实验所有同学都要做。

3.1观察IEEE 802.3帧结构进行实验的主机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

通过Wireshark将实验主机的网卡设置为通常模式(非混杂模式),捕捉以下场景中的数据帧:先在命令行下用arp –d命令删除实验主机上的所有ARP表项,接着立即用web浏览器访问Internet上的站点。

1)依次查看捕获的各数据帧,看看目的地为实验主机的数据帧中长度最小的是多大;查看这种帧的各个域,看看前导码是否包含在记录的数据中;记录的数据是从哪个字段开始,至哪个字段结束;这是否验证了IEEE 802.3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2)查看捕获的帧中长度最长的帧。

可以多访问一些网页以捕获更多的帧,看看这些帧的长度最大是多少?为什么?3)查看捕获的数据帧中由实验主机发出的ARP请求帧,查看封装该ARP 请求帧的以太帧的目的地址是多少,源地址是多少;再用ipconfig –all命令查看实验主机的MAC地址,看看是否和源地址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路由信息协议( RIP)》一、实验内容(RIP)路由信息协议二、实验原理一.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二. 内部和外部路由选择三.距离向量路由1.初始化2.共享3.更新4.什么时候共享四. RIP 协议简介五. RIP 报文格式六. RIP 运行过程七. RIP 的缺点及改进1.RIP 协议的缺点2.RIP 协议的改进八. RIP 的限制三、实验拓扑结构图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三四、实验内容及过程1、练习一(1)内容静态路由与路由表(2)过程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 A 、 B 、C、 D、 E、 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 A 、B、 C、D 、 E、F 在命令行下运行“ route print命令”,察看路由表,并回答以下问题:●路由表由哪几项组成?2.从主机 A 依次 ping 主机 B(192.168.0.2 )、主机 C、主机 E(192.168.0.1 )、主机 E(172.16.1.1),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 route print 命令,察看主机 B 和主机 E 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主机 A 的默认网关在本次练习中起到什么作用?●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表17-1 实验结果3.主机 B 和主机 E 启动静态路由。

(1)主机 B 与主机 E 在命令行下使用“ staticroute_config命令来”启动静态路由。

(2)在主机 B 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 route add 命令手工添加静态路由(“ route add 172.16.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1 metric 2 )。

”( 3)在主机 E 上,也添加一条静态路由(“ route add 172.16.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2 metric 2)。

”(4)从主机 A 依次 ping 主机 B (192.168.0.2)、主机 E(192.168.0.1 )、主机 E(172.16.1.1),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5)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 命令,察看主机 B 和主机 E 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手工添加静态路由在此次通信中所起的作用。

表17-2 实验结果4.在主机 B 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 route delete 命令(“ route delete 172.16.1.0);在主”机E 上,运行 route delete 命令(“ route delete 172.16.0.0)删除手”工添加的静态路由条目。

●简述静态路由的特点以及路由表在路由期间所起到的作用。

配置主机 IP : A(192.168.2.1),B(192.168.2.2),C(192.168.2.3),D(192.168.2.4),E(192.168.2.5),F(192.168.2.6)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将主机A、B、 C、 D、E、F 作为一组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检查网络连接。

1. 主机 A、 B、C、D、E、 F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主机 A、 B、C、D、E、 F 在命令行下运行“ arp - d”命令,清空 ARP高速缓存。

3. 主机 A ping主机D(192.168.1.4)。

主机 B ping主机C(192.168.1.3)。

主机 E ping主机F(192.168.1.6)。

4.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 3)结果2、练习二( 1)内容领略动态路由协议RIPv2( 2)过程本练习将主机 A 、 B 、C、 D、 E、 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在主机 A 、 B、C、D 、E、F 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RIP 和 IGMP ),开始捕获数据。

2.主机 B 和主机 E 启动 RIP 协议并添加新接口:( 1)在主机 B 上启动 RIP 协议: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

”( 2)在主机 E 上启动 RIP 协议: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

”( 3)添加主机 B 的接口:①添加 IP 为 172.16.0.1 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72.16.0.1的接口名" enable。

”②添加 IP 为 192.168.0.2 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92.168.0.2的接口名"enable 。

”( 4)添加主机 E 的接口:①添加IP 为 192.168.0.1 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92.168.0.1的接口名"enable 。

”3.主机主机②添加 IP 为 172.16.1.1 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72.16.1.1的接口名B 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showneighbor察看其”邻居信息。

E 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showneighbor察看其”邻居信息。

" enable。

”4.所有主机人员通过协议分析器观察报文交互,直到两台主机的路由表达到稳定态。

● 如何判定路由表达到稳定态?●在主机 B、E 上使用“ netsh routing ip show rtmroutes察看路由”表,记录稳定状态下主机 B 和主机 E 的路由表条目。

5.主机 B 和主机 E 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 recover_config,停”止 RIP 协议。

观察协议分析器报文交互,并回答问题:●IGMP 报文在 RIP 交互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以上 5 步,绘制主机 B 和主机 E 的 RIP 交互图(包括 IGMP 报文)。

(3)结果3、练习三( 1)内容RIP 的计时器(2)过程本练习将主机 A 、B、 C、D 、E、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在主机 A 、B 、C 、D 、E、F 上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RIP),开始捕获数据。

2.主机 B 和主机 E 重启 RIP 协议并添加新接口(同练习二的步骤2),同时设置“周期公告间隔”为20 秒。

(1)在主机 B 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 config "172.16.0.1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 rip_config "192.168.0.2 的接口名 " updatetime 20 。

”(2)在主机 E 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92.168.0.1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 rip_config "172.16.1.1 的接口名 " updatetime 20 。

”(3)所有主机人员用协议分析器察看报文序列,并回答问题:●将“周期公告间隔”设置为 0 秒可以吗?为什么操作系统对“周期公告间隔”有时间上限和时间下限?上限和下限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协议分析器,比较两个相邻通告报文之间的时间差,是20 秒吗?如果不全是,为什么?3.将“路由过期前的时间”设置为 30 秒。

(1)在主机 B 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72.16.0.1 的接口名 " expiretime 30 、”“ rip_config "192.168.0.2 的接口名 " expiretime 30 。

”(2)在主机 E 命令行方式下,输入“ rip_config "192.168.0.1的接口名" expiretime 30、”“ rip_config "172.16.1.1 的接口名 " expiretime 30 。

”(3)禁用主机 E 的 192.168.0.1 的网络连接。

在 30 秒内观察主机 B 的路由条目变化,并回答问题:●简述“路由过期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4.恢复主机 E 的 192.168.0.1 的网络连接。

5.主机 B 和主机 E 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 recover_config,停”止 RIP 协议。

(3)结果五、思考题练习一 :● 路由表由哪几项组成?答:网络目标、网络掩码、网络地址、接口、跃点数●主机 A 的默认网关在本次练习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用于向其他IP 网络转发 IP 数据报 IP 地址●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答:● 简述静态路由的特点以及路由表在路由期间所起到的作用。

答:答: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有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这种方法适合在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

它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的性能;减少路由器的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

但对于大规模的网络而言,如果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开销链路故障,用手工的方法配置及膝盖路由表,对管理员会形成很大的压力。

练习二:● 如何判定路由表达到稳定态?答:方法 1:主机 A ping 主机F,若ping 通则路由表达到稳定态;方法2:如果主机 B 的路由条目中出现 172.16.1.0 网络的信息,同时主机 E 的路由条目中出现172.16.0.0 网络的信息,则路由表达到稳定态。

● IGMP 报文在 RIP 交互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 RIP 通常采用组播的方式,这就要求交换机支持IGMP练习三:●将“周期公告间隔”设置为 0 秒可以吗?为什么操作系统对“周期公告间隔”有时间上限和时间下限?上限和下限的作用是什么?答:不可以设置为0,对“周期公告间隔”有时间限制是对发送更新报文时机的一种权衡。

上线是限制更新报文发送过于频繁,增加网络负载;下限是确保路由信息得到及时更新。

● 通过协议分析器,比较两个相邻通告报文之间的时间差,是答:不完全是,虽然指定的时间为20 秒,但工作模式是使用在20 秒吗?如果不全是,为什么?15 到 25 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的同步,因而可防止在互联网上由于路由器都同时更新而引起的过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