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9 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共19张PPT)
4. 找出下列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写在 括号里。
1
4
18
3
7
11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4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最大公因数
1. 把16和24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相应的位置, 再圈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圈出略。 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8 )。
知识点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 12、30和36的公因数有( 1,2,3,6 ),最大公 因数是( 6 )。
易错点 没有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个。 ①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是1。
②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小。
③两个质数没有最大公因错在忽略了两个合数是互质数的情况, 如8和9,14和1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都 是1。②错在忽略了当两个数是倍数关 系时,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故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是1。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最大公因数
RJ 五年级下册
教材习题
1.填空。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1题)
(1)10和15的公因数有
1, 5
。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1, 7
。
2.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
3
6
15
9
1
17
16
1
13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2题)
3. 先用“√”画出第一列各个数的因数,再填空。
10 5 11 1 4
提升点 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
练习
1、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2、求15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 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9 3 42 和 54 6 15 和 12 3 30 和 45 15
5和9 1 16 和 48 16
34 和 17 17 15 和 16 1
1. 填空。
1,5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 。
16dm
12dm
用边长 2dm 的方砖,可以铺满,都是整块。
16dm
12dm
用边长 4dm 的方砖,可以铺满,都是整块。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
的边长必须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
16的因数
1 , 2, 4, 8,16
12的因数
1 , 2, 3, 4,6,12
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
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 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 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可以在长方形纸上 画一画,看看能画 出多少个正方形。
可以用正方形 纸片摆一摆。 用边长是 3 dm 的地砖不行啊。
16dm
12dm
用边长 1dm 的方砖,可以铺满,都是整块。
9.* 小巧匠。
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 棒,不能有剩余,每根小
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12 cm
12、16 和 44 的最大公因数是 4 。
16 cm
答: 每根小棒最长是 4 厘米。
44 cm
(如图)有一块长方体木块,长7dm,宽 5dm,高4.5dm。如果把它锯成同样大小的小正 方体木块,最大可以锯成棱长是多少的小方块而 又不浪费木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与合数
真题演练
19
真题演练
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20
真题演练
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解:因为13+5=18,13×5=65
所以两个质数分别是13,5
21
真题演练
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这个 数最小是 ____,最大是_______.
2.一个两位质数,交换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 这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的最小合数是___,最大的 两位数是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
11
11
真题演练
9
9
真题演练
判断对错
1.一个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对) 2. 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错)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错)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质数. (错)
10
10
真题演练
1.从1-9 的自然数中,_____和____是相邻的两个合数; ____和____是相邻的两个质数.
22
真题演练
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这个 数最小是 ____,最大是_______. 解:10以内的质数有:2、3、5、7, 根据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可得三位数的个位只能是5; 2、3、7中只有3、7和5的和是3的倍数, 所以三位数由3、5、7组成,最大的是735,最小的是375. 故答案为:375,735.
A.a B.b C.1 D.ab.
(2)甲数的质因数里有2个2,乙数的质因数里有3个2,它们的最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兴义市七舍镇七舍小学:陈兴艳因数和倍数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偶数: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6、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个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5。
9、100以内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奇数中最小的合数是9,所有的偶数中只有一个质数是2,其它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1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附常见题型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因数、倍数: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③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如15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5。
2例题:1、从0、4、5、8、9中取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①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②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③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中填入一个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能()种填法。
分别是。
3、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题: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如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如③在1,2,3……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如④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如(2)质数×质数=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3)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4、最大、最小A的最小因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自然数是:0;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例题:猜电话号码0592-A B C D E F G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 ——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G——它只有一个因数,这个号码就是附:判断(1)因为7×8=56,所以56是倍数,7和8是因数()因为(2)1是1,2,3,4,5…的因数()(3)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4)因为1.2÷0.6=2,所以1.2是0.6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计算方法
①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
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 L = 1 dm
31 mL = 1 cm31 L=1000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
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认识
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西秀区东屯中心校戴琴【设计意图:互质数没有以教学例题形式出现,但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把一个复杂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中都运用较广。
学生容易把质数和互质数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能更好地区分质数与互质数特作此设计。
】教学内容:互质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4 页“你知道吗?”),第64 页(练习十五)第8 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互质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数互质的条件。
2、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质数与互质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用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把复杂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做铺垫。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理解互质数的意义、条件。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质数与互质数的概念、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互动游戏:请学生把自己的学号写在一张上,是质数的举左手、学号是合数的举右手。
同桌互相检查、验证;教师说出相应的数字,学生迅速举手。
根据上述情况引出质数与合数,回顾复习质数与合数这对概念(强调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适)。
、引入课题:互质数(活动意图:营造喜怡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找出下列每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要求学生举例拓展)(1 )5 和7 17 和19 (2 )14 和15 16 和15(3)11 和12 19 和20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比较。
强调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1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如果a×b=c(a、b、c都不为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1、2、3…..能整除时,所得的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1、2、3…..相乘,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特征: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注:一个数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2、3、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数都是2、5的倍数.。
同时是2、3、5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的数,(2)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或个位上是、2、4、6、8的数),最小的偶数是。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或个位上是1、3、5、7、9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注: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数的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质数和合数按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除外)可分为:质数、1、合数三类质数:一个数,假如只要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如许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授课人:步文新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学案、前置研究部分的练习(每人一张)教学基本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师:将之前准备好的前置研究部分练习发给大家,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汇报(在除法算式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写出8和12 的所有因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师板书例1)师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相互说一说。
方法一:用除数:8÷1=8,8÷2=4,8÷8=1。
方法二:用乘法:1×8=8,2×4=8。
因此,8的因数有1,2,4,8。
8的倍数有1,2,3,4,6,12。
(二)探究新知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出示例1 。
(2)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在8的因数中,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的问题的答案。
(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其中,4是最大公因数。
)2.巩固小练习(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2题。
(填在书上)(2)完成教材63页练习十五第1题。
(填在书上)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师:出示例2。
怎样求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l)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18 和27 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18 的因数:①,2 ,③,6 ,⑨,18。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篇1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12),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 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师:哪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生:1、2、3、6师: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18的什么数吗?生:公因数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生当裁判,玩游戏:(1)请学号是12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
(左)(2)请学号是18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
(右)(个别同学站位出现问题,请全体同学做裁判,1、2、3、6号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2、学习集合图:生:让1、2、3、6号站在中间。
因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
(课件出示)(1)师:两个集合圈交叉重合的部分表示什么?填什么数?(生:填公因数)(2)师:那圈里的左边、右边填什么数?(同桌交流,汇报结果)3、得出结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一、旋转、平移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二、因数与倍数1、如果a×b = 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比如:2×6 = 12 。
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1.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2.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3. 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棱长×124.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h b h a b a S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66a a a S =⨯⨯=5.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 3),立方分米(dm 3),立方米(m 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大约一个指尖的体积)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大约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1 m 3=1m ×1m ×1m 1 dm 3=1dm ×1dm ×1dm =10dm ×10dm ×10dm =10cm ×10cm ×10cm =1000dm 3 =1000cm 3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找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五年级数学下册,我们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而且在人教版的第四单元,我们知道了怎么找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不过,自第六单元分数的加减及混合运算中,经常会遇到三个及以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们在运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找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简称大因)和最小公倍数(简称小倍)就有些困难了。
以下是我整理的找三个数的大因和小倍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
一、三个数,任意两个数是互质数。
互为互质数的数,他们的大因是1;小倍是他们的乘积。
例如:找3.4.5的大因和小倍,他们三个数任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所以他们的大因是1,小倍是3×4×5=60.二、三个数中,有两组数是互质数。
它们的大因是:1;它们的小倍:先找出不是互质数的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找出来的最小公倍数与第三个数相乘,得到的积就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5.8.12的大因和小倍,同第一种,互为互质数的数,大因是1;而这三个数中只有12和14不是互质数,所以先找12和14的小倍,是24;然后5×24=120。
所以5.8.12的最小公倍数是120。
三、三个数中,有一组数是倍数关系。
它们的大因:倍数关系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的大因就是这三个数的大因;它们的小倍:倍数关系中较大的数与第三个数的小倍就是这三个数的小倍。
例如:找5.8.10的大因和小倍。
它们的大因就是5和8的大因:1;他们的小倍就是8和12的小倍:24。
四、三个数中,有两组倍数关系。
它们的大因:最小的那个数就是三个数的大因;它们的小倍:那两个大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三个数的小倍。
例如:找5.10.15的大因和小倍。
它们的大因就是最小的数:5;它们的小倍就是10和15这两个大数的小倍:30 。
五、三个数中,既没有互质数,有没有倍数关系。
它们的大因:先找出两个数的大因,再用找出来大因与第三个数组合,找出它俩的大因,最后的大因就是这三个数的大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4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体会知识迁移、推理判断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卡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游戏引入活动1生活引入,铺垫新知1.评评小明的行为。
班级发了两条新毛巾,小明拿一条放在自己的书桌里,留着自己用。
同学发现了,批评他,他不服说:“我又没拿家里去,放在这不也在班级里吗?”2.指名汇报。
生:小明的行为是不对的,班级的毛巾是公有的东西,是供大家使用的,小明放在自己的书桌里,只供自己使用,不让别人用,是自私的行为。
3.评价。
生:我也要给小明提意见,班级的东西是公共财产,是公用的,不能放在自己那供自己使用,应放在班级卫生角供大家使用。
4.提问:我们班级有公共东西,你知道社区、公园、街道等地方有哪些公共设施是公用的吗?生:垃圾箱、公用雨伞、共享单车、花、公用的健身器材……这些公共设施是公有的,是供大家使用的,不是自己的,不能占为己有。
生活中,东西有公用的,在数学领域,是否存在着“公有”的知识呢?活动2感受“公有”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你是怎样找出来的?预设生1:8的因数有1、2、4、8。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生2:我发现这组卡片上各数的因数中有“公有”的,即各数的因数有相同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
带分数>1.4、真分数<1≤假分数真分数<1<带分数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3/10 0.03=3/100 0.003=3/1000(2)分数化为小数: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如:3/4=3÷4=0.75(3)带分数化为小数: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最大公因数的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笔记
教案标题:探究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能灵活运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2.已有知识:素数、分解质因数;3.教具:板书、黑板报、实物图示、示例等。
【教学方法】1.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2.独立思考与组织合作相结合的方法;3.模拟与体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式“12/30= ?”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白板上互相讨论。
教师再通过板书说明符号和它的含义,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实验一个不完整除法,引导学生探究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与最大公因数有关的概念。
教师通过实物图示和示例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分数的约简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练习在学生理解了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之后,教师组织课堂练习,以不同的形式和难度,将学习者们的学习转化为实际反应。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深入了解练习的意义和方法。
4.课堂交流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与反应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共议。
教师还可以制定一些互动项目,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微信群等,拓展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空间,提升学生的活动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教师凭借“12/30=?”这个例子引出分数的约简,短除法和有理数等概念。
教师以“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为例子,引出最大公因数。
Step2. 讲解教师介绍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提供实物图示和示例,阐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会介绍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如质因数分解法和短除法等。
Step3. 练习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巩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此外,教师还将通过具体的应用题,如解决最少剪多少次才能分成相等的若干根细木条等题目,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图形的变换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
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二、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西秀区东屯中心校戴琴
【设计意图:互质数没有以教学例题形式出现,但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把一个复杂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中都运用较广。
学生容易把质数和互质数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能更好地区分质数与互质数特作此设计。
】
教学内容:互质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4页“你知道吗?”),第64页(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互质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数互质的条件。
2、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质数与互质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用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把复杂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做铺垫。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理解互质数的意义、条件。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质数与互质数的概念、两个数互质数的条件,并
能正确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游戏:请学生把自己的学号写在一张上,是质数的举左手、学号是合数的举右手。
同桌互相检查、验证;教师说出相应的数字,学生迅速举手。
根据上述情况引出质数与合数,回顾复习质数与合数这对概念(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适)。
、引入课题:互质数(活动意图:营造喜怡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找出下列每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要求学生举例拓展)
(1)5和7 17和19 (2)14和15 16和15
(3)11和12 19和20
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比较。
强调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1 。
)
小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1的两个数互质。
互质数有三种情况(1)两个都是质数。
例如5和7;(2)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是合数。
例如11和12;(3)两个都是合数。
例如14和15。
强调:1和任何一个非零自然数都互质。
巩固练习:按要求组数使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一个合数,一个偶数:
3.一个合数,一个奇数:
4.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5.两个都是质数:
6.两个都是合数:
归纳总结: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数,就看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不是1。
质数是对一个数而言。
如:5是质数,7是质数,11是质数。
即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互质数是对两个数而言。
5和7是互质数,11和12是互质数,14和15是互质数。
即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所以,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是质数,但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作业:练习十五第八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写数活动,回顾合数与质数的概念,从而引出课题——互质数,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举例探究、组数练习,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生已经掌握找合数与质数,求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归纳,经历过程,从而发现两个数互质的条件,并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为学习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把复杂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奠定基础。
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对质数与互质数还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由
于该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