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抗白念珠菌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1995~2004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1 选择性弱(指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
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 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
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
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
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
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GL-7的生长。
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 mg/ml 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
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浓度(MIC)为11.88 %[3]。
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GL-7有强大抑制作用。
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
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一、概览哎呦这可是个不小的课题啊!不过别着急,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实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话说这苦参可是一味神奇的中药,据说它含有丰富的抗菌成分,对各种细菌、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通过提取苦参中的这些抗菌成分,看看它们在物体表面到底能不能起到抗菌的作用呢?这可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实验哦!A.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抗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因此研究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的作用机制和方法,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B.目的和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苦参提取物对物体表面的抗菌效果,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第一种方法是将苦参提取物涂抹在物体表面,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仍然有细菌生长。
第二种方法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将苦参提取物涂在物体表面,然后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仍然有细菌生长。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苦参提取物对物体表面抗菌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抗菌方法。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过去的研究中,苦参提取物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例如一篇发表在《中国药学杂志》上的研究报道了苦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
此外另一篇发表在《中药材学报》上的研究表明,苦参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然而目前关于苦参提取物抗菌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一些研究认为,苦参中的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原因。
复方中草药抗真菌研究进展
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 ,单体化合物对
3 真 菌无 显 著抑 制 作 用 ,士 槿皮 、 丹 皮 9 %乙 种 5
醇 粗 提 物对 3 真 菌均 有 较强 的抑 制作 用 1 种 。多数
癣病 感 染豚 鼠制 造皮肤 癣病 动物 模 型 ,同时 又根 据 造模 方法 不 同 ,将 其分 为皮 肤创 伤感 染法 、爪 问感 染法 和穿 刺感 染 法等 ,前两 者是 以病 灶 的病珲 变化 程度 和病 灶皮 肤 屑真菌 培养 的转 阴率 为依 据 ,后 者
ZHANG n , I ia Pi g L U Ha y n
( h n d o ain l olg f giut rl c n ea d T c n lg , h n d 1 , hn ) C e g u V c t a C l eo r l a i c n e h ooy C e g u6 1 0 C i a o e A c u Se 1 3
肤 常 见致 病 性 真 菌 ( 膏样 毛癣 菌 、红 色 毛癣 菌 、 石 絮状 表皮 癣 菌 ) 有一 定 的 抑制 作 用 ,同时 与达 克 都 的抑 菌 效果 相 当( > .5 。林 静 瑜 等报 道 ,癣 P0 ) 0
药 膏 的提 取 配 方 是 r香 、蜂 房 等 8 中草 药组 成 , 味 研 究表 明 ,浓 度> %对 石 膏样 毛癣菌 、红 色表 皮癣 5
观 察 14 中草 药 9 %乙醇 提 取 物 对 白色 念 珠 菌 、 6种 5
作者简介 :张平(9 2 ) 1 8一 ,女 ,四川成都 人 ,硕 士研 究生,讲 师,主要从事 动物疾病 的防治研究 。
21年第9 饲料博赞 45 01 期
啤酒 酵 母和 威 克海 姆原 藻 3 真 菌 的作用 ,并对 其 种 中抑 菌效果 明 的巾草 药 中的丰要 成分 进 抗真 菌 药敏 试验 ,结 果 表 明 ,2 种 q草药 乙醇提 取 物对 1 2 1
中医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进展吕晓峰【摘要】@@ 真菌为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属真菌界,与动、植物界平行,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30万余种真菌,对人类致病的约200余种[1].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等广泛应用,或器官移植的发展,以及人类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如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虽然两性霉素B脂质体、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其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采用中医治疗,效优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2页(P953-954)【关键词】肺疾病,真菌性;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作者】吕晓峰【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肝病科,河北,邢台,05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519;R519.1真菌为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属真菌界,与动、植物界平行,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30万余种真菌,对人类致病的约 200余种[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等广泛应用,或器官移植的发展,以及人类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如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虽然两性霉素B脂质体、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其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
采用中医治疗,效优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药抑制真菌生长的实验研究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有300余种。
王理达等[1]实验证实黄柏、丁香、乌梅、黄连、黄精等13味中药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
宫毓静等[2]对160种具有抗真菌的中药进行真菌体外抑菌观察,其中牡丹皮、木槿皮、知母、高良姜、黄连、丁香、肉桂、黄柏、黄芩、肉豆蔻、防己、地骨皮、木香、徐长卿、丹参、鹤虱、急性子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单味中药和有效部位的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孢子癣菌的 MI C均为 0 1 gL .6m / 。对 白色念珠 菌的抑制能力 也
较好 ( C为 0 4m / ) 并推测 广藿 香的抗 菌活性可能与广藿 MI . gL , 香酮的存在有关 。杨得 坡等 采 用气 相色 谱 一质 谱联 用分 析
藿 香 和 广 藿 香 有 效 成 分 , 在 体 外 抑 菌 实 验 中发 现 藿 香 主 要 成 并
4 0 2 3 02
5. 0 m ml 0 0 。
物从高效 、 广谱 、 低毒和耐药性等方 面评价 尚不令 人 十分 满意 。
寻找安全性好 、 抗菌谱广 、 疗效高 的抗 真菌 中草 药 , 有效 地提 取
和 筛 选 抗 真 菌 活 性 成 分 , 成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研 究 方 向 。本 文 对 已
, 其水煎剂 和乙醇提取物 的主要成分为小 檗碱 。苦
参的单 体 成 分 苦 参 碱 有 强 抗 马拉 色 菌 和 红 色 毛 癣 菌 的 作
1 5 酚 类 的 抗 真 菌 作 用 .
( . noc 和毛莲蒿 ( .eta 中分离 出多种单萜 或倍半 A mogl a) i A vst) i 萜类成 分 , 对多种 真菌 如黄 曲霉 菌 、 曲霉 菌 、 黑 白地霉 菌 、 热带
红色毛癣菌有较 强 的抑 制作用 。大黄 的单 体成 分大 黄酚对 红色毛癣菌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 j 。
单 味 中药 和有 效 部 位 的抗 真 菌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及 存 在 的 问题
宋 晗 董 佩 晶 童 中胜 孔庆 云
湖北 中医学 院 , 武汉 4 0 6 301 武 汉市 第一 医院皮肤 科 , 武汉
随着广谱抗 真菌药物 的普遍应 用 , 临床应用 的抗 真菌 药 在
黄芩及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芩及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兰馨朱秀高张米兰曹江松张靖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4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部分细菌产生较强耐药性,给临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较大困扰与挑战。
但随着对中药药理探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抗炎与抑菌作用的试验研究不断增多。
在多种中草药植物中,黄芩展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
对黄芩有效成分、抑菌活性,及与其他药物协同抑菌作用相关研究不断丰富,为今后利用黄芩防治畜禽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保障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黄芩;抗生素;黄芩提取物;抑菌【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3-0071-05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3.zgmzmjyyzz202403016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LI Lanxin1ZHU Xiugao2ZHANG Milan1CAO Jiangsong1ZHANG Jing1*1. Research Center on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Medicine Industrializ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25, China;2. ZhongLe (Weif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Weifang 262700,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antibiotics have been abused in recent years, some bacteria have developed strong resistance. As a result, clinical bacterial diseases are prone to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s pharmacology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epens,there is also an increase in studies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s well as its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 effects with other drugs was presented.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is discussed, in hopes of revealing its advantages as a bacteriostatic agent,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diseases in futur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Furthermore,the Chinese poultry and livestock industries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long run.Keywords: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ntibiotic; Alcohol Extraction of Scutellaria; Bacteriostasis自1929年英國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摘要】中药在预防和治疗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类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妇科炎症等多种疾病.目前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后应将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深入到体内.本文就近年来研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抑菌剂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4页(P860-862,封4)【关键词】单味中药;复方中药;抑菌作用【作者】李晏乐;岳肖华;孙卫东【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中的过度应用,耐药细菌普遍产生,致使抗生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疗效欠佳。
然而现代研究发现,传统中草药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细菌耐药。
中草药抑菌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及中药成方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这对开发和利用我国宝贵的中药植物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国近年来研究频次高且证实有确定疗效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的抑菌作用概述如下。
1 单味中药抑菌作用概述目前单味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外抑菌实验,如临床常用于牙周炎、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细菌、糖尿病足、阴道念珠菌感染等治疗。
李立芳等[1]发现,黄芩、淫羊藿、丹参3味中药水煎液对3种牙周致病厌氧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2%碘甘油。
姚旭等[2]发现,单味中药大黄的水煎液对牙龈紫质孢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要强于大黄和五倍子复方水煎液的疗效,因此临床中复方药物组合的疗效并非比单味中药强,故对临床中药物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专业药学层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习中心成绩2017 年0月0 日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 倍。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 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目录一、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1)1.1 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1 1.2中草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 (1)1.3 中药提取物抗真菌作用 (2)1.4 中草药活性成分抗真菌作用 (3)二、中草药抗真菌作用机制 (5)2.1 直接抗真菌作用 (5)2.2 发挥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6)2.3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间接提高机体抗真菌能力 (6)三、抗真菌中草药的特点 (7)结论 (8)参考文献…………………………………………………………………………………9致谢……………………………………………………………………………………10一、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1.1 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1、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1.1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王理达等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了黄柏等13种生药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发现黄柏、丁香、乌梅等有强烈抑制真菌活性。
宫毓静等采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对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筛选,发现牡丹皮、土槿皮等22种中药对一种或几种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纪丽莲[证明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有抗霉菌活性。
王昊、付爱华[5~6]发现茵陈、黄精、白头翁等中药对浅部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尹秀芝报道苍术浸出液致真菌细胞壁及细胞内部结构破坏。
屠鹏飞测定龙血竭对多种真菌的MIC在18.8~750μg/ml,其作用靶位是真菌的细胞壁。
刘小琴等发现紫苏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侯幼红等[10]发现飞龙掌血等药性苦寒的中药表现出类似几丁质酶和刀豆蛋白A的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粘附作用.何进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
一种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试验
黑龙 江水产
2 1 年第 4期 01
泡 3ri— h煎煮 , 0 nl a 煮沸后文火煎 2 , 四层纱布过滤药液 , h用 药渣加水 05 1 . L煮沸后煎 1 , — h 过滤药液 , 合并两 次药 液, 用文火浓缩 至 1( , 0 01调节 p 值 , h 以原液浓度 为 10 0 %灭菌备用 。 菌种均保存在营养琼脂斜 面上(℃) 3周移植一次 。 4 每 使用时将菌种在营养肉汤中连续继代 5 8 , - 次 接人 肉汤 中,7C 3  ̄培养 2 h 4( 每毫升约含活菌 l O亿)再 以营养肉汤培养基作 1 倍 稀释 、 , 0 备用 。 将被测消毒剂用灭菌无菌水作 若干个递增稀释度( 1 ,/,/ ,/0 1 0 1 0等) 如 , 1 11 1 ,/ ,/ 2 5 0 2 4 8 稀释后分装于灭菌试管中 , 每管 3 4 L 将稀释后 的菌液分 -m 。 别接种于盛有 不同浓度 消毒剂的试管 中, 每管接种 1 2 l混匀后 , -m , 置培养箱(7 )作用 2h 3 , 4 。取含各稀释度 中草
一
个复方制剂。所需中草药 购 自广州某 中草药市场 。 1. .2培养基 , 1 无菌水制备 肉汤培养基 : 新鲜牛心 2 0 剁碎 , 5 0 l 5g 加 0 m 蒸馏水 ,g 白胨作记 号煮沸 , 5蛋 然后文火炖 2 。过滤 肉沫并干燥 , h
调 D 值 至 75左右 。分装到试管 中, h . 每支试管加 1ml 0 肉汤及少量碎沫状的干牛心灭菌后置 4 ℃冰箱保存备用 。
毒效果下降或失效 , 使人们对消毒剂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 安全 、 高效 、 不易产生耐药性等 。某些 中草药具有 良好 的
杀菌效果 , 细菌对 中草药不易产生耐药性 , 而且 中草药成本低 , 留少 , 残 毒副作用较小。在当今世界共 同聚焦食 品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白色念珠菌是严重危害免疫缺陷人群的病原性真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前临床上可用的抗真菌药物仅仅局限于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氟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等三类药物,抗真菌药物的靶点只有细胞膜的麦角固醇(ergosterol)代谢和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β-1,3-glucan)合成两个。
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都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而生物被膜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因此,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
植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药物的主来源之一。
中草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在抗真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靶点也多种多样。
因此,对源于中药的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筛选,不仅容易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也可能找到新的抗真菌药物的靶点。
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通过初步筛选,我们发现了9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提取物,分别为血竭素高氯酸盐,盐酸石蒜碱,黄山药皂苷提取物,紫草素,土荆皮乙酸,补骨脂乙素,蓝雪醌,厚朴酚,和厚朴酚。
血竭素高氯酸盐和盐酸石蒜碱为首次发现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由于其他化合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具有较详细报道,因此我们选择血竭素高氯酸盐,盐酸石蒜碱和黄山药皂苷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所用菌株为白色念珠菌标准株SC5314。
主要方法有时间杀伤曲线,形态转变,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发育(XTT实验),黏附实验,磷脂酶产生,生物被膜中表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测定,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种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测定,cAMP补救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线虫毒性试验,山梨醇补救实验等。
血竭素高氯酸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4μM,为抑制真菌活性。
它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也能抑制已经形成的生物被膜的发育,以及白色念珠菌酵母型向菌丝型生长的转变。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金银花在抗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金银花的概述和其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在详细分析了金银花提取物对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以及金银花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金银花作为抗感染药物的潜力,提出了金银花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效果,有望成为重要的抗感染药物,并为医药领域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金银花, 抗感染,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临床应用, 前景展望, 潜力, 医药领域, 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金银花的概述金银花,学名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中药原料。
金银花有着白色或淡黄色的花朵,花形美丽,具有香气扑鼻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中药和食疗中。
金银花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印度和南美洲等地区。
在中医传统中,金银花被认为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金银花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挥发油、维生素C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金银花抗炎抗菌的作用。
1.2 金银花在抗感染中的作用1. 抑制病毒复制:多项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多种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抗病毒作用可能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增强机体免疫等方式发挥。
2. 抗细菌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抗菌作用可能与提取物中的挥发油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干扰细菌代谢等。
金银花在抗感染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金银花在抗感染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 正文2.1 金银花提取物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包括干扰病毒的进入宿主细胞、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促进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等。
10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2 O1 3年 3月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用效果 最 好 , 其 次是 五蓓 子 和 知母 , 而甘 草对 白色 念珠菌 抑 菌作用 较 差. 在 一定质 量 浓度 范 围内, 黄连提 取 物 的抗 真 菌作 用 随 药液浓度 的增大 而增 强 , 呈 剂量 依赖 性. 其最 低 抑 菌
质 量浓度 为 1 mg / mL . 将 抑 茵成 分 不 同的 中草 药进 行 两 两配 伍 , 考察 其 对 白色念 珠 茵 的
协 同抑制 作用 , 实 验结果 显示 , 除 五蓓 子和 丹 参 的 混合 药 液对 白色 念珠 茵 具 有协 同抑 制
作 用外 , 其余 3组 中草药 的配 伍 , 并无 协 同抑制 作用.
关键 词 : 中草 药 ; 黄连 ; 白色念 珠 茵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5 . 5 文 献标 志码 : A
将 活化 培养后 的 白色 念 珠 菌接 种 于 P D A 液 体 培养 基 中 , 在 2 8℃ 下
培 养至对 数期 , 调整 菌液 的浓度 为 1 0 ~1 0 c f u / mL, 备 用.
1 . 2 . 3 不 同 中草 药抑真 菌作 用的测 定 在 无 菌 培养 皿 内注人 体 积分 数 为 2 %的 P D A 固体培 养 基 作
理论 数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材 料
抗真菌单味及复方中药试验研究进展
色 念珠 菌 的 早 期 黏 附 及 菌 丝 生 长 有 抑 对 白色念 珠 菌有 抗 菌作 用 , 对其 它 致 目前 , 经 发 现 3 0 多 种 中 药 具 制作用 , 已 0 从而 抑 制 白色 念 珠菌 生 物膜 病菌种 , 特别是耐 唑类药 物的 菌种 , 如
有抗 真 菌活 性 , 土荆 皮 、 梅 、 丹 形 成 , 人 细 胞 毒 性 较 弱。刘 翠 青 克柔念 珠 菌也 有 着类 似 的抗 菌 作 用。 如 乌 牡 对 皮 、 柏 、 菊 花 、 耳 子 等 , 有 较 强 等 将紫 花地 丁、 腥 草 、 黄 野 苍 均 鱼 肉豆蔻 、 细 李 治建 等 采用 N C S推荐 的《 CL 产孢 的抑制 真菌作用 。赵 炯等… 以生 物活 辛 、 羌活 、 金银 花 、 肤子 、 地 吴茱 萸 、 花 丝状真菌的液基稀 释法抗真 菌药 物敏 性追踪结合 色谱分离 从高 良姜 中提取 椒 、 香 、 附 及 苦 楝 子 1 木 香 2种 中 药 研 感性 试 验方 案 》 测 定 地 锦 草 提 取 物 对 ,
一
。
从 中药 中寻找抗 真菌 药物 已有较 生长及 黄 曲霉 毒素 产 生 的效力 很 强 , 现 , 氟康唑 处 理组 克 柔念 珠 菌结 构 完
多的探 讨 , 究 和开 发抗 真菌 中 药对 对黄 曲霉 毒 素 的抑 制 率 可超过 9 % 。 整 , 胞 壁 、 胞 膜 结 构 清 晰 ; 苍 子 研 5 细 细 山 解 决耐药菌株 问题有 重要意 义 。现将 汪 长中等 采 用四唑锚 盐 ( T ) 低 油处理组见克柔 念珠菌 细胞壁溶 解破 x r减
柳州
550 ) 4 07
【 关键词 】 真 菌; 抗真菌药( 中药)念珠菌 , ; 白色;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7.;3 .; 5 【 985R7 2R一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 6921)9 1 6 0 (2 21( 20 — 4 — 3 X 0 2
小檗碱、丁香酚联合氟康唑对抗耐药白念珠菌的影响
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
念珠菌血症在美国医院血液系统感染中高居第四位。 作为
了抗菌、消炎、抗疟外,人们发现小檗碱还具有更加广泛的药
机会致病菌,白念珠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理作用,能够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
群,如艾滋病患者、肿瘤防疗化疗患者、糖尿病和肝硬化患
长,表明此药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丁香酚可能首先
90% 以上;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肾浓度最高,可透
①
致病真菌均有较强的作用,在 50mg / L 浓度时均能抑制其生
项目基金:长沙医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长医教[2019]61 号-088。
·106·ຫໍສະໝຸດ 医药探究2005,36(9) :1434-1436.
[9] 张龙,史明星,刘金凤,等.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
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8,45(5) :325
-332.
[10] 张创. 小 檗 碱 抗 肿 瘤 活 性 筛 选 及 作 用 机 制 研 究
[ D] .郑州:郑州大学,2018.
能够引起一批功能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底物转运蛋白、
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0) :2079-2081.
床耐药白念珠菌的 50% 最低抑菌浓度( MIC 50 ) 和 80% 最低
用。 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两药合用
翻译起始因子、RNA 剪接子的编码基因下调,氧化应激、线
消化性溃疡、促进胆汁分泌、兴奋大脑皮层、松弛血管平滑
者,骨髓、肝肾等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
肌,以及兴奋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近年来还发现
中药复方制剂抗真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1 06 ・ 5
浙 江 临床 医 学 20 08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1 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药复方制剂抗真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陶茂灿 夏修 蛟 曹 毅
近 年 来 , 着 甾体 类 激 素 、 谱 抗 生 索 的 大 量 应 用 , 随 广 导 管插 管 、 官 移植 的不 断 开 展 , 其 是 一 些 免 疫 障 碍 疾 病 如 器 尤 爱滋 病 患 者 的大 量 发 生 , 菌 感 染 的 情 况 日益 多 见 , 些 原 真 一 不致 病 的 真菌 亦 开 始致 病 。据 保 守 估 计 , 2 来 深 部 真 近 0年 菌病 患 者 已增 加 4 … 。随 着 真 菌 发 病 率 的 逐 年 上 升 , 0倍 目 前用 于 临 床 的抗 真 菌 药 物 亦 不 断 涌 现 , 由 于抗 真 菌 药 物 但 的严 重 毒 副 作用 E和 耐 药 问 题 的 1 明 显 , 响 了其 更 为 z J 3益 影 广 泛 的 应 用 , 中 药具 有 副 作 用 小 、 源 广 、 格 低 廉 、 少 而 来 价 较 出现 耐药 等 优 点 , 研 究 开 发 抗 真 菌 中药 具 备 良好 前 景 。 使 的 M C为 03m / l 须 癣 毛 癣菌 、 I .9 gm , 对 羊毛 状 小 孢 子菌 的 M C I 为 0 7m /' 对 白 念 珠 菌 、 霉 菌 为 1 5 e  ̄ 陈 超 .8 gn , a 青 .6 mgm。
上世纪 2 年代开始, o 人们便 开始从 中药 中寻找高 效低 毒的 抗真菌中草药 , 至今 已成 功地筛选 出许 多具有抗 真菌 活性 的中药l 。但 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 中药有效成 分和单味 3 J
药 的抗 真 菌作 用 , 复 方 涉 及 较 少 。 中 药 抗 真 菌 机 制 复 杂 , 对 有 些 方 剂 中 的单 味 药 并 无 明显 的 抗 真 菌 活 性 , 其 复 方 对 但 某 些 实 验性 动物 真 菌感 染 则 有 一 定 治 疗 效 果 Ⅲ 。 上世 纪 9 6 ] o 年代 以来 抗 真菌 作 用 的 中草 药 复 方 研 究 正 在 逐 渐 兴 起 ,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i n J Mv c o 1 , J u n e 2 0 1 3 , V o l 8, No . 3
・
综 述 ・
中草 药抗 白念 珠 菌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李姝 毅 夏 志宽 杨蓉 娅
( 北 京 军区 总 医院全 军皮肤损 伤修 复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7 0 0 )
t o x i c i t y a n t i ・ Ca n d i d a d ug r s h a s b e c a me a h o t r e s e a r c h.Ex t r e me l y r i c h r e s o u r c e s o f Ch i n e s e h e r b a l me d i c i n e h a v e c e r t a i n a d v a n t a —
d e e p my c o s e s, a nd o te f n b e c o me r es i s t a n t t o c o mmo n l y us e d a n t i f un g a l a g e n t s .S o l o o ki n g f o r b r o a d— s p e c t r um ,h i g h e ic f i e nc y,l o w
a t r i c l e s s u mma r i z e t h e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h e r b a l me c h a n i s m o f a c t i o n 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a n d i t s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i n g l e h e r b a n d c o mp o u n d h e r b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s y n e r g i s t i c e f e c t o f c o mp o u n d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we s t e r n
【 关键词 】 白念珠菌 ; 中草药 ; 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R 3 7 9 . 4 9 7 8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3 8 2 7 ( 2 0 1 3 ) 0 8 - 0 1 8 5 - 0 3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Chi n e s e he r ba l me d i c i ne ag a i n s t Ca n di da al bi c a ns
【 A b s t r a c t 】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c o m m o n h u m a n f u n g a l p a t h o i r e t y o f s u p e f r i c i l a a n d
g e s o f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a n d i d a i n f e c t i o n s . T o s t u d y t h e r o l e o f C h i n e s e h e r b l a me d i c i n e a g a i n s t 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
me d i c i n e a ga i n s t Ca ndi da al b i c a ns. Th e Chi ne s e h e r b a l me di c i ne a g a i n s t Can di da a l b i c an s c l i n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e nt l a s t u di e s i n r e —
【 摘要 】 白念珠菌 , 是人类最常见 的真菌病原体 , 可引起各种浅 表及 深部真菌病 , 对 常用抗 真菌药物 易产生 耐药 。文章就
近年来有关 中草药抗 白念珠菌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 主要从 中草 药抗 白念珠 菌的作用机制 及其活性成分 、 单 味 及复方 中草药 制剂抗 白念珠 菌作用 、 中西药协 同抗 白念珠 菌作 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LI S hu— yi , XI A Zhi — k ua n, YANG Ro ng — y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a t o l o g y ,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 o B e i i f n g Mi l i t a r y C o mm a n d f o P , B e i j i n g 1 0 0 7 0 0 ,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