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2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教案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教案(新版)语文版

22.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重点)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难点)4.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文中有关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

吕蒙(178—220),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之战,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3.字音字形。

卿.(qīng)岂.(qǐ)孰.(shú)涉.猎(shè) 遂.(suì)4.词语解释。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体会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习孙权的劝学态度,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体会孙权的劝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材:《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辅助材料:1. 《孙权劝学》译文2. 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资料3.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教学设备:1. 投影仪2. 计算机3. 教学黑板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孙权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孙权劝学》课文,理解文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难句。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孙权的劝学精神。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下一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孙权劝学》课文,回顾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提问:谁能概括一下孙权的劝学态度?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孙权的劝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案例分析1. 提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孙权的历史地位。

2. 分析孙权在历史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其勤学好问的品质。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践行孙权的劝学精神。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劝学精神及其对学习的启示。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下一课。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教案(语文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资治通鉴»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明白得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明白得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时刻: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名言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明白得文意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朗读可分三步:①初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

②速读:理清故情况节。

③比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明白得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咨询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曰:对……讲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只是/ 多务:情况多/孰假设:与……相比如何/ 遂:因此②明白得以下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明白得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明白得为:长兄如何样明白这件事这么晚啊!何:如何,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三篇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三篇

孙权劝学教案有关孙权劝学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孙权劝学》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翻译。

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难点:1. 文言文断句和朗读。

2. 理解文中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2. 板书教学: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简介孙权及其历史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劝学”有什么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查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分享学习成果。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才能学有所成?二、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文言文断句和朗读技巧。

2. 学生跟读、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三、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写一篇关于学习心得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2、介绍司马光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

(演示)四、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语文八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开展的道理呢?以下是PINCAI收集的《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历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孙权劝学》教案集合5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合5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案篇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2、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语气特点,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5、教学工具:PPT、录音、图片6、课时安排:一课时7、教学过程Ⅰ 导入:“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Ⅱ 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Ⅲ 检查生字词卿qīng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Ⅳ 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Ⅴ 学生齐读课文朗读指导:注意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不尽相同,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读出责备的语气(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重心长。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出自豪的语气。

Ⅵ 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当初对……说当权推辞用中多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的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2、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疏通文意(由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并回答)三、品析课文求学过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要求不高,可行)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问: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鲁肃赞学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②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的教案

《孙权劝学》的教案

《孙权劝学》的教案《孙权劝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

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孙权劝学教案8篇

孙权劝学教案8篇

孙权劝学教案8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孙权劝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

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三、学法的指点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法,字字落实。

重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

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6篇

语文版八下《孙权劝学》教案学案6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的韵味。

2、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教学方法: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

2、竞赛法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包括辨字音、析词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

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4、比较阅读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方法:1、自读质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讨论解决。

2、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篇幅短小,在教学时应侧重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在分组预习中学生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预习要求:1、读熟课文,读通注释,读准字音。

2、能疏通文意,复述内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学习板块:检查预习情况,导入课题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布置大家回去预习15课《孙权劝学》,让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下面老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教学的文本为《孙权劝学》一文,该文主要是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如何敦促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故事。

文章主要通过孙权给他的子女写信的方式来进行讲述,内容深刻、真实,对于学习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提高对于孝顺和顺从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到文本的细节,并能够在文本中找到答案,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而能够尊重师长,弘扬传统美德,形成坚强有力的人格。

三、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用《孙权劝学》一文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孙子兵法,可读乎?把书读好,出门谈笑无忌;功名利禄,求之不得来;诚心款款,安稳度余年。

”2. 引出问题在阅读完本节课的文本后,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3)文中在描述子女学习时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4)你是怎么看待孙权的言辞的?3. 检测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并做出相关分析。

4. 教师解读让教师对于问题的答案做出详细的解读,并对于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和指导。

5. 练习环节在掌握了《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文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

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1、发动学生课前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重新加工,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二、展示与交流。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三、感知与理解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配乐朗诵;学生有感情集体朗诵。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

其他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竞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翻译课文。

男生组和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

把课文分为两层,从开头到“蒙乃使就学”为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

男女生代表各翻译一层,错一处扣5 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女生组和男生组各读一层,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会战。

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

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题目见课件)1、解释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2、辨析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辨析一词多义卿今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但当涉猎指物作诗立就4、翻译下列句子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f、卿言多务,孰若孤?3、思读课文,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1)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6)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读课文。

1)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与探究: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学生自由发言。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师旷论学》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及章……甚有乡曲之誉。

……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五、拓展与延伸: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作业: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备课资料7、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识就是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

(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冶通鉴》劝学:辞~就(恳切、关心)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