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西方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这个意义不是从神秘的上帝、神性或自然法则中获得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在西方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想首先在法国得到了发展和表达。
在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思想对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体自由和存在的本体性自由意志是存在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存在主义始终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独立性,强调人从潜意识、追求与欲望中抽离出来,并“自由”地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人作为“心理存在形态的自由体”之后标定了存在主义中的个人的独立体系。
人的存在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选择的结果。
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人是自己的直接创作者,没有上帝或其他人为人设定目标和价值。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的本质。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个体生与死对世界没有任何总体影响;人最终也将面临死亡,这使得人必须珍惜生命,收获当下。
恐惧和无意义“存在意义”的缺失使得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导向了恐惧和无意义。
无意义来自于事物本身无法解释的题目,有时甚至可能是存在的一种无从解答的无法承受的焦虑。
这正是存在主义思想中的恐惧感,也是难以理解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因。
但也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这种极端感受是存在主义的关键问题。
人的责任因为人的自由,人也拥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
因此,在存在主义中,我们虽无法回避所有恐惧和认知上的不安,但我们能够试着解决、面对这些问题。
恐惧和无意义并不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发生的,而是由个体意致造成的,人还可以自己决定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及选择行为后果之后的面对。
这使得人成为他(她)自己的主人。
因此,人在人生中有着巨大的责任。
个人价值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人价值,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位独立的个体,在他们的幅领内拥有无限的创造性。
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每个人的内在价值是难以准确量化的,这就强调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则发现,在社会中各行各业所产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也因此是不同的。
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价值的认识
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价值的认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指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流派和学派,包括存在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思潮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自由的理论基础。
例如,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强调个体在实践中的自主决策和自由选择。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兴起推动了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来解决问题。
结构主义则强调系统性思维和结构性分析的重要性。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看法,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第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边界,强调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平等和合理性。
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和绝对真理,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多样性的尊重。
这种思潮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超越狭隘的思维模式,接受并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的重要性。
例如,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体验,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存在的意义;实用主义强调个体的愉悦和幸福,认为人们的行动应该追求最大的幸福。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醒人们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我们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以及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存在主义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1.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以存在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出发 点。他认为,过去的哲学研究专注于“存在者”, 而忽略了“存在”,而存在乃是任何一个存在者 在 具有任何内容的时候都必然已经具有的性质,没 有存在,就不可能有存在者。 然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追溯到一 种存在者,这种存在者必须在具有任何内容之前 就已经明确他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法国就迅速地被德国法 西斯的军队占领,这使法国的知识分子深感失望、痛苦, 心情沮丧,这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 壤。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马塞尔、卡 缪、梅洛-庞蒂等人。其中萨特的影响最大。 萨特早年曾赴德国学习,并师从海德格尔学习存在 主义哲学。他于1943年出版的《存在与虚无》系统反映 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萨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 的本质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一、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被无缘无故地抛到 这个世界上来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 所以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 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 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 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五、人生是一场悲剧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 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 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 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 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 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 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 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要在荒诞的世界中使自己的生活不荒诞, 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那就要珍惜自己短暂 存在的价值,坚决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东 西,努力作一个自由的人。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篇一: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浅论萨特存在主义作者:周烨学号:1__2_45班级:_级汉语言文学一班[摘要]:存在主义是 _ 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本文旨在从存在先于本质.〝自在〞与〝自为〞.〝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责任与人道主义五个方面入手,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作以简要的说明.[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自由,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有它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历史背景, 就其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来说, 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它的出现标志着帝国主义阶段所固有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就法国而言, 它是法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危机的产物犷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所制定的哲学和文学的命题, 无不打上了法国危机年代的烙印.这些命题集中反映了历经危机年代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城市小市民的情绪和愿望萨特所概括的多半是战争失败后一片混乱以及德国占领下全然迷惘的经验忧郁.痛苦.仿徨.悲戚.孤独和死亡;他所强调的是超时代和超社会生活的自我意识.自由和自由选择.主观性和人的行动, 即萨特所宣扬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萨特的存在主义在萨特看来, 由于传统哲学把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以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为前提, 它们的哲学是二元论的.唯心主义虽然以某种抽象的精神本质为认识的出发点, 同样属于二元论, 因为它们同样主张主体与客体分立;唯物主义者虽然坚持反映论原则, 主张主体反映客体,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也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 因为它〝忽视了人的主观性〞 .萨特认为,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以另一神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即必须用现象学的原理, 用现象的一元论来代替它们, 从而〝由此消除一些使哲学感到麻烦的二元论〞 [1]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1.〝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这种主张是讲,世界上首先有人,有了人和人的关系,有了人的选择行为,通过人的行为和后果,然后才能给这个人下定义.他讲的〝存在〞,显然是指个人的存在,个人主观意识的存在;而他讲的〝本质〞,则是指个人的共有特性.也就是说,这世界上要先有人,有人的主观意识,然后才有人的行为,根据他的行为,才能判断他是什么人,他才能创造自己的本质,证明自己的存在,才能给他下定义.萨特认为, 人的存在及其本质问题, 前人虽然作过长期论争, 但始终从本质先于存在出发规定人的本质的, 例如,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 认为上帝先规定好人的本质, 然后按此规定把人创造出来到了十八世纪, 法国无神论的哲学, 虽然抛弃了上帝这一概念, 但它仍保留〝本质先于存在〞的说法.萨特认为, 所有这些都属于从本质, 亦即从概念中推演出人的存在, 应当抛弃这种传统观念, 抛弃上帝创造出人的本质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 , 说:〝假如上帝不存在, 那么, 世间至少有一种存在物可证明是‘存在先于本质’;这种存在物升在接受任何概念予以规定之前, 就已存在;而这一存在物, 就是人.〞 [2]2.〝自在〞与〝自为〞萨特把〝存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另一类是〝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即〝物〞的存在,是超出意识之外的东西,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事物和人的未知之根源与本质,这种本质是〝超现象的〞,掩蔽在深处的东西.它是非创造的,具有偶然性,没有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没有内在意识,没有奥秘,是实心的,是现象的存在,而且它的现象就是它的本质.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因为它是自由的,不确定的.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3.〝自由选择〞自由是存在主义的精髓,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萨特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但是萨特所说的自由并不意味着达到目的和是否成功,而只意味着选择的自主.只要可以选择,即是自由,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选择了不选择,也是自由.在萨特看来,人的绝对自由只是说明人被抛入尘世是孤立无依的.因为什么也决定不了他.他就只得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造就自己.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计划,不断地自由选择,创造着自己的本质,不断地向着未来的道路自我造就自己.萨特的〝行动哲学〞 , 在本质上是一种〝盲动哲学〞 , 它无力也不可能为革命.为人生提出一种科尝答案.萨特从人的行动来解释人, 把人的唯一希望诉诸于人的行动, 似乎这是〝乐观主义〞 , 然而, 他又把一个人的一生的本质规定为〝一个人的生命表现为一种失败〞 , 〝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直有一种固有的失败情绪〞(>) , 认为一个人做不到他想要做的事情, 因而人的行动总是徒劳的, 人只能抱着〝不冒险, 无所得〞的态度去行动;行动就是一切, 〝社会理想.究竟会不会实现, 对于这一点我一无所知, 我所知道的, 只是我尽力使之实现, 过此, 则不能计及〞 [3].这样, 他的所谓〝乐观主义〞 , 到头来仍然是悲观主义.可以说, 萨特的〝行动哲学〞是处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基于对时代和人生悲观估计的〝泛悲剧意识〞的写照,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因此, 它从根本上不可能科学地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问题.4.〝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我们来到这个混乱的.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面临各种变化,在不定中生存,面对未来.渺茫不知,死亡随时会缠上我们.人们在恐慌中生存,在痛苦中挣扎,这样的生活令大家感到厌烦.痛苦.人们在孤独无依的生活中挣扎.找不到出路.因此人们开始报复社会,用自我的方式生存,为了占有物质资料,人们互为手段,相互利用,自相残杀,因此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对于他人来说都是残暴的,都是敌人.那个消极的社会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悲哀.绝望.因此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5.责任与人道主义萨特分析了人之所以被判定为自由的原因:第一,上帝不存在,没有天赐的戒律可以依据.个人无依无靠,必须自己去探索和选择;第二,没有先验的.普遍的人性,因而也就没有一种普遍的伦理学指示你该如何做,你的意志是绝对自主的,可以在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第三,世界是荒诞的,无所谓必然性,没有客观的必然性能束缚自我的自由选择.人的一切行为准则,一切是非善恶的区分都是由个人自己确定.自由选择的,没有什么客观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但是萨特认为,人既然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动和价值承担全部责任.此外,在现实世界中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纯粹的,而总是处于某种境况之中.通过某个人的选择,他牵连到全人类.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一切人负责,这就是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又包含了一种直观的人道主义,并存在人之为人的主观要求,也就是责任.参考文献:[1] 萨特>, 商务印书馆,_63年, 第265页.[2] 萨特>, 商务印书馆,_63年, 第376页[3]萨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_年,第347页篇二: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摘要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存在主义文学的总代表.其文学作品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存在主义哲学有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许多创作如>,>〞,>等都体现出存在主义,蕴含了人道主义内涵,存在主义美学理论也极为丰富,广阔.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自由存在主义文学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作为一个西方哲学流派,首先是个哲学术语,它形成于_世纪_年代,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二战前夕它的主要见解又传到欧洲其它国家,造就了法国一些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萨特,加缪,波伏娃等.其存在主义文学,文学主题以及人道主义内涵,还有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就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做一个浅显的论述.一·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的创作1·存在主义文学和以往历史时代的文学相比,_世纪的文学更加复杂,晦涩,更加不易读懂,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流派纷呈.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裁,风格,美学,技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表达,出现在二战期间,并且在战后的法国盛行,而且深刻影响到其他欧美国家的文学创作.比如:荒诞派戏剧,垮掉派文学,黑色幽默派文学等.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的基本观念为主题,以具体的文字形象生动的解说诸如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以及个人的自由选择与个人反抗的价值等.存在主义文学家总是调动各种文学写作手法来展示令人厌恶的充满荒诞感的社会人生,塑造的一些〝多余人物〞形象,都具有忧郁,彷徨,绝望的特点,主人公都在很努力地摆脱不幸命运的羁绊.例如萨特的>,> ;加缪的>,>等 ;波伏娃的> ,>以及梅洛—庞帝,阿隆等人的许多作品.2.萨特创作中的存在主义萨特(__—_80),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和_世纪国际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不仅在其存在主义哲学著作中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所进行的热情辩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发表于二战之后的哲学论著如> ,>等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由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并把存在主义格外强调的人的自由视为人类参与社会斗争的工具. >是萨特的一部戏剧力作,讲述的是发生在地狱中的一个荒诞故事,但它并不是传说中群魔乱舞,冒着岩浆泡沫的硫磺火湖,而是一个没有上锁的普通的封闭房间.但是却上演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三个灵魂及其丑恶的死人在相互窥伺,彼此猜忌和争夺控制〝他人〞权利的过程中,既对〝他人〞施加折磨,又不得不承受〝他人〞带给自身的迫害,不过他们最终认识到〝他人即地狱〞的道理,然而可悲的却是没有谁敢抛开这种种顾虑,自由去选择并且迈出这道并未锁上的门,去摆脱地狱的折磨和迫害,却只能任由这种〝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1)的痛苦状况继续下去. >最终展示了萨特存在主义格外强调的人的自由这一观点:不管一个人的现实处境多么痛苦,但他的精神总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本来的自由意志去作出决定,去行动,而不应该像>里的人一样,放弃选择自由的权利,坐以待毙,把自己关在不是地狱却比地狱更加痛苦,更加受折磨的地方——心灵的地狱.此外,>这一戏剧还体现出萨特存在主义剧作的一些突出特点:〝既有高屋建瓴,惊世骇俗的哲里主题,又有犀利有力的台词,丝丝入扣的情节和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2) >是萨特于_38年发表的小说,在存在主义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用了大量笔墨记录洛根丁对一切都感到很厌倦的一种心理,并具体表现为一种生理上的〝恶心〞感受,甚至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对所接触与目睹的一切,都感到恶心,即使是咖啡馆掌柜的吊带也让他产生恶心的感受. 但是在萨特的笔下却把这种恶心的感受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有论者就这样认为:〝这种恶心不单纯是生理的反应,而是一种认知,但她又不单纯是抽象的认知,而是具体形于一种生理反应,毫无疑问,作为一种认知,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萨特的恶心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和感受,体验.它既是一种主体的反应.那就正照映出外部现实世界,周围的自在存在之中有着令人恶心的性质〞(3)萨特的关于〝存在〞的观念正是在这样的>中建立的. 二.萨特存在主义美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而且他的存在主义美学理论也极为丰富,广阔.他的存在主义美学尖锐地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上的危机,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文化生命力和开拓力的面貌,存在主义美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引起了当代人的误解,与此同时,也因他具体的介入世事而遭到了非议:有一位作家这样形容当时人们对存在主义理论的误解:母亲威胁淘气的孩子时喜欢说:〝放乖点儿,不然我把存在主义者们叫来,他们会把你吃掉的!〞(4)其实存在主义与以前的超现实主义相比,在态度和理论上都显得温和多了,它是以对旧有文学传统的具有自觉意识的超越和具有以绝对否定为前提的狂奋面貌出现的,它另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的敏感以及对这种敏感所进行的哲理性升华而形成的美学体系,>就是一种对事物和人类境遇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的带有普遍性的揭示的文学杰作,在这里,萨特反复写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并以主人公的口吻来阐述感觉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构成了其存在主义理论的最基本面貌. 三.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和人道主义内涵 1.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观念是〝自由选择〞,因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由的哲学,强调的就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自由.是一种存在论层面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意味着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通过把人的个体界定为可以自由选择的存在,而使人的生命和意识走向一种真正的自觉.〝荒诞体验〞是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萨特_37年发表于>上的短篇小说>就是集中传达对世界的荒诞体验的文学作品.不过,这种荒诞体验在萨特的创作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恶心〞和焦虑感.焦虑感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例如长篇小说>,其中就写出了主人公洛根丁面对周围一切人和事都有一种厌倦和恶心的感受.但第2/3页这只是表面现象的恶心,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则是一种焦虑,一种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焦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焦虑也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一大心理和文学主题.从而赋予了存在主义文学一种哲理化的形式. 2.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存在哲学是存在文学的基石,对存在哲学知之甚少的人们之所以对存在文学还抱有浓厚的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它涉及了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等这些永放光芒的思想,成为人类永不厌倦的话题,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人道主义提倡人在不依赖超自然的宗教信仰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切主张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哲学代名词〞(5)萨特从骨子里便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日记体小说>便表现出了他早年存在主义的冲动或者是一种本能,小说主人公的工作与当前生活并未太多的联系,与他人的交往也仅限于一个与他处境和心境相似的〝自学者〞不与任何人交谈,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当然也不给予任何人东西,他的〝恶心〞感完全出自本能,是一种十足的冲动.向读者所传达的只是: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从那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萨特的主导思想是:人应该去与众不同地思考,感受和观察,并且最终与众不同地去行动,这就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人应该在绝望中寻找和选择出路的自由. 注释及参考文献:(1)王国维:> (2)喻天舒:>第28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_ (3)柳鸣九:>第6页,安徽文艺出版社,_92年6月篇三: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存在主义(E_istentialism)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简介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 e_istence précède l esse nce).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让·保罗·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让·保罗·萨特也提出:〝他人是地狱〞.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是地狱〞.产生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思想流派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克尔凯戈尔,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可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暴发的羊毛商人家庭.由于担心上帝的惩罚,一家人笼罩在焦虑.忧郁的氛围中,克尔凯戈尔一生也是在忧郁中度过,终身隐居.当时丹麦是德国的附属,生活在落后的农业国丹麦的资产阶级,非常害怕革命,他们害怕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革命思潮弄得惊慌失措.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克尔凯郭尔的为人十分矛盾,在他看来,十九世纪的中心事实是,一度存在的基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为此他专门写了>来论述这个问题.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基督教徒,并且他认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应向他学习!虽然他认为,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东西,而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的思想不符.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个人思想的矛盾,使他并不被世人接受,人们往往抓住他的某些缺陷大做文章,却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克尔凯郭尔主张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而这样的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死亡.在这里,克尔凯郭尔否定了个体存在的作用,忽视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不但超前,而且过分极端,导致他很不被人喜欢,常常被别人反驳.。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思潮。
以奥地利的布贝尔(m.buber)、德国的雅斯贝尔斯(k.jaspers)和美国的尼勒(c.f.kneller)为主要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它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注重品格教育,提倡“个人的自由选择”,主张采用“对话”方法的个别教学。
尽管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曾一度在西方国家中广为流行,但在70年代后逐渐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existentie,又译为“生存主义”、“实在主义”。
按照存在主义者自己的观点,存在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伯来和古希腊文化。
从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到奥古斯丁的“信仰高于理性”,再到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中,都可以寻觅到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子。
通常指出,存在主义的轻易先驱者主要存有两个人:一位就是丹麦基督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另一位就是德国的无神论者尼采。
他们都反对当代基督教哲学和由黑格尔主义所代表的传统哲学。
克尔凯郭尔首先抒发了存在主义的存有观。
他指出,哲学不应抽象地议论世界的本源,而需以人的存有为前提,以研究人生为己任。
在他认为,人就是精神性的自我,他只与自身出现关系,自己体验自己,并通过内心与上帝对话,达至真正的基督徒的存有。
似乎,克尔凯郭尔力图从基督教内部再次复兴基督教哲学。
但尼采却谋求一种超人道德去替代基督教。
尼采指出,“上帝死去了!上帝永远消逝了!”“我们对我们的存活必须自己负责管理,因此我们必须搞自身的真正舵手,决不允许我们的存有相似一个盲目的偶然。
”此外,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特别强调本质(单纯的观念,或表示先验的自我)就是一切存有的最终根据,对存在主义的产生也存有非常大的影响。
存在主义两个知名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和萨持都沃洛韦齐区胡塞尔门下。
存在主义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产生于德国。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形成因素及评析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形成因素及评析一、形成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背景1、西方新民治思想的影响西方新民治思想主张政府以保护和健康个人人格为主,其影响了欧洲新教徒思想,从而形成实存主义教育思潮。
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即以培养志士仁人为中心,这给实存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推动了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学术和教育意义的思潮。
3、现代文化交流的拓展当前社会文化交流的拓展,使得实存主义教育思潮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越发丰富的生活环境。
二、形成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思想1、人性论人性论核心理念是:人具有同一性、可改变性和社会性。
这一思想在实存主义教育思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2、个性解放论个性解放论认为:人应当提出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思想,借助教育等手段来实现个体个性价值的完善,促进教育向卓越方向发展。
3、教育理念现实主义教育理念现实主义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教育应当重视教育启蒙,把实践和动手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开发。
三、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的启示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念和方法,例如:1、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实施有效的教育行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个性。
2、要注重人的实体性和自由发展,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应当在尊重和激发人的自由发展的原则下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完全发挥创造力。
3、要把社会经验作为教育的重点,重视构建人与社会的逻辑联系,教育的过程不仅要让孩子掌握知识,同时也要把生存的基本必要条件融入到教育之中,把孩子带入正确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四、实存主义教育思潮现状及其评析1、实存主义教育思潮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实存主义教育思潮得到了新近新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和学者的关注和推荐。
2、实存主义教育思潮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实存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由发展,以及重视实践能力的强化,使得孩子在具体的社会中的生活有了规范的发展。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概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 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巴黎人,可能是20世纪最负盛誉的哲学家,经常与其终身伴侣西蒙•德•波伏娃一起周游世界。
他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运动的同义词。
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小说和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存在与虚无》(1943)。
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这个荣誉。
她公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左派中。
在他去世时,有几千人自发地涌上街头加入出殡队伍。
诚如报刊标题所言:“法兰西失去了她的良心。
”索伦·克尔凯郭尔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生于哥本哈根,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师生关系
知识观
●主要理论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师生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评价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 和实用主义教育的观点。其中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例如, 强调个性发展、主张教育个性化、提倡积极的师生关系,应 该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曾对欧美国家青年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但是由于存在主义教育本身存在消极因素致使它在教育工作 实践中的影响甚为有限,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便逐渐衰 弱。
西方教育思潮
存在主义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克尔恺郭尔、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 奥地利的布贝 尔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冲突
社会发展带来的复杂影响
产生及发展: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首先产生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 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不仅在法国很有影响并开 始在欧美流行,60年代存在主义曾在美国盛行一时
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存在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6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存在主义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20世纪在西方各国中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正式形成。
存在主义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危机以及由此加剧的人的异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的被剥夺、人之受物以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尊严和个性,成为存在主义者追问的中心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道德价值观严重危机。
教育不是为了发展人自身,它不过是把人当作机器加以寻来。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极力抨击传统教育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极力主张个人价值,弘扬个性,重视主体自由。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注重现实人生。
窥探其发展轴线,不难发现,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空前繁荣,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家园带来了无尽困惑。
人在异化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更是乏人问津,存在主义正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不断迭起时代的产儿。
“人”的问题日甚一日凸显出来,而存在主义以其人文关怀强调重视研究和解决“人”、“主体”、“生存”的问题,俨然一剂良药,回应了当时社会中人类自我反省的强烈呼声,也助其成为20 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的卡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让—保罗·萨特以及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等。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
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当代西方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界和哲学思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当代西方思潮,并分析其具体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它对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相对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多个领域,特别是艺术、文化和文学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带来了美学的革新,鼓励艺术家们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以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二、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后结构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语言是不稳定的,并关注个体的身份和权力关系。
后结构主义对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后结构主义推动了研究范式的变革,强调了权力关系和认同形成的重要性。
在文学研究方面,后结构主义倡导了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新解读,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为了争取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而产生的一种思潮。
在当代西方社会,女性主义对性别意识的唤醒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女性主义运动促使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声音,并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女性主义还拓展了艺术和文学的视野,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价值。
四、环境主义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担忧密切相关。
环境主义倡导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当代西方社会的环境主义运动推动了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并激发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此外,环境主义思潮还影响了文化和艺术领域,启发了艺术家们创作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思潮对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和环境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与思潮
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与思潮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话题,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是西方国家长期努力和不断探索的结果。
本文将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科技创新和思潮转变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社会变革近代西方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兴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以工业为中心的现代社会。
新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机会,推动了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层次和结构,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中的劳动力也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同时,工业革命也引发了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权益和劳动条件改善问题。
这促使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劳工组织的成立,以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权益保障。
二、科技创新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革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能源领域的创新尤为重要。
西方国家在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此外,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创新也对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建设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推动了商品和人口的流动。
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思潮转变思潮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西方思潮的变迁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更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的反映。
启蒙运动是近代思潮转变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理性思维、自由主义和人权等观念,质疑传统的宗教和政治体制,推动了人类思维和社会制度的重新塑造与完善。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潮变革,如资本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的兴起以及存在主义的冲击等。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二、雅斯贝尔斯
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 1883.02.23 -1969.02.26],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之一。 出生于德国南部奥登堡,父亲是律师,后来 成为银行家。他自幼体弱多病,青少年时罹 患心脏病及支气管扩张症,一生未能治愈。 1901 年进海德堡大学主修法律,次年转往慕 尼黑大学继续就读,后又转往柏林大学和哥 庭根(1903-1908)大学主修医学。1909 年 2 月以《思念家乡与犯罪行为》的论文获得海 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通过考试取得精 神科医师资格
此在——能够追问在者的在的独特在者
“在”的意义要通过人的“在”来表达 “此在”相比起其他的“在者”的特殊 地位: ——在“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此 在”的“在”是生存,是一种可能性 ——“此在”在本体论中具有优先地位, “此在”对自身的“在”的追问就是 “此在”的“在”的意义 ——“此在”对“在”的领会包括了对其 他“在者”的领会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本体论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别“在”to be与“在者”being 认为传统本体论混淆了二者,事实上在是基 础和先决条件,是在者的存在方式 海德格尔主张重新建立以“在”为基础的本 体论,是为基本本体论。 方法论:现象学方法——直接显示、澄清在 的意义的结构的方法,主张现象即是本质, 是先验意识现象
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 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 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 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 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 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 真理与伟大之处”。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 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 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 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 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 更远的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述评》1300字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述评目录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述评 (1)一、克尔凯郭尔的哲学 (1)(一)生平简介 (1)(二)思想 (1)(三)评说 (2)二、尼采的哲学思想 (2)(一)生平简介 (2)(二)思想 (2)(三)评说 (2)三、萨特哲学思想 (2)(一)生平简介 (2)(二)思想 (2)(三)评说 (3)参考文献 (3)一、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一)生平简介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 1855)是19世纪上半期活动于丹麦的存在主义先驱人物,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家里。
从小就为有罪和受惩的宗教情感支配。
(二)思想1.哲学研究对象:“人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认为,当时丹麦社会之所以腐败和堕落,是由于忘掉“自我”的缘故,因此必须把“人的存在”放到突出的地位来考察,真正的哲学是“人”的哲学。
1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存在”具有三个特性:非理性:“存在是绝对不可被思考的”;孤独性:只有个人孤独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超越性:个人是与上帝相联的个人。
2.哲学研究任务:揭示“人如何生活”。
克尔凯郭尔提出了“人生三阶段说”:美学(享乐)阶段:及时行乐,但到头来获得的是痛苦与失望;道德(理性)阶段:趋善避恶,但由于以理智的基础,仍不可认识人的真实存在;宗教(非理性)阶段:脱离苦海,但前提是必须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1卢伟. 个体之人的"去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哲学思想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主义、悲观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特征,从根本上否定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二、尼采的哲学思想(一)生平简介弗里德利希·威尔海姆·尼采(Friedrich Wilelm Nietzsche,1844-1900),是19世纪下半期出生于德国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当代转型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 (一)非理性主义倾向 (二)相对主义倾向 (三)人本主义倾向 (四)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发展
(一)非理性主义倾向
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古代的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反对近代的黑格尔的绝对理 性主义哲学,将人的意志、情感、冲动、欲望当作世界的本原,可 以产生和决定一切。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意志,贬低理性。 受唯意志主义影响,作为后起之秀的弗洛伊德主义(泛性论)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情绪体验、人的绝对自由)、法兰克福(鼓 吹性解放、性自由)。
(1)这些思潮都不讲外界的客观存在,将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看成是决 定性的; (2)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本能、欲望、直觉、情绪在认 识中的作用;
(3)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将他人和社会看成是个人发展的 障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成地狱的关系(克尔凯郭尔 、萨特 )。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上 帝(尼采)
第二, 以一定的社会心理活动为基础(一般诱导于社会心理)
第三,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表现为意识形态) 第四,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思潮一 般具有阶级性)
(二)社会思潮与相关概念解读
1、社会思潮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中占 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为维 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秩序而由国家建构并由国家公共权力推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 范体系,是诸多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与核心,在该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居统治地位和主导 地位;社会思潮的理论完备程度,不如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且其融合力、传播范围和稳 定性,都不如主流意识形态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经过长期的反映过程才 逐步形成的,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和稳同程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持久而深刻的。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形态中在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有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多 种社会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
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概述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三、未来主义四、表现主义五、意识流小说六、超现实主义七、存在主义文学八、新小说派九、荒诞派戏剧十、黑色幽默十一、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存在主义
第四章存在主义(提纲)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流派。
它立足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阐释人的存在的意义和方式,从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第一节存在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流行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日趋严重以及人的异化现象的加剧紧密相连,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产物。
存在主义以个人的存在为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具有非常鲜明的人学特征。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40年代到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方社会。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有密切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主义的中心在德国,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其创始人和最大的代表。
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后,法国成了存在主义的另一个中心,以萨特为最大的代表,其代表人物还有: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1908—1961)、马尔塞(Gabrie Marcel 1889—1978)、卡缪(Albert Gamüs 1913—1960)。
存在主义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三代,一直把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为异己的力量所支配,人已不再是作为人而存在,把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作为其哲学的中心任务。
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但作为其直接的思想渊源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的“孤独的个人”的哲学思想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内部派别林立,仍然具有许多共同的理论倾向,从而构成一种哲学思潮。
第一,存在主义都反对主客二分的传统哲学,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思潮的观点。
他们不排斥对本体论的研究,但主张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元论的存在论来取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
存在主义思潮
存在主义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曾煊赫一时的名词,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梅洛-庞蒂、马塞尔、加缪、博伏瓦等。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它作为一种思想倾向,体现在西方的哲学著述、文学艺术作品等等当中,并指导着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广泛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虽然在60年代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存在主义研究却在持续且深入和发展。
一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发展(一)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克尔凯郭尔的为人十分矛盾,在他看来,十九世纪的中心事实是,一度存在的基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为此他专门写了《对基督教世界的攻击》来论述这个问题。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基督教徒,并且他认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应向他学习!虽然他认为,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东西,而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的思想不符。
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个人思想的矛盾,使他并不被世人接受,人们往往抓住他的某些缺陷大做文章,却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克尔凯郭尔主张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
而这样的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死亡。
在这里,克尔凯郭尔否定了个体存在的作用,忽视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不但超前,而且过分极端,导致他很不被人喜欢,常常被别人反驳。
尼采喊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提出了绝对意志论,影响了欧洲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
他呼吁现在的人类应该走向终结,我们应该创造出“超人”,用以取代人类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尼采所“创造”的“超人”是一种将“权力意志”发展到极限,以达到超越人类目的的人。
他说:“生命的最强烈的、最高的意志并不存在于只是要求生存下去的斗争之中,而是存在于斗争的意志之中,存在于强力意志之中。
”他为强力意志作了最后的结论,把它作为其他一切心理动机的基础。
但是,尼采同时又认为强力本身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动力,强力本身就是强力的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前的我思
● 是直接指向对象的而不是关于对象的意识, 是原始的、第一位的。
● 它不依赖反思活动而存在。它是一种否定, 所谓否定就是否定意识是世界中的某物,把意 识和某物区分开。
2、自在与自为
自在: 反思前的我思规定出的外部
客体;它表明了在未被意识所指向之前, 存在着的东西,是为意向活动提供了背 景和素材。
特点(1)无条件的存在
(2)没有原因、目的、纯属偶然
(3)没有时间、不运动和变化
自为:
•自为是对自在的否定,是一种不断超越、 否定、创造的活动。“永远是悬而未决的, 因为它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延期”。
迷惘等心理体验视为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有悲观 主义的倾向。 (4)强调人的创造性和行动力。认为存在主义是行动哲 学、生活哲学和自由哲学。 (5)否定任何决定论,肯定人的自由和责任感。
索伦·克尔凯郭尔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 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丹麦首府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富裕的牧师 家庭。克尔凯郭尔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 活。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反抗丹麦的国家教会。 1855年病逝于丹麦哥本哈根。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 人实现自己多少,他就有多少 存在,因此,他就只是他行动 的总体,他就只是是一个人对他的存在方 式的选择。
●自由就是选择的行为本身,而 不是通过选择获得自由。
5、个人存在的基本状态 烦恼 孤独 绝望
6、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其人其事
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年) 于1929年毕业于被称为“哲学家摇篮” 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33至1934年在 柏林的法兰西研究所研究现象学。二战 爆发后于1938年入伍,1940年被俘,在 战俘营研读海德格尔的著作,1941年回 国。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1943年 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1946年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义》。战后他思想左转,信封马克思主 义,只做共产党的同路人。1956年与共 产党分道扬镳。1968年的“五月风暴” 中支持学生。写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 1964年拒领诺贝尔文学奖。1980年逝世, 五万群众为他送行。
1956年匈牙利事件
五月风暴
学生领袖 科恩—邦迪
工人罢工支持学生
巴黎市民五万为萨特举行葬礼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
1、反思前的我思
现象是本质的直接显现◆ 反思前的我思★ 反思的我思◇ 意识的意向性是自由的
直接指向
反思前的意识—“桌子”
反思的意识—自为存在
加工(知觉、想象、情绪)
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
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其二是将存在分为三级:
感性存在 、理性存在 、宗教性存在 。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与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1、海德格尔:
亲在、此在(Dasein); 烦、畏、死
海德格尔 1889.-1976
2、雅斯贝尔斯: 生存、自由与 超越
雅斯贝尔斯(1883~1969)
● “反思前的我思”规定外在客体——“自在
的存在”
◎
反思的我思
是把意识本身作为对象意识。它的活动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对象的意 识。
意识的意向性:
即指向。意向活动是自由的,包括知觉、 想象、情绪。 ■
(1)“人学的辩证法” (2)历史方法论
中介方法 前进——逆溯方法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的哲学的任 务是消除哲学上的二元对立。
首先反对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
“我们可以把一切看成是现象,现象的背后 不存在本质,不存在康德的‘物自体’,本 质并不包含在现象的内部,本质就是现象呈 现的东西,本质就是现象的意义。”
•是被意识活动所指向的存在;是按意 识所规定的目的、倾向而如此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就是自我意识的存在,是 人的意识、自我的存在。
3、存在先于本质
“人不是先存在以便后来变成自由的, 人的存在和他的自由没有区别”。
“人类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 的本质成为可能”。
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选择的 过程。
三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
(一)存在主义概述
1、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2、思想渊源 3、基本特征
3.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哲学。要求以超越主客、心物 二分的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关注人的存在。
(2)强调个体的存在。反对传统哲学的抽象的人。 (3)强调非理性的体验。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